日期
诗文库
又赐赵良嗣等御批宣和四年十二月戊子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四、《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四三
遣卿等诣大金皇帝军前计议
金国遣使人持到书,大概所请五事,除入关至燕、系官钱物、移散汉民杂色人户,并如金国所谕,并西京地土候收复燕京后别行计议外,止有营、平、滦州一事合依元约本朝收复。
如卿等到,议约或未合,闻大金以平、滦州出得些小桑麻,所以欲得,可于岁交契丹银绢数目外,特每年更交割绢五万匹、银五万两以助金帛之用,曲尽通好交欢之意。
所有营、平、滦及西京地土,本朝并行收复。
西京,如金国军马已回,即本朝便自计议
度可出此御笔为据,仍计会信誓、界至等文字前来。
诫约买物斛被差官须躬亲监临称量诏宣和四年十二月七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四、《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八六(第七册第六五三八页)
应买物斛,差官称量。
被差官不躬亲监临,或指数约貌,量收出剩,或得支用过数目为已称量出数者,各杖一百;
赴本处宴会者加一等。
燕京燕山府御笔宣和四年十月五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四、《三朝北盟会编》卷一○
燕京古之幽州武王克商,封召公奭于燕,以燕然山得名。
汉置涿郡唐武德元年燕州天宝元年幽州
旧号广阳郡,有永清节度使
燕京改为燕山府
违法侵支等常平钱物限期追理拨还诏宣和四年十二月十一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四、《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三之一八(第六册第五七二八页)
前违法侵支、移兑、拖欠、失陷等并他司借出钱物,并限一月改正,追理拨还,内转运司限一季。
未得归着数目,令常平司疾速根究。
见缘违法等取勘去处,疾速取勘,依条施行。
其不可存留之物,变转出卖抵当,下诰敕、度牒,立限收赎,不管占压本钱。
民间见欠钱物依条催理。
常平官奉行违戾,当依重行黜责。
诸州驻泊医官依元丰法差注诏宣和四年十二月十一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四、《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六之一一六(第四册第三一二九页)
诸州驻泊医官并依元丰法差注,内无人愿就去处,许奏辟;
又无人奏辟,听阙。
其不愿就人令致仕,或放归田里。
在外医人不愿赴医官局公参者,依此,赴局公参人方许理磨勘差使
存恤流移人户诏宣和四年十二月十三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四、《宋会要辑稿补编》第五九○页
德州京东路西来流民不少,本州知通张邦荣、王景温等见行赈济,于在城并安德平原县三处措置宿泊,计六百三十二户,除已该给券还乡外,尚有五百馀户各得均济。
仰本路提点刑狱司究实,闻奏取旨,量推恩。
其馀路分遇有流移人户不即依条存恤者,并仰监司廉访使者按劾以闻。
按:《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七之一六(第六册第五八一八页)。又见同书食货五九之一九(第六册第五八四八页)、六八之五五(第七册第六二八一页)。
燕蓟复州赐名御笔宣和四年十月九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四、《三朝北盟会编》卷一○
山前府州九,属县下项:燕山府一十一县:析津宛平、都市、昌平良乡武清安次永清、玉河香河、漷阴
涿州四县:范阳归义固安新城
檀州二县:密云、行唐
平州三县:卢龙、石城、马城
易州三县:易县涞水容城
营州一县:柳城
顺州一县:怀柔。
蓟州三县:渔阳三河、玉田。
景州一县:遵化
都市赐名广宁香河赐名清化新城赐名威城行唐赐名威塞卢龙赐名卢城,石城赐名临关马城赐名安城柳城赐名镇山渔阳赐名平卢
燕山府赐名外涿州赐名涿水郡,威行军节度使
檀州赐名横山郡镇海军节度使
平州赐名海阳郡,抚宁节度使
易州赐名遂武郡,防禦
营州赐名平卢郡,防禦
顺州赐名顺兴郡,团练
蓟州赐名广川郡团练
景州赐名滦州郡,军事。
赏罚淮南路州军知通宣和五年九月十三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六、《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九之一七(第四册第三七二五页)、《宋会要辑稿补编》第三九七页
南合宣和四年斛㪷,内宿州额斛最多,桩辨数足,知、通各转一官;
高邮军楚州出限拖欠钱数最多,知、通各降一官。
今后限满后,转运司依此比较赏罚。
百官上表贺燕山来归答诏宣和四年十月十三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四、《三朝北盟会编》卷一○
朕嗣纂丕图,日新庶政,思加大信,式协万邦。
每敦邻国之欢,用遵带砺之约。
岂意酋虏自叛宗盟,命帅出师巡边备寇。
天戈压境之未久,土宇来附者无馀。
伪后知几,遣使露封而纳款;
燕民效顺,束身请命以来归。
将尽复燕云之故疆,聊共成祖考之昔志。
君臣有庆,中外交欢。
成此肤功,赖予良弼;
丕扬伟绩,实系嘉谋。
据览贺章,举闻欣快。
皇子植特授太保宁江靖康军节度使进封莘王加食邑食实封宣和四年十二月十七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四、《宋大诏令集》卷三四
门下:周封同姓,表金路以示仪;
唐宠诸王,附宫城而建第。
眷予贤胄,将造昕朝。
进升位序之华,荣启宅居之庆。
丕扬典册,敷告韠绅。
皇子检校太保安远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信都郡食邑八千五百户、食实封一千六百户植,德量纯和,文材英敏。
宸庭接武,学勤诗礼之闻;
棣萼联辉,行著友恭之美。
进脩无爽,闻望兼隆。
粤自幼龄,荐承显渥。
剖符受瑞,爵超五等之崇;
涓日筮宾,礼毕三加之戒。
弥谨禔身之度,率循就傅之规。
朕方正家道以御邦,揆民彝而立教。
念恩自贵始,莫踰父子之亲;
而国以宗强,用侈本支之茂。
敞旅楹而授邸,相舆地以按图。
命以真王,胙之乐土。
桓圭鷩冕,正保职于三槐;
画戟鸾旌,备军容于两镇
申陪邑采,增衍户租。
益彰眷礼之殊,亶协师虞之穆。
于戏!
加地进律,式昭名器之公;
脩身践言,勉蹈圣人之训。
永绥寿嘏,茂对宠光。
可。
见禁罪人官司不得避免点检诏宣和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一四、《宋会要辑稿》刑法六之六一(第七册第六七二四页)
应在禁罪人,官司避免检察官点检辄私他所者,以违制论,许被禁之家越诉,仍委监司廉访使者觉察。
政和八年五月月令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二三、《宋大诏令集》卷一二七
政和八年五月朔,皇帝御明堂,以是月天运政治布告于天下曰:仲夏之月,朔日壬午,日在毕,昏轸中,晓虚中。
辛卯芒种,斗建午,日在参,昏角中,晓虚中,得仲夏之节,螳螂生,律中蕤宾之正声。
丁酉,鵙始鸣。
壬寅,反舌无声。
丁未夏至,日在井,昏亢中,晓危中,得仲夏之中气,鹿角解,律中蕤宾之中声。
月后一日壬子,蜩始鸣。
六日丁巳,半夏生。
是月也,天气盛,地气高,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天度至此,炎热盛行。
其在人也,宜顺养长之道,使志无怒,使气得泄,逆之则太阳不长,心气内动,奉收者少。
是月也,客气太阳寒水,居相火之位,其气所至,为寒生,中为温,为藏化,为鳞化。
是气也,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
民病寒反热中,有心热瞀闷之疾。
宜调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写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食玄谷以全其真,避虚邪以安其正。
凡乐之声,蕤宾为宫,大吕为徵,夷则为商,夹钟为羽,无射为角,仲吕为闰宫,黄钟为徵,客气寒水,调宜尚宫以抑之,以适其平。
是月也,朔告于庙。
日至祭后土皇地祇于方泽,配以太祖,祀明鼎。
丙戌,享先牧耤田。
献瓜,乃荐新于寝庙,尝雏以,羞以瓜。
蚕事毕,苑吏效丝。
是月也,宁贶节,毋决重辟三日,命刑部郎吏御史督遣中都系囚,监司分趣所部,案在大理者毕谳。
犴狱辟窗,以达郁气,设浆饭,五日一濯梏拲,毋以日中施刑罪人毋令于市。
是月也,申河桥之禁。
贰月视塘堤,修其圮坏。
遣戍卒冬服,边臣蕃官及军吏应赐裘者上其名数。
是月也,舍役徒功之半,毋课伐木于山林。
诸军晨阅士卒。
京畿与诸路始督赋,峙刍粮必以时,给纳之官毋或离次。
行冬令,则雹冻伤谷;
行春令,五谷晚熟,百螣时起;
行秋令,则草木○落,果实早成,民殃于疫。
于戏!
古我先后,罔不求端于天,肆朕祗承,动惟时宪。
咨尔有众,其克率循。
政和八年七月月令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二三、《宋大诏令集》卷一二七
政和八年七月朔,皇帝御明堂总章左个,以是月天运政治布告于天下曰:孟秋之月,朔日辛巳,日在,昏尾中,晓奎中。
壬辰立秋,斗建中,日在星,昏尾中,晓娄中,得孟秋之节,凉风至,律中夷则之正声。
丁酉白露降。
壬寅,寒蝉鸣。
戊申处暑,日在张,昏箕中,晓昴中,得孟秋之中气,鹰乃祭鸟,律中夷则之中声。
月后三日癸丑,天地始肃。
戊午,禾乃登。
其帝少皞,其神蓐收,其色白,其音商,其数九。
盛德在金则性凉,其德清洁,其化紧敛,其政劲切,其令燥其在人也,逆秋气则太阴不收,为飧泄,奉藏者少。
是月也,风木客气,湿土主位,其气所至,为挠动,为迎随,为风生,终为肃,为毛化。
地气上腾,湿化乃布,风湿交争,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
民有大热少气注下之疾,宜调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写之,以甘缓之,食黅谷以全其真,避虚邪以安其正。
凡乐之声,夷则为宫,夹钟为徵,无射为商,仲吕为羽,黄钟为角,林钟为闰宫,大簇为闰徵,调宜尚商,使气适平。
是月也,朔告于庙。
立秋白帝,祀西太一,祀西方岳镇海渎,祀顺鼎,祀门厉。
乃以后辰祀灵星。
卜吉荐享于庙。
乙未,朝献于宫,尝与稷,羞以枣梨。
是月也,先天节,有罪毋决三日。
监司牧守各举劝农御笔以督所部;
法令已颁而增改者,录目遍下。
锡缗钱于太学
州具上供物数,以发之月日,若吏卒姓名上于本部。
沿流所受,是月毕发。
命有司计河备,以待来岁之用,徒役应调者亦如之,防河卒特支有差。
凡刍稿市于畿甸者,漕司观稼,以年之上下闻于户部
州选官以司籴事,县官给纳毋或离次。
监司督系囚,始遍所部,封桩季帐,上之都省
秩田应诉灾伤,徒收半功,皆以是月为限;
应仓库岁计物,及禁军阅额请给,若军器官马之数,皆闻于所隶。
行冬令,则阴气大胜,介虫败谷
行春令,则阳气复还,五谷无实;
行夏令,则寒热不节,民多疟疾。
于戏!
朕奉若天道,平民无贰,咨尔有众,秪予猷告无斁。
重和元年十二月月令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二四、《宋大诏令集》卷一二八
重和元年十二月朔,皇帝御明堂平朔右个,以是月天运政治布告于天下曰:季冬之月,朔日戊寅,斗建癸丑,日在女,昏娄中,晓氐中,律中大吕。
庚辰大寒,鸡始乳,得是月之中气。
乙酉,鸷鸟厉疾。
庚寅,水泽腹坚。
己未立春,东风解冻,得正月之节。
庚子,蛰虫始振。
乙巳,鱼上冰。
是月也,盛德在水,其德凄沧,其化清谧,其政凝肃,其令寒。
其在人也,宜去寒就温,毋泄皮肤,以顺养藏之道。
是月也,客气太阴湿土,临太阳寒水之位凡二日,如仲冬之月,宜调太阴之客。
凡味,以甘补之,以苦写之,以甘缓之。
大寒始交己亥之初气,客气阳明燥金,临厥阴风木之位,寒始肃,收气方至,民病寒于右之下。
是月也,太阴之客。
凡味,以甘补之,以苦写之,以甘缓之。
大寒始交己亥之初气,客气阳明燥金,临厥阴风木之位,寒始肃,收气方至,民病寒于右之下。
是月也,其运少宫,卑监之纪,厥阴神首。
司天临震木,入木宫,命曰天符合德,金虽客胜,无伤天令,燥气亦平。
木持德不侮土,土从木化,湿令乃行,阴晴间应,宜调阳明之客。
凡味,以酸补之,以辛写之,以苦泄之。
凡乐之声,大吕为宫,夹钟为商,仲吕为角,夷则为徵,无射为羽,黄钟为闰宫,林钟为闰徵;
立春之后,太蔟为宫,姑洗为商,蕤宾为角,南吕为徵,应钟为羽,大吕为闰宫,夷则为闰徵,调宜尚徵,以适其平。
是月也,朔告于庙。
以戌腊大享,卜吉荐新,羞以鱼。
乙酉,祭社稷,配以勾龙后稷
大蜡八,以祀四方,祭司寒,纳冰于凌阴。
立春祀青帝,祀东太一,祀东方岳镇海渎,祀和鼎,祀司命户。
辛丑,祀风神。
奉常周察天地社稷之坛壝,无敢不饬。
是月也,凡学诸生较其行艺注之籍,士贡于辟廱;
医生试艺而入太医局者,是月毕至,有战功而以武技选赴兵部者亦如之。
是月也,命有司登民数,上岁中祥瑞,覆民之籍,颁印帑藏,以待来岁之输。
案在大理者,无或留谳,刑部具岁断重辟以闻。
常平金谷,若居养、安济、漏泽,各以其数来上。
军器增亏,若工程进退,场务岁课登耗,理欠多寘,军卒逋逃,皆较而赏罚之。
司籍河防工役,拘财用计帐,上于所隶。
发戍卒春服,举役兵药之令。
凡上供之谷,至是毕输。
令佐添植桑柘,较其多寡之尤者,闻于吏部
监司分按所部必遍,会强盗已获未获之数。
除日大傩,磔牲于南门之外。
行秋令,则白露早降,介虫为妖;
行春令,则胎夭多伤,人多痼疾;
行夏令,则水潦为害,时雪不降,冰冻消释。
于戏!
星回于天,岁将更始,咨尔有众,克慎厥初惟其终,永弼予治于时宪。
燕山用兵疏宣和四年三月 北宋末金初 · 宇文虚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三、《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四、《桯史》卷九、《宋史》卷三七一《宇文虚中传》、《宋元通鉴》卷五五、《宋史纪事本末》卷五三、民国《华阳县志》卷一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三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睹陛下恢睿圣英武之略,绍祖宗之贻谋,将举仁义之师,复燕云之故境,不以臣愚不肖,使参预机事。
臣被命之初,意谓朝廷未有定议,欲命臣经度相视攻守形势,参赞庙谟。
及至河北诸路,见朝廷命将帅,调兵旅,砺器械,转移钱粮,已有择日定举之说。
臣既与军政,苟有所见,岂敢隐默,辄举利害,仰干渊听。
臣闻用兵之策,必先计强弱虚实,知彼知己,以图万全。
今论财用之多寡,指宣抚司所置,便为财用有馀,若沿边诸郡帑藏空虚,廪食不继,则略而不问;
论士卒之强弱,视宣抚司所驻,便言甲兵精锐,若沿边诸郡士不练习,武备之缺,则置而不讲。
夫边圉无应敌之具,府库无数日之粮,虽孙、吴复生,亦未可举师,是在我者未得万全之策也。
用兵之道,禦攻者易,攻人者难,守城者易,攻城者难。
守者在内而攻者在外,在内者为主而常逸,在外者为客而常劳,逸者心安,劳者必危。
宣抚司兵约有六万,边鄙可用不过数千。
契丹大王耶律淳者,智略辐凑,素得士心,国主委任,信而不疑。
今欲亟进兵于燕城之下,使契丹西山以轻兵绝吾粮道,又自营、平以重兵压我营垒,我之粮道不继,耶律淳者激励众心,坚城自守,则我亦危殆矣。
在我无万全之策,在彼亦未可必胜,兹事一举,乃安危存亡之所系,岂可轻议乎?
且中国与契丹讲和,今踰百年,间有贪惏,不过欲得关南十县而止耳;
间有傲慢,不过对中国使人稍亏礼节而止耳。
自女真侵削以来,向慕本朝,一切恭顺
今舍恭顺契丹,不封殖拯救,为我藩篱,而远踰海外,引强悍之女真以为邻域。
女真藉百胜之势,虚暍骄矜,不可以礼义交也,不可以言说诱也。
视中国与契丹拿兵不止,鏖战不解,胜负未决,强弱未分,持卞庄两斗之说,引兵踰古北口,抚有悖桀之众,系累契丹君臣,雄据朔漠,贪心不止,越逸疆圉,凭陵中夏
以百年怠惰之兵而当新锐难敌之虏,以寡谋持重久閒安逸之将,而角逐于血肉之林,巧拙异谋,勇怯异势,臣恐中国之边患未有宁息期也。
譬犹富人有万金之产,与寒士为邻,欲吞并以广其屋居,乃引盗而谋,曰「彼之所处,汝居其半,彼之所蓄,汝取其全」,强盗从之。
寒士既亡,虽有万金之富,日为切邻强盗所窥,欲一夕高枕安卧,其可得乎?
臣之愚见,窃以为确喻。
望陛下思祖宗创业之艰难,念邻域百年之盟好,下臣此章,使百寮廷议。
傥臣言可采,乞降诏旨罢将帅还朝,无开边隙,俾中国衣冠礼仪之俗,永睹太平。
臣冒昧尽言,不任战慄。
答金国书宣和四年九月十八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二八、《三朝北盟会编》卷九、《宋大诏令集》卷二二八
使航荐至,聘礼增华。
载惟修睦之勤,益稔缔交之厚。
且承亲临军旅,远抚封陲,用申吊伐之仁,以讫威怀之略。
逖闻风义,深慰忱诚。
自审举军至西京,即遣童贯等领重兵相应,河北、河东两路屡败契丹,俘馘甚众,军声蚤震,谅已具知。
所有汉地及夹攻等事,并如昔遣赵良嗣所议,与累次国书并马政所赍事录,大信既定,义无更改。
其馀具如别录。
大军屯驻并边已久,冀敦守信约,来应师期,共成取乱之图,永洽善邻之契。
候当秋凛,顺保天和。
今差大中大夫徽猷阁待制赵良嗣等充国信使副,有少礼物,具诸别幅。
专奉书陈达,不宣。
谨白。
事目/一、昨遣赵良嗣计议及累次国书所载,并令马政赍执事录所议汉地等事,系五代唐以后所陷营、平、幽、涿、蓟、檀、顺、蔚、朔、应、云、新、妫、儒、武、寰等州旧汉地汉民。
幽州系今契丹所称燕京,其馀州县有契丹废并及改正名号去处,候收复讫,彼此画定封疆。
一、自闻举兵到西京,即遣太师童贯等领兵相应大军。
今年四月以后,屯驻河北路极边,累与接战,大获胜捷。
依元约合夹攻,以未见金国进兵夹攻,未曾深入。
缘契丹日近犯边,若因追袭,乘势尽收燕地,不须夹攻外,若未收复,即合依元约夹攻。
所谓夹攻者,系本朝自涿、易等处进兵至燕京,金国自古北口等处进兵至燕京
西京管下汉地候收复燕京毕日,彼此夹攻。
其汉地外地土合属金国占据。
一、契丹旧主见在天德军迤北夹山一带藏泊,见带领所借夏国马及勾取朔州等处正军、乡军护卫,欲禦敌金国。
燕京见般送银绢赴旧主处赏设夏国来人兵。
其旧主若不剿除,于金国终为后患。
一、夏国素务矫诈,昨闻尝遣使诣金国贺功,其实力助契丹,至公行文字诋毁金国甚切,勾集众兵借与契丹
闻累与金国接战,已占据契丹金、肃州、河清军、天德军、云、内州
若不讨伐,常作堤虞,必为金国深患。
其诋毁文字可付与使人。
近据河东路缴到金国军前都元帅府牒,内一节称燕京路候秋凉,以兵收去三国,其閒将欲如何。
又牒称二国往来事虑有下手先后。
据此虽意是夹攻,缘文字语言未是,彼此合守夹攻元约施行。
与金国书宣和四年十二月三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二八、《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二
夙勤原使,嗣贶缄书,共闻绥抚之详,备仞敷陈之悉。
方远敦于契好,宜曲尽于忱诚。
本朝与邻国通好,自来系计使人往来之数,以为礼节。
曷鲁等来,系报马政之聘,以故更不遣使。
然国书内具述「夙敦大信,备载前书,所有汉地等事并如初议,候闻举军到西京的期,以凭夹攻」,议约事宜分明,别无断绝。
今岁自闻举军到西京,即遣童贯等领兵,自燕路相应;
四月以后,累伐契丹
事可询访,亦累遣人移文贵朝军前报,应计议夹攻之举,即无失约。
燕京国妃萧氏遣萧容等进表纳款,仍乞援助,止退大金兵马;
及营、平、蓟、景等举地来归,继亦尝遣偏裨入燕城杀戮不顺。
契丹请和听命,各无允从,并未见贵朝进兵夹攻,即却其使并表,未尝听许,及未曾分遣大兵据守。
元议自燕、并、应、朔等州进兵,后来以西京之议未明,故止应、朔之师。
虽奉圣、应、朔、蔚、武等州遣人请降,亦以此未曾抚定。
敦守信义,以务交欢,本末可见。
赵良嗣回,知欲入关至燕,本朝议云:与贵朝讲好修睦,若本朝先自平燕,亦当迎待如礼。
良嗣固执,妄有所陈。
所有应关系官钱谷金帛诸物之类,今书欲行拘收,实非元约。
然贵朝兵马既欲入关,犒师之用,义合相从。
其别处移散致汉民、杂色人户如欲收管,亦非元约所载,今并如来谕,以示诚意。
两朝守国,所恃大信,自初遣良嗣,以至于今,所议正为五代以后所陷汉地,内燕京六州及属县已载来书,并承谕。
如本朝已取了燕京,自依今来已许,如未取了,贵国取得,亦与本朝,更不与夹攻外,所有营、平、滦、并、西京管下州县并系五代所陷地土,合依元约本朝收复。
爰念自贵朝未取上京之时,越大海,通交好,使聘往来,累年于此,所当曲务允应,以善初终。
除营、平、滦三州本朝收复外,其西京地土候收复燕京,别行计议
契勘马政所赍事目已曾具言,缘收复燕京一带并西京地土,所以尽契丹岁交银绢,今若西京别作一段计议,理合减定。
深念久已相许,义不可渝,将岁交银绢数目多少交割等并依契丹旧例施行。
信誓、分立界至等事,续议画定,庶应来悰,用臻欢约。
属当岁凛,益保天祺
今差龙图阁直学士大中大夫赵良嗣朝散郎显谟阁待制周武仲国信使副,有少礼物,具诸别幅。
专奉书陈达,不宣。
谨白。
宣和三年五月月令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二七、《宋大诏令集》卷一三三
宣和三年五月朔,皇帝御明堂,以是月天运政治布告于天下曰:仲夏之月,朔日甲午,日在毕,昏轸中,晓星中。
丁酉,靡草死。
壬寅小暑
丁未芒种,得是月之节,螳螂生,日在参,昏星中,晓虚中。
壬子,鵙始鸣。
丁巳反舌无声。
壬戌夏至,得是月中气,鹿角解,日在井,昏亢中,晓危中。
是月也,其位少阳,其气太阴,其运少角,为暑,为显,为茂,为明;
其变为沉阴,为埃昏,为濡湿,为雷霆,雨乃时降。
其病跗肿腹满。
凡味,宜以苦写之。
凡乐,蕤宾为宫,大吕为徵,夷则为商,夹钟为羽,无射为角,调宜尚徵,以致其平。
是月也,朔告于庙。
荐新,尝雏以,羞以瓜。
日至,祭后土皇地祗于方泽,配以太祖祭彤鼎,籍田,登
宁贶节,宰臣率百官朝谒上清储祥宫,州长吏率属朝圣祖殿。
缓刑禁屠,诏日中毋行刑,毋令罪人于市。
郎官御史督遣中都系囚,使者分趣所部,都省促奏牍,大理毕疑谳;
凡狱之具,疏涤以时。
是月也,始督夏赋,给纳之官毋或离次,颁时服,第军赐,减役功,停采造,护河桥,视塘堤,总封桩之数,严籴买之期,诸军晨阅,以是月为始。
行冬令,则雹冻伤谷;
行春令,则五谷晚熟;
行秋令,则草木○落。
于戏!
向明而治,仰承天休,惟尔万邦,其率时猷训。
论收燕山利害劄子宣和四年八月 北宋末金初 · 宇文虚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三、《三朝北盟会编》卷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三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契勘契丹二百年强国,方其盛时,自处尊行,僭中国之名号,指岁赐为献纳,招携附属力制方夏。
今来遵奉睿算,按兵临边,曾未半年,戎虏震威怀德,亟遣使人祈哀请命,其言逊顺,至有「虽循旧制,惟命是从」之语。
盖自三代以来,摧强敌为附藩,未有速于今日者。
今欲尽复燕山,或使纳土,临以大兵,假以岁月,固亦可致,但天生夷狄,不可尽灭,知彼知己,当图万全。
今具合计议事如后,伏乞朝廷集议,详酌施行。
一、兵有胜负,乃古今之常理。
若十万全军出塞攻取,涿、易未拔,或虽得易而守备未完,人心未固,聚兵至燕,燕未肯下,相守半月以上,攻之不拔,后无援军,粮道不继,利害如何?
一、今来夏人竭国点集,次第甚大,若以此兵逆旧,虏酋自西而来,我军攻燕未下,相遇于燕城之外,其利害如何?
一、女真兵马,见在中京,我军十万,未必能围合燕城。
女真守约,不遣助兵入关,其利害如何?
一、若我兵未能下燕,女真入关,一举而拔,掠为空城,以城归我,不惟缮守费力,又恐为夷所轻,其利害如何?
一、契丹昨来遣使女真,愿为附庸,女真不纳,求附朝廷。
观其意盖是畏女真,爱中国,避强悍,归仁义。
西夏以重兵压云中,狡诈窥伺,托为存亡继绝之言,其意甚远。
契丹北为女真所拒,南为中国所弃,收拾馀烬,翻然决计,乘夏人聚兵之地,割地以为约,积粮以养兵,不惟王师入燕为所牵制,亦恐他日西北边事未有宁息之日。
一、若大金取燕不得之后,却与开纳许之以称藩,比之今日未举大兵,其恩威两全,利害如何?
一、若果得燕地一府九州五关三十馀县,又逐旋筑塞建堡,营置守备,人兵粮草,调发措置,何所从出?
一、女真兵马,或为夏国劲兵所挫,或以久客远征,一旦归国,我未得燕,或得燕而守备未固,与女真大兵声势相远,其利害如何?
一、若得燕之后,胡虏杂类依附旁近险阻,或通款旧酋,或别立酋长,西兵不可久戍,北兵不可倚仗,永远警备,利害如何?
一、若西夏大兵助送旧酋,不能入燕,不得志而归,蓄怒乘虚,却于陕西河东出没牵制作过,其利害如何?
窃谓今日为国家大计,须期永久安逸,不费兵马钱谷公私事力,坦然无北顾之忧,费省力暇,过于昨来与契丹通好时,方为稳便。
若兵连不解,征代防托,或灭虏之后,调发劳费,大过于未用兵以前,其利害不可不计。
宣和二年五月月令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二六、《宋大诏令集》卷一三一
宣和二年五月朔,皇帝御明堂,以是月天运政治布告于天下曰:仲夏之月,斗建午。
朔日庚子,日在参,昏轸中,晓虚中。
壬寅芒种,得五月之节,日在参,昏角中,晓虚中,螳螂生。
丁未,鵙始鸣。
壬子,反舌无声。
丁巳夏至,得是月之中气,日在井,昏亢中,晓危中,鹿角解。
壬戌,鵙始鸣。
丁卯,半夏生。
是月也,天气盛,地气高。
盛德在火,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其位少阳,其气少阴,其运少羽,辛亥运交少角,其神五行三风。
是月也,天政布,大火行,令行之常,为暑,为灾亢,为蕃茂,为蒸郁;
气交之变,为清凉,为阴昏,为风雨。
民病寒热更作,咳喘目赤。
其在人也,宜顺养长之道。
凡味,宜甘。
凡乐,蕤宾为宫,大吕为徵,夷则为商,夹钟为羽,无射为角,调宜尚徵,以致其平。
是月也,朔告于庙。
日至躬祭地于方泽,配以太祖
遣官祭大社、大稷,祭彤鼎,先一日祭都门。
戊辰,祭先牧,荐新寝庙,尝雏以,羞以瓜,籍田登
宁贶节,宰臣率百官朝谒上清储祥宫,州长吏率其属朝谒圣祖殿,毋决刑,毋上大辟案,凡三日。
壬戌亦如之。
毋施刑,日中毋令有罪于市,杻械五日一濯。
中都系囚,命郎官御史循行督遣,奏牍已上都省,约法断下,诸路者分诣所部,大理疑案毕谳。
始夏籴,始督夏赋,两学入馀路地租,县官给纳毋或离次。
固河梁塘堤,郡贰月视其完毁,报所属,其在春季者,审实来上。
收役功之半,毋课伐木。
给百司时服,厢军将校边臣应赐裘者,先期检举,左藏豫备特支。
诸军唯早教,遣戍卒冬服。
军匠功程,是月毕较。
行冬令,则雹冻伤谷;
行春令,则五谷晚熟百螣时起;
行秋令,则草木○落,果实早成,民殃于疫。
于戏!
钦若成烈,稽谋自天,诞告万方,兹率厥典,听予一人之作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