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敷文阁待制少师张公卲神道碑庆元五年夏1199年夏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八二、《平园续稿》卷二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靖康阳九之厄,北虏以封豕长蛇荐食上国,继之刘豫枭鸣河南
高宗皇帝受命中兴,日与文武大臣经营四方,期雪雠耻,而父母之念尤切于衷,谓兵交使犹在其间,每择忠义明辨之士问安沙漠,项背相望。
十五年间,能全节而归者惟鄱阳洪忠宣公历阳张公、新安朱弁少章三人而已。
少章文士,时以右选介别使,不得专对。
惟洪、惟张,俱以儒学奋身,官视八座,日夜以忠言说虏。
虏必欲臣之,二公握节不屈,则放之苦寒不毛之地,衣食往往不给。
久之,其酋长或知慕乡,稍遣子弟从之游,赖以糊口。
如是一纪,训诱濡涵,转相告语,知用兵弗戢自焚之祸,迄成和好,还徽宗梓宫,归我太母
固知圣主之德,文武大臣之功,而潜导驯致,易暴为善,此两公阴有助焉。
归拜白发之亲,其子某亦植立光显,然后人知天报昭昭,不可掩也已。
间尝以是语人,无不谓然。
张公之子遇有旧,数以故右朝请郎闻人阜民所述行实来请铭,乃参考史氏,序而铭之。
公讳卲,字才彦和州乌江人唐国子司业籍之后,世儒家。
曾祖延庆
祖补,尝预乡荐。
父几,乡誉尤高,赠金紫光禄大夫
妣,永宁郡夫人冯氏。
公少传父学,宣和三年上舍第,旋丁外艰
建炎元年二月,以迪功郎衢州司刑曹事,兼管检法议刑。
二年二月,诏中外士民直陈时事。
公言:「有中原之形势,有东南之形势。
今纵未能遽争中原,宜进都金陵,因淮江、蜀汉、闽广之资以图进取,不应退自削弱」。
郡守胡唐老奇之。
三年,给事中周望为江浙制置使,逐捕苗傅刘正彦过衢,问唐老僚吏孰可用,唐老荐公,以充准备差使
贼平,西府
九月,公改承奉郎,召对,会遣泛使,公毅然请行,假礼部尚书,特转五官,除直龙图阁
武臣杨宪副之。
二弟祁、邴皆补官,仍添差祁明州观察推官,奉母以居。
公即日引道,见虏监军郎君挞懒潍州
逼公拜,公不可,执寘昌邑,寻徙密州柞山寨,以兵守之。
四年,公闻挞懒过,密以书抵之曰:「兵不在强弱,在理曲直。
宣和以来,我非无兵也。
帅臣初开边隙,谋臣复起兵端,是以大国能胜之。
其后伪楚僭立,群盗蜂起,曾几何时,电扫无馀,是人心天意未厌宋德也。
今大国复裂地以封刘豫,穷兵不已,曲有在矣」。
挞懒得书执付,使用之。
公升阶揖,以旧官呼之,为陈君臣大义,辞气激烈。
怒,系之狱,杨宪遂降。
阅半年,豫知不可屈,复以公送虏,拘之燕山圜福寺,绍兴元年也。
公又为书言:「挟大国之势日夜南侵,不胜则鼠首两端,胜如养鹰,饱而飞耳,终非大国之利」。
欲以间
守者密以告,虏取其书去,益徙公东北千馀里之中京
后又北徙会宁府,去燕三千里。
先是完颜旻死,传其弟晟。
晟死,孙亶立。
三世颇厌兵,慕文教,后生从公者皆习弦诵,执经授大义,争馈钱谷布帛,公自分终焉。
虏尝肆赦,许我使者因便归其乡,人人占籍淮北,幸得稍南,惟公与洪公、朱少章实言家江南
十三年二月甲子,虏忽召三人者改馆致馈,许之南归。
公以四月辛未燕山,洪公先在,五月朱自云中至,六月庚戌同发永平馆,七月壬戌汴京都亭驿,有《輶轩倡和集》,公为之序。
八月庚子对行在,除秘阁修撰主管佑神观。
奉使时转五官,吏部误谓无出身,拟奉议郎,久方改朝奉郎
公为上言:「前后使者陈过庭司马朴滕茂实崔纵魏行可等皆徇国忘躯,宜优恤其家。
崔纵之柩,臣等挈以来,乞敕葬以奖忠义」。
上虽下其章,当路格不行。
寻讽御史论洪公,斥守饶州
自公以太夫人年七十谒告归,方出门,而谏官亦诬公在虏不礼其副,遂改台州崇道观,居从其便,非上意也。
十七年七月丁太夫人忧,蔬食庐墓,执丧尽礼。
初,公出疆遇秦丞相昌邑,以忠义相勉,故公在丧相与通问。
公因历叙虏有归渊圣及诸王宗室意,劝其遣使迎请,秦浸不乐。
十六年,公服阕再奉祠
十七年夏,洪公以散官安置英州
公惧窜谪,上书言:「臣使北时道遇秦桧,教臣坚持使节,臣得奉以周旋。
医官荣州团练使李子厚语臣,云中京,尝代徽宗皇帝移书黏罕,述海上盟约及用兵讲和利害,结好基此」。
曹勋缴进其书,诏付史馆
十九年四月,遂除公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磨勘朝散朝请郎,屏居萧寺,食闲禄者十年。
二十五年冬,秦薨。
上首起公知池州明年春至郡,忽忽不乐,踰时复请祠归。
道由广德军,假官舍居之。
六年丁亥,公生朝也,先一夕沐浴就寝。
诘旦,家人起为寿,安卧逝矣。
朝奉大夫致仕,遗表闻,赠中奉大夫,享年六十一。
后以子升朝,累赠少师
娶同郡李氏,封令人,前卒,累赠鲁国夫人
二十七年某月日,葬四明西山永宁郡夫人墓侧。
三子:孝贤,朝议大夫通判平江府事;
孝曾,朝议大夫、直秘阁、权福建路计度转运副使
孝忠朝请郎、权知荆门军
三女:长许嫁左从政郎临安府司法参军沈洵而卒;
次适朝请郎、前知邵州唐准
次适蕲州贡士袁如,亦卒。
孙男五人:从之,从政郎池州司理参军
徽之,将仕郎
改之,登仕郎
元之将仕郎
永之,将仕郎
孙女六人:长适进士师魏,次适进士卫葆,馀未嫁。
公平生孝友,归遇郊恩,遍奏诸弟,后多显者。
其在北方,太夫人命犹子孝祥后公。
公归,有子,而钟爱孝祥异甚,已而魁多士,掌书命,为时名臣。
诸子亦以才闻,张氏之兴庶其在此。
公天资劲伟,遇事慷慨,酒酣耳热,悲歌愤激,常以功名自许。
车驾留江上,强虏逆臣连兵入寇,公冒险出使,人皆危之。
及被囚拘,略无悔惧,赋诗作文,考评史传,著述动盈编帙。
归献所闻,纳忠于朝,将有施为,以偿素志。
既不遂,叹曰:「身在异域,视死如归,为国事也。
今士大夫有连言告坐之风,一或抵罪,家破名灭,竟亦何裨」?
悉取旧稿焚之。
惟昼夜潜心经典,学道日以有得,无田无庐,未尝过而问焉。
高宗更化,方且进用,而公无意斯世矣,惜哉!
遗文十卷,盖公身后所裒者。
铭曰:
中兴之功,有隐有显。
戎狄外膺,忧虞内殄。
赫赫将相,公槐鼎铉。
单车熟乘,密指临遣。
艰难险阻,维系辗转。
如沦蛟渊,如探虎圈。
公曰不然,蹈义者鲜。
忠信笃敬,蛮貊可免。
诚心洞开,古谊丕阐。
以渐以渍,以聚以辨。
野性或驯,善意相勉。
迄溃于成,绩效奚浅?
万里归来,宜舒而卷。
谁其冒嫉,天则福善。
慈亲迎门,温凊重展。
若弟与子,流庆方衍。
超然死生,彰厥履践。
昭以诗铭,诏于悠缅。
请立乾元节表乾兴元年二月1022年2月 北宋 · 丁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宋大诏令集》卷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内外文武百寮、具衔丁谓等,与诸军将校谨诣东上閤门,再拜稽首上言:臣等伏以玉理诞祥,式契贯星之兆;
璿枢纪历,爰标出震之期。
祗率旧章,惟新令序。
臣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伏惟皇帝陛下清宁毓粹,聪哲凝华,袭仙系之莫京,绍帝图之累盛。
候开炎律,气应薰风,叶离德之融晖,仰荥河之启瑞。
丕承在旦,欣戴翘心,愿奉嘉名,以昭茂典。
遐稽《易》象,虔纪圣猷,惟受命以缵戎,必体天而致治。
臣等不胜大庆,请以四月十四日乾元节。
播芳蕤于甲令,式耀多仪;
介纯嘏于鸿灵,弥昌宝算。
臣等无任祈天俟命,沥恳云云。
四月十四日广陵1171年4月14日 南宋 · 郑伯熊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
春归村坞绿阴迷,又向山腰转马蹄。
收尽雪芳犹采撷,割残云穗再扶犁。
乡谣到处无音律,野饭黄昏只齑。
惟有客愁消不得,隔溪篁竹子规啼。
吴歈百绝 其三十三 清 · 蔡云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借秋亭诗草
纯阳糕接阿弥饭,不礼仙宫即梵宫。
残翠满街人踏运,手擎龙爪认楼葱。
按:四月八日,弥勒降生,俗造乌米饭食之,盖以协“阿弥”之音耳。十四日,吕仙诞,食纯阳糕。○万年青,一名“千年蒀”,吴俗讹蒀为运,家家种之。是日,剪老叶委诸衢,名“踏运”云。○是日,游人集福济观,争买龙爪葱归种之。按:《蔬谱》有楼葱,俗以形似龙爪,故名龙爪葱。
武康墓志铭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九一、《西山文集》卷四二
予年二十六,始识升伯于都城。
方是时,升伯以诗文称诸公间,雄丽秀拔,有古作者风致。
后十馀年,滥官于朝,又得其所为通变十二策者读之,论说娓娓,援古质今,奋然有为国建策图久安之志。
于是抚卷三叹,曰:此贾谊长太息书也!
恨时无知君者,亦自咎前日知之未至也。
又五六年,再见于延平,旋过予西山精舍,相与论洙泗、伊洛之源流与朱、陆氏之所以同异者,旁及方外之学,融会贯通,卓然自有见处,殆非前日升伯矣。
越二年,起帅湘中,求士之可与偕者,莫吾升伯若也。
凡再聘始来,来则朝夕与处,坦乎其恬夷,窈乎其静深,望而识其为知道者气象,则又为之惊叹曰:升伯别我几时,而涵养至是耶!
盖前后二十寒暑而五见君,见辄有异,非其信道笃,进德勇,其能日充月益如是乎?
予尝病世之学者诵咏圣贤遗言而未尝反躬以验其实,故虽见闻知识若日进而不可禦,回视其人,气质之偏,心术之蔽,或终其身而亡改焉,则亦何贵于学耶?
若吾升伯,盖用心于内而求践其实者也,故其积中形外,有不可掩。
使天假之年,卒至于德盛仁熟之地,则其所立讵可量也哉!
此吾于升伯之没,所以赍咨涕洟而悼斯文之不幸也。
君名于,字升伯姓汤氏,饶之安仁人
曾祖考某,祖考某。
考某,自号临斋,予所为序其遗文者也。
汤为安仁望族,用儒科显者相踵。
自君之大父诸父,蕴德种学,益楙以闳,而皆不偶。
君少从乡先生肄业,已知讲求先朝名卿言行,而慨慕其为人。
再举进士庆元二年中其科,调黄州黄陂,益务涵饫经术,朝暮吟讽山房中,家人少觌其面。
临斋于古学无不通,君为举子时,罕以语之,至是始尽发其蕴。
大要谈义理不骛于虚无高远,而必反求之身心;
考事实不泥于成败得失,而必钩索其隐微;
论文章不溺于华靡新奇,而必先乎正大。
要其归,以切实用、关世教为主,君于是尽得家学之传。
俄居临斋忧,服除,调主婺州金华县簿,辟江州都统司机宜文字
又丁母董氏忧,服除,调武昌军节度推官,遂教授南剑嘉兴郡学
通直郎、知湖州武康县,未上,卒,年五十有五,宝庆二年四月十四日也。
君自为书生,慨然有志于及物。
其在武昌,究心谟画,酌情引义,参以法意,凡所剖决,人无异辞。
尝以漕檄问事信阳信阳守方营郡治,民病于役,相率诣君自言。
君即道中移书谕守,骫曲几千言,守感君诚意,立为罢役。
鄂有桩管钱十万缗,以备水旱,总所因他事为词尽取之,守不敢争。
君独以书白总领赵侯彦櫹,语甚切,曰「毋使鄂之吏民谓取桩管钱失旱涝备自公始」。
及为校官,日与诸生讲论道义,晨入直舍,至昼漏尽乃归。
间造诸斋,从容启叩,勉以进业。
虽吏胥市人子有可教者,亦收寘黉舍中,为亲授经史,其所成就居多。
盖君德宇粹然,从游之士,望其眉睫已有所兴起,不待绳以规矩而后听且服也。
栖迟选调几三十年,守道固穷,未尝有觅举意。
同僚信之,顾因君以求郡荐,皆为尽力。
会当路有知君者,连上剡牍,遂以改官,君固未始汲汲也。
家故清贫,阖门数百指,悉仰食于君,疏食菜羹,同堂一饱,而欢意常周浃。
迟次约居,动五六载,饮水著书,陶然自乐,虽妻子衣百结不以介其心。
自奉俭朴,举酒觞客,惟一古瓷瓯。
燕居缁裘布裳,骤见者不知其已仕也。
晚年忧患日侵,尤人所难处,而君以理开释,脱然亡固滞意。
呜呼!
欲知吾升伯者,仕观其自竭,穷观其自守,斯得之矣。
自其少时,博参圣贤言论以为指归,精思力践,不进不已。
既又闻瞿昙氏之学,以了悟为闻,亦从而究其说,久之䜣然若有得也。
间尝语予曰:「儒佛之道虽殊,要皆以求本心为主,倘能所谓活法者,则虽混融为一可也」。
予虽未悉其指,然视君所养虚闲怡悦,有超然自得之趣,则其所造诣诚有未易窥者。
至于孝友之至情,爱君忧国之大义,悃诚至到,一念弗渝。
自儿童时,笃志色养,侍亲疾数月不解衣,居丧哀毁尤剧,讳日必前期斋戒,终其身孺慕弗衰。
宦游四方,每晨兴炷芗,遥想先世丘墓所在,各再拜,以展哀敬。
方丧父时,三弟四嫠皆少,君一力抚视,以养以教,俾至于有成
诸弟连岁收科,各以学行闻。
女兄弟中类能涉书史,闲壸则,皆君发之也。
开禧中,权臣将开兵衅,君为书万馀言,伏光范门以献,不报。
明年,师出不利,人服君先见,而更化后卒未有为君言者。
君谓吾不幸获知言之名,敢因以为利哉?
虽沉伏下僚,每闻时事有不满人意者,当世善类有不获其所者,辄为竟日弗怡。
观君于伦理恩义之间周尽如此,是其性于天,成于学,有以过人者,又非方外之说所能与也。
君在嘉禾最为邦人所敬爱,寓公之贤有俞公建者,尤为金石交
君既通朝籍,往谒焉,疾遽作,遂没于俞氏之馆。
将属纩,神采清明如常时。
六月五日,弟巾护其柩以归。
自棺及敛,费多出俞氏。
明年三月己未,祔葬于贵溪龙回考君兆域之北。
娶姜氏。
二子:潜,年一十六卒;
洧,有异质,自幼出语惊人,年十四以《戴氏记》举于乡,甫冠亦卒。
今奉君之丧者,孙震孙而已,悲夫!
二女,适张龛、许咸。
孙复,尚幼。
君初号随适居士,晚更号存斋
其为文章,敷腴醇正,尤工古律诗。
论事有根据,切物情,说经多先儒所未发。
有集二十卷、《泮宫讲义》二卷、《史汉杂考》二卷、《记闻》十卷、《楮币罪言》一卷与所谓通变策者,藏于家。
虽然,君之所以不朽者,弗在是也。
铭曰:
心休兮理融,舞雩兮春风。
全吾真兮自乐,等梦幻兮穷通。
潦尽兮潭清,天空兮月明。
怅旧游之莫续,写予恨于斯铭。
丁谓等为修昭应宫使等诏大中祥符二年四月己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六、《宋大诏令集》卷一七九
昊穹眷命,符瑞聿臻。
度构真庭,奉藏宝检,用祈福佑,以庇蒸黔。
揆日惟良,僝功伊始。
畴咨近侍,特建使名,俾督缮修,副兹钦翼。
宜以三司使给事中丁谓为修昭应宫使翰林学士工部郎中知制诰李宗谔同修宫使长州防禦使刘承圭为修宫副使供备库使蓝继宗为修宫都监,仍令择日赴□遣使赐宴焉。
江浙等地幕职州县官许预借两月俸诏大中祥符三年四月癸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八、《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七之二七(第四册第三六六五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三
幕职、州县官除川峡、广南、福建路已令预借俸钱外,江浙、荆湖远地,麟府等州,河北、河东缘边州军,自今并许预借两月俸,馀近地一月。
淮南堰埭运粮挽舟军士冬季休息诏大中祥符五年四月辛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七
淮南堰埭运粮挽舟军士,四时给役,颇劳苦,自今冬季并令休息。
按:《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二之四(第六册第五五六三页)。又见同书食货四六之四(第六册第五六○五页)。
四月十四日乾隆己丑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八十一
傍午云浓布,如烟雨细倾。
积墀已有水,润物信无声。
淅淅疏还密,容容暗复明。
天恩稠叠霈,益凛奉盈情。
寇盗攻劫居民令村保即时申官收捕诏天禧二年四月十四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六、《宋会要辑稿》兵一一之八(第七册第六九四一页)
河东转运司,自今寇盗攻劫居民,令村保即时申官收捕,敢隐而不言,干系人悉寘于罪。
依年例合收籴斛㪷去处令三司奏闻诏天禧二年闰四月十四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六、《宋会要辑稿》食货三九之八(第六册第五四九二页)
应依年例合收籴斛㪷去处,令三司不得直行文字,仍令旋具奏闻。
转运使副等外任岁满代还于审官院投状考课诏天禧三年四月辛丑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三、《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九之六(第四册第三七二○页)
转运使副、提点刑狱馆阁省官外任岁满代还者,并依京朝官例,于审官院投状考课。
冯给事济川 宋 · 释宗杲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三一、《大慧普觉禅师年谱》第四○页
张子韶四月十四日以父卒哭,十六日请升座,十八下山,除三大帅却在四月末。
今坐此得罪,事体昭明,岂偶然哉。
皆前报世中因缘会遇,一切欢喜顺受,偿足自定矣。
夜雨四月十四日乾隆辛丑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八十一
渥泽越三日,优霖继一宵。
抚衾增冷切,隔牖送声遥。
破土发谷种,如云畅麦苗。
筹农真是慰,既慰戒心骄。
楚州刺史本州防禦使楚国公奉国军节度使谥良僖墓志铭元祐九年二月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五八、《范太史集》卷四七
公讳世恩,字君贶
曾祖楚康惠王德芳太祖第三子。
英国公惟宪。
考荣安僖王从式
母□□□□某氏。
初赐名,补太子右内率府副率
右监门卫率府率右千牛卫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右武卫大将军梅州刺史
熙宁七年,神宗命公以潮州刺史楚国公,主康惠王之祀,正拜袁州刺史
景灵宫奉安祖宗神御礼成,以康惠绘像恩迁雅州团练使
今上即位,授楚州刺史、本州防禦使
公幼有成人之量,及长,谦冲谨厚,动循礼节。
居家孝友,与人恺悌。
荣王之丧,三年不入寝室,不饮酒茹荤。
元祐元年,兄崇信军节度使世采卒,公哀悼感疾。
二年四月乙未薨,年四十有七。
奉国军节度使谥良僖
夫人宋氏,封永康县君
八男:曰令勔,右武卫大将军濠州刺史
次早卒;
曰令瓈,右侍禁
曰令㔦、曰令觌,皆左班殿直
曰令𢈚,右班殿直,早卒;
曰令珸,左班殿直
曰令剔,右班殿直,早卒。
九女:长适故右班殿直宋安国,次早卒,次适左班殿直范湍,卒,次适陈州司法参军吴瑰,卒,次三人早卒,次二人幼。
孙男十二人:子祹,三班奉职
子禋,右千牛卫将军袭楚国公
子禨,三班奉职
子𥜚,早卒;
子禄、子祾、子球、子?
子琰、子禅,未仕;
二人幼。
孙女十人,四人早卒,六人幼。
九年二月己酉,葬河南永安县
铭曰:
太祖洪支,追王楚邦。
爰暨良僖,启楚故封。
礿祠烝尝,荐其苾香。
龙衮桓圭,以对先王。
于皇神宗,敦睦继绝。
列圣在天,绵绵瓜瓞。
公多孙子,仁孝之祉。
乃公乃侯,世奉楚祀。
微雨四月十四日乾隆癸卯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七
午作终风怒,申为细雨霏。
闷原如约是,泽亦所期非。
片刻过都幻,再阴仍切希。
拈毫艰好句,祗用扫愁挥。
先公先太君灵表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
先公以大历二年岁在丁未夏四月十四日弃代于润州
先友赵郡李公遐叔已为之墓表。
太君贞元四年岁在戊辰夏六月二十三日弃代于洪州
亡友安定梁肃宽中又为之墓表。
乃今元和十二年岁在丁酉秋七月十五日壬寅
孤子山南西道节度观察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兴元尹御史大夫扶风郡开国公德舆
始获备诚信。
以追命徽数昭告。
启二封于丹徒
祔神于东都万安山之北原。
其终始大要。
官阀大本。
并已具李氏之说。
孤穷噭号。
以补其阙文。
先公以永贞元年再追命为工部尚书
元和二年三追命为太子少傅
七年四追命为太子太保
太常考行。
易名曰贞孝公
先夫人元和元年追命为燉煌县太君
二年再追命为绛郡太君
先公有事君事亲之大节。
道积于身。
而不得大行于时。
时不得蒙公之化。
士大夫之论。
炳如日星。
煜若凤麟。
夫人辅佐中馈。
为人伦师式。
上事姑。
下训子。
为顺妇。
为慈母。
孝爱宽顺。
得内姻外姻之和。
如惠风甘雨。
长育生物。
永惟二尊。
并包健顺。
用晦其明。
不丁于时。
受名器褒锡。
于冥冥之下。
覆露蒙昏。
叨冒显荣。
踰量腊毒。
日俟颠陨。
呜呼。
曾王父以上葬于本州。
今限异域。
至王父葬于伊水之阳。
属者卜祔于伊水之阳不吉。
万安山之原吉。
以岁之不易。
与时之多故。
久未迁神。
惧至没身。
常泣谓稚子璩曰。
苟吾未襄事死。
而不可以归骨于九原。
不可以请谥于有司
今则天幸。
克申私志。
异日从先公于斯邱也。
是得养于下也。
尊行淑声。
备于前铭。
继此撰刻。
哀荒罔极。
请令诸司各详令式奏 唐 · 王郁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十八
伏自广明辛丑之后。天祐甲子已来。
官坏政荒。因循未补。
此盖诸司灭丧人吏。曹局亡失簿书
至令官僚中。有不知所掌之事者。
伏准文明元年四月十四日敕。律令格式。
为政之本。内外官员。
退食之暇。各宜披览。
仍以当司令式。书于厅事之壁。
俯仰观瞻。使免遗忘。
虔寻兹制。实系化源
请下内外文武百司。如本司阙令式者。
许就三馆抄六典内本司所掌名目。各粉壁书写。
三姝媚 四月十四日病起,偶过咫村,回忆年时吟事甚盛,此时好梦难寻,孤游易感,不知来者之何如今也。赋寄叔问苏州、叔由芜湖 晚清 · 王鹏运
 押词韵第四部
东园花下路。
记盟香年时,倦赓零句。
病起心情,洗芳林厌听,夜来风雨。
开到将离,春自老、无人为主。
蝶闹蜂喧,遮莫纷纷,总过墙去。

杜宇催人休苦。
问废绿迷津,劝归何处。
花影吹笙,敞画帘空忆,月明前度。
那得流光,将恨与、颓波东注。
目断停云霭霭,清琴自语。
安邑解县两池盐行条约奏大中祥符九年四月丁亥 北宋 · 张象中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六、《宋会要辑稿》食货二三之三○(第六册第五一八九页)、《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九、康熙《解州志》卷二
安邑解县两池见贮盐三千二百七十六掩,计三亿八千八百八十二万八千九百二十八斤,计直二千一百七十六万一千八百缗。
窃虑尚有遗利,望行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