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蔡州交代李闶郎中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七、《陶山集》卷一三
叨尘书殿,假借节藩。
久无披雾之由,忽有及瓜之代。
并为厚幸,良剧欢悰。
恭以某官问学该通,襟灵夷旷。
奉使华之重,益增朝望之隆。
暂寄藩宣,伫归省闼。
重规复矩,敢忘践墨之思;
绵力弱才,空抱续貂之愧。
炎蒸在候,承际匪遥。
更宜保绥,用符倾颂。
右丞回诸路监司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七、《陶山集》卷一三
误被宸恩,进司省辖。
曾牢辞之莫遂,知叨据之难胜。
敢意撝谦,曲垂缄问。
左丞亲王免启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七、《陶山集》卷一三
恭惟某官间平贤王,鲁卫大国。
能密移于造化,或阴借以齿牙。
敢丐敷陈,庶谐矜允。
右丞二府免启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七、《陶山集》卷一三
误被非常,真知不称。
自初闻命,非伪为辞。
矧素昧于经纶,敢遽参于步武。
恭惟某官明堂隆栋,太社元龟。
能回天心,善救人物。
愿因进对,曲为敷陈。
傥上圣之矜从,乃大贤之赞助。
永怀厚德,实倍常情。
左丞二府免启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七、《陶山集》卷一三
宝章批付,实为非常;
琐闼涂归,已云不及。
仕进迅速,君恩频烦。
匪畏胪言,仍虞鬼阚。
愿假黄金之诺,请辞碧落之除。
俯烛微诚,仰繄盛德。
恭惟某官建时皇极,保国太和。
股肱汉之萧曹,筋力尧之稷契。
能密移于造化,矧尝借以齿牙。
敢丐敷陈,庶谐矜允。
贺刑部徐侍郎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七、《陶山集》卷一三
伏审宠膺中渥,荣陟近班。
副九重钦恤之怀,协四远佥谐之论。
伏惟庆慰。
恭以某官英躔间气,策府瑰才。
虽陪贵士之游,犹秉寒儒之操。
果从三馆,爰列二卿。
衔锦而归,尝睹昔年之龙化
抟风而上,更闻今日之鹏飞。
教由是孚,刑以之措。
虽所愿学孔子,乃儒者之素心;
然淑问如皋陶,亦古人之能事。
伫迎殊用,益峻群瞻。
具为忻愉,实倍伦等。
发运孙龙图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七、《陶山集》卷一三
伏审光膺宸检,荣总漕权。
分九重宵旰之忧,副一道吏民之望。
伏惟庆慰。
伏惟某官践扬甚久,名誉素高。
负超卓之奇才,丁太平之昌运。
红牙运算,暂繄强富之筹;
绿底颁书,即迓褒升之命。
方修庆牍,首辱珍函。
既深惭佩之怀,更厚绥将之望。
黄裳状元以下新进士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七、《陶山集》卷一三
伏审祗应睿泽,荣擢殊科。
伏惟庆慰。
某官先辈涉道宏深,受材广博。
学该掺,思敏然萁。
拳拳有爱君之心,亹亹明当世之务。
果承清问,遂占上游。
腾一代之风声,耸四方之观听。
共期远业,即夺亨途。
庆牍未遑,华缄首及。
其为感佩,罔既敷陈。
陈轩学士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七、《陶山集》卷一三
伏审某官被宠枫宸,刊文芸閤。
伏惟庆抃。
窃以儒馆校雠之职,实惟人材养育之涂。
泛河汉之通津,集蓬瀛之仙室。
将资润色,首预讨论。
抱椠磨铅,迭处群英之列;
拖金曳组,即陪诸老之游。
厥惟闳才,乃副妙选。
恭以翊善学士,行隆贤业,学造圣真
作客贤王,日奉诗书之乐;
为郎省户,时推论议之明。
果膺殊恩,荐升华贯。
未遑庆礼,首辱长笺。
铭篆之深,敷叙奚尽。
谢馆职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七、《陶山集》卷一三
枫宸布宠,芸阁升华。
伏惟庆抃。
恭以某官思敏然萁,学该掺
早遘光华之运,久登高妙之科。
果沐茂恩,允符公议。
宣室夜对,行肤顾问之严;
蓬莱日长,坐觉校雠之暇。
欣陪俊轨,叨示珍题。
钦佩至深,敷宣罔既。
文及甫谢馆职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七、《陶山集》卷一三
伏审光奉制恩,允升仙馆。
恭以某官学探圣域,庆袭相门。
虎豹之驹,华文实异;
龙蛇之蛰,亨奋可期。
果被宠光,式居华贯。
望蓬莱之宫阙,观河洛之图书。
吉有旧熏,久历三公之任;
谊方年少,更陪诸老之游。
某初愧续貂,忽谐附骥。
重迂高驾,猥辱珍函。
黄金投蛙,虽费珍之已重;
缦帛复锦,顾为好之更轻。
谦勤,深增悚佩。
回安定郡王启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七、《陶山集》卷一三
伏审显膺帝制,进受王封。
成命既宣,群心胥庆。
恭惟某官才宏器伟,位重德隆。
与混沌画眉,恶高名之出众;
穆生设醴,知雅尚之尊贤。
又况属籍承艺祖之华,诏书存神考之意。
果膺宸綍,兼拥将麾。
宗子维城,信王基之有赖;
泰山为砺,与国寿以无穷。
顾庆幅之未遑,辱珍题之先及。
其为感愧,罔既陈敷
刑部刘侍郎启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七、《陶山集》卷一三
伏审宠膺宸检,进贰邦刑。
履朝寀之亨衢,协仕途之盛选。
伏惟某官践修克敏,论议持平。
自结冕旒之知,久陪卿寺之列。
金科玉律,素号该明。
苔狱草扉,更资平恕
果跻华近,式副佥谐。
未遑庆牍之修,首沐柔缄之及。
其为感慰,罔既敷陈。
馆伴高丽使启状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七、《陶山集》卷一三
叨奉睿慈,获伸良觌。
践笾斯设,初瞻拜贶之恭;
承篚是将,遽沐贻笺之厚。
载言惠好,徒用感惭。
祗奉宸恩,欣陪宴惠。
猥以珍函之及,副之懿篚之陈。
良纫谦勤,实增愧荷。
特沐好音,过形厚意。
姑致羞之义,庶伸报李之仁。
有少菲仪,具如别幅。
叨会使华,猥沾土实。
高言何绮,笺谕之未忘;
厚报匪瑶,愧币将之不腆。
载惟尘浼,尚冀检留。
馆职谢丞相荆公启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七、《永乐大典》卷二四七九
乘槎问汉,敢妄意于英躔;
入馆登瀛,遽叩名于仙籍。
载循蹇浅,弥切兢惭。
国家乘有赫之炎图,绍无疆之宾历。
笃生睿主,登用真儒。
武烈于文谟,贲唐文于皇质。
恭以宫使相公先生,道承三圣,德冠群伦。
既流膏泽以下民,更翼诗书而造士。
至言不出,赐也仅闻其文章;
大象无形,参乎才见其忠恕。
成功弗处,秉义甚高。
将集圣人之清,忽辞天下之任。
而某曲蒙奖育,最号迂愚。
早闻咳唾之音,晚在炉锤之内。
回瞠目乎其后,每望车尘
疏攘臂于其间,更縻廪赐。
比登词馆,实出师门。
缓三年而为儒,窃尝承学;
乌九写而成舄,猥预校文。
点砾甚功,衔珠昌报。
秋阳以暴,缅怀涤汉之清,春服既成,遐想浴沂之乐。
仁欲行义,进思尽忠。
庶无负于初心,庸少偿于至德。
李泰叔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七、《陶山集》卷一一
二《南》之诗多矣,而《召南》之王道成于《驺虞》,《周南》之帝道成于《麟趾》者,盖国君之尊至于仁贤,公子之贵笃于信厚,而后《关雎》、《鹊巢》,道化德教之应极焉。
何则?
富贵之族气骄,贫贱之士志苦,逸乐之习难移,忧勤之性易感也。
是故好德乐道之士,出于憔悴枯槁之家者多焉。
至若高明之裔,累世贵达,非夫笃信而好之者,则不足预此也。
真定泰叔,故宰相文正李公之家也。
宰相之子翰林翰林之子尚书,相继而贵,盖三世矣。
真宗皇帝以为宋之世家,尝于从容语翰林曰:「卿之保守门户,如朕之保守社稷也」。
其家世如此,今又有泰叔焉。
泰叔好学乐易,气质混然,如浑金璞玉,而又以远器望之。
与人无疑,喜嘉客,典衣延之,与其妻无明日之饭不顾也。
以此其志意,使不为理鄣,不为事蔽,以明择其始,以刚保其终,而遂能成就其才,则尚书之后,保翰林之门户者,斯在泰叔矣。
官于会稽,与予游,相好也。
既别,姑道此以勉之。
神宗皇帝实录叙论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七、《陶山集》卷一一
上聪明睿广,临政英果,而将之以慈仁
敬事两宫,笃于诚孝,遇诸王宗室甚友爱。
慈圣光献太皇太后上宾,宫中自行三年之制。
后岁时酌献别庙,每至继仁殿,即感哭流涕,哀动群臣。
王颢曹王頵请居外第,章数十上,弗许,至太后为言之,犹累年而后可。
加以圣学高远,深知道德之意,每论经史,多先儒所不到。
虽兵书律令,无不贯达。
至于舟车、宫室、器械之制,亦极其妙。
百官赐见顾问,各以其职,常出人意表,多不能酬对;
然上恐其失次,辄顾而言他,终不面穷之也。
熙宁之初,锐意求治。
王安石议政意合,即倚以为辅,一切屈己听之,更立法度,拔用人才。
而耆旧多不同,于是人言沸腾,中外皆疑,虽安石不能自保,亦乞罢政事,然上独用之,确然不移。
安石性刚,论事上前,有所争辩时,辞色皆厉,上辄改容,为之欣纳。
盖自三代而后,君相相知,义兼师友,言听计从,了无形迹,未有若兹之盛也。
安石罢相,上揽纲柄,而自为之,益加励精。
因任原省,赏罚有序。
旁延俊茂,与之立功。
而政治、文学、法理之臣,各以其汇进,得尽所长,虽拳勇之士,亦皆作使。
士有献书阙下,往往朝奏暮召,拔之常流之中而奖用之。
双日一御讲筵,虽风雨不易。
禁中观书,每至夜分。
遇休假,犹间御便殿访政事,日昃或不遑暇食。
至两宫遣人趣之,侍臣有以为言者。
上曰:「朕享天下之奉,非嘉劳恶逸,诚欲以此勤报之也」。
在位虽久,未尝御赏花钓鱼之会。
其幸西池,与民同乐,亦才一二至尔。
是以群臣悚惕,奔走赴功,百度齐而万事理。
劝农桑,兴学校,讲礼文,议音乐,修令式,定历象,正官名,申军政。
下至道家斋祭科仪,亦皆有法度。
一日,执政事已,语及淤田之利,上曰:「大河源深流长,皆山川膏腴,汛浮渗漉,溉灌民田,可以变斥卤而为肥沃。
朕遣中使往取淤田之土自尝之,极为细润」。
辅臣恭听德音,皆以为上之爱民,博求物理,精意如此,虽炎帝之尝百草,禹之辨庶土,唐文皇之吞蝗,殆无以过也。
交人犯塞,命将讨伐。
克广源州,知桂州赵卨以为岁用戍兵三千,十死五六,可以守禦,上曰:「朝廷比以乾德犯顺,焚劫三州,故兴师讨罪。
郭逵不能剪灭,垂成而还。
今广源瘴疠之地。
我得之未为利,彼失之未为害。
一夫不获,朕尚悯之,况十死五六耶」!
河北边安抚司尝言:「边民王习于北界市到马,寻牒送顺义军讫」。
上曰:「时闻北界知卖马人名氏,皆寘极典,全家远配,兹亦可恻。
自今如北界无移文根究,即差人夜放界首。
其获到人,毋令通析卖马人名氏及所居处,免令屠戮」。
蕃民若高丽、于阗诸国,皆务以德怀之,梯航而至,无虚岁。
平居亦间言兵,然非群臣所能望也。
每边奏至,处画常中机会。
号令诸将,多下手札,词协事称,皆粲然可观。
故平泸戎,辟洮陇,南征交趾,西讨灵,威声所加,震叠海外。
常惋愤敌人倔强,久割据燕,慨然有恢复之志。
聚金帛内帑,自制四言诗一章曰:「五季失图,猃狁孔炽。
艺祖造邦,思有惩艾。
积帛内帑,几以募士,曾孙承之,敢忘厥志」。
每库以诗一字目之
既而储积如丘山,屋尽溢,不能容,又别命置库增广之,赋诗二十字,分揭其上,曰:「每虔夕惕心,妄意遵遗业。
顾予不武姿,何日成戎捷」?
其规模宏远如此。
元丰间,年谷屡登,积粟塞上,盖数千万石,而四方常平之钱不可胜计,馀财羡泽,至今蒙利。
尝语侍臣曰:「善为师者无智名,无勇功。
自周以还,惟汉高祖为近之。
魏武可谓有智名,若项籍可谓有勇功,然皆不能一天下」。
窃观圣谟博大,岂尝须臾少忘艺祖之志哉。
嗟乎!
天不少延,不及宣究骏功伟业,以竟一代之能事。
然在位十有九载,积精会神,兴为建立,所以作人经世之略,亦足以度越汉唐,追迹三代矣。
况复谦冲退托,去华务实。
终辞尊号弗受,抑盛德之举也。
然则庙号称「神」,姑徇天人之意尔。
尔雅新义序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八、《陶山集》卷一一、《尔雅新义》卷首、《小学考》卷三、《皕宋楼藏书志》卷一二
万物汝固有之,是书能为尔正,非能与尔以其所无也,名之曰《尔雅》以此。
《庄子》曰:「中无主而不正,外无正而不行」。
旧说此书始于周公以教成王,子夏因而广之。
虽不可考,然非若周公、子夏不能为也,故予每尽心焉。
虽其微言奥旨有不能尽,不得谓不知者也。
岂天之将兴是书,以予赞其始。
譬如绘画,我为发其精神。
后之涉此者致曲焉,虽使仆拥蔧清道,跂望尘躅可也。
元符二年五月山阴陆佃农师序。
鹖冠子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八、《陶山集》卷一一、《鹖冠子》卷首、《永乐大典》卷一○二八七
鹖冠子楚人也。
居于深山,以鹖为冠,号曰鹖冠子
其道舛駮,著书初本黄老,而末流迪于刑名。
《传》曰:「申韩厉名,实切事情。
其极惨礉少恩,而原于道德之意」。
盖学之弊有如此者也。
故曰:「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
呜呼,可不慎哉!
此书虽杂黄老刑名,而要其宿,时若散乱而无家者,然其奇言奥旨,亦每每而有也。
自《博选篇》至《武灵王问》,凡十有九篇。
退之读此,云十有六篇者,非全书也。
今其书虽具在,然文字脱谬,不可考者多矣。
语曰「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岂虚言哉!
余窃闵之,故为释其可知者,而其不可考者辄疑焉,以俟博洽君子。
鬻子序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〇八、《陶山集》卷一一
鬻子名熊,楚人也。
九十适周文王,曰:「先生老矣」!
对曰:「使臣捕兽逐麋,则熊老矣;
若使坐筹国事,臣尚少焉」。
文王师之。
著书二十二篇,实诸子滥觞之始。
今十有五篇者,盖阙。
而《列子·天瑞篇》称熊曰:「运转无已,天地密移,畴觉之哉」!
其《力命篇》又称熊语文王曰「自长非所增,自短非所损」者,即《南华》藏舟凫鹤之义也。
而今其书无之,则熊之嘉言要旨亡者多矣,可不惜哉!
文字脱谬,为之校正四字,增者七,减者八,注百有五十二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