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谢翁见愚送酒用杜韵 明 · 孙承恩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几度分来玉液春,驰缄走马远劳人。
清曹了事多休暇,长日开尊每数巡。
已把乡愁祛似扫,独无诗笔健如神。
空瓶实少娱宾意,馀沥惟沾稚子唇。
中原纪痛诗 其二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集外诗
昔为迁客久,秋至便心惊。
月照洞庭水,夕来烟浪清。
三湘与七泽,鸿雁杂军声。
国事皆因楚,从今再用兵。
按:四月,湘军唐生智既逐,其省长赵恒惕遣使来输诚,愿受驱策。吴公以有事北方,而赵已适日本,又素不欲预湘事,遂纳之,任为边防总司令矣。时叶开鑫犹屯兵岳州赵既弃湘,思自取之,兵败,来汉乞师,吴公与唐有成,弗许。叶谋之湘人豪、符定一,二人皆吴公参赞也。豪其兄应龙为省长要之,而更索岳州税务,皆许之。定一先曾斥开鑫于吴公前,谓不宜拒唐乱湘,至是难以为言。开鑫贿六万,于是与豪变前说,日言于吴公,谓唐不可恃,叶得军士心,其事甚秘。言之旬日,乃改定征湘之计,出师岳州生智大惧,始遣使通款于蒋介石。蒋初不纳,谭延闿、鲁涤平保證入党,乃定假道之谋,于是乱作矣。陈嘉谟贪庸粗鄙,自春间长、鄂,遂与鄂结,自言先世籍咸宁为鄂人,以此夤缘,互为奸利。五月湘乱起,吴公尚在京师,唐知吴公必讨之也,乃贿陈左右,请勿助不倒陈为约。嘉谟昏愚,信之,恃而无恐。及吴公委李济臣为援湘总司令驻岳州,又派兵数路援湘,令陈给饷械,陈置之不理,人亦不敢告吴公,催之急则曰:「此湘事耳,何与鄂事?吴公诚多事哉。」李济臣催饷,仅给二千,宋大霈兵二万,亦给二千元,时援湘诸军队且十万,陈前后仅给数千,盖其左右皆通蒋、,自信虽败无与己事,好官自为也。于是李司令岳州,诸军索饷待发,李无以应,盛暑枵腹,军心涣散,无所统属,各路战况,亦不报李,各不相谋,遂溃。李仅员役数人相对而已。敌至岳州,从人挟之登舟,李愤曰:「我死报吴公矣。」遂投湘江,从人救之起,复投水者再,均未得死。吴公闻岳州陷,始返,李亦来,余亲见其言语恍惚,举止震动,盖积郁成痫矣。初,吴公在北,以鄂军由陈督指挥岳州李济臣主持,则遥制而已,至是余见陈之儿戏、李之无力,乃密电吴公,力言党军气锐,鄂军暮气不可用,请携生力军来。吴公复电,已调得生力军来。乃调刘玉春一师,半途,余又电请沿途调生力军来,吴公乃沿途抽拨閤曰仁高汝桐诸军来,乃到而鄂军全败,犹得以新军应敌,盖不幸而中耳。
归舟苍梧寄怀沈冠东明(冠东,片玉斋本作“东冠”。 ) 明末清初 · 薛始亨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平分葛岭绣江春,不煮丹砂甑有尘
大厦万间经腊庇(万门,片玉斋本作“万间”。),石泉一勺入年新。
天涯芳草思公子,花县清风望美人。
云过苍梧归翼健,尺书珍重托双轮。
孺子亭 南宋 · 宗必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连天大厦莫容身,小向湖边一问津。
心事说知林下郭,姓名误入府中陈。
半篙绿水三间屋,一榻清风百世人。
只有青青堤上,至今犹是汉时春。
春日 清 · 胤禛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独有东风擅剪裁,朱朱白白后先开。
鸟因枝密潜身隐,蝶为香多作队来。
紫陌笙歌喧陆海,青郊车马动春雷。
更攲晓枕寻残梦,何事林鸠故故催。
雁塔 南宋 · 谭应斗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六五
乐平县西北一舍许里名白塔淳祐中建安汤君铸以邑簿摄令事,过斯里,见士风彬彬,询为绍兴间徽猷阁直学士忠宣洪公皓季子、端明殿学士谥文敏讳迈之孙侨居所也,因为取题名之义易曰「雁塔里」。
顾古塔卑陋不称,里之耆宿迪功君洪寿乃捐赀易址,鸠工陶甓而鼎新之。
夫洪君以敦本务实闻于州里,而特为是举,岂溺志异端者哉?
亦以先志之所在,与县官之所期,不敢不交相勉,以冀后之硕彦应时而兴耳。
自是里中士与贡入太学上舍第者先后迭书,而君之三子一孙参错入选,尤为同里之盛,君则欿然若不胜也。
家庭之间日夕训励,以耕养修读为规程,以孝弟忠信为本领,一家三世,聚族百口,上行下效,人无间言,坡仙所谓不愧塔中人者,君实有焉。
予,君之从侄婿也,游宦转徙十有馀年而后还鄱,则君与其伯子司理子潜冢上之木拱矣。
访仲子子淇兄弟,延留弥月,相与登眺,览风景之如旧,叹人生之已殊,诚有不能喻之于怀者。
子淇因谂予曰:「监丞伯父欲为先子记塔之成,未及而卒,予惧日远日忘也,子曷为我记之」?
按《小弁》之诗曰:「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言父母之所植,不可忽也。
世降俗薄,乃有厥父室菑,厥子弗肯堂播者。
今子淇兄弟于亲训励者既能遵守之,所营建者又能表章之,虽岁月慆迈,风尘澒洞,而继志述事,惓惓不忘,盖有合于诗人之旨。
昌黎韩公勇斥佛氏,乃观僧伽塔之突兀,则亦嘉其重建而形之咏歌,况斯塔之设,前人期望之心寓焉,后人恭敬之心寓焉,设遇韩公,必有名章以示激劝。
顾予年侵学落,仅能推本其衣冠之自,与其行之家庭者,摘实具载。
庶几洪氏子孙知乃祖父裕后承前之意有在于塔之外者,勿替引之,固振俗厚伦之一助尔。
按:同治《乐平县志》卷一,同治九年刻本。
西湖竹枝词六首 其二 元 · 郯韶
 押阳韵
妾家西湖住横塘(一作垆头一月春酒香),门前杨柳万条长。
冯郎醉后莫(一作休)折断,留待重来系马缰。
满庭芳 其一 春寿太守 宋 · 毕大节
玉笋京华,紫荷香润,宴闲密侍西清。
碧幢金节,仍尹凤皇城
须信千龄庆遇,丹霄上、重叠恩荣。
时多暇,湖山丽景,许酒乐升平。

新春
逢诞日,莺花渐好,初过烧灯
想笙歌丛里,醉赏瑶觥。
占尽人间福寿,行看取、稳赞机衡。
貂蝉映,朱颜绿鬓,沙路马蹄轻。
东坡洗砚池 清 · 赵翼
 出处:瓯北集卷一
吾郡顾塘桥蒋氏宅有石池一,形似槽,长三尺许,深半之,相传为东坡洗砚池。按公生平居常者再,元丰八年春被命许归阳羡,遂居常州,未几赴登州任,其所居今不可考。建中靖国元年自岭外归,五月真州,病暴下,复止于常。据方岳《深雪偶谈》述,公是时先卜居阳羡,已用五百缗买宅矣,夜与邵民瞻步月,闻老妪哭声,询知以将徙宅故,即公所买宅也,遂焚券,不索其值。至毗陵,借顾塘桥孙氏宅寓焉,是岁七月即殁于寓所。然则顾塘桥宅乃公晚岁所居,此池亦即养疾一二月中所用也。今蒋氏宅相传即当日孙氏故址,池幸无恙。名贤遗迹,良可宝也,爰作歌记之。
是谁斲取铜官石,节角四周腹深尺。
传是东坡洗砚池,一斛清泉浸寒碧。
公昔投老居常州,顾塘桥僦孙氏楼。
翩然乘云倏仙去,手泽惟此一器留。
读公集,砚可数:御黼砚,王齐愈
龙尾砚,孔毅甫
丹石砚,唐林父。
更有石钟铿,铜雀古。
洼或形似瓢,欹或状如斧。
是皆公所铭,而公非砚主,谅未洗向池中墨花舞。
公之砚,凤咮工。
许砚乞从孙莘老,洮砚贻自黄涪翁
沙湖所获文有吕,定国所赠字作风。
以及纱縠行中掘地得,鱼肤浅碧非人功。
类皆声铜色寒铁,不比青州石末兼丝红。
未知何者携向此池洗,至今砚去池已空。
我思当日琼海归来托无地,途次真州已下痢。
赁庑聊复养衰疾,岂复能作文字戏。
得非岭外日,久苦笔墨焦。
取煤几致茅屋烬,握管直似驴蹬摇。
一朝北还复得诸葛散卓毫,常和剑脊胶,不觉见猎心喜技痒不可搔。
想当临池手自涤残墨,解衣磅礴气尚豪。
光浮金星银星灿,波映鹆眼鹦眼娇。
馀沈缤纷洒作雨,疑有潜虬下喷黑浪高。
噫嘻乎,身行万里半天下,晚就吾乡来羽化,遗此石池湛不泻。
似与此邦之人独结翰墨缘,风雅千年相枕藉。
虽输定州雪浪质,已过壶中九华价。
莫同岐阳石鼓作柱础,好共吴兴碑亭覆深厦。
春日寄许州韩持国 北宋 · 范纯仁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湖上春游阻重陪,朱轓红旆想徘徊。
莺花对席应相觅,不见频携醉客来。
与杏川白峰廷宣震峰踏春醉歌 清 · 赵翼
 押先韵 出处:瓯北集卷一
东风吹来软于绵,黄莺唤人不得眠。
相邀胜侣踏青去,平芜弥望春如烟。
化工何许万针线,一夜绣遍枯山川。
是时夭桃蕊方绽,欲放未放含红嫣。
枝间已有嫩蝴蝶,与我衫袖同翩翩。
人生难得少年暇,暇矣又少良朋联。
今朝得閒又得友,况遇风日清而妍。
此是天私我辈乐,忍能局促守一编。
典衣沽酒藉草饮,高歌金石声渊渊。
狂名一日里中遍,措大必带三分颠。
归来书窗月已出,相顾而笑称散仙。
采石锦袍黄楼笛,此乐动论数百年。
游仙六章赠陈鍊师(录五首) 其四 明 · 焦竑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御选明诗卷一百十
古殿阴森山木春,月明分踏玉阶尘。
好同檐下焚香坐,閒看人间梦里身。
易讲义 其三 原旨 南宋 · 陈淳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三三
列禦寇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
太易者,未见气也;
太初者,气之始也;
太始者,形之始也;
太素者,质之始也。
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
此异端之说,非儒者之所宜言。
自唐孔氏引之为疏义,而后之学《》者遂祖之。
吁,是岂羲、文、周、孔四圣之旨哉!
盖昔者圣人之作《》也,本就阴阳而取名,以阴阳交错而理流行,不容以一定拘,故以《》命之。
其为字,从日从月,亦阴阳之谓也。
而其所以为义,则代换变易之称,即「生生」之谓者,不惟天地造化之为然,而在书之为蓍卦辞义及人事之理,莫不皆然也。
今以造化而言,太极动而生阳,动极复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子月,六阴极而退于上也,而一阳复生于下焉。
午月六阳极而退于上也,而一阴复生于下焉。
昼阳之盛也,而阴已生于午焉;
夜阴之盛也,而阳已生于子焉。
其代换有如此者。
二气交感,化生万物,自元而亨,亨而利,利而贞,贞而复元
自春而夏,夏而秋,秋而冬,冬而复春。
一辟一阖,一消一息,循环而无端,周流而不穷,其变化有如此者。
即所谓「天地设位,而《》行乎其中」者是也。
在书之所谓卦者而言,自一奇一耦而为两仪,加倍而为四象,又加倍而为八卦,又加倍而为六十四卦。
阳奇交乎阴,阴耦交乎阳,互相参错而成其代换有如此者。
自乾至泰,由一乾而变;
自履至临,由一兑而变;
自同人至明夷,由一离而变;
自无妄至复,由一震而变;
自姤至升,由一巽而变;
自讼至师,由一坎而变;
自遁至谦,由一艮而变;
自否至坤,由一坤而变。
其变化有如此者。
即所谓「圣人之作《》也,观变于阴阳而立卦」者是也。
而言,自一变所归有奇耦而为两仪,自三变奇耦有多少而为四象,至十八变而后卦成,则亦不外乎四十九策,更互分合往来而为之,其代换有如此者。
或得一爻而变,或得二爻而变,或得三爻而变,或得四爻而变,或得五爻而变,或得六爻而变,六十四卦能变之所之,其变化有如此者。
即所谓「四营而成《》」者是也。
以辞义而言,或刚上而柔下蛊,或柔上而刚下咸,或内健而外顺泰,或内柔而外刚否,或柔进而上行鼎,或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无妄,或柔外而文刚,或刚上而文柔贲,其代换有如此者。
卦各随时,为义不同,如泰「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之时,则其进为亨吉,否;
「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之时,则其进为不利,而六爻于其中,又各随位取义不一。
如《泰》之初九,群阳始进,则「拔茅茹征吉」,九二以刚中为立信任,则治泰之道「得尚于中行」;
九三泰将极而过乎中,则以「艰贞」为戒;
六四泰已极,而入乎阴类,则以「翩翩」「其邻」为警;
六五为泰主,能任九二,成治泰之功,则有「帝乙归妹」之祉;
上六泰极而复否,则有「城复于隍」之吝。
凡卦爻之例皆然。
其变换有如此者,即所谓「六爻之义以贡」者是也。
在人事之理而广推之,凡日用动静、语默、屈伸、进退、大小、粗精、隐显等类,应一切相对待者,皆莫不各有阴阳分属。
张忠定公所谓公事未判者属阳,已判者属阴。
二端常相因相禅而无穷,虽极千条万绪之不齐,而莫不各有当然一定之则参错于其间,惟当与之相为流通尔。
方其成己为仁,成物为智,则仁主内而智主外矣。
及学不厌为智,教不倦为仁,则又智主内,而仁主外焉。
方其「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则义主先而礼主后矣。
及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则又礼主先而主后焉。
其代换有如此者。
当揖逊则揖逊,当征伐则征伐,当与贤则与贤,当与子则与子。
在禹、稷之地则当出,在颜子之地则当处,在曾子之地则当去,在子思之地则守。
在三仁之地,去者去,奴者奴,死者死;
孔子之地,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可久则久,可速则速,于乡党则恂恂,于朝廷则便便,与上大夫言则訚訚,与下大夫言则侃侃,而皆不可以一律焉。
其变化有如此者。
即所谓「易穷则变,变则通」者是也。
而总皆不离乎阴阳之所为也。
此圣人于《系辞传》曰「天尊地卑,乾坤矣;
高卑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所以取造化阴阳之实,与卦爻无二致也。
又曰「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配日月,简之善配至德」。
又所以即卦爻阴阳之旨,与天地人同一揆也。
故庄周谓以道阴阳」,亦窥见乎此矣。
然合而言之,所谓太极者常流行通贯,皆无不在焉。
在造化,则阴阳二气之中,各具一太极;
在书,则六十四卦之中,每象每爻,亦各具一太极也。
四十九策之中,每揲每变,亦各具一太极也。
在人事千条万绪之中,无小无大,又无不各具一太极也。
即所谓「有太极」及三极之道也。
故占者于此,各随卦爻阴阳奇偶,与太极周流以决吉凶悔吝之几,而不滞于一隅。
程子所谓「随时变易以从道」。
圣人有圣人之用,贤人有贤人之用,众人有众人之用,学者有学者之用,君有君用,臣有臣用,无所不通。
若拘于一,则三百八十四爻,但为三百八十四事而止也。
在学者之学《》,平心以观其象而玩其辞,如筮者之筮事,每虚心以观其变而玩其占,于逐位之下视阴阳消息盈虚,以察其所值之时,又于逐爻之中,视刚柔进退偏正以考其所主之,使万理粲然一定,如森如列,脉络不乱,而分毫不差。
然后能体之在我,而动静无非《》,于寂然不动之时,则合万殊为一本,而浑然太极之全体,常昭融于方寸间;
及感而遂通之际,则散一本为万殊。
而纵横曲直,莫非太极大用之所流行,又何有一物之不会于极哉!
故曰「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至是则羲、文、周、孔之传,始知其真不吾欺矣。
病中赠张玉娘 宋 · 沈佺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隔水度仙妃,清绝云争飞。
娇花羞秀质,秋月见寒辉。
高情春不染,心境尘难依。
何当饮云液,共跨双鸾归(宋张玉娘兰雪集》附)
中原纪痛诗 其三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集外诗
收尽江边骨,谁怜釜底鱼。
睢阳方杀妾,即墨已降书。
甫也悲青坂,苍凉百战馀。
似闻天下动,徵调及青徐。
按:岳州既陷,敌兵即至咸宁,吴公以七月二十日长辛店驰归汉上,即日调遣水军,二十二日即自往汀泗桥督战。余从行,车至贺胜桥,而宋大霈、孙建业、余荫森、董政国、陆沄诸军皆先败,汀泗桥已失,前线无一兵,时吴公但携刘玉春一师、张占鳌一旅、余荫森残部千馀,及卫队一团而已。廿三、廿四调遣应战,两日皆败,距敌仅十余里,枪声相闻,前线各军溃兵蔽野而下。余亲问溃卒战况,盖陈家谟不设兵站,不给军食,士卒处雨水中已三日不食矣,枵腹既久,盛暑口渴,舌无津液,往往口吐白沫,顷刻而死,其何能战?时从公左右者,仅余与唐天如、张月波、张方严、许铁峰五人而已。溃兵势如奔潮,不可复止,吴公下令集合,不许退,而各乱军竟开枪抗命,弹如雨下,敌亦逼近,知事不可为,车亦遂行。枪声夹车而起,行数十里,吴公以贺胜已失,遂于车中定退守武昌之计。余进曰:「圻料敌必夹江而进,若专守武昌,恐敌由仙桃以趋汉阳,则汉阳必失,武昌处于死地。不如令陈督自守武昌,而我军扼守襄河汉阳,画江而守,有两层退步为上策。」吴公曰:「汉阳甚固,且襄河口我有兵舰,敌何能渡?」意甚重武昌,于是遂定。时田野大水,火车行黑暗中,半途车相撞五次极猛烈,亦莫敢究诘。余密呼司机人至,啖以重赏,晚乃至鲇鱼套。是夕,汉部张其锽、李蕴鼎、刘少南密商起用靳云鹗,遣车迎之,吴公未及知也。次日,吴公驻武昌,修战守之备,乃回汉口二十六日,敌占洪山鲇鱼套,余复从吴公躬冒弹雨中,渡江至武昌,步行一日,周城详视战备。日晚,敌攻宾阳门,从吴公御敌,夜宿警署,猛攻终夜。委刘玉春为城防总司令,春胆识忠勇,缮守甚坚,吴公乃回汉口。余又曰:「我数日转修武昌战备,彼必闻之矣,请注意汉阳谍报。」敌果由仙桃直趋汉阳二十八日从事汉阳战备,而刘佐龙遣其参谋长孙楚英持函请公退让三镇,将来徐图恢复,表示倒戈,以免牺牲桑梓为言。余曰:「徐图恢复,不更牺牲桑梓耶?」公力责其谬。是夕,汉阳炮台炮击我军司令部,时靳云鹗已至汉,要挟必任副司令,吴公遂以委之。既而靳与刘佐龙晤商,又不肯任事,声言:「败坏至此,我何能为?」次日,刘弟刘鼎甲以炮台降敌,刘部开秘密会议,以是夕刃吴公绝后患,乃有一党人以历史为言而止。吴公乃于明日八月朔下午行。刘玉春坚守武昌公临行,电刘死守待援,故四十馀日昼夜战声不息,士卒劳苦,中粮且尽,计口授米粮食粥无怨者。至九月十一日,犹有十日粮,而陈家谟数与南军议降,由夏口知事王绳高偕商会渡江入,往返议四度。陈军守保安门,在城上受城下南军酒食,乃缒南军数人登,次日又数十人,因以利诱,约开城得巨赏,允之,复缒而上下,至双十节,城中党人已有千馀。及攻城急,陈嘉谟河南三师吴俊卿之郝团长开门纳之,以武昌降,春犹奋臂率士卒二千,下城巷战半日,曰:「有一人一枪,必战也。」于是士卒死且尽,无一降者,被执不屈。陈亦被俘,南军敬刘,优待之,而鄙陈,议杀之。陈自白求以赂赎死,南军索五百万,陈愿献百万,不许,增至二百万,又不许,今犹囚焉。开城前一夕,陈署内警卫队,愤陈之贪鄙不忠,侵饷肥己,指枪相约,曰:「明日必杀此贼,毋令漏网。」陈知之,携二仆至刘玉春营,曰:「与刘司令商。」公匿不归。致电刘佐龙曰:「病痢甚,请以小轮相迓。」明日遂降。当武昌未下,孙师已至九江,与春以无线电约夹攻,南军新至,地理未悉,兵少,武昌之围,实死劲旅七千人,不能分力应战,甚恐。至是,武昌降,声势大震江西,孙军退金陵,自度力不支,乃请奉、鲁援师,东南震动,海内骚然,羽书达乎齐鲁矣。
剪䌽 唐 · 李远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剪䌽赠相亲,银钗缀凤真。
双双衔绶鸟,两两度桥人。
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
愿君千万岁,无岁不逢春。
中原纪痛诗 其四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集外诗
飞挽倾天下,旌旗拥上游。
如何张楚地,三户语狐篝。
落日馀桑柘,黄河下马牛。
天寒且高会,卿子不知愁。
按:八月朔公退至横店,靳云鹗与蒋介石刘佐龙通,沿途阻难,将劫吴公,几不测,幸田维勤军驰至,不敢发,备尝艰险而达信阳,展转再达郑州。从公左右者,惟张夫人张其锽、白坚武数人而已,则田将军护卫之功也。时湖北诸军犹无恙,刘玉春守武昌甚固,南军仅数千,方围武昌应战,江西势虚力危,若乘间反攻,我军出武胜关,与上游张福来、卢金山杨森军期会夹击,刘玉春渡江应之,则江汉旦夕可恢复。乃靳云鹗心怀异志,弯弓而报怨,陈嘉谟畏死通敌,开城而纳降,使春守四十日而陷,江西党军遂无后顾之忧。靳以兵阻信阳,使田、王、王、马诸军十万不得出武胜关一步,但发电漫骂,怨望要挟,无所不至。所索饷项,尽输私室,天寒,士卒饥冻,全军怨怒而不顾,使南军得以从容蚕食长江各省,涂炭生灵,不可以数计,谓非助敌,是诚何心?
鹧鸪天 自题像 南宋 · 周信庵
 押词韵第六部
信庵年生七十二,经过庚子乙亥春(自注:庚子年,赤地千里,人食草木。乙亥年,兵师南渡。)
自权自力承家业,荣辱无惊乐太真。
吾归去,别乡亲,平生朴直坦夷人。
今朝倚杖逍遥处,风月无边碧草新(明王僖徵弘治《句容县志》卷八)
红指甲 元 · 郑允端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凤花染就玉纤纤,别是风流几种看。
鸾镜匀脂丹髓湿,鹊炉添火䌽云寒。
封题锦字春无限,弹泪香闺血未乾。
报道金钗斜插处,落红飞上髻云端。
易讲义 其四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南宋 · 陈淳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三三、《北溪大全集》卷一九
此《象传》之辞,夫子所以释伏羲之卦象也。
夫乾六画纯阳,上下皆乾,为重乾之卦。
阳之性健,其成象之大者曰天,天一而已,何以见其为重义?
盖天行一日一夜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为之一周,今以行而言,则见其日日一周若重复之象焉,非至健不能也。
君子法天行之象,而必自强不息者,何也?
正夫子示人以体道之要,而非姑为是区区之法也。
盖是道流行乎天地之间,亘古穷今,无一息之停,凡天之所以为天,运行旋转,终古而无息者,乃与道为体也。
故盈乎天地之间,如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星辰之回旋,风雷之鼓舞,木生而不穷,水流而不息。
自元而亨,亨而利,利而贞,贞而复元
自春而夏,夏而秋,秋而冬,冬而复春,凡大化流行,循环而无端者,皆与道为体也。
而其在人,则总会于吾心,天理本体,亦常生生而无一息之已,而其大用亦无一息不流行乎日用之间。
故孩童之良知良能,无不爱敬,见赤子入井者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见牛觳𧥆则为之不忍,嘑尔蹴尔之与行道乞人,皆有所不屑,是虽于穷凶纵欲,昏迷陷溺之极,而所谓降衷秉彝,亦终有不可得而殄灭者。
惟圣人纯乎天德,为能全体之而无一息间断,故仁则彻终始皆仁,而无一息之不仁;
义则彻终始皆义,而无一息之不义;
智则彻终始纯乎礼智,而无一息之不礼智。
此正所谓至诚无息之地,配天悠久无疆之境。
而咏文王之诗者有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纯亦不已」。
又曰:「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又曰:「亹亹文王,令闻不已」。
文王正有以全体乎此,而与天相为不已也。
古之圣人,莫不皆然。
尧舜之所以兢业,禹之所以克勤,汤之所以日新又新,武王所以终身佩服丹书「敬胜怠」之训,周公所以拳拳于《无逸》之书,皆以此也。
吾夫子于此素行尤为与天无间,其曰「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又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正其天行之健,虽欲已而有所不能已也。
盖尝于川上「不舍昼夜」一节以示人,已为精切矣。
今此适赞重乾之象,有契于其中,是安得不为学者一言哉!
夫道体本无穷,天德本无疆,圣心本不已,在君子诚不可不深有以体之而自强不息也。
一事之不强,则天德便息于一事之下;
一刻之不强,则天理便息于一刻之中。
私事之一萌,则天理即为私意息,而不能以自强矣。
人欲之一间,则天理即为人欲息,而不复以自强矣。
夫惟卓然有清明刚健之资者,既能致知至极,有以见夫道体之所以然,又能克己净尽,无以害乎天德之所本然,则将见志气日强,俛焉日有孜孜不能以自息,如颜子之惟见其进,未见其止矣。
虽然,其所以为存养之要者,又在主敬
而为省察之要者,又在谨独。
盖敬者,贯动静、一终始之功,天理之所以生生;
而独者,又几微方动而未形之初,于是而不谨,则私欲行而天理为之间断矣。
此又学者所当尽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