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陈靖北宋 948 — 1025
华林书院 北宋 · 陈靖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卓尔西山百里强,累年家有桂枝香。
万株松竹封三径,数世儿孙食一堂。
客舍远连虚席密,县衙斜引阙门长。
就中好是华林墅,别种梧桐养凤凰(《甘胡氏十修族谱》)
题燕 北宋 · 陈靖
七言绝句 押肴韵
秋去春来不倦遥,流莺相伴语交交。
儿孙各自(《宋诗纪事补遗》引作伴)飞鸣去,犹拣新泥补旧巢(清廖必琦乾降《莆田县志》卷一)
其一 北宋 · 陈靖
 押东韵
玉堂视草思严助铃阁谈经滞马融荆州怀古)
按:《舆地纪胜》卷六五《荆湖北路·江陵府下》
其二
分符出牧同吾祖,衣锦还乡自我射(《莆田县志》卷三五)
莆田县志》:莆原属泉州,自古未有为本郡太守者,陈仆身靖始以兵部郎中泉州,有诗云云。
壶公山 北宋 · 陈靖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八五、乾隆《莆田县志》卷一
莆水之阳有壶山兮,巍峨岌嶪,峥嵘崷崒。
接闽岭以削成,干海天而秀出。
跨百里兮奇势千端,耸八面兮瑰状一律。
纾洞壑兮幽邃无垠,班岗峦兮高低有秩
其巍然而踞视群峰也,若大帅坐幕以指挥
其俨然而雄镇四野也,若端士垂绅而拱立。
鸿鹄度而翅摧,乌兔飞而影失。
左右前后兮共壤而异宜,风雨晦明兮殊候而同日。
乃若绝壁摩汉,层岩造天,海上之日华未出,云外之岚光已鲜。
漠漠悠悠,苍烟倏聚而忽散;
杳杳霭霭,素雾乍郁而复宣。
巨石崭崭乎矗而如砺,方池溶溶乎砑而成渊。
千林黛饰兮,密叶秀而竞发;
百谷霞舒兮,繁卉华而争妍。
孔鸾、鸑鷟、玄鹤、黄鹄兮,巢松而宿筱;
凫鹥、鸧鸹、鵁鶄、翡翠兮,唼菱而喋莲。
许由、巢父依峦而晦迹,赤松、王乔假道而腾仙。
复有名儒巨贤禀其淑也,释子道侣栖其寂也,骊龙蛟螭蓄其神也,貙兕虎豹伏其猛也,璆琳琅玕韬其光也,梌杞梓育其材也,千奇万异,不可殚而述也。
伊五岳之穹崇乎,处华夏之中
而此山之突屹乎,出荒服之外。
南浦之咽喉,作东瓯之襟带。
储精孕秀,虽著于今时;
生甫及申,未昭乎往代。
时巡肆觐,则銮辂莫至;
燔柴检玉,则祀典未载。
吁嗟望秩兮蔑尔无闻,仰止高山兮于是乎在!
太宗聚人议淳化二年 北宋 · 陈靖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五
臣伏以天生烝民,为国之本;
地生百谷,为民之财。
国非民罔兴,民非财罔聚。
故《书》有「本固邦宁」之旨,《易》有「聚人曰财」之文。
考斯格言,诚为要道。
夫先王之聚民也,岂能耕与之食,织与之衣?
盖开其货殖之门,示以农桑之本,俾夫养生送死,力服田畴,而无轻家离乡之心。
是知理国之道,聚人为先。
人聚则野无闲田,家无乏用,义夫节妇,由是而生。
内则恭睦于亲姻,外则协和于乡党。
争讼无所作,邪伪无所安。
欲其教化不行,不可得也。
茍不然者,则官无定籍,世有浮民,逆党凶徒,由是而起。
小则干陵于闾里,大则侵轶于州县。
礼逊无所兴,仁信无所设。
欲其刑罚不用,不亦难乎!
是故王者察顺逆之端,究存亡之理,设职官以持国本,立井田以节民财。
贫弱者不使之饥寒,富豪者不使之兼并。
小大毕济,遐迩同归。
然后赋调上均,而国无苛敛;
衣食下给,而人无他求。
仓廪充盈,时俗康阜,既庶且富,近悦远来,尽令四海之民,咸若一家之子。
纵有风雨不节,螟螣为灾,但可以小虞,未足以大害也。
而自秦坏周制,立阡陌而尚战功;
汉因秦规,益算缗而取民利。
故使国内咸怨,天下无聊,至有刘、项之争,莽、卓之乱也。
逮夫晋魏,迄于隋唐,其间明主昏君,治乱相继。
或增之以掊剋,或施之以宽平。
或用于国而资于民,或利当时而弊后世,损益之理,史籍具存。
然则地之生财有时,人之用力有倦。
必在人君审时以测地,察倦以因人,使其力出无穷,财生不匮,则聚人之要,在于兹矣。
今国家富有万国,治胜三王,塞邪路于汉刘,刬讹根于晋石。
罄域中之黎庶,孰非王民;
穷宇内之舟车,咸输贡赋。
用众庶则方今特出,拟丰盈则邃古难差。
而且游力尚多,旷土不少,冻馁之色,十五其民。
得非版籍之所未精,劝课之所未备?
臣愚以谓精版籍莫若遵闾伍之法,备劝课莫若申殿最之科,如是则游力必除,旷土尽辟。
《管子》曰:「欲治其国,先知其人;
欲知其人,先明其地」。
黄帝有乡井之制,周人置三遂之官,使其什伍相司,里邻相保,有无得以相贷,巧拙得以相谋,生产得以相均,死病得以相救,危难得以相助,婚嫁得以相媒。
人顾其家,家守其口,奔亡者无所匿,迁移者无所从,欲盖而彰,不救而得。
故民有安土之意,官无漏人之虞,主政可行于民,民心可系于主,众寡之额,老幼具存。
故《周礼》每至孟冬司徒献其人数,王拜而受,冢宰贰之,乃命有司登于天府,其重民籍也如是。
东晋以土断其民,北齐之间,俗便其制。
陈亡隋乱,纪紊纲颓。
洎乎李唐,大革斯弊,乃有村正掌其田野,坊正司其邑居。
大约科条,与今相类。
然以彼时村正坊正,皆选彊干廉平
州官县官,悉知丁口存殁。
三年一造,户籍三本,一本供省司,一本在县主将,一本纳州照对。
隐一户则罚加守宰,漏一丁则罪连乡邻。
故得上尽其心,下竭其力,互相检谨,无敢罔欺。
加以纠擿奸讹,督课租赋,随其等级,并有劝惩。
今则州额不登,天府未闻其必罚;
县数有漏,州司亦因而无言。
存亡只任于里胥,增减悉由于田畯。
地有奸恶,至彰露以方知;
户有死亡,遇差徭而始报。
夫如是,得不掩藏其疾,而使复本归农者哉。
故曰:版籍之所未精也。
又地者谷之所生,谷者人之司命
地不耕无以取其谷,谷不熟无以养其人。
是以古者宅不毛,田不辟,皆有里布之率,屋粟之租,盖勉其勤劳而罚其怠惰也。
汉诏曰:《洪范》八政,以食为先,斯诚家给之源,刑措之本,是宜厚农薄赋,令与孝悌同科者。
其重农也如是。
孝平元始之初,有大农部丞之制,分管劝课逐处耕桑,未踰二三载中,垦田九百万顷,户足人给,流亡渐还。
司徒石苞奏:郡县农桑未有殿最,宜增官属,有所巡检
帝俞其言,民获其利。
洎后或弛,不可备论。
逮乎李唐开元,则立口分永业,各定顷亩,随其等级。
于事虽涉太烦,亦可体为常式。
但臣切见先有敕命遍下诸州,俾置农师,犹谓观人复本。
然虽有其诏诰,而且无其主张,坊村得以因循,郡邑不虞其殿最。
遂使耕耘之力,尚遗畎亩之间。
故曰劝课之所未备也。
臣所议上件事由,兼有前古制度。
傥若陛下不遗葑菲,特赐施行,即乞据令村坊,加之保伍,随其土断,不问侨居。
应是浮浪之徒,悉归版籍所管。
然后按其人数,授以土田,五家为邻,五邻为保,递相检察,责以农桑。
勿容游食之徒,勿纵惰耕之子。
仍更示其殿最,励彼属官,或土不旷功,则隆之以爵赏,人有游力,则降之以典刑。
自然上下相承,小大无隐,良畴委而再辟,游民荡而复归,太古之风,于今曷远。
故曰精版籍莫若遵闾伍之制,备劝课莫若申殿最之科。
其有子细事宜,更在临时条贯。
退循虚昧,无补盛明。
太宗乞行考课之制奏淳化三年 北宋 · 陈靖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国朝诸臣奏议》卷七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七一
臣今日内殿起居,次当转对。
自量荒昧,莫识变通。
当求理之期,唯思进说;
顾犯颜之罪,不敢避诛。
庶同千虑之愚,少助万机之智。
伏以皇帝陛下应乾御宇,十六七年;
拓土开疆,万数千里。
尊师问道,期庶绩以咸熙;
审官求贤,欲百揆而时序。
每日临轩决政,随事制宜,小大之权,悉干进止,以至中夜忘寐,未明求衣,惕厉恭勤,何尝暂舍!
臣诚不佞,以臣所观,由尧舜已还,君天下者未有若陛下之焦劳也。
然则焦思劳神,陛下之所已至;
守官供职,群臣之所未专。
颓坏纪纲,亏损政教者,诚以考课之法尚阙,升降之资不常。
得之者未必贤才,失之者未尽不肖。
《舜典》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夫子曰:「苟有用我者,三年有成」。
盖圣人因其国而设其官,久其官以行其政。
官不久何以明其术,政不行何以观其化?
明术则美恶难逃,观化则治乱可审。
然后考课之法不得不精,黜陟之方不得不当。
既精且当。
虽元凯在下,致之于股肱,四凶居高,投之于荒服,乃其分也,夫何怨焉!
《语》云:「舜有天下,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静而思之,由此道也。
伏见前制有考课官人之法,先在有司定其优劣,六品而下尚书覆问,五品已上天子与公卿评其善恶。
上上者迁之,下下者黜之,中中者常调之。
能否各当,赏罚大行。
方今幕职州县官,虽流内铨考其资历,京朝监司之任,审官院较彼幽明,然且寮属至繁,寰宇至广,不可远视遐听,究极是非,徒能按式准文,聊为隆杀。
往往假声窃誉,骤越阶资;
课实责虚,不拘殿最。
且人心犹水,法制犹防,或禦得其宜,则澄彻之姿至矣;
茍限非其要,则怀襄之势起焉。
又况州县之官,乃京朝之基本,京朝之任,亦卿相之椎轮。
必须先正其初,然后不挠其末。
考功之职,虽有其名,绵历岁时,莫闻振举,是致有自州县幕职,遽升京秩、赞洗三丞者;
才及京官秩、赞洗三丞,便望正言司谏、郎中、御史者;
洎至正言司谏、郎中、御史,又图给舍丞郎
既得给舍丞郎,即希公卿宰辅者。
争驰互竞,厚援广交,接声势以相毁称,伺衅隙而相攻击。
贪名冒进,弃礼让以如遗;
揣己循涯,岂满盈而知戒。
如此,则下位者唯用心而图上,在上者诚自固而不遑。
虽有皋、夔、稷、契之能,龚、黄、鲁、宓之术,亦何暇恤民忧国而成功著业者哉!
臣按于传,品士之科,一曰德行以立道本,二曰理才以详事机,三曰政才以经国体,四曰学才以综典文,五曰武才以禦军旅,六曰农才以教耕稼,七曰工才以作器用,八曰商才以兴利源,九曰杂才以长讽谏。
凡此九等,委在百司。
合而论之则邦国之政斯备,分而考之则小大之职各扬。
又李唐考课,有德义清谨、公平廉恪之科,由近侍至于镇防,并据职事目之为最,各有等级,元属考功
以臣所观,自古黜陟之制,其远者逮至九载,其近者六年、四年,拟之于今,不可猝用。
臣欲乞天下诸色官属依旧三年替移,仍一年一考。
是非三考,然后升降。
有绩者赏,无劳者罚。
善最特异者,锡以殊劳;
累任无状者,置之散地。
不能致功,虽有善名者,不与之陟;
不废其职,虽有恶名者,不录其尤。
黜陟审于实,不信于虚;
幽明察于直,不凭于诈。
其在京百司及台省上官,逐年乞选任公直御史一人,采察能否虚实之状,职事者以功勤为效,散官者以才行为程。
必在周详,无许阔略。
其外地长吏使臣、寮属已下,乞委逐路转运使、副,亦如御史所行,并至年终,具逐人功过事状开拆申奏。
乞下考功,从考功依准格条,比附优劣,一如往制。
先定考辞,量等级而褒惩,体幽明而黜陟,先取允当,无涉党偏。
然后申入中书,及关报流内铨并审官院,再加详酌。
的是公平,即具等第奏闻,取候圣旨除授。
其中或有奇才异略,蕴蓄经纶,硕学雄文,服勤笔砚,可以整齐纲纪、羽翼朝廷、师傅帝王、扶持社稷者,不在此限。
并内外官属或有过恶之迹,不预品较之文,别致昭穆,会得确实。
若采访有漏,即罪采访之官;
如考课不明,即罪考课之职。
按其轻重,断在必行。
庶使各励恭勤,无敢弛慢。
如此则官有常序,事有彝伦,奸宄不能任其邪,忠良不可夺其正,名器各有分,贤愚各有途,狗不续貂,石不参玉。
使职事不治,政教不行,民不康,俗不阜,争讼不息,廉逊不兴者,未之有也。
臣诚以能致民康俗阜,讼息逊兴,其要者不出牧宰之任也。
而使牧宰得其人,则郡邑政行,僚吏事肃,编民不殆,外奸不生。
又以能致郡邑政行、寮吏事肃者,莫出于转运使、副也。
由是而言,则国家任官择吏,其谨重者在于此焉。
且方今天下知州军仅及四百,县不减数千,若令一一选于朝廷,人人欲其称职,深恐阔略,未得精专。
臣愚以谓择县令知县莫若于知州知军,取知州知军莫若于转运使、副,制转运使、副乃系于朝廷。
又且转运使、副不过三十来员,况当文物盛明,士之众庶,倘或推公遴选,何忧不得其材?
既朝廷选任至公,则转运使、副安得不公?
转运使、副既公,则知州知军孰敢不公?
知州知军既公,则掾佐之吏尽公,而况县令知县敢有不公者乎!
夫如是,则赤子有归,苍生受赐,遐迩之俗,小大攸同。
古所谓形直影端,上行下法,其理要而其效速,其功倍而其教神者,此其略也。
但臣忝居通籍,无补圣朝,次当上言,不敢避罪。
所有加减考课之制,详酌今古之宜,尚有科条,难尽披述。
设或陛下赐之睿鉴,朝廷许其必行,则臣愿竭狂愚,乞与有司评议。
乞严飨宴之制奏淳化四年正月 北宋 · 陈靖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宋史》卷一一三《礼志》一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一九
古之飨宴者,所以省祸福而观威仪也。
故宴以礼成,宾以贤序,《风》《雅》之作,兹为盛焉。
伏见近年内殿锡宴,群臣当坐于朵殿、两廊者,拜舞方毕,趋驰就席,品列之序,纠纷无别。
及至尊举爵,群臣起立,先后不整,俯仰失节。
欲望自今令有司预依品位告谕,其有踰越班次、拜起失节、喧哗过甚者,并令纠举。
又惟饫赐之典,以宠武夫,大烹之馀,故为盛馔。
计一饭所费,可数人之属厌,而将校辈或至终宴之时,尚有欲炙之色,盖执事者失于察视,不及洁丰而使然也。
伏望并申严制。
均田法议淳化四年 北宋 · 陈靖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宋史》卷四二六《陈靖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一○
法未易遽行也。
宜先命大臣或三司使租庸使,或兼屯田制置,仍择三司判官选通知民事者二人为之贰。
京东西千里,检责荒地及逃民产籍之,募耕作,赐耕者室庐、牛犁、种食,不足则给以库钱。
别其课为十分,责州县劝课,给印纸书之。
分殿最为三等:凡县管垦田,一岁得课三分,二岁六分,三岁九分,为下最;
一岁四分,二岁七分,三岁至十分,为中最;
一岁五分,未及三岁盈十分者,为上最。
其最者,令佐免选或超资;
殿者,即增选降资。
每州通以诸县田为十分,视殿最行赏罚。
候数岁,尽罢官屯田,悉用赋民,然后量人授田,度地均税,约井田之制,为定以法,颁行四方,不过如此矣。
太宗乞从京东西起首劝课议至道二年七月 北宋 · 陈靖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文献通考》卷四、《宋史》卷一七三《食货志》上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五、《宋元通鉴》卷九、《续资治通鉴》卷一九
臣伏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食足则民天协和,民安则国本正固。
是以国非民罔立,民非食罔生。
夫先王之欲生其民、丰其食者,莫大于积谷而劝农也。
农田之兴,教化攸重。
《王制》曰:「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
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然后天子食,日举以乐」。
抑所谓汤之流金烁石,尧之怀山襄陵,而国无捐瘠者,率由是道也。
臣往岁辄进淳化中议五卷,其一曰聚人。
乃远自黄帝已还,历叙乡井农田之损益;
近自圣朝而上,备论劝课图籍之是非。
续主判三司开拆及提点司库务日,前后二拜封章,皆议耕桑利害。
又前年曲蒙圣造,许归住处宁亲,亦曾禀取指挥,寻到古本版籍。
去岁伏奉敕命,差往荆、湖,复自许州附奏劄子,兼乞容臣回日,别具条件请行。
区区之心,勤勤不忘于农事者,诚以陛下御宇以来二十馀祀,躬临庶政,日总万几,以至宵旰忘疲,夙夜不寐。
陛下之欲万邦咸宁,而四岳十二牧之任未能遂尧舜之心;
陛下之欲九功惟叙,而六府三事之官未能致商周之理。
抑又臣先居省职日,尝奏公事次,伏睹金口宣示曰:「稼穑农耕,政教之大本,设有人为官家力行劝课,康济黎元,则盐铁搉酤,是何末事」。
并前岁中宣令尚方制造农器,散给诸郡,使教民耕。
此又见陛下用意,愈于前代哲王远矣。
臣由是昼忖夜度,采古谕今,或得之于方策之间,或取之众多之议。
其可损而益用于圣世者,敢此布露,而俟详择焉。
再论劝课奏至道二年 北宋 · 陈靖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文献通考》卷四、《宋史》卷一七三《食货志》上一、《宋元通鉴》卷九、《宋史纪事本末》卷一八、《续通典》卷一
民复业及浮客请田者,委农官勘验,以给授田土,收附版籍,州县未得议其差役。
其乏种粮、耕牛者,令司农以官钱给借。
民输税外,有荒田愿附司农之籍者;
民有牛,岁责以租课,愿隶籍受田者:并听。
其田制为三品:以膏沃而无水旱之患者为上品,虽沃壤而有水旱之灾、埆瘠而无水旱之虑者为中品,既硗瘠复患于水旱者为下品。
上田人授百亩,中田百五十亩,下田二百亩,并五年后收其租,亦只计百亩,十收其三。
一家有三丁者请加授田,如丁数以给,五丁从三丁之制,七丁者给五丁,十丁者给七丁;
至二十丁、三十丁者,以十丁为限。
若宽乡田多,即委农官裁度以赋之。
其室庐、蔬种艺之地,每户及十丁者给百五十亩,七丁者百亩,五丁七十亩,三丁五十亩。
功五年后计其租,馀悉蠲其课。
令常参官于幕职、州县中各举所知一人堪任司农丞者,分授诸州通判,即领农田之务。
又虑司农官属分下诸州,民顽已久,未能信服,更或张皇纷扰,其事难成。
望许臣领三五官吏,于近甸宽乡设法招携,俟规画既定,四方游民必尽麇至,乃可推行之。
请益修劝农之法奏咸平二年十月 北宋 · 陈靖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五、《宋史》卷四二六《陈靖传》
国家禦戎西北而仰漕东南,食不足则误大计,请益修劝农之法,以殿最州县官吏,岁可省江、淮漕百馀万。
真宗盛梁所奏咸平六年 北宋 · 陈靖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五
臣窃以民惟邦本,食乃民天,童子妇人,皆知此理。
盛梁所陈农事,颇合臣之素心。
实王化之大端,圣朝之急务。
然臣再三忖度,未敢预闻其事者,盖中书劄子所降指挥,令据辖下州军躬亲子细相度,不得行遣文字,意者虑扰民户耳。
江南农田,久失制度,公私弊病,根柢滋深。
今朝廷若欲刬除,必须明行检责,若是虑有劳扰,无若却且因循。
事既因循,岂须擘划。
臣尝观史载,粗究兴亡,见前代之哲人,御远方之妙术,不使俗甚富庶,亦不使民至困穷。
俗富庶则侈僭之心生,民困穷则怨乱之心起。
欲其侈僭怨乱之不作,富庶困穷而得中,莫若周知田地之硗肥,遍测租赋之轻重,民户丁稚之多少,物产货殖之丰约。
纪纲正于手,舒惨系乎时,然后四海一家,如指其掌也。
傥或睹深弊而不除,忽后患而不虑,唯务姑息,尚或推延,臣恐民之蓄奸惯便于此日,国家行事沮柅于他时。
臣到任已来,不敢废职,其诸处逃户物产,及官庄屯田,臣先已取得荒熟顷亩数目见在。
去年七月已来后逐旋差人干当,于当年之内,其租课除旧额外,颇有出剩,以至逃户物产,官庄荒田,顷亩甚多,并可劝课。
候相次或有良便,上奏凝旒,庶使利害显然,朝廷信察。
今所奉指挥,据盛梁起请农事,令臣相度擘划闻奏者,以臣愚虑,若不先取进止,固难容易披陈,乞候将来臣或到阙,即子细分析,以俟朝廷可否。
真宗江南二税外沿征钱物大中祥符元年 北宋 · 陈靖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国朝诸臣奏议》卷一○四
臣闻为国之本,重乎烝黎;
至理之先,存乎教化。
烝黎泰而国祚永,教化行而理道昌。
前古哲王,光宅天下,未有不由是而能君兆庶,保宗祧,享奕世绵绵无疆之休也。
然则烝黎之所以泰者,必在衣给食足,赋均敛平,使安得其居,乐得其业,无非辜而陷法,无为盗而憎主。
故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也。
教化之所以行者,必在刑简政廉,德广信笃,使礼有所设,乐有所施,无密法以害人,无违分而取利。
故曰「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是也。
今国家奄有万国,垂五十年,声教所及,遐迩必至。
然臣学非博物,材不逮人,罔能周知四方是非休戚,唯敢极言本职利病根源。
伏愿圣慈子细详览而留意焉。
今年正月内准敕差充淮南转运副使兼同发运事,于二月四日到任,方欲求民疾苦,报国宠光,计未遂心,治且移所。
自受江南转运使仅踰半年,俗病民疵,十得七八。
其小者乃当官而行,固不避事;
其大者实干邦计,非可自专。
然或隐不言,诚恐得罪。
江南伪命日,于夏税正税外,有沿征钱物,曰盐博䌷绢、加耗丝绵、户口盐钱、耗脚斗面、盐博斛斗、酝酒曲钱、率分纸笔钱、析生望户钱、甲料丝、盐博绵、公用钱、米铺衬、芦䕠米、面脚钱等,凡一十四件,悉与诸路不同。
乃煜父子僭窃江淮,糜费爵禄,寻纳朝廷之琛赆,又失淮海之土田,物力不充,征敛苛暴。
太祖恭行天罚,诚欲吊民,而自克复之初,旧弊不去者,盖樊知古始怨伪朝不与名第,担簦去国,献策复仇,属天运之有归,遂甘心于故土。
然小人之见,无大略于时。
既任转输,罔思鼎革,而辄思怒其主,流毒其民。
使我皇朝只得伐罪之名,未见吊民之实,因仍旧贯,以至于今。
又其沿征数内酝酒曲钱、盐博䌷绢、盐博斛斗者,江南旧日许人私下造酒,等第科纳曲钱,及尝散与官盐,博换䌷绢斛斗。
归复之后,酒则禁断,盐则不支,上件沿征,准前输纳。
其次耗脚斗面、加耗丝绵,诘其所由,亦皆类此。
前后巡抚、采访、制置、茶盐承受,体量发赈贷等,皆承委寄,不察疲羸。
不唯不察疲羸,而复益之疮痏,遂使货家鬻产,偿积叠之征科;
去土离乡,入逋亡之簿籍。
目击堪叹,天高莫闻。
加以累年荐饥,甚不堪命,今岁虽稔,亦罕宁居,实病本之转滋,致仁化而未洽。
矧夫否极则泰,感而遂通,通泰之期,计在今日。
伏惟陛下膺图受箓,继业承祧,念太祖丕变之实难,省太宗治平之不易。
恭默思道,期庶绩以咸熙;
惕厉为怀,畏一物之失所。
故臣得以有犯无隐者,诚谓陛下必能澄流于源也。
又臣尝观《周书》,兼之汉史,见文王、高祖开国创业,劳苦艰辛,无所不至;
武王、孝惠缵功述德,而犹天下多故,域中未宁。
洎乎周成、汉文,治定刑措者,非文王武王不及成王之英睿,高祖、孝惠不及文帝之智略,盖开国创业之际,定霸争雄也,缵功述德之时,去愚取贤也。
诚雄霸之未分,贤愚之相半,果断靡暇,举置惟艰,故显忠遂良,然后治定刑措,萃于成王、文之世也。
我皇朝太祖东归江浙,西克巴岷,南平越裳,北扫泽潞,非定霸争雄欤?
太宗殄三晋之昏迷,斥两河之丑虏,黜群邪于荒服,采多士于草莱,非去愚取贤欤?
夫如是,太祖文王高祖之时太宗武王、孝惠之日,陛下则成王、文之世。
太祖太宗已无愧文、武、高、惠于前,陛下必超迈成王、文于后也。
江南州郡,民物凋残,太祖太宗未果安辑,非独二圣遗善以贻嗣君,抑亦周、治平悉在三世。
噫!
周祚八百载、汉四百年,历代延洪,无出于是,陛下得不动心哉!
臣所贡刍荛,盖当职任。
陛下倘允愚计,确赐主张,则显忠遂良,治定刑措,起于此而成于彼,亦将不远矣。
陛下果赐主张,无令沮难,则臣愿竭忠,亦复得为陛下剖析而别白也
江南归命二十有七载,赋敛关市,山泽搉酤,至于百货之珍奇,庶物之巨细,每岁所入,有增无亏。
执事于外者得以叙为劳能,坐邀恩爵;
会计于内者得以资为绩用,固保隆崇。
只谓财帛之繁,食货之富,足以实国,足以供军,殊不知货物悖取,人民之受弊;
人民受弊,盗贼之必兴;
盗贼必兴,干戈之不戢;
干戈不戢,郡邑之罔宁;
郡邑罔宁,农桑之失业;
农桑失业,则国食无所出,货帛无所求。
然后欲图润,不唯不克全有,抑亦庶几于乱,则蜀川事殷鉴未远也。
臣虽甚狂瞽,亦识便宜,挽粟飞刍,诚为本事,聚财积谷,敢不用心。
然或践彼常途,昧于至理,不过每到州府,长索事分,接问刑狱之清滥,拘检钱谷之盈虚,降次小大之务场,稽考出纳之文簿。
孜孜点算,一一看详,有欺罔则寻究元由,有错误则责挞胥吏。
遇羡剩之额,录为己功;
堪搉易之财,夺其民利。
茍且随时之誉,希求进秩之荣。
待至官满归朝,动不失所,如此亦为称职,亦可安身。
其或有暗君亲,无益政教,臣所不忍也。
臣今所陈前项沿征一十四件者,并伪朝旧弊也。
其顺归之后,亦更有甚于此者,臣未敢辄言。
陛下睿哲聪明,孜孜求理,茍或审其子细,必是大恻圣怀。
臣终俟他时,尽布愚款。
又上件沿征数内,亦有可永且仍旧,亦有可易而从新,亦有可推作国恩,亦有可施为民便。
若微臣专擅擘画,料朝廷必未施行。
何者?
供亿尚烦,储蓄未备,众人不知别有微旨,或相排沮故也。
愿陛下察此愚管,且许留中,然后密抽微臣赴阙质问,傥事可采择,则系于否臧;
如理涉虚浮,则甘俟典宪。
复虑陛下以臣欲归京阙,别有希求,且臣自是远人,所得已踰始望,崇阶贵秩,非敢有心。
但恨天赋性灵,不能茍徇时俗,致此喋喋,烦渎圣明。
真宗乞置东宫师保天禧元年 北宋 · 陈靖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国朝诸臣奏议》卷六○、《玉海》卷一二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七二
臣伏见皇太子光践承华,照临方内。
荐雷成象,正位于青宫;
五辂和铃,炳仪于清庙。
惟宾寮之具尔,独师保之阙如。
且夫师者,师法其规模;
保者,保安于德义。
茍旷厥任,未协前经,臣是以展转三思,揣摩群籍,冀有确论,上赞昌朝
粤自五帝选贤,三王授子,虽揖逊之或异,在训导以攸同。
虞舜之书则曰「教胄子」,姬周之典则曰「延冲人」,著于格言,莫重尊教。
虽然,服冕裘、陈卤簿,此可以庄礼容于外也;
至若就道德、敦孝恭,此可以发智理于内也。
伏愿陛下隆邦家之本,考沿袭之文,延揖公台,充备师傅,体二圣之基绪,副三灵之宅心。
人谋大同,知有尊于调护;
神器光属,亦共贯于守成。
又惟陛下颁列藩房,夙昭圣范,历试京邑之繁重,备尝稼穑之艰难。
虽勿用以居潜,已重晖而合照。
太宗皇帝英心奋断,大略制权,谓六传而可虚,俾庶务而从简。
皇太子适膺储位,方在妙龄,是宜设彼师臣,丰其礼数。
恢七教以兴之德业,广五行俱下之聪明。
春诵夏弦,遍遵行于故事;
左辅右弼,率永赖于正人。
臣谨按《汉书》,始元五年六月诏曰:「朕以眇身,护保宗庙,战战慄慄,夙兴夜寐,修古帝王之事,通保傅」者。
是知保傅之重,不可不备也。
又伏睹唐贞观十七年散骑常侍刘洎以谓皇太子初立,宜尊贤重道,以昭圣德,遂上书论列,亦有宪章。
然而师傅之名,未闻沿革之制。
臣学识寡陋,罔测津涯。
伏乞陛下选载笔之洪儒,俾其检讨
秉钧元辅,计之长久。
庶使左右周储,赖旦、奭之耆德;
羽翼汉嗣,蹑园、绮之高踪。
上符宗社之灵,下副华夷之愿。
臣适当暮齿,尚玷周行。
请老归田,案《礼》经而愧晚;
封章言事表臣节之有终。
傥蒙宸鉴俯回,离明增耀,不独臣死生幸甚,抑亦使兆庶同欢。
诸路差勘官事奏天禧四年五月 北宋 · 陈靖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宋会要辑稿》刑法三之五九(第七册第六六○七页)
窃见逐路转运、提刑司差推勘公事,并支口食,其间官典,辄或取舍不公,以俯近赦宥,因循勘结,不务专研。
乞今后应差勘官勘正前来公事,其馀官典并须取勘罪愆。
乞遣使安抚灾民奏天禧四年六月 北宋 · 陈靖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七之六(第六册第五八一三页)
朝廷每遇水旱不稔之岁,望遣使安抚,设法招携富民纳粟,以助赈贷。
彭祖观井图铭 北宋 · 陈靖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皇朝文鉴》卷七三、《明一统志》卷一八
淳化中,予将命之狄丘,道由彭门,有客得《彭祖观井图》以为贶。
中有台榭、人物、山水,森森然,盖状其佳象幽致,表绘事之工,予无取。
所慕者,唯彭氏面井而覆之以轮,背树而缆之以绳,凭杖敛躬,跼蹐而迎视,兢然若将坠也。
呜呼!
古人临事而惧之有若是,检身远害之有若是,后之君子得无效欤!
予实好古者,历考其迹于传记,虽夐而难信,且夫子云:「窃比于我老彭」,亦其验也。
故作铭于座右,曰:
至哉古人,远害全身。
战战兢兢,恒若履冰。
朽索之驭,纳隍是虑。
天子则之,鸿图永据。
存而惧亡,系于苞桑。
诸侯则之,其国必昌。
若舟弗济,夕惕而厉。
大夫则之,其家孔炽。
直哉惟清,执虚如盈。
士子则之,其道元亨。
不争在丑,无愧屋漏。
庶人则之,其食孔阜。
吾省予行,吾慎予守。
窃比老彭,式介眉寿。
书先君墓碣后 北宋 · 陈靖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六、《绩语堂碑录》(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石刻史料新编本)
至道乙未岁,得是碣于太原,元之时或有谓母氏存焉,置碣非矣;
抑又分命南北,成立未遑。
洎历郎署于五兵,改服色于三品。
景德丙午十月二十一日,由史职闻先妣真定县太君(累封至真定也。)哀讣,泣血京师
有司具奏旒扆,翌日诏遣中贵宣谕,赐钱十万,仍许奔丧而全礼制。
大中祥符改元戊申,皇上封泰山之岁,十二月十日,迁先妣葬于军垒之北崇业乡宝峰里桃枝原,幸今福建路按察刑狱、直集贤院丁逊礼丞为墓之志,焕乎其文章,昭然其事迹。
且曰:「合葬非古也」。
故不祔左司之茔(先君亦累封至左司郎中。)
明年六月二十九日,树兹碣于城南五里长亭之右,先君郎中坟路之左。
卫之以墙屋,期不朽于云来;
临之以康庄,庶无隐于遐迩。
靖亦以是日,遵途而归阙,故叙记于碣后。
进士翁允成书,进士钱勋篆额,郑舜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