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诗文库 创作日期
江浙依旧榷盐诏雍熙二年六月戊子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太宗皇帝实录》卷三三、《宋大诏令集》卷一八三、《宋会要辑稿》食货二三之二一(第六册第五一八五页)
去年有司上请,通行江浙盐商,盖欲均利于民而绝其犯禁者。
然变法易制,自古所难,故且行之岁时,以观其利害。
如闻罢榷之后,重扰于民,庶便于时,宜仍旧贯。
自今宜依太平兴国九年七月己酉已前禁法从事
张逊枢密副使知院事淳化四年六月壬申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宋宰辅编年录》卷二、《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八之五(第五册第四一七八页)
具官张逊,早在初潜,备观勤荩;
寻迁近列,尝总利权。
倚其帷幄之谋,擢在枢机之地。
而乃植置朋党,交构是非。
贝锦之词聿彰于萋菲,挈瓶之智已极于满盈。
特推求旧之恩,俾示从轻之典。
列兹环卫,勉宠光。
寇准枢副淳化四年六月壬申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宋宰辅编年录》卷二、《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八之五(第五册第四一七八页)
具官寇准,擢赞枢衡,荐更岁律。
虽颇彰于勤瘁,而自掇于悔尤。
交构是非,烦黩公上。
所宜罢免,勿忘省循。
群臣上殿劄子为二本进内诏大中祥符二年六月戊戌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一
群臣上殿劄子,自今为二本进内。
可行者一留中,一付有司;
否者俱留不报。
陈尧咨大中祥符七年六月十五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八
尧咨:省所奏「永兴军城井泉大半咸苦,居民不能得甜水吃用,臣亲自相度府城东二里已来有水一条,名曰龙首渠。
其水清泠甘甜,只将五七十人开一小渠引注入城,四散于街市居民门前流过,却出城壕之内,阖郭士庶、人民、僧道尽得甜水吃用,皆上感圣恩」事,具悉。
卿干用适时,精心率职。
方委于藩之任,尤资治剧之才。
而能相厥土之高卑,究斯民之利病,靡烦庶役,潜导迅流,直贯城闉,俯周廛闬。
既荡邪而难老,亦播泽以无穷。
矧龙首之清渠,寔汉京之旧迹。
克修废坠,深副倚毗。
阅乃奏章,遽兹推美,其于叹尚,不舍寤兴!
故兹奖谕,想宜知悉。
夏热,卿比平安好?
遣书,指不多及。
十五日
大中祥符七岁甲寅九月九日(《金石萃编》卷一三○。)
题后原署:「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工部郎中、知永兴军陈尧咨书」。
戎器勿用金饰诏大中祥符八年六月癸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四、《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六之二四(第三册第二七三三页)
弓弩院所造戎器用金饰者,以他物代之。
太庙每室置祭器以备祠飨诏天禧二年六月十五日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六、《宋会要辑稿》礼一五之三(第一册第六五二页)
太庙每室各置祭器一副,准备祠飨,不得更供别处使用。
周骙推官1031年6月15日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一、《范文正公集》卷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六月十五日,同年弟范某,再拜奉书于周兄:去年秋滕子京集李唐制书,得一千首,欧伯起请目之曰《唐典》,仆始未阅其本,而酌以重轻,请避二《典》,曰《有唐统制》。
伯起以书见让,谓典为是,谓制为非,仆亦辨而言焉。
伯起不释,今复贻书云:「中有册文,讵可统而为制」?
仆乃求而阅之,果千首中,有册文十五,或因其旧名,可曰《有唐册制》。
仆前书云:「必以《统制》为非,则请别为之目。
以典为名,孰敢闻命」?
伯起谓典谟训诰,其来远矣,夫子因其旧史,优劣不存焉。
仆谓旧史之文,亦不茍作。
圣人笔削经史,皆因其旧,可者从而明之,其不可者从而正之,未尝无登降之意也。
是故言《易》则因先王之卦,从而赞之,有「圣人」,有「后」,有「君子」之辞焉。
刊《诗》则因前人之作,从而次之,有《国风》、《雅》、《颂》之伦焉。
修《春秋》则因旧史之文,从而明之,有褒贬之例焉。
《书》亦史也,从而序之,岂独因其旧篇,无优劣之意?
仆谓典谟训诰之文,或因其旧而次之,亦圣人之优劣也。
伯起有政典,周有六典。
仆谓政典者,果夏书耶?
虞书耶?
或有之,何不列之于《书》,或见删于圣人,此又不足称矣。
周之六典者,《周礼》云「天官掌建邦之六典」,乃周之法度,书于典册,非记言之例也。
夫子删《书》之际,六典不预焉。
伯起又谓有汉典、魏典、晋典、梁典,仆谓此四典者,必文人茍作,或佞之于前,或失之于后,非其正史,君子不取也。
而后,历代之史,无以典为名者,何哉?
盖尊避为万世之师,使后之明王有所稽仰,岂丘明、之流咸不到伯起之心邪?
伯起又谓元结有《皇谟》,柳宗元有《平淮夷雅》。
元、,唐人也,而深于文,不曰典而曰谟,不曰颂而曰雅,二君诚不佞欤!
伯起非唐人也,反为佞乎?
以其册制,特谓之典,岂有优劣之心乎!
如有优劣之心,则不当以错综治乱之文,跻于三代之上,炳之光明;
如无优劣之心,唐三百年册制之文,一旦易其名,则何以哉!
进退无所据。
而序引滋繁,枝叶之云,不复详释。
岂莠言乱正,学非而博者乎?
将固有所激而极其理要乎?
周兄积学于书,得道于心,览圣人之旨,如日星之昭昭。
愿质其疑,使来者不敢窃乱于斯文,甚善甚善!
不宣。
再拜。
苏州谢两府1034年6月15日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二、《范文正公别集》卷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
罪布四方,大不可掩。
宠分千骑,得之若惊。
雷霆之霁威,加霖雨而蒙润。
报君何道,杀身有宜。
窃念某生于唐虞,学于邹鲁。
一箪之乐,素伏于丘园;
四库之游,滥升于台阁
而自践扬谏列,对越清光,允出遭逢,诚当感慨。
事君无隐,必罄狂夫之言;
涉道未深,终乖智者之虑。
俟窜居于楚泽,尚假守桐庐
风俗未殊,足张条教;
江山为助,宁慕笑歌。
鹤在阴而亦鸣,鱼相忘而还乐。
优游吏隐,谢绝人伦。
岂谓蒙而克亨,幽而致显。
屡改剧藩之寄,莫非名部之行。
宗族相荣,󲦤绅改观。
此盖相公仁钧大播,量泽兼包。
噩噩之公朝,存坦坦之言路。
道兹优渥,屈彼典彝。
茂扬天子之休,纯被幽人之吉。
某敢不黾勉王事,寤寐政经。
黄裳之文,庶扬于《易》教;
朱绳之直,无忝于诗人。
上酬乃圣之知,旁答具瞻之造。
过此以往,不知所裁。
鹿胎景祐三年六月十五日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五九、《宋大诏令集》卷一九九、《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一六○(第七册第六五七五页)、《宋朝事实》卷三
冠冕有制,盖戒于侈心;
麛卵无伤,用蕃于庶类。
惟兹麀鹿,伏在中林,宜安濯濯之游,勿失呦呦之乐。
而习俗所贵,猎捕居多,资其皮存,用诸首饰。
竞刳胎而是取,曾走险之莫逃。
既浇民风,且暴天物。
特申明诏,仍立严科,绝其尚异之求,一此好生之德。
宜令刑部遍牒三京及诸路转运司辖下州、府、军、监、县等,应臣僚士庶之家,不得戴鹿胎冠子,及今后诸色人,不得采捕鹿胎,并制造冠子。
如有违犯,并许诸色人陈告,其本犯人严行断遣。
告事人如告采捕鹿胎人支赏钱二十贯文,陈告戴鹿胎冠子并制造人,支赏钱五十贯文,以犯事人家财充。
诫约陕西路部署司不得擅行侵掠诏康定二年六月壬辰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六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二
陕西路部署司,自今西贼犯塞,方得出兵掩击诸族,以牵其势,自馀毋得擅行侵掠。
举官为县令皇祐二年六月庚午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三、《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八之二八(第四册第三四六九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八
举官为县令,自今河北陕西转运使副岁各举十二人,提点刑狱各六人;
河东京东西淮南转运使副各十人,提点刑狱各五人;
两浙、江南东西、福建荆湖南北、广南东西、益、梓、利转运使副各八人,提点刑狱各四人;
夔州路转运使副四人,提点刑狱三人;
江淮发运制置使副各六人
府界提点各三人;
知开封府并诸州、府、军、监各一人。
仍止得举所部官。
广南西路夏税布所折价诏皇祐五年六月癸未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七六、《宋会要辑稿》食货三七之一三(第六册第五四五四页)、《宋会要辑稿补编》第八七九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四
广南西路夏税布旧例每匹折钱二百,如闻本路擅减其价,重困于民,宜复其价如故。
诫约转运使邻州饥不得辄闭籴诏嘉祐四年六月丁丑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九
路转运使,凡邻路邻州灾伤而辄闭籴者,以违制坐之。
内外锁厅并亲戚举人解额诏嘉祐五年六月壬申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一、《宋会要辑稿》选举一四之一二(第五册第四四八八页)
礼部贡院,内外锁厅并亲戚举人,并同引试,解十分之一;
如不及十人,亦许解一人;
四人以下送邻路聚试。
赐知唐州光禄卿高赋奖谕诏1068年6月15日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四、《临川先生文集》卷四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南阳世称循吏,其亡久矣,朕尚思之。
卿招怀饥流,垦辟荒梗,缮修陂堨,绩效具昭。
前人之良,何以逮此!
阅奏叹美,不忘于心。
观文殿学士江宁府谢上表1074年6月15日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五、《临川先生文集》卷五七、《王文公年谱》卷三、《王文公年谱考略》卷一八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臣某言:伏奉制命授臣观文殿学士吏部尚书、知江宁军府事,臣已于六月十五日到任讫。
久妨贤路,上负圣时,茍逃放殛之刑,更滥褒扬之典。
逸其犬马将尽之力,宠以丘墓所寄之邦。
仰荷恩私,皆踰分愿中谢。)
臣操行不足以悦众,学术不足以趣时,独知义命之安,敢望功名之会?
值遭兴运,总领繁机,惟睿广之日跻,顾卑凡而坐困。
秋水方至,因知海若之难穷;
大明既升,岂宜爝火之弗熄?
加以精力耗于事为之众,罪戾积于岁月之多,虽恃含垢之宽,终怀覆餗之惧。
伏蒙陛下志存善贷,为在曲成
记其事国之微诚,闵其吁天之至恳,挠黜幽之常法,示从欲之至仁。
经体赞元,废任莫追于既往;
承流宣化,收功尚冀于方来。
臣无任。
就移转运使定限进呈取旨诏治平三年六月十五日 北宋 · 宋英宗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三三、《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九之一七(第六册第五六四二页)
今后就移转运使,并具见任到任半月进呈取旨。
右正议大夫尚书左仆射吕大防生日诏元祐四年六月十五日下院)1091年6月15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六、《苏文忠公全集》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大防:股肱之良,与国为重;
家庭之庆,亦朕所同。
适《斯干》献梦之辰,均《既醉》太平之福。
膺予宠锡,介尔寿祺。
六一居士集叙1091年6月15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一、《苏文忠公全集》卷一○、《欧阳文忠公集》卷首、《欧阳文忠公年谱》卷一、《皇朝文鉴》卷八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五四、《三朝名臣言行录》卷二、《观澜文集》乙集卷一八、《古文关键》卷二、《文章正宗》续集卷二、《古文集成》卷三、《枫窗小牍》卷下、《群书考索》前集卷二一、《文献通考·经籍考》卷六一、《永乐大典》卷一三四五三、《文章类选》卷六、《文编》卷五三、《文章辨体汇选》卷三○三、《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一六、《古文真宝》后集卷四、《名世文宗》卷二八、《八代文钞》第二八册、《类编》卷五二、《群书通要》巳集卷二、《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四七五、四八二、康熙《西江志》卷一一七、《古今渊鉴》卷五○、《渊鉴类函》卷二六八、《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九九、同治《庐陵县志》卷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夫言有大而非誇,达者信之,众人疑焉。
孔子曰:「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孟子曰:「禹抑洪水,孔子作《春秋》,而予距杨、墨」。
盖以是配禹也。
文章之得丧,何与于天,而禹之功与天地并,孔子孟子以空言配之,不已誇乎。
自《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孟子之言行而杨、墨之道废,天下以为是固然而不知其功。
孟子既没,有申、商、韩非之学,违道而趋利,残民以厚主,其说至陋也,而士以是罔其上。
上之人侥倖一切之功,靡然从之。
而世无大人先生如孔子孟子者,推其本末,权其祸福之轻重,以救其惑,故其学遂行。
秦以是丧天下,陵夷至于胜、广、刘、项之祸,死者十八九,天下萧然。
洪水之患,盖不至此也。
方秦之未得志也,使复有一孟子,则申、韩为空言,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者,必不至若是烈也。
使杨、墨得志于天下,其祸岂减于申、韩哉!
由此言之,虽以孟子配禹可也。
太史公曰:「盖公言贾谊晁错明申、韩」。
不足道也,而亦为之,余以是知邪说之移人,虽豪杰之士有不免者,况众人乎!
自汉以来,道术不出于孔氏,而乱天下者多矣。
晋以老庄亡,梁以佛亡,莫或正之
五百馀年而后得韩愈,学者以孟子,盖庶几焉。
之后二百有馀年而后得欧阳子,其学推韩愈孟子以达于孔氏,著礼乐仁义之实以合于大道。
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故天下翕然师尊之。
欧阳子之存,世之不说者,哗而攻之,能折困其身,而不能屈其言。
士无贤不肖不谋而同曰:「欧阳子,今之韩愈也」。
宋兴七十馀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而斯文终有愧于古。
士亦因陋守旧,论卑气弱。
欧阳子出,天下争自濯磨,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说为忠。
长育成就,至嘉祐末,号称多士。
欧阳子之功为多。
呜呼,此岂人力也哉?
天其孰能使之!
欧阳子没十有馀年,士始为新学,以佛老之似,乱之真,识者忧之。
赖天子明圣,诏取士法,风厉学者专治孔氏,黜异端,然后风俗一变。
考论师友渊源所自,复知诵习欧阳子之书。
予得其诗文七百六十六篇于其子棐,乃次而论之曰:「欧阳子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余言也,天下之言也」。
欧阳子讳修字永叔
既老,自谓六一居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