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宣化军新桥1041年10月9日 北宋 · 石介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二、《徂徕石先生全集》卷一九 创作地点:山东省泰安市
康定二年冬十月戊午宣化军使、虞部员外郎张景云清河桥成。
河初不通,故为之舟,则人利舟也。
及其弊也,舟反害人,河不复通,故为之桥,救舟弊也。
善哉,其达废也欤!
圣人之于天下之道,有作焉,有因焉,有变焉。
未有初也故作,未有制也故因,制失故变。
变者,救其失也。
汉董仲舒曰:「道者,万世无敝,非无敝也,得救之之道也」。
毁舟为桥,善变者乎!
《易》曰:「通其变,使民不倦」。
其是之谓矣。
河去军北门数步,其流不绝如线,深不濡轨,广不逾丈,非如彭蠡洞庭之险,而人病涉则甚于彭蠡洞庭,实舟之为也。
舟有十五人,十五人为十五家,家率七口,为百五口,百五口之衣与食,皆取于舟。
晨起,十五家磨牙动吻,伸颈奋距,以博以噬,憧憧往来,人罕完肤,吁!
上下相容,州县无政,孽苗遂威,癚府遂成。
凡此桥历二年,更六人,成辄坏者三,卒成于君。
如此其艰,孽苗大而难拔也,癚府固而难破也。
非君之诚与断,孰克哉!
初,天章阁待制、知淄州军州事郭公劝,侍御史京东转运使张公奎始谋毁舟建桥,授谋于县
而郭以忧去,张徙河东
其后虞部郎中胥君谷继来为州国子博士霍君某通判州事虞部员外郎韩君谷为县。
虽述六公之志,而桥再成辄再坏。
逮君,桥卒成。
当二公之去、桥再坏也,人咸曰:「桥不可作也。
物有数,事有会,兴废存诸时,成败系于天,皆不在人」。
君来代韩,闻其说,独以为不然。
茍兴废成败皆不在人,则救怀襄之患者,非禹也欤?
之乱者,非周公也欤?
平诸吕之难者,非勃也欤?
去硉鱼之暴者,非吏部也欤?
作一桥不能图久,人无诚也,乃推诸天,患诚不至,而不患功难就。
视事之日,亟至河上,且睵曰:州县之政,莫大于是者。
州之大者方千里,县之大者方百里,政之善恶不出千里之内。
自西、自东、自南、自北,孰不由此涂出也?
苟有利焉,天下享之;
茍有害焉,天下被之。
在《周官》则曰:「司险,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
在《孟子》则曰:「十月徒杠成,十一月舆梁成」。
在《春秋传》则曰:「启塞从时」。
癋二君谋于初,三君作于后,愿竭才卒成此桥。
且舟为害也远矣,吾为利也岂谋近哉!
百世后已,不可茍作。
梓材以新,制度以侈。
夏六月己酉明日落成。
其夕,桥又坏。
君曰:「天固助予,非有奸,桥何坏?
韩君再为桥,桥再为坏,坏有故也。
吾一为桥,桥一坏,坏于奸也。
吾未讨癚者,终成吾桥,然后信吾之志,而夺奸人之心,暴奸人之罪」。
益勤不懈。
日出临河上,工之拙巧、材之良恶、斧斤之高下、绳墨之曲直,必亲焉,毋不良;
日入归。
如此九十有七日,桥乃成。
凡五杠、三十七柱、七十八梁,皆大木也,所以取大壮而图不朽。
噫!
衣乎舟、食乎舟者百有五,爪距森森,牙齿颜颜,相与横跂盘错于其间,崇奸深,树孽大。
非君智果,奸府不破;
非君特达,孽苗不拔。
始其再坏、三坏也,众口嚣嚣,咸请罢。
由于克断,君听不乱;
由于克诚,此桥卒成。
呜呼!
君之功茂焉。
十月初九日记。
宣德郎监察御史判三司度支勾院骑都尉赐绯鱼袋蔡君墓志铭(并序 庆历五年十月1045年10月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六、《乐全集》卷三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君讳禀,字淳之,世本洛阳
曾王考绾,为莱州胶水九年不代,终于官,政有遗爱,子孙因家焉。
王考邻、考元卿,并以文行称山东,乡老宾兴而不登仕
君之从父兄文忠公齐践扬二府,襚典及三代,故胶水太保,王考赠太傅
逮君升朝,得追褒一庙,赠考大理寺丞
君少孤,力学自立。
文忠在禁掖,任君补蜀郡导江主簿,再调管城
荐君材者章交公车。
秩满,得见擢卫尉丞
更从进士举,一上中第,换光禄
计司奏,掌无为军筦榷。
著作佐郎
上方图讲治要,思进天下士,访古今之术,发几微之虑,乃用六科,以取贤者能者。
君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召试秘阁,名在选中。
已而更报罢,遂出通判滑州,改秘书丞
明年戎不虔,朝廷议问罪,君述《通志论》十五篇,陈讨伐之策、备禦之要,指明逆顺成败之理甚精悉,翰林王公尧臣表上之,繇是擢守奉天,就迁太常博士
北人来渝平,君复揣摩事情,绪前编以献,优诏褒答。
时公卿多言君有将帅材,可使治戎。
驿召至丞相府,使言其志,君自以儒业进,固让得免。
引谒便坐,赐五品服,改沿边榷盐使
才至部,除开封府推官,会别事下,令参知政事吴公育文中御史者,吴公以君应诏,遂召为御史
于是京西多盗,至入州县,吏不能制,汝、汉间骚然,诏君乘传捕逐。
至则设方略,明赏罚,击除略尽,民以安业
还台,兼判三司度支勾院
庆历五年持节迓送北使,到都四日,以孟夏癸卯卒于私第,年四十四。
举朝士大夫莫不嗟惜,天子悯然,特录其孤大年为郊社斋郎,非常例也。
其配张氏,工部郎中之女,封某县君
生三子二女。
是冬,君二弟亶、交奉君之丧,自京师归葬青州某县某里,窆用十月九日
君器姿魁硕,议论闳博,其为人彊毅,能刻意自勉,所好必学,所学必成,所成必精,慨然将推是以致功名,盖其志虑远矣。
初,文忠公德望显重,门下多英俊,君年且三十而方以荫仕,内耻无以逮人者,文忠亦未之奇也。
辞诣导江,然而遣之,君奋曰:「丈夫处世,当碌碌如是邪」!
到官勇自锻砺,至忘寝食。
比三年更还,则于六艺百家之书,历代治乱之际,至于方技小说,罔不该贯。
文忠惊且喜,自是待之犹益者之友,其为彊敏有如此者。
凡所历官,率有风迹。
既为御史,敢言不避权要,数对论事,上心器之,有拔用意。
奄忽沦谢,卒莫展发,呜呼,非命也哉!
亶、交造余曰:「伯氏平时自言,知我者张安道尔。
窀穸之事,不可以无识也」。
呜呼!
文忠之视余犹子弟,则余于淳之义可知矣。
余故实知淳之者,是宜为铭。
铭曰:
嗟嗟乎!
淳之才余所知,命非余所知。
子何志之远,而年之促耶!
灵府之蕴兮,一莫得施。
年之促兮可奈何?
衔恨九泉兮无终期。
已而已而,为知子者之永悲!
章献明肃章懿皇后祔庙表庆历五年十月1045年10月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三、《欧阳文忠公集》卷九○ 创作地点:安徽省滁州市
臣修言:伏睹十月九日赦书,章献明肃皇后章懿皇后祔庙礼毕者。
大孝发于宸衷,刑于四海;
休气蒸乎美泽,赉及万方。
华夏欢呼,人祇咸悦。
臣某(中贺。)恭惟尊号皇帝陛下,自天生德,继圣垂衣,率勤俭以在躬,推仁恩而浃物。
动稽先训,谦弗自专。
奉二后之慈灵,永怀罔极;
询百执之公议,所据有经。
然后肃清庙以载严,由閟宫而升祔。
上仪交举,大庆咸均。
孝思永奉于烝尝,懿范有光于典策。
臣守藩地近,受国恩深,欣盛事之亲逢,与苍生而共乐。
钟繇表跋 其一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二、《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七、《集古录》卷四、《六一题跋》卷四
钟繇法帖者,曹公破关羽贺捷表也。
其后书云:「建安二十四年闰月九日,南蕃东武亭侯钟繇上」。
集贤校理孙思恭精于历学,余问孙君建安二十四年闰在何月,思恭为余以汉家所用四分乾象历推之,是岁己亥,二历皆闰十月
陈寿《三国志》所书时月虽为简略,然以思恭言考之则合。
按《魏志》是岁冬十月军还洛阳,其下遂书孙权请讨关羽自效,于《吴志》则书闰月讨羽。
以魏、吴二《志》参较,是闰十月矣。
《吴志》又书十二月及其子平,《魏志》明年正月乃书首至洛阳
盖二《志》相符,乃闰十月方征至十二月获之,明年正月始传首至洛,理可不疑
然则钟繇安得于闰十月先贺捷也?
由是此表可疑为非真。
而今世盛行,复有两本,字大小不同,小字差类书,然不知其果是否。
姑并存之,以俟识者。
治平元年七月廿六日书。
魏钟繇表跋 其二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二、《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七、《集古录》卷四、《六一题跋》卷四
钟繇书,其辞云「戎路兼行,履险冒寒」,因述曹仁徐晃关羽事。
其后题云:「建安二十四年闰月九日,南蕃东武亭侯上」。
故赠濮王允让十月九日坼攒祭文九月二十六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欧阳文忠公集》卷八九、《文章辨体汇选》卷三一
日月惟吉,山川既佳。
启兹攒涂,往即襄事。
顾歆薄奠,宜体哀悰。
杭州武林天竺寺大法师慈云式公行业曲记嘉祐八年九月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一、《镡津文集》卷一五
法师讳遵式字知白本姓叶氏临海郡宁海人也。
初,其母王媪乞灵于古观音氏求男。
一夕,梦其舍洒然有美女子,以明珠授,使咽之。
生法师,方七月,已能从母称乎观音。
稍长,不乐与其兄为贾,遂潜往东掖,义全出家。
先一夕,义全梦有童子处其寺佛像之左者。
翌日,法师至,其梦适验。
十八落发,二十纳戒于禅林寺
明年,习律于律师守初
当时台之郡校方盛,诸生法师俊爽,屡以诗要之业儒。
法师即赋而答之,其诗略曰:「真空是选场,大觉为官位」。
已而入国清普贤像前,烬其指,誓习乎天台教法。
徐鼓笈趋宝云义通大师讲席。
道中梦一老僧,自谓吾文殊和尚也。
及见,乃其所梦之僧也,即服膺北面受学。
未几,凡天台宗之所传者,其微言奥旨而法师皆得智解,崭然出其流辈。
会其祖师智者入灭之日,遂自燃顶终日,誓力行其四禅三昧,因说偈以效其诚(凡其诗偈并见于文集,此皆略不书。)
通师既逝,而法师即还天台
以苦学,尝感疾呕血,自谓必死,毅然入灵墟佛室,用消伏咒法而诅曰:「若四教兴行在我,则其病有疗;
不尔,愿毕命于此方」。
三七之夕,忽闻空中呼曰:「遵式,不及将死」。
法师益不懈。
至五七之日,遽见死尸盈室。
法师不惑,践之以行道,其尸即隐。
七七之日,忏讫,复闻空中声谓曰:「十方诸佛增汝福寿」。
其夕殊寐,恍惚见一钜人,持金刚杵拟其口,惊且觉,而其病遂愈。
俊辩益发,声貌形神美于平日。
法师大感,益欲从事于此,遂著书曰《观音礼文》。
方题笔,遽有奇僧遗之书名,自意趣与己著本略同。
淳化初法师年方二十有八,众命续居其师之宝云讲席,讲四大经积年(《法华》、《维摩》、《涅槃》、《金光明经》。)
一旦有施氏胎驴驰来伏其座下,若有听意。
其后以时而至者凡四十日,产而乃已。
驴果有人之意,不亦异乎?
至道丙申之岁,法师结乎黑白之众信者,按经习夫净土之业,著书曰《誓生西方记》,复拟普贤益为念佛三昧。
师处宝云更十有二载,未尝持谒与俗人往还。
自幸得观音幽赞,命匠氏以栴檀为大悲之像,刻己像而戴之,益撰十四大愿之文。
其后工有误折像所执之杨枝者,法师敬且恐,即自以接之,不资胶胶而吻合如故。
咸平三载四明郡大旱,郡人资以其雨。
师用请观音三昧,冥约若三日不雨,当自焚也。
期果雨,其郡苏。
太守以为异,乃即碑其事。
咸平五年法师复归于台,欲东入屏居,而徒属愈繁。
乃即其西阳益宏精舍,据经造无量寿佛大,相率修念佛三昧,著净土行法之说。
其邑先有淫祠者,皆为考古法正之,滥飨者彻去。
其所谓白鹤庙者,民尤神之,竞以牲作祀。
法师则谕其人,使变血食为之斋。
及其与众舟往白鹤,而风涛暴作,众意谓神所为。
法师即向其庙说佛戒杀之缘,而其浪即平。
寻命其神受佛之戒,此后以牲祀者遂绝。
即著《野庙志》,乃与神约,而民至于今依之也。
祥符四年,会章郇公适以郎官领郡,丁僧夏制,乃命僧延法师入其郡之景德精舍讲大止观。
其夏坐毕,有三沙门被衲无因而至,请与盂兰盆讲席。
方揖坐而忽不见。
法师尝以胜事他适,道出黄岩,有一豕奔来绕师所乘,已而伏前,意若有所求。
众嗟咨不测其然,徐推之,乃豕避屠而来也。
遂偿其直,教屠者释之,命豢于妙喜寺,名之曰遇善。
夫豕之果飨德邪,人其何哉?
台有赤山寺,高爽而濒海。
法师尝谓人曰:「此宜建塔」。
其众乡人乐闻,皆曰:「是山之巅,每有异光照耀海上。
其光之间,益见七层浮图之影」。
然其所照之至处四十里,皆捕鱼者簄梁周之。
法师知其发光,欲有所警,益励众必塔之。
及其事址发土,果得石函之效。
塔成,亦以七级应其先兆,而斯民不复渔也。
法师方百日修忏于东掖山也,会其时大旱,水不给用,乃出舍相之,俄以其锡杖卓之,石泉从而发激,今东掖所谓石眼泉是也。
初,杭之人欲命法师西渡讲法,虽使者往还历七岁,而未尝相从。
昭庆齐一者率众更请,乃来,至是已十有二岁矣。
先此,法师尝梦在母之胎十二年,校其出台而入杭,乃其梦之效也。
至杭,始止乎昭庆寺讲说大扬义,学者向慕,沛然如水趋泽。
杭之风俗习以酒肴会葬,法师特以胜缘谕之,其俗皆化率,变荤为斋,因著文曰《诫酒肉慈慧法门》,以正其事,其人至今尚之。
明年,苏人以其州符迓法师就开元精蓝,昼夜专讲,法会盛集,黑白之听者谓日万夕千。
其人不饮酒啖肉者殆倾郭邑,酒官屠肆颇不得其售也。
遂谓其徒曰:「吾祖智者遗晋王之书,六恨,其一适以法集动众妨官为之患。
余今德薄,安可久当此会」?
去之,乃翻然复杭,方祥符乙卯之岁也。
刺史薛公颜即以灵山精庐命居。
法师昔乐其胜概,已有栖遁之意,及是,适其素愿也。
其地乃高僧真观所营之天竺寺也,历唐而道标承之。
然隋唐来逾四百载,而观公遗迹湮没,殆不可睹。
法师按旧志探于莽苍之间,果得其兆,即赋诗作碑纪之,此始谋复乎天竺也。
初,其寺之西有隋世所植之,枯蘖仅存,至此而复,盖其寺再造之證也,因名之曰重
益以其香林洞口之石上、其山之本腹内竹、石面者,与天竺四瑞,作四诗纪其胜异。
居无几,而来学益盛。
乃即其寺之东建日观庵,撰《天竺高僧传》,补智者三昧行法之说,以学者。
祥符之九年,天台慧思至都,以其名奏之,遂赐紫服。
寻复请讲于寿昌寺
罢讲,过旧东掖,谓其徒曰:「灵山乃吾卜终焉之所也,治行,吾当返彼」。
寻援笔题壁为长谣,以别东掖,还天竺
禁,则励其徒共行金光明忏法,岁以七昼夜为程。
宫保马公既老,益更奉佛,尤慕法师之言,遂为著《净土决疑论》,马公镂板传之。
王文穆公罢相抚,闻其高风,因李明州夷庚要见于府舍。
既见,王公奇之,不数日,率其僚属访法师于山中,即命之讲。
乃说《法华》三法妙义,其才辩清发,衣冠属目。
王公曰:「此未始闻也」。
即引天台教之本末,欲其揄扬。
王公唯然。
寻奏复其寺,得赐天竺之名,王公书其榜,尊君命也。
王公始以西湖奏为放生之池者,亦法师以智者护生之意讽而动耳。
其王公出尹应天,方微疾,梦与相见,而其疾即瘳。
乃遗之书,盛道其事,以谓相遇平生有胜缘。
江宁,更迓于府舍问法,留且三月
王公始欲为僧伽像,疑而未果,法师乃为其推观音应化、遍知无方者示之。
先此,法师尝梦与王公在佛塔中,有老僧者擘金铃而分之二人,益说此以验适论。
王公曰:「实金陵之谓也」。
既造像卒,持与法师,因撰《泗州大圣礼文》以尊其事。
王公益与其秦国夫人施钱六百馀万为其寺之大殿者。
法师以复寺,乃自皇家与王公也,特有所感,遂重集天台四时礼佛之文,勉其徒行之,欲以报德。
会乾元节,王公以其道上闻,遂锡号慈云
自是相与为方外之游益亲,形于诗书者多矣。
若其所著《圆顿十法界观心图》、《注南岳思师心要偈》之类,皆为王公之所为也。
天圣中,公终以天台教部奏预大藏,天台宗北传,盖法师文穆公有力焉。
始,章献太后法师熏修精志,乾兴中,特遣使赍金帛,而两命于山中为国修忏。
遂著《护国道场之仪》上之,请与其本教入藏。
天圣改元内臣杨怀吉东使,又赐之乳香。
临别,杨以法师善书,求其笔迹,即书诗一阕与之,杨遂奏之。
明年,又赐银一百两饭山中千僧。
然其时之卿大夫,闻其风而乐其胜缘者,若钱文僖、杨文公、章郇公,他公卿益多,恐斥名,不悉书。
法师闲雅,词笔篇章有诗人之风,其文有曰《金园集》者,《天竺别集》者,曰《灵苑集》。
然修洁精苦,数自烬其指,而存者一二耳。
逮其持笔,书翰精美,得之体。
灵山秋霁,尝天雨桂子,法师乃作《桂子》、《种桂》之诗。
尚书胡公见而盛赏之,乃与钱文僖公赓之。
胡公领郡钱唐,益施金而为其寺之三正门者。
法师领寺既久,尝欲罢去,史君李公咨即会郡人苦留之。
又二载,当天圣九祀之孟春,方讲《净名经》,未几,顾谓其徒曰:「我昔在东掖亦讲是经,尝梦荆溪尊者室中授其经卷。
及出视日,已殁矣。
今者吾殆终于此讲也」。
一日,果与众决曰:「我住台、杭二寺垂四十年,长十方意,时务私传。
今付讲席,宜从吾之志」。
即命其高第弟子祖韶曰:「汝当绍吾道。
我持此炉拂,勿为最后断佛种人,汝宜勉之」。
作《谢三缘》诗(谓谢绝徒属、宾友、笔砚也。),命学者刻石示之。
秋八月二十有八日,孑然入其寺之东岭草堂,自晦也。
明年十月之八日示微疾,不复医药,命取尝和晋人刘遗民《晦迹》诗,改其结句云:「翔空迹自绝,不在青青山」。
使磨崖刻之。
翌日之晚,复曰:「吾报缘必尽,敢忘遗训乎尔曹耶」?
益说法以勖其属。
及后日之晚,使请弥陀以正其终。
其徒尚欲有所祷,且以音像应命。
法师即炷香瞻而祝之曰:「我观世音前际不来,后际不去。
十方诸佛,同住实际
愿住此实际,受我一炷香(云云。)」。
或问其所归者,犹以寂光净土对之。
至其夕之三鼓,奄然坐终。
先此,法师自制其曰「遐榻」而铭之。
学者务奉其师之前志,必卧其灵体于遐榻。
七日,其形貌完洁如平昔。
其寿六十有九,腊五十。
当其化之夕,山中见大星陨乎鹫峰,赫然有红光发于其寺之前。
度弟子若虚辈垂百人,授讲禀法者如文昌诸上人者仅二十人,登门而学者其人不啻千数。
明年仲春之四日,奉遐榻归葬于其寺之东月桂峰下,与高僧真观之塔邻也。
蒙识韶公几三十年,晚,山中与其游益亲。
韶公耆年淳重,亦名德之法师也。
尝以大法师实录命余笔削,始以敝文不敢当。
及蒙奏书为法,以微效还,而韶公已物故。
方感慨,今辩师益以录见托,愿成就其师之意。
辩师端审善继,又明智之贤弟子也。
会余避言,适去山中,嘱之愈勤。
顾重违其先师之命,姑按韶公实录而论次之,命曰「曲记」,盖曲细而记其事也。
慈云聪哲,志识坚明,故其以佛法自植立,卓然始终不衰,虽古高名僧不过也。
世以方之真观,不其然乎!
天台之风教益盛于吴越者,盖亦资夫慈云之德也。
吾恨不及见其人。
是岁,嘉祐癸卯之八年,季秋己亥朔,适在京口龙游之东圃记之也。
辞免谏议大夫1042年10月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三、《安阳集》卷二四 创作地点:甘肃省天水市
臣某言:今月九日三班借职赵九皋赍到官告、敕牒各一道,伏蒙圣慈授臣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者。
万枢之府,更直为荣;
七诤之班,在官惟重。
厕旧联而甚宠,当新秩以无名,理有未安,让非敢饰中谢。)
伏念臣早繇孤直,误记圣衷,粗干米盐之烦,本无军旅之学。
而自勉膺中诏,来捍西垂,三载于兹,寸功莫就。
虽天仁所覆,姑务贷全;
而疆事不修,何施面目?
惟徇忘身之节,绝萌干进之心。
向奉制函,就更廉印,从权为便,称职诚非。
辞避靡谐,尘窃增愧。
一昨寇侵邻道,移督援师,徒号万兵之行,无及一毫之助,遂使国威重挫,虏气益骄。
盖臣不能乘间袭归,应机取胜。
上轸旰宵之虑,合从斧钺之诛。
岂谓伏蒙皇帝陛下过采虚声,亟申褒典。
顾败军之若是,岂行赏之为宜?
孰可自欺,固有公议。
重念臣爰从郎署,获改使名,幸近职之已还,冀前官之并授,傥加异数,实紊彝章。
伏望皇帝陛下念边鄙之未宁,谓沮劝之当谨,止复礼曹之命,特停谏省之迁。
如此则犄角禦戎,更求于实效;
糜捐报国,益励于愚衷。
其所赐告敕,臣未敢进纳。
干冒旒冕,臣无任(云云)
陈执中事第一状至和二年二月 北宋 · 范镇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八、《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三九、《宋代蜀文辑存》卷七
臣窃闻御史谏院不论奏陈执中家事,乞加罪谏官者。
张择行疾病在第,臣已奉使还京,臣为谏官,不可不辨。
去年十一月八日韦城吴充鞠真卿事,十二月九日衡水石全彬事。
二十四日到京,二十五日上殿,陛下谕臣路中文字尽收得,又加劳臣,臣奏:「使天下之人议陛下,此是执政大臣之过」。
又问陈执中家事,臣奏:「臣新从外来,未知子细」。
陛下言台谏官不识体,好言人家私事,臣奏:「人命至重,台谏官不可不言,然不可用此进退大臣。
进退大臣,当责以职业,所贵有所劝励。
吴充石全彬等事是也」。
自是臣复送伴河北至今月九日还京,又闻御史中丞已下,皆言执中乞置诏狱,却不遣干连人赴制院,此诚执中之罪也。
又闻执中状奏,女使有过,指挥决打,因风致死;
而外议谓阿张决死。
臣再三思惟,就使阿张下狱,自承非执中指挥,是阿张自决打致死,有司亦未可结案,须执中證辨乃可。
是为一婢子令国相下狱,于国之体,亦似未便,所以不敢雷同上言。
然臣有不言之罪二,而御史不知。
初,朝廷为礼直官礼官,而臣再奏论列,以正上下之分。
及为一婢子困辱宰相,而臣反无一言,臣之罪一也。
臣不及众议未定时,辨理执中,至执中去势已决,始入文字,臣之罪二也。
臣虽有不雷同以存国体一事,不足以赎二事。
乞以臣章下御史台,榜于朝堂,使士大夫知臣之罪;
颁于天下,使天下人知臣之罪;
付于史官,使后世人知臣之罪。
臣虽就死,无所憾也。
若欲论执中才否及所行政事,则臣去年八月一日劄子、十月九日论兵民疏及温成葬事、吴充鞠真卿石全彬等状已具之矣。
在京诸军班月粮依诸仓年月界分以军资高下支给诏天圣七年十月甲午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
在京诸军班诸所支月粮,令提点场官、三粮料院依排定诸仓年月界分,以军资高下给之。
违者许人告,公人迁一资,百姓给赏钱三十千。
假日及双日契丹使见辞并为常朝诏天圣九年闰十月癸丑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五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
御史台,自今契丹使见辞,遇假日及双日,并为常朝。
閤门祗候须七人奏举方许引对诏景祐元年十月乙丑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五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五、《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一之一二(第三册第二六二八页)
閤门祗候自今须尚书员外郎诸司使以上及本路转运使提点刑狱一员共七人举之,方许引对。
臣僚宣借兵士诏景祐五年十月壬申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六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二
翰林学士龙图阁直学士诸行侍郎以上,宣借六军兵士各十人,给事中谏议大夫知制诰待制各七人,授外任无得占留。
三司使御史中丞知开封府群牧使、领三宫观事,已破本处人者,毋得差。
章献章懿皇后升祔太庙赦庆历五年十月九日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宋大诏令集》卷一三九
穹昊之眷,绍祖宗之绪,恢宅函夏,靖康群生。
何尝不讲求善经,稽合古谊,以格至顺,以循大中。
恭念二慈之亲,并膺先帝之托。
章献明肃皇后宣导阴教,辅隆宝业;
章懿皇后丕拥庆羡,实生眇冲。
顾复之恩深,保绥之念重。
神驭长往,仙游兹邈。
嗟乎!
为天下之母,育天下之君,不迨乎九重之承颜,不及乎四海之致养,念言一至,追慕增结!
向崇閟宫之制,未侑太室之飨,参验故实,惧非经据,遂涓谷旦,交举盛仪。
工师协恭,海宇延瞩,咸秩祀事,式宁神心。
上以伸罔极之孝思,下以厚重号之风教
宜诞均于纯嘏,俾周暨于普天。
可大赦天下(云云。)
于戏!
陟配奉亲,所以尊神灵于冥漠;
拥休肆眚,所以致动植于清明
考诸前谟,兹实大典。
尚赖三事庶尹,列辟众司,交输有恪之诚,共底无疆之福。
咨尔中外,体予意焉。
转运使兼按察诏庆历五年十月辛酉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七
路转运使昨带按察之名,比闻过为烦苛,吏不安职,至有晓谕州县,俾互相告论,有伤风化。
无益事体,其并罢之。
狄青手诏皇祐四年十月辛巳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三、《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五○
应避贼在山林者,速招令复业。
其乘贼势为盗,但非杀人,及贼所胁从能逃归者,并释其罪。
已尝刺面,令取字,给公凭自便。
若为人所杀,而冒称贼首级,令识验,给钱米赒之。
其被焚劫者,权免户下差役;
见役,仍宽与假,使营葺室居。
凡城壁尝经焚毁,若初无城及虽有城而不固,并加完筑。
器甲朽敝不可用者,缮治之。
监司谕亲民官访民间利害以闻诏皇祐五年十月九日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七、《宋会要辑稿》帝系九之一三(第一册第一九九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五
春夏以来,蝗旱为灾,民间利害有未达者,其令诸路转运、提点刑狱司遍谕亲民官采访以闻。
权住拨并剩员营房诏至和二年十月九日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九、《宋会要辑稿》兵六一之一四(第七册第六八六一页)
近拨并剩员营房,今为冬寒,其未搬移者今权住,候春暖,其营房仍渐次添盖,人给一间。
晏相公湖上十月九日三首 其一 北宋 · 韩维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霜风吹林叶乱坠,波下叠叠如铺茵。
渔人不用更安掺,直可凿水收紫鳞。
晏相公湖上十月九日三首 其二 北宋 · 韩维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断桥孤屿寒光外,短楫轻舟夕照中。
未必江湖能胜此,野棠梨叶赤如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