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苏显道求章草卷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
苏显道以此纸求仆章草《急就篇》,既为之书,并书《出师颂》等三篇,及于纸尾论书数条,以尽此卷。
字势笔迹虽愧昔人,然不知魏晋以先书法者愿勿示之。
大观四年六月庚寅黄某长睿书。
跋藏真书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
藏真此书殊合作,授、裳、像、爽等字杂章草法,弥足爱也。
大观四年季夏九日
跋吉日图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
顾长康画《列女图》,中有蘧伯玉,车形笔势与此田车了无小异。
且三车之士方从禽驰骋,而神韵閒安,若中礼容,非顾、陆遗迹不能迨此。
博陵之笔缜细,而此图简古,裴公以为无有异于阎令,何邪?
大观四年十月五日黄某观。
跋章草仙真诗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
章草法绝久矣,予师友钟、索、王、萧于千岁,或冀彷佛。
徐君求予书《仙真诗》,予所欲书,词指皆高妙玄邈,超然出陔纮之外,不应以世俗书书之,遂为作章草,自「灵山造太霞」而下凡十有二篇云。
大观四年十月六日
石晋熊皦诗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
刘梦得言八音与政通,文章与时高下,昔人是之。
五季道衰文丧,当时操笔牍士率皆哇俚浅下,乱杂无章。
其间能远不忘君,志在忧国,文虽肤近,而忠诚可取若者,盖鲜俪也。
余读其《上国音书绝》二十篇,及晋末感兴诸诗而悲之。
苏君又出当时集藁示余,虽不脱尔日风范,亦时有佳语,自可传后无疑。
大观四年十一月望黄某长睿观。
跋苏氏篆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珊瑚网》卷二三上
汉甄丰稽正古文字,其一古文,鲁堂壁中书也;
其二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
古文高质而难遽造,若三代鼎彝遗篆是已;
奇字怪巧而差易,正若汉刘棻从扬雄所学,及近世夏郑公集《四声韵》所载是已。
今人往往不能辨之,遂尽以奇字为古文焉。
武功君于篆法工矣,必能辨耳,予恨不获一面,第观遗迹,使人慨然。
跋苏氏书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
仆自弱龄喜篆法,初得岱宗秦刻及朝那石章学之,后得岐鼓、坛山字及三代彝器文识又学之,仰其高古,惟是之师,而汉魏碑首印章亦时寓目,下此者未尝过而问焉。
今观苏君书,规模虽法李监,而端劲方隐,殊可珍传,信哉未易重古而忽今也。
跋苏氏遗迹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
洛阳汉、魏、晋、唐旧都,衣冠胄裔类多弗绝,然园第转徙,或非其旧。
五代时苏莒公禹圭之后保其故居,岿焉尚存,而子姓蝉联,以才德闻者娓娓不坠。
显道又能裒汇先世遗迹,宝藏于家,时出视士大夫,以求标显,累世美范尚不亡云。
大观四年十一月望日书。
海陵志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
海陵志》在沈翰林括家,沈庆历中金陵,厨人以方石镇肉,视之有字刻,乃此志也。
后为人借去不还,遂亡所在,此本今世殊难得。
海陵乃齐世,而沈云宋海陵王,非也;
又云谢朓撰并书,而《志》但云立耳。
玄晖自以草隶名当时,后人目以飞华满目,残霞照人,此志结字高雅,必书也。
沈载此文,于其书亦小异,如「温文著性」,石本云「者性」;
「嗣德方衰」,石本云「方褰」;
「晚夜何长」,石本云「晓夜」,当以石本为是。
政和元年正月十一日黄某长睿父书。
跋昌谷别集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
李贺逸诗凡五十二首。
案唐李公藩尝缀歌诗,为之叙,未成间,知有外兄,与有笔研旧,召见,托以搜采放失。
其人诺,且请曰:「某尽记篇咏,然黵改处多,愿得公所辑视之,当为是正」。
公喜,并付之。
弥年绝迹,复召诘之,乃云:「某与中表,自幼同处,恨其倨忽,常思报之。
今幸得公所藏,并旧有者,悉投匽中矣」。
公大恚,叱出之,嗟慨良久。
章什流传者少,今世行牧所叙歌诗篇才四卷耳。
此集所载,岂非李藩所藏之一二乎?
政和元年三月望黄某长睿父从赵来叔借传于河南右军官舍。
跋温公新壶格七国戏二书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
《新壶格》、《七国戏》二数,皆传自温公之孙樟文叔家。
图本乃公手书,颇有黵改处,盖初草定时本也。
政和元年六月十七日黄某长睿父书。
跋九咏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
洛阳王晋玉好文爱古,鉴裁殊高。
予自为此文,首以一通赠之。
子渊《九怀》无以远追灵均逸步,然休文郊居,欣遇王筠真赏云。
秘阁第三卷法帖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
此卷伪帖过半,自庾翼后一帖(首云「已向季春」。)等十七家,皆一手书,而韵俗笔弱,滥厕诸名迹间
始予观之,但知其伪,而未审其所从来。
及备员秘馆,因汇次秘阁图籍,见一书函中尽此一手帖,每卷题云「仿书第若干」,此卷伪帖及他卷所有伪帖者皆在焉,其馀法帖中不载者尚多。
并以澄心堂纸写,盖南唐人聊尔取古人词语自书之尔,文真而字非,故斯人者自目为「仿书」,盖但录其词而已,非临摹也。
国初论次法帖时,如王著辈不悟其非,故但采其名杂载真帖间,可胜叹哉!
今列此卷内一手伪帖于左:
庾翼后一帖。
沈嘉
杜预后一帖(亲故)王循
刘超
司马攸
刘瑰
刘穆之
王劭
纪瞻
王廞
张翼
陆云
山涛
卞壸/右十五家并庾翼杜预后一帖皆一手伪书。
庾亮
庾翼前一帖。
杜预前一帖。
谢璠伯
王徽之
凝之
操之。
涣之
索靖
王坦之
谢庄
王邃
王恬
王昙首
孔琳之
王僧虔/右十四家并庾翼杜预前一帖皆真帖,其馀尽一手伪书。
跋旧题破羌帖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
仆题此帖忽七寒暑,光景如借,正如诎伸臂顷耳。
政和辛卯岁三月望长睿(《东观馀论》卷下。)
「借」下原校云:「一作昔」。
张天觉书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
炎而附,寒而去,喜朝而恶莫者,俗皆然。
方丞相汉东时,通书牍、接殷勤者,颍川先辈一士而已。
乃知任安砥柱之心,不独称于汉世。
政和元年七夕人黄□长睿父观于洛阳
洛阳九咏瞻上清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
右《瞻上清》一首,乃仆《洛阳九咏》之一也。
因此碑帙有五君杯柈文,故书于帙右,欲考杯柈所以者,观此可知也。
政和元年八月初吉黄某书。
跋法帖逸少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渊鉴类函》卷三二六
玉局翁云:「希白作字自有江左风味,故长沙法帖比淳化待诏所摹为胜。
世俗不知,争购秘阁本,误矣。
逸少一卷尤妙」。
仆谓此语故当,亦有不然。
白摹书真似骑生马,不暇施鞚勒,时有骤跌,不害其妙处,但拓字要当如陶华阳摹杨、许书法,乃佳耳。
此本,仆幼学者,戏书其后。
政和元年九日夜书。
跋唐人书兰亭诗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
魏正始中,务谈玄胜;
及晋度江,尤宗佛理。
郭景纯始合道家之言而韵之,孙兴公许玄度转相祖尚,又加以三世之辞,而《诗》《骚》之体尽矣。
山阴修禊诸贤诗体正尔,然皆寄尚萧远,轶迹尘外,使人怀想深。
顷见晋人一帖云:「三日临水,诗文既佳,兴趣高,览之增诸怀,年少作各有心,正谓此诗也。
是时与集者四十有一人,今存者二十有六而已」。
此卷虽唐人书,故自不凡,亦可珍录。
政和元年十一月戊寅,观于右军樾堂(《东观馀论》卷下。又见《江村消夏录》卷二,《石渠宝笈》卷一三。)
「深」上,《江村销夏录》引黄伯思此跋墨迹有「殊」字。
跋王大令授衣帖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
右摹本王大令献之《授衣帖》一卷,七十二行,有徐僧权、陈惠辩押尾,盖梁御府法书也。
笔势闳放,实子敬书之合作者。
政和二年夏四月洛阳官舍装。
跋宝箧经后(乃王晋玉所蓄书,凡五轴,求予跋尾。)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
此经结字殊类褚河南
河南书盛行贞观永徽閒,故虽经生亦皆慕放。
阎令家令衔,而不著太子,当是东宫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