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蔡模南宋 1188 — 1246
梅村刘仲 南宋 · 蔡模
四言诗 押青韵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七四、觉轩公集、《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九
祖述伊洛,宪章考亭
进德修业,笃志于经。
文章政事,昭炳日星。
爵尊誉美,千载遗馨!
乞将白鹿洞书院学规御书立石劄子 南宋 · 蔡模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七四
臣误蒙圣恩,擢兼学职,所当推明义理,启迪士心,辄沥愚衷,仰干天听。
臣窃惟自古圣贤教人为学,必使之讲明圣贤三纲五常、正心脩身、齐家治国之道,是以当世之人无不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然,为子者必孝,为臣者必忠,为夫妇、为朋友、为长幼者必有别、有信、有序,及出而为世用,则推其正、诚、修、齐之学而致国治天下平之功,此隆古之治,所以不可企及也。
后世之治,舍本求末,不修于家庭而专习乎浮虚,不务于躬行而惟事乎售鬻,知摛章绘句之小技,而不知立身行己之大节,汲汲然钓声名、取利禄,末流之弊至有不孝于亲,不忠于君,废坏彝伦,绝灭天理,贻人国家无穷之害,皆学之失其本也。
先儒太师徽国文公朱熹深以士习为病,当守南康时,白鹿书院方成,特取圣贤为学之大端,条列以示学者。
其言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教之目也。
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
学者学此而已,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为学之序也。
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
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焉: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修身之要也;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处事之要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接物之要也」。
其规模广大,其功夫切密,其条目昭晰森严,实为万世学者定式。
为士者苟能循序力行,真知实践,则所以变化其气质、薰陶其德性而俾之材全业洪,任重道远,上以尊隆国家,下以阜安民物,其效岂浅浅哉!
前朝国子司业刘爚尝入疏乞以此颁下学校,其后国子博士李道传亦有立石太学之请,未睹施行,至今士论以为阙典。
仰惟皇帝陛下圣德纯茂,学造精微,乃者亲洒宸翰,褒赐诸学,云汉昭回,千古鲜俪,继又旌之以束帛,劝之以恩典,其崇奖学校、激励人心之微,真百王之所未有,云蒸雾滃,感召之甚,行将见之。
而臣区区之愚,切谓所以崇奖激励之道,陛下已悉见之施行,至于所以涵养培植之要,长育成就之方,则莫先于以此,昭示而使之知所趋向也。
欲望圣明,断自宸衷,特降指挥,将朱熹白鹿书院学规》揭示颁下三学及诸州县学,以为天下士子定式,其于振起纲维,兴美教化,作成人才,实非小补。
万几之暇,并赐金文,大书特书,勒之坚珉,垂训千载,尤见圣天子振斯文之盛,由是承千圣、绍百王,有不难者矣!
按:《觉轩公集》,蔡氏九儒书卷六。
再乞将白鹿洞书院学规御书立石劄子 南宋 · 蔡模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七四、觉轩公集
臣昨者冒陈愚见,上渎圣聪,乞以太师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颁下三学及诸州县学,以为士子矜式,伏蒙睿思即赐采纳,宣谕宰臣见之施行,仰见圣学高明,度越千古,臣与六馆诸生天下士子同心庆幸。
臣窃观朱熹白鹿书院揭示》所以卓然足为万世矜式者,非特以其广大切密,昭晰森严而已。
盖自精至粗,由体及用,自身心而至于家国天下,靡所不该,且无一语不出于圣贤之格言大训,所以正大明白,可举而行,有非同时诸贤所设学规之比也。
推明其所以立揭之义,有曰圣贤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之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所持循哉!
或近世之学有规,其待学者为浅矣,而其为法又未必若古人之意,故今不复施于此,惟取圣贤教人为学之大端,条例昭示,相与讲明遵守,而责诸身焉。
此熹之《揭示》深合夫天命民彝之正,深契夫修道设教之旨,深得夫修身处事之要,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极,为万世开太平,其功用岂浅浅哉!
欲望圣慈即赐睿断,将朱熹白鹿书院揭示》锡以宸毫宝画,颁下三学立石,仍以摹本下诸州府县学。
兴起善治,皆自陛下始,奎文炳焕,与斯文相为无穷,岂不伟哉!
惟圣明其速行之,以慰天下之望。
所有朱熹白鹿书院揭示》,谨缮录装褙成轴,随状以闻。
与二弟论四象大旨篇 南宋 · 蔡模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七四、觉轩公集
模幼日侍侧,先公对文公说四象曰:「四象之画,六、七、八、九之祖也。
四象之次,六、七、八、九之父也。
归奇者其子也,过揲者其孙也」。
又曰:「四象之次,自十倒数六画而得太阴之四,以上皆然。
又屈五指而计之,一与九同,二与八同,三与七同,四与六同,此自然不言之妙,直是不由人排也」。
愚谓一、二、三、四为四象之位,六、七、八、九为四象之数。
《河图》位与数常相错,然五数居中,一得五而为六,二得五而为七,三得五而为八,四得五而为九,各居其方,虽相错而未尝不相对也。
《洛书》位与数常相对,然五数居中,一得五而为后右之六,二得五而为前右之七,三得五而为后左之八,四得五而为前左之九,纵横交综,虽相对而未尝不相错也。
文公朱先生感兴诗注序嘉熙元年二月 南宋 · 蔡模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七四、《皕宋楼藏书志》卷八五
古今之书,惟诗入人最易,感人最深。
三百篇之后,非无能诗者,不过咏物陶情,舒其萧散閒雅之趣而已,独朱子奋然千有馀载之后,不徒以诗为诗,而以理为诗,斋居之感兴是也。
盖以理义之奥难明,诗章之言易晓,难明者难入而难感,易晓者易入而易感也。
朱子切于教人,故特因人之易入易感者,以发其所难入难感者耳。
今诵其诗,包罗众理,总括万变,排辟异端,又皆正其本而探其原。
模之不敏,总角常侍先君读之,优游讽咏之久,不觉手舞足蹈之意,然亦懵然未晓其为何说也。
先君间因其愤悱而启发之,似有所见,近因弟杭试邑,樵川寄示瓜山潘丈笺本,积日吟诵,犹或恨其笺注之间,若有未尽者,随笔抄记,不觉成帙,用以求正于有道,正温公所谓扬子作《玄》,本以明《易》,非敢别为一书,以与《易》竞之意也。
同志之士,其亦有以识予之心者乎哉!
嘉熙丁酉仲春望日,模书。
按:《文公朱先生感兴诗注》卷末,丛书集成初编本。
马伏刘氏谱系序嘉熙四年二月 南宋 · 蔡模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七四、觉轩公集、《南宋文录录》卷一六
唐有《氏族志》,有《元和姓纂》,傅会以来,通缺断而莫之补,则无姓不然也。
盖古人有姓有氏,姓万世而不改,氏三世而一易,氏不同而姓同则为族,姓不同而氏同则不为族也。
三代而下,有冒姓者,有赐姓者,有避国讳、避患难而改姓者,新旧杂习,未易悉推。
如宋之孔,大族也,而子孔之后亦为孔,然言孔者必出于子姓,乌知有姬姓之孔。
固之刘,大族也,而尧之后为范氏,其处于秦者亦为刘,然言刘者必出于尧之姓伊祁,又焉知有姬姓之刘!
今观云庄刘氏《家谱》,其祖系汉楚元王之后,刘向之派,先世肇居京兆洪都关中,至五代时有祖将作监簿公讳豳者与余始祖蔡长官同时率众入,至建州建阳县后山,爱其溪山回郁,而原野不治,乃引水循太平山之麓以灌田,得良畴数千亩,遂卜居焉,改名马伏
至十一世生金紫公讳懋,与文公为忘年友
公之子曰、曰炳,俱从文公,尽得性命道德之传,乃先祖西山先生之执友也。
公之孙钦尝以图谱示余,余因为序。
夫谱以叙创承、联族系。
联则辩其讳,系则辨其分,使为子孙者有以考祖宗开创之迹,言行之美,为宗族者有以成门户辑睦之风,礼法之业。
今刘氏积德而族以大,本支所以蕃衍也;
守礼而族以尊,阀阅所以显著也。
俾嫡后嗣载观斯谱,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尚其念哉!
嘉熙庚子春二月朔序。
朱文公年谱大略 南宋 · 蔡模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七四、觉轩公集
先生讳熹字仲晦姓朱氏,世居歙之黄墩。
公九世祖院,唐天祐中歙州刺史陶雅之命,领卒三千戍婺源,邑民以安,因家焉。
四世祖惟甫生振,振生绚,皆不仕。
绚生森,少务学,不事进取,戒饬诸子,谆谆以忠孝和友为本,且曰:「吾家业儒,积德五世矣,后必有显者,当勉励谨饬,无坠先业」!
卒,赠承事郎
承事生三子:长曰字乔年
甫冠,擢进士第,入馆为尚书郎兼史事,以不附和议去国。
少以诗闻名,从豫章罗公从彦仲素游,则闻龟山杨氏所传河洛之学,得古先圣贤不传之遗意。
于是益自刻励,痛刮浮华,以趋本实,日诵《大学》、《中庸》之书,以用力于致知诚意之地。
自谓卞急害道,因取古人「佩韦」之义名其斋以自警,世号韦斋先生
,季槔,负轶才,不肯俯仰于世,有诗高远近道,号《玉澜集》。
韦斋娶同郡祝氏,封孺人,赠硕人,慈顺孝谨,生三子,伯仲皆夭,季则先生,其渊源有自来矣。
谨以家世本末具著右方,而表年系事,序次如左。
威怀庙门碑记淳祐三年正月 南宋 · 蔡模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七四、《永乐大典》卷三五二七
淳祐癸卯年秋威怀庙之南门成,冬十月,模诣建安书院,道过其下,仰瞻其匾,则「盖福地」四字,乃留耕侍郎王公之巨笔也。
揖父老而问其故,曰:「图经以此地为真人尹喜得道之所,故得嘉名。
兹门之成,则吾乡之大夫监丞吴公旂捐金以倡其事,邑士林君发主其役,而里人彭荣、林元吉与有力焉」。
予曰:「尹氏之事,虽所未详,然神能福斯人以食斯土,则不可泯也」。
后十馀日,林君以状来谒,将有请于郡侯实斋先生侍郎王公记其事,模为白之,实斋先生为之大书特书,信足以昭往古而示来今也。
模窃叹人心之神明不测,所以参天地、赞化育者在是,所以与鬼神合其吉凶者在是,世之人知求福于神,而不知澄源正本,求福于吾心,《诗》不云乎:「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又曰:「岂弟君子,求福不回」。
言未既,林君作而曰:「敢不夙夜佩服,以无忘先生之训!
愿刻其语,以惠后人」。
因书以遗之。
明年甲辰正月甲寅建安书院堂长蔡模敬书。
京学学谕发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