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人物库 宋朝
张伯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台州天台人一名用成字平叔号紫阳
相传神宗熙宁中游蜀,遇异人传授丹法。
尝著《悟真篇》,授河东马处厚
元丰中卒,年九十九。
全宋诗
张伯端字平叔后改名用诚号紫阳真人天台(今属浙江)人。
少好学,游历四方。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陆诜辟为四川节度制置使安抚司参议
传说曾遇异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秘。
八年,著《悟真篇》八十一章(《悟真篇》自序)。
元丰中留偈而逝。
事见《悟真篇注疏》附《直指详说·张真人本末》。
嘉定赤城志》卷三五有传。
 张伯端诗,以影印明正统刊《道藏》洞真部方法类《修真十书·悟真篇》五卷本为底本。
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悟真篇注疏》(简称注疏本),《道藏》洞真部玉诀类《紫阳真人悟真拾遗》(简称拾遗),编为三卷。
词学图录
张伯端字平叔
天台人
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卒于神宗元丰中,年九十九。
有《紫阳真人词》。
全宋文·卷三○四
张伯端(九八四——一○八二)字平叔后改名用成(亦作诚),号紫阳山人台州(治今浙江临海)人。
精通天文、地理、医卜、形法。
累试不第。
熙宁间成都,遇刘海蟾,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修炼于阴山中,丹成返台州,传道授徒。
治平间访扶风马处厚河东,以所著《悟真篇》授之。
元丰五年趺坐而化,年九十九,为道教南宗第一祖。
所著除《悟真篇》五卷外,尚有《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鍊丹诀》三卷、《金丹四百字》、《紫阳真人词》等。
见《嘉定赤城志》卷三五,《历代仙体道通鉴》卷四九,《三洞群仙录》卷二,《栖真志》卷四,雍正《山西通志》卷一五九。
程祁北宋
全宋诗
程祁字忠彦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北)人。
节子。
进士,历任都官员外郎
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吉州清顺治吉安府志》卷三)。
著《程氏世谱》三十卷,今佚。
事见《新安文献志》卷八○《程待制)传》附。
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二六三三
程祁字忠彦浮梁(今江西景德镇东北)人。
元丰五年进士及第,调补玉溪掾
太学博士都官员外郎绍圣中自乞为发运司干当公事,随父出使江南
政和中吉州宣和中累官朝散大夫提点杭州洞霄宫
编有《程氏世谱》三十卷。
见《新安文献志》卷八○《程待制节传》附。
谢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建宁人字德夫一字商老
谢诇从子。
幼学于
既冠,入太学,与游权老、龚吉老齐名,人称三老
神宗元丰中进士第
瑞州司理,召为金部郎
徽宗大观中出使辽国还,悉举其山川、地理、名物、人情以闻。
司农少卿,出守建昌南剑绛州,以公廉称。
卒年八十。
全宋文·卷二六七三
谢皓字德夫一字商老邵武军建宁(今福建建宁)人。
元丰五年进士,调南剑州司户
历瑞、洪二州司理,知历城
以政绩闻,除荆湖路提举,寻除运判
召对,改两浙通判权金部郎
大观三年使辽,还,迁司农少卿
出知建昌南剑绛州三郡。
请老奉祠,卒年八十。
见嘉靖《邵武府志》卷一三,《宋元学案补遗》别附卷一。
耿南仲南宋 ? — 112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9 【介绍】: 开封人字晞道
神宗元丰五年进士
历任两浙、广南、荆湖江西监司。
徽宗政和二年,为太子右庶子,寻迁太子詹事宝文阁直学士,在东宫十年。
钦宗立,拜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尚书左丞门下侍郎
金人来侵,力主求和,每与李纲等异议,故战守之备皆罢。
出使河东,与金议割地。
高宗即位,言者论其主和误国,降授别驾,安置南雄州,行至吉州卒。
有《周易新讲义》。
全宋诗
耿南仲(?
~一一二九),字希道,(《宋元学案》卷九八),开封(今属河南)人。
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宋史》卷三五二《余深传》)。
提举两浙河北西路常平提点广南东路夔州路刑狱,荆湖江西路转运使
入为户部员外郎,辟雍司业,坐事出知衢州
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为太子右庶子,改定王、嘉王侍读
俄试太子詹事,在东宫十年。
钦宗即位,拜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升尚书左丞门下侍郎,力主割地求和。
高宗即位,罢为观文殿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寻责临江军居住。
建炎二年十二月,降授单州别驾(《宋史》卷二五《高宗二》),南雄州安置,行至吉州卒。
宋史》卷三五二有传。
今录诗十八首。
全宋文·卷二六三六
耿南仲(?
——一一二八),字晞道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人。
元丰五年进士第,历提举两浙常平,徙河北西路,改转运判官提点广东夔州路刑狱,荆湖江西路转运副使
入为户部员外郎,罢知衢州
政和二年礼部员外郎太子右庶子、试太子詹事宝文阁直学士
钦宗即位,以东宫旧臣礼重之,拜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升尚书左丞门下侍郎
金兵南侵,坚主和议割地。
高宗即位,薄其为人,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
议者论其主和误国,责授单州团练副使临江军居住。
建炎二年十月,再降授单州别驾,行至吉州卒。
有《周易新讲义》十卷(存)、《易明蒙》行世。
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宋史》卷三五二有传。
万如石北宋
全宋文·卷二六三八
万如石饶州德兴(今江西德兴)人。
元丰五年进士
历官知邵武军处州
宣和初,以朝奉大夫致仕。
见光绪《重修江西通志》卷二一。
郭思南宋 ? — 113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0 【介绍】: 河南温县人字得之
郭熙子。
神宗元丰五年进士
历官通义大夫
徽宗宣和中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历帅三路。
高宗建炎中徽猷阁直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致仕。
工杂画。
有《瑶溪集》。
全宋诗
郭思(?
~一一三○),字得之河阳温(今河南温县)人。
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宋史翼》卷三八),一说熙宁初进士(《挥麈录》前集卷四)。
善杂画,徽宗崇宁大观间曾应制画山海经图。
政和七年(一一一七)提举成都府等路茶事(《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一○○)。
宣和元年(一一一九),兼提举陕西等路买马监牧(同上书选举三三之三三)。
六年,为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同上书刑法二之八九)。
高宗建炎四年提举嵩山崇福宫,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八)。
有诗话《瑶池集》(《桐江》卷七《瑶池集考》)。
已佚。
今录诗二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收《白石镇古城》诗2句,不载事迹。
郭思字得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画家郭熙之子。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历官通议大夫徽猷阁待制秦凤路安抚经略使,仕至龙图阁直学士
宋高宗建炎中提举嵩山崇福宫
宋史翼》卷三八有传。
白石镇秦凤路岷州,诗当为其经抚秦凤时作。
全唐诗》误作唐人收入。
全宋文·卷二七七二
郭思(?
——一一三○),字得之河阳温县(今河南温县)人,熙子。
元丰五年进士第
政和七年提举成都府路茶事。
宣和初管勾成都府秦凤等路茶事,兼提举陕西等路买马监牧,进秦凤路经略安抚使,仕至龙图阁直学士
建炎四年通奉大夫提举嵩山崇福宫致仕,卒。
工杂画,著有《瑶池集》(《宋史·艺文志》八作《瑶溪集》十卷),编《林泉高致集》一卷(存)。
见《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职官四三之一○○、选举三三之三三、刑法二之九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八,许光凝《林泉高致集跋》,《宋史》卷二○九,《画史绘要》卷五。
毛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衢州西安人字圣可
神宗元丰五年进士
历知南陵高苑富阳三县,皆以治称。
徽宗大观中,擢殿中侍御史,累上章言蔡京罪,罢,又请谪于外。
后除左谏议大夫,坐事罢,提举宫观
全宋诗
毛注字圣可一字圣远江山(今属浙江)人,一说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
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清同治江山县志》卷七)。
历知南陵高苑富阳三县。
徽宗大观中主客员外郎,擢殿中侍御史
凡上疏十六章劾蔡京罢,迁左谏议大夫
张商英罢相,坐与之交通,提举洞霄宫
居家数岁,卒。
宋史》卷三四八、明嘉靖浙江通志》卷四○、《江山县志》卷九并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六三五
毛注字圣可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一作江山(今浙江江山)人。
元丰五年进士及第,历知南陵高苑富阳三县,皆以治称。
大观中吴执中荐为主客员外郎,俄擢殿中侍御史
累迁左谏议大夫,以罪罢为提举洞霄宫
居家数岁卒。
建炎末追复谏议大夫
宋史》卷三四八有传。
又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六,《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
黄静北宋
全宋文·卷二六三六
黄静字安仁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
元丰五年进士及第
历州县有声。
政和中提举福建常平
值岁饥,极力赈济。
置常平仓,出钱数千缗为籴本,以永其利,因名永利仓。
秩满乞祠,官终朝奉大夫
见嘉靖《建宁府志》卷一五、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四七。
郑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兴化军莆田人字舆梁
神宗元丰五年进士
太常博士
徽宗大观初兵部员外郎权吏部
以莅事详明考最,蔡京欲荐之台职,力辞。
郎官不迁者四年
政和初卫尉少卿,后出知海州,推行保伍之法,有政绩。
提点荆湖南路刑狱,徙知泉州,寻以奉祠致仕。
翁绩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州福清人字熙载
神宗元丰五年进士
累官知熙州
童贯强使熙河经略使刘法,败没,而以捷闻,因感愤作诗。
徽宗宣和末诣京上书,言西夏无故请和,又论宋辽既议和,赵良嗣、董才来降,妄生嫌衅,乞斩二人以笃信好。
不报,遂南归。
全宋诗
翁绩字熙载福清(今属福建)人。
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特奏名进士
奉议郎
徽宗政和末上书言边事,不报,遂告归。
事见清乾隆福清县志》卷九、一三。
余深南宋 ? — 113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2 【介绍】: 福州罗源人字原中,一作源中
神宗元丰五年进士
累官御史中丞侍读
谄附蔡京,结为死党,奸谋诡计多得其助。
官至门下侍郎,累进加少傅封卫国公
出为镇江军节度使、知福州
失势,累被弹劾,高宗建炎中临江军居住。
全宋诗
余深(?
~一一三二),字原仲罗源(今属福建)人(清道光罗源县志》卷一九)。
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
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太常博士著作佐郎司封员外郎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五年,试辟雍司业(《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九之二一),累官御史中丞侍读
因治张怀素狱曲护蔡京大观二年(一一○八)吏部侍郎尚书左丞
三年,转中书侍郎四年,转门下侍郎
致仕,罢知青州(同上书职官七八之三二)。
政和二年(一一一二)复出,复入为门下侍郎
继擢少宰少保丰国公,进太宰,再封卫国,加少傅
宣和二年(一一二○),出知福州(同上书职官一之三)。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致仕。
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斥临江军居住,寻还乡里。
绍兴二年卒(《梁溪》卷一六五《祭余相公文》)。
宋史》卷三五二有传。
今录诗十六首。
全宋文·卷三三五五
余深(?
——一一三二),字原中(一作源中),福州罗源(今福建罗源)人。
清弟,元丰五年进士
崇宁元年,为太常博士著作佐郎,改司封员外郎,拜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试辟雍司业
累官御史中丞侍读
大观二年,以吏部尚书尚书左丞
三年,转中书侍郎四年,转门下侍郎
政和七年,拜少宰
宣和元年,为太宰,进拜少保封丰国公
二年福州
谄附蔡京,结为死党,言者累章劾之,建炎二年,降中大夫临江军居住。
绍兴二年卒。
宋史》卷三五二有传。
又见《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
何去非宋 1077 — 11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7—1145 【介绍】: 建州浦城人字正通
学问该博。
神宗元丰五年以特奏名廷试中第。
左班殿直武学教授,校兵法七书。
寻擢博士
苏轼荐换文资,授承奉郎
富阳县,有治声。
通判沧州,绥抚流民。
司农寺丞,官终通判庐州
有《何博士备论》及文集。
全宋诗
何去非字正通浦城(今属福建)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何博士备论》),一说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以特奏名廷试,除右班殿直,授武学教授,迁博士
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以苏轼荐,授承事郎
五年,为徐州教授(《东坡全集》卷五八《进何去非备论状》)。
尝知富阳县,后通判沧州,卒。
有《何博士备论》二卷传世。
事见《东牟》卷一四《隐士何君墓志》、《东坡全集》卷五五《举何去非换文资状》。
全宋文·卷二五六四
何去非字正通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
喜论兵,累举进士不第。
元丰五年特奏名,召对称旨,除右班殿直武学教授
左侍禁武学教谕,使校兵法七书,寻擢武学博士
元祐四年,以苏轼称荐诏加承奉郎
岁馀,出为徐州教授
秩满,知富阳县
课最,改通直郎通判沧州
又除司农寺丞
求外补,遂通判庐州
卒,年七十三。
所著有《何博士备论》四卷(存)、《三备略讲义》六卷、《司马法讲义》三卷、《文集》二○卷。
王洋东牟》卷一四《隐士何君墓志铭》,民国《福建通志》总卷三九文苑传卷三。
赵煦北宋 1077 — 11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7—1100 【介绍】: 即宋哲宗
神宗第六子。
元丰五年封延安郡王
八年,立为太子
旋即位。
时年尚幼,祖母宣仁太后高氏垂帘听政,次年改年号为元祐,召司马光吕公著文彦博为相,贬逐章惇蔡确等新党。
八年太后死,始亲政。
次年改元绍圣,以章惇为相,罢范纯仁吕大防苏辙等,尽复神宗时新法,重修《神宗实录》。
在位十六年。
全宋诗
宋哲宗赵煦(一○七六~一一○○),神宗第六子。
元丰五年(一○八二)封延安郡王
八年,立为太子,同年三月即位,太皇太后高氏听政。
元祐八年(一○九三)太后去世,亲政。
在位十六年,建元元祐绍圣元符
元符三年卒,年二十五。
庙号哲宗,葬永泰陵。
事见《宋史》卷一七、一八《哲宗纪》。
全宋文·卷三二二一
宋哲宗赵煦(一○七七——一一○○),神宗第六子,熙宁九年十二月生。
初名佣,授检校太尉太平军节度使封均国公
元丰五年开府仪同三司彰武军节度使进封延安郡王
八年立为太子,是年三月即位,年仅十岁。
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改元元祐,召司马光吕公著为相,贬逐新党,尽罢新法。
元祐八年九月太皇太后崩,始亲政,改元绍圣,以绍述神宗新法为名。
遂罢免宰相范纯仁等,追夺司马光等谥,以章惇为相,起用曾布蔡卞执政,于是熙丰新法渐次恢复。
元符三年正月崩,在位十六年,年号三:元祐绍圣元符
有集二十七卷。
事迹见《宋史》卷一七至一八《哲宗纪》,《玉海》卷二八。
冯解南宋 ? — 11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0 【介绍】: 普州安岳人字长源
冯山子。
神宗元丰五年进士
钦宗靖康初,为左谏议大夫,出使金营。
张邦昌僭位,命为总领迎驾仪物使。
高宗建炎初,除资政殿学士,知潼川府
言者论其尝污伪命,夺职。
已而复官。
绍兴三年致仕。
卒年七十余。
冯澥北宋 ? — 1140
全宋诗
冯澥(?
~一一四○),一作獬(《东牟》卷七制词),字长源安岳(今属四川)人。
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桐江》卷一二《跋冯抱瓮诗》)。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左谏议大夫
高宗自康邸使金,以知枢密院事副使,不果行。
后随徽、钦二帝入金。
张邦昌称帝,取归,为奉迎使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潼川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以曾污伪命夺职,已而复官。
绍兴三年(一一三三)致仕,十年卒(同上书卷一三六)。
宋史》卷三七一有传。
全宋文·卷二八二一
冯澥(一○六○——一一四○)字长源普州安岳(今四川安岳)人。
元丰五年进士第,历外任入朝,复以言事谪。
元符中瀛州防禦推官、知嘉州录事参军
崇宁四年,由宗正少卿直龙图阁出知凤翔府,入为太常少卿靖康元年左谏议大夫,迁礼部尚书知枢密院事
未几罢为资政殿学士太子宾客,寻拜尚书左丞
建炎元年五月,以言者论其尝膺张邦昌伪命,除资政殿学士、知潼川府六月复夺职。
绍兴二年九月资政殿学士次年致仕。
绍兴十年卒,年八十一。
文师东坡,议论主熙、丰,有《左丞集》四十五卷。
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四、职官七八之三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八,《宋史》卷三七一有传。
程浚北宋 1001 — 1082
全宋文·卷五八○
程浚(一○○一——一○八二)字治之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天圣五年赐同学究出身,选猗氏县,历戎州司户参军凤翔府节度推官,授大理寺丞
再举进士中乙科,通判彭州嘉州梓州,迁知归、遂二州。
历屯田、都官职方郎中提点荆湖南路刑狱,除太常少卿,徙夔州路转运使
年七十,乃谢事。
元丰五年十一月卒,年八十二。
太中大夫
有诗五百馀篇。
吕陶净德》卷二一《太中大夫武昌程公墓志铭》。
席汝言北宋 1006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6—? 【介绍】: 宋人字君从
官终尚书司封郎中
神宗元丰五年,年七十七,与文彦博富弼辈为洛阳耆英会,与彦博程珦司马旦等为同甲会,又与司马光兄弟、楚建中王慎言诸人为真率会。
全宋诗
席汝言(一○○六~?
),字君从
曾官司封郎中
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与司马光富弼文彦博等为洛阳耆英会,各赋诗,时年七十七。
事见《司马文正公文集》卷六五《洛中耆英会序》。
今录诗二首。
赵丙北宋 1008 — ?
全宋诗
赵丙(一○○八~?
),字南正
曾举进士,以太常少卿致仕(《司马文正公集》卷六五《洛阳耆英会序》),居洛阳
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与司马光富弼等为耆英会,时年七十五。
有文稿十四编(同上书《赵朝议南正文稿序》),已佚。
今录诗二首。
楚建中北宋 1010 — 109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0—1090 【介绍】: 洛阳人字正叔
进士
荥河县,有治声。
元昊归款,建中白府请筑安定黑水八堡以控东道
夏人果来,闻有备,不敢入。
夔路淮南京西转运使,累迁陕西都转运使,知广州江宁、成德军,以正议大夫致仕。
全宋诗
楚建中(一○一○~一○九○)字正叔洛阳(今属河南)人。
进士,知荥河县
夔路淮南京西转运使,进度支副使
神宗熙宁三年(一○七○),知沧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五)。
五年,为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知庆州(同上书卷二二九)。
元丰五年(一○八二)参舆洛阳耆英会。
八年,以正议大夫致仕(同上书卷三六○)。
哲宗元祐五年卒(同上书卷四四八),年八十一。
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九三一
楚建中(一○一○——一○九○)字正叔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仁宗时,第进士,知荥河县主管鄜延经略机宜文字
累迁提点京东刑狱、盐铁判官
夔州淮南京西转运使,进度支副使,出知沧州
熙宁五年,为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知庆州江宁、成德军。
元丰八年正议大夫致仕,元祐五年卒,年八十一。
建中为人强干,为王安石称道。
宋史》卷三三一有传,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八。
毛维瞻北宋 1011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衢州西安人字国镇
仁宗朝进士。
以诗名,与赵抃同邑相得,为山林之乐。
神宗元丰三年,知筠州,政平讼理。
苏辙筠州,相与唱和。
有《凤山八咏》、《山房即事十绝》。
全宋诗
毛维瞻(一○一一~?
生年据《清献》卷四《次韵张侨庆毛维瞻得谢》自注推算),字国镇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
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
神宗熙宁八年(一○七五),以上殿劄子误用字及不如式,由开封府推官罢为提举洞霄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九)。
元丰三年(一○八○),知筠州(《栾城集》卷二三《筠州圣祖殿记》)。
曾与苏辙赵抃唱和。
两浙名贤录》卷四六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九九二
毛维瞻(一○一一——?
),字国镇,苏门词人毛滂之父。
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人。
庆历二年进士
庆历中缙云县皇祐中义乌
熙宁中开封府推官度支郎中
八年,罢为提举洞霄宫,与致仕还乡之赵抃相友善,为山林之乐。
元丰三年朝请大夫筠州,与谪监筠州酒税之苏辙多所唱和。
五年致仕。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九,《栾城集》卷二三、二四,雍正《广西通志》卷七○,乾隆《浙江通志》卷一二三,道光《东阳县志》卷一○,《括苍金石志》卷三,《宋诗纪事》卷一五,《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