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跋孔耽碑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八、《东观馀论》卷下
是碑在亳州永城县廨中,仆向见滕同舍言其目,复于上官仲雍知其所在。
政和癸巳岁十月十九日余国器圣求永城寄至。
词笔皆古雅,因以章草书其文一通,以便览观云。
是夜鼓二,于清平坊第书,长睿父记。
跋袁仙夫帖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八、《东观馀论》卷下
袁液仙夫,贵戚子姓,而好学,趣尚不凡近,殊可喜,意其必大。
而年未三十,不幸死矣,深可嗟惜。
予在洛,与之同僚,投分素深,睹其遗迹,不觉潸然。
政和三年十月十九夜长睿书。
跋师春书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八
杜预记汲冢书有云:「别一卷纯集疏《左氏传》卜筮事,上下次第及其文义皆与《左传》同,名曰《师春》,师春似是钞集人名也」。
仆近于馆中求《师春》观之,乃与杜说全异。
杜云纯集左传卜筮事,而此乃记诸国世次及三十八公岁星所在,并律吕、谥法等,末乃书《易》象变卦,又不专载《左氏》卜筮,繇是知其非元凯所见《师春》也。
然杜记汲冢他书中有《易阴阳说》而无《彖》、《系》,又有《纪年》三代并晋魏事。
疑今《师春》盖后人杂钞冢书《纪年》等篇耳。
然杜云《纪年》起自夏商,而此自唐虞以降皆录之;
杜云《纪年》皆三代王事,无诸国别,而此皆有诸国;
杜云《纪年》特记晋国,起殇叔,次文侯昭侯,而此记晋国世次自唐叔始,不特起于殇叔
则三者又与《纪年》异矣。
及观其书岁星事,有「征南洞晓阴阳」之语,乃知此书亦西晋人集录,而未必尽出汲冢也。
然多古事,可备考證,固不可废云。
政和癸巳岁十一月初吉,借睢阳滕子济本传。
会稽黄某长睿父书。
按:《东观馀论》卷下,津逮秘书本。
高彦休阙史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八、《东观馀论》卷下、《御览阙史》卷末
政和三年秋,于东都清平坊传此书。
叙云甲辰岁编次,盖唐僖宗中和四年也。
而其间已有书僖号者,或后人追改之。
彦休叙事颇可观,但过为缘饰,殊有铣溪虬户体,此其赘云。
次年三月七日再阅一过,黄某书。
跋何璧书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八、《东观馀论》卷下
是书字字应二王模矩。
何璧者,不知何物人,草法之工如是。
然所书《月仪》等帖,辞太浅俚,盖唐中叶后人所为。
观者取其书,略其语可也。
政和四年四月望黄某长睿父题。
段太常语录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八、《东观馀论》卷下
此卷本是《庐陵官下记》上篇,亦段太常作。
政和四年四月十八日秘阁本校,长睿书。
题集逸少圣教叙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八、《东观馀论》卷下
《书苑》云:「唐文皇制《圣教叙》,时都城诸释诿弘福寺怀仁右军行书勒石,累年方就,逸少剧迹咸萃其中」。
今观碑中字与右军遗帖所有者纤微克肖,《书苑》之说信然。
然近世翰林侍书辈多学此碑,学弗能至,了无高韵,因自目其书为「院体」。
唐吴通微昆弟已有斯目,故今士大夫玩此者少。
然学弗至者自俗耳,碑中字未尝俗也,非深于书者不足以语此。
政和四年四月二十四日黄某长睿父书。
滕子济所藏唐人出游图宋之问 王维 李白 高适 史 岑参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八、《东观馀论》卷下
昔人深于画者,得意忘象,其形模位置有不可以常法观者,顾、陆、王、吴之迹时有若此。
如雪与蕉同景,桃李与芙蓉并秀;
或手大于面,或车阔于门。
使俗工睨之,未免随变,安于拙目。
九方皋相马,略其玄黄,取其驵俊,惟真赏者独知之。
此卷写唐人出游状,据其名题,或有弗同时者,而扬镳并驱,睇眄相语,岂亦于世得意忘象者乎?
求画者主名弗可知,要非俗手作也。
政和甲午岁四月二十四日,观于道山东序
跋王大令帖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八、《东观馀论》卷下、《古今法书苑》卷六四
张怀瓘云:「子敬草书,幼师父,而后法张芝」。
仆谓献之行草亦然,模矩虽出于逸少,而笔气飘飘,已面元常庭域矣。
故自谓「与尊故当不同,人那得知」,非夸辞也。
观此帖纵轶若此,而唐文皇目以拘挛饿隶,无乃太贬乎!
政和甲午岁八月三日夜云林子黄某观。
张闳道草书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八、《东观馀论》卷下
王简穆以书名齐世,窦暨谓其密致丰富,神高气全。
今遗迹可见者有刘伯宠,谢宪、王琰三帖。
尚传其论书一篇,具载本传意。
当时必自书之,惜哉今亡矣。
张闳道游心翰墨,追为之书,殊可喜也。
仆见前辈书,自羊薄以还,类多规规然,虽精而弗肆。
张融自谓「不恨己无二王法,乃恨二王无己法,乃知一艺之至,亦当克自植立,之言不为过也。
今观闳道真草,亦矫然自作一家风范,宜诸贤叹赏之多云
政和四年十二月庚午黄某观。
四皓碑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八、《东观馀论》卷下
《三辅旧事》云:汉惠帝四皓作碑于其所隐处。
此神坐及祚几岂亦当时所立邪?
政和五年岁乙未正月二十五夕再书,同观者次明弟。
跋细字华严经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八、《东观馀论》卷下
东汉师宜官善书,大则径丈一字,细则能方寸千言。
书是经者亦以尺纸作七万字,殆得宜官法也。
晋卫巨山论书云:「其大径寻,细不容发。
迫而察之,心乱目眩。
奇姿谲诡,不可胜原。
研桑所不能计,宰赐所不能言」。
仆于此经亦云。
政和五年二月甲寅云林子黄长睿父书。
跋陶华阳书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八、《东观馀论》卷下
陶隐居书故自入流。
其在华阳,得杨、许三真君真迹最多,而学之,故萧远澹雅,若其为人。
金陵有《许长史旧馆坛碑》,最先一行乃隐居书。
又世有《画版帖》四十三字,与碑字笔势同。
今观其为杨琼瑶作奏章藁,与前二书虽真行不同,要非异手作也。
袁昂论书,以隐居「若吴兴小儿,形状未成长,而骨体甚峭快」。
今审其疏,比之,为未成就,然神韵閒旷,那可以「峭快」目之?
窦暨谓其「高爽自然,逸轨奋举」,颇近实云。
政和乙未岁二月二十二日黄某长睿书。
跋盘线图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八、《东观馀论》卷下
右《盘线图》,唐王睿叙而传之,以为唐诸王之遗迹。
然予顷于吴中,见刘季孙景文家有此画一卷,古题云:宋武帝东征,刘毅庐山,隐士宗炳献一笔画一百事,帝赐以犀柄麈尾。
与此本大同小异。
所画物象,存者亦五十馀种,匠意简古,笔势若出一手。
然后知是画非唐人能为,王睿以为唐诸王画,误矣。
政和五年春,于东都清平坊手摹一通,黄某长睿父题。
赵韩王书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八、《东观馀论》卷下
萧相国关中,因鲍生说,遣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汉王大说。
当楚汉相距京索间,高帝方暴衣露盖,有疑萧公心,故欣其此举。
若夫我艺祖太宗则不然,圣度弘廓,任贤弗疑,佐命之臣,类以功名宠禄始终。
忠献王梁楹丕基,为国宗臣。
雍熙中,四方底定久矣,承平之际,偃息近藩,岂复见疑,而因妇子取信,以自明哉?
其遣夫人朝京师、贺诞节,盖忠顺之至诚见于礼,非谓位高多惧而然也。
至其家问中指撝审细,字画谨严,又以见王之克勤小物如此。
政和五年三月二十一日黄某谨书。
江南藏真书后唐悫通叟所宝,求予题跋。)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八、《东观馀论》卷下
顷见江南后主错金书题藏真书千字曰:「戴叔伦诗云『诡形怪状翻合宜』,诚哉是言」。
今见藏真自叙,乃有叔伦全章。
此卷真迹,岂亦江南集贤所畜书乎?
跋龙眠九歌图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八、《东观馀论》卷下
《楚词·九歌》凡十一篇、九神,而梁昭明取六章载于《文选》。
故是图贝阙珠宫,乘鼋逐鱼,亦可施于绘素。
后人或能补之,当尽灵均之清致也。
刘向列仙传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八、《东观馀论》卷下
司马相如云:「列仙之儒,居山泽间」。
「列仙」之名当始此。
传云刘向作,而《汉书》所序六十七篇,但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而无此书,又叙事并赞不类向文,恐非其笔。
然事详语约,辞旨明润,疑东京文也。
索靖章草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八、《东观馀论》卷下
将军章草,下笔妙古。
今《七月二十六日帖》、《月仪》、《急就篇》,此著名书也,春兰秋菊各不同,而花花自有佳趣。
王晋玉所藏韦鶠马图后 北宋 · 黄伯思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八、《东观馀论》卷下
张彦远谓鶠善画川原小马牛羊。
晋玉所藏本皆沛艾(二字见《子虚赋》。)
余谓杜子咏鶠「秃笔扫骅骝,骐驎出东壁」,即不特善小驷而已。
曹将军画马神胜形,韩丞画马形胜神,鶠从容二人间,第笔格差不及耳。
昔予见嘶齧二马小图于江左人家,笔势骎骎亦若此,此本鶠画不疑。
四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