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韩琦留知定州皇祐三年八月癸未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四、《宋朝事实类苑》卷二三
定武之雄塞,控燕垂之巨防。
克宣壮猷,有严武服。
戎落畏附,师屯肃和。
思代尔庸,良难其付。
且推进律之宠,宜懋增职之留。
臣僚陈乞子孙当得试衔知县者权注初等幕职官至和二年八月庚寅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
流内铨,臣僚陈乞子孙当得试衔知县者,自今并与权注初等幕职官,仍著为令。
内侍于诸司库务取借官物事诏嘉祐五年八月五日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二、《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七之四六(第三册第二九五九页)
提举司,今后内侍凡有差遣于诸司库务取索及借官物,并须躬亲投下文字。
其逐库务亦候见使臣,方得差人供赴,仍于使臣当面送纳。
违者,罪在取借官物使臣及合属库务监官、干系专副库级。
举详议详断官嘉祐六年八月二十九日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四
审刑院大理寺,日有诸路州军奏到公案,虑失于审慎,或致滞留。
今后审刑院大理寺详议、详断官阙,直令知院判寺少卿学士院御史台舍人院同罪轮举法律精熟论议通明之人以闻,馀依诏条。
仍令详议、详断官每至月终各具所断未了公案道数、承受月日,朱书大中小事、元限月日,作单状,仰知院判寺少卿于次月五日以前类聚缴连以闻。
其详议、详断官更不得差诸处勾当
按:《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五之四一(第三册第二七一八页)。又见同书刑法一之六七(第七册第六四九五页)。
家忌图序 南宋 · 阳枋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八四、《字溪集》卷八
庆元间,先君子尉难江,作《家忌图》,读之流涕,以诏某兄弟。
某时总角,记首引《诗》「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其中二句云「禄不逮亲,每食必泣」,知先君不以得禄为荣,而以不能养亲为戚。
其作《家忌图》,盖以识终身之忧也。
自是以来,《图》日揭于影堂,欲使子孙目在而常存永言孝思之心耳。
先君既没,承志惟谨。
丙申翟难,某奉神主及《图》置笥中而行。
哨骑迫,踰险奔播而失之。
日夕思念,痛瘁无及。
庚子叨第,距先君之没三十有六年,距先妣之没十有六年,禄不逮亲,悲感之怀,亦犹先君子昔日之心。
而家忌不能详记,则于追慕有歉,又何止每食必泣邪!
因叹窃禄之无益。
辛亥,弃官抵夔,季男箧中存得先考手记《日录》仅一编,伏读泣下。
其间载始祖至祖考妣存殁始终事甚详,因纂而录之。
有不完者,以所见闻及后来所忌补缀,复为一图,列于谱系之后,永识弗忘,而起子孙之孝敬焉。
宝祐元年八月五日,孝孤孙某百拜识。
薛文节公叔似圹志嘉定十四年十一月 南宋 · 薛师雍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一○
宋端明殿学士薛公讳叔似温州永嘉县人,居梯云坊薛家巷。
曾祖讳立,承奉郎
祖讳闳,迪功郎泾州良原县主簿
考讳丰,累赠正议大夫
妣沈氏、何氏,并封淑人
绍兴十一年六月初八日丑时生,三十年太学隆兴元年二月乙酉丁正议大夫君艰。
乾道八年进士第,授迪功郎明州鄞县主簿
淳熙五年十一月丁丑到官。
八年六月壬申,除敕令所删定官
十一月丙子,丁何淑人艰。
十一年二月庚申朔,免丧;
九月己丑,除国子录
十二月丙子,循从事郎。
十二年七月壬午,改宣教郎
八月甲子,除太学博士
十四年二月辛丑,除枢密院编修官
七月己巳,转奉议郎
十五年二月甲戌,除左补阙
十六年三月壬子,转承议郎
己未,除将作监
五月庚寅,除江南东路转运判官
七月己巳,转朝奉郎戊寅罢。
绍熙元年六月己丑,差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
七月庚申,除荆湖北路转运判官
三年三月辛巳,除直秘阁福建路转运判官
六月甲辰,除太常少卿
七月己丑,转朝散郎
四年八月辛亥,兼实录院检讨官
十月乙未,除秘书监
十一月乙亥,暂兼礼部侍郎
五年六月庚子孝宗升暇,差充金国告哀使
八月癸巳,转朝请郎
九月乙酉,除权户部侍郎
闰十月丙子,差提举史局
庚辰,转朝奉大夫
十二月丁丑,兼枢密都承旨
庆元元年九月己酉,罢归。
三年正月庚子,转朝散大夫
八月丁亥,差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四年五月甲子,差知赣州,待阙。
五年二月辛未,转朝请大夫
三月戊申,罢,再提举太平兴国宫
嘉泰元年二月戊申,复差知赣州
二年七月戊辰,除华文阁待制,知广州
十二月癸未,转朝议大夫
三年十二月丙申,差知隆兴府
四年正月己卯封长溪县开国男
二月戊戌,改知庐州,令奏事之任;
三月庚寅引见,改提举佑神观,奉朝请
四月庚子,兼侍讲
六月壬子,转中奉大夫
八月癸丑,除权兵部侍郎戊午,兼同修国史
十二月壬子,兼国用司参计官
开禧元年二月己丑,除吏部侍郎
六月乙巳,兼侍读
闰八月庚辰,转中大夫
十二月丁丑,转太中大夫
二年正月乙巳,差充京西湖北宣谕使
二月辛未,转通议大夫
四月甲子,除兵部尚书宣抚使
乙亥,升兼修撰;
十一月丁酉,除端明殿学士,恩数视执政
庚子,封开国子
十二月庚午,与宫观
丙子,落职罢祠。
三年十二月庚午,降中大夫福州居住。
嘉定二年十二月乙亥,自便。
八年九月丁丑,复通议大夫,致仕。
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封开国伯
十二年闰三月庚戌,转正议大夫
十四年五月癸丑晦,以疾终。
八月庚申,复端明殿学士,赠银青光禄大夫
十一月壬寅,祔于嵇师奥祖茔之侧。
先娶袁州州学教授泮宇之女弟,继端明殿学士黄中之女,皆先卒,累赠淑人
男四人:师雍奉议郎、新分差镇江府军司粮料院
师董,从政郎、监建康府户部赡军酒库,先卒;
师宪承奉郎、新知鄂州崇阳县事;
师晦,承事郎、监袭庆府东岳庙
孙男二人:归翁,登仕郎
庆翁。
孙女三人。
师雍等泣血谨志,甥鲍炤填讳。
按:温州市文管会藏拓片。
〔附录〕题柳公权兰亭诗并序(二)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五、《石渠宝笈》卷一三
嘉祐五年庚子岁八月丁巳朔初五日辛酉㬠过。
汝南秘校宗盛宅寄寓,待陈州项城姚辟来年三月阙。
莆阳蔡襄题。
葛处士夫人墓志铭庆历二年十月1042年10月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一、《蔡忠惠集》卷三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夫人姓承氏,世为江阴人
居其家,以孝谨称。
父讳怀与,择其里中人以行闻者而归之,遂嫁为处士君惟明之妻。
当夫人之归,葛氏方为大姓,族属亲疏,姑姊娣姒,节时往来,佩簪缨,珥序列,庆贺者甚众。
夫人处其间,自少至壮且老,卒无与忤。
孝妇于尊章,恭畏自力,姑于其妇,益慰爱之。
故其生。
虽亲者不敢少慢;
而死也,虽疏者哭之亦尽其哀。
享年七十有六,其终于庆历二年八月五日,以十月二十日葬于青阳乡脩德里之原下。
生子八人。
男五人:宏、求皆举进士,不中第,卒;
定、向勤养不懈;
宜上书论边兵利害,得本军司参军
孙六人,钧最为长,既有子矣。
女三人。
长适屯田员外郎凌景阳封丹阳县君
次适进士陈玉,皆先夫人而亡。
季女之婿、著作佐郎馆阁校勘蔡襄为志其所葬,而又铭之曰:
夫人于家,淑孝则闻。
既归而宜,法度是勤。
有子入官,女为士妻。
冢妇持孙,福祉实多。
三月而葬,中礼之常。
考卜既吉,冥文以藏。
吴监庙墓志铭 南宋 · 张栻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四六、《南轩集》卷四○、《南宋文范》卷六七、嘉庆《湖南通志》卷一八三
予自为儿童时即识吴君子通,胸中坦夷,善谈论,岂弟人也。
平时游公卿间,以忠信自将,一见即款熟,久不以荣悴改。
自予先公与丞相赵公当国,开督府,尝辟君莅军士之食及有疾病者。
逮予家居湘中,君还自北,即复来登门。
先君贬阳山阳山穷僻多疠气。
秦桧擅权,焰烈原火,忌疾特甚。
先公屏居阖关不与人相闻,虽向来故吏亦有莫敢以书至前者。
君独屡入岭求见,见必留久而后去,年岁间必复来。
太夫人在长沙,君来南,必待安问,复视先公饮食颜色宁健否,归以告。
君又与枢密公善,折公贬郴,君亦每道郴问劳款曲。
方憸人帅潭,网罗善类,搜抉细故以谂
君堂堂往来迁客间自若,不顾也,先公与折公皆作诗称道之。
其激义盖如此。
君讳芾,子通字也。
其先自武夷徙家湘潭
曾祖惟忠、祖仁信、父仲明,皆业儒。
君少而孝友,既孤,事母训弟,有闻于其乡。
母病瞽踰纪,君精意疗治,一日复明如初,人以为孝诚之感也。
京师,声誉籍籍缙绅间。
广西经略使吕源辟君自布衣补官为属,凡所以资源者甚至,其可知者,如料莫公晟有它意,欲消患未然,及并省平、观二州以宽支移之扰,力行法禁以革泉货出徼外之弊,广人称之。
曹成破,临贺馀党未去,君以檄疾驰入城,保其资粮数十万得无失。
使者议状其功,君力辞焉。
出岭调官,既入督府,复就版曹辟,为诸路回易总领司主管文字
已而从路公允迪南京,陷于虏,深自晦其能,亦屡以疑似坐狱,不为屈,竟得脱归。
请祠返故居,遂不复出仕矣。
君论事纚纚,听者忘倦。
练习典故法令,以至山川险易、财赋本末出入皆甚悉。
而又特精于医。
始君少时,父病濒死,而医无良,且玩视邀重利,君慨然阅《素问》、岐伯、卢、扁之书,久而得其妙。
视脉如洞见五脏,详察其所以然,而投之剂无不应,如甘蝇飞卫之射、郢人之运斤。
盖心悟神解,非庸医守纸上语者所能睥睨髣髴也,计所全活不可胜记。
京师时,士大夫私识其治法成书,相传以为异。
及归湘中,乡党尤赖之,人有持金帛报者,即谢不敢受。
家四壁立,处之澹然。
绍兴辛巳八月五日终于家,享年七十有五。
是岁是月祔于先茔,实衡山武阳乡
娶黄氏,先君卒;
再娶陈氏。
子以宗、林宗元宗
孙伯骐、伯熊、伯骥。
女长适奉议郎李茆,次适左迪功郎鼎州教授起宗,季适进士旷杨。
林宗屡来求予志。
予自念往在潇湘,君每登堂拜太夫人,予以䌽衣侍重亲。
俛仰十五年间,风木之悲,遂成永感,抚事追昔,痛如何言!
而于君之志有不得辞也。
又念予尝从先公旁闻君道虏事甚详,云人心厌虏,思念我宋不忘,见父老屏处聚语,有或至流涕者。
嗟乎,此非国家它日恢复之本邪?
近世士大夫计较利害强弱,畏虏如虎,曾不思天下莫强于义理,况祖宗德泽渗漉之深耶?
予因叙君事,忆君所尝道者,而喟然有发于斯言云。
铭曰:
嗟乎!
体魄藏于斯,魂气则无不之也。
咨尔子孙,岁时瞻省,以谨以护。
致飨于家以敬事,以无忝于嗣。
寿张资政怀九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金鉴佐中兴,燕国文章为世重;
玉觞歌上寿,鹤楼风月待公还。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张知本(1881——1976.08.15)号怀九湖北省江陵县张公挡人,法学家。十三岁中秀才,十五岁进武昌两湖书院读书,1904年毕业,以公费赴日本留学。1905年由时功玖介绍加入同盟会。1907年学成回国,朝考二等,以按察司经历补用。历任广济中学堂堂长、武昌公立法政学堂监督武昌私立法政学堂及法官养成所教习荆州府中学堂堂长、江汉大学校长、国会参议院议员、湖南津市护法军总司令部秘书长湖北省政府主席等职。1949年9月,张知本去台湾,卸司法部部长职务,受聘“总统府”国策顾问,历任“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国民大会”宪政研讨委员会常委、《中国宪法学会》理事长、湖北台湾同乡会常务监事等职务。1976年病逝于台北
成氏有骈文《张知本先生八十寿序》《寿张怀九先生序》,另有诗《栋翁视所撰江陵张怀老寿词百阕,属题其端,为书一律》。
金鉴:喻指价值宝贵可资鉴戒者。多用于书名。唐玄宗时,以八月初五生日为千秋节,王公大臣并献宝鉴,张九龄上事鉴十章,号千秋金鉴录,以伸讽谕。见《新唐书•本传》。"金鉴家风"本此。故此处可切其姓。
燕国文章:唐代名相张说封燕国公,执掌文坛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此处与上文同可切其姓。
鹤楼:黄鹤楼。切张之家乡湖北
笺:清代吴庆坻张百熙60寿联:
贞观政要,元和国计;
千秋金鉴,三辅黄图。
皇太后册文元祐二年八月五日 北宋 · 韩维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六、《南阳集》卷一五
维元祐二年岁次丁卯八月庚辰朔五日甲申,嗣皇帝臣煦谨稽首再拜言曰:臣闻鸿名显号,尊二仪而后为大;
丰禄备养,悉四海而后为至。
夫惟厚德积载则极尊靡亢,纯佑流泽则多福无疆。
爱敬尽于孝治,情文达于礼本。
卓哉煌乎!
非甚盛德何以兼大名至养之美哉?
本朝受命溥将,隆化熙洽。
惟皇业之昌炽,由圣母之辅治。
阴教修而格耻,俭德怀于永图。
遐迩一体,中外禔福。
迨于冲眇,缵承洪绪。
母仪崇训,实赖慈宝;
坤元资生,溥及品物。
天地并况,华夏乐推。
率吁众心,不胜大愿。
谨遣摄太尉某官、摄司徒某官,奉玉册金宝,上尊号曰皇太后
恭惟皇太后秉德圣淑,处静存专。
徽音迈于三母,柔范形于四表。
上当天心,则纷纶葳蕤应诚之景贶
下符民愿,则讴谣鼓舞傒志之氓俗。
敬奉丕册,光显隆祚。
岂特思齐咏歌,记周宗之尽美;
长乐注记,述汉氏之懿铄。
然后膺受介福,降格永年,如川之方至,如月之始升。
九功之德,莫非可歌;
万邦之民,率用于变。
臣煦诚欢诚忭,稽首再拜,谨言。
鳌峰者国史院庭中石名也伯宁御史为仆言自其先公时与诸老名胜赋诗者盖数百篇今玉堂无本而御史家具有之且曰峰所托差低盍稍崇其址乃八月五日既克如命因赋此以报且请录示旧诗补故事以传云 元 · 虞集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视草堂前石一拳,何人移置自何年?
久怜翠色连重地,故拔孤根近九天。
俯仰百年承雨露,等閒千尺接云烟。
故家御史遗书在,为录鳌峰旧赋篇。
相见欢 见月闻笛八月五夜 南宋 · 李处全
 押先韵
新凉襟袂冷然。
乍晴天。
风送谁家羌管、月便娟。

云散尽,秋空碧,玉钩悬。
洗耳时听三弄、等团圆。
李处全殿院1171年8月 南宋 · 王质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八、《雪山集》卷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某比者浃月叠贡二书,揆日彻听久矣,第一议之传,大哉言乎!
天之气候世之风俗也,五日一候至,十五日一节来,此阴阳所以分,春夏秋冬所以序也。
今是非混淆而君子小人易位,风俗不正故也。
欲正风俗,当先从廉耻始。
嗟夫!
廉耻道丧,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诞慢之风盛,佞谀之俗昌而廉耻扫地,狂生孺子敢窃借韩信诸葛亮以干时,庸夫腐儒敢假托管仲范蠡以欺世,执事者公受其欺,莫能以理正之。
及其败也,又为之持调护之说,下分解之令,小人何惮而不为欺乎?
汉高广武,械系言匈奴之不可击者,归自彭城,断言匈奴之可击者。
此令不行,真登坛、真顾庐之言永不可进,真夷吾、真计然之策永不得闻,而「弄假三分影,戏贪十万贯」贴子者出矣。
殿院明目张胆,当变天下气候,使寒暑分明,则白露不得为寒露小雪不得为大雪,而况大冬之为大夏乎!
昔人有戏语两转极有味,元祐谓元丰法不便,即复嘉祐之法,又虑其后患,大率新书之法并用,时人谓之对钩法。
或云岂惟法令,年号亦对钩矣。
今明知某事之非,显见某人之败,公议所攻不可得而已,则调停和解,可否并用,贤否两存,岂所谓对钩者乎?
近者发运之事似闻正衙露章甚切,既朝廷讲解乃已,其事微损而其章卒不出。
韩魏公尝云:「君子业履要须精微,放过一事,便为小人所窥」。
前此天下未尽知殿院也,数月以来,深山穷谷无不以手加额,何其速且广也!
公议所在,若有雷风播之,鬼神传之。
古今殿院取亿兆之望于俄顷之间,此物至灵,常坚持力护,犹惧其不留,若造次放过,开小人所窥之路,某虑有倏然而逝也。
某与殿院陈义定交非茍者,平时无所可为,或放怀写意于诗酒之间。
殿院立于国家命脉、生民咽喉之上,当以道相与,以相律,非泛舟焦山,凭栏需亭,无与于世者之时也。
某抱影荒寒,绝意休显,好不必己出。
殿院能不负所学以济斯民,在晋犹在楚也。
瞻望无期,惆怅不已。
画一关防传送罪人奏嘉定七年八月五日 南宋 · 史弥坚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宋会要辑稿》刑法四之六五(第七册第六六五四页)
关防传送配隶强盗走逸之弊,前后颁降指挥可谓详密。
然续降申明颇与旧法牴牾,所合检坐条法指挥,画一开具。
乞从朝廷更切审订分明,颁降施行:一、检准庆元,诸应部送罪人,逐州军常切预差禁军二十人,籍定姓名,在营祗备。
遇有押到罪人,依次差拨,即时交替,不得越过。
弥坚看详此项系旧法应被差防送军兵,许令逐州交替。
一、检准庆元随敕申明,乾道七年八月内敕,断配海贼并凶恶强盗,有配广南远恶或海外州军去处。
若只循例,逐州传押前去,窃虑交替稍频,纵其走透。
弥坚看详此项申明,盖为海贼并凶恶强盗广南远恶及海外州军者设,系专差人管押,逐路传递,押至路首州军交替。
一、嘉定四年八月内臣僚奏请,凡四方极刑来上,情有可悯,悉从原贷,黥隶远方,必置之广南恶弱之地者,所以尉谢死者之冤。
今所在州军押发罪人,名曰长送,往往前途走逸,甚者毙于远行,没于无辜。
欲乞朝廷遇有贷配,不必使之长送远役,遇逐州交替即止。
除批行程历外,别具公状判凭回州照会,以验至否。
倘有走逸,即行根捕,责以必获。
弥坚看详此项奏请,盖为矜怜押送军兵,类因长送,往往至死,故欲将贷配之人,使防送军兵逐州交替,免致无辜毙于远役。
一、嘉定五年正月内臣僚言,守将纵奸犯盗,黥徒或配遐方,群惮所费,付之递铺传押。
一得所欲,随即释去。
所配之郡守将吝于衣粮,牒至未必受受,则与之空文。
无所廪给,率皆窜逃,复出为害。
乞申戒郡将,犯有此徒,必专人押往宪司
岁终检察,或中道而遁,或回牒不至,先追推吏根究,仍申捕亡之令。
其逃军被获,诘其窜逸之由。
或配所不支衣粮,则将守臣重加镌责。
弥坚看详此项,盖因州郡守将不切留意防传,或致纵奸,是致臣僚有此奏陈。
弥坚看详旧法与节次臣僚申明,关防走逸,矜恤无辜,皆有深意,恐难以一时臣僚申请,尽行更改,致使州郡引用未免疑惑。
若不画项指陈,尤恐有违法意,官吏得以用情出入,关系非轻。
欲望送有司审计,分别重轻,某罪可以逐州,某罪可以逐路,某罪可以专人押至配所,明赐指定,颁降诸道州军,使有凭据,恪意奉行,免有疑惑。
八月五日夜省直 北宋 · 司马光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大火已西落,温风犹袭人。
留连惜纨扇,散诞脱纱巾。
蟾影夜色浅,蛩声秋意新。
图书足自适,何物更关身。
体要疏熙宁二年八月五日上)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九六、《司马公文集》卷四○、《国朝诸臣奏议》卷八、《皇朝文鉴》卷四九、《圣宋文选全集》卷五、《太平治迹统类》卷一二、《璧水群英待问会元》卷二六、《群书会元截江网》卷二○、《太平宝训政事纪年》卷四、《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一一、《文献通考》卷一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六、《右编》卷三、《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六一
月日,具位臣司马光谨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臣准御史台牒,伏奉四月二十日诏敕:「传曰:『近臣尽规』。
以其荣耻休戚与上同也。
今在此位者,视朕过失与朝廷政事之阙,默而不言,乃或私议窃叹,若以为其责不在己。
夫岂皆习见成俗以为当然,其亦有含章怀宝待唱而发者也?
今百度隳弛,风俗偷惰薄恶,灾异谴告不一,此诚忠贤助朕忧惕,以创制改法,救弊除患之时。
宜令侍从官自今视朕过失与朝廷政事之阙,无有巨细,各具章奏,极言无隐。
噫!
言善而不用,朕有厥咎;
导之而不言,尔为不恭。
朕将用此考察在位所以事君之实,明黜陟焉」。
臣以驽下之材,自仁宗皇帝时蒙擢在侍从,服事三朝,恩隆德厚,陨身丧元,不足为报。
虽访问所不及,犹将披肝沥胆,以效其区区之忠。
况圣意采纳之勤,督责之严,谆谆如此,臣敢营私避怨,匿情爱己,不为陛下别白当今之切务,庶几少补万分之一邪?
臣闻为政有体,治事有要。
自古圣帝明王,垂拱无为而天下大治者,凡用此道也。
何谓为政有体?
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上下相维,内外相制,若网之有纲,丝之有纪。
故《诗》云:「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又云:「岂弟君子,四方之纲」。
故古之王者,设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纲纪其内;
方伯州牧、卒正、连帅、属长,以纲纪其外。
尊卑有叙,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率从。
此为政之体也。
何谓治事有要?
夫人智有分而力有涯,以一人之智力兼天下之众务,欲物物而知之,日亦不给矣。
是故尊者治众,卑者治寡,治众者事不得不约,治寡者事不得不详。
约则举其大,详则尽其细。
此自然之势也。
益稷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言君明则能择臣,臣良则能治事也。
又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
言君亲细务,则民不尽力,而事废坏也。
《立政》曰:「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
是训用违。
庶狱、庶慎,文王罔敢知于兹」。
文王择有司而任之,其馀皆不足知也。
《康诰》曰:「庸庸,祗祗,威威,显民」。
言文王用其可,祗其可祗,刑其可刑,专明此道以示民也。
是故王者之职,在于量材任人、赏功罚罪而已。
茍能谨择公卿牧伯而属任之,则其馀不待择而精矣。
谨察公卿牧伯之贤愚善恶而进退诛赏之,则其馀不待进退诛赏而治矣。
然则,王者所择之人不为多,所察之事不为烦,此治事之要也。
臣窃见陛下日出视朝,继以经席,将及日中,乃还宫禁。
入宫之后,窃闻亦不自閒,省阅天下奏事、群臣章疏,逮至昏夜,又御灯火,研味经史,博观群书。
中宗高宗之不敢荒宁,文王之日昃不食,臣以为不能及也。
然自践祚以来,孜孜求治,于今三年,而功业未著者,殆未得其体要故也。
祖宗创业垂统,为后世法,内则设中书枢密院御史台三司审官审刑等在京诸司,外则设转运使知州知县等众官,以相统御,上下有叙,此所谓纲纪者也。
今陛下好使大臣夺小臣之事,小臣侵大臣之职。
是以大臣解体不肯竭忠,小臣诿上不肯尽力,此百官所以弛废,而万事所以隳颓者也。
而陛下方为致治之本,此臣之所大惑也。
臣微贱不得尽知朝廷之事,且以耳目所接近日数事臣所知者言之,其馀陛下可以类求也。
汉文帝陈平:「天下一岁决狱及钱谷出入几何」?
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
问钱谷,责治内史
必也,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此乃宰相事也」。
者,可谓能知治体矣。
今之两府,皆古宰相之任也。
中书主文枢密主武。
若乃百官之长非其人,刑赏大政失其宜,此两府之责也。
至于钱谷之不充,条例之不当,此三司之事也。
陛下茍能精选晓知钱谷忧公忘私之人,以为三司使副、判官、诸路转运使,各使久于其任,以尽其能,有功则进,无功则退,名不能乱实,伪不能掩真,安民勿扰,使之自富,处之有道,用之有节,何患财利之不丰哉!
今乃使两府大臣悉取三司条例别置一局,聚文士数人与之谋议,改更制置三司皆不与闻。
臣恐所改更者未必胜于其旧,而徒纷乱祖宗成法,考古则不合,适今则非宜,吏缘为奸,农商失业。
数年之后,府库耗竭于上,百姓愁困于下,众心离骇,将不复振矣。
两府于天下之事无所不总,若百官之职皆使两府治之,则在上者不胜其劳,而在下者为无所矣。
监牧使主养马,四园苑主课利,今乃使监牧使不属群牧司四园苑不属三司提举司,则在下者各得专权自恣,而在上者为无所矣。
陛下方欲纳天下于大治,而使百官在上者不委其下,在下者不禀其上,能为治乎?
若此之类,臣窃恐似未得其体也。
凡天下之事,在一县者当委之知县,在一州者当委之知州,在一路者当委之转运使,在边鄙者当委之将帅,然后事乃可集。
何则?
久任其位,识其人情,知其物宜,赏罚之权,足以休戚所部之人,使之信服故也。
今朝廷每有一事,不委之将帅监司守宰,使之自为方略,责以成效而施其刑赏;
常好别遣使者衔命奔走,旁午于道,所至徒有烦扰之弊,而于事未必有益,不若勿遣之为愈也。
夫事之利害,吏之能否,皆非使者所能素知,不免临时询采于人,所询者或遇公明忠信之人,犹仅能得其一二,或遇私闇奸险之人,则是非为之倒置矣。
此二者交集于前,而使者不能猝辨也,是以往往害事,而少能为益。
将帅监司守宰皆贤,而使者皆愚也,累岁之讲求,与一朝之议论,积久之采察与目前之毁誉,精粗详略,其势不同故也。
其有居官累岁而不知利害,临人积久而不知能否,或虽知利害而不能变更,虽知能否而不能黜陟,此乃愚昧私曲之人。
朝廷当察而去之,更择贤者以代其位,不当数遣使者扰乱其间,使不得行其职业也。
又庸人之情,茍策非己出,则媢嫉沮坏,惟恐其成。
官吏若是者,十常五六。
借使使者所规画曲尽其宜,在彼之日,其当职之人已怏怏不悦,不肯同心以助其谋,协力以成其事,曰:「朝廷自遣专使治之,我何敢与知」?
及返命之日,彼必败之于后,曰:「使者既谋而授我,我今竭力而成之,功悉归于首谋之人,我何有哉」?
此所以为不若毋遣使者而属任当职之人为愈也。
使者所以通远迩之情,固不可无。
然今之转运使,即古使者之任,茍得人而委之,贤于暂遣使者远矣。
监司自为奸隐贪纵,或有所隐蔽欺罔,或为部内之人所讼,或所谋画之事未得其宜,朝廷欲察其罪恶,审其虚实,判其曲直,决其是非,然后别遣使者案之。
若案得其实,监司有罪则当刑,不才则当废,岂有但已者也!
今每有一事,朝廷辄自京师使者往治之,是在外之官皆无所也。
使者既代之治事,而当职之人亦无所刑、无所废,是只使之拱手旁观、偷安窃禄者矣。
若此之类,臣窃恐似未得其体也。
今朝廷之士、左右之臣皆曰:「陛下聪明刚断,威福在己,太平之功可指日而致」。
臣愚窃独以为未也。
臣闻古之圣帝明王,闻人之言则能识其是非,故谓之聪;
观人之行则能察其邪正,故谓之明。
是非既辨,邪正既分,奸不能惑,佞不能移,故谓之刚;
取是而舍非,诛邪而用正,确然无所疑,故谓之断。
诛一不善,而天下不善者皆惧,故谓之威;
赏一有功,而天下有功者皆喜,故谓之福。
今陛下聪明刚断,则诚体之矣;
欲收威福之柄,则诚有其志矣。
然于所以为之之道,尚或有所未尽,故臣以为太平之功,未可期也。
夫帝王之道,当务其远者、大者,而略其近者、小者。
国之大事,当与公卿议之,而不当使小臣参之;
四方之事,当委牧伯察之,而不当使左右觇之。
傥公卿、牧伯尚不能择贤者而任之,小臣左右独能得贤者而使之乎?
若茍为不贤,则险诐私谒,无不为已。
今陛下好于禁中出手诏指挥外事,非公卿所荐举、牧伯所纠劾,或非次迁官,或无故废罢,外人疑骇,不知所从。
此岂非朝廷之士、左右之臣所谓「聪明刚断,威福在己」者耶?
陛下闻其言而信之,臣窃以为过矣。
夫公卿所荐举、牧伯所纠劾,或谓之贤者而不贤,谓之有罪而无罪,皆有迹可见,责有所归,故不敢大为欺罔。
若奸臣密白陛下,令陛下自为圣意以行之,则威福集于私门,而怨谤归于陛下矣,安得谓之威福在陛下邪?
且陛下向时中诏所指挥者,率非大事,至于两禁美官、边藩将帅省府职任、诸路监司,此皆众人之所希求,治乱之所系属。
当除授之际,窃恐未必一一出圣志也。
若乃奸邪贪猥之人,陛下所明知而黜去者,或更改官而升资,或不久复进用,然则威福之柄果不在陛下,而陛下偶未之思也。
以此观之,面誉陛下「聪明刚断,威福在己,太平可立致」者,非愚则谀,不可不察也。
陛下必欲威福在己,曷若谨择公卿大臣明正忠信者留之,愚昧阿私者去之。
在位者既皆得其人矣,然后凡举一事,则与之公议于朝,使各言其志。
陛下清心平虑,择其是者而行之,非者不能复夺也。
凡除一官,亦与之公议于朝,使各举所知,陛下清心平虑,择其贤者而用之,不肖者不能复争也。
如此则谋者、举者虽在公卿大臣,而行之、用之皆在陛下,安得谓之威福不在己邪?
陛下此之不为,而顾彼之久行,臣窃恐似未得其要也。
夫三人群居,无所统一,不散则乱,是故立君以司牧之
群臣百姓,势均力敌,不能相治,故从人君决之。
人君者,固所以决是非、行刑赏也。
若人君复不肯决,当使从谁决之乎?
夫人心不同,如其面焉。
国家凡举一事,朝野之人必或以为是,或以为非;
凡用一人,必或以为贤,或以为不肖。
此固人情之常,自古而然,不足怪也。
要在人主审其是非而取舍之。
取是而舍非则安荣,取非而舍是则危辱,此乃安危荣辱之所以分也。
是以圣王重之,故博谋群臣,下及庶人,然而终决之者,要在人君也。
古人有言曰:「谋之在多,断之在独」。
谋之多,故可以观利害之极致;
断之独,故可以定天下之是非。
若知谋而不知断,则群下人人各欲逞其私志,斯衰乱之政也。
《诗》云:「谋夫孔多,是用不集。
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
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
哀哉为猷,匪先民是程,匪大猷是经。
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
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此言周室之衰,人臣不知先王之大道,务争近小之事,人君不能定其可否,而事终无成也。
汉世国家有大典礼、大政令、大刑狱、大征伐,必下公卿大夫、博士议郎议。
其议者固不能一,必有参差不齐者矣,于是天子称制决之,曰「丞相议是」,或曰「廷尉当是」,而群下厌然无有不服者矣。
今陛下听群臣各尽其情以议事,此诚善矣。
然终不肯以圣志裁决,遂使群臣有尚胜者以巧文相攻,辩口相挤,至于再,至于三,互相反覆,无有限极。
臣愚深恐亏朝廷之政体,损陛下之明德,流闻四方,取轻夷狄,非嘉事也。
夫天下之事有难决者,以先王之道揆之,若权衡之于轻重,规矩之于方圆,锱铢毫忽,不可欺矣。
是以人君务明先王之道,而不习律令,知本根既殖,则枝叶必茂故也。
近者登州妇人阿云,谋杀其夫,重伤垂死,情无可悯,在理甚明,已伤不首,于法无疑。
中材之吏,皆能立断。
事已经审刑院大理寺刑部断为死罪。
而前知登州许遵文过饰非,妄为巧说。
朝廷命两制定夺者再,命两府定夺者再,敕出而复收者一,收而复出者一,争论纵横,至今未定。
夫以田舍一妇人有罪,在于四海之广,万机之众,其事之细,何啻秋毫之末
朝廷欲断其狱,委一法吏足矣。
今乃纷纭至此,设更有可疑之事大于此者,将何以决之?
夫执条据例者,有司之职也;
原情制义者,君相之事也。
分争辨讼,非礼不决,礼之所去,刑之所取也。
阿云之事,陛下试以礼观之,岂难决之狱哉?
彼谋杀为一事、为二事,谋为所因、不为所因,此苛察缴绕之论,乃文法俗吏之所事,岂明君贤相所当留意邪!
今议论岁馀而后成法,终于弃百代之常典,悖三纲之大义,使良善无告,奸凶得志,岂非徇其枝叶而忘其本根之所致邪?
若此之类,臣窃恐似未得其要也。
此皆众人之所私议窃叹,而莫敢明言者。
臣以独受恩深重,不顾斧钺,为陛下言之,惟圣明裁察。
昧死再拜以闻皇帝陛下。
李纲右仆射建炎元年八月五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四二、《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一二、《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四
门下:朕博观群书,历考往古,将启中兴之昌运,必资希世之伟人。
俾丕修于政经,以大慰于民望
爰登硕辅,敷告治朝。
正奉大夫、守尚书右仆射李纲志大而德刚,器闳而虑远。
自任以天下之重,皆谓有王佐之才。
粤繇高华,每著名节。
螭坳造膝,识者想闻其风声;
奉常建言,公议共推其雅望。
超跻丞辖,进长枢庭
风采耸于迩遐,闻誉溢于中外。
尚稽魁柄,殊郁师瞻。
肆朕纂临之初,首图召用之亟。
遂升次辅,以率群工。
民情惟嘉,国是以定。
念华狃承平而弛备,致夷戎伺间隙以肆凌。
惟民怀旧德而靡忘,惟士傒新政而甚切。
当今朝有内修外攘之志,汝其比迹于樊侯
朕欲民臻仰事俯育之安,汝其希踪于裴度
使任大事,以尔为栋梁;
使断大疑,以尔为龟筮。
是用延登上相,秉斡鸿钧,特尊左揆之崇,东台之峻。
仍其公爵,陟以文阶,增衍爰田,陪敦贡赋,荐臻殊渥,昭示显庸。
于戏!
得贤邦家之基,汝能追配于前哲;
论相人主之职,朕则无愧于古人。
益远乃猷,以对朕命。
可特授银青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仆射
嘉定甲申闰月五日闻皇帝升遐 南宋 · 白玉蟾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唳鹤啼猿怨满怀,烟葵露槿泪盈腮。
一钩桂月千林黯,半夜松风万壑哀。
不御六龙昌宝祚,遽骖八骏驻瑶台。
小臣泉石膏肓了,无任冰肝玉胆摧。
减免湖州吉安县人户夏料税赋诏绍兴元年八月五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六二、《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之二(第七册第五九八七页)
湖州吉安县人户绍兴元年夏料税赋,并以十分为率,分三等减免:被烧劫及被虏杀人户与减免七分,被劫掠人户减免五分,不被劫虏人户减免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