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十一月” 相关资源
诗文库7147
人物库2010
古籍库63414
活动2533
诗文库
日食求言诏文帝二年十一月 西汉 · 汉文帝
 出处:全汉文 卷一
朕闻之,天生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
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灾,以戒不治。
十一月晦,日有食之,适见于天,灾孰大焉?
朕获保宗庙,以微眇之身,托于士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乱,在予一人,唯二三执政,犹吾股肱也。
朕下不能治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
令至,其悉朕之过失,及知见之所不及,丐以启告朕,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敕以职任,务省繇费以便民。
朕既不能远德,故?
然念外人之有非,是以设备未息。
今纵不能罢边屯戍,又饬兵厚卫,其罢卫将军军。
太仆见马遗财足,馀皆以给传置(《汉书·文纪》)
梁制观世音像歌戊午 清 · 赵翼
 出处:瓯北集卷四十
王仲瞿孝廉得古铜佛像一躯,长身玉立,首有金冠如翠翘,衣裓多绣纹,极精致,与世所塑释迦像螺髻袒胸跏趺坐者不同。其底有篆书「天监二祀十有一月,中天竺王屈多使竺卢达多献西域土物:优阗贤王造释迦真像一,摩诃观世音像一,摩诃至像一。三夫人丁氏进位贵嫔皇子六通诞弥月,皇太子统三周。皇帝命显阳宫监臣陈舍利、臣王宝、臣东方迦叶奉一佛二菩萨像。臣舍利奉皇大统于永福省,授太子统《孝经》一卷,观世音像一躯。臣太子统、臣舍利稽首顿首」云云。据此则梁武就天竺贡三像别敕仿造,而所授昭明太子一像则观世音也。按《梁书》,昭明生于齐中兴元年梁武天监元年立为太子二年昭明恰三岁。母弟简文帝生,小字六通时昭明年幼,仍居于内,东宫官属皆入直永福省。以款文证之,一一相合,其为萧梁旧物无疑也。爰为作歌。
昔得乌斯藏中佛,佛土中来敬斋祓。
所嫌垆鞲新铸成,尚非象教初来物。
王君仲瞿其名昙,前身当自弥勒龛。
购得古观世音像,身被绣裓头翘篸。
款镌天监二年造,昭明太子正三
年深色黯质未改,但是斑驳非缕褴。
惜哉王君爱涂饰,重与庄严失古色。
添得黄金一百铢,论价翻输旧时直。
幸渠色新制自古,犹是六朝人手迹。
我思是时释教兴,鸠摩罗什佛图澄
译经演法阐大藏,举世皈向如云蒸。
佛前大士尤显应,不比罗汉诸小乘。
罪人持咒枷锁落(《北齐书·卢景裕传》),败将讽呗刀斧停(《宋书·王玄谟传》)
两足埋土忽兔脱,一隙透穴俄猿腾(《晋书·载记》。皆《观世音经》事)
是皆耳目所震耀,至今尚诵高王经。
何况梁皇信佛笃,亲讲华严高座独。
持斋戒杀面为牲,祖宗亦不许食肉。
同泰寺中频舍身,帝王有价可钱赎。
奉佛必兼奉菩萨,固宜肖此慈容穆。
真形图既出优阗,方物贡恰来天竺
想当宫监仿造时,比对西来元面目。
敢同延寿写照差,并非贯休梦见熟。
煎金火用欧冶炉,刻像刀切昆吾玉。
炼出金刚不坏身,不矜一写而成速。
敕赐青宫虔供养,永为储君介景福。
岂知净业空精专,避灾终未入四禅。
文选楼高但主器,蜡鹅厌胜遽夭年。
后来青丝白马逼,荷荷索蜜更可怜。
斯时大士竟安在,不来一救祸乱延。
乃知像设亦徒尔,弗及一纸台城鸢。
我独摩挲为太息,重是千年尚完璧。
虽非啮纽追蠡钟,也比出泥蕤宾铁。
岂必有神为呵护,世久自觉堪爱惜。
来是长安本色旌,摹犹定武初刻石。
劾奏晁错 西汉 · 陶青
 出处:全汉文 卷十四
吴王反逆亡道,欲危宗庙,天下所当共诛。
御史大夫错议曰:「兵数百万,独属群臣,不可信。
陛下不如自出临兵,使居守
徐僮之旁,吴所未下者,可以予吴」。
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亡臣子礼,大逆无道。
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
臣请论如法(《汉书·晁错传》:丞相青翟、中尉廷尉欧劾奏云云,制曰可。按:严青翟孝武元狩五年李蔡丞相。今此事在孝景三年正月,其时丞相陶青也。各《汉书》本衍一「翟」字耳。)
河传 其十一 十一(第十一体) 明末清初 · 尤侗
冬至
亚岁
日初长。
八尺花间细量。
添宫线绣鸳鸯。
尊章。
檠将履袜双。

六出花飞风絮起。
毡炉底。
瑞炭煎沉水。
饮羊羔。
弹凤槽。
蛮腰。
何妨夜夜娇。
华亭县登科题名记咸淳元年十一月 南宋 · 林景祥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一二
云间乡校石刻,高下峰列,余尝拂拭龟趺,摩挲苔字,观其纪载。
如往哲芳躅,创始遗规,采经籍格言,修学田经界,至射圃古甃细事,莫不□□镌记,摹拓者无停日。
独里之登科题名,寖成阙典,□学校事力不办,悠悠岁月而已。
余向游斯校,与学正壶中陆梦龙对风雨床,共琴书案,尝见其亹亹叹曰:「登太常第,吾里盛事也。
行辈彬彬,辉昔耀今,未能镌诸金石,以垂不朽,如某负大歉」。
余闻此语十年矣。
前此又不知壶中此抱几十载。
壬戌秋,清朝作新乡校,创立县教员,余以毗陵锡邑尉曹改注是阙。
交事初,壶中首以此相勉,开山伊始,倥偬未睱。
乙丑初,余去交替期不远,壶中拳拳之请则锐而不可遏,谓今失此机,后将无及。
因就浼壶中独任斯责。
即日命匠磨石,旁搜博采,凡枌乡毡书姓名,自国初以至今日,一一登载。
非惟彰既往,焕今兹,方来者且源源,壶中之志大矣!
非惟壶中之志,抑亦壶中经营之力,余敢识岁月云。
乙丑改元十一月上浣三山梅臞林景祥谨识。
按:康熙松江府志》卷三五,康熙二年刻本。
议不举孝廉者罪诏元朔元年十一月 西汉 · 汉武帝
 出处:全汉文 卷三
公卿大夫,所使总方略、壹统类、广教化、美风俗也。
夫本仁祖义,褒德禄贤,劝善刑暴,五帝三王所繇昌也。
朕夙兴夜寐,嘉与宇内之士臻于斯路,故旅耆老,复孝敬,选豪俊,讲文学,稽参政事,祈进民心;
深诏执事,兴廉举孝,庶几成风,绍休圣绪。
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三人并行,厥有我师。
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积行之君子雍于上闻也。
二千石官长纪纲人伦,将何以佐朕烛幽隐、劝元元、厉蒸庶、崇乡党之训哉?
且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
其与中二千石、礼官博士议不举者罪(《汉书·武纪》)
关都尉天汉二年十一月 西汉 · 汉武帝
 出处:全汉文 卷四
今豪杰多远交,依东方群盗。
其谨察出入者(《汉书·武纪》)
周子南君元鼎四年十一月 其一 西汉 · 汉武帝
 出处:全汉文 卷三
三代邈绝,远矣难存。
其以三十里地封周后为子南君,以奉先王祀焉(《史记·封禅书》)
公孙弘平津侯元朔三年十一月 西汉 · 汉武帝
 出处:全汉文 卷三
朕嘉先圣之道,开广门路宣招四方之士。
盖古者任贤而序位,量能以授官,劳大者厥禄厚,德盛者获爵尊。
故武功以显重,而文德以行褒。
其以高城之平津乡户六百五十封丞相弘为平津侯(《汉书·公孙弘传》)
周子南君元鼎四年十一月 其二 西汉 · 汉武帝
 出处:全汉文 卷三
祭地冀州,瞻望河洛;
巡省豫州,观于周室,邈而无祀。
询问耆老,乃得孽子嘉。
封嘉为周子南君,以奉周祀(《汉书·武纪》)
郊祠泰畤诏元鼎五年十一月 西汉 · 汉武帝
 出处:全汉文 卷三
朕以眇身,托于王侯之上,德未能绥民,民或饥寒,故巡祭后土,以祈丰年。
冀州脽壤,乃显文鼎,获荐于庙,渥洼水出马,朕其御焉。
战战兢兢,惧不克任,思昭天地,内惟自新。
《诗》云:「四牡翼翼,以征不服」。
亲省边垂,用事所极,望见泰一,修天文䄠。
辛卯,夜若景光,十有二明。
《易》曰:「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朕甚念年岁未咸登,饬躬斋戒,丁酉,拜况于郊(《汉书·武纪》)
乞令监司戒饬毋尚侈靡奏绍兴二十六年十一月 宋 · 王晞亮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八三、《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一五四(第七册第六五七二页)
比年以来承平寖久,侈俗益滋。
婚姻者买田业而犹耻率薄,以至女不能嫁,多老于幽居。
送终者罄力进修,而营缮无资,以至亲不能葬,多留于浅土。
富者竞侈而越法,贫者强效而堕业。
欲望委监司明加诫饬,使称家有无,各遵礼制,毋尚侈靡。
乞将诗赋科不足人数通融优取经义合格人奏绍兴二十六年十一月 宋 · 王晞亮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八三、《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三之一一(第三册第二六六九页)、《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五、《宋史翼》卷九
切见国家取士,词赋之科与经义并行,取人之数初不相过。
比来学者惮试选革弊之严,去严就易,竞习词赋,罕有治经。
臣昨备员国子博士,每孟月课试学生,治经甚少,二《礼》才两三人。
继为国子发解所点检官,阅试学生九百人,习经义者仅二百人,《礼记》、《春秋》则不过十数,而《周礼》一经乃绝无有。
乞删去州县官疾病日久许求宫观条文奏绍兴二十八年四月 宋 · 王晞亮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八三、《宋会要辑稿》职官五四之三六(第四册第三五九五页)
文武官实有疾病,则许以寻医,悯其年劳,则优以宫观,此旧制也。
绍兴二十五年十一月指挥乃有「州县官僚疾病日久者,许求宫观而去」,则是合寻医人却得宫观,与旧制相戾。
有司疑惑,莫知所承,乞删去。
王𤫉节制有亏国体奏绍兴三年十一月 南宋 · 折彦质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五一、《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续资治通鉴》卷一三三
靖康中,任河东宣抚副使,𤫉系臣部下兵官,兼曾体量行遣,嫌怨灼然。
若使平时部属偏裨,一旦加乎其上,缓急听其凭凌,窃恐有亏国体。
御史察官言事奏元丰八年十一月1085年11月丁巳 北宋 · 孙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朝廷近降指挥御史、察官并许言事。
臣闻朝廷初置察官,止令察省、寺稽违,恐其间有不可任言职者。
乞令中丞侍御史更加察举,某可言事,某可罢。
如不足,即令举可以言事者以闻。
唐故仓部郎中康公墓志铭 唐 · 孙樵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五
唐尚书仓部郎中姓康氏。以咸通十三年月日。薨于郑州官舍。其年月日。前左拾遗陈昼寓书孙樵曰。与子俱受恩康公门。今兆还有期。其孤徵志于子。子其无让。哭之恸。已而挥涕叙平生。公讳某。字某会稽人。曾祖讳某。赠某官。祖讳某。赠某官。父讳某。赠某官。公幼嗜书。及冠。能属辞。尤攻四六文章。援毫立成。清媚新峭。学者无能如。自宣城长安。三举进士登上第。是岁会昌元年也。其年冬博学宏词。授秘书省正字明年临桂元公以观风支使来辟。换试秘书郎五年调。再授秘书省校书郎大中二年复调授京兆府参军其年冬进士试官。峭独不顾。虽权势莫能挠。其与选者。不逾年继踵升第。故中书侍郎高公璩尚书仓部郎中杨嵓太常博士杜敏求春官贰卿崔公殷梦尚书屯田郎中崔亚前左拾遗陈昼及十辈。皆出其等列也。明年大理评事监察御史户部巡官明年盐铁巡官。天付介直。不能谄言。故丞相河东公休使盐铁转运。公或请计事。将入门。裴公谓谒者曰。必君也。裴公始以直知。终以直废。明年去盐铁。诏授大理司直。或有所谳。宰相莫能回其笔。明年授试大理司议郎侍御史度支巡官明年改授检校户部员外郎侍御史转运推官明年判官。今华州刺史李公讷盐铁转运使。将莅事。且召偫吏曰。二十年以前推官判官。谁为廉乎。可以助吾治者。偫吏皆以公塞问。李公曰。吾得之矣。公由是不去职。咸通元年检校礼部郎中侍御史。充转运判官。李公始以廉平知。终以章奏加厚。常称于班行间曰。康公宜掌帝制。或与宰相言。必慰荐之。明年诏授海州刺史。廉而不刻。明而不抉。案牍符檄。公一以口授之。偫胥辈徒搦管捉纸。字字书出。蓄缩汗慄。何暇为奸犯耶。以故老吏猾胥。畏之如神明。秩罢。退居淮阴咸通八年诏拜大理少卿明年尚书仓部郎中。充西川宣谕制置盐铁法使兼西川军使赐紫金鱼袋。公驰驿至西川。不浃旬而盐无二价。蜀氓至今赖之。会西川节度使刘公以疾薨。戍兵日至。军储不给。糗无常价。而度支有定估。遂乘传诣阙。且请与度支计事。无何。诏以窦滂代公。公遂守仓部郎中。会窦滂逗遛不以时之任。朝廷欲以警之。其年十一月遂贬公为澧州刺史明年郑州长史。朝廷或有繁难之任。议莫不以公为言。宰相且将用之。呜呼。天歼正人。诚疲民之不幸。非公之不幸也。公娶长乐冯氏。故给事中累赠太尉讳审第三女也。公十二男八女。长曰齐。乡贡进士。次曰颜。乡贡进士。次曰言。明经及第。次曰某云某。长女适盐州防禦判官试大理评事高迟。七女未笄。夫人自京师携其孤奔。丧于管城其年九月三日。以公之丧权窆于孟州河阴县某乡里。铭曰。
会稽之英,斗牛之灵。
并钟德门,公实挺生。
月中搴,日下驰名。
芸阁清秩,牢盆美声。
出牧东海贰卿寺。
鹓行望郎,锦川星使。
骐骥蹀足,蛟龙得水。
富贵可期,烟霄渐迩。
谪非其罪,天道宁论。
不复双阙,遂归九原。
圃田发纼,河阴封树。
勒石载铭,庶几终古。
再上皇帝书 宋 · 韩驹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七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三七
臣闻太宗皇帝,民有失一豭豚者,自诉于登闻,诏赐千钱。
明日,谓丞相曰:「以此细事,悉诉于朕,然亦安得不留意乎」?
臣以此知圣人恤民深矣。
今陛下勤政恤民如太宗,而臣之所言者又非止于失豭豚也,愿少加察焉。
顷者臣上书乞附试,陛下怜臣羁旅,赦臣狂妄,使试于太学,此盖陛下博施济众之深仁也。
有司策臣三道,擢在第一,窃自欣喜,以为至治之时,有一艺者率以收录,今幸得以文字彻圣听,试又合格,则必上蒙宠擢,次第试吏,以归慰其亲焉。
然臣一介书生,从下国来,大臣不闻,诸臣不识,一奉明诏,与千百人试而直出于其上,谁为言者!
尚书使覆试,遂寝不报。
嗟乎!
士以穷困羁旅之故,再不见试。
今诏恩使试又合格矣,而犹不得与下士齿,岂非命乎!
臣自上书至今,又二年矣,性褊才拙,无趋利之道,是以居京城衣不蔽躯,食不餍腹,当其触雪犯暑,而皇皇乎车尘马足之间,虽挤于沟壑,岂复有仕进之望哉!
今年十一月,有司方谕臣以去年三月奉诏补臣为太学内舍生,臣走问诸太学,则凡为内舍者,未得禄仕,往岁一试上舍而已,幸而中者或者补吏。
夫臣穷旅于此,固未能委其孥于外,而不入学也。
然臣初原陛下之意,岂非悯其失职,而开其入仕之路乎?
而有司不使臣早隶于太学,今则将锁院矣。
臣欲试上舍乎?
则有司责臣以无校定,虽试且无益矣。
而欲请解于州里乎?
则益无及矣。
进退不可,私自怜悼,将复坐观天下之士试艺于有司,以干禄仕矣。
呜呼!
士之不遇,一至此哉!
忽翻然自悟曰:「昨六年不试,陛下尚怜悯之,况九年不试乎」?
故复冒昧自进。
伏惟陛下宽仁遍爱,既悯怜之于其始,宜容纳之于其终。
念臣虽知分义,而家贫父老,不免于有求,察臣困穷挟策而不求众人,仰于君父,使臣依近例补上舍免省,以渐纾困穷,则德至渥也。
陛下布新显号,泽及多方,庆施惠行,天下咸喜,而士有戚戚如臣者,虽若无足道,然政和之日,岂宜有一物不得其所?
此臣所以投诚控告也,惟陛下睿断而从之。
臣尝两预乡贡,一冠太学,又以治经馀暇,学为古文,至于铺张陛下之宏休,论载陛下之伟迹,窃自以为无愧于古,畏懦羞缩,久不敢进。
尝谓西汉武、成唐明皇之世,乃有相如、扬雄、杜甫之属咏歌太平,而数君者亦辄能奖擢之。
陛下致治如此,而又天纵明智,肆笔成书,昭回之光,下饰万物,自有书籍未之有也。
顾未闻有如三子者起于草莱,以文词称上意,则是圣宋文物为不及汉唐乎?
臣诚不能愤激。
近所作《政和颂》,虽浅陋无取,而比三子所赋,则颇为典实,谨投进以闻。
愚戆不知大体,惟圣主哀怜之!
论人主当不为血气所变奏熙宁元年闰十一月1068年11月 北宋 · 孙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三、《国朝诸臣奏议》卷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右编》卷五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通市
臣闻血者,阴也,气者,阳也,二物合而成人。
虽合而成人,而无心术之妙,精神之运,则亦下愚而已矣。
昔者孔子深见此理,而推言之曰:「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以谓二物之交争,则人之欲心甚炽,无妙道至神以胜之,则至于违礼义而戕寿命矣。
又曰:「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二物既盛,则令人喜斗。
众人之斗,则尚气好胜,取必于人,以争浅小,而忘后患;
人主之斗,则彊兵右武,拓土开边,以争利于夷狄。
凡斗,皆所以伤神明而悖性理矣。
又曰:「血气既哀,戒之在得」。
凡人之老,必啬而贪,血气之衰,自然及此。
故年弥高而德弥邵者,谓之孔子之徒。
此三者盖论常人之情,常人为阴阳所役,故一人之身,而少、壮、老三变。
圣贤则不然,知礼义之可贵,寿命之可宝,潜心于妙道至神,则少之时不惑于色。
知神明之可尊,性理之可乐,夷敌禽兽,不足以校胜负,争强弱,则壮之时不悦于斗。
少而寡欲,长而尽性,则血气虽衰而不贪,阴阳为之役,而不得与之变,故心閒而神明,体佚而寿考。
陛下以睿明之质,鼎盛之年,求治甚切,而听览不倦,真可谓有意天下者矣。
然臣之愚,窃独私忧而过计,愿陛下深鉴孔子之言,而终始以三者为戒,则宗庙幸甚,天下幸甚!
乞令御史台弹奏四方使者不法奏元祐二年十一月 北宋 · 孙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历代相承,每遣使者,以行黜陟。
今天下万里,使者不为少矣。
然自陛下即位以来,使四方者有能推行陛下保养元元之意,不使暴政侵渔,慢吏姑息,如唐陆贽之说,能以五术省风俗、八计听吏治、三科俊乂、四赋轻财费、六听保罢瘵、五要简官事,如是者虽有其人,不以闻不可也;
无其人,不救其弊,尤不可也。
伏乞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陛下诏大臣立法,专令御史台纠举以闻。
设若下吏贪赃犯法与弛慢不才,及才贤过人,使者宜详知之。
一或不知,犹可至二三人焉,则使者为不职矣。
乞以臣言降付三省,委御史台纠察,仍降诏诸路,使预知此意。
〔贴黄〕臣访闻四方使者以陛下即位以来罢行青苗、免役及市易等事,以为朝廷专务姑息,虽有贪赃不法之吏,莫敢谁何,以故民受其弊,臣故敢乞令御史台弹奏。
若黜一人归吏部,则其他莫不耸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