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释惟清北宋 ? — 1117
偈九首 其一 北宋 · 释惟清
 押先韵
浮云散尽狂波止,天上玉蟾水底圆。
皎洁迥然通湛寂,此时消息若为传。
其二
 押词韵第十七部
时时是好时,日日是好日。
乌兔体全身,灵机何处觅。
今朝看见昨朝人,依旧眼睛光似漆。
其三
古佛不到处,诸人共用。
诸人不到处,古佛同参。
同参共用如何显,种田博饭机非浅。
因思昔日老师言,三界本无何用免。
其四
 押词韵第三部
江月照,风吹,永夜清宵更是谁。
雾露云霞遮不得,个中犹道不如归。
复何归,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
其五
 押支韵
天机藏不得,花笑鸟啼时。
不待重拈出,当人合自知。
其六
山是山,水是水。
僧是僧,俗是俗。
更将何物演真乘,六六元来三十六。
其七
 押寘韵
一是一,二是二。
头上是天,脚下是地。
饥即餐兮困即睡,人人皆受如来记。
其八
三世诸佛,不知有恩无重报。
狸奴白牯,却知有功不浪施。
明大用,晓全机。
绝踪迹,不思议。
归去好,无人知。
冲开碧落千尺,截断红尘水一溪。
其九
 押词韵第六部
衲僧照彻千差眼,缁素浅深毫发分。
分处莫非全正令,法王那得独称尊(宋师明《续古尊宿语要》卷一)
偈二首 其一 北宋 · 释惟清
 押真韵
东坡笑说吃龙肉,舌底那知已咽津。
能省咽津真有味,会言龙肉不为珍。
其二
 押真韵
何知龙肉即猪肉,细语粗言尽入神。
惜彼当年老居士,大机曾未脱根尘(同上书卷三)
《罗湖野录》:灵源禅师居黄龙昭默堂,与东湖居士徐师川夜话,遂及陈述古尝对东坡谈禅,东坡谓其说如食龙肉,且以自所论若食猪肉,实美而真饱也。灵源曰,此乃东坡早岁趁俊发言,不觉负堕,当为明之,于是成二偈云云。
门榜 北宋 · 释惟清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一
惟清名曰住持,实同客寄,但以领徒弘法、仰助教风为职事尔。
若其常住所管财物,既非己有,理不得专,一委知事僧徒分局主执,明依公私,合用支破,惟清止同众僧斋衬,随身瓶钵,任缘去住而已。
伏想四方君子来有所须,顾寝食祇接之馀,别难供应。
盖以彼所管者,世法则属官物,佛教则为众财。
偷众财、盗官物以买悦人情,而取安己,有实非素志之所敢当。
预具白闻,冀垂恕察。
按:《人天宝鉴》,续藏经第二编第二一套第一册。
宝觉和尚晦堂谥号宝觉。) 北宋 · 释惟清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一
惟清惶恐拜覆庵头大和尚:某此月二十八日入院,蒙郡官办开堂,因即焚香,宣明师训,而禀嗣之缘,固已久矣。
此时施设,聊徇化仪,故不欲复准世礼,特致书谢,自取疏外,而形累师宗也。
伏惟慈鉴,必赐恕容,幸甚。
今四来学众,粗成丛林,宰官檀那,咸垂资护。
某旦夕勤诚,思报祖宗,不敢辄懈,以此可望察知,免赐忧念。
谨上状申覆,伏乞纳受。
不备。
按:《缁林尺牍》第二八页,民国刻本。
五祖演和尚 北宋 · 释惟清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一、《缁林尺牍》第二八页
祗领别纸,亲笔之诲,谛奉铭服,深不敢忘矣。
然闻牧主以侍者不出而遣医问疾,致激高怀,遽有拂衣远引之意;
旋警彼心,即回钦敬,而复为之留。
其卷其舒,诚适义矣。
某切睹法门衰落,人不根道,为师为后,相与作妄。
其欲高提,使振复古风之万一,非大有道而年德之尊者,莫能为之。
然则,不在和尚今日乎?
况左右不传之秘,既有传矣,流化后来,保无休息,而犹控悲乘,俯繇化城者,嬴得与法门整治规范耳。
幸依垂慈,甚有仰赖,故区区言之。
勤兄此,与衲侣入室,众甚敬爱之。
其所存甚好,今时丛林中甚难得也。
某见渠如此,喜之无量。
此凡事一家,不烦垂虑。
示卓禅人(一 即长灵卓也。) 北宋 · 释惟清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一、《缁林尺牍》第二九页
手字致卓首座:近衲子来,审力道自持,不轻涉世缘,甚慰余期也。
闻辞位席,端省久近,中进退之节,行己合宜,所当然矣。
又闻主人后复频请,终未从之,彼亦虚位以待焉。
果若如斯,则可否去就,在推道义,赞丛林为心,不可拘执也。
与晚生言道,据今时实难启口,然当思先圣达平等机,绝分别念,不见异相众生,全成同体眷属。
如是,则无缘悲智,任运圆通,利己利人,资融大行。
宜以总持该摄,不可辄生忻厌,便落今时流辈也。
林言「后人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有大志气,闻其言者,岂肯受之?
决须勇猛,越彼品量,始是丈夫汉耳。
予残喘未终,尚切自强,故略及此,切希珍重。
示卓禅人(二) 北宋 · 释惟清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一、《缁林尺牍》第二九页
前举少林言,明多行少,说多通少者,盖为其非不行,非不通,但作是念,我已明道,他未明道,我善说理,他不善说理,我见尚存,违于宗旨,故显其不行不通。
非徒不行不通,亦验其于道未甚彻底明,于理未善真实说,故祖师推出此病,要后人省觉,以成就契于本道本理,免有彼我胜负之习,久久返落魔外也。
又云,悟彻心宗,解行相应,名之曰祖。
全真之解,称实之行,若会于心宗,则复有异端乎?
祖师只使人到此全解全行、无解无行之本家,得大安乐耳。
所以《传灯》后卷,有达磨四行一段。
某示人之意,亦不出此。
后辈少肯深究力行,岂不孤他先圣哉?
忠国师云:禅宗学者须遵佛语,一乘了义,契自心源。
不了义者,互不相许,如师子身中虫。
夫为人师,若涉名利,别开异端,则自他何益?
如世大匠,斤斧不伤其手,香象所负,非驴所堪。
亦今时之针艾矣。
予病中静室瞌睡之馀,或究古德至言,或视目前世态,闻见千差,一归虚照,识道人之过患,以成内省自鞭之益者尤多。
恨阻远,不得会言,因笔略引,以当面话。
千万体悉,勉旃。
示卓禅人(三) 北宋 · 释惟清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一、《缁林尺牍》第三○页
委曲回告甘露卓长老:领书,审迫于不得已从住持。
既开堂明嗣法,遣来书叙陈,且云嗣法之实,其信固已彰于威音之先,而今所陈,化门表示耳。
善哉!
汝能知此,真不昧宗旨矣。
夫此宗旨,号正法眼藏,涅槃妙心者,乃圣凡共有之灵知也。
繇丧本而徇情,则智用不续;
以了情而契本,则灵鉴还通。
灵鉴既通,谓之法嗣,不亦可乎?
然世之有名无实而混滥宗旨者,其类尤多。
倘融以等心,皆可存而不论。
但汝既知之,而承弘道之任,则拣混滥,正宗旨,誓捐躯命以效职,切宜力焉。
吾虽衰病,念先训之责,每不敢忘;
将欲可忘,必待有分其责者欤!
思之,思之。
庚寅十月望日。
示卓禅人(四) 北宋 · 释惟清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一、《缁林尺牍》第三○页
衰病比来似复轻健,幸绝外累,深室中或看经,或宴坐,聊自如也。
衲子入来,则应接,未尝阻。
盖记积翠师翁云:虽老,不敢宁居逸体,唯谈禅病,以警来蒙。
予昔为其赞,窃有「谁其仰则,我誓斯坚」之语。
顾敬望先规,虽多惭德,而忝为之后,又可不以此言每自鞭策也?
法运固季矣,人根繇之。
虽然,但诚心行我所应为,而忘乎寡效之劳虑,则竭志奉先,自不失职。
然于二利,亦终非虚示也。
衰病勉策如此,闲可知之。
示逢禅人 北宋 · 释惟清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一、《缁林尺牍》第三一页
手字致逢长老:昨领书,知寓止得所,而阒然无事,殊不虚度光阴。
澄潭水底,影像昭昭,杲日当中,纤尘扰扰,深见古人莹鍊之妙,弥成自己胜进之作,而知此时此处为真益,他缘他作为徒劳也。
吾家先圣,靡不于此决坚志力行之效,故其成就深根茂叶,广荫众生之利。
后代儿孙失祖宗远业,世习近图,习以成风,知耻者寡。
每一念之,实为难言。
汝有可致之资,故因勉谕,必务远返近,以慰予望也。
其他事事损抑,善自护持。
衰病,此中极是安稳,减食少语,闭门孤坐,终日甚适然,可不用忧。
示德禅人 北宋 · 释惟清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一、《缁林尺牍》第三一页
前闻欲秋间到此,深待一来共语。
今既迁居远去,则前计莫慰所待,用歉于怀。
所以然者,长老悟机慧辩,常亲契旨矣。
果熟时来,又已出兴焉。
且先哲有言,凡学道者,悟之为难;
既悟,则守之为难;
既守,则行之为难。
今当行时,其难又过于悟守。
何则?
悟守者,精进坚卓,勉在己而已。
惟行者,必等心死誓,以损己益他为任。
若心不等,誓不确,则倒置益损,而乖失所任,便堕为流俗沙门,以致毁法大过。
是不宜畏慎乎?
以此欲长老知之,而切切警策耳。
盖余曾忝斯任,备见利害,常愿后来有志力者审而行之,庶不沦于末法卑种类耳。
所谓末法卑种类,盗名窃服,寄活于吾门者不预焉;
指其稍蕴智识,可以为上而反更趣下之谓也。
或繇微悟理性,便恃万法一空,而忽乎因果行业者;
或骋多闻,挫寡学,或重久习,轻初机,常显己长而谈彼短;
或尊偏见,斥圆闻,或矜俊辩,丧冲机,而不知取笑于识达者;
或谄奉在位,以希宠势,借势作气,侮慢同流者;
或屈己从人,苟媚权豪而贱卖佛法者;
或资有位之声势,而欺罔聋俗者。
要而言之,凡亏四摄之慈,违一心普爱之敬,喜胜人而昧损己者,皆病也。
去病而力行不倦,方为美利。
凡人平居内照,则多能晓了,及涉事外驰,便乖混融矣。
同尘阐道,思绍佛祖者,不可不常自检点也。
余亦病多谙药性,故切切奉告。
长老有真实悟处,又达教理化门,若更尽力扶宗乘,报佛恩,不为末法假名长老
可体余意,以加勉旃,至嘱至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