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陈令举贤良启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粤西文载》卷五四
某启:自湖旁冒雪相适,已数月矣,别后但眷眷然。仲秋时接所示书,乃知令举至官,甚善。不以迁谪介意,公馀揭窗对云而坐,道情清胜,乃下视尘俗,超然自乐,虽白乐天九江之时,何以过之?风闻人但景服不暇。令举当世贤豪,更以外物自如此,其清规素德,益绝人远矣。老弊浮云,落叶飘泊,尚若不定。虽有陪三峡五老之兴,安得遂之?犹远高论,万乞善保尊履。不宣。
与润州王给事启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某惶恐启上知府给事几下:某山栖荒僻,不便行李,久阙驰状,不胜瞻系。伏审旌佩已镇南徐,况彼比比数万之家,不亦复荷大赐乎?无任钦颂景服之至!大热,伏乞上为国朝自重,虔祝!谨附启上覆。不宣。
与王提刑学士启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某启:伏自京师罢奉贵游还山,虽闻广按江外,终无以奉书。适知轩从已届此郡,伏惟尊履休美。某近自苏挈书,欲图奏纳,以疾未暇前趋。容稍平复,当以微意上扣。谨此先布区区,伏惟念察。不宣。
与陆推官启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某启:自旷清谈,骤更良节。林木幽隐,圜堵寂寥,了亡世纷,足以自得。其馀追复旧好,睇想清才,悬摇之心,状貌难尽。犹聆莅事明敏,越于时辈,万舌一词,所共称赏。况在顾盻之预,宁不欣愉?暑中,万希善保。不宣。
与张国博知县启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某启:孟夏渐热,伏惟知县国博尊候起居万福。某即日蒙荫如宜。比者伏审荣奉明命,临镇县封,敦惠斯民,雅副物望。某未遑参贺,卑情无任忻庆瞻依激切之至。谨奉启,不宣。
谢钱唐方少府状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具衔。右,某此者伏蒙仙尉秘校特枉轩盖,临赏岩扃,衡宇增辉,缁属称庆。限以夏制,尚缓趋风,愧畏良深,景服徒切。谨上状咨谢,伏惟尊慈俯赐念察。不宣。
与仁和赵少府启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某启:前日伏承临访山舍,无以为待,不胜愧畏!继以佳什,见宠稠重,风调高雅,岂幽陋之可攀续。不揆荒唐,勉强和之,但以取笑大手名匠。暑湿,惟自重。不宣。
与沈少卿见访启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某惶恐启:昨日奉蒙降访客舍,仰荷尊赐,不任感愧!但以老弊,弗堪人事,未果即趋机下。谨令弟子驰启上谢,伏惟少垂鉴念。不宣。
与祖龙图罢任杭州启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某启:此者伏审知府龙图罢镇名藩,即日趋诏归阙,行舟首路。某山林逋病,不能远郊驰送,徒增黯恋。仁德慺慺,奉此咨露,伏惟台慈念察。
送诗与杨公济书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某启:不披俉来,倏越旬日。春气尚浅,景色犹寒,惟体中无恙否?近缘禅关不固,习气宁忘,因得斯谬妄。盖适性而已,岂敢风雅可与哉?然拙人用锼,不若智人挥钁。况足下才力有馀,可能为我一锄,勿使傍观掩口胡卢而笑也?
还章监簿门状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某启:昔日伏蒙特坠清名,荣贲旅寄,不任感荷!容宿恙稍痊,当走左右,以谢盛刺。谨具状上纳,伏惟垂察。不宣。
与石门月禅师书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缁林尺牍
某启:昨三月得公晦书,并所制《悲风谣后序》,慰谕勤至。非深交至友,何肯如此,于感佩万一也。然序文殊佳,但其德薄,不任称奖也,此为忝耳。公晦久别,所谕何老而益贤如是,喜且非常。我但白首偃蹇,不能自振,况暇于教道也?视此得不愧乎?栖居石壁,殆二年矣,虽然,自适颇乐。顾人生如梦,何足堪恃。纸衾瓦钵外,惟图书杂然于室中耳,流俗所尚,一无留也。近著《孝论》十二章,拟儒《孝经》,发明佛意,亦似可观。吾虽不贤,其为僧为人,亦可谓志在《原教》,而行在《孝论》也。今以相寄,盖以公晦善于亲也。所栖虽牢落,于佛法其意亦不敢怠。徐当为教门著一大典,但虑其功浩大。若果就,先当相闻。公晦道已振一方,吾复何云。但善将身世,此为至祝。专人还,特此上闻。
与黄龙南禅师书(别幅)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缁林尺牍
某再启:和尚有大胜缘,所止则学者云从景附,实末代之盛事,万幸,益勉尊用。某滥主禅席,德薄言微,不为时之所信,徒劳耳目。自近有匿罗浮之意,果行,必道出江南,当拜求高会。公晦和尚平生心交,今老在一涯。二年化僧不至,不闻其音。或因遣书,乞为呼名。黄龙古之名寺,应称清栖。法澄每谈及积翠风景,听之使人神动心飞,今何人得其居也?愚甥孙早辱教诲,亦仅似人,顾小子何以报重恩?路远,不及以粗物辄陈左右,惟拳拳钦咏耳。
答黄龙山南禅师书(次幅)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某稽首:虽闻《祖图》、《宗记》已辱采览,而未奉评品,鄙心得无慊然?辱赐教墨,乃过形奖饰,岂大善知识为法欲有所激劝尔?且感且愧!某平生虽猥懦无大树立,然亦勇闻清远高识之士,三十馀载徒景服道素,不得一与胜会,此为眷眷。知复领大众于龙山,其钦尚好善之诚,何书可尽!春煦,幸千万为法自重。僧还,谨布区区。
与圆通禅师书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缁林尺牍
某启:去年夏首闻移锡崇胜,喜慰喜慰!庐阜天下胜壤,宗教所出,得大知识镇严,乃学者之大幸也。珠上人至,果聆清规益举,又喜之也。惟久之可矣,乞罔起他方之念尤佳。某衰老,翛然客寄,弘法无力,徒钦羡于能迹耳。逾远风论,千万善保。因介,谨此咨露。不宣。
又与圆通禅师书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某启:东林庄仆至,辱手笔,知退法席,专育高趣,钦羡钦羡!但庐阜不得镇严,亦禅林之不幸。见邀虎溪之居,足仞风义盛重。但某濡滞,不能即拜雅会,殊为慊然。馀且别幅。未披觐间,千万善爱。
答圆通禅师让院书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某启:前日专人传到华缄,承已得美罢。潜道于此,缘德方盛,年腊相然,何遽尔惊众耳目?又聆黑白复请留此,千万且从舆论。某老弊德薄,不能为之纲纪,天下共知,潜道何误以此人为代?在潜道推让之义虽自高冠,而鄙劣之人终何以当克?万万须自回雅意,为众少留。老弊东西南北人也,固无定迹。奉见未期,千万留意。
答万寿长老书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某启:专人至,辱手教慰谕,足仞久要之不忘也,万感万感!法印和尚不可救疗,遂至如此,怆感无已。索文志其塔,虽腆忝相知,至于厚善,当此岂可饰让耶?且以拙直之笔,聊奉佳命,亦表生平交契之诚耳。用舍更在裁之。益热,千万为法自重。谨此咨答。不宣。
与万寿长老书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某启:音信虽不相通,而钦服道素,徒此勤切。某无状,老更弥笃。春季间罢去佛日,深匿龙山,萧然人不堪其忧,而余之未尝自厌。比欲致奉问聆道,盖淮南未还,故不果。然适会曹君,乃知起居清胜,善慰孤迹。不肖见谋往庐山,治行当首拜道场。冬寒,未见间,万乞善爱。谨此布区区。不宣。
谢杭州宝月僧正启 北宋 · 释契嵩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镡津文集》卷一一
某启:比者以衰恙告免住持,特蒙垂访,过形存恤。仰荷道眷,岂胜感愧!尚以夏制,未遑前礼,谨奉启上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