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刺配罪人权送本处重役营分收管诏建炎二年四月十四日丁卯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四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
诸州刺配罪人断遣讫,权送本处重役营分收管,俟道路通快日遣行。
秘书省合撰乐章等并长贰分请官撰诏绍兴元年四月十四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六○、《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二四(第三册第二七六六页)
秘书省合撰乐章、赞、颂、敕葬、敕祭文、夏国人使到驿宴设教坊白语、删润经词及答高丽书本,并依旧制,长贰分请官撰。
秘书省官轮季点检太史局等诏绍兴元年四月十四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六○、《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二五(第三册第二七六七页)
秘书省所辖太史局测验浑仪刻漏所文德殿钟鼓院,长、贰、丞、郎轮季诣点检。
内有系在禁中置局者,前期报皇城司及经由门户听入。
秘书省官转官诏绍兴元年四月十四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六○、《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二五(第三册第二七六七页)
本省官正字通除京朝官、选人。
内选人到任一年有四考,许自陈,据状奏闻,如合入官,其省官不替人。
秘书省书库官楷书员额诏绍兴元年四月十四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六○、《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二五(第三册第二七六七页)
秘书省权置书库官二人,楷书十人。
候就绪日,具元额申尚书省裁定。
尚书祠部员外郎秘阁校理张君墓志铭治平二年九月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一三、《临川先生文集》卷九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滁全椒张君,讳瑗字君玉
其先有司泗州法者,讳煦,于君为曾祖,尝曰:「吾施德于人多矣,后当有显者」。
尚书刑部侍郎参知政事讳洎者,于君为祖,有二子,生君者长子,讳安期,官终国子博士
君以进士甲科秘书省校书郎签书平江军节度判官听公事。
故事得献书求试,君无所献。
建昌军南丰县通判鄂州,又将通判梓州,而有以君为言者,乃召试以为秘阁校理
于是自校书五迁为尚书祠部员外郎
年五十五,以嘉祐五年四月壬申京师
夫人蓬莱县君王氏,生三男子,伯孙仲孙、世孙。
三女子,其一嫁试将作监主簿苏泌,其次尚幼。
治平二年九月甲申君全善政乡脩仁里。
于是伯孙邵武军光泽县簿
君与余善,其能贫而不为利,余所畏。
其于故事、盖无所问而不知。
其好书,天性也,往往日旰,灶薪不属,而阖门读书自若。
又能为吏,当官有所守,嶷嶷必得其意,然平居妥言徐视易狎,若无能者。
铭曰:
有幽滁山、滁水两间。
槃礴演迤,乃多君子。
我仪其蓄,以博厥闻。
我肖其涤,以清厥身。
书此哀石,永诒崖滨。
越州新学记治平元年五月 宋 · 张伯玉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两浙金石志》卷七、《会稽志》卷一八、《越中金石记》卷三、《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一○
治平元年夏四月丁卯越州新学成。
先时,学舍近市隘嚣,靡宁厥居。
嘉祐中,始于州东南隅得爽燥地,平衍高古,敞然一方,乔木渟水,有泮林之象焉。
始作大殿直庠门岿然,徙夫子旧像南面,颜兖公西向配坐。
东西两庑,图画七十二子洎二十有二先儒,孟、荀、扬、文中四子之像。
其东庑之后,别为祠堂、斋宫一区,藏鐍祭器益严。
由殿后越敞庭,夏屋言言,环坐重席者可三四,揭之曰公堂,旦夕讲劝、岁时乡射之宅也。
由堂东西,翼于庠门,列为斋舍,甲乙以次,各有名版,学者居多益宁堂东。
学鼓之南书大榜,条其篇目,皆学中规,为之法也。
诸生服膺无哗,望之肃如也。
庚辰守将伯玉僚佐洎师儒宿于斋宫,辛巳质明,用牢醴将币奉成于先圣先师。
既彻,遂升于公堂,与祭者咸坐,大约以乡饮之节发成之。
于时州人故老,堵立而叹曰:「伟哉学也!
我髫壮所未睹,逮黄发见之矣。
成是美俗,世为善良者,其在兹乎」!
于是序宾充然而进曰:「维东南,越为大州,今兹学又为东南最。
始州渤海刁侯择地卜筑基之矣,会解去;
继以紫微吴兴沈侯勇为之,仅完矣,又易地于杭,故迟之凡三年,君侯至而成之。
夫能以近而致远,俾后而知今者,莫如言。
昔者鲁僖公,叔世之诸侯也,能兴修学宫。
国人颂之,仲尼与之,洋洋之声,到今不绝者言也。
君侯立唐虞之朝,策名涖官,所至以职学为任,宜乎为我属为文词,刻于金石,俾声于无穷可也」。
伯玉固辞曰:「惟是寡学不敏,不敢赋」。
且逾月,不得免,因覃思摭实,作新学之诗,凡四章。
一章十有六句,言经始而成之也;
二章十有六句,言来学之盛也;
三章十有七句,叙学化之流行也;
四章十有二句,志其悠久抑又裨之也。
其词曰:
芒芒禹迹,越为大区。
重山复川,丕冒海隅
浸被王泽,惇古服儒。
服儒伊何?
新学鼎成。
邃殿高阁,广庑修庭。
有翚其檐,有觉其楹。
貌圣图贤,炳耀丹青。
岁时国祠,丕铄王灵。
夏屋长廊,分厥攸居。
咸有区处,式妥其徒。
其徒来学,向若云合。
执经而趋,震鼓发箧。
跻于公堂,师友攸摄。
礼乐是将,诗书是业。
涵泳道真,剔剪纷杂。
俾我善教,与时皆洽。
昔也学之未成,惟君子是营。
今也告厥成,惟庶民是听。
父诏于子,弟服于兄。
曰民之生,伥伥冥冥。
好恶靡别,惟学是明。
昔我门嚣,今也和平。
告我辩讼,今也靡争。
纳于善良,协于太宁,繄学校是兴。
稽山崔崔,越水涟漪。
新学有奕,君子所作。
惟大中是师,惟大化是裨。
不党不渝,不蔽不欺。
俾民弗迷,揭为声诗。
告于后人,俾长世无斁思。
岳飞乞同齐安郡王士袅等祗谒陵寝以观敌衅答诏绍兴九年四月十四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六、《鄂国金佗续编》卷四
敕:具悉。
朕以伊、瀍顷隔于照临,陵寝久稽于汛扫,逮兹恢复之日,亟修谒款之仪。
卿慨然陈情,请为朕往,虽王事固先于尽瘁,然将阃不可以久虚。
殆难辍于抚绥,徒有怀于忠荩,寤寐于是,嘉叹不忘。
已降指挥,止差将官一、两员,部押壕寨人匠、军马,共一千人,随士袅、张焘前去,卿不须亲往。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殿前司寄养御前良马草料诏绍兴十三年闰四月十四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一六、《宋会要辑稿》职官三二之五一(第三册第三○三一页)、《宋会要辑稿补编》第四一一页
殿前司寄养御前良马,见破十分草料,自闰四月一日已后每马减乾草八分正,支破二分,至九月一日听本院关报,依旧支请。
今后每年四月一日依此。
松阳叶君墓志铭乾道五年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九五、《东莱吕太史文集》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
宣和中,盗发帮源,旁郡奸侠,謼嘂趋和,贼势怒张。
大吏或叛官守、亡城社、羞污印韨。
闾里以气自许者,望旗鼓迎,自屈陨名队节,项背相望。
当是时,松阳叶君独以孝著。
君以眇然儒者,奉其父匿山中,猝与贼遇,奋前翼蔽其父,被三四创犹不少却。
贼内刃相顾曰:「是乃以死代父,孝子也,杀之不祥」。
逡巡引去,父子迄皆全。
乡老尝在兵间者,道叶君至今不去口。
呜呼,是可轶其传哉?
君讳洵仁,字行中
曾祖某,祖某,父某。
君少耆学,游场屋辄不耦。
既孤,家益落,太夫人忧劳甚。
君不忍私其力于铅椠,乃罢举治耕稼,以宽亲意。
居亡何,资用饶衍,侪辈交劝君卒业,君固已倦游,不复言课试事矣。
暇日亲程课子孙以学,复为儒家。
晚节传家政,觞咏自适,盖年八十有一而终,乾道四年四月十四日也。
娶潘氏。
男四,长瑅,次,次󰥁,次瑴。
󰥁先君卒,、瑴出继。
女二,长适秉义郎邵绩,次适进士周炤。
孙男五,重开、重光重熙重规重易
孙女五。
曾孙景先,尚幼。
后一岁某月某日,瑅奉公丧葬于某山某原,重开来谒铭。
重开尝从予游,道君之葬,稽参古制,凡慝礼夷教悉屏弃勿用,其不怵于俗如此,可谓难也已。
铭曰:
寇方兴,时大棘
孚虓嚚,祗子职。
瑑之坚,竁之密。
维旌君,诏无极。
龙图阁直学士朝散大夫给事中同群牧使知审官东院权发遣开封府上柱国陇西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二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金鱼袋李公行状 北宋 · 强至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五五、《祠部集》卷三四
曾祖守澄,皇任开封府襄邑县尉
祖珣,皇赠殿中丞
父陟,皇任尚书屯田员外郎,累赠吏部尚书
公讳中师字君锡姓李氏
其先博平人,后徙魏之内黄,又徙京师,今为京师人
公幼孤,能自刻苦,过成童,已与乡贡。
既冠,中景祐元年进士第,类得补幕职
便母夫人边氏养,俛就广德军广德县主簿
为令者鄙,一县赖公以治。
居无何,以母丧去官。
服除,用制置发运使举,以真州军事判官蕲州蕲口镇都盐仓。
课上,改大理寺丞知开封府鄢陵县
会岁旱,诏案苗免租,其佐不问可否,一切欲免。
公曰:「被旱有浅深,奈何一切免也」?
止蠲其可免者。
民愤,且率众诉府,反劾公。
公钩得倡者,即致之罪。
由是民吏率服,而尹亦以此知公才也。
已而辟公管勾府检校库。
宰相荐公文章,召试入等,充集贤校理,判太常院,又判登闻鼓院
殿中丞提点府界诸县镇,赐绯鱼袋。
又迁太常博士
时属邑多盗,吏不时获,公为设方略,躬自督捕,而盗悉就缚。
朝廷议加一官,以赏公劳。
公辞曰:「此提点职耳,冒赏可耶」?
遂已。
三司度支判官,大享明堂恩转祠部员外郎淮南转运使,改刑部员外郎,复为判官度支,迁兵部员外郎
使契丹,还授河东转运使,面赐三品章服。
工部郎中,召拜三司度支副使,迁刑部
英宗即位,又迁兵部,寻除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改谏议大夫
始至,兵食不卒岁,公骇,因筹所以转给。
及去知澶州,而陕部之蓄已足支数年矣。
澶当北使往来之道,乃城庳不壮,公曰:「此不足以自卫,且无以誇邻国」。
遂增筑斥旧,加瓮城其上,时出按役。
城成,莫不如古制。
后北使过,果惊顾发问,接伴以非在设备,特体势适然为对,北使亦称善。
岁满,入判吏部流内铨、三班院,又判太府寺
今上即位,迁给事中
京东歉,往安抚一路。
使还,留守西京
先是,洛吏恬于慢令,官逋省帐,至有十数岁未追而不发者。
公至,即追而立发之,无一敢缓者。
岁率三进牡丹,又府例以百花名会,然花费一出民间。
每进花及会作,花价必翔贵。
民苦岁市,公亟奏罢之,会亦寻废。
判都水监权发遣三司
朝廷以公治洛有素,且因洛人之请,特除龙图阁直学士,复守西京
初,洛中旱,开府日,雨辄大作,都人喜,目其雨曰「随车」。
一日,甘露降园亭,取而食之如蜜,寮佐议以瑞闻。
公曰:「岁穰物和,民不受敝,乃瑞也,此何足道」?
于是议者惭而止。
辛亥役法下,公善究立法本意,即推行之,最为天下先,而天下之行新法者,亦莫不以河南为准。
公前后守洛,岁辄大稔。
既去,或旱暵,风雹随起。
为政务先惠爱,故所至必治,而其去必见思也。
召归,充群牧使,兼知审官东院
久之,开封尹以事出境,命公权领府事。
早作听断,日过中已,庭无留讼。
未几,感疾。
疾且革,犹条未决事以属幕府
翌日,遂终群牧之正寝,熙宁八年闰四月十四日也,享年六十一。
公屡试要剧,无一不修举,大用谓在朝夕。
及其死也,物论尤为公惜。
公性仁气温,平居与人言,唯恐忤物。
及当官处事,茍一决于心,虽群议旁撼,不动也。
即有可听,随改不吝。
若勤职奉法,不以一毫私己,特出于天性尔。
初,陈丞相执中居守南都,公年妙韵爽,一见公于学,即许以远到。
及读公所业,复以早成期公。
他日,卒用丞相荐,得帖职,后果至近侍。
丞相薨,始不得美谥,公力争于朝,遂改谥「恭」。
君子以丞相能知人,公为能报知己也。
公博学善属文,复喜言当世事。
仁宗朝,尝著十三策,号曰《裨治》,以进,天子以为善,降玺书褒谕。
后朝廷有所更为,往往多如所论者。
长于歌诗,顷使契丹,往还得诗百篇,当时殆为绝唱。
凡著文集、奏议五十卷,藏于家,未始轻出示人,故人亦罕有见者。
笔札尤妙,得徐浩体,济以清劲,遂自成一家。
孝子之得铭先墓者,获公书石,始以为慰幸。
公累阶朝散大夫上柱国、开国陇西,爵侯,食邑一千二百户,食实封四百户。
初娶刘氏,再娶吕氏,封延安郡君,故相申国文靖公之孙,翰林侍读学士公绰之女。
相成以法度,盖有内助焉。
生一男持正,太常寺奉礼郎,亡。
女一尚幼,馀皆嫁良士,真州军州推官罗浃、殿中丞张规、同州朝邑县令张宰大理寺丞元靖光禄寺丞吕之问、国子博士陈世修,其婿也。
卜以今年五月某日葬公卫州新乡县贵德乡戒海里,合刘氏之穴。
某实佐公群牧,因得状公历官行事,以献能文宗公求铭公墓云。
谨状。
四月十四日习仪白塔寺有旨院判 元 · 张翥
五言律诗 押麻韵
乍换朝衣紫,祗怜客鬓华。
才知无补世,官喜不离家。
海燕雏方乳,戎葵蕊未花。
归来北窗卧,尘污满乌纱。
大行隆祐皇太后崩告宗庙文绍兴元年四月十四日庚辰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五二、《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四六
伏以衅积宫闱,祸延文母,凡居覆载,孰不哀摧!
国有大丧,不敢不告。
姚舜明等劝进状批答靖康二年四月十四日癸酉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五○、《三朝北盟会编》卷九三
逆虏犯顺,辄肆剽侵;
大兵前驱,本期殄灭,函关失守,遂蔑战功。
永惟太祖创业垂二百年,二圣在位几三十载。
既遭荡析,乃致播迁。
涕泪横流,心肝糜溃。
有天有地,古今所未尝闻;
为子为臣,夙夜实不遑处。
方行追蹑,誓必邀迎。
元帅之权,实出上意;
顾国事之任,难徇众情。
难议施行。
蔡卞元符三年四月 北宋 · 陈瓘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一、《宋史全文》卷一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窃谓朝廷之事,当行者不可犹豫,未行者不可漏泄。
当行而犹豫,谓之不断;
未行而漏泄,谓之不密。
意外不测之变常生于此,古人既往之事可考而知也。
陛下改用大臣,明示好恶,前日之所谓国是者,陛下既察其非矣。
章惇以社稷自任,蔡卞以经义教之,当此之时,共忧国事,必不以二圣之所行为是也。
彼皆以王安石自比,固宜以进退为心。
则安坐而不动,则备礼而求去,其于上圣之所行,能无正救之心乎?
皇太后不宰之功发于至慈,陛下无已之报方在舜心。
天佑命之,俾我元嗣慈孝之治实冠前古,我家之庆不求而至。
此内外之所以欢欣,而和气之所以充溢也。
然而天道难谌,事当儆戒。
等立其私说,变礼名实,为国政之害者,其大有三:一则以继述神考为名,违其就者谓之不孝,而实有负诬之心。
二则以厚于先帝为名,违其说者谓之至薄,而实有轻欺之意。
三则假经义之糟粕,窃安石之绪馀,依语而行,蔽惑上下。
违其说者,谓之非圣人,加人以至恶之名,陷人以难名之罪。
谋发于蔡卞之心,事成于章惇之手,胁持上下,果断必行。
此二人者,外示睽间,而心手相资,无事则相忘,有急则相应,自然必致之理也。
十四日密章所论,深思熟虑,然后敢发,在陛下断之而巳。
犹豫不决,理必生事。
又况今日所行之命,已有可密而不密者矣。
机既不密,又不时断,执中无权,必有后悔。
所以念难谌之道,而儆无虞之时者,其可忽乎!
愿陛下上禀慈闱,熟议而速断之也。
臣愚不胜惓惓爱君之心。
河南得雨志喜乾隆丁卯 清 · 弘历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四十
天时不可必,水旱何能齐。
惟此饥溺心,黔黎想共知。
屡敕守牧臣,毋诩丰亨词。
苟存文饰意,有司职遂亏。
一遇赈恤行,宁滥毋或遗。
今年被恩早,连接甘膏滋。
王畿千里间,盈陇翠色披。
所愿遍寰宇,时若皆如兹。
而奈南北殊,如愿安可希。
豫省苦春旱,封章早阅批。
自此望洛云,戚戚常在怀(叶)
每对时雨降,卜度凝双眉。
知近而忘远,彼民其恃谁。
首夏月将望时四月十四日,嘉音自南来(叶)
连朝盈尺沾,芒种刚及期。
禾黍既种袖,麦收仍半之。
真堪喜不寐,益励乾惕思。
君莫恶行四月十四日,祷雨紫山回,闻韩相公拜) 宋 · 晁说之
寂寂山城已过春,黄鹂紫椹意相亲。
天公奈何不肯雨,小麦含秀安得吐。
闻道天公大仁圣,风伯何能回雨令。
恐是风伯老儿凶,长涂未许骋群龙。
前年流草有馀胔,谁言今朝尚忧此。
内降白麻出上阁,新相为霖君莫恶。
李府君墓铭绍圣五年十月1098年10月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四四、《道乡集》卷三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赵郡李友直伯益与其弟友谅仲益、友闻季益皆以文雅知名,号为三益,余心向之有年矣。
后与季益同登进士第,又与仲益同官于襄阳,始深得其为人,盖词学趋向荦荦可畏而不可及。
余虽未识府君,固知善庆之所钟,义方之所成,此其效也。
是时季益府君岳州沅江,秩满,仲益迎侍以还。
余适祸归,不及见,但闻幅巾杖履,历防昔人之遗踪,上下山谷,步履轻疾。
襄人初不知其为八十岁老人也,莫不叹仰,以为福禄未艾。
明年绍圣四年四月丁酉府君逝矣。
诸孤护丧至杭州,卜以五年十月某日葬钱塘县钦贤乡之马鞍山,状其行属余铭。
夫铭以信天下后世,大事也。
仲益弟兄声称籍籍,所与游皆当世名卿大夫,不以是托焉而属于余,余曷敢辞?
于是叙而铭之。
君讳恕,字贯道,世为开封酸枣人
至君葬亲于白兆山,遂为安州安陆人
曾祖弼、祖德升皆晦迹丘园,以经术教授
考某始以进士起家,而守正不屈,阨于小官,最后为随州随县
守将欲以荐状易其善马,毅然谢曰:「马久劳之,不忍中弃,迁官不愿也」。
未几,投劾去以卒。
君天资笃实,口无二言,其德似之,故能以终鲜之孤克成其家。
方十许岁,族人有不得意于长上者规欲害其所爱之提孩,念莫能致,则以毒药授君曰:「夜卧,密置其口中」。
君受药惟谨,比入门即弃之。
如是三四,族人验其不为用,引它事棰苦之,君终不言。
它日,内外稍有知之者,相与叹曰:「是儿有阴德,讵可量耶!
君少嗜学,于书无所不窥。
既孤,不复事科举。
逮有子,秀拔绝人,顾可以成其志,即千里资遣以从师友,虽贫甚不少懈。
已而二子相继登第,迎君宦游殆十五年,所以奉养甚适,人士荣之,且曰为善之报不在其身而在其子孙果如此。
夫人朱氏,安州落雁太傅之裔,前君七年卒。
君今葬所,即其兆也。
子男三人,即友直、友谅、友闻。
友谅,宣德郎
友闻,集庆军节度推官、知唐州湖阳县事。
女二人,长适赠宣义郎兴宗,次适西头供奉官刘震,早卒。
孙男十四人,彦开(馀无考。)
女十二人。
重孙男一人。
君于五福备矣,可以无憾,惟潜德隐行不与耳目期者,世岂得而尽识。
然推其十许岁用心,则老而弥邵可知也。
故于其属纩也,言语气色如常日。
于其丧之至也,人识与不识为之咨嗟出涕。
铭曰:
曰高匪天,曰厚匪地。
方寸之间,天地所寄。
有如府君,孰使而然。
受药即弃,见于童年。
笃于初心,以壮以老。
如有萌焉,至于合抱。
天地知之,显相其身。
其身弗有,蔚其后昆。
八十一年,数则有尽。
有子如此,无穷之庆。
造像记绍圣三年四月 北宋 · 赵一娘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七八、《大足石刻内容总集》第三一七页
昌州大足县长溪里本旁所居奉佛女弟子赵氏一娘子与男女等,发心镌造释迦佛、香花菩萨、阿难、迦叶一龛,永为万世之瞻仰,保一家之安宁,增寿□荫。
二保子孙而吉庆,宅静□□,沾此德而生天,后誓前□□祈恩而解脱。
又愿亡夫早生人世,别得超升,更延禄,襄别益,灾星退舍,福耀进宫。
十二时中,诸佛加备,伏乞三宝證之,谨记。
绍圣三年丙子四月十四日,奉佛女弟子赵氏一娘子,男吴逢、吴侯之、吴舜之、吴节之。
镌作文惟一,男居道刻。
叔祖居士张夫人墓志铭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九四、《攻愧集》卷一○○
居士姓楼氏讳弆字元应,明之鄞人也。
先世居奉川,后徙焉。
曾祖杲不仕,祖郁以古学全德为乡先生,登第,主庐江簿,以禄不逮亲,不复仕进,终大理评事,累赠正议大夫
考肖,正议之季子。
笃学晚不衰,以特奏名补和州助教
居士世其家者也,读书敏而勤,百氏之言无不该贯。
句读音训,考證是否,有先儒之所未发。
朱黄雠校,学者取法焉。
小学尤精,鄙流俗简陋,手以古字写《春秋左氏传》、《礼记》、《庄子》,以课其子,用志如此。
然澹于荣利,少举进士,一再不遇,已甚厌之。
遂不复为场屋文,而学问益高。
夫人张氏,里人询之女。
勤俭静专,克相夫子。
早岁居贫甚,夫人心计有馀而济之以识,知所取予,未始与人为怨。
二人同心,而家益饶。
兄弟五人,居士处其仲,性孝悌。
和州病沈绵累岁,下二弟二妹皆幼稚未立,所以奉甘旨,毕婚嫁者,维力之尽。
夫人承其意,无不周悉。
他日罄先世家产四分之,独不取一金,夫人亦无难色,且赞其决。
正议好著书,手泽盈箧。
兵火仓猝,居士尤以为忧。
夫人捐金募人窖藏,至今得为家宝。
居士中年益薄世故,好浮屠氏之说。
名山古刹,意有所寓,假榻宴坐,一钵一衲,或累岁忘返。
间过亲族,所至如归。
为人乐易,无少长与之无间。
豪饮剧谈,衮衮竟夕,道古今,涉经史,旁出入释老稗官之说,如画一二,坐客倾听不暇。
倦游还家,屏处一室。
乾道癸巳岁,于是年七十有五矣,正月十有六日感疾以卒。
夫人既率诸孤以是年十二月二十有一日葬于阳堂乡梅湖之原,持门户愈谨,奉佛愈严。
平生自奉至薄,见华靡之服至瞑目不观,曰:「吾以俭之故,不妄取,不妄用。
虽不能甚富,亦未尝困乏」。
夫人治家之要也。
至赒人之急,虽多不较。
病给以药,死给以棺者日相踵,寺观营缮随所求而应之。
晚益了悟,叹曰:「吾焉能以垂尽之年尚较米盐耶」?
聚族而谋,尽以家所蓄分给子舍,戒以自力,毋轻费。
淳熙壬寅四月十有四日卒,享年七十有八。
将以明年闰十有一月十一日居士之墓而合葬焉。
子男五人:曰由仁,曰行仁,先居士卒;
曰珹,先夫人卒;
曰球,曰琰,俱业儒,承居士之训,书传如流。
女二人,福州怀安县杜友直其婿也,一早亡。
孙四人:铻、锾、铉、锦。
女六人:长适翁烜,次适丰有基,馀未行。
曾孙一人。
呜呼!
楼氏自先生起家皇祐中,衣冠相传六七世矣,岂惟祖考积善所至,盖先生教授乡校三十馀年,诸生皆当世名士,一门书种赖以不绝。
有如和州居士,虽不得施用,而力绍世业,流传典刑,使后生犹得沾丐,其所以维持之力为多,后来者可无念乎?
居士寔先祖少师之从第,葬之日,夫人以墓铭见属。
钥自念生晚,少见前辈,每侍居士,则爱诲良渥,尚历历能记馀论,又为字钥以「大防」也。
尝为诠次行事,未及成而夫人又亡矣。
乃以二叔之命并序而铭之。
铭曰:
学焉甚博,行也无阙、穷通有命,不系巧拙。
达人大观,欣戚泯绝。
不亡者存,厥有高节。
娈彼贤配,千载同穴。
孰发其潜?
视此幽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