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王荆公钟山图后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八、《陶山集》卷一一
荆公退居金陵,多骑驴游钟山
每令一人提经,一仆抱《字说》前导,一人负木虎子随之。
元祐四年六月六日伯时见访,坐小室,乘兴为予图之。
其立下者,进士杨骥、僧法秀也。
后此一夕,梦侍荆公如平生。
予书「法云在天,宝月便水」二句。
「便」,初作「流」字,荆公笑曰:「不若『便』字之为愈也」。
既觉,怅然自失。
念昔横经座隅,语至言极,迨今阅二纪,无以异于昨夕之梦。
人之生世何如也。
伯时能为我图之乎?
吴郡陆某农师题。
王文惠公诗后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八、《陶山集》卷一一
山阴陆某尝观。
如公德宇,固相度也,犹欲留此,示有命焉。
然世之人麋迷狗苟以幸富贵者,何哉?
元祐庚辰十月二日
礼象序元祐六年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八、《群书考索》卷二三
《礼记》、《诗》、《书》、《春秋》元为残缺,缙绅先生罕能言之。
而学者抱残缺不全之经,以求先王制作之方,可谓难也。
余尝本之性情,稽之度数,求读经之大旨,自《孟子》始。
以余之所能言,与上之所可尽者为十五卷,名曰《礼象》,以救旧图之失,其庶几乎,非耶?
太学策问(一)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八、《陶山集》卷九
问:大学之道,方兴未艾也,士之来学者,盖已千数。
有司为之并锡庆兼朝集,而地乃至更乏;
别为憩宾,溢为待试,而人乃至更多。
可谓盛矣!
然窃或有疑焉。
诸生从事于斯也弥年矣。
学有制,斋有规,而行未尽笃实,或至于冒戒禁;
公有试,私有课,而言未尽简文,或至于戾劝讲。
意者刻核太至,法有难遵,而诸生固不得已耶!
意者非法之罪,诸生言失于率尔,行失于且然,而智不能自工,义不能自克耶?
伊欲论古之长道,议今之圆法,因贰参合,以率于大具,而使诸生共宜之。
庶几言皆有文,行俱有实也。
然其所以时措之方,未烛厥理,吾子为陈之,可乎?
原案:佃尝为国子监直讲。疑此策问即为当时试诸生之作。
太学策问(二)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八、《陶山集》卷九
问:尧舜三代远矣。
区区汉唐,虽欲追古,然君臣皆卑弱,不足以堪其任,故道化政法,寂寞无闻,而先王之风以至于今未返也。
圣上闵焉,以盛德作新之。
士为之崇学校,训经术,更选举之具;
官为之饰府寺,增吏禄,操督责之柄;
农付之常平
商委之市易。
皆以兴利除害。
而其为法深远矣,又以在我者润泽之。
盖意常向望尧舜三代,是所以千万于汉唐而无算者也。
今将讨论似续一二,以还先王之政,则因此数法者,须之以久,遂可以追于古欤?
抑将有续终成后者,而施设之方,序有所未逮,势有所未遑欤?
夫治古远矣,且欲追而复之,以偿千世之望,则事半而功倍,正在圣时。
二三子其为言之。
省试策问元丰八年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八、《陶山集》卷九
问:昔之善为士者,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
以论经则明,以议史则达,以立文则工,以造行则美。
其磨砻陶冶之渐,非一日也。
诸生蒙被德泽而从事于斯固勤矣,愿闻平居所以严师亲友之义,经如何观而得道之真,史如何阅而得事之要,立文曷为而工,造行曷为而美。
其悉数之,以应有司之求,可乎?
武学策问(一)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八、《陶山集》卷九
问:天下之理,至精无二。
武之书一义,不容两为之说,而注之者至十数家,何其说之多也!
今欲集诸家之善统异端,庶几学者有所折衷,而众言具在,于武之意孰得一二?
孰得三四?
孰得五六?
诸生从事于此久矣,当能辨之,又当有以自得之者,以发前说之所未尝也。
有司愿并闻之,可乎?
武学策问(二)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八、《陶山集》卷九
问:天右序有宋,笃生圣上。
全治所覆,从化之以文,横励之以武。
英威俊德,度越前古。
是以东怀高丽,南屈交趾,洮河以西,穷发之北,莫不宾顺,而国家閒暇矣。
吾子幸丁斯时,惟閒暇,故得娴习于此。
然而孙武曰:「善战之胜,无智名,无勇功」。
武之为说虽多,未有贤此者。
吾子以古求之,孰有智名?
孰有勇功?
孰无智名勇功?
且其智名勇功奚自而有无也?
其有与无,厥效如何?
试为言之。
武学策问(三)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八、《陶山集》卷九
问:材勇机智,人各有能,求其兼长,岂易得哉?
有词辩纵横,足以屈人,而不可以决战者;
有气侠精悍,足以摧锋,而不可以合变者;
有习知天时,而昧于伺敌之情伪;
有明识地利,而拙于出奇以攻守。
行师之际,用非所长,则安可以辨胜?
今子之应选,固将以就功名也,其材勇之所堪任者何事,其机智之所优为者何术,愿罄所蕴之陈,庶观异日之效。
武学策问(四)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八、《陶山集》卷九
问:方今夷狄款附,内外无患。
主上以士之或不习用兵也,学校以养之;
以民之或不习于为兵也,什伍以教之。
选命将帅,修饬器械,十年于此。
士有所养矣,或述其答问计数之故智,而虚实奇正之势,未必皆知也;
民有所教矣,或安于坐作进退之常法,而战阵击刺之事,未必皆勇也;
将帅选矣,而尚虑人材之或遗;
器械利矣,而尚虑法度之未尽。
诸君以策应有司之求,如之何使士于虚实奇正之势皆知,民于战阵击刺之事皆勇,将帅无遗材,器械无遗法,其详言之。
武学策问(五)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八、《陶山集》卷九
问:《孙》、《吴》、《韬》、《略》之书具在,子尝学之矣。
然其论兵孰疏孰密?
其合于先王之师,孰多孰寡?
设此四人起于一时,其兵同,战之地又同,各以其术决战,则孰胜孰负?
以之城守,孰坚孰脆?
试为言之。
武学策问(六)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八、《陶山集》卷九
问:兵无选锋曰北。
故古之善为武者,后必有殿,而前必有选锋。
《诗》不云乎:「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凡乌合之众易散,胜不相推,败不相救,非若礼义之师。
则突前之利,尤在选锋一入,而以后继之,此胜势所以如破竹之声。
今天下无事矣,而未忘讲武者,盖求所以禦边之策而已。
方将复先王选锋之法,而教所谓车战,则造车必有制,行军必有法。
若为徒若干,则其为乘宜几何?
其为阵宜奚若?
子尝从事,故知之,愿言所以为此之方也。
武学策问(七)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八、《陶山集》卷九
问:古之善用兵者,岂必同哉?
归于能胜而已。
李广简易,而程不识繁密;
子仪宽厚,而李光弼严整,体虽不同,皆足以取胜,号称名将。
诸生求学,为此久矣,审己之长,其志宜有所在。
设为圣时任使,则驭军决胜,将为简易乎?
为繁密乎?
将为宽厚乎?
为严整乎?
不然,其志安在?
武学策问(八)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八、《陶山集》卷九
问:兵者,百世不一用,不可一日忘也。
国家承平百年,兵习久安而惰骄,民非素教而惮怯。
数岁以来,主上以训齐之法新之,而精锐并出。
盖昔之惰者今奋,怯者今勇矣。
今诸君见用于世,以制戎狄,得此兵用之,自度能几?
教如何行?
爱如何立?
愿闻其略。
武学策问(九)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八、《陶山集》卷九
问:学之法,所以选试诸生,先之以弓马,申之以策义者,岂诚以为验天下周智全勇在此也哉?
抑亦以观诸生之略而已。
诸生应法之求,弓马虽或优,策义虽或善,然所谓周智全勇果在此乎?
将在彼不在此也。
其在彼则所以养之当自何始?
愿闻其道。
易解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八、《陶山集》卷九、《永乐大典》卷二○六四九
凡物有挂者有象。
卦,挂也。
孔子释卦体谓之象,「天行健」、「地势坤」之类是也。
有效者有系。
爻,效也。
周公作爻辞谓之系,「潜龙勿用」、「履霜坚冰至」之类是也。
《周礼》于《天官》言「悬治象」,于《地官》言「悬教象」。
此有挂者有象之證也。
《曲礼》言:「效马效羊者右牵之,效犬者左牵之」。
此有效者有系之證也。
悬者,挂之也;
牵者,系之也。
八卦解上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八、《陶山集》卷九、《永乐大典》卷二○六四九
方近刚,圆近柔,柔非所以为健也。
圆则通,方则滞,滞非所以为顺也。
天之形圆以柔,地之形方以滞。
圆以柔,故其形不健;
方以滞,故其形不顺。
虽然,天形不健,其行健;
地形不顺,其势顺。
故《乾》曰「天行健」,《坤》曰「地势坤」。
天在道,故乾,以行言之,行出于德故也;
地在器,故坤,以势言之,势生于形故也。
夫天以刚济圆,地以柔济方,此性命自然之理也。
王弼曰:「圆而又柔,方而又刚,求安难矣」。
柔说而附之者丽也,刚止而并之者兼也,故《艮》言「兼山」,《兑》言「丽泽」。
行而从之者随也,存而继之者荐也。
盖气以散相推而成风,以聚相持而成雷。
存则聚,行则散。
故《巽》言「随风」,《震》言「荐雷」。
起而上者作也,推而下者至也。
火炎上,水润下。
故《离》言「明两作」,《坎》言「水荐至」。
至物相差为二,二物相敌为两。
于《离》言「两作」者,以重明相继而作于上也。
文于象形,鸟飞而下为至;
于会意,水荐而至为荐。
于《坎》言「荐至」者,以重险相继而存于下故也。
八卦解下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八、《陶山集》卷九、《永乐大典》卷二○六四九
《乾》言「重刚」,则《坤》可知也;
《巽》言「重巽」,则《震》可知也。
以「重险」言《坎》,以「重明」言《离》,则《艮》、《兑》皆可知也。
盖天下之理,有体斯有用,有性斯有材。
故《乾》以「重刚」言其体,《巽》以「重巽」言其用,《坎》以「重险」言其性,《离》以「重明」言其材。
非独如此而已也,又其以健设位高而大者《乾》也,《乾》者体之至;
以入行权称而隐者《巽》也,《巽》者用之至。
故《乾》以重刚言其体,《巽》以重巽言其用。
离者,南方之卦也,南者材之所;
坎者,北方之卦也,北者性之所。
故《离》以「重明」言其材,《坎》以「重险」言其性。
材则华,性则质;
华则见,质则隐。
故《离》为文明,《坎》为信,《坎》为隐伏,《离》为见也。
夫有体以藏其性,而性足以成体;
有用以显其材,而材足以致用,则天下之理具矣。
于父言体,则于母阙之者,举阳以见阴也。
于长女言用,则于长男阙之者,举阴以见阳也。
言性于中男,言材于中女,而阙于男女之少者,举阴阳以相见也。
《乾》也者,用天者也;
《坤》也者,用地者也。
以《乾》《坤》而推六子,则《震》、《巽》、《坎》《、离》、《艮》、《兑》者各用其形者也。
《离》之性丽,《坎》之性陷。
以《坎》《离》而推六卦,则健、顺、动、入、止、说者各因其性者也。
故以「重巽」而推之,则天重乾,地重坤,雷重震,水重坎、火重离,山重艮,泽重兑从可知矣。
以「重险」而推之,则《乾》重健,《坤》重顺,《震》重动,《巽》重入,《离》重丽,《艮》重止,《兑》重悦,从可知矣。
以「重明」而推其材,以「重刚」而推其用,则诸卦宜亦若此而已。
河图洛书说(误载荆公集中)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八、《陶山集》卷九
孔子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夫图必出于河,而洛不谓之图;
书必出于洛,而河不谓之书者,我知之矣。
图以示天道,书以示人道故也。
盖通于天者河,而图者以象言也。
成象之谓天,故龙负之,而其出在河。
龙善变,而尚变者天道也。
中于地者洛,而书者以法言也。
效法之谓人,故龟负之,而其出在洛。
龟善占,而尚占者人道也。
此天道自然之意,而圣人之作《易》,所以则之者也。
越州宝林院重修塔记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八、《陶山集》卷一一
于越有山焉,尝飞而至,其名为宝林。
有灵鳗岫居,祷旱辄雨。
山虽不甚高,而花木萧閒,自然出于尘垢之外。
《吴越春秋》云:范蠡初作月城,缺西北,此峰一夕飞至,实琅琊东武海中山也。
三神山俱在渤海中,其上台观皆金玉,而群仙据之,昔尝有飞者,兹山岂其类耶?
疑以仙圣久居,亦舍不死之药,因以仙去,故能乘风凌虚,轻举而至此,不然,何以能飞也?
越人以储兹山之粹,固多奇秀,有仙国之馀风。
而其阴功著在福庭,炼丹辟谷,几换金骨,若余大父是也。
某获承遗绪,槩闻其一二矣。
故常希跂圣真,而屡至其寺,观所谓鳗岫、锡痕、巨人之迹,为之踌躇四顾,以想像三神山于此。
已而登其塔,高云不违檐咫尺,俯瞰圜阓,若累块积苏焉。
越人瞻之,遥以起信。
乾德中汉南王之所造也。
熙宁十年八月丙申,其寺与塔俱焚,光影所照,其彤烛天,鸟皆夜鸣。
逮晓,一木无遗者。
山势斗轻,更欲飞举,而城郭气象为之荒凉。
居无何,广平侯程公来领州政,目无全事,百废俱兴,而有多馀之閒。
升鹿丽龟,望之怅然,且思有以复之,自其塔始。
而宰官、比丘与其州人,莫逆公意。
于是良木之施云如,椎凿雷如,斧斤风如。
,费几万缗,而向之烟炉之馀,已烂然金碧,与日星争丽矣,何其速也!
盖公自少年,已擢显科。
治外处内,四纪于兹,天下称其才焉。
今虽老矣,而谋国尚壮。
如获兴事造业,更以协济神明之运,某将为公识其大者,然则一塔之敏,尚其馀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