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滑州崇寿寺杜师雄留题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六、《东观馀论》卷下
某缘漕檄东郡,事已还,舍此,观壁,因知《宗将军碑》在胙城,深慰怀,明过当观之。
大观丁亥六月初十日胙城摄宰李颜送《黄将军碑》,乃黄景云父《罗刹碑》,虞永兴府学士时撰,非其书也。
跋钟虞二帖后(摹本)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六、《东观馀论》卷下
唐文皇钟元常书云:「体则古而不今,字则长而逾制」。
今观世传逸少临钟书《尚书宣示》及《破关羽帖》并此表,字皆匾阔,殊无长体,岂文皇误以广为修乎?
窦泉《述书赋》云:小钟带名行书,一纸六行;
虞松草书具姓名,一纸十一行。
此卷钟、虞二帖正与此同,当是窦所见者。
虞松者,所谓名微格高,复见叔茂体裁简约,肌骨丰嫭,如空凝断云,水泛连鹭者也。
王小令一帖尤可爱,清丽婉雅,将逼子敬,骎骎欲度骅骝前,非虚语也。
大观元年十月五日长睿书。
跋仁智图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六、《东观馀论》卷下
右《列女图》,自密康公母至赵将括母凡十五图,考于刘向《传》,此乃画《仁智》一卷像也,所题颂即《传》所载。
王回《传》序云:人尝见《母仪》、《贤明》四卷于江南人家,其画为古佩服,而各题其颂像侧。
与此正同。
予按《列女》之目七,古皆有画,世所传特《母仪》、《贤明》、《仁智》三图而已。
江南二图亦复亡轶,独此《仁智》一卷在焉,弥宜珍录,故手摹之。
大观元年季冬望日。
东府所书急就章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六、《东观馀论》卷下
绍圣彊圉赤奋若岁春三月东府草书《急就章》。
书此倏十二年,其中可兴慨者多矣。
大观二年二月二十四日夜长睿题。
跋韦鶠十马图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六、《东观馀论》卷下
韦鶠《十马》,后有元和李丞相吉父题字,真佳迹也。
少陵韦偃画马诗,「」当作「鶠」,盖转写之误。
《閤中集名画记》、《唐志》皆作「鶠」云。
大观戊子岁三月初吉黄某书。
跋晋人帖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六、《东观馀论》卷下
此帖字虽可爱,而不类晋人语,恐伪,当是虞永兴书。
「自晚」以下四帖亦非逸少语,当是后人集其书为之。
戊子岁三月二十三夜观。
破羌跋尾卷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六、《东观馀论》卷下
此去年书,今观如觉微进。
何时一超,直入古人地乎,执笔增慨!
大观戊子岁七月二十八夜东斋书。
跋所书真诰数纸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六、《东观馀论》卷下
数日夜旦考校,殊无閒功。
今日已竟,灯前观陶华阳《真诰》,戏书此数条。
吾于书字,比今人差知古意,非于汉、魏、晋诸人书中游心者不爱。
大观戊子八月十九日夜,论秀堂书。
跋摹本王逸少尚书中书帖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六、《东观馀论》卷下
王逸少尚书》十二帖,凡六十二行,五百十有三字,黵二灭一,注五,缺七字。
大观戊子岁八月二十六日癸卯洛阳官廨装,云林子书。
跋世说第三卷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六、《东观馀论》卷下
大观己丑岁八月十日夜,于洛北应天寺校此卷。
时迎奉三圣御容,同舍宿者留守判官刘亨道、府推官东美河南王质夫
长睿书。
跋汉小黄门谯君碑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六、《东观馀论》卷下
此碑称:「敏之先谯赣,能精微天意,传道与京君明」。
即《汉书》称京房治《易》,事梁人焦延寿者也。
而碑乃云「谯」,其氏姓不同如此,岂声文相近,承传之讹欤?
抑作碑者妄引以为谯君之先欤?
然二汉相距非甚远,为金石刻不应舛午,是知册牍所传,其失多矣。
《左氏》僖公二十三年:「楚成得臣帅师伐陈,讨其贰于宋也。
遂取焦、夷,城顿而还」。
杜预谓「焦,今谯县也」,据此说,则焦、谯亦通音也。
近世有信安何籀者,以隶书知名,目是碑为蔡中郎书,未知何据。
自谓学此法,清劲有古意,与梁、孟、皇行笔正相反。
予谓汉世隶法至魏大变,不必梁、蔡,势自尔也。
此碑意象古雅,在樊常侍、蔡槁长二碑上,借非中郎,自可师法。
大观三年八月癸未西都掾廨装。
长睿书。
跋世说新语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
《世说》之名肇刘向,六十七篇中已有此目,其书今亡。
临川孝王因录汉末至江左名士佳语,亦谓之《世说》。
梁豫州刑狱参军刘峻注为十卷,采摭舛午处,大抵多就證之。
裴启《语林》相出入,皆清言林囿也。
本题为《世说新书》,段成式王敦说澡豆事以證陆畼事为虚,亦云「近览《世说新书》,而此本谓之「新语」,不知孰更名之,盖近世所传。
大观己丑中夏七日,从宗博张府美借观两月,因雠正所畜本。
此本出宋宣献家,比世所行本殊为详备,但累经传写,颇有脱误耳。
己丑中秋日借张府美校竟,庚寅五月二十九日又以宗正赵士暕明发校竟,八月晦又以西都大内内省供奉李义夫校第十卷。
跋百家诗选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
王公所选,盖就宋氏所有之集而编之,适有百馀家,非谓唐人诗尽在此也。
其李、杜、韩诗可取者甚众,故别编为四家诗,而杨氏谓不与此集,妄意以为有微旨,何陋甚欤!
跋章草急就补亡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珊瑚网》卷二三上
秦同书文,丞相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高作《爰历篇》,太史敬作《博学篇》,至文园令相如作《凡将篇》,黄门令游作《急就篇》,皆书文之林苑,欲识字者不可不知。
惜哉,《凡将》以上不可复见,特《急就》存焉者,以昔贤多喜书之故也。
其文虽出小学家,而亦西京文气未衰之际,词致雅驯,故颜籀赏其清靡。
注此书,尝得皇象钟繇卫夫人、王会稽等篇本,备加详覈。
今世所传惟张芝索靖二家为真,皆章草书。
伯英本祇有「凤爵鸿鹄」等数行,至所书乃有三之二,其阙者自「母繜」而下才七百五十字,此本是已,盖唐人摹而弗填者。
神韵笔势,古风宛然,予遂手拓一通。
陶隐居谓之填郭书,近世谓之双钩书,盖欲知笔径所自故尔。
予既手拓,复补其遗字于卷终,因以备忘云。
大观己丑岁十月朔黄某书。
右军甘蔗帖后(摹本)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
此帖中云「甘䉀十丈」,初不可晓,因思曹子建诗云「都䉀虽甘,杖之必折」,「十丈」云者,恐若木千章、万个之类。
䉀似,于文从焉,此帖以之,俗从草,非是。
右军论诸葛昏书后(摹本)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
此卷有论诸葛昏书。
晋谢石尝求昏诸葛恢稚女,不许,及亡,乃成昏。
于时王右军往谢家看新妇,犹有恢之遗则,威仪端详,容服光整。
王叹曰:「我在,遣女裁得尔耳」!
始不知此何与逸少事,而嗟赏若此,及观此帖,乃云:「二族旧对,故欲结援诸葛。
若以家穷,自当供助昏事」。
又云:「欲速知决」。
始知右军为主兹事,故观谢妇,发此叹也。
己丑岁十一月十九夜长睿书。
跋蜀道图后(摹本)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
顾长康嵇叔夜诗,因为之图,而「垂纶长川」,「目送归鸿」等语,弥灼灼在人耳目,画之不可已如此。
此画云势岫色,林谷明蔼,皆有逸趣,非尝历蜀道而知少陵诗意者,未易迨此。
大观四年二月日书。
辋川图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
世传此图本多物象靡密,而笔势钝弱。
今所传则赋象简远,而运笔劲峻,盖摩诘遗迹之不失其真者,当自李卫公家定本所出云。
大观四年三月初吉会稽黄某书。
跋景福草书卷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
唐昭宗景福三年正月改元为乾宁,此书乃是月作,而犹用旧号者,当是诏令未至燕地也。
此卷作草书,应规入绳,犹有遗法;
然僧书多蔬茹气,古今一也。
大观四年四月十一日长睿观。
跋大涤翁论书帖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七、《东观馀论》卷下
章申公书暮年愈妙,一以魏晋诸贤为则。
此其正书,殊类逸少所临钟书《尚书宣示》,意象高古,非可以近世伦拟也。
而论据端确,评裁曲尽,非深于书者不能识之。
然此卷论薄绍之气质比羊欣以下,乃申公自论,前此皆《法书要录》中语也,申公戏写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