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诸生不得陈状留任教授大观四年四月十四日 北宋 · 叶杞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五、《宋会要辑稿》崇儒二之一五(第三册第二一九四页)
教授乃朝廷选除,其教导有方,贡试如法,知通提举职当审实保奏再任,学生但合退听,岂可陈状举留,殊无朋比之嫌。
欲乞今后州学教授如委可再任,并本州准学法施行,诸生不得辄牵众陈状,举留教授
重校妙法莲华经序1051年4月14日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文庄集》卷二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
三世诸佛为众生出现,證无所證,得无所得者,一大士而已。
妙万化而无象,应群有而难名,不著世间,犹如莲华,故竺乾大士集灵鹫遗言,曰《萨达磨奔茶利迦》。
魏梵僧支强梁接译于交阯,初成六卷,翻萨达磨为妙法,奔茶利迦为莲华,是名《法华三昧》。
晋燉煌僧竺法护译为十卷,名《正法华》,分二十七品。
后秦鸠摩罗什益《普门》一品,译为七卷,名《妙法莲华》。
隋崛那笈多益《药草喻品》之半,以《提婆达多品》入《塔品》,名《添品法华》。
唐道宣律师叙云:「三经文旨互陈,时所崇尚皆用秦本。
自汉至唐六百馀祀,受持盛者无出此经」。
五代以还,诸侯僭据,字音句读,方言多误。
国家混一寰海,圣上尊用三教。
余家世奉佛,乃取世传诸本及化外旧经,释文擿句,数自参较。
又以悉昙梵夹,傍行右读,中原传译,始创卷轴,讨论重复,卷舒繁数。
因观近世图籍,镂刻摹印,缀黏成册,差便于古。
由是命工仿则,肇制此经,庶几学者易为究览。
此经《序品》至《劝发》十馀万言,贯穿诸宗,融通万法。
或伽陀孤起,或祗夜应颂。
文有广略,以接三根;
机有深浅,以酬众请。
丧实际者为之譬宝藏,执涅槃者为之指髻珠,沦世苦者为之谕污宅,乐小法者为之演化城
辟甘露之门以来众轨,均大云之泽以遍群生。
大方无隅,则有地墨劫尘之谈;
至神无方,则有眉毫舌相之变。
会权实之戏论,设顿渐之假名。
使三兽渡河,并臻其量;
五愆凭轼,各应其缘。
讽诵可以殖福田,解说可以标慧炬。
大慈方便,其在兹乎!
至哉,清净灵觉,廓大虚而含法界;
光明宝藏,消幻想以契真如。
境既对忘,心将安寄?
见有迷悟,体无去来。
妙本圆常,超然独立。
资始万行,孰除其方?
若乃以解脱为盖缠,以照觉为封累,掩室摩竭,杜口毗耶,名言道断,思惟路绝,则神而明之,在乎其人。
然而能趣百善者信也,善度众苦者解也。
信解之初,必由缘感。
皦月不能现空器,膏雨不能生槁木,后学菩萨幸精进而求诸。
时皇祐三年夏四月乾元节日谨序。
晏尚书(一)1034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范文正公尺牍》卷下、《严陵集》卷八、范文正公年谱、《文章辨体汇选》卷二五六、《八代文钞》第二七册、《古今尺牍清裁》卷五二、《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一六 创作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伏自春初项城,因使人回,草草上谢。
由颍淮而下,兹重江,四月几望,至于桐庐
回首大亳,忽数千里,日思奏记,夐于无阶。
恭惟蕃宣之居,钧体惟宁;
赫赫之瞻,日以增重。
某罪有馀责,尚叨一麾,敢不尽心,以求疾苦。
二浙之俗,躁而无刚。
豪者如虎,示之以文;
弱者如鼠,存之以仁。
吞夺之害,稍稍而息。
乃延见诸生,以博以约,非某所能,盖师门之礼训也。
又郡之山川,接于新定,谁谓幽遐,满目奇胜
衢、歙二水,合于城隅,一浊一清衢江浊,歙江清。),如济如河。
百里而东,遂为浙江
渔钓相望,凫鹜交下。
严子陵之钓石,方干之隐茅。
又群峰四来,翠盈轩窗。
东北曰乌龙,崔嵬如岱。
西南曰马目,秀状如嵩。
白云徘徊,终日不去。
岩泉一支,潺湲斋中。
之昼,之夕,既清且幽,大得隐者之乐,惟恐逢恩,一日移去。
且有章、阮二从事,俱富文能琴,夙宵为会,迭唱交和,忘其形体。
郑声之娱,斯实未暇。
往往林僧野客,惠然投诗。
其为郡之乐,有如此者。
于君亲之恩,知己之赐,宜何报焉?
今有郡斋歌诗一轴拜献,庶明前言之不诬尔。
干渎台严,伏增战惧。
尚远门下,伏惟尊崇,为国自重。
江淮都督府隆兴二年四月十四日 南宋 · 宋孝宗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一六、《宋会要辑稿》职官三九之一六(第四册第三一五四页)
淮上诸军暂行休息,已差钱端礼王之望宣谕淮东、西路,其江淮都督府可罢。
应干钱物,令钱端礼王之望淮东、西总领所拘收,具数闻奏。
官属使臣并罢,有差遣人令归元任。
劝进康王正位号第一状靖康二年四月十四日 南宋 · 赵子崧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八二、《三朝北盟会编》卷九三
子崧近累具状申禀,必蒙洞察。
子崧近得探报人节次所说,及赵扆、陈兴傅亮等申,皆云放水满城南闸中,忽闭陈州门两日,必是深拒官军;
又取傅亮军数,虽是支口食,亦恐来探虚实。
子崧仰惟大王拥兵在外,适遭大变,天意人心自然推戴,不必多端。
内有逆臣,外有强敌,四方有大贼,若犹豫不决,大事去矣。
子崧未闻大王移府近京,晓夕震惧,不如无生。
伏思二帝临御,正缘群下议论不一,畏怯者失事几,导谀者昧先见,直至祸成,犹生异论。
今日切在痛惩,断不可疑。
日下移军,告谕城中,定以某日入谒宗庙,其谦逊之礼,俟至城下行之未晚。
更缓数日,必有变生。
盖时雍、俦、秉哲、幵、琼皆坚于从逆,恐生后悔。
四海无主,天下唯知大王,若不乘机速进,早赐正位,大耻不刷,大器无归,危亡可立而待。
非子崧,谁肯布露腹心,忘鈇钺之诛如此其切乎!
泣血拊膺,不胜祈恳。
取旨。
〔小帖子〕子崧窃谓此举谦逊退避不得,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奸臣万一翻覆,用兵亦难。
望日下移府入京,疾雷不及掩耳,人心自定。
伏望王慈深察。
靖康二年四月十四日
劝进康王正位号第二状靖康二年四月 南宋 · 赵子崧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八二、《三朝北盟会编》卷九四
子崧十二日十四日皆具禀,情迫言切,上渎王听,必蒙赐察。
子崧再三思之,大王尚未离济,必欲谦逊持重,则奸诡之计一日万变,不可少失机会。
兼两岁用兵,人情只思安定,若万一变生不测,又生一秦,何可禦也?
二帝危辱,正坐谋者不臧,依违失断,玩视几变,一旦祸发,四顾不知所出。
大王处多故之际,天心助顺,逆人自归,以大军压之,故未敢变,若稍迟疑,是天与不取也。
伏望大王深以社稷为念,俯采刍荛之言,速赐进府,至京城一举而定,某日决可到城。
恐城中以计诱致,却散大军,未敢委兵趋行府
况奔走劝进,皆希功倖赏无特操之士,某实耻之。
专以大兵压城,以待鸾旂,不胜祈恳诚切之至。
李健所得尚书省劄子状靖康二年四月十七日 南宋 · 赵子崧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八二、《三朝北盟会编》卷九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宋史》卷二四七《赵子崧传》
「据户部员外郎李健等申,见到太康县候所申文字报事,须议指挥
右,勘会金人大军四月初二日起发前去,次日即遣武义大夫同恩、李兴、潘谨焘三人同往京东路州探问元帅大王行府所至,密行具覆。
去后,初五日续遣閤门宣赞舍人蒋师愈、承务郎程僎同王府内知客蔡琳等赍手劄文字前去。
初七日又差吏部侍郎谢克家勾当军头引见司韦渊、直秘阁吴何赍玉宝诣行在。
初十日,差尚书左丞冯澥权尚书右丞李回充奉迎使副,赍文武百僚张邦昌以下劝进表章并元祐皇后手书前去。
今月初一日为奉迎康王未至,恭请元祐皇后垂帘听政,以俟复辟。
十一日吉辰,皇后入居禁中,就内东门殿垂帘听政。
三省枢密院官日赴奏事。
大元帅康王行府已差到使臣黄永锡、同恩等于本月十四日又赍三省枢密院奏状,乞早整銮辂,卫清宫阙讫。
右劄付户部李郎中等照会。
靖康二年四月十五日押」。
今月十六日午时,据李健等备申到十五日尚书省劄子,取到元本缴申在前。
右,子崧等节次具状劄申乞早定大计,号令四方,自失机会,悔不可及。
今来又据李健所得尚书省劄子,称初十日已差左丞冯澥等充奉迎使副,赍文武百僚张邦昌已下劝进表章并元祐皇后手书前去。
契勘京师事体既已反正,唯望大王入主社稷,以安生灵。
迟疑未发,事久变生,不可不虑。
或闻议者以谓京师已经残破,不可复入,止欲即位军中,便图迁徙,某愚虑深为不然。
今祸变非常,奸伪未戢,欲致中兴,当谨举措。
理宜先入京师,谒宗庙,觐母后,明正诛赏,降霈四方。
京师果不可都,自可徐议所向。
今逡巡犹豫,日复一日,深恐有误大计。
母后虽已称制,未肯便出号令,四方之远,不知僭伪反正之因,士民忧疑,奸宄窥伺。
若更迟留,旦暮之间,必致别召祸乱。
伏望详酌前后所申,断以不疑,早赐听纳,以慰天人之望。
〔小帖子〕子崧等前申乞移军南京,当时虏骑未退,事势与今日不同。
访闻赵野范讷不戢其下,纵令虏掠,发掘丘墓,人心胥怨,今又两军时有忿争。
万一行府南京,赵、范二军必趋帐下,恐有郭汜李傕之变。
伏乞王慈开纳,径还京城,早定大计,以副人望。
劝进康王正位号第三状靖康二年四月二十日 南宋 · 赵子崧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八二、《三朝北盟会编》卷九四
子崧恭奉四月十四日王旨,令诸头项人兵不得乱近傍城门,惊动人民等事。
子崧自发前军,即以如此约束,今来遵从严命,再行戒谕诸军甚戢,近城及城内百姓悉皆安堵无虞。
但都人士庶未知大王还阙之期,日夕焚香泣望。
子崧窃谓大体一正,防秋甚近,合措置事,正复不少。
今内外束手,日复一日,坐以废事,甚可畏也。
又况盗贼充斥,人民失所,日俟恩霈,庶几安业
且使四方万里之远,咸知神器有主,人皆退听。
伏望大王俯徇群情,仰慰二圣付托之意,戒有司整饰銮舆,即日还阙,或狩南都,亟下德音,大宥群生,天下幸甚。
傥或迟疑,变生不测,子崧亦不知税驾之所矣。
唐突王听,死有馀罪。
〔小帖子〕访闻荆南真州海州严州黄州、蔡、光之间有大贼,而严州尤猖獗。
惟大霈一出,则不劳兵革,自然消弭祸变。
伏乞深赐体察。
宗室外官序位诏乾道三年四月十四日 南宋 · 宋孝宗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二六、《宋会要辑稿补编》第一二八页
閤门:见今条令,宗室序位,官同者以尊卑为次。
今后外官如系本宗,官职同者,并依宗室尊卑条法。
赈饶信州饥民诏乾道五年四月十四日 南宋 · 宋孝宗
 出处:全宋文卷五二三二
饶、信州连岁旱涝,细民艰食,可出常平、义仓米以赈之。
按:《宋会要辑稿》食货六八之六六(第七册第六二八六页)。又见同书食货五九之四四(第六册第五八六○页)。
何中丞伯寿绍兴十一年四月 宋 · 张九成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三、大慧禅师年谱
九成忽弃老亲,此心痛割,欲死无路。
四月十四奄经百日,顾此冤苦,无所舒豁。
径山老人道眼明彻,超然在生死之表,而一众凡千七百人,皆不为名闻,精心学道。
宜饭此处,可以少慰先考之心。
黄吏部墓志铭 宋 · 张九成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三、《横浦先生文集》卷二○
政和中福唐黄先生杭州教官,余时居乡校为诸生,实在先生座下。
其为人气貌庄重,资性宽仁,望其容,俨然有不可犯之色;
听其言,周旋勤恳,循循然进人于善,余甚敬之。
先生秩满,不相见凡二十年,每思天下士大夫为善人君子者,先生未尝不经余心。
绍兴八年,余忝为礼部侍郎先生时为吏部郎官,间相过,仁心义色肃然郁然,如昔日也。
一日,先生见过,喑不吐一辞,若有不相悦者,余避席前曰:「先生无恙否?
若有忧色,何也」?
先生曰:「吾何忧哉!
吾闻子一事,为子忧耳」。
余惊起曰:「所闻者何事?
愿请教」。
曰:「某文字,公岂当作耶」?
余对曰:「实不曾作」。
先生曰:「是公职事,如何不作」?
余曰:「朝廷不以见委,某亦不问也」。
先生微笑曰:「如此则吾心无忧矣」。
遂大笑而去。
少顷,送茶一銙、橄榄十颗来,曰:「适所云果不曾作,某甚喜。
偶家信到,有此二物,辄为一笑」。
余感激之甚,曰:「使师友人人如黄先生,日在吾左右前后,切磋琢磨,吾何忧不为善人君子哉」!
呜呼!
余今老且病,悠悠度日,不教不学,先生亡矣,余晚节末路,于何考德而问业乎?
余所以悲也。
以余所已知,溯余所未知,以先生所已试,溯先生所未试,使天假之年,必将任重致远,卓然为有宋名臣。
惜乎终于郎官而死也,言之使人泣涕。
绍兴戊寅九月七日先生之子浚以其宗人右司员外郎黄祖舜状其行实来请铭,云:先生讳圭字元功
曾祖植,曾祖母陈氏。
祖鄟,祖母陈氏。
父臻,累赠奉议郎
母徐氏,累赠安人
自上世居福州永福新丰里白面村,举乡无儒冠者,祖母每陋其俗,一日慨然有孟母择邻之意,谋去故居,遂徙候官赤岸家焉。
先生皇考因得挟策从人。
既长,读书为文,能吟五七字律诗,恂恂岂弟,乡人称其长者。
生三子,皆登进士第
先生其长也,年十九从司业李骘学,未半岁超越流辈。
奇之,间语先生曰:「如子材器,异日当为闻人,一第何足道也」。
暨游乡校,籍籍有声。
崇宁贡于辟雍,升补太学内舍,与诸生群试,屡居甲乙。
三舍法:诸生每岁以季试优劣为考察,有上中下之别,而上舍亦分为三等,内舍生入二上者,即赐第,谓之释褐。
先生政和元年校试已在选中,偶有旨,皆赴明年殿试,复中乙科,注官为襄州司理参军,旋为衢州州学教授
三衢士多俊秀,先生训导启发之甚至,一时中第者独多于二浙。
中书侍郎冯公熙载、尚书毛公友衢人,贤先生之为,共荐延之。
终更循从政郎,除杭州州学教授
其教人如在三衢时,士皆励志于学,自是生徒相继取巍科,如沈待制晦、舍人凌景夏
会三舍法罢,先生亦以溢员解去,从辟为盐官县
先是方腊窃发于睦州,攻掠旁郡,贼平,新复郡邑给复二年,并住卖盐,盐官亦预其数。
后盐法复行,适当岁饥,为令者务趣办以为己功,訹令人户请买,寻责其价,急于星火。
帅府知其扰,改以属先生先生曰:「急疲民以悦上官,吾何能为」。
于是尽呼邑之父老,告谕之曰:「有司恃此以供公上,固不可蠲。
吾将宽若程督,免若追胥,若曹亦乐输耶」?
邑人皆曰:「戴公之德,敢不赴期」?
踰月而办。
秩满,荐者应格,改宣教郎,除汾州、卫教授,皆以亲老地远,不能赴。
庙堂有知先生者,欲以为卫尉寺丞先生语于朝曰:「寺监丞簿,乃异日晋用之资地。
第偏亲垂白,若得一官稍近乡闾,不废甘旨之奉,乃所愿也」。
当路善先生语诚,即除福建路提举茶盐司干办公事,官居富沙,仍就次见。
时仲弟琳为邵武军司户参军,相距数舍,板舆往来,颇尽亲欢。
丁外艰,既除而仲弟亡,遂无仕进意。
亲旧敦晓之,勉强造朝。
中书舍人林公遹礼部侍郎李公正民交荐之,除主管官告院,改大理寺丞
绍兴四年之任,在官二年,擢监察御史
未数月,除刑部郎明年吏部
九年四月十四日,以疾终于行在之官舍,享年若干,积官至左朝请郎
十年八月壬申朔,葬于报恩寺山先茔之西。
妻蔡氏,封安人
子浚右承务郎、新知兴化军仙游县
女适进士陈寿隆
先生天性纯孝,于兄弟尤笃友爱,平居一日不相面,则惘然若有所失。
其仕进不屑就,不苟合,亦不为崖异之行。
官杭日,外台有缘宦寺进者欲荐先生先生曰:「固愿出门下。
今举状幸已满员,乞回此以录寒士」。
虽辞之甚力,然其言婉逊,亦未尝以语人。
公嗜学不倦,自登第以至践历台省,无一日废书,上自诸经,下至诸子百家之言,无不研究,󲦤绅称其博洽
尝谓季弟琇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吾兄弟素习《礼经》,盍佩而行之」!
平昔所寓,必大书「诚意正心」四字于座右,以效古人盘盂几杖之戒。
此皆黄公状其行也。
先生重于义而轻于利,其在吏部也,时中执法与之相好,使所亲语之曰:「将屈公再入台中,如何」?
先生正色对之曰:「起居中丞,某人小人也,乃班从官首;
某人小人也,乃班庶官首。
中丞日造庭中,见此二人,污人眼目,乱吾风教,败人名节,如何不击去,如某辈安用」!
呜呼!
使先生不死,其排斥小人,保护君子无疑矣。
先生于朋友无不尽其欢心,平居暇日,婆娑嬉游,笑谈戏剧,若将无不可者。
及朋友微有害理,则正色斥之,使人心寒而股慄,故人皆乐其诚而畏其正。
余知先生自谓不后于黄右司,铭其可辞耶?
铭曰:
和而克庄,严而靡忒。
君子之容,君子之德。
吁嗟先生,为百世则。
歌二首 其二 北宋 · 钦宗朱后
 押屑韵
昔居天上兮珠宫玉阙,今入草莽兮事何可说。
屈身辱志兮恨何时雪,誓速归泉下兮此愁可绝宋辛弃疾《南渡录》卷一《南烬纪闻录》上。《南渡录》:靖康二年三月二十四日,(《大宋宣和遗事》作四月十四日)至安信县。泽利乘醉令朱后劝酒,后不得已,乃涕泣持杯,作歌云云。)
四月十四日德州官廨见蔷薇盛开有感明日道间又闻莺声宛转在树阴中不胜凄惋赋此自遣 明 · 王弼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明诗纪事 丙签·卷七、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二十五
昨宵苦被蔷薇恼,金日重闻黄栗留。
飘转客身殊未定,阑珊春事不胜愁。
青林气重迷征旆,迥野风铦忆故裘。
传节渐更家渐远,无凭归梦付东流。
陕西巡抚毕沅奏报得雨诗以志慰乾隆乙未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三十
被泽由来数省同保定省城及河南皆于四月十四五寸等日得雨三寸山西则同日得雨四馀毕沅西安省城并各州县均于十四日得雨深远四省同时被泽实为难遘而愈西则愈沾足计甘省边陲自当一律普渥耳),深沾西更胜于东。
扬花吐穗麦秋近,结粒升浆精气充(二麦杨花甫毕正当升浆结实之候得此雨精气内充苞粒尤为坚硕民情欣庆云云亦毕沅所奏也)
近远民皆怀赤子,帡幪恩祇赖天公。
奏书披览诚欣慰,欣慰之馀益敕躬。
更漏子 四月十四日五渠观水嬉,是夜微有月色,灯彩甚佳,戏填此阕 清 · 江淑则
月朦胧,灯摇曳。
掩映画船佳丽。
莹酒色,腻花香。
轻风送夜凉。

呼回棹,人声扰。
笛韵临风袅袅。
筵乍散,曲初终。
闲情笑语中。
画大罗天尊赞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七
唐元和己丑岁四月十四日。画大罗天尊一躯成。奉为睿圣文武皇帝降诞之辰所造。惟岁之。惟月之望。诞千年一圣之始。降百祥万寿之初。电绕枢而夜明。雷出震而时泰。皇帝孝敬寅畏。忧勤劳谦。以谓无疆之休。虽肇自于元圣。莫大之庆。恩广被于偫生。爰命国工。俾陈绘事。真相俨若。元风穆如。疑从大罗。感圣而降。至诚上通于一德。景福旁济于万灵。休命耿光。自兹无极。词臣承诏。恭为赞曰。
大罗天兮高不测。浩无倪兮杳无极。
中有圣兮无上尊。惟元德兮可升闻。
图相好兮仰高真。诚上感兮福下臻。
俾百祥兮与万寿。配圣日兮而长新。
书姚诚老所书遗教经后1103年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五、《山谷全书·别集》卷六、《豫章先生遗文》卷九 创作地点:湖北省武汉市
诚老书《佛垂般涅盘略说教戒经》,用笔有意态,惜乎不能耆老毕其能事也。
世有贞观中敕书班行经生书小楷一本,最端谨娴丽,世因谓之右军书,盖不知弘始四年译出此经,右军没已数十年矣。
又有参军畅整书大字一本,笔法亦劲润,宋宣献书法度多出于此。
诚老兴安秦少游播迁岭海,诚老有先后奔走之义,可谓不以险易易其操,不愧此波罗提木叉者也。
观其遗书,三叹不能已。
崇宁二年四月十四日修水黄某书。
来南809年 中唐 · 李翱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十八 创作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元和三年十月。翱既受岭南尚书公之命。
四年正月己丑。自旌善第以妻子上船于漕。
乙未。去东都。
韩退之石浚川假舟送子。明日
及故洛东吊孟东野。遂以东野行。
浚川以妻疾自漕口先归。黄昏到景云山居。
诘朝登上方。南望嵩山
题姓名记别。既食。
韩孟别予西归。戊戌
子病寒。饮葱酒以解表
暮宿于巩。庚子
洛下河。止汴梁口。
遂泛汴流。通河于淮。
辛丑。及河阴
乙巳。次汴州
疾又加。召医察脉。
使人入卢。又二月丁未朔
宿陈留戊申
庄人自卢又来。宿雍邱
乙酉。次宋州
疾渐瘳。壬子
永城甲寅
至埇口。丙辰
泗州。见刺史假舟。
转淮上河如扬州庚申
下汴渠入淮。风帆及盱眙
风逆天黑。色波水激。
顺潮入新浦壬戌
楚州丁卯
扬州戊辰
上栖灵浮图。辛未
大江润州戊寅
常州壬午
苏州癸未
如虎邶之山。息足千人石。
剑池。宿望海楼
观走砌石。将游报恩。
水涸舟不通。无马道
不果游。乙酉
松江丁亥
官艘隙。水溺舟败。
戊子。至杭州
己丑。如武林之山。
临曲波观轮桩。登石桥。
宿高亭。晨望平湖孤山江涛。
道。上新堂
周眺偫峰。听松风。
灵山永吟叫猿。山童学反舌声。
癸巳。驾涛江逆波至富春
丙申七里滩睦州
庚子。上杨盈川亭。
辛丑。至衢州
以妻疾止行。居开元佛寺临江亭后。
三月丁未朔。翱在衢州
甲子。女某生。
四月丙子朔。翱在衢州
侯高宿石桥。丙戌
衢州戊子
常山上岭至玉山庚寅
信州甲午
望君阳山。怪峰直耸似华山
丙申。上于越亭。
己亥。直渡担石湖
辛丑。至洪州
岭南使。游徐孺亭。
荷花五月壬子
吉州壬戌
虔州己丑
韩泰安平渡江。游灵应山居。
辛未。上大庾岭
明日。至浈昌
癸酉。上灵屯西岭。
韶石甲戌
宿灵鹫山居。六月乙亥朔
韶州丙子
始兴公室。戊寅
入东荫山。看大竹如婴儿。
浈阳峡己卯
宿清远峡山癸未
广州。自东京广州
水道。出衢信七千六百里。
出上元西江七千一百又三十里。自洛州下黄河汴梁过淮至淮阴一千八百有三十里。
顺流。自淮阴邵伯三百有五十里。
逆流。自邵伯至江九十里。
润州杭州八百里。渠有高下。
水皆不流。自杭州常山六百九十有五里。
逆流。多惊滩
索引船。乃可上。
常山玉山八十里。陆道。
谓之玉山岭。自玉山至湖七百有一十里。
顺流。谓之高溪
自湖至洪州一百有一十八里。逆流。
洪州大庾岭一千有八百里。逆流。
谓之漳江。自大庾岭浈昌一百有一十里。
陆道。谓之大庾岭
浈昌广州九百有四十里。顺流。
谓之浈江。出韶州谓之韶江。
兵马大元帅劝进状靖康二年四月十四日 宋 · 姚舜明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七一、《三朝北盟会编》卷九三
具位右某等。
窃以祖宗承五代之后,削平僭乱,混一区宇,有天下一百六十八年,斯民不知兵革。
恩德之所涵育甚厚,纲纪之所维持甚严,艰难创造基业,垂休万世。
政和间,奸臣用事,急切任私,为谋不臧,实使通乎遐虏,以祸贻于国家。
金人贪残,败盟犯阙者再。
皇帝念社稷之至重,悯生灵之无辜,结以至信,遗以厚币,虽车服称号之尊,无所顾惜。
而虏性凶傲,敢违天理,乘隙登陴,歛兵任诈,求欲无厌,忘德造衅,遂邀乘舆出临屯垒,谬事和好,疑阻大兵。
日月既久,恣行不道。
又劫我太上皇与后妃、太子诸王、近臣,胁持北行,使我宗社失守,生灵无依。
乃抑逼大臣,俾僭位号。
四海愤痛,泣血交诉。
某等忝缀属籍,身丁艰危,痛念国家,陨心碎首。
伏见兵马大元帅大王以帝室懿亲,为国良翰,而忠孝英武,超冠古今。
方虏围城之初,毅然请行,单骑出见,威声凛著,丑众屈服。
继聚兵河朔,不日而及百万,肆膺睿旨,以大元帅之重节制海内,盛德茂勋,注人耳目。
今日二圣既行,群心恟恟,宗社所系,惟大王是赖。
伏望大王念天下之至大,察事机之至危,权听国事,以安中外。
任贤使能,信赏必罚,蒐卒丰财,以谋大举。
庶几皇天悔祸,銮舆反正,使神人永有依归,天下幸甚。
某等迫切之情,意符庶姓,谨具状诣行府披告,伏望王慈早赐施行。
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