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请弛茶禁疏景祐三年三月 北宋 · 叶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八、《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四五、《宋史》卷一八四《食货志》下六、《文献通考》卷一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六四
山泽有产,天资惠民
自兵食不充,财臣兼利,草芽木叶,私不得专,封园置吏,随处立筦。
一切官禁,人犯则刑,既夺其赀,又加之罪,黥流日报,逾冒不悛。
诚有厚利,无费赀,能济国用,圣仁恤隐,矜赦无辜,犹将弛禁缓刑,为民除害。
度支费用甚大,榷易所收甚薄,刳剥园户,资奉商人,使朝廷有聚敛之名,官曹滋滥虐之罚,虚张名数,刻蠹黎元。
建国以来,法弊辄改,载详改法之由,非有为国之实,皆商人协计,倒持利权,倖在更张,倍求奇羡。
富人豪族,坐以贾赢,薄贩下估,日皆朘削,官私之际,俱非远策。
臣窃尝校计茶利岁入,以景祐元年为率,除本钱外,实收息钱五十九万馀缗。
又天下所售食茶,并本息岁课,亦祇及三十四万缗,而商见通行六十五州军,所收税钱已及五十七万缗。
若令天下通商,祇收税钱,自及数倍,即榷务山场及食茶之利,尽可笼取。
又况不费度支之本,不置榷易之官,不兴辇运之劳,不滥徒黥之辟。
臣意生民之弊,有时而穷,盛德之事,俟圣不惑。
议者谓榷卖有定率,征税无规准,通商之后,必亏岁计。
臣案管氏盐铁法,计口受赋。
为人用,与盐铁均,必令天下通行,以口定赋,民获善利,又去严刑,口出数钱,人不厌取。
景祐元年,天下户千二十九万六千五百六十五,丁二千六百二十万五千四百四十一。
三分其一为产州军,内外郭乡又居五分之一,丁赋钱三十,村乡丁赋二十;
不产州军郭乡、村乡如前计之,又第损十钱,岁计已及缗钱四十馀万。
榷茶之利,凡止五十馀万缗,通商收税,且以三倍旧税为率,可以得百七十馀万缗,更加口赋之入,乃有二百一十馀万缗。
或更于收税则例微加增益,即所增至鲜,所聚愈厚,比于官自榷易,驱民就刑,利病相须,炳然可察。
以地震言事疏景祐四年十二月 北宋 · 叶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东都事略》卷六四、《九朝编年备要》卷一○、《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三七、《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七、《宋史》卷二九五《叶清臣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六四、《宋史纪事本末》卷二九、《释氏资鉴》卷九
天以阳动,君之道也;
地以阴静,臣之道也。
天动地静,主尊臣卑,易此则乱,地为之震。
十二月二日丙夜京师地震,移刻而止;
定襄同日震,至五日不止,坏庐寺,杀人畜,凡十之六。
大河之东,弥千五百里,而及都下,诚大异也。
属者荧惑犯南斗,治历者相顾而骇。
陛下忧勤庶政,方夏泰宁,而一岁之中,灾变仍见,必有下失民望,上戾天意,故垂戒以启迪清衷。
而陛下泰然不以为异,徒使内侍走四方治佛事、治道科,非所谓消复之实也。
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天下之人齰舌不敢议朝政者,行将二年。
愿陛下深自咎责,许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明威降鉴,而善应来集也。
言大臣专政疏宝元元年正月 北宋 · 叶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一、《类编皇朝大事记讲义》卷一二、《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七、《续资治通鉴》卷四一
杜钦有言:「子为父阴,臣为君阴,妻为夫阴,夷狄为中国阴」。
臣以今日之事推之,陛下嗣位十六载,尚虚储宫,宗室诸幼,无所用事,子之阴不能沴父也。
中宫柔顺,不奸外朝,戚里族属,不及以政,妻之阴不能沴夫也。
四夷詟服,边候不耸,夷狄之阴不能沴中国也。
独大臣秉政,专制刑爵,陛下驭臣之术,未合治体,臣谓此正臣之阴为沴尔。
陛下缵御之始,母后临朝,天资仁孝、推而弗有,天下之人不以为过,知陛下奉先志而尊母训也。
明道以后,政归明辟,进退辅弼,废置阉寺,杜私谒,禁斜封。
当此时,天下之人欢然倾心,知陛下晦于昔而显于今也。
然患在持之不久,未能励精庶政,遂使招权之人,日尝月伺,乘上宽仁,自用于下。
陛下犹临朝渊默,垂拱仰成,事无大小,有议皆可。
使辅相之臣竭忠无私,皆如萧、曹、房、杜则可;
一有不及,才或非伦,则误陛下事多矣。
臣闻王者之所以横制六合,抚有万民者,在握刑赏之权,不授人以柄而已。
故举一善,有爵禄之赐;
黜一恶,有斧钺之诛。
使人尊如天、亲如地,仰其明如日月,畏其威如雷霆。
今则不然,有一进拔,则曰宰相某人之亲也、旧也,尝游其门而善者也;
被一抑黜,则曰宰相某人之嫌也、隙也,迹疏而不被其遇者也。
爵赏刑罚,陛下所有也,比及于人,则天下之人族谈嚣器,不曰自陛下出,而曰由宰相,得非臣阴之盛而易天地之序者乎!
此非一日之事也,坚冰之渐,其来久矣。
京房曰:「臣事虽正,专必震」。
使正而专,犹且震,况专而不正,安得不渎阴阳之气而致天地之变乎!
此地震之所由至也。
昔祖宗临御,亲览权纲,进贤退不肖,发在宸断。
孜孜求治,朝夕访对,孤臣下士,皆得纳忠。
小大之事无不知,刑赏之行无不当。
今陛下昕旦视朝,仅了常务,未尝讲议大政,考求得失。
昼日燕居,深处穆清,未尝延召多士,咨诹未悟。
此陛下所以驭臣之阙,而执事得以阿枉,在位得以壅蔽也。
臣愿陛下用天之高明刚健,法太祖之英武肃果,太宗之神睿聪察,先皇帝之精勤哲明,然后官人以材如周文,以法绳下如汉宣,招谏迁善如唐文皇
若此,何惧灾患之不消,福庆之不臻哉!
陕西形势疏宝元二年闰十二月 北宋 · 叶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五、《宋史》卷二九五《叶清臣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八
当今将不素蓄,兵不素练,财无久积,小有边警,外无骁将,内无重兵。
举西北二陲观之,若濩落大瓠,外示雄壮,而中间空洞,了无一物。
脱不幸戎马猖突,腹内诸城非可以计术守也。
自元昊僭窃因循,至于延州之寇,中间一岁矣,而屯戍无术,资粮不充,穷年畜兵,了不足用,连监牧马,未几已虚。
使蚩蚩之氓无所倚而安者,此臣所以孜孜忧大瓠之穿也。
今羌戎稍却,变诈无穷,岂宜乘即时之小安,忘前日之大辱?
又将泰然自处,则后日视今,犹今之视前也。
论日食疏康定元年正月 北宋 · 叶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国朝诸臣奏议》卷三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九九
臣闻王者上承天之所为,而下以正其所为。
君政有治乱,天应有灾祥,盖天人相与之际,系君德之感通。
奉天子民,义实一体。
昌治之世,未必无灾,欲治之主能以德应,则变灾为福;
衰乱之世未必无祥,庸暗之主德不能堪,则反祥为妖。
故治乱灾祥不可常,在德之厚薄耳。
仲尼修《春秋》,记灾异之大者,日食、地震为先。
班固述汉史,记日食之对,则变见三朝为尤异者。
今月正元日,日有食之,不幸昌治之辰,遂有尤异之变。
岂合朔之会适当然耶?
意上天谴告有所属耶?
伏惟陛下缵隆庆基,谨守先训,兢兢业业,十八年于兹。
四方底宁,万物咸遂,百工修辅,众绩咸熙,信治世矣。
然而天变如是之大,必有申警以启圣神。
臣尝学旧史,历考前志。
日,阳德也,君道也;
月,阴德也,臣道也。
薄食必于朔望,日月之交会也;
会而不食,阳胜阴也。
其在《诗》曰:「彼月而食,则唯其常。
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是则阳德君道或有所亏,则日为之食。
又曰:「敬天之怒,毋敢戏豫。
敬天之渝,毋敢驰驱」。
是则天变于上,君变于下,恬不为变,其祸滋甚。
臣谓推筴之初,逆知当食,陛下宜出次彻膳、伐鼓用币,百官守司为营救之礼,庶几天悔其咎,阴不为眚。
今谪已见,救不可追,则当亟下责躬之诏,开敢谏之路,使讲求阴所以胜、阳所以亏之理,后增其所亏,损其所胜,犹冀万一可厌天戒。
其在《易》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凡言「无」者,言本有咎,以能补过,故得无咎。
然习常茍谀之人必曰:「此常数也,不足以为盛德之累」。
茍内朝左右之臣以此安圣虑,外廷进对之臣以此纾官责,臣恐非敬天之怒,而失补过之义。
前岁河东地震,频年太白昼见,考占辨应,稍稍著验。
今为此变,岂妄发耶!
伏惟陛下深思灾异之大,博咨政教之阙,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待以无讳,使之极言,言或切至,采而行之。
此之谓能以德胜妖、变灾为福者。
臣幸以谫薄,亲逢盛旦,职在词掖,官居谏省,窥管有得,敢不罄竭。
明者之择,庶可录焉,天下幸甚。
乞于开封府拨田充国子监学粮奏康定元年正月七日 北宋 · 叶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宋会要辑稿》职官二八之三(第三册第二九七三页)
乞于开封府管内标田五十顷充学粮,本监差官给纳。
延州钤辖卢守勤通判计用章之狱不当偏听奏康定元年三月 北宋 · 叶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六、《宋史》卷二九五《叶清臣传》、《续资治通鉴》卷四二
臣闻众议,延州之围,卢守勤首对范雍号泣,谋遣李康伯见昊贼,为偷生之计。
计用章以为事急,不若退保鄜州
李康伯遂有「宁死难,不可出城见贼」之语。
自昊贼退,守勤金明之失、二将之没,朝廷归罪边将;
又思仓卒之言,一旦为人所发,则祸在不测。
遂反覆前议,移过于人,先为奏陈,冀望取信。
止如黄德和诬奏刘平,欲免退走之罪;
寻闻计用章亦疏斥守勤事状。
文彦博置劾,未分曲直是非,而遽欲罪用章康伯,特赦守勤
此必有议者结附中人,荧惑圣听,以为方当用师边陲,不可轻起大狱。
臣观前史,魏尚陈汤虽有功,不免削爵罚作,案验吏士。
何况拥兵自固,观望不出,恣纵羌贼,破一县,擒二将,大罪未戮,又自蔽其过,矫诬上奏,此而不按,何罪不容!
用章有退保之言,止坐畏懦,而守勤谋见贼之行,乃是归款,二者之责,孰为重轻?
望诏彦博鞫正其狱。
用章之状果虚,守勤之罪果白,用章寘重科,物论亦允,无容偏听一辞,以亏王道无党之义。
国子监学官于外任州县幕职官内举充奏康定元年六月五日 北宋 · 叶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宋会要辑稿》职官二八之三(第三册第二九七三页)
今后国子监学官有阙,令本监官于外任州县幕职官内举实有文行者充。
乞远恶无职田州通判知县任满四年得替与理为两任奏康定元年十月十一日 北宋 · 叶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宋会要辑稿》职官五八之八(第四册第三七○五页)
勘会通判知县,甚有僻远及无职田之处,过满无人承替。
欲乞今后远恶无职田州县,通判知县在任过满四年已上者,候得替到,与理为两任;
或与勘会合入远近,就移通判知县差遣
请严禁铜钱出外界奏庆历元年 北宋 · 叶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二
朝廷务怀来四夷,通缘边互市,而边吏习于久安,约束宽弛,致中国宝货钱币日流于外界。
比年县官用度既广,而民间货易不通。
方羌戎为叛,指日待诛,奸人出入边关,荡然无禁。
答诏问言当世急务奏庆历八年三月 北宋 · 叶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三、《太平治迹统类》卷九、《九朝编年备要》卷一三、《宋史》卷二九五《叶清臣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一六、《宋史纪事本末》卷二九
陛下欲息奔竞,此系中书
宰相裁抑奔竞之流,则风俗敦厚,人知止足;
宰相用憸佞之士,则贪荣冒进,激成浑波。
向有职在管库,日趋走时相之门,入则取街谈巷言以资耳目,出则窃庙谟朝论以惊群辈,一旦皆擢职司,以酬所任。
比日人士,竞踵此风,出入权要之家,时有「三尸」、「五鬼」之号,乃列馆职,或置省曹。
台谏官为天子耳目,今则不然,尽为宰相肘腋。
宰相所恶,则捃以微瑕,公行击搏;
宰相所喜,则从而唱和,为之先容。
中书政令不平,赏罚不当,则钳口结舌,未尝敢言;
人主纤微过差,或宫闱小事,即极言过当,用为讦直。
供职未逾岁时,迁擢已加常等。
宋禧御史,劝陛下宫中畜犬设棘,以为守卫,削弱朝体,取笑四夷,不加诃谴,擢为谏官,以此术略,献纳左右。
王逵两为湖南江西转运使,所至苛虐,诛剥百姓,徒配无辜,特以宰相故旧,不次拔擢,遂有河东之行。
如此,是长奔竞也。
转运使副考绩事奏皇祐元年二月五日 北宋 · 叶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六、《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九之七(第四册第三七二○页)、《宋会要辑稿补编》第三八七页
三司总天下钱谷,赡军国大计,必藉十七路转运司公共应副,仍须有材干臣僚,方能集事。
伏以朝廷责办财赋,出于三司
近年荆湖等路上供斛㪷,亏欠万数不少,皆是转运司无所懔畏,致此弛慢。
茍不振举,久远上下失职,号令不行,损失财用,有误支计。
臣伏见提点刑狱,朝廷以庶狱之重,特置考课一司,专考提刑朝臣进退差遣
臣欲乞今后转运使副得替,亦差两制臣僚考较,分上中下六等。
若考入上上,与转官升陟差遣
上下者或改章服,或升差遣
及中上者依旧与合入差遣
中下者差知州
下上者与远小处知州
下下者与展磨勘及降差遣
仍每到任成考,并先供考帐申省,关送考课院
今具考课事目如后:一、户口之登耗;
二、土田之荒辟;
三、盐酒税统比不亏递年租额;
四、上供和籴和买物不亏年额抛数;
五、报应朝省文字及帐案齐足。
户口增,田土辟,茶盐等不亏,文案无违慢,为上上考。
户口等五条及三以上,为中上考。
若虽及三以上,而应报文字帐案违慢者,为中下考。
五条中亏四者下上考。
全亏及文帐报应不时者,为下下考
上对论备边之策皇祐元年二月 北宋 · 叶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六、《九朝编年备要》卷一四、《宋史》卷二九五《叶清臣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二八
陛下临御天下二十八年,未尝一日自暇逸,而叛羌狡诈,频岁为患。
顾上无失德,朝无阙政,而敢尔者,岂非将相大臣不得其人,不能为陛下张威德而安边陲者乎!
王商在廷,单于不敢仰视;
郅都临代,匈奴不敢犯边。
今内则辅相寡谋,纲纪不振,号令不一,赏罚不均,处事依违,惟务迎合,猝有大事,其谁与谋?
此敌人得以轻汉也。
外则兵不素练,将不素蓄,士卒骄悍而不可用,帅领怯懦而事姑息,此外国得以内侮也。
庆历初刘六符来,执政无术略,不能折冲樽俎,以破贼谋。
六符初亦疑大国之有人,藏奸计而未发;
既见表里,遂肆陆梁,只烦一介之使,坐致二十万物,永匮膏血以奉之。
此有识之士所以为国长太息也。
今诏问北使诣阙,以西伐为名,即有邀求,何以答之?
臣闻誓书所载,彼此无求。
况元昊叛边,累年致讨,契丹坐观金鼓之出,岂有毫发之助。
今彼国出师,辄求我助,奸盟违约,不亦甚乎!
若使辩捷之人,判其曲直,要之一战,以破其谋,契丹自通好以来,久渐礼义,我直彼曲,岂不惮服!
茍不知咎,敢肆侵淩,方河朔灾伤之馀,野无庐舍,我坚壁自守,纵令深入,其能久居
既无所因粮,则亟当遁去。
然后选择骁勇,遏绝归师,设伏出奇,邀击首尾,若不就禽,亦且大败矣。
诏问辅翊之能,方面之才,与夫帅领偏裨,当今孰可以任此者。
臣以为不患无人,患有人而不能用尔。
今辅翊之臣,抱忠义之深者,莫如富弼
为社稷之固者,莫如范仲淹
谙古今故事者,莫如夏竦
议论之敏者,莫如郑戬
方面之才,严重有纪律者,莫如韩琦
临大事能断者,莫如田况
刚果无顾避者,莫如刘涣
宏远有方略者,莫如孙沔
至于帅领偏裨,贵能坐运筹策,不必亲当矢石。
王德用素有威名,范仲淹深练军政,庞籍久经边任,皆其选也。
狄青、范全颇能驭众,蒋偕沈毅有术略,张亢倜傥有胆勇,刘贻孙材武刚断,王德基纯悫劲勇,此可补偏裨者也。
至若绥宁,则尤其所长。
诏谓朔方灾伤,军储阙乏。
此则三司失计置,转运使不举职,盖非一日。
既往固已不咎,来者又复不追,臣未见其可也。
且如施昌言承久敝之政,方欲竭思虑,办职事,一与贾昌朝违戾,遂被移徙,军储何由不乏!
去年秋八月计度市籴,而昌朝执异,讫今仲春而尚未与夺,财赋何缘得丰!
先朝置内帑,本备非常,今为主者之吝,自分彼我,缓急不以为备,则臣不知其所为也。
至如粒食之重,转徙为难,莫若重立爵等,少均万数;
豪民诖误,使得入粟,以免杖笞,必能速办。
夫能啬以省费,渐致于从容,德音及此,天下之福也。
比日多以卑官躐等请厚俸,或身为内供奉,有遥刺之给,或为观察使,占留后之封。
侥倖之门日开,赐予之物无艺。
若令有司执守,率循旧规,庶几物力亦获宽弛。
诏问战马乏绝,何策可使足用。
臣前在三司,尝陈监牧之弊,占良田九万馀顷,须费钱百万缗,天闲之数才三四万,急有征调,一不可用。
今欲不费而马立办,莫若赋马于河北、河东陕西京东西五路。
上户一马,中户二户一马,养马者复其一丁。
如此则坐致战马二十万,不为难矣。
郑运使 北宋 · 叶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
暌索以来,凝想何极。
郡务繁冗,德履康靖
吴郡南徐,并维扬,三曾寓简,必冀悉达净几。
舟行今日抵泗滨,皆平善,勿忧轸也。
沿路州县并借及兵士相送,知幸知幸!
后月半间必至辇下。
司封雅候无恙?
应时常相见,切宜劝勉,宽中加爱是祷。
按:《圣宋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五五,宋刻本。
近遣帖 北宋 · 叶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称《与人书》、与某公书帖、录览帖、《三希堂法帖》第八册、《珊瑚网》卷六、《书画题跋记》卷一、《六艺之一录》卷三九四
清臣启:近遣一干随府伉持书,并《录》、《览》二书同诣铃下,计已呈露。
数日前追胥自彼还,辱手教。
岁不我与,忽焉隆夏,言念出处,光景载环,夷险均之,政如宿昔。
天休蹈道深笃,报上忠纯,乐职裕人,无有内外。
顾为简书所缚,不得车骑相过,此可恨耳!
生拙守退伏,盍族尸餐,闲斋昼眠,后池晚饮,惟性所适,颇无羁牵。
长社栎之扶疏,同海鸥之放逸,故人不为念也。
清臣顿首。
五月十八日
大旆帖 北宋 · 叶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九、《契兰堂法帖》卷六
清臣启:近追大旆,久侍绪言,乍此暌分,伏惟企恋。
伏承已涓良日据案署事,东南千里蒙福。
此初僻陋小邦,日企馀润。
甫憩棠茇,体中若何?
听决馀閒,善辅冲守。
不宣。
清臣再拜,资政大谏天休十兄防閤
七月五日
按:《宋人法书》第一册,故宫博物院一九三五年影印本。
宣城留题诗自序 北宋 · 叶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
宛陵故鄣也。
溪山甚佳,土风甚乐。
次署高明皆楼居,岩居深远多仙游
丘塍界棋,竹树如绘。
司马氏渡江以还,于帝王之都为近辅,得符戟之守为名臣,代有良牧,倬称右地。
天禧末,门中监州,膝下躬膳,唯是尝托,颇熟游览。
后此八年,家君出自计曹,复分台契。
予束简书殿,伏奏宸闱,得官邻圻,侍行所理。
人郭皆是,风物依然。
独恨平时羁牵私务,未能尽著于声咏。
因感古人卫风韩土之义,悉索图志,得三十首。
心游目想,格卑韵俗,聊记所得,仅同实录。
缅谢公之遗响,敢承先诵;
江南之闻境,或载风谣云尔。
天圣己巳秋九月丙子高斋序。
光绪。
按:《宣城县志》卷三一,光绪十四年活字本。
述煮茶泉品 北宋 · 叶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二九三、百家名书·新刻茶集
夫渭黍汾麻,泉源之异禀;
江橘淮枳,土地之或迁。
诚物类之有宜,亦臭味之相感也。
若乃撷华掇秀,多识草木之名;
激浊扬清,能辨淄渑之品。
斯固好事之嘉尚,博识之精鉴。
自非笑傲尘表,逍遥林下,乐追王濛之约,不让陆纳之风,其孰能与于此乎!
吴楚山谷间,气清地灵,草木颖挺,多孕茶荈,为人采拾。
大率右于武夷者为白乳,甲于吴兴者为紫笋,产禹穴者以天章显,茂钱塘者以径山稀。
至于续庐之岩,云衡之麓,鸦山著于吴歙,蒙顶传于岷蜀,角立差胜,毛举实繁。
然而天赋尤异,性靡俗谙,茍制非其妙,烹失于术,虽先雷而嬴,未雨而檐,蒸焙以图,造作以经,而泉不香,水不甘,爨之扬之,若淤若滓。
予少得温氏所著《说》,尝识其水泉之目有二十焉。
会西走巴峡,经虾蟆窟,憩芜城,汲蜀冈井;
东游故郡,绝扬子江,留丹阳,酌观音泉;
无锡,𣂏慧山水。
粉枪牙旗,苏薪桂,且鼎且缶,以饮以歠。
莫不瀹气涤虑,蠲病析酲,袪鄙吝之生心,招神明而达观。
信乎物类之宜得,臭味之所感,幽人之佳尚,前贤之精鉴,不可及已。
噫!
紫华绿英,均一水也,皆忘情于庶汇,或求伸于知己。
不然者,丛薄之莽,沟渎之流,亦奚以异哉!
游鹿故宫,依莲盛府,一命受职,再期服劳,而虎丘之觱沸,松江之清泚,复在封畛,居然挹注,是尝所得于鸿渐之目二十而七也。
郦道元善于《水经》,而未尝知
王肃癖于茗饮,而言不及水。
表是二美,吾无愧焉。
凡《泉品》二十,列于右幅。
且使尽神方之四两,遂成其功;
代酒限于七升,无忘真赏云。
南阳叶清臣述。
越州萧山县昭庆寺梦笔桥记天圣四年三月甲申 北宋 · 叶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九四、《越中金石记》卷二、《两浙金石志》卷五、《会稽掇英总集》卷一九、雍正《浙江通志》卷三六、乾隆《绍兴府志》卷八、乾隆《萧山县志》卷三八、民国《萧山县志稿》卷三一
昔者昭明缀集,里巷开于东府
子云著书,亭构揭乎西蜀
席前修之能事,崇近古之殊称,此贤者所以飞令声、布嘉躅也。
若夫经星著象,牵牛列于关梁;
《周官》分职,司险达于川泽。
观天根而庀事,听舆谋而顺图,此作者所以启上功、广成务也。
其或流风可挹,遂泯灭而无闻;
陈迹有基,忽废坠而不举。
斯亦平津之馆,永叹于屈氂;
宛丘之道,深讥于单子者已。
浙河之东偏,会稽为右郡。
伯禹启书而兴勾践保楯而霸越。
青岩交映,佳山水之秀奇;
茂林森蔚,美竹箭之滋殖。
地方百里者八,而萧山居其一焉;
县目伽蓝者五,而昭庆第为甲焉。
梦笔桥者,乃直寺门、绝河流而建之也。
初,齐建元中,左卫江公归依法乘,脱略尘境,舍所居宅,为大福田。
则斯桥之兴,与寺偕始,其赋名索义,亦由此物也。
会昌流祸,池台起倾平之怆;
大中再造,土木亟文绣之华。
唯造舟之制,旷日不复。
物岂终否,有时而倾。
天圣号之二年冬十有二月陇西李君以廷尉评实宰是邑。
君明习吏事,详练理体。
牵丝沿牒,至必连最;
批郤导窾,居多馀地。
其始至也,去害吏,抚瘵民,激扬颓弊,𢥠振纮领。
明年,政以凝,民用宁,讼无留牍,渔不改夜。
于是以成法视文奏,以暇刻起隳圮,位署必葺,邑居惟新。
一日,周爰井疆,铺观图籍,感释子之能志,惜二氏之寖微;
且惧乎褰裳厉深,为斯民病,渐帷涉难,贻来者羞。
乃谕居僧,俾募信施,其坐堂上之客,必得邑中之豪。
僧智明利真有邦,德成有章;
自南同与是谋,式干斯蛊。
三四佛之攸种,咸植善根;
百千金之所直,悉归宝塔。
府帑不费,里旅不烦。
山虞致木而丛倚,郢人运斤而风集。
经始不日,而功用有成。
晴虹倚空而半环,浮鼍跨波而欲渡。
雕楹矗而端耸,钩楯缭而横绝。
肩摩毂击,控夷路而下驰;
飞艎鸣橹,贯清流而直逝。
以材之丰羡,稽工之简隙,又作驻楫亭于桥之北涘。
艇子两浆,足以憩行者之勤;
传车一封,可以劳使臣之集。
是知创桥以表寺,先贤之遗懿益光;
由亭而视桥,仁人之用心兼至。
建一物而二美具,故君子谓李君为能。
若乃度群迷,超彼岸,演竺乾之筏喻;
从善政,均大惠,易国侨之辀济。
又岂止题柱伸马卿之志,堕履纪黄石之书,临清水以缔材,徒言吕母,架渭河而建利,止号崔公而已哉!
李君谓予《春秋》之流,可谨岁月之实,折简驰问,托辞传信。
愧无马迁之善叙,聊传丘明之新作云尔。
时巨宋天圣四年春三月甲申日记。
东越吴则之书并篆额,钱塘世明镌。
文林郎、守县尉主簿王式儒林郎、行县尉主簿宋昌期,朝奉郎、行大理评事知县事飞骑尉李宋卿
景祐五年冬十一月既望承奉郎、守大理寺丞知县事苗振重立。
华阴县岳庙题名庆历八年 北宋 · 叶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金石萃编》卷一二八、《金石文跋尾》卷一三、《华岳志》卷四
翰林侍读学士尚书户部郎中、知永兴军府事、本路安抚使、兵马都部署吴兴郡叶清臣庆历丁亥秋赴官,便道恭款神祠。
明年四月,蒙恩召还,再经宇下。
于时通判永兴军府刘纪、驻泊都监王仲平管勾机宜韩铎、知泾阳县施邈、同州观察推官李孚佑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