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吁嗟行 明末清初 · 薛始亨
吁嗟世运遭阳九,海水群飞鹿西走。
吴越长江不可支,岭海弹丸成躏蹂。
民生生趣何太戚(戚,片玉斋本作“蹙”。 ),日接干戈夜刁斗。
诛求处处及鸡豚,高山为童星在罶。
孤儿藁葬未全收,寡妇吞声哭已久(寡,原作“寒”,据片玉斋本改。 )
疮痍况复逢荐饥,逃亡那得终南亩。
其间捭阖滋奸蠹,依凭城市为哮吼。
忍令肝脑尽涂地,但取膏脂日充口。
东城儳语陇山(儳,片玉斋本作“酁”。)西山竞猎韩卢狗。
五更银箭舞西施,万里霜蹄调造父
雪消毡帐腊初残,花扑酪浆春恐后。
嗟予三十弃儒冠,招招人涉卬须友。
未能藩魏终踰垣,岂学剧秦为覆瓿。
一枝深林栖莫定,二顷负郭复何有。
行见扬尘会种桑,堪怜合抱曾栽柳
颇轻学剑一人敌,却羡立言三不朽。
朝从南浦采芳荃,夕向中州揽宿莽。
攒眉白社或逃禅,散发竹林聊养寿。
君不见子房下邳孺子,异书获遇桥边叟。
又不见吕望海滨曾白首,非螭共载周王狩。
国士千秋讵可量,流落当年犹未偶。
吁嗟悠悠何足论,狂来且醉高阳酒。
己卯寒食 其一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集外诗
岭表见花发,悽然思故乡。
流亡至今日,老病尚殊方。
仰视夕红湿,微闻新绿香。
可怜风物美,八极共春荒。
己卯寒食 其二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集外诗
诗暖知春至,衣单觉病轻。
风光太羞涩,肠断是清明
谷密藏花气,山幽应鹤声。
疮痍今万里,独善忍无情。
横山八景 其五 藏春坞 明 · 孙承恩
五言绝句 押侵韵
江连云气合,海近旭光侵。
不是春能住,林峦深更深。
王摩诘渡水罗汉图 清 · 赵翼
 押翰韵 出处:瓯北集卷五
一僧诞先登彼岸,芒鞋未著露两骭。
一僧半渡波没膝,回视后僧尚堤畔。
倒持锡杖来相援,后僧手接若鱼贯。
凌兢似怕一失足,水作醍醐顶中灌。
连尻结股蚷蟨行,尺步绳趋不敢乱。
临池瞎马夜愁蹶,听冰老狐春惧泮。
是何缁流有底急,不待船来苇间唤。
我闻释氏妙变化,宝筏能引迷津断。
乘杯过河驶往还,踏芦渡江狎㵆涆。
胡为此独忧及溺,带水拖泥背浃汗。
岂因皱面观河悲,恰似系腰向井看。
应知画师意匠创,别契禅真托豪翰。
貌出溪边老古椎,敬慎不作散人散。
㡧眉传是右丞笔,年深绢素已漫漶。
既无思陵妙题跋,亦少后村精论断(《志雅堂杂抄》:松江镇守张万户家藏王维《渡水僧图》,有宋高宗御题。又刘后村集有《跋王维渡水罗汉图》。此帧俱无,或系临本也)
丹青真赝那得知,厉揭神情独可按。
空门久已外生死,犹自临深存畏惮。
即事足悟垂堂戒,绝胜贯休画罗汉。
莫矜宝绘供香严,好挂虚斋澄水观。
西湖十景册为唐饬轩题 其九 芦汀归雁 明 · 孙承恩
五言绝句 押尤韵
琳宫锁春寂,斜日荡孤舟。
归鸿正嘹呖,离思满沧洲。
己卯寒食 其三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集外诗
风雨迎寒食泷冈故国边。
几人住乡里,六合共烽烟。
花里家何在,兵间梦不前。
登高见春远,百粤艳阳天。
横山八景 其八 艺茶圃 明 · 孙承恩
五言绝句 押麻韵
分得剑溪春,种向仙人家。
但供玉川渴,不学君谟奢。
己卯寒食 其四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集外诗
彩翠连峰霁,鸣禽绕洞房。
云留春景色,山热涨衣香。
花笑老将至,知来日长。
愚公犹有谷,一壑暂徜徉。
己卯寒食 其五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集外诗
玉垒干戈里,珠崖战斗边。
花狂春似火,国破路如天。
涧水散成雨,松枝幽作烟。
孤怀不可诉,人道悦云泉。
赠林徐二生 宋 · 洪朋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邂逅黄蜂紫蝶同,春飔恼意艳阳丛。
只令霜露不见草,犹梦平生深浅红。
侍讲待制朱先生叙述 南宋 · 陈淳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四二
孟子没,圣人之道不传,更千四百馀年,得濂溪周子、河南二程子者出,然后不传之绪始续。
濂溪方开其原,甚简质而未易喻,明道又不及为书,伊川虽稍著书,大概方提纲发微,未暇及乎详密,而斯文之未整者,犹为多矣。
故百年之内,见知闻知,亦不乏人,而斯道复传之绪,若显若晦,圣人残编断简,竟未有真能正订以为后学之定准,而百氏争衡于世者,亦纷乎未决。
求其诣之极而得之粹,体之全而养之熟,真可以嗣周程之志而接孟子以承先圣者,惟吾先生一人,超然独与心契。
凡向之精义已确而不易者,今表而出之;
宏纲方举而未张者,今阐而大之;
旨有隐而未莹者,光明而洒落之;
辞有朴而未泽者,磨刮而润色之。
讹者正之,阙者补之,偏者救之,繁者约之,上以达于群圣之心,而下以贯穿乎百氏之说。
寸长片得,兼蒐并辑,著定为成书,以扶翼圣训。
其为言大中至正,精粗具举而本末不遗,命理切尽而达意周到。
金精而玉润,日光而月洁,浑圆而至粲。
疏畅而甚缜,丰不馀一言,约不欠一字,合百家而一统,总众论而同归。
集诸儒之大醇,洗千载之积误,使圣人精蕴瞭然在目,而异端曲学,无复容喙。
高明有志者,得以省研索之半功,而雍容于圣门之入;
蒙稚新学者,亦有识趋向之正途,而不迷于文义之归。
故周、程所以得先圣不传之传者,至是始彰信于天下;
而先圣所以为万世法程者,至是又益定而且尊。
其于斯文之功,可谓大矣!
先生秉气纯阳,清明刚健,卓绝世表,闻道甚早,而力行有成。
其为学大纲一主程氏,而节目加详,所以独知自得而契乎先圣者尤多,其功力之到又无所不尽。
自「志学」至于「不踰矩」,其等级无不有以致其极;
自「明德」至于「平天下」,其规模无不有以备其全。
其文之博也,天下之书,无一之不读,而邪正纯驳,必有以究极其归趣;
天下事物,无一之不格,而幽明巨细,必有以洞灼其表里。
千古人才,论而友之,贤愚淑慝,亦无一不探索其衷曲。
其知之至也,莹万理于胞中,千古于目前,是极其所真是而不可移,非极其所真非而不容易,善极其本之所由来而无不彻,恶极其几之所从起而无少遁。
其大经大法,亭当乎上下者,固昭如大明之中天,而其至纤至悉,自本而之末,自末而缘本,或出或入,或分或合,至于千变万化,纷纶错综,纵横颠倒,亦无不灿然有条,如衡别鉴照,无星毫之紊。
其自信之笃也,虽前哲之所已言,而吾心不安,则不敢辄为之徇;
虽前哲之所未言,而吾心所安,则卓然特立而不顾。
其自守之确也,终始屹然,不以众论而摇,不以利害死生而动。
好善如好好色,而咨赏采访,不以微而废;
恶恶如恶恶臭,而无或少为之隐忍回互。
果于徙义,如洪澜赴壑而不可禦;
严于克己,如一剑断蛇而不复续。
至其体道为一,身即书,心即理,无一言之不实践,无一行之不素充。
粹然规矩准绳之内,貌庄而体胖,神全而志定。
视听坐立,不拘拘于持敬,而自有成法;
举动周旋,不勉勉于中礼,而悉有常度。
望之俨然而可畏,即之温然而可亲。
其接人也,终日怡悦,薰然如春风之和而可挹。
事有所不可,则其断之也雷霆之威,又厉然而不可犯。
胸怀磊落明快,而所以主于中,则缜密而无渗漏;
节操壁立万仞,而所以处于中则坦夷而无峻迫。
智之圆足以周流不穷,而制行则直方;
胆之大足以勇为不惧,而小心则兢畏。
视其表则泰山岩岩而不可动,测其蕴则沧溟浩浩而不可竭。
刚大之气,有以配义与道而无馁;
弘毅之质,可以任重致远而无虞。
处义无决裂之病,行恕无姑息之蔽。
道愈高而心愈下,德愈盛而礼愈恭。
公天下之见而不自是,大天下之量而不自足。
其见于著述,凡片文只字以往,不过即其身心之所素者而写之尔;
其见于讲论,亦不过自大源中流出,如取物诸囊,直探而示之。
叩者辞未竟,而答之已缕缕。
不待思虑而从容以出,无非妙道至义,曲当人情,而深尽物理,令人涣然有省于言下,欣怿不能止也。
先生明睿上达,日新而不已,所著之书,每有温则有改,每改益觉超越,又所未前闻者。
先生行健不息,终日乾乾,笃于好学,虽老病后,观书不怠。
切于育人材,昼夜无倦色,虽抱病支离,必引至卧内,力坐而共讲。
日用酬酢,与事周流,虽病困亦未尝厌斁。
而于繁剧之中,常优閒而有馀。
交错之地,常泰定而不乱。
先生教人,循循有序,其始必从事小学洒扫应对之节,以立其本,然后驯进于《大学》「明德」「新民」之道,以成其功。
大学》然后《论》、《孟》,《论》、《孟》然后《中庸》,《中庸》然后反六经诸书。
而其所以为教之目,则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
其所以为学之法,则博学、审问、谨思、明辨、笃行。
行之自修身至于处事接物,又各有其要。
其终始涵养,必以主敬为务。
而致知之功,视力行为加多。
必极根原之洞彻,毋徒影象之髣髴,真能知则真能行矣。
去冬某侍教,又谓当大作下学之功,毋遽求上达之见。
当如曾子专从事于所贯,毋遽求曾子之所一;
当如颜子专从事于博约,毋遽求颜子之卓尔。
凡所讲道,一本乎实。
尽性至命,不越乎人心日用之近;
穷神知化,不出乎人伦事物之常。
尝论天命之性,无极之真,其所自来虽极微妙,而其实即人心之中所当为者而已。
但推其本则出于人心,而非人力之所能为,故曰天命。
虽万事万化,皆自此中流出,而实无形象之可指,故曰无极。
非谓日用之间,别有一物光辉流转,而其所以为此事,则惟在择善固执中正仁义而已,又非别有一段根原之功在讲学应事之外者。
是乃学问彻上、彻下紧密之处也。
其开端示人,大要类此。
故当四方英隽来往之会,随所至之深浅而引接之。
如群饮于河,莫不各充其量而归。
当天下言论交凑之冲,随所执之是非而为之剖决,不出数语而定。
其或自植一家,不肯回心向道者,彼固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为可慕,然至诵其书,谈其行,则亦未有不为之仰服而阴自怯缩也。
先生盛德充实辉光,见之者起敬,事之者革心,过其门者无不肃,亲其謦欬者放心邪气不复萌于中。
其极盛,至于威名四达,充塞海内遐陬,行旅贱隶皆能称道之。
临漳,未至之始,阖郡吏民得于所素,竦然望之如神明,俗之淫荡于优戏者,在在悉屏戢奔遁。
及下车涖政,宽严合宜,不事小惠,一行正大之公情,绝无苟且之私意,而人心肃然以定,官曹厉节志而不敢纵所欲,官族循法度而不敢干以私,胥徒易虑而不敢行奸,豪猾歛踪而不敢冒法。
郡中讼牒,日常不下二三百,自先生至,民讼不敢饰虚词,其无情者畏惮而不复出,细故者率相解而自止。
惟理□事重不容于私决者,不得已而后进。
故讼庭清简,每所听不过二三十而已。
且又为历以志其事目,旬一校其毕否,故吏无复容其稽滞以赇邀于民,而民亦无复患其稽滞以赇嘱于吏,事早白而人甚便之。
郡俗于春则诸寺为传经之集,诸坊为朝岳之会,于秋则诸乡为礼塔之社,先生闻之,一禁而尽息。
诸庙附鬼为妖者,亦相视歛戢,不敢复为迎神之举。
郡俗,良家子女多学佛老,别创精庐,错居市廛,峰冠缁裘,出入为群,至有以败度至讼庭者。
先生悯然,为文以喻其父兄,而家闭精庐,无复肆出。
平时奸民多鼠窃,自先生至,未尝有峻惩者,而皆望风屏迹。
先生去,遍四境民皆安寝,无有夜警者。
后三年,岁在甲寅,有友人自漳浦来,谓某曰:南邑内外,盗窃公行,比屋无宁居,人人今始思先生昔日之化,外户不闭,真为太平民而不可得矣。
又后三年,都市有行劫者,民于是益思先生治下,安得而有此也?
尤笃意于学校,牒延郡士黄樵仲、施允寿、石洪庆李唐咨、林易简、杨士训永嘉徐宇及淳八人,入学表率。
旬之二日,又领官属州学,视诸生,讲小学,为正其义。
六日,下县学,亦如之。
又创受成斋,教养武生员,新射圃,时督之射。
其于民,亦务在教化。
尝榜释《孝经》庶人章,及古灵先生教民之文,散谕百姓。
正月维新,又条布孝悌之训,与民更始。
讼庭所断,则必以人伦为重。
期年,人正安习先生之化,而先生又行矣。
又尝讲求民间利病,以经界之大为民利,力奏行之
以鬻盐之深为民病,先罢其濒海之铺十有一,欲俟经界之正,赋既定,然后阖郡而悉除之。
此志皆不克遂,然所以罢者,累政奉承,不敢变,至今民被其惠也。
他如罢上元放灯以除慝礼,立风雷雨师坛以正常祀,省燕约馈,宽赋简役,卲农厉兵,善政在民,未可悉记。
或有譊譊不靖者,特出于讼庭,不得志之强禦,亦不过以惨酷为言,而实亦无可指者。
今或问诸乡民府吏,未有不咨嗟称赞,心仰而诚服,亦可以见公论之所在。
此某乡邦所亲睹者,其他历仕,则有不及知也。
先生进退行藏以道而不轻,辞受取予以义而不苟,不枉尺而直寻,宁范我驰驱,而终日不获一。
有经世济物之图,不见是而无闷;
有制礼作乐之具,不见知而不悔。
虽当毁怒咆哮,人所危慄之际,而绰然不以为忧;
虽当禁令苛急,人所拘忌之中,而泰然不以为病。
方且考遗经,述旧典,徜徉于林泉之下,悠然不知身世之不足也。
呜呼,若先生者,真王佐之全材,亚圣人而具体
质之曾子所谓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孟子所谓居广居、立正位、行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大丈夫,在先生素为有馀。
子思子所谓学知利行,造于知之一、成功之一,则在先生已全尽无愧,而进乎纯熟矣。
其正《诗》之「允矣君子,展也大成」欤?
夫以如是之才,岂易再得?
而进焉不获大施所蕴,以觉斯民,同吾道之归;
退焉又不及大备斯文,以惠来学,为无穷之用。
今其已矣,盖天下所同痛悼,岂但诸生而已哉!
先生道德昭昭,在人心耳目者,固不容诸生之私谈,而其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则又未易以形容尽。
至于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抑又有不可得而形容者。
况其从游未久,又非密迩,莫能深详,姑据所见,以伸其哀慕之情云尔。
不自知其为赘且僣也,又约而为之赞云。
庆元六年十月朔,门人临漳陈某泣书(《北溪大全集》卷一七。)
「词」及下句「其」原缺,据钞本补。
智慧海佛香阁在排云殿后中峰之巅云廊阁道钩连数百间盘折千级直上翠微余病未能登陟狄姬与儿辈欲穷其胜鼓勇争先巡廊而上仰视人影如蚁冉冉渐入高寒松篁离合转瞬不复能睹余坐殿前玉阶屏息守之云海沉沉水流花静岩岫杳冥悄无声籁良久始闻笑语声自空翠中盘旋而下余久坐亦就诗二律矣 其二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集外诗
连峰春晼晚,寂寂锁楼台。
幽殿鸟相逐,翠微人下来。
绮窗从壑起,书幌面泉开。
玉佩花冠地,悠悠瑶水哀。
己卯寒食 其六 清末至民国 · 杨圻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江山万里楼诗钞集外诗
八表同昏日,离群到海涯。
人心换天地,世界谢繁华。
自古难为国,何年更见家。
昭苏容万类,细草亦生花。
宣仁圣烈太皇太后哀册文元祐八年十二月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四五、《宋会要辑稿》礼三三之一七(第二册第一二四六页)
维元祐八年岁次癸酉九月丙子朔三日戊寅,大行太皇太后崩于崇庆宫之寿康殿,旋殡于崇庆殿之西阶,有司奏谥曰宣仁圣烈
明年二月癸卯朔七日己酉,迁座祔于永厚陵,礼也。
菆殿帟空,祖庭燎晻。
云似却以复凝,月虽辉而如惨。
孝孙嗣皇帝臣煦临遣殿以兴哀,瞻振容而永慕。
凤吟管以何悲,龙挟輴而若驻。
羽卫罗阙,神仪布路。
爰制近司,纪陈圣度。
其词曰:皇矣大宋,宝命自天。
重明累圣,跨成轶宣。
正后在中,契于坤乾。
任比姒,亦瑞日符,是兴大母。
于铄大母,躬义率仁。
居静犹地,含和如
正素自禀,聪明夙闻。
作合英祖,齐升并耀。
受养神考,阴功善教。
体道不违,惟德是效。
元丰末命,帝念惟辟。
听断勉同,以补天隙。
拥佑神孙,立民之极。
公以涖人,俭唯化俗。
衣有大练,奁无片玉。
房闼不出,四海在目。
信义由中,九夷思服。
如鉴不尘,如瑾不缁。
三事大夫,正直是咨。
宗藩外戚,渗漉惠慈。
人爵王官,虽畀不私。
庙谒靡行,外朝靡践。
池禦靡临,唯政是勉。
服御靡更,唯恶是善。
庸示万方,为则为典。
左右皇躬,日就月将。
动有坛宇,居由范防。
造次于是,寖隆且昌。
如天清明,霁日之光。
治化方成,忧劳亦至。
外若平居,中潜构厉。
坤轴轧以夜摧,月轮翩而晓坠。
曾大化之靡恒,尚斯民之为义。
呜呼哀哉!
珠箔低垂兮云雾犹隔,繐帐髣髴兮炉烟未消。
想仙驭以何适,谢人寰而已遥。
万乘号恸,哀缠九霄。
千官缟素,雨泣东朝
呜呼哀哉!
人与神兮变何速,兮时已徂。
牺盈兮未忘于平昔,綍动兮难留于须臾。
翼八翣以为卫,陈六衣而泛涂。
呜呼哀哉!
野苍茫兮人渐远,仗徘徊兮天欲晚。
溯洛涧兮嗟备物之如在,逾巩岸兮知神游之不返。
山川已兆于真宅,犹疑于故苑。
呜呼哀哉!
玉晦龙蛰,金藏鉴昏。
泉闼掩夜,宫闱泣晨。
车轨同兮虽来于万国,宝座闭兮唯朝于百神。
鱼为炬以非日,雁长飞而不
呜呼哀哉!
成内则于三朝,贻素风于千祀。
致理之勤兮今已往,大道之公兮古如此。
何远其家以为国,而忧其民之犹子。
宜大书而作册,俾永光于宋史。
呜呼哀哉!
春日游青坡。用太初韵 明 · 徐居正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出处:四佳诗集卷之二○第二
寻春来渡小桥西,零落残红衬马蹄。
隔林幽鸟多才思,管领青山自在啼。
醉花阴 其三 宋 · 王庭圭
 押词韵第九部
月娥昨夜江头过。
把素衫揉破。
冷逐晓云归,留与东风,吹作千千朵。

云残香瘦春犹可。
玉笛愁无那。
倚著画楼人,且莫教他,吹动些儿个。
彭伯时画山水歌 明末清初 · 薛始亨
番禺彭伯时名滋。为人博古嗜酒,遗落世事。性简傲,工画而不肯轻为人作。贵有力者百方求之,终不能得。甚者侵其田以要之,曰:“若作画即归汶阳。”伯时骂之,卒弃其田。所居五仙观侧,与余比邻,晚相得最欢,风月晨夕,无不从也。为余作画凡十馀幅,经乱屏窜,仅存其四。他书籍奇玩尽失矣,此画犹存,岂非天哉?伯时己卯生,画皆年六十馀时笔也。崇祯癸未与余别,今十有五年。闻其两目不能见物,然尚健饭。予亦掩关,无由相访。偶曝画,次追念生平,聊作长歌寄怀云尔。
昔日羊城彭伯时,孤高不与俗人宜。
心慕龙眠李居士,下笔独能追似之。
细从尺幅具毫发(具,片玉斋本作“其”,叶校改“共”。 ),千里烟岚生几榻。
忽然苍莽作寒林,古劲森森间疏密。
高岸嶭巀侵云汉,飞瀑临溪若倾勃(勃,片玉斋本同,叶校改“渤”。 )
自疑天趣有神助,却是精思得古法。
解衣盘礴意殊闲,惨澹经营数刻间。
床头一尊使长满,户外万事愁不关(不,片玉斋本作“相”。)
当路贵人索不得,乐与故旧开心颜。
酒酣舒啸调墨汁,往往好为平远山。
国初宋元临摹遍,唐朝五代相追攀。
平生淡泊寡人事,说著时名恒掩耳。
富室豪门避若仇,时向僧房留片纸。
怜予少年好文翰,与予故居幸同里
过门辄唤春共酌,忘年之交但汝尔。
间世家珍肆欣赏,不逆于心笑相视。
秋舫为予效李唐,又效王蒙秋山寺。
别为人物皆奇绝,即写鸭鸡尤尽致。
才高行峻世无双,气和貌古堪心醉。
一从离乱各纷飞,便向深山咏采薇。
身藏名亦俱欲泯,颇闻病眚掩双扉。
燕子不归裘马巷,鲤鱼曾到钓鱼矶。
春晴曝画山窗下,看题岁月偏惊诧。
十载离思转盼间,旧游追忆多彫谢。
君如松柏长青青,何日重逢倒玉瓶。
任永冯信曾洗盥,世平目清应改观。
此意悠悠谁可论,卷藏日昃空长叹。
马孝常灵岩欲与周士行徒步往候信恐未真 元末 · 周砥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马卿一别四经春,裋褐萧萧入梦频。
闻道东来犹未见,每因西望转伤神。
鬓丝禅榻风流在,竹色茶烟夏景新。
何惜灵岩与徒步,尚疑消息未应真。
月季花 明 · 张新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一番花信一番新,半属东风半属尘。
惟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