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张都督1163年4月 南宋 · 王质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八、《雪山集》卷八 创作地点: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
某自四月扬州,今至南陵三日而行四百里,劳苦之状不言可知。
独是阴以观听求诸道涂,荟蕞见闻,或可以补助万一。
前书略以某人御下无状之迹告之钦夫,持兵劫属官之书,拟刃临总领之舆,纵火焚编民之草,乘酒撞纳妇之居,甚不祥也。
某在相公左右未尝闻之,某犹不闻也,计不复至于相公之前矣。
然则相公平日所闻,惧有非其真也。
夫居人之上者,下之颦笑屈伸无所不当知之,故能得其隐微而为之潴泄。
古之为君也,或出入南亩之间,「曾孙来止」是也;
为吏者或旨否馌食之际,「田畯至喜」是也。
凡为此者,无所不知之道也。
后世之民视君如帝,视大吏如神,视小吏如龙麟虎豹,可见而不可近也,故上之人耳目寝狭而下之人肝肠寖壅。
幸而达也,未有无所历且无所托而能也。
对面之间,犹有乖隔,况涉数传之后乎!
相公之尊,其得见者有数矣,见而敢言、言而敢尽者又有数矣。
故某惟相公平日之所闻有非下情所诚然者。
古之君子以苦言为良药,以甘言为美疢,何者?
苦言之多出于情,而甘言之或浮于实也,虽不皆然,要十之八九矣。
前侍相公,因言赵沂来告吴璘之师复振,西人之归不绝。
近见冯时行移书唐立夫,深病而危蜀。
赵子之论是,冯子犹不失忧时爱国之贤者,冯子之论是,赵子可胜罪乎!
然则,冯子非欺人者也,赵子虽不欺人,为人所欺,则未可知也。
某亦安知某人为能与否,有不令子弟,足见其无贤父兄矣。
然此言难信者,此事非某之素习也。
耕织当问奴婢,军旅当问武夫,书生非其业也。
问佛于僧,其知之固也,至于饮酒茹荤为僧之病者,其徒未有肯自列也,问他人则知之矣。
相公重以军旅之事而问士大夫,亦重以士大夫之议而言将帅,岂不以非其业故耶?
古之豪杰部宾客以军法,是灭秦抗汉之规也;
敕儿曹为部曲,是驾魏陵吴之势也。
近见陈阜卿云,始谓御军为难,今又措置民兵府卒,乃知不过如此。
某云天下本无难事,意解便了。
然兵非士大夫之所常习,亦非士大夫莫能深知,此物与鬼神造化相通,非庸人所能轻解。
故某前书略谓钦夫军旅之权,当使渐入士大夫之手,只陈阜卿张晋彦之流使居兵间,戈鋋刀槊之下,便有古人之风。
今数大卒为之,没世不能有美绩也,败坏五家军政,职是数大卒,而又灯灯相传,源源不绝,态度殊不甚远,尚有加焉。
有陈金而置庑者,必无宿城之奔,有素服而殿师者,必无德顺之效,此岂过误哉!
相公以此知诸将之才矣。
早晚还归庙堂,维新宪度,若不易今日之军政,亦不过今日之武功而已。
相公之诚通天地而开金石,盖有馀也,然精神寖改于前时,功业未满于初心,徒使相公深悲浩叹之不足。
前日临分之际,相公忽动山林之兴,退与钦夫道而伤之。
谚云:「指望张三作王大,争奈王大是张三」。
蹉跎相公至此者,则此曹为之也,岂独诸将之罪哉!
张晋彦闻已得祠,必过维扬谒相公,试留与语观之。
偶动怀抱,不觉宣泄,尚惟钧恕。
潼川府牛头寺罗汉阁 宋 · 何熙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三○、《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二五
潼川牛头之岗来自左绵龙尾,叠岭连阜,曼延相属,抵府城西,崛起如巨牛状,《图经》所载,以是得名。
而圣贤之所窟宅,则见于《大华严经》,可考不诬。
于是钟梵响禁,经像攸设,为屋千楹。
而院分为三:永福峙其首,广化跨其脊,洞门出其左胁,金碧灿然,绚映山谷。
罗汉阁横袤千步,碧瓦绮疏,显隐于丹枫翠竹间,尤为殊胜。
其上设千身罗汉,大小各半,古貌梵相,凛然可畏,世所罕有。
而善行方便,劝道群情,应供示现,灵响昭著。
兹乃祈求丰稔,禬禳灾沴,祷子求名,凡百所为,随愿即应。
盖其躬受佛敕,色身住世,实为世间大慈之父,无间戎华,捷若影响,况兹灵山真贤攸托哉!
岁癸酉夏六月,大雨霖,二江涨溢,漂没城郭,居民保此山,获全者以数万计。
而水齧山麓,甃石乱坠,阁柱既倾,巨石所支,故不得坏。
道人法周来住此山,实洪水之后,院界檐庑,寸田粒,以为旦暮之储。
鱼鼓一鸣,千钵云集,周以道行信于邦人,仅能粥饭其众,故于缮修未完也。
乃者四月既望,甘露降于山颠。
明日,罗汉现于阁下石壁,天光下临,缥渺如画,或十或五,挑包言,牵虎豹龙象往来不绝,阅三日而后止。
远迩睹观,作礼欢呼,得未曾有。
于是府尹直阁胡公以五千万钱助修阁费,而坛施辐凑,相与推悭破吝,竞舍所有,以供其役。
未阅月,而像阁颓基得坚好如初。
阁之修也,某适赴调外铨,馆于是院,亲见其事。
周曰:「请为我记之」。
某应之曰「诺」。
夫名山大川莫非洞天福地,兹山是已。
智者信之,凡夫疑焉,以为岩窦迫窄,非圣贤栖隐之地,是大不然。
昔清辩掷投岩,待弥勒之下生;
阿难运神入隙,赴迦叶之结集。
由是言之,色身无碍,人自碍耳。
惟大阿罗汉结习已尽,飞锡蹑虚,游行变化,天宫海藏,时或至焉,况山石乎?
夫以亿万阿罗汉而会于一山,不为不足,若维摩丈室能容三万二千师子之座;
以一阿罗汉微尘之性而包含大千世界,不为有馀,若楞严以大地山河为性海中之一物。
知法身妙用,大包小摄,圆融无碍,与虚空等,释氏之谈,于是为至。
吾儒至诚不息,而终至于配天地、覆载万物,若合符节矣,何独于释氏而疑之?
故并书以祛后惑。
若夫数土木之工,记缗之用,亦细事尔,兹可得而略之。
绍兴二十九年十二月朔,何某记。
入闽录淳熙二年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九一、《东莱吕太史文集》卷一五
淳熙二年三月二十一日,早发婺州
二十五里,马海广教寺
三十里,汤塘,入衢州龙游县界。
十五里,宿小龙游
是日阴,潘叔昌实偕行。
二十二日,十里,湖头。
三十里,龙游县
三十五里,宿安仁
是日阴,时见日,晚雨。
二十三日,三十五里,衢州,谒汪尚书,遂馆于超化寺
哭婺倅舅,遍到外氏诸位,见曹宗总、闻人伯卿、祝汝昭、汝玉张孟远。
是日早雨,辰后止,晚蒸溽。
未至衢二十里,下道数百步有石岩寺,岩颇敞,然气象庳陋。
二十四日,留超化。
是日雨时作时止。
汪监税筑,舍人之子也。
二十五日,早发衢州
出通道门三里,晋殷将军浩,塑像犹作书空状。
四里,仁尖。
二里,晋殷将军墓,墓在道左,无树林,上有小石屋,乡名庆墙,旧云殷墙,避讳易为庆。
盖往者殷将军故宅,墙垣犹存。
九里,十八里市。
八里,詹家桥。
八里,灵桥。
七里,后溪浮桥。
一里,后溪市。
二里,入江山县界。
土俗穫稻留秆尺馀,束为把藏之,饭甚有味,有以养之故也。
自此至建皆然。
二里,石龟山
五里,吉溪。
溪桥颇长,有马驿。
五里,平坦市。
十五里,宿白肚,屋前溪渚甚胜。
是日早雨,辰止,时见日。
二十六日,五里,江山县
五里,烟萝洞,洞穴隘甚,乱石如羊马。
东岳庙,庙后突星山与骑石山相望,皆奇峭。
一里,东折入仙霞路。
十里,清湖渡。
渡旁丽坦,徐诚叟书院在焉,今为周氏居。
渡溪即山观,略有水石。
十里,三石山。
四里,长台路口,路通处州
四里,檀町。
七里,镇安都。
十五里,江郎山,三峰拔起数百丈,中断如划,天下奇观也。
山下灵石庙,庙庭老樟轮囷,度其围二丈八尺。
过江下市,游祝氏园,见其主人大举。
四里,宿麦岭。
自婺至此皆平土,过此以往,重山复岭,渐类闽中
是日阴,夜大雨。
二十七日,五里,铁炉冈。
五里,红桥渡。
五里,长流。
四里,三坑。
五里,枫岭。
十里,仙霞岭,磴道屈折数里,甚峻,左右皆童山,极目。
五里,桑园岭。
四里,梅岭
二岭间林壑颇胜。
三里,砻溪。
自此路皆并溪,时有佳处。
三里,大千岭。
六里,宿柳树,见福州潘进士子嘉
是日早小雨,已后晴。
二十八日,五里,相亭。
自此路皆并溪,时有佳处。
十五里,小千岭,下岭半,入建宁府浦城县界。
五里,小枫岭。
过岭望浮盖山甚雄秀,石笋石人,石钟石牛,罗列其巅。
五里,茗坑,自此复行驿路。
五里,前汉冯郎中,盖冯唐也。
无碑版,不知始所以立。
二里,梨岭,其高次于西霞。
三里,啸客墓,林麓幽茂。
四里,枸木铺。
三里,回向寺。
十里,山坊。
十里,鱼梁岭。
五里,宿沙溪,面山临流,水木清华,终夜闻溪声。
进士徐良肱来谒。
是日晴,晚雨。
(上阙)非岭也。
七里,井栏源。
六里,大湖岭,上有灵泉庵。
四里,大湖市。
五里,西馆
五里,蔡家洋。
二里,清河桥。
三里,濮村。
宿遇新归安张丞体仁,同年也。
是日晴,邂逅李将仕兄弟俨、侃,福州人,皆往赴铨试。
四月初一日,三里,转山头,入五夫路。
三里,陂头,水齧道多断绝。
二里,洪源栅。
五里,源,山径萦纡,涧水交流,声如怒雷。
一里,梨岭,缭绕五六里,所历诸岭,此为最高。
岭脊崇安县界,下岭过双松,一两曲涧,石如磴,数十级,悬溪甚奇。
十里,溪源桥,始至岭足,民家编杉皮障日,朴质可喜。
二里,上岚,林峦秀润,小山石濑点缀,曲有思致。
半里,上岚桥。
一里,上岚岭。
二里,会仙桥
二里,会仙岭。
二里,开善寺
七里,至五夫,访朱元晦,馆于书室。
是日晴。
初二日,见刘监庙珫充甫、刘抚属玶平甫、范仲宣瑄、徐周宾大老、□思作恪。
是日晴。
初三日,游刘氏园,前枕溪,后即屏山,亭榭高下十馀而悠然堂最胜。
遂之报本庵,庵旁两崖,束溪如峡。
同游者朱、二刘、范、潘。
是日晴。
初四日,游密庵,距五夫七里。
庵乃僧道谦所庐,曾大父遗像在焉。
殁馀二十年,庵前数十步,清湍亭,古木四合,泉石甚胜。
绕涧百馀步,昼寒亭,面瀑布。
庵亦幽静,晚遂宿庵中。
同游者朱、二刘、范、潘、徐,而刘、范、徐皆先反。
是日晴。
初五日,自密庵归五夫,见王春卿光朝。
是日早晴晚雨。
初六日(后阙)
东莱公家传乾道间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九四、《东莱吕太史文集》卷一四
吕氏系出神农,受氏虞、夏之间,更商、周、秦、汉、魏、晋,下逮隋、唐,或封或绝。
五代之际,始号其族为三院
河南者,本后唐户部侍郎梦奇;
幽州者,本兵部侍郎琦;
汲郡者,本周户部侍郎咸休。
其昭穆疏戚,世远轶其谱,而河南者祖为最盛。
河南之吕,入国朝有为起居郎泗州者曰龟图,生蒙正,相太宗、真宗谥文穆
起居之弟曰龟祥,尝为殿中丞、知寿州
寿州蒙亨,终大理寺丞
寺丞生夷简,三相仁宗,与文穆仍以公开号于许,册拜太尉就第,薨,谥文靖,配享仁宗廷。
文靖公有子五,而二至相辅。
公弼,事英宗神宗,为枢密使谥惠穆
公著,事神宗、哲宗,历枢密副使门下侍郎尚书左仆射司空、平章军国事申国公谥正献
盖其自献公而上,勋德行治皆在太史氏。
正献公三子,伯曰希哲,以经入侍哲宗崇政殿,封荥阳子,是实生公,用公贵,赠太子太保
公讳好问,字舜徒荥阳公之冢子也。
生数年,以门功守将作监主簿
委己于学,髫嬉童习,不屏而绝。
范蜀公镇与正献公兄弟交,公幼拜蜀公于堂,唯诺进趋无违礼,蜀公慰纳甚备,待之如成人。
吴侍讲安诗至伉简,少许可,每见公辄自失,叹曰:「吕氏有子矣」。
稍长,学益成,行益修,诸公长者皆折辈行从公游。
初监在京杂卖场正献公当国,在事者以公亲宰相孙,阔其条约,不以簿领累公。
公愈益自厉,日夜治文书,若有程督之者。
哲宗皇帝宣仁圣烈皇后听政,以朴素先天下,四方贡献一归之有司斥卖,以佐经费。
吏或下其估以自私,公独漠然如不见,终秩未尝售一物。
正献公薨,天子加恩诸孙,将擢公寺监丞,公固辞,推以与从父兄。
徙监金耀门文书库,职閒无事,公所也,始得大肆力于经术,忘晦明寒暑之变。
当是时,正献公宾客半朝廷,争欲致公。
稍自降屈,出一语则跻台躐省唯自择。
公深自晦匿,日与硕师鸿生讲道穷巷中,未尝挂谒刺于权门之籍,时论归其靖退。
真州春料船场。
党事起,荥阳公谪和州,公自免归。
徽宗皇帝即位,号召耆艾皆集阙下,荥阳公入为秘书少监,公以便亲监在京绫锦院
崇宁初,权臣修元祐之怨,治党锢甚急,群谴辈黜,廷中为空。
于是荥阳公废居宿州,公亦以元祐子弟例不得至京师,两监东岳庙,客于宿者七年。
正献公,悉廪赐以振宗族,无留赀,其后再更党祸,家愈窭,或日旰灶薪不属。
公上奉二亲,下任数百指之责,从容养志,奏甘毳,虞颜色,米盐之问,不至寝门,而家人亦化公德,怡怡然忘其贫。
复调真州春料船场,司扬州仪曹事。
扬据南北冲,贤士大夫,舟车上下,必过公而拜荥阳公于堂。
杨侍郎时中立、陈右司瓘莹中,每过扬与公语,连日夜不厌,所言皆经世大略。
扬帅蔡卞自知不为公论所右,欲扳善类自解,待公特异,拜疏荐公于朝。
公以礼自持,终不得而亲。
久之,自扬得政,同府掾属拔擢略尽,独公滞于故官。
遣其党榜公以利,曰:「子少答我公,即坐阶显列矣」。
公笑不应。
遭内外艰,终制,无复仕进意,客颍昌阳翟者又十二年。
卷道环堵,閟光韬华,嗒焉与世忘,然誉望日尊,贤临一时。
宣和之季,故老踵相蹑下世,独公与杨公中立无恙。
诸儒为之语曰:「南有杨中立,北有吕舜徒」。
盖天下倚以任此道者唯二公云。
未几,女真犯边,徽祖传位皇太子,是为钦宗皇帝
靖康元年正月,虏骑薄都城,乞盟而归。
天子锐欲更置天下事,寤寐畯良,近臣交口荐公。
钦宗闻公名,趣召公,驿书道相及,未至,除左司谏谏议大夫,赐进士出身
间两月,擢御史中丞
徽宗前内禅之二日,下哀痛诏,解散党禁,削除新法,尽复祖宗之故。
郡国宣布诏书,听者至感泣。
蔡京持权馀二十年,党戚根据内外,皆害其事莫肯行。
钦宗虽屡敕有司亟如诏,阳应而阴不随,毛举一二事以塞责,名更张而大抵犹蔡氏之旧。
公首为上言:「太上皇之诏,之利害,政之阙失,无不备载,纵使直言之士伸纸执笔,得尽其言,亦无以过于此矣。
今陛下虽有奉诏之名,而未有行诏之实,愿陛下书太上皇之诏置于几间,一一行之,所以安宗、定中国、却夷狄之策,在此而已」。
又言:「陛下宵衣旰食,有求治之意,发号施令,有求治之言,逮今半年,所谓意者终未能行,所谓言者终未能副,盖左右前后之人不能推广盛德,而陛下失于容养,不能成之以刚也。
臣将见陛下淳厚之德,变为颓靡之风矣」。
又言:「陛下自即位以来,欲复祖宗之法,然左右前后率多阴谋沮格,必欲不行。
名为罢蔡京之法度,而今所行者实蔡京之法度也。
名为去童贯之军政,而今所用者实童贯之军政也。
何以言之?
祖宗之法既未复,而所改所罢者何事?
斯民何以至今不被陛下之德泽也?
陛下若不革等所为,销等所引,恐无由可致太平」。
钦宗甚乡纳。
公新从下土来,以孤身遍犯众怨,深探用事者包藏蒙蔽顾望之情,披抉囊橐,为上索言之。
小人自知情得,皆异目视公。
勇不自恤,奋笔益力。
累疏蔡京之恶,投之海外;
且请摘朋附之尤者,黜以厉其馀;
建白收王安石王爵,以定名分;
神宗配享,以判忠邪;
褒表江公望张庭坚任伯雨龚夬,以开谏争;
刊青苗敛散之令,以纾民力;
湔元符上书之谴,以起士气。
章前后数十上,钦宗数对辅臣称公论事有体。
尝奏事,直尚食进膳,时公请退,钦宗固留公毕其说,漏下数刻乃罢。
其命公为中执法,谕曰:「朕夜阅班簿,廷臣无出卿右者,且以卿元祐子孙,使天下知朕好恶」。
眷瞩日隆,恩意礼秩,群臣莫敢望,媢忌者寖多。
女真释都城之围也,大臣意其不能再举,武备益弛,军书边遽,犹袭承平故态,旬稽月留,不得决语。
公拜言职之六日,即言:「昨虏在阙,要盟劫质,志满气盈而归,益有轻中国心。
秋冬之间,草枯马肥,能保其不倾国再来乎?
然则禦敌之备,在今三数月之间而已。
日月如此之迫,寇敌如此之大,当速讲求,以备不虞」。
又言:「边事经画,晷刻可办者,率皆旬月不见设施,臣僚奏请皆不行下。
今胡虏复有深入之意,而区处未有大异于前日,此臣之所深惧也」。
,虏骑骎骎南下,大臣不知所出,遣使讲解,冠盖属路不绝。
虏外相应答,而攻城略地自如,告急者日三四至。
诸将以和议,皆闭壁不敢前。
进言:「所谓讲和不进兵者,彼当顿兵境上,不敢相侵,然后朝廷亦勿进兵可也。
彼既欲和而攻我不已,今日破一城,明日破一县,朝廷犹执议和之说,不谋进兵遣将,臣恐比至得和,河北诸城遍被其害矣。
今日之计,和与不和,皆当为备,有备无患」。
守禦之策甚悉。
如论防河,非选将练卒,仓猝必不可倚;
厚集沧、滑、邢、相之戍,以遏奔冲;
列勤王之师于畿邑,以卫京城
皆见抑厌不省。
居无何,虏陷真定,攻中山,上下震骇,大臣狐疑,相杖以议和为解,不为出师。
公率台属请对争之,劾大臣巽懦误国,词指痛切。
大臣怒,请出公知袁州
上内嘉公忠而不得已于大臣,下迁公吏部侍郎
既而虏骑临河,并河诸屯,鼓声鸟兽散,无北向发一矢者。
虏径渡,遂垒都城下。
钦宗悔不用公言,进公兵部尚书
闰十一月丙辰都城失守,钦宗召公入禁中,公昼夜不去上侧。
军民数万欢噪,斧左掖门求见上,从上御楼谕遣,乃散。
卫士长蒋宣帅其徒数百,露刃升祥曦殿,邀乘舆犯围西出,左右奔窜,独公与孙公傅梅公执礼侍上。
蒋宣大声曰:「前日宰相信任奸臣,不用直言,致国家如此」!
孙公诃止之,宣以语侵孙公。
公徐晓之曰:「汝数百人忘家族,冒重围,卫上以出,可谓忠义。
然乘舆将驾,当相与物道途,载糗粻,具屝屦,无阙而后动」。
宣诎服曰:「尚书真知军情」。
麾其徒退。
卫士桀骜怙乱,至坎宫垣,盗禁帑珠玉无所忌。
公议以禁卫单寡为名,召陕西将渠造以西兵五百补其阙。
造以兵入,卫士皆迎自戢,潜弃珠玉沟渎,或瘗墙阴,殿中复肃。
辛酉钦宗幸虏营,公实从。
十二月癸亥钦宗至自虏营。
靖康二年正月庚子钦宗再幸虏营,复从。
既驻跸,命公还都城拊。
既旬日,北狩之议,公悲愤废寝食,移有司请老。
孙公及签书枢密院张公叔夜交止曰:「此尚书求退耶?
傅辈与闻大政,国家至此,义当前死,公阖门不出,兴复之责将谁属」?
语未卒,公泣数行下曰:「某家世辅相,非爱死而后国家,恐能薄,祗取辱耳。
二公命我以义,我敢不听?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二月丁卯徽宗皇帝幸虏营。
壬申,张公、孙公将之虏营,与公诀别南薰门,恸哭握手,相勉以忠义,哀动行路,观者莫能仰视。
是时二圣既幸虏营,太子诸王皆扈从无留者,独太上皇帝大元帅康王总戎朔方,内外隔绝,莫知元帅府所向,人心危惧。
公遣客蔡安中、省吏思聪潜求康邸姻戚,得韦渊、蒋帅愈,又得给使郭贵于民间,潜询行府次舍以俟虏间。
元祐皇后崇宁中复降居瑶华宫,谏省,具道本根所以诬罔状,请还位号。
钦宗竦然曰:「当即出制耶」!
曰:「钦圣后临朝,既命位号,以姑复妇,名正体顺。
崇宁诏书非道君雅意,徒迫于蔡京辈耳。
陛下视元祐皇后,伯母也。
今欲尊崇,不当下制,举钦圣已行之命足矣」。
钦宗然之。
初,还自虏营,意虏且退,急召近臣豫定赦文,公请首以复元祐皇后载于赦文。
属藁未布而虏情中变,钦宗再幸虏营矣。
后虽不克复,然久处外宫,名号不闻于虏,以是获安。
公深惟宗社之寄,独太上皇元祐皇后在日,图推奉之策。
虏既得志,其众皆思归,太宰张邦昌前使虏,为所质,挟与俱来,大酋粘罕辈欲捐河以南委之邦昌而去。
公素不与邦昌接,之忧甚,造邦昌所善吕勤,访其为人。
曰:「公毋庸忧,邦昌龊龊畏谨,懦人耳」。
阴自喜曰:「吾事其济乎」!
三月辛卯朔邦昌入居都省说之曰:「相公之入,为真欲立乎,抑姑塞虏意而徐改图乎」?
邦昌惊曰:「是何言也?
在朝士大夫,皆道君与上所擢,若邦昌果有此意,谁复见容」?
曰:「相公及此言,非唯宗庙社稷之福,亦相公家族之福也」。
因从容道虏中事。
邦昌曰:「邦昌粘罕军,谁何严急,环床皆甲卒,夜卧辗转,辄升床检校」。
公以言动之曰:「此虏情也,相公知中国人情所向乎?
今日人情,畏女真兵威耳,女真既去,复保人情如今日乎」?
邦昌变色曰:「然」。
曰:「女真言语不通,本不敢有意中国,特以契丹遗民雠夹攻之役,而燕人之被遣者,怨我纳之死地,合二憾以求逞于我,故纵臾女真以至于此。
大元帅在外,人心有系,元祐皇后在内,虏复不知,殆天力也。
相公虽勉塞虏意以纾难,盍亟定还政复宗庙社稷之计,则可转祸为福」。
邦昌曰:「此邦昌之心也」。
曰:「某所以不顾家族,首建此议者,以三世辅相,当以复赵氏为己任,愿相公毋与好利者谋,以乱视听」。
邦昌曰:「谨受教」。
公退而倾橐中装募勇士李进,持帛书走大元帅府
缒城径重围,为候者所遮,以善解说得免。
它日公复见邦昌曰:「相公权以济事,虽迫于彊虏,当微示人以意」。
邦昌曰:「奈何」?
曰:「省中非人臣所宜处,盍寓直殿卢。
晨出,毋令卫士侠陛。
虏所遗袍带,非戎人在傍,弛勿服。
车驾既未还,所下文书不当尚称圣旨」。
邦昌皆如公言。
邦昌又谓公曰:「舜徒贤德,众所推与,今日欲安宗社稷,非得公共事何以济」?
因请公摄门下省
公始不肯当,邦昌曰:「政府虚位,虏中遣腹心来据之,将奈何」?
公念肘腋间参以虏人,且败大事,遂不复辞。
亲党或谂公宜阖门勿出,曰:「某身为世臣,敢洁其身而忘国家大计乎」?
公虽摄门下省,止书兵部尚书衔,日治兵部事自如。
同列诮之,曰:「受命于上,不可改也」。
却奉禄不内,以兵部印封其券,至饘粥不继。
邻僧哀公之穷,丐米遗公,赖以少济。
徐秉哲亟请邦昌改年,曰不则虏酋必大见猜,公固争得已,然台省文移,畏虏不敢以靖康冠岁月,公不能禁。
兵部符檄,仍称靖康二年,诸公闻之,颇有效者。
吴幵莫俦邦昌见虏使于紫宸垂拱殿曰:「二殿乃正衙,其可耶」?
曰:「既权宜摄政,权宜御此殿,亦何伤」?
曰:「相公左右皆宫省久吏,骤见御正衙,必愤骇以为即真,变且不测」。
邦昌矍然而止。
王时雍议肆赦,公争之数日不能得。
曰:「赦书日行五百里,今号令不出一城,四壁之外皆非我有,将谁赦」?
邦昌笑曰:「俚语谓钱氏肆赦五百里外,恐入李王世界」。
曰:「钱氏犹有数州地,五代之际,非素有君臣之分,岂今比耶」?
邦昌悟,遽追其赦。
公乘间语邦昌曰:「天命人心皆归大元帅相公若先群议之未启,遣人推戴,则功无在相公右者。
若抚机不发,则他人将有其功,声大义而来讨,悔可追耶」?
邦昌曰:「非敢缓也,兵戈蔽道,将何涂之从」?
曰:「第预遣人,俾军民闻之,虽未克行,异时按遣人日月,犹可自明。
不然,岂惟相公不可自保,某辈家族亦岂可保耶」?
于是遣谢克家奉传国宝往大元帅行府
须虏退发,女真还师有期,邦昌将出别虏酋。
曰:「虏酋或留兵防卫,何以处之」?
邦昌曰:「恐不至此」。
曰:「不可不为之备,若留兵则动息为所胁制,释位还政之谋,皆不得展,社稷危矣,相公当以死争,逆顺之分,政在今日,相公其勉之」。
邦昌之虏营,粘罕果欲为邦昌置卫,邦昌力辞。
翌日,虏又遣高庆裔、王汭来道留兵事,公谓庆裔曰:「南北异宜,恐北兵不习风土,或不遵南方要束,必不相安」。
庆裔曰:「留一勃堇统之可也」。
曰:「时向热,勃堇贵人,假如万分一致疾,则南方负罪益深」。
庆裔曰:「诺。
吾军近在河北,有变驰一骑见报,则下铁骑相援矣」。
遂不复留兵。
四月庚辰朔,女真中军行;
辛酉,女真后军行;
壬戌,女真扫地军行。
公谓邦昌曰:「大事其可缓乎」?
或曰:「虏去未久,请俟踰年」。
公怒曰:「踰一日已惧其迟,倘城外推尊册立,则城中奈何」?
邦昌曰:「彭宠之事,安保其无?
舜徒所谓爱人以德者也」。
或曰:「虏若兵,公能禦之乎」?
曰:「女真纠合诸番,啖以中国之利,故为虏用。
今子女玉帛既厌其欲,各思反其巢穴,岂能劫而复南?
政使回戈,则死于宗社,处死有名。
茍犹豫不亟决,军民有变,吾属必为所鱼肉,遗臭万世矣」。
邦昌从公策,遣使诣大元帅府劝进,请元祐太后垂帘听政。
议已定,邦昌下书,乃尊后为宋太后
曰:「此事发端于予,若云宋太后,则人心疑惧矣,吾不可预其祸」。
亟在告卧家。
邦昌密使后侄孟忠厚持所上太后奏视曰:「前日未敢正名,出于畏偪,非敢中变也」。
起见邦昌,竟如初议。
甲子,元祐太后居延福宫。
乙丑,群臣见太后于延福宫。
太后泣,群臣亦泣。
太后曰:「岂意国家遂至于此,祖宗积德甚厚,康王仁孝刚勇,又何虑耶」?
戊辰,公趣邦昌归政太后邦昌欲俟明日
曰:「时不可失」。
遂以日晡集百官将校,谕以太后垂帘,迎大元帅入纂大统
己巳邦昌易服归太宰班,出次资善堂。
庚午,元祐太后自延福宫入拱宸门,御小殿垂帘听政。
公始议迎后,或以为无益。
之将就舆,都人初闻跸声,喜极,皆呜咽流涕。
涂经太庙,父老童稚,引首望庙垣,驩呼鼓舞,涛翻雷动,阗衢溢陌,异议者大诎服。
建炎元年五月庚寅朔大元帅康王皇帝位南京,大赦改元,太后降手书,以是日撤帘,命公奉手书诣行在所庆登宝位。
癸巳南都乙未赐对,上劳曰:「宗庙获全,皆卿之力也」。
尚书右丞,兼散秩中大夫封掖县男
公感慨知遇,为上深陈致乱之原,讲求故典,期以岁月,尽还祖宗之旧,录节义,拔滞淹,饬边备,大略粗举。
李丞相纲夙敬公,同在庙堂,相得甚驩。
士大夫之在围城者,李丞相概欲以叛逆罪之,曰:「王业艰难,政含垢纳污之,遽绳以峻法,惧者众矣。
围中士大夫责以不能死则可,若直谓之叛逆,彼岂无辞乎」?
李丞相意不厌,数遣其客胡珵要说公,区围城人为三等,以差行戮。
且曰:「必如是方可表公忠谊之节」。
公谓曰:「与君俱处城中,众以为可罪者才十许人耳,馀人本末,吾辈所共悉,宁可以叛逆加之耶」?
由是李丞相始不快公矣。
台谏多李丞相所厚,因论围城事,并以中公。
太上皇出手札付尚书曰:「吕某昨邦昌僭号之初,即募人赍帛书,具道京城内外之事。
金人南退,又遣人劝进。
考其心迹,与馀人不同,言官所不知,仰尚书省行下」。
公上章谢,且力求去,曰:「臣世受国恩,异于众人,亲受贤者之责,所以不避虏人灭族之祸,遣人冒围赍书于陛下,画谋奉迎。
向若虏人网罗得臣所遣之书,而臣之谋画万一泄露,臣之一身当如何,臣之家族当如何?
然则臣果爱死耶?
果不敢爱死耶?
臣之心迹,显然明白,臣今求退,乃其也,乃初心也。
臣犹自以为当去,况它人乎?
况言者乎」?
章连上至七八,太上皇虽重惜公去,而知公归志确不可夺,除资政殿学士宣州七月己酉也。
八月辛未,公入辞,赐茶便殿,敦谕温渥。
公下车之十日,剧贼张遇聚徒数万陷繁昌,势张甚,动摇江东
公治城壁,联保甲,远斥候,扼险隘,贼望风震詟,犬牙不入宣境。
明年,三拜疏请祠,诏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建炎三年冬祀,进封东莱郡侯
虏骑比岁大入,江湖间群盗蜂起,公避地转徙于筠、于连、于郴、于全、于,靡有定止。
绍兴元年七月丁酉,以疾薨于桂州,享年六十有八。
讣闻,诏赠五官,恤礼视常典有加。
八月壬申,藁葬于桂州城南之龙泉
子男五人:长本中,尝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终于左朝奉郎提举江州太平观
次揆中,终于郊社斋郎
次弸中,尝任驾部员外郎,终于右朝请郎主管台州崇道观
次用中,尝任兵部员外郎,终于右朝奉大夫主管台州崇道观
次忱中,尝任提举江南东路常平茶盐公事,终于右朝奉郎、知饶州
女一人,适右朝奉郎蔡兴宗
孙九人,曰大器、大伦、大猷、大凤、大阳大同麟、大虬、大兴。
曾孙十六人,曰祖谦祖仁俭、祖恕、祖重、宽、祖悫、平、祖新、祖节、祖宪、祖永、志、祖慈、义、祖忞。
而大凤、大阳、大同、大兴,皆蚤夭。
公体气高亮,音吐洪畅,衣冠甚严,顾盼煇如也。
平生经籍之外,无它嗜。
阳翟,年六十馀矣,犹自课诵五经,日终一帙。
晨起,环庭除讽咏,声琅然,虽少年有所不逮。
荥阳公道学为世宗,公蚤得其传,乐天知命,阨困湮郁,排抑诋挫,无入而不自得。
晚归朝廷,大变,两陷虏营,出入白刃间,左右喘汗无人色,公裕然如平时。
诸酋争前,问公康王驻军何地,曰:「名王贵人,在国门外犹且不知,况围城中耶」?
一酋怒目曰:「尚书祗为赵氏乎」?
曰:「家世辅相,实为赵氏」。
声泪俱堕。
梅尚书执礼陈侍郎知质程侍郎振给事扶,以括责金帛不惬虏意,骈首就僇,中书高舍人伯振微服匿里舍,为虏所族。
公正色抗对不少下,旁立者代公缩颈。
故事,诞节前期一月,即浮屠、老子祈祥。
会乾龙节,有司胁于虏,废不讲,公独往景德寺之宝胜、永庆院行礼。
是日虏使在馆,公不顾。
其在桂林,疾既革,资政刘公珏访公卧内,公与剧谈,慷慨忧国,言不及私。
迨至属纩,神闲气定,谈笑而终。
公于死生祸福之际盖如此。
靖康之难,含垢忍耻,以就大计,晚后出,不知前辈本末,或以病公,给事中胡公安国每为公辩,且录其语曰:「河间刘长历,丞相莘老之孙也,来见曰:『诸人事邦昌者,固不足论,独吕舜徒可惜』。
余曰:『舜徒固自不同,在围城中遣人以蜡弹致元帅,盖累朝辅相,身为世臣,同国休戚,必欲复赵氏社稷。
故偷生忍死伪楚之朝,斡正大事,诱导邦昌,使之归宰相班,劝进元帅,皆其力也。
微斯人,则邦昌外倚金贼为重,内有范琼之兵,王时雍冯澥李回等已为之用,师人不知世间有三纲,但云得邦昌救其死命,莫不德之。
占据都城,呼吸群小,亦大索处置。
使舜徒死节,第洁一身耳。
以此易彼,故宁受污辱以救大事』」。
四方士大夫闻公之薨,以文致奠纪公忠节者甚众。
御史中丞常公同则曰:「京师之祸,庙社倾隳。
公以一身,扶颠持危。
安刘之业,难之」。
丞相吕公颐浩、丞相秦公则曰:「二圣未归,公不敢死。
竭力戴上,以为天子」。
胡公世大儒,常公以风节,其言皆世所取信。
吕、秦二相亦身在兵间,熟当时事者也。
绍兴八年,公长子舍人以台劾罢,语犹及公。
第四子兵部疏其诬辨于朝,诏录送史馆,于是公之大节始明于世。
公之薨也,寇难未平,葬故有阙。
后二十四年,乃克改葬公于婺州武义县之明招山,实绍兴二十四年闰十二月己酉也。
惟公薨距今踰三纪,言论风旨浸不传于世,谨叙次终始藏于家,使子孙有考焉。
仰山太平兴国禅寺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六九、《攻愧集》卷五七
仰山,天下之胜地也。
虽未曾一至其处,读韩昌黎之文而知山之有神,阅《传灯》,而知小释迦之开山,二神萧姓,释迦之来,实有灵响,逊山为寺,又能阴相默佑,招致檀施。
以至于今,迦之道愈高,山之神益灵,山之名日以著。
环袁之境,旁及四邻之外,水旱疾疫必祷,而奉香火者尤众。
其详又见于孚惠二王集录。
寺兴于唐会昌之元,至皇朝太宗皇帝赐以「太平兴国禅寺」之额,仍赐御书,栋宇之盛,甲于江右。
自迦至今,凡三十有七代矣。
嘉定元年闰四月三日,不戒于火,延燔殿堂楼阁,三百馀楹,尽为煨烬。
兹岂有数耶?
太守寺正余公谓一郡倚此山为命,当有以兴起之。
亟捐金钱三百万,首建法堂及二王之殿。
户部尚书赵公为建僧堂三门,且为之主盟。
隆兴府待制赵公前后施钱亦三百万,作佛殿。
住山清公率其徒持钵四远,闻者乐施,不数月,佛殿、丈室、香积、廊庑尽还旧观,而焕然一新,则大过之。
呜呼!
又何其神速也。
余侯以丞相之弟,平易近民,既已成民,而又能致力于神。
尚书敛泽民之惠,袖活国之手,归而燕居,助成大事。
连帅又出俸馀为之倡率,清以一衲度寒暑,顷在净慈,孝宗知其名,召对而赐之颂,至今土木形骸不改故时。
四人者相与敬孚惠之灵神,兴释迦之名刹,一废一兴,殆不偶然。
清属予为记,记其大概云尔。
神有二祠,去寺远者一舍,近者才五里。
而寺亦祠之。
释迦讳慧寂,初来自郴。
余侯名应诚尚书名善坚待制名希怿,清自号简庵,余四明楼钥也。
北行日录(下)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七四、《攻愧集》卷一一二
乾道六年庚寅正月一日壬子,晴。
使副率三节官从望拜两宫,交贺礼毕,上马与馆伴同入贺。
由应天东门步入东廊幕次,中大安殿门九间,两傍行廊三间,为日华、月华门各三间,又行廊七间,两厢各三十间。
中起左右翔龙门,皆垂红缘帘。
庭中小井亭二,幕次与高丽使相邻,西夏使相对。
客省酒罢,巳初锦衣卫士又益以青锦袍五十馀人,列立大安门庭下,百官排班朝日。
太子为班首,四拜,约近三百馀人。
既罢,客省引使副由月华门随百官班入贺。
太子锦褥四,镇以银猊,出众班中立。
宰执亲王,次有十馀人,皆金带紫袍。
使副立西偏,肃与子澄亦在此列,意是以馆伴之故,不然郎官卿监不应如是之少也。
其后又有二百馀人。
预宴者,除亲王宰执四十馀人,馀皆贺毕先退。
讫事凡五十七拜,五次舞蹈,二十五拜。
初入班并三次上御酒,各再拜上寿罢,喝「与卿等同庆」。
又四拜。
劝寿酒两次,共四拜。
初登殿就坐致语。
宴罢,各两拜。
酒七行,第一行宣劝在坐,两拜。
第二第四第六行独劝使副,各两拜。
每宣劝必先离位而立,󲦤笏,受盏赴坐。
宴罢谢恩,拜于殿上,又拜舞于丹墀而退。
进御酒时却不起立,馀皆如本朝之仪。
卫士甲卒如入见时,殿下砌䃈两道,鎗子郎君紫衫幞头,执柱斧,佩弓矢刀剑,面殿分立,凡五十人。
闻柱斧中藏鎗刃,皆军官子弟也。
大安殿十一间,朵殿各五间,行廊各四间,东西廊各六十间。
中起二楼,各五间,左曰「广祐」,后对东宫门,右曰「弘福」。
后有数殿,以黄琉璃瓦结盖,号为金殿
闻是中宫,殿上铺大花毡,中一间又加以佛狸毯。
主座并茶床皆七宝为之,卓帏以珍珠结网,或云皆本朝故物。
卓前设青玉花六朵,看果用金垒子,高叠七层,皆瓜之属。
其次皆低钉细果,傍设玉壶以贮馀酒。
未至时,覆以真红绣衣。
既坐,八人皆公裳舁以前,分两翼却行以退。
榻前服玉带者八人,太子许王对坐,次二丞相,馀不知何人。
其后各金带者六人,使副与左右丞相对,在玉带之南,稍后。
自金带以下,皆用银器。
榻后照屏画龙如本朝,顶为大金龙盘其上,馀十间皆结罳,顶小拱,三层,皆以金为小龙,间置其中,曲折皆钉以绣额壁柱衣。
绣帏中各有龙,又有金香猊、金龙山各二。
露台三层,两傍各为曲水,石级十四,最上层中间又为涩道,亦覆以毡。
上寿酒时,太子独至涩道下,捧杯以进者三。
山棚起十一峰,号仁寿山,山下栽松,并装桃李各十馀株,大狮象各一,背负七宝,又以䌽索系棚之前,为小狮子二以蔽其杙。
弘福、广祐之前,又各为䌽楼三间,三节人宴东廊下,高丽使次之,西夏使与对。
二国三节人虽预宴,不拜于庭。
其馀廊屋皆垂黄沿帘,伏甲其下。
殿前都副点检完颜仲、乌古伦元忠二人各执柱斧,率其徒十人立御榻两傍,东西向。
榻后近侍八人,各执其物,终席不见宦者
每上国主酒,系宣徽使敬嗣晖等互进,以金托玳瑁碗贮食,却只覆以金扣红木浅子,令承应人率尔持进,其礼文不伦如此。
乐人大率学本朝,惟杖鼓色皆幞头,红锦帕首,鹅黄衣,紫裳,装束甚异。
乐声焦急,歌曲几如哀挽,应和者尤可怪笑。
宴罢归馆。
二日癸丑,晴。
张铉赐分食,徒单通赐酒果。
分食二盘,一盛大肉山,以生饰之,其中藏一羊头。
一盛食、糖糯粥、粟饭、仁饭,皆以布其上。
晚大风作。
三日甲寅,晴。
风益甚。
赴花宴于大安殿,大率如元日
加酒二行,五行后四䟆,国主先起,百官出就。
簪花剪䌽为之,惟栾枝甚异,或四或二,长二尺许,花为杂色,状如锦带,翘起幞头四角,后垂四枝。
是日风既暴狂,几不可行,花叶飘坠者往往有之
少顷六䟆,国主复坐。
又四行而罢。
是早见黄土罢道中,由左翔龙门应天中门,折而车向,知国主元日谒原庙云。
四日乙卯,晴,射弓宴。
张倬赐生饩,高赐宴,完颜高赐酒果,完颜仲雄押宴。
仲雄于进趋酬应一无所能,手有雕青细字,盖以射选借官而来。
射虽不能命中,而善于发矢,人多服之。
酒七行,各分位换窄衫束带,将出射,宰执右司张汝弼传语,问俘掳人事。
既退,使副及馆伴射弩,仲雄射弓。
射垛设庭下,上画火珠,夹以小飞鹤二,下画一䌽架,以承射帖,夹以大立鹤二。
绿竹数竿,帖上初为银碗五,每头二矢,少顷加四花二矢。
押宴、馆伴、国信使副、知閤五人以次执一矢,起揖以射,皆坐胡床
庭下分列锦衣金帽卫士五十人,乐人立其左,又卫士一人为押宴执弓矢,二人为馆伴过弩,一人端箭,二人立垛侧喝箭。
射每中,则面厅伛立,撒手报覆。
乐使喝打著,即乐作,否则以抬捺后手见晓。
初中时,先望阙拜赐,卫士以元矢穿所中银楪,引赐物过其前就坐,共饮。
胜者酬酢必遍,然后复射。
楪子重三两,中角花者随所中而得,中的者举九楪得之,以其一与喝箭者,初中亦如之。
使副拜赐之后,但欲成礼即已。
伴使志在于得,抵暮不肯休,屡谢止之,方已。
两厅过弩者各以二楪酬其劳,易衣就座,又二行而罢。
倬口宣云:「远将庆币,来会春朝。
方休徒御之劳,宜有饩牵之」。
云:「长途远届,使事告成。
将观射御之容,宜示宴私之宠」。
高云:「已成使事,将向归途。
宜有珍颁,以彰宠遇」。
五日丙辰,晴,入辞仁政殿。
客省茶酒既罢,引使副欲入,而閤副云:「合自下入辞」。
遂复回幕次,乃引三节人拜赐宣明门外,次引高丽西夏二使及使副至隔门外。
夏使已出,丽使方辞。
少俟,至丹墀下,面西立,俟通班面殿方拜,喝有敕,两拜,又喝衣带鞍马疋段等。
叉手左跪受,以赐目纳怀中,就一拜舞蹈,五拜,再喝酒食,又五拜,升露台。
少立,舍人两行,各三人,齐揖以入栏子内。
副使躬身,使少前拜,跪受书。
却行,与副使齐立,躬身俟传示讫,复退行三步,左下丹墀,再面殿立,躬身听喝好去。
由右而出,茶酒五行于馆,韩钢押伴。
六日丁巳,晴。
先发粗车行,使副率三节人同馆伴出至燕宾馆,赐宴。
完颜元酒果,完颜宗安押宴,仍差安德德裕送伴。
尽借回程,私觌泛送从之。
车马欲行,安德方呼其家人以细车般所得还家,如木绵之类,复载至汴京,滞留至晚方行。
燕山召公所封,秦灭燕,以为上谷郡
武王封尧后于蓟,即蓟县也。
二世时,韩广自立为燕王
项氏封臧荼高帝卢绾,皆都此。
太行、燕山大防山绵亘千里,隐然一都会。
金又以宫室侈大之,古所未有也。
又改曰「大兴府」,其守为尹。
车行六十里,更尽,宿良乡县
七日戊午,晴。
五更,车行八十里,涿州早食。
又六十里,宿定兴县
八日己未,晴。
五更,车行六十里,安肃军早食。
又四十里,宿保州
九日庚申,晴。
阴风,有雪意。
四更,车行七十里,望都县早食。
又行五十里。
道中看大龙、小龙,宿中山府
十日辛酉,晴。
四更,车行五十里,新乐县早食。
又行七十里,宿真定府
道傍老妪三四辈指曰:「此我大宋人也,我辈只见得这一次,在死也甘心」。
因相与泣下。
十一日壬戌,晴。
赐宴,张汝说口宣云:「复将使指,少憩中途。
宜示宴慈,以光行色」。
又云:「使命改辕,价藩弭节。
宜颁宠赐,增重皇华」。
同知真定尹田钟吉押宴。
十二日癸亥,晴。
三更,车行六十里,栾城易驴马。
三十里,饭赵州城角。
树上有芦席裹一人,云是强寇李住儿,自炀王时作梗,劫人妇女,以要财物。
至是以弓弦断,为弓手所捕。
挑脊筋挂树上,死矣。
直候支到赏给,方取下埋殡。
又六十里宿柏乡县,与去伪以马前行,再读光武碑。
十三日甲子四更,车行六十里,饭内丘县
天明雪作,至晚方止。
又四十五里,宿邢州,北门曰「拱德」。
十四日乙丑,霿子下,天明开霁。
四更,车行二十五里,至沙河县易驴马。
又三十五里,饭临洺镇。
食后,与去伪马行四十里,宿邯郸县
雪后尘清,尽见太行山色。
邑中沿街作灯洞,颇可观。
十五日丙寅,晴。
车行七十里,磁州早食,灯火尤盛。
出门粗车有折轴者,随使副乘马过漳河登车。
六十里至相州,使副复上马入城。
灯洞不如磁州之多,而工巧过之。
秦楼街尤繁华,自北门至南门,约七八里所,士女多靓妆拥观。
有食店挂一灯,上为胡羊,中横一瓠,下为经一卷。
河朔人语音以羹为经也。
宿城外安阳驿,把车人言去年十二月方差使一番,为年时被蒙子国炒。
旧时南畔用兵,尽般军器南京,今却般向北边去。
三月中般用牛三千头,般未尽间,被黄河水涨后且休。
问驴马价,云:「驴上等有直四十千者,马更高贵。
旧时家家有马,炀王南征尽刷去,不知几万万匹。
后来都是行归,而今又殃我等贵价买」。
问绢帛价,云:「好绢每疋二贯五百文,丝每两百五十文(并六十陌。)」。
又有云越王不平,其弟为储国主,曾以女小底十人赐之,逊谢不受,云:「他日生出孩儿来,亦无用处。
蒙古国作梗,太子自去边头议和,半年不决,又且归。
今又遣莫都统提兵去」。
子云:「我辈三四口,种少麻豆,足了得吃。
旧时见说厮杀都欢喜,而今只怕签起去,彼此休厮杀也好」。
又有云:「我见父母说生计人口都被他坏了,我辈只唤他做贼。
河南北钱物都般向里去,更存活不得」。
十六日丁卯,晴。
四更,车行三十六里,饭汤阴县
又七十五里,宿浚州
安德暮夜叩门送私觌。
十七日戊辰,晴,风。
三更,车行二十五里,三角路上换驴马,一路可入滑州
又四十五里,武城镇早饭。
马行至黄河,去程所行李固渡口以冰泮水深,柴路不可行。
又稍上三四里,先横过中潬上,入水牵挽数里,抛过南岸,待车船至方行。
循河至浮桥边扫岸,又行荒草陂泽中四十五里,宿胙城县
十八日己巳,晴。
三更,行四十五里,饭封丘
短墙为城,人烟牢落,便远不及河北
日未午,又行四十五里,抵东京
北郊青城侧亭子换马具衣冠。
所过柔远馆,但有断垣败屋。
顺常玄武二门,二门之间过五丈河菜市桥
门山巷口百王宫,乃炀王毬场,亲从第一指挥,旧日御龙直也。
由竹竿巷口斜街入第二门,土市,马行街,皇建院巷,德胜桥。
转太庙巷口东行,相国寺
出御街,历廊屋三十间,过榷货务
又廊屋七十间,中有小门,是国子监
前后御廊尚多,不知其数。
投西穿门,由旧路入驿。
十九日庚午,晴。
收银绢十疋两,赴宴。
完颜元赐宴酒果,南京路都运梁銶押宴。
宴罢,行四十五里,宿陈留县
二十日辛未,晴。
车行六十里,至雍丘县早饭。
临川驿又六十里,渐行汴河中,宿拱州襄陵驿。
城外客旅往来,人家颇多。
入城旧有桥,河流既断,筑堤以行。
子城内旧是州衙,今以屯军。
有三个千户,约有千二百人。
二十一日壬申,晴。
四更,车行六十里,饭宁陵县永宁驿。
又六十里,宿南京
甲士数十,甲马百夹道而陈。
城门去驿稍远,马如来时之数,而行甚疏,意屯军亦不甚多也。
是日日有四背气,又白虹贯日,日在壬癸,荆生言其应在北。
二十二日癸酉,晴。
四更,车行四十里,饭谷熟县
又三十五里,沙冈换驴。
又四十五里,宿下邑县会亭镇
二十三日甲戌,晴。
四更,车行七十里,饭亳州永城县
又六十里,宿柳子镇
闻有天使往山东签兵,人不肯从执,天使杀之。
二十四日乙亥,晴。
车行四十五里,饭宿州临涣县蕲泽镇早顿。
又四十五里宿宿州
汴河底多种麦
二十五日丙子,阴晴。
车行六十里,饭蕲县静安镇。
又六十里,宿灵壁
夜微雨,作即止。
二十六日丁丑,阴晴。
三更,车行八十里,饭虹县
又八十里,宿青阳镇驿。
二十七日戊寅,晴。
四更,车行八十里,饭临淮县
县即龟山塔及淮山,一行已不胜喜跃矣。
又六十里,宿泗州
临淮,即依淮西行。
二十八日己卯,晴。
先发递担粗车,即上马出城,使副入草馆。
同去伪先乘马至河岸,舟至,首见季舅、洪子度、唐季润及吕张吉来,收家问,喜极涕下。
顷之,俟行李装船了,却具衣冠入草馆,俟使副茶酒毕,辞送伴即行。
是日大风拍岸,良久方到盱眙
谒胡漕、龚守不值,见王御干,取所买物。
谯提辖、司马尚书伋、姜叔永、司马季闻、张伯淳皆往来交谒,后纲官属也。
宿淮岸。
二十九日庚辰,微雪。
早离盱眙,过龟山,以新制行淮。
大风不可进,宿淮岸,约去龟山数里。
三十日辛巳,微雪。
天明欲舟行,风又大作,力行而前。
过渎头数里,风正北,驾浪益急,又止宿。
二月一日壬午午后风力稍平,众舟齐行。
迫暮,仅能入洪泽,舟人交口相贺。
昔蒋鲁公运河六十里以避长淮之险,所活不知几人。
中间欧家渡最浅,使人往还,非借潮于神不可行。
官司惮开河剥载之扰,创议行淮,使舟才四往返,无不惊虞。
此行至三宿淮上,波涛舂撞,有鱼腹之忧。
鲁公,今丞相曾祖,为发运使,将入奏计,自洪泽龟山,率一二里辄凿一井,以测地之土石。
既得请,遂开运河
前辈用心至矣,可轻改乎?
二日癸未,晴。
淮阴
夜过楚州
三日甲申,晴。
宝应
四日乙酉,晴。
高邮
五日丙戌,雨。
以沿路水涩,寸进甚艰,夜宿木铺坝里。
季润过仪真,俞县茂先相见甚款。
六日丁亥,雨,晚晴。
昨晚以礼物船与前船舳舻相触,毙一篙人,至召伯埭,使副捐金使瘗之。
晚过扬州是夜礼物船为暗桩所败,漏发而人不觉,同行杨、刘、罗三人蒙被登岸,舟已沈矣。
抵瓜洲宿。
七日戊子,晴。
扬子,宿丹阳馆下
侍季舅同去伪见陈待制及魏子智
其内子展参贺,执礼甚恭。
金山印老相见渡船中。
八日己丑,晴。
城中水涩,良久方出门。
夜过丹阳县,及吕城闸。
九日庚寅,晴。
天明过奔牛闸
午后毗陵
十日辛卯,晴。
天明抵无锡
使副谒蒋丞相罢,即行。
喻郎中访及。
任富来,知诸舅来迓,夜宿枫桥
十一日壬辰,晴。
平江城外。
午后吴江
久苦浅涩,至是大风驾太湖水入港,张帆而行。
陈表兄、张子家、丁表兄、胡子渊相见。
十二日癸巳,晴。
天未明,到秀州
同去伪寻见王江阴
值送女陈宅未归,见直甫于卧内。
郑景元判官同年,不遇。
已闻仲兄见次,到廨宇一观。
出门,李同主簿相见于邮亭,王表弟泽同行数里而归。
江阴奏状,无不击节称叹。
夜过崇德,抵长河闸。
十三日甲午,晴。
天明,起见诸亲。
午后临平赤岸,晚泊闸头。
使副入仁和馆,受传宣,赐银合茶药,因出所撰还醮青词。
宿税务下,发家书附递。
十四日乙未,晴。
使副上马赴朝参,船入北关,以小舟般载归舅家。
一见至亲,喜气自倍,而归兴益勇矣。
是夜与诸亲剧饮,醉甚。
仲舅有词,走笔次韵二阕。
十五日丙申,晴。
侍季舅同去伪谢曾知閤不遇,又谒范丈,甚款。
十六日丁酉,晴。
士颖弟摄萧山,别去。
胡春自婺女来。
景山兄书。
饭后出谒吴太博胡给事陆寺丞陈大谏薛国正、芮司业张少卿林编修尤宗丞,始闻铜坑之议。
十七日戊戌,晴。
谒闾丘监丞,欲问坑冶之详,不值。
同去伪、智叟侍叔舅、陈表兄以小舟见陆子山,留饭而归。
景孟舅晚饭,被酒先归。
十八日己亥,晴。
饭罢,赴梁参政呼召。
客次遇蜀士郭倅(甲、)冯太丞/(仲夷。)十九日庚子,晴。
吴太博卢监簿连日招饭,皆力辞之。
治叠行李。
雨作,买船。
二十日辛丑,小雨即晴。
诸亲作醵,泛湖五十馀分,以水浅不可傍岸。
盘旋湖中,抵暮醉归。
二十一日壬寅,雨。
赴范丈晚饭。
二十二日癸卯,雨。
侍仲舅往延祥观醮筵。
同上中节两焚香致敬。
斋罢,各散。
与去伪小舟自涌金门归。
先遣承局吴盖行,发家书。
二十三日甲辰,雨。
先发行李下船,两返方毕。
使吕张吉宿舟中,期以来早启行。
以舅家挽留,又展一日。
二十四日乙巳,晴。
去伪生朝,仲舅与诸亲同作庆,偷閒谒李恩州,授般运法。
是夜大醉中拜辞诸亲。
二十五日丙午,晴。
早作襆被,辞舅家。
轿行七十里,出暗门,由赤山六和塔下,至庙山登舟,宿富阳
雨作。
二十六日丁未,晴。
雨作复止。
风逆,寸进。
三江口
东风微动,方理帆,忽西风再起,甚劲。
力挽至桐庐,凡行九十里,过青溪。
二十七日戊申,晴。
东风,张帆过鸬鹚原、钓台,下伴伯原
风止,过乌石、大浪滩,十五郎滩。
大浪最可畏,虽以水涨不见滩碛,而岐头水怒,良久方上。
居民以小舟来助剌船,什伍为群,以舟轻止用一人。
方当湍流,忽随篙坠水,观者胆落,而少年善泅,如履平地,复登舟助力,犒以百钱而去。
宿东馆,凡行九十里,去严州二里。
二十八日己酉,雨大作,午间加以西风,水又盛长。
舟人疲于牵挽,屡止复行。
晚,雨止风静,行至乌岐滩下,宿小港中,才行三十馀里。
二十九日庚戌,晴,风亦止。
但以水涨寸进,遇一岐,辄移时方能冒险以进。
悬崖飞瀑,所在见之。
虽快览胜处,至凌犯怒涛,亦可骇也。
所过白雁二岐尤暴怒,又过横流数处。
夜同众舟宿桑林间,隔岸望乡头,终日惊险劳动,止行三十馀里。
夜水益长至五更方少退。
三十日辛亥,晴。
舟子早起候望,前路黄泥岐,不可上。
复回数里,寻路避之。
溯流行乱林间,半日方出大溪。
晚至兰溪,先以劄子与李尉(由)恳雇五夫。
李以庚辰登科,其子遂夫又癸未同年,便访逆旅,继往见之,宿客舍。
三月一日壬子,风雨。
早起束装,饭后李尉来访,即行。
又饭竹马馆
晚到婺州,首见赵金华子涛不值。
径入郡学直舍,省景山兄,周教授汝能、)无锡希稷相访。
周与景山兄同官,雍同舍也。
借周直舍安泊,少选侍景山兄过周之五柳堂。
堂本萧侍御振所建,诗牌尚多,尽得双溪之胜。
王察推亦来访,同饮剧谈,至二鼓方归。
二日癸丑,雨。
景山兄见李使君(衡,)留来日一饭。
客次遇解节推(延运。)是日,景山兄、周、赵、雍、王醵就五柳相招,早饭,又坐养原堂,无尽藏。
台人陈文学(愿,)周之故人也,同坐。
解推又约晚饭,六人径自五柳赴之。
李知录张义乌同集于酉退轩,琴棋投壶,坐客皆醉。
李纠又约来日早饭。
三日甲寅,雨。
景山兄同周教授李使君
客次遇唐正字仲友,)遂复还无尽藏。
同出梅花门,过浮桥数里,迓苏仓峤,归见唐正字
归学,发五担付张吉先归。
景山兄赴李纠饭,坐清远楼,景物尤胜。
同会七人,解、张、雍、王
酒三行,李守速客,即往赴之。
刘判院(藻、)陈子厚同集。
小候,自公堂坐半政堂,劝酒移忠堂。
酒罢,刘先归,余四人复过五柳手谈清饮,夜分乃散。
四日乙卯,阴晴。
微雨间作。
早别景山兄,即行三十五里,饭摩诃样。
又行数里,遇丽水林丞良过婺鞫狱,相见逆旅。
宿杨公桥,永康界首,行八十里。
五日丙辰,晴,过永康数里,饭。
李溪,遇承局持家书来接,晚过黄壁。
六日丁巳,雨。
缙云,邑官相迓,皆谢之。
独见李同年,又送过大溪而别。
县得四夫,又荆山寺四夫,轮番舁轿。
冒雨登冯公岭,至天宁寺已昏黑。
仲兄、器之、仁甫、不愚、元声、淳、张子质相接。
先行还家,拜二亲灯下。
上下无恙,欢声相闻,喜可知也。
端明殿学士致仕赠资政殿学士黄公墓志铭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九三、《攻愧集》卷九九
公讳裳,字文叔,其先出江夏,唐晚徙梓之安泰
六世祖曰文友者,宝元康定间赈梓、剑、阆三州饥民,所活万计,朝廷特官之。
文友生阜,阜生󰐴,󰐴生楰,是为公祖。
婿何氏始籍隆庆普成
考安中居县东郊,顾公齿长,恐无所见闻,悉捐旧产,居邑中,不治他事,笃于教子。
母郑氏绳之加严。
公未冠,刻励激昂。
乾道五年进士第,调阆州新井
未赴,罹外艰。
邑子从授业,公语以经义,又为之讲解,其后学益诣,悉焚其稿。
服阕,授巴州通江
三年杜门,潜究经传,出入古今,默而精思,或达旦不寐。
人与语,若无闻然。
于是剖微析幽,宏深四达,文词明畅,动中律度。
始时人传其诗,不知其学已成,非复前日文叔矣。
总领赵公公说闻其名,俾诸子从之游,赖其束脩葬父祖及其诸父两世九丧。
已而奉太夫人游青城无为诸山,率赋诗以寄意,其纯孝幽尚有古风,于世澹如也。
总领李公蘩复招以往。
时边民苦和籴,实不得一钱,吏且督输旁午,汉中尤以为病。
公作《汉中行》以讽,与李公意合,力奏罢之,民大悦。
公又作《罢籴行》,至今歌之。
公将之官,经纪其昆弟亲族之家而后行。
考满,用举主关升为兴元府录事参军
能以情求狱,脱冤死,伸无告甚众,终不讯一囚。
用举主当改秩,制帅留公正荐五士,公为之首。
召对,论蜀兵民大计,曰:「蜀中民贫兵困极矣,臣思其故,有二恨焉。
关外四州,边于敌境,势便地饶,兵火之馀,田莱多荒。
不用屯田积谷之策,乃榷民以养兵。
岁月既深,兵民俱困,此一恨也。
边民仰给外府,米运率指沿江。
若稍分边屯,使就食诸郡,外计费省。
千里漕粟,商因为利,几以三石而致一石,名为养兵十万,实养三十万人。
兵困民穷,职此之由,此二恨也。
今屯田积谷,势已难行,分兵就粮,事犹可及」。
孝宗下其说,卒不果行。
次论常平赈济,其略曰:「古人救荒良法,不过常平义仓。
见今官司岂无桩积?
以一州言之则少,以一路计之则多。
水旱之灾决不常有,不幸而有,决不同时。
苟甲乙相推,递相赈救,则丰凶迭用,可以无穷。
以此救荒,似为良策」。
又论:「关外义士,人材骁劲,缓急可使。
往年师出秦州,鼓噪先登,官军坐视不救,遂皆陷没。
自今苟遇调发,宜令主将自作一军,专攻守之谋,任成败之责」。
明日,除国子录
未几太夫人不幸,宰相以阙官进拟,孝宗怪,问「黄裳何在」?
因奏其故,特赐钱七十万。
甫除丧而趣召。
既至,太上已登极。
公谓守成之主,要在恢张志度为先。
因论大利害凡数千言,大略以为:「古人论创业、守成、中兴谓之三难,今陛下虽当守成之时,而实任中兴之责。
成之道,必有能为陛下言之者。
若夫中兴规模,则与守成不同。
出攻入守,当据利便之势,不可不定行都
富国强兵,当求功利之实,不可不课吏治。
捍内禦外,当有缓急之备,不可不立重镇」。
因论都建康有五利,天下大势,终在建康
及言:「方今官虽具而职实不修。
一当立品式以课其功,二当计资考以久其任。
既建都邑,课官吏,根本固矣,则又据要地,立名城,环大兵以守之,分大臣以镇之。
今吴蜀绵亘万里,虽号为重镇,宿师之地,兵之处,率三年一易,仅同列郡。
所谓国之藩篱门户者固当若是耶?
陛下即位之始,所与共济中兴者,宰相也。
陛下主其谋,宰相任其责,用之则勿疑,疑之则勿用。
苟轻用之于始,必轻弃之于终」。
别奏:「国方有大雠大耻,大害大忧,而为人臣子,乃狃于无事,忽然忘之。
此风之成已非一日,其要在陛下笃于躬行,以感愧之而已矣」。
又上奏曰:「今日之最弊,兵多而食少,一也。
吏多而官少,二也。
变而通之,惟当省兵省吏
臣以为守备不阙,则战兵可省。
窃谓沿边郡守宜悉除用武臣,付以民兵,责以军政,无事则耕,有事则守。
如此则藩篱固而边备实,省兵之说始可言矣。
以民兵守,虽多而无养兵之费。
以官军战,虽少而有可用之实。
官军之食可以少增,吾民之赋可以渐减,岂非至计乎?
若夫省官之说,则当以理论之,纵有怨咨,宁无曲直?
夫实边备则可以省兵,执事理则可以省吏
使即日行之,其效犹将在十年之后。
苟又不然,兵日以众,吏日以多,他时虽欲逃怨于目前,嫁祸于后日,不可得矣」。
公在忧中,益熟观天下大势,至陛对,其言条达明切,太上异之。
于是始被简记,除太学博士
不数月,改秘书郎
又旬日,亲擢公为嘉王府翊善,曰:「黄裳善论事,必能开益皇子」。
公感主知,遂以辅导为己任,前后凡五年,规切讽谏之语无虚日。
前朝号为能直言,如姚坦辈皆所不及。
后来诸贤,讲贯切劘,亦皆自公发之。
公讲《春秋》,初及「王正月」,曰:「周之王,即今之帝也。
王不能号令诸侯,则王不足以为王。
帝不能统御郡镇,则帝不足以为帝。
今之郡镇,即古之诸侯也。
周之王,惟其不能号令诸侯,故《春秋》必书『王正月』,所以一诸侯之正朔也。
今天下境土比祖宗时不能十之四,然犹连跨吴、蜀、荆、广、闽、越二百州,兵与民分任。
任吾民者,二百州也。
任吾兵者,九都统也。
中兴以来,三圣相授,苟惟不能统御,则何以服之」?
上曰:「何谓九都统」?
公曰:「唐太宗年十八起义兵,平祸乱。
大王年既过之,而国家九都统之设岂容不知?
然则是可不汲汲于学乎」?
公性真率而语疏达,上大感悟,恨得公晚。
及讲「郑伯克段于鄢」,公曰:「段骄而有过,郑伯乃以兵取胜。
使大王如郑伯之有段,宜何处之」?
上思良久,公曰:「大王独不见《孟子》载舜之事乎?
象,舜弟也,舜封之有庳,不及以政。
凡亲亲之道,但当富贵之,不可使之预政事,此舜与郑伯之得失也」。
上曰:「善」。
公因事启发,大率类此。
他日,有东宫旧人除带御器械,诣王府谒谢。
上接之,重轻中节,左右咸大惊,退以告公。
公翌日讲《左氏》「礼有等衰」,因问上曰:「昨日闻大王待某人,得等衰之说,有之乎」?
上曰:「有之
人不可无学,前日临事,胸中即有区处,有人在心腹间商度也」。
公大喜曰:「大王之学,正当见之处事。
今日等衰之说,即是意也」。
公大抵即某事则以某书言,举某书则以某事合,虽所汎论,亦必曰前日某书云云。
或上所未喻,又曰某日某书云云。
上意益向,因作八图以献。
曰太极,曰三才正性,曰天文,曰地理,曰王霸学术,曰九流学术,曰帝王绍运,而终之以百官文武,各述其大旨陈之,可谓该尽而宏远矣。
公每曰:「为学之道,要当体之于身,本之于心。
王宜以心为严师。
于王心有一毫不安者,皆所不可为也」。
凡上所行有一善,必诱掖称赞,俾日进不已,否则尽言无所讳。
上谓人曰:「黄翊善言语亦难堪,惟我则能受之」。
每至丧败危亡之事,无不为上精言之,上必倾听。
上尝侍宴宫中,从容诵《酒诰》语,太上喜曰:「翊善之功也」。
一日轮对,劝太上曰:「陛下有五美三戒。
何谓五美?
曰仁,曰诚,曰明,曰公,曰断」。
公各指事如此如此,曰:「此陛下之五美也。
何谓三戒?
曰立规模,崇俭德,受忠言」。
时太上意主安静之说,因循寖怠,而用度赐予过多。
忠鲠之士相踵去国,故以讽焉。
后命接伴金使,因通两国名讳,而高宗犹称帝名。
公曰:「高宗祔庙已久,乃不称庙讳。
前实失之,安可不改乎」?
典仪通意,使者难之。
公曰:「前乎此,在二十七朔之内,故未遑及。
今已即吉,当互传庙讳」。
往返数四,来使语塞。
然卒以前例,不果从。
公还奏曰:「臣以理诘之,其辞已顺。
事关国体,后遣使人,当力议改正」。
太上纳其说。
绍熙二年二月,雷雪交作,公具封事,其略曰:「谨按《易》,帝出乎震,震为雷,君象也。
震本坤体,阳自外来交之,有动乎情欲之象。
是以圣人于六十四卦之中,凡涉震体者,取义尤严。
在《复》则曰雷在地中,先王以至日闭关,欲其复之静也。
在《随》则曰泽中有雷,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欲其居之安也。
在《颐》则曰山下有雷,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欲其养之也。
复之静,昼不可以郑声挠之。
居之安,夜不可以欲心荡之。
养之,食不可以旨酒乱之。
夫人主起居动息,人虽不知,而天则知之,变异之来,岂容掩覆?
《震》之象曰荐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修省云者,谓省己之私也。
岂时政之谓哉」!
公疏特切深,皆人所难言者。
时求言之诏及馆职郎省而不及公,不果上。
四月,擢起居舍人
未几,疮发于背,告满百日,甫出,即直前奏事,曰:「唐太宗最重魏徵,一旦至欲杀之。
凡人主私心,非必好色好货之类然后谓之私也。
事苟不出于公而执以己见,皆私也。
私心既生,则以谏者为病,必求有以胜之。
胜心既生,则以谏者为仇,必求有以逐之。
因私心而生胜心,因胜心而生忿心。
是三物者为之蔽,虽以太宗之于犹不免,况其他乎?
陛下即位以来,台谏之臣不得其职而去者几七八辈,陛下亦知三蔽之所以然乎?
且如陛下之待某人本不甚厚,徒以台谏攻之愈甚,故陛下庇之愈力。
陛下之本心亦忽不自知其如此也。
望陛下静察吾心,勿使有秋毫之私。
此心既公,无所偏系,则闻台谏之言必从,何由以胜心临之?
待台谏之情必厚,何由以忿心加之乎」?
公久侍王邸,一再迁官,兼翊善如故。
见上为学日益,因诞日作浑天仪舆地图以献,皆以木为之,因为歌诗,勉上进学,天之运行而不息。
及念祖宗郡国大半陷为贼区,乃王心所宜感愤者。
观公之志,凡可以动悟王意者,无不为也。
居数月,除中书舍人,制词明,人多传诵。
公既擢禁从,念国家日忘武备,势寖削弱,复劝太上以右武为事,曰:「寿皇在位三十年,待遇武臣,拊循士卒,恩意深厚。
三军之士,至今言者无不感激,恨天下无事,不得效死以报君父。
愿陛下勿替此意」。
又请权拨鄂渚兵一二万人,分屯襄汉,张形势以备敌。
公心之素所存者然也。
天下方恬于宴安,公策无所施用。
都人比岁日夜望车驾之出,哗言纷纷。
公奏疏极论自今五日一朝,以解中外之谤。
一疏之中,凡六七致意焉。
寻除给事中知贡举,未几除侍讲
公在琐闼甫一月,封駮之章无虑数十上,贵戚宦寺一限以法,最后指侍臣进用不当,缴论甚切。
翌日迁公兵部侍郎,公不受命,坚乞去。
久之,王邸奏乞留公,遂除显谟阁待制,专为翊善,公始就职。
未几,疮复作,转甚,连丐去,不许。
病稍差,又上封事,请车驾即日过两宫,言极苦。
寻复除公侍讲,引对便坐。
又为太上力言:「父子天性,陛下于重华不应有他疑」。
太上徐劳公曰:「近见嘉王学问殊进,庆对议论益非前日比,皆卿力也」。
公曰:「臣伎止此。
朱熹四十年学问,陛下收召,使备僚属」。
且言:「王初就傅,蜀士杨辅刘光祖相继在选,可复充学官,以广王之闻见」。
太上悉嘉纳。
时太上久不过宫,中外莫喻其故,侍从同班抗论不已。
孝宗不豫,中外忧危,事势益急。
辅臣交口谏,不听。
公复抗声切谏,至号泣随之。
宫门闭,掩涕而出。
公自是疮复作,连章请外,又请归田里。
书再上,不报,即移疾关外,待命兼旬。
孝宗遗诏,亟入临,疮遂大作。
上即位,公病不能朝。
再除给事中,上语辅臣:「此黄裳旧官,拟他职」。
明日,以权礼部尚书进,上曰:「独不可真尚书乎」?
且令兼侍读
上意即欲大用,数问公疾如何。
公力疾入谢,出一奏,谆谆数千言,备极忠爱。
大略谓:「书传所载,前古人君、文、武寿皆百馀岁,在位之日多至五六十年,而其所为之事自少至老只如一日。
至于后世之主,享国之日率多不久,其间如汉武帝梁武帝唐明皇,此三君者,得年稍高,在位稍久,而其平生所为,是非美恶出两人,治乱安危亦全相反。
此非他故,由其持心之一与不一也。
持心一则始终如一,否则有始而无终。
陛下今日大川,行万里,固未知登岸税驾之期,臣请略举已行之事论之。
且陛下新即大位,临万几,虚心忘我,委任大臣,政出中书,万事坐理,此正得人君好要之道。
使大臣得人今日,则陛下虽终身守之可也。
臣恐数年之后,陛下应酬日熟,聪明日新,亦欲出意作为,躬亲听断。
左右迎合之徒窃窥圣意,因而献说,谓陛下委任大臣意非不善,然事皆决于外庭,权不归于人主,日积月累,恐成乱阶。
陛下闻之,能不介然于心乎?
臣恐是时委任大臣不能今日矣。
若不委任大臣,必须借助左右。
小人得志,何所不为?
阴窃主权,潜移上意,引用邪党,残害忠良,其为祸患,何所不至乎?
臣之所忧者,此也。
陛下深鉴近弊,奖用台谏。
每有弹劾,无不听从。
善恶区分,纲纪振立,此得祖宗设官之意。
使台谏得人今日,则陛下虽终身守之可也。
然臣恐自今以往,台谏之言日关圣听,或斥小人之过,使陛下欲用之而不能;
或暴近习之罪,使陛下欲亲之而不可。
所言滋多,不能无厌。
厌心既生,不能无怒。
左右迎合之徒窃窥圣意,因而献说,谓陛下奖用台谏,本以革弊,然台谏得志,遂使人主不能自由。
陛下闻之,能不怫然于心乎?
臣恐是时奖用台谏亦不能今日矣。
夫朝廷所恃以分别善恶,使君子小人不相侵乱者,专在台谏。
陛下苟厌其多言,不复听用,则为台谏者咋舌闭口,无所论列。
君子日退,小人日进,而天下乱矣。
臣之所忧者,此也。
此二事者,朝政之大者也。
若自其切于陛下之身者言之,又有大者焉」。
因条举曰:「陛下笃于孝爱如是,勤于学问如是,薄于嗜好如是,然臣亦恐陛下自不能保其常今日也」。
又曰:「天下之事不可胜言也。
人君之忧不可胜计也。
姑自臣所言数事思之,其可忧者已如此其众,而臣安得不以为忧乎?
唐太宗老于世故,在位日久,魏徵犹以十渐戒之。
一谓其渐不寡欲,二谓其渐不爱民,三谓其渐不利物,四谓其渐疏君子,五谓其渐贵异物,六谓其渐疑大臣,七谓其渐好畋猎,八谓其渐轻臣下,九谓其渐倦朝政,十谓其渐忽水旱。
使生于今时,其所以为陛下忧者又当如何!
夫心者动物,易纵难收,人主之心又与常人不同。
溺于富贵,放于安逸,朝善暮恶,固不可保。
陛下欲求所以持心之说,臣请终言之。
自古及今,有治则有乱,有安则有危,有存则有亡。
使人主之心常知乱知危知亡,则又岂肯须臾自放于安逸之地?
《书》曰:『予临兆民,凛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又曰:『慄慄危惧,若将陨于深渊』。
又曰:『心之忧危,若蹈虎尾』。
此圣人持心之法也。
世岂有驭六马、临深渊、蹈虎尾,而安危存亡之念不关于心者乎」?
凡首末皆主此意,公绝笔之作也。
明日上复召公,移坐与语,从容良久。
后数日,有旨充明堂礼顿使。
公疾寖羸,不复可出,时时独语曰:「五年之功,无使一日坏之,度吾必不可为矣。
后之君子,必有能任其责者」。
盖忧之深也。
公连三岁病疮,至是以积忧,故疮虽损而他疾乘之。
九月二十四日,卒不起。
方疾亟,命子弟秉笔,口占遗表。
大抵不异前奏,意曰:「陛下好为之」。
上大惊诧伤悼。
即日批出,除公端明殿学士致仕,他恩礼悉依执政
朝廷上下闻公死,皆抚手相吊,以为国之不幸也。
丞相为上言,至泣下不能已。
遂赠公资政殿学士,所以赙恤之加厚。
公宽简乐易,不为拘拘。
平时于利害是非若不经意,至忠义所激,奋然忘身。
每论事人主前,其气平,其辞切,其事核,其理尽。
人但见其发于造次,若天机之自然,不知其燕居深念,索之精而见之切也。
为人喜思虑,乐辛勤,而对客辄欢然言笑,终日饮酒无算。
其为学耻一物之不知;
苟一家言,无不与之交而究其说。
推贤奖善,悯孤恤贫,盖出天性。
外内仅书一十考,积官至朝请郎
公娶苏氏,继王氏。
王氏既丧,又连失二孙。
每语曰:「富贵博祸之具也」。
既病,客视公,公嘻笑曰:「仆甚爱田间,与耕夫为伍,此时蓊然,豆饭藜羹,山中之乐,无央也。
倘得乞骸骨以归,足矣」。
呜呼!
公之立朝终始大节如此,朝野望公即预大政,而天遽夺之,寿止四十有九,惜哉!
皇考赠承议郎,母妻皆赠硕人
一子瑾,承务郎
女二人,许适进士何镗、前进士何伯巽。
钥与公同在后省年馀,相与甚厚,抵掌谈世,故言议多合,各诵所闻,终日不倦。
地相去万里,而肝胆相照,倾倒无不尽。
尝笑谓钥曰:「前后得制词数篇,皆出君手,思有以报未能也」。
尚忍言之?
左史刘公光祖状公之行,瑾以请铭于钥。
因尽得诵公遗文,高处殆不可及,平处亦自有一种风气。
至论事之书,明白洞达,夫人而能知之。
若其剀切精忠,忧深而思远,抚卷三叹,使人流涕而不自已也。
左史之作,文实事覈,敬俾载于石,而系之以铭。
铭曰:
井络之区,为东西川
钟秀在人,名士出焉。
有卿有云,有武有渊。
三苏诸范,踵登英躔。
岩岩剑门,山险地偏。
势连关陇,秀气弗宣。
涉历千载,扶舆蜿蟺。
万山之中,乃生斯贤。
英特雄迈,高视八埏。
以学力,穷探本源。
移孝为忠,立朝卓然。
大放厥辞,亹亹百篇。
惟我慈皇,识之最先。
俾侍嗣圣,设职惟专。
官虽屡进,职终不迁。
公能尽忠,左右累年。
引经据古,指事陈前。
义所当为,执之弥坚。
死生祸福,咸委于天。
神会气合,奉以周旋。
夹日以飞,入侍细旃。
将降大任,忽焉登仙。
上心震悼,恩贲九泉。
炳炳八图,今寘经筵
殄瘁之悲,心折涕涟。
呜呼!
余尝评之,先见吕中丞,勇决范蜀公,敢言如苏文忠,盖司马公自以为不及者,公或过之,而皆得其全。
呜呼,尚何言哉!
惟知公之深者,然后以余为知言!
三省枢密院 南宋 · 王炎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五、《双溪集》卷一二
照对本州于六月十五日未时承受两浙西路安抚司牒,备准江淮制置大使牒,备准三省枢密院劄子,津遣泗州人北还,炎即合遵从发遣。
但于四月三日三省枢密院劄付湖州守臣,分明该说虽系事目中指名之人,如不愿行者只作刷会回报。
自馀元无姓名官吏兵民等凡不愿行者皆不欲强遣,将所管北来人按时支给钱米,常加抚存照管,毋令疑惧。
炎遵从劄内事理,倍加抚存,于今月初二日安抚司牒,出给文榜晓谕,如愿归北人前来自陈,仰守臣躬亲抚谕,支给盘缠津发。
续于初十日江淮制置使司给下镂榜,如有愿归北人,许知委自陈,守臣躬亲抚谕,申取朝廷指挥,当议支给盘缠津发。
本州先出榜晓谕三日,无人自陈,再展两日,又无人自陈。
及承制置使司镂榜,挂在市曹,亦无人自陈,遂申安抚司称本州无愿北还之人。
今来却准安抚使司牒,备准制置大使牒,准发回与先来有愿北归之人,令守臣开具人数姓名,以申取朝廷指挥,前后施行不同。
兼此事颇系利害,守臣不可轻率。
本州先来存恤泗州人不行发遣,系承受宰相执政公劄行下,令本州遵守。
今来发遣泗州人北行,本州既无自陈之人可以申取朝廷指挥,又不曾被受朝省指挥津发。
若欲不行津遣,即违制置司指挥,于事不便;
若欲即行津遣,则元来抚存不遣系有省劄行下本州,今来一旦津遣,本州却不曾有省劄执守,于理不安,须至申闻者。
右谨具申三省枢密院,伏乞庙堂筹度,开坐行下,以凭遵守施行,不敢违戾。
伏候指挥
〔小贴子〕大口四百四十一名,小口一百九十一名。
共支银一千七十三两,市价每两四贯二百文官会,计程共约支钱二千四百七十贯文。
米约用三百一十九石有○,见在市价每斗四百五文官会,总计一千二百九十一贯九百五十文。
已上总约钱八千二百六十八贯五百五十文,雇钱差人夫在外不算。
本州无钱可以那代,欲乞朝旨或于桩管钱内拨支,或于月桩钱内截支。
乞赐行下,以凭遵守,支用津发。
伏候指挥
邹元祥墓碣嘉定四年十二月 南宋 · 杨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四二、《慈湖先生遗书》卷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温州市
饶之乐平邹梦遇字元祥
四明杨某之宰乐平也,梦遇与乡贡,自是相与从容。
后某以职事至兰若,梦遇见次,言近觉。
某叩之,知其觉矣,而犹不无阻,随通之,自是益澄明。
后又得梦遇之叔祖近仁字鲁卿,与之语。
厥明再语,而顿觉。
末得比邑馀干之曹夙字叔达
叔达留县庠,昼忘食,夜忘寝,旬有四五日而忽觉。
呜呼,盛哉!
孔子殁,学者率陷溺于文辞论议,丧其本灵而事意说。
寥寥二千载,其自知自信者有几?
若三子者可谓自知自信。
孔子曰:「心之精神是谓圣」。
人皆有是心,百姓日用而不知,三子知之。
鲁卿之子曾字伯传,比年亦觉。
呜呼,盛矣!
元祥事亲至孝,笃爱诸弟,尝语人曰:「事亲从兄之际,不思不勉,无非实地。
变化云为,弛张阖辟,宇宙在吾手」。
又曰:「浑然之中,品节条理粲然以列」。
又曰:「人皆以兀坐端默为静,吾独以步趋应酬为静。
人皆以步趋应酬为动,吾独以兀坐端默为动」。
其舅谓元祥色温言约,神定气和,喜愠不形,动容周旋,庄肃閒泰。
其处事一于义理,不可夺。
别后进德,厥效乃尔。
久欲来见,嘉定四年春礼闱,罢而疾作,不可来。
归而略平。
孟夏三日,命二子扶坐艮斋,自谓气虽微而神则嘉。
时斋明,喜甚,哦曰:「嘉木扶疏兮鸟鸣关关,暑风舒徐兮庭中閒閒,起视天宇兮浩乎虚澄」。
中堂,与家人茗饮罢,就寝而殁。
讣至永嘉,哭于燕堂,遣奠。
腊月,其子自得使弟自厚来,某对哭,自厚再拜:「葬有日,请志其墓」。
铭之曰:
人心至灵,自通自明。
元祥无能有所增,惟不动乎意,不昏其本灵。
再论吴端孙珰除转侥倖疏绍熙元年四月 南宋 · 刘光祖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一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八五、《宋代蜀文辑存》卷六九
右,臣昨于十八日封入奏章,论吴端、孙珰除转侥倖,给谏各有文字,陛下重于改命,仰烦宸笔谕止之,给谏不复申执前奏。
臣缘此事反复忧虑,以为从此台谏给舍无缘可以举职,而攀附使令之辈各自以为人主恩我,外廷臣僚其如我何。
自后当言者惮于有言不行,不若初无言之为愈。
臣念及此,中心有如焦灼,是以冒昧具奏。
小人踰分侥求,使名器、纪纲与夫人主之大权三者俱失,臣竭忠效愚,无复馀蕴,俯伏俟命,今已三日,未闻付外施行。
臣为执宪之官,其所关系乃是国家之宪令,今小人干请犯分,臣合纠奏以闻。
公法苟惟不行,是臣不能守官,以孤陛下委寄,而使微琐之人尚得依凭以逞志,自今不复知有台纲,如此,则陛下亦安用此备位之台臣也?
臣以忧及堤防从此而荡,不敢备礼一言而止,谨再具奏,仰渎天聪。
伏乞检会前奏,早赐睿断施行。
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孟秋朝飨献依孟夏朝献奏乾道五年六月二十四日 宋 · 林栗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六八、《中兴礼书》卷一一○
臣昨蒙恩摄事奉常,适当孟夏朝献景灵宫,已降指挥,用四月三日甲午,前一日皇帝斋于内殿,侍祠之官各斋于本司。
偶缘值雨泥泞,续降指挥,改用四月七日戊戌,前一日复值阴雨,陛下以飨之期不可屡□,有司宿戒,无敢不虔。
斋居夜分,雨势未止,方降处分,宰执分诣。
臣以是知陛下欲亲见祖宗致其孝飨如此之勤也。
今者孟秋朝飨献在近,欲乞行礼前一日,宰执并赴尚书省宿斋,如或值雨分诣,则行事之官皆已斋戒,于礼为宜。
先考卒哭文1174年4月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四七、《陈亮集》卷三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
呜呼!
我先君委不肖孤而去之,于今四见朔矣。
号天叫地,无所逮及。
又以迫于衣食,不能时奉几筵致其哀慕之极,得罪幽冥,死不足赎!
古者父母之丧,哭无时,圣人始为之制,曰「三日不怠,三月不解」,又曰「士三月而葬,是月而卒哭」,不欲其伤生也。
今也朝夕俯首一号而止,其哭之卒也久矣。
朝夕之外,对人如平时,于生复何所伤!
及期,以告于灵曰「卒哭」,不即愧死,犹欲自齿于人,岂不以父之爱子死生无间,亦将曰「有故」,甚则曰「以我故」。
呜呼!
欲以自解,不惧无辞,惧宇宙之不汝容耳。
呜呼羞哉!
呜呼痛哉!
呜呼已哉!
轮对咸平元年彗出营室北劄子 南宋 · 袁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六六、《絜斋集》卷二
咸平元年正月甲申,有彗出营室北。
三月甲午,诏百官极言得失。
上谓辅臣曰:「朕即位以来,罔敢暇逸。
今彗出甚异,奈何」?
宰臣吕端等言变在齐鲁分,上曰:「朕以天下为忧,岂独一方耶」?
参知政事李至曰:「陛下此言,可以却妖矣」。
丁酉彗灭。
臣闻人主克谨天戒,凡有灾异,皆当恐惧修省,益修厥德,岂有此疆尔界之别耶!
譬之人有疾病,或发于头目,或发于胸腹,或发于手足,虽所在不同,皆吾身也,其可或忧或否乎?
彗者,除旧布新,天之大变也。
分野之说,古虽有之,然通天下一体,齐鲁之灾,即京师之灾也。
庸君姑以分野自宽,圣主则惟灾异是惧。
真宗自谓「以天下为忧,岂独一方」,可谓圣君之谟训矣。
宋景出人君之言三,荧惑为之退舍。
真宗畏天之言深切著明如此,其感悟宜如何?
甲午丁酉三日尔,而彗遽灭。
天人之感通,岂不捷哉!
圣主遇灾而惧,同符周宣,而阴阳占验之语犹曰某分某野,不无避忌,此乃谀悦之言,不可不察也。
天下之患莫大乎听谀悦之言,谀言进则正论息矣。
惟圣主审思之。
侍御史通议大夫汪公墓志铭 南宋 · 袁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八六、《絜斋集》卷一八
庆元六年夏四月,诏以起居舍人汪公为侍御史,此朝廷清要之职,古人所谓一台正而天下治,非虚言也。
自公道不明,居此职者鲜能竭忠以报国,类多倚法以立威,凡己所不合者,率以私意去之,奸臣未折其萌,而良士先罹其害。
公既正位台端,分别是非,明于黑白。
公论所推许者,常全护之,可恃以无恐;
公论所不与者,必裁正之,毋得而苟容。
举职如此,可谓真御史矣,故虽不满三月,赍志以殁,而评品人物者称之至今,视一时虚誉,如雨集沟浍,朝盈暮涸者,何其相远哉!
此足以知公之所存矣。
公讳义和字谦之徽州黟县人也。
曾祖赠太子太师讳才贵,妣西安郡夫人黄氏、建安郡夫人舒氏。
签书枢密院参知政事讳勃,妣同安郡夫人祝氏、会稽郡夫人唐氏。
湖北提举、赠通议大夫讳作励,妣硕人祝氏。
公未弱冠,贡于乡,以郊奏补官,主江阴簿。
计台首荐,历馀干丞,改宣教郎,宰隆兴之新建。
时岁大祲,府檄公视之,而使人私焉,曰:「幸以郡计为念」。
已而谒帅,首言:「旱甚,十蠲其八矣」。
帅艴然曰:「不我告而专之,可乎」?
公曰:「农民已困,将为饿殍,赋安从出?
明示以所减数,俾户知之,犹足以系其心。
必待禀明,缓不及事,奈何」?
大忤其意,以语见侵,公曰:「某头可断,言不可食」。
帅黾勉从之。
诸邑长咸在,无敢出声,公抗首力争,八县饥民均被大惠。
府有东湖之胜,岁久不治,属公浚之,计工五十馀万,日役数千人,公言:「取之诸邑,宁免追胥,赋于近郊,徒资游手,于饥民无预。
且游观之所,非今所急也」。
议由是寝,时淳熙八年也。
是岁擢进士科时宰欲处以他阙,辞不敢当,益勤于民事,务以仁恕教化为本,陶然珥笔,息争善俗,狱犴遂清。
漕尤公袤、丘公崇继以治行闻,被命审察,通判绍兴府
作永思陵,朝廷委计臣躬任其责,每事舒缓,欲以不扰取名,公曰:「扰诚不便。
山陵大事,而惜费如是,可乎」?
孝宗闻之,甚怒,移知镇江府张杓帅越,与公协力。
灵驾既至钱清,公见其可渡也,趣之,漕以为未可,而公趣之愈急,甫毕而堰坏,时论服其敏达
是邦和买之弊久矣,莅官者不能精察,虚伪日滋。
公深究其所以然之故,既履亩而税,务为均平。
又稍损科敷,与之覈实,实有是田,始有是赋,历历可考,莫之或欺,于是乎宿弊寖革焉。
继丁太夫人及提刑公忧,服除,知武冈军
武冈与辰为邻,绍熙三年,辰之溆浦蛮猺侵边作乱。
公之官至邵阳,或言贼势方张,姑徐徐焉,公曰:「天子有命,急策疾趋,犹惧不及,又可缓乎」?
倍道而行,大修武备,纲目具举,威声震叠。
且开以大信,许之自新,迄无入境者。
武冈财用不能自赡,仰于永、邵者半,朝家科拨,旧有常数,二郡辄负不偿。
公弗与校,舒徐以俟之,曰:「吾惟过自撙节而已」。
既而经常用度,种种无乏。
又思之曰:彼不吾与,未睹其害,而乾没焉,岂不惜哉。
爰请于朝,以二郡元拨之数,理为武冈上供,而武冈上供,截为留州之用。
有旨从之,遂为长利
加以博访官僚,周知利害,财计日益充衍,公宇、黉舍、营壁、桥道、亭驿、军器之属,无一不葺。
三岁贡士,增于旧额。
溪洞八百馀,团结以恩信。
良吏之绩,班班乎可观矣。
庆元二年,以治最为太常博士
时权要炎炎,群邪翼之,诋天下正论以为伪学,无敢明其不然者。
公对清光,力陈人才真实疑似之辨,人所难言,义不容已。
天子嘉纳,亟施行之,诬善者皆悚。
三年,迁吏部郎,兼礼部。
四年,除枢密院检详
五年,以左司检讨玉牒。
宰掾最为机要,而压于宰辅之威,是非予夺,多含糊其辞。
公则不然,可则曰可,否则曰否,未尝持首鼠两端之说。
吴兴有纠合凶人,尽戕主家,而火其庐,延及一市者,刑寺欲分首从定罪,死者一夫而止。
公驳之曰:「杀人放火,俱合抵死。
凶徒肆虐,厥罪惟均,何首从之有」!
中都会子之狱,抵罪者数人,集议欲轻之。
公又曰:「伪造者斩,法也。
犯而轻之,是不信于民也,何惮而不犯」?
皆请论如律。
公平时居官,虽一鞭扑未尝轻用,而于是独严,戢奸宄,护善良,兹其所以为仁尔。
九月,除起居舍人直前奏事,愿取司马光《五规》为保治龟鉴,嘉言伟论,固流俗所谓迂阔者,郁而复明,闻者兴焉。
又谓二史分日侍立,宜谨书言动,使有所考信,时人亦甚韪之。
明年,迁侍御史,兼侍讲
有阿附权要,致身词掖者,植根之固,殆未易拔,公首劾之曰:「此俗吏也,不足以尘高选」。
斯人既斥,足警其馀矣。
每患学者各私其师,趋向不一,于是交攻,建言:「昔我高宗圣训,士当专以为师。
者,万世之标准也。
由之则为正道,舍之则为他道,孰有能加损毫末者哉」!
当众言淆乱之时,发为正大之论,如指迷途,如药锢疾,深有当于人心,莫不延颈以俟,倾耳以听,望其由是日进谠言,而孰谓公止于斯乎!
卒之日,寔是岁之六月六日也。
享年六十,积官至朝议大夫,赠通议大夫
朝廷惜其丧,赙赠如例。
娶程氏,给事中叔达之从妹也。
姑性严,事之甚谨,欢然无间言。
公得颛心任职,不以家务自累,抑内助为多。
宜人,以子升朝封令人。
嘉定三年四月三日,以疾卒,享年七十有一,赠硕人
长子纲,朝散大夫直焕章阁、知绍兴府权提刑
次纪,为公弟义的后,终赣县
次统,奉议郎通判楚州
次缜,宣教郎、知兴国军永兴县。
女适奉议郎通判衢州朱拂。
孙曰莱,曰矩,曰棨,曰泳之将仕郎
孙女适修职郎江阴军司户程熹,次适进士朱任,馀二人未行。
公自幼及长,嗜书不倦,手抄至百馀帙,尤熟于《左氏春秋》。
辞华炳蔚,援笔立成,窜定不过数字。
前后奏篇,无虑数十,直己而发,不事雕琢,而皆当世切要,盖根于学问,非茍作者。
其立身处事也亦然。
事亲笃孝,母有疾,衣不解带者数月。
风仪峻整,而谦抑自将,事机立断,而持循惟谨。
义所难安,虽微不取,义所当与,虽多不靳。
吏或以久例白,一无所受。
赀产不逮其先世远甚,而赒恤穷乏,一遵旧式。
推广此心,孰不归仁,兹非学问之力欤?
邑丞郡,值歉岁,念常平仓储蓄无几,不足以赈穷,言于帅守,多方劝分,人皆乐从,以富郑公青州救灾之良策,推而行之,全活甚众。
左右司检正,事至夥也,以一身兼之,随宜区处,诸务俱办。
馆伴北使,禁乐之际,偶闻乐声,金使遽以为请,公使谓之曰:「此闾巷间为之耳。
几筵未彻,国乐犹禁,而可施此乎」?
片言折之,愧服而止。
此皆笃于学问,积之有馀,用之不匮,故泛应曲当如此。
每语诸子:「吾年及耳顺,即谋归休,尽阅家藏未读之书」。
此志未易量也,虽不克遂,而心声所形,集三十卷,粲若琼玖,其学亦富矣。
越帅既蔚有华问,又倡率诸弟,努力为学,此所谓世济其美者耶?
初,公葬于邑西郭家塘之原,硕人殁,重于启窆,则葬于邑西双溪之原。
岁月深矣,德铭未立,越帅贻书,以是见属,某惟同年之谊,有不可辞者,敬诺之。
铭曰:
衣冠蝉联,斯世所贵。
古称不朽,非是之谓。
汪氏一门,世有显人。
显以贤德,匪徒簪绅。
侍御公,枢参之裔。
公侯复始,平生之志。
位虽不充,德则不忝。
霜台谔谔,绳彼奸谄。
天夺之速,举世所嗟。
施于后昆,韡韡其华。
何以成之,续此正脉。
克世其家,令名有赫。
赵太守兴学记淳熙十年四月 南宋 · 文伯振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五二、《陇右金石录》卷二三
蜀□剑而东,洋为望郡,郡之学改建于绍兴兵火之馀,规□□丽,甲乙东西州
惟□田未始增置,租入无几,凡兴坏补废,执事者俸廪尽取给焉,故养弟□员曰不满二十人。
岁或水旱凶歉,□用度告窘,束手无策,士□萎薾,无讲磨游息之乐。
淳熙九年夏四月太守赵公始至,修谒先圣,顾谓伯振曰:「有学如此,殆未可使虚设也,劝励风俗之责,我将何辞」!
于是月终谕士子毕试于学。
既试之三日,又取诸生所习文,论辨优劣,阴为之劝沮,按作常式,虽盛寒暑不废。
□举酒祝曰:学校政之本,毋谓缓而不切,毋舍本以趋末。
未几,士相率鼓箧而来者源源矣。
公叹曰:「今士稍向方,来者未已,是岂可使廪无耶」?
遂取官田一千四十亩有奇尽畀之学,为永永育材计。
盖得于编氓垦□之馀,寸尺无所扰。
诸生喜曰:「自今廪食常有蓄,讲习常有书,斋宿常有庐,公之德我者深矣」。
公亦喜曰:「自今他务可次第举矣」。
乃敕备禦,乃断狱讼,乃苏民瘼,乃剔吏蠹,凡圭利害悉兴去无留。
越明年考书,而治声大著,最课佥举,凝□燕间,宽绰有馀。
盖为政而得其本,则大小毕举,如絜裘振领,整整而不紊者,类如此哉!
呜呼,三舍法罢,郡县学仅存,居官者未尝闻也。
况重兵云屯,士马错杂,会期追□,上下相恐,何暇议俎豆哉!
公乃勇于必为,急俗吏所缓,惟恐弗及,然后知其识之高且远矣。
诸生欲绘公像于学宫之东序以昭盛德,邦人喜闻,咸谓其宜,公亦不能禁也。
伯振尝谓士大夫不可以无学识,苟无学识,求其政之得所先后难矣。
汉文翁兴蜀学,变齐鲁,班史特表而出之,乃知赵广汉韩延寿辈未免为俗吏也。
然则公之有像在学,接肩圣贤无愧矣。
公诸王孙,名善捬字循仲,笃学取名第。
高文丽句,写山川,记风俗,咏情性,得之自然。
抱负经济,将为世用,见诸事业,复有大于斯者,其可不书!
淳熙十年四月吉日,门生从政郎洋州州学教授文伯振记并书,门生迪功郎洋州兴道县主簿计景荣篆,学正英、学录禹圭直学魏炳立石,九江林樗刻。
丘文定公 其七 南宋 · 孙应时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八八、《烛湖集》卷七
某伏自去春登门连日,侍教诲,蒙燕劳赐予之重。
请违一年,无非西乡引领驰心坐隅之日,而未尝奏记以自见。
盖僻居蓬藋,无端便,且不敢轻渎严重,而又抚事太息,难言辄止。
以故虽负旷怠之罪,尚恃恩私,必赐原察。
中间敬喜独先诸人而拜琳宫之命,但于今事势,先生定未容出,谅惟血诚忧国,亦何能遂戛然。
然此事有所关系,岂人力哉。
深居无事,优游养寿,玩心高明,德盛望尊,天下犹有所恃也。
守愚安分,冒昧试剧,自三月八日将母离家,四月三日已抵琴川,将以初六日祗服官事。
敢不兢兢自勉,惟是窘弊弛坏,千条万端,未知济理。
幸距师门不远,嗣此可以数数拜书请教,并托存全之赐,是所大望。
鸡雏癸卯孟夏初三日赋) 南宋 · 汪莘
负清抱黄圆如弹,昆仑磅礴幽未判。
母鸡春日宿鸡栖,躬抱乾坤入烹煅。
翼之腹之气自蒸,有时踏转令交贯。
朦朦如困当昼中,惺惺无眠过夜半。
食时莫怪唤不应,凝然有在应难唤。
君不见阴阳气足有超越,恍惚惚恍生神观。
数声隔㲉闻淳音,一点悬胎脱幽赞。
母鸡惯事徐啄开,可怜毛羽良毰毸。
却思里许若为活,跧伏性命能低回。
啄粟饮水孰教之,天机自动曾何疑。
三三两两旋母脚,出入南北相追随。
累然多寡乍磊落,倏然后先无定著。
乘閒疾数数不得,往来旁午依前错。
闻道轮回少安泊,谪仙那能被法缚。
秋山归来酒新熟,呼童烹鸡色自若。
杀与不杀莫忖度,请君注目寒江倚山阁。
游候涛山记 南宋 · 吕祖俭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二、《至正四明续志》卷一一、四明文献考、嘉靖《宁波府志》卷一九、光绪《镇海县志》卷六
予自十五六时,即欲适四方,观名山大川,以开广其志气。
盖尝浮江淮,道闽浙,赤壁之雄胜,小孤之峭奇,庐阜之幽深,闽山之清美,松江太湖之空渺,云门若耶之閒旷,未尝不徘徊眷顾,以慨想前人之遗风。
家于金华山下,双溪依城以为带,暇时即与二三友携筇挟册入深山中,遇会心处,或数日忘返。
得月则襆被出城,棹小舟,听滩声,荡漾清景,终夕不能寐。
忧患以来,视此若非吾事,然馀习未忘,犹欲视大海以快其心目。
壬寅之冬,逐禄甬东,距海六十里,会友人潘端叔定海簿,因趋郡檄言邑中候涛之胜,欲相约偕往而未果。
今年夏四月端叔因谢子畼自临安至,相与会于太白鄮山之閒,已而入城,复刻日以坚此约,果不踰期而来。
康炳道兄弟先往,适以少故出关差晚,遂相会于王季和家。
李叔润、方居敬继至,史丞相之幼子开叔及馆宾杨希度亦偕行,略桃花渡,出三江口,十五里至黄氏塾,风逆浪高,回旋诘曲,咫尺寻丈。
距海既不远,非复江行之比,操舟者势不能平,必偃蹇而后可。
三十里至马子汇,风势尤逆而急。
船上有片,舟人云可钻火,验之信然。
五十里至回乡,六十里至定海,自午至申,阅三时而后抵岸。
有持黄白帜来相迎者,俄而复去,盖误以为总管云。
按图志,定海盖海壖之地,本会稽郡鄞县静海镇梁开平钱氏据吴越閒,邑曰定海,其地三方距海,中微隆,四面斜落,如伏龟之形。
簿廨极宽洁,主人于东庑具诸客供帐甚设。
舒元英与其徒诸葛生亦自大咸来,坐甫定,即登候涛山,距县无半里,山势雄峻,屹然独立,所以捍海势而立郡邑者也。
候涛盖此山之本名,特里俗所道不一,名招宝者,耆旧相传以山下有蚌珠得名,或曰非也,外国大舶之所历,故谓之招宝。
侧有巾子山,踞峙海滨,亦少土多石,不生草木。
徐步而进,海气渐阔,祇觉天宇豁然。
上有一小亭,可以为寓目之地。
最高处有泥墩三,盖海中以此为候望也。
端叔置酒亭上,邑丞赵侯亦来,少焉瞑色半山,波光寖暗,云气飘浮,极目无际。
须臾列星下布,月出天末,诸客散坐山上,酌酒长啸,心閒神适,若置身于蓬莱方丈閒。
凌晨,复与二三友同登,适当风怒潮来之时,银涛澎湃,天地改色,如蹙雪,如奔雷,如驰万马,飞舞突怒,搜抉搏啮,奇变壮伟,愈高愈剧。
众皆休于亭上,独予与炳道兄弟及季和不敢爱其足力,行二里许,至山尽处,去海无十步。
天渊相接,滉荡淫液,不复知其为人閒世矣。
二日之游,大概如此,犹恨未能究雨风晦明之变,以极其大观。
又恨不能方舟纵浪于溟渤之中,与波升降,而观其沄奫回薄也。
是山前望小霍、大霍二山,西出澥浦,东北望嘉门烈港。
问之习于海道者,云自虎蹲山七里塾至嘉门,抵石弄,涉羊山,绝海螺礁,又东北过黑水,涉黑山,入高丽封域,日本又在高丽之东。
二国大舶遇南风则可发,风甚顺,不七八日可至城下互市。
其北直趋登、莱、沂、密诸州,想像其处,使人惘然。
须臾风色益厉,海气上溢,不能久留也。
遂刻来者姓字于石壁而去,复还端叔之舍。
少憩即欲投宿育王寺,时巳申后矣。
过清泉渡,渡通海口,平望㳽渺,风急水危,幸不久耳。
越盐场小浃,又度长山,复经蒲陈新澳,行近四十里,始至寺中。
道遇微雨,主仆皆有饥色。
寺有所谓阿育王舍利塔及鳗井,皆迂诞不经,无足深信。
独后倚鄮山,若可观者,亦未暇也。
初欲自是过太白山,以皆欲归,遂止为东湖之游。
诘旦,即行步至宝幢,市舟过下庄石山,系舟钱堰下,日犹未中。
钱堰即东湖之湄也。
登岸休于史丞相之旧居,湖山在前,若几案閒物。
其廊庑位置,大类括苍刺史治所,特屋楹之数不及而已。
听事之左曰湖山胜概。
久之,与叔润诸公循堤而行,遂至梅园,林木疏茂,台榭清深,野色波光,皆可坐致。
又纵步至月波山,即史氏所赐寺也。
中有所创石洞,若天作地生之状。
复还憩。
端叔开叔皆置酒,因泛舟湖中。
风自四山而下,掠茭芦而过,猎猎有声。
俯仰其间,不能舍去。
舟子亦解人意,放舟入深处。
三鼓馀,月色始明。
回思往岁五云樵风之集,恍若一梦。
舍舟登岸,或从容于林下,或容与于轩前,皆有「明日隔山岳」之叹。
东湖广德湖,灌溉民田甚众。
广德湖在西门外,今废为田,以其租入赡水军。
东湖虽存,然久湮弗治。
希度为予言,向尝居于东湖,其东□□地势,盖东高西下,而山涧皆在东。
父老相传,其别有七十二,今独上水下水二派最阔,水性就下,自东趋西,遂以成湖。
其西亦有小山,因两山之閒,筑为六堰以防水,疏为三闸以导水
堰之首自南而北,一曰莫支,二曰钱堰,三曰高抽,四曰平水,五曰梅湖,六曰栗树塘。
莫支之水号南沧湖,西望寒岭,倚周家屿之中,依山可以居。
居人欲售其地,而未有售之者。
三闸得之,水多而不可先启者,此为最。
东南有二灵、象坎、隐学诸山,及道人茅庵甚众。
希度又为予言,往岁尝大兴工役以浚治之,而不得其道。
去菶泥无尺许,而复积于山閒之隈。
是岁虽平望渺茫,若可以奏功,然未久菶泥复泻注于湖中,茭芦丛生,堙塞尤甚。
有为买菶而运诸海之说者,其利害亦未尝详也。
自东郭还城,过鄮郭,亦不能访其遗迹。
还家日已暮矣。
是行凡四日,始戊申辛亥
希度名篆,家于慈溪
元英名琪,家于奉化
润名浃,括苍人,今为簿;
季和,今为四明船官;
炳道名文虎,蔚道名文豹,久从先兄游,自金华来游名山,亦会于此。
今俯仰始一时,而端叔临安季和嘉禾润之太末元英奉化炳道兄弟还金华希度亦还慈溪,虽欲再为此游,不可得也。
记之短篇,遗之同志,尚庶几不忘端叔共载游胜之意焉。
陈仲思镇江人 南宋 · 陈淳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一八、《北溪大全集》卷三一
某前月初八日抵临安,依旧宿故垒。
廷试已定四月十八日,此事从来无定准,一听造物之为如何,无可言者。
前者高才网漏,欲寻旧迹,升黜之为如何,恐亦不必如此介注。
科举本是坏天下人才底物,本不足以取人才,其为法不考平日素行,只校三日虚文,固无一定之贤否矣。
今且就虚文言之,又只各随有司意见之不齐,亦非有确然一定之能否。
则得不得,有命之说焉。
达者当之,只可付一笑,非可以是为介注也。
况举子学术技艺,从来有浅深高下之不齐,考官学术意见,亦从来有浅深高下之不齐,安能保其必相偶合?
即此不能保其必相偶合,而其相偶合者,非人力之所能为,是命也。
只此非人力之所能必处,便是天之所为,便是命,更不必冥搜远索,指苍苍者以为天之于我如何,而后谓之命也。
虽然,此就格法中论之如此。
若超乎绳墨之外,以高明正大之见言之,欲治国平天下,而专靠此以取天下人才,以为治国平天下之用,直是儿戏。
亦只是未有三代圣君贤相高见远识,无人看得此事破,无以变通其法尔。
向来伊川先生修学制,略本先王遗意,非有过高之事。
刘挚非不贤,乃独毅然力排之,以为高阔以慕古,新奇以变常。
其识之不足而妄论如此,无足怪也。
每尝最爱明道先生《修学校尊师儒取士》一奏,盖斟酌三代之意而损益之,以宜于今者,若有圣君贤相者出,欲变通其法于将来,须如此奏节目施行,然后为可。
而非可与常情论也。
因话谩及之,聊以发高明之一笑。
祷雨文 南宋 · 卫泾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四三、《后乐集》卷一九
吏蒙恩于朝,布宣德意;
神受命于帝,协赞化工。
均食于民,各扬厥职。
如政刑之有爽,吏敢辞其愆?
若雨旸之不时,神实任其责。
四月之告旱,仰九重之轸忧,爰饬庶邦,遍走群祀。
取一勺之水,可以资群龙之变化;
三日之雨,庶几苏百姓之焦枯。
吏固得以藉神之休,神亦可以承天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