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明胆论 曹魏 · 嵇康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
有吕子者,精义味道,研核是非。
以为人有胆可无明,有明便有胆矣。
嵇先生以为明、胆殊用,不能相生。
论曰:
夫元气陶铄,众生禀焉。
赋受有多少,故才性有昏明。
唯至人特钟纯美,兼周外内,无不毕备。
降此已往,盖阙如也。
或明于见物,或勇于决断。
人情贪廉,各有所止。
譬诸草木,区以别矣。
兼之者博于物,偏受者守其分。
故吾谓明胆异气,不能相生。
明以见物,胆以决断;
专明无胆,则虽见不断;
专胆无明,则违理失机。
故子家软弱,陷于弑君;
左师不断,见逼华臣,皆智及之,而决不行也。
此理坦然,非所宣滞。
故略举一隅,想不重疑。
吕子曰:「敬览来论,可谓诲亦不加者矣。
折理贵约而尽情,何尚浮秽而迂诞哉?
今子之论,乃引浑元以为喻,何辽辽而坦谩也!
故直答以人事之切要焉。
汉之贾生,陈切直之策,奋危言之至。
行之无疑,明所察也,忌鹏作赋,暗所惑也。
一人之胆,岂有盈缩乎?
盖见与不见,故行之有果否也。
子家、左师,皆愚惑浅弊,明不彻达,故惑于暧昧,终丁祸害。
岂明见照察而胆不断乎?
霍光怀沈勇之气,履上将之任,战乎王贺之事。
延年文,夙无武称陈义奋辞,胆气凌云,斯其验欤?
及于期授首,母伏剑,明果之俦,若此万端,欲详而载之,不可胜言也。
况有睹夷途而无敢投足,阶云路而疑于迄泰清者乎?
若思弊之伦,为能自托幽昧之中,弃身陷井之间,如盗蹠窜身于虎吻,穿窬先首于沟渎,而暴虎冯河,愚敢之类,则能有之。
是以余谓明无胆,无胆能偏守,易了之理,不在多喻,故不远引繁言。
若未反三隅,犹复有疑,思承后诲,得一骋辞」。
夫论理性情,折引异同,固寻所受之终始,推气分之所由。
顺端极末,乃不悖耳。
今子欲弃置浑元,捃摭所见,此为好理纲目,而恶持纲领也。
本论二气不同,明不生胆,欲极论之,当令一人播无刺讽之胆,而有见事之明。
故当有不果之害,非中人血气无之,而复资之以明。
二气存一体,则明能运胆,贾谊是也。
贾谊明胆,自足相经,故能济事。
谁言殊无胆独任明以行事者乎?
子独自作此言,以合其论也。
忌鹏暗惑,明所不周,何害于胆乎?
明既以见物,胆能行之耳。
明所不见,胆当何断?
进退相挟,可谓盈缩?
就如此言,贾生陈策,明所见也;
忌鹏作赋,暗所惑也。
尔为明彻于前,而暗惑于后,有盈缩也。
苟明有进退,胆亦何为不可偏乎?
子然霍光有沈勇而战于废王,此勇有所挠也。
而子言一人胆岂有盈缩,此则是也。
贾生暗鹏,明有所塞也。
惧废立,勇有所挠也。
夫唯至明能无所惑,至胆能无所亏耳。
苟自非若此,谁无弊损乎?
但当总有无之大略,而致论之耳。
夫物以实见为主。
延年奋发,通义凌云,此则胆也。
而云夙无武称,此为信宿称而疑成事也。
延年处议,明所见也。
壮气腾厉,勇之决也。
此足以观矣。
子又曰言明无胆,无胆能偏守。
案子之言,此则有专胆之人,亦为胆特自一气矣。
五才存体,各有所生。
明以阳曜,胆以阴凝。
岂可为有阳而阴,可无阳邪?
虽相须以合德,要自异气也。
凡余杂说,于期、陵母、暴虎云云,万言致一,欲以何明邪?
幸更详思,不为辞费而已矣(本集)
张辽叔自然好学论 曹魏 · 嵇康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
夫民之性,好安而恶危,好逸而恶劳,故不扰而其愿得,不逼则其志从。
洪荒之世,大朴未亏。
君无文于上,民无竞于下。
物全理顺,莫不自得。
饱则安寝,饥则求食。
怡然鼓腹,不知为至德之世也。
若此,则安知仁义之端,礼律之文?
及至人不存,大道陵迟,乃始作文墨以传其意;
区别群物,使有类族
造立仁义,以婴其心;
制为名分,以检其外;
勤学讲文,以神其教。
故六经纷错,百家繁炽,开荣利之涂,故奔骛而不觉。
是以贪生之禽,食园池之梁菽;
求安之士,乃诡志以从俗。
操笔执觚,足容苏息;
积学明经,以代稼穑。
是以困而后学,学以致荣;
计而后习,好而习成。
有似自然,故令吾子谓之自然耳。
推其原也,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从容为欢。
抑引则违其愿,从欲则得自然。
然则自然之得,不由抑引之六经;
全性之本,不须犯情之礼律。
故知仁义务于理伪,非养真之要术
廉让生于争夺,非自然之所出也。
由是言之:则鸟不毁以求驯,兽不群而求畜。
则人之真性无为,正当自然耽此礼学矣。
论又云:嘉肴珍膳,虽所未尝,尝必美之,适于口也。
处在暗室,睹烝烛之光,不教而悦得于心,况以长夜之冥,得照太阳,情变郁陶,而发其蒙。
虽事以末来,情以本应,则无损于自然好学。
难曰:夫口之于甘苦,身之于痛痒,感物而动,应事而作,不须学而后能,不待借而后有,此必然之理,吾所不易也。
今子以必然之理,喻未必然之好学,则恐似是而非之议。
学如一之论,于是乎在也。
子立六经以为准,仰仁义以为主,以规矩为轩驾,以讲诲为哺乳。
由其途则通,乖其路则滞;
游心极视,不睹其外;
终年驰聘,思不出位。
聚族献议,唯学为贵。
执书擿句,俯仰咨嗟;
使服膺其言,以为荣华。
故吾子谓六经为太阳,不学为长夜耳。
今若以□堂为丙舍,以诵讽为鬼语,以六经为芜秽,以仁义为臭腐,睹文籍则目瞧,修揖让则变伛,袭章服则转筋,谭礼典则齿龋。
于是兼而弃之,与万物为更始,则吾子虽好学不倦,犹将阙焉。
则向之不学,未必为长夜,六经未必为太阳也。
俗语曰:乞儿不辱马医,若遇上古无文之治,可不学而获安,不勤而得志,则何求于六经,何欲于仁义哉?
以此言之,则今之学者,岂不先计而后学?
苟计而后动,则非自然之应也。
子之云云,恐故得菖蒲菹耳!
张辽叔宅无吉凶摄生论 曹魏 · 嵇康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
夫神祇遐远,吉凶难明,虽中人自竭,莫得其端,而易以惑道。
故夫子寝答于来问,终慎神怪而不言。
是以古人显仁于物,藏用于身,知其不可,众所共非,故隐之。
彼非所明也。
吾无意于庶几,而足下师心陋见,断然不疑,系决如此,足以独断。
思省来论,旨多不通,谨因来言以生此难。
方推金木,未知所在,莫有食治,世无自理之道,法无独善之术。
「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礼乐政刑,经常外事,犹有所疏,况乎幽微者邪?
纵欲辨明神微,祛惑起滞,立端以明所由,□断以检其要,乃为有徵。
若但撮提群愚,□□蚕种,忿而弃之,因谓无阴阳吉凶之理,得无似噎而怨粒稼、溺而责舟楫者邪?
《论》曰:「百年之宫,不能令殇子寿;
孤逆魁冈,不能令彭祖夭」。
又曰:「许负之相条侯英布之黥而后王,皆性命也」。
应曰:此为命有所定,寿有所在,祸不可以智逃,福不可以力致。
英布畏痛,卒罹刀锯;
亚夫忌馁,终有饿患。
万物万事,凡所遭遇,无非相命也。
然唐虞之世,命何同延?
长平之卒,命何同短?
此吾之所疑也。
即如所论,虽慎若曾颜,不得免祸;
恶若桀蹠,故当昌炽。
吉凶素定,不可推称,而古人何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履信思顺,自天祐之」?
必积善而后福应,信著而后祐来,犹罪之招罚、功之致赏也。
苟先积而后受报,事理所得、不为暗自遇之也。
若皆谓之是相,此为决相命于行事、定吉凶于智力,恐非本论之意,此又吾之所疑也。
又云:「多食不消,必须黄丸」。
苟命自当生,多食何畏,而服良药?
若谓服药是相之所一,宅岂非是一邪?
若谓虽命犹当须药自济,何知相不须宅以自辅乎?
若谓药可论而宅不可说,恐天下或有说之者矣。
既曰寿夭不可求,甚于贵贱,而复曰善求寿强者,必先知灾疾之所自来,然后可防也。
然则寿夭果可求邪?
不可求也。
既曰「彭祖七百、殇子之夭皆性命自然」,而复曰不知防疾致寿去夭,「求实于虚,故性命不遂」,此为寿夭之来、生于用身;
性命之遂,得于善求。
然则夭短者何得不谓之愚,寿延者何得不谓之智?
苟寿夭成于愚智,则自然之命,不可求之论,奚所措之?
凡此数者,亦雅论之矛盾矣。
《论》曰:「专气致柔,少私寡欲,直行情性之所宜,而合养生之正度,求之于怀抱之内而得之矣」。
又曰:「善养生者,和为尽矣」!
诚哉斯言。
匪谓不然,但谓全生不尽此耳。
夫危邦不入,所以避乱政之害;
重门击柝,所以避狂暴之灾;
居必爽蚁,所以远风毒之患。
凡事之在外能为害者。
此未足以尽其数也。
安在守一和而可以为尽乎?
夫专静寡欲,莫若单豹,行年七十而有童孺之色,可谓柔和之用矣!
而一旦为虎所食,岂非恃内而忽外邪?
若谓豹相正当给厨、虽智不免,则寡欲何益,而云养生可得?
若单豹以未尽善而致灾,则辅生之道不止于一和。
苟和未足保生,则外物之为患者,吾未知其所齐矣。
《论》曰:「师占成居则有验,使造新则无徵」。
请问占成居而有验者,为但占墙屋邪?
占居者之吉凶也?
若占居者而知盛衰,此自占人,非占成居也。
占成居而知吉凶,此为宅自有善恶,而居者从之。
故占者观表而得内也,苟宅能制人使从之,则当吉之人,受灾于凶宅;
妖逆无道,获福于吉居。
尔为吉凶之致,唯宅而已,更令由人也。
新便无徵邪?
若吉凶故当由人,则虽成居、何得而云有验邪?
若此果可占邪?
不可占邪?
果有宅邪?
其无宅也?
《论》曰:「宅犹卜筮,可以知吉凶而不能为吉凶也」。
应曰:此相似而不同。
卜者,吉凶无豫,待物而应将来之兆也;
相宅不问居者之贤愚,唯观己然有传者、己成之形也。
犹睹龙颜而知当贵,见纵理而知饿死。
然各有由,不为暗中也。
今见其同于得吉凶,因谓相宅与卜不异,此犹见琴而谓之箜篌,非但不知琴也。
纵如《论》,宅与卜同,但能知而不能为,则吉凶已成,虽知何益?
卜与不卜,了无所在。
而古人将有为,必曰问之龟筮,吉以定所由差,此岂徒也哉!
此复吾之所疑也。
武王营周,则云「考卜惟王,宅是镐京」。
周公迁邑,乃卜涧瀍,终惟洛食。
又曰:「卜其宅兆而安厝之」。
古人修之于昔如彼,足下非之于今如此,不知谁定可从。
《论》曰:「为三公宅,而愚民必不为三公,可知也!
「或曰:「愚民必不得久居公侯宅,然则果无宅也」。
应曰:不谓吉宅能独成福。
但谓君子既有贤才又卜其居,复顺积德,乃享元吉。
犹夫良农,既怀善艺,又择沃土,复加耘耔,乃有盈仓之报耳。
今见愚民不能得福于吉居,便谓宅无善恶,何异睹种田之无十千,而谓田无坏塉邪?
良田虽美,而稼不独茂;
卜宅虽吉,而功不独成。
相须之理诚然,则宅之吉凶未可惑也。
今信徵祥则弃人理之所宜,守卜相则绝阴阳之吉凶,持智力则忘天道之所存,此何异识时雨之生物、因垂拱而望嘉谷乎?
是故疑怪之论生,偏是之议兴,所托不一,鸟能相通?
若夫兼而善之者,得无半非冢宅邪?
《论》曰:「时日谴祟,古盛王无之,季王之所好听」。
此言善矣,顾其不尽然
汤祷柔林,周公秉圭,不知是谴祟非也?
「吉日惟戊,既伯既祷」。
不知是时日非也?
此皆足下家事,先师所立,而一朝背之,必若汤周未为盛王。
幸更详之。
又当知二贤何如足下邪?
《论》曰:「贼方至,以疾走为务;
食不消,以黄丸为先。
子徒知此为贤于安须臾与求乞胡,而不知制贼病于无形,事功幽而无跌也。
夫救火以水,虽自多于抱薪,而不知曲突之先物矣。
况乎天下微事,言所不能及,数所不能分,是以古人存而不论。
神而明之,遂知来物,故能独观于万化之前,收功于大顺之后。
百姓谓之自然,而不知所以然。
若此岂常理之所逮邪?
今形象著明、有数者留成尚滞之,天也广远,品物多方,智之所知,未若所不知者众也。
今执辟谷之术,谓养生已备,至理已尽,驰心极观,齐此而还;
意所不及,皆谓无之,欲据所见,以定古人之所难言,得无似蟪蛄之议冰邪?
欲以所识,而□□□之所弃,得无似戎人问布于中国,观麻种而不事邪?
吾怯于专断,进不敢定祸福于卜相,退不敢谓家无吉凶也(本集)
张辽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 曹魏 · 嵇康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一
夫先王垂训,开制中人,言之所树,贤愚不违;
事之所由,古今不忒,所以致教也。
若玄机神妙,不言之化,自非至精,孰能与之?
故善求者,观物于微,触类而长,不以己为度也。
案如所论「甚有则愚,甚无则诞」,今使小有,便得不愚邪?
了无乃得离之也?
若小有则不愚,吾未知小有其限所止也。
若了无乃得离之,则甚无者无为谓之诞也。
又曰「私神立则公神废」,然则恶夫私之害公,邪之伤正,不为无神也。
向墨子立公神之情、状不甚有之说,使董生托正忌之途,执不甚无之言,二贤邪趣,可得合而一、两无不失邪?
今之所辨欲求实有实无,以明自然不诡,持论有工拙,议教有精粗也。
寻雅论之指,谓河洛不诚,借助鬼神;
故为之宗庙,以神其本;
不答子贡,以求其然,则足下得不为托心无鬼、□齐契于董生邪?
而复显古人之言,惧无鬼之弊,貌与情乖,立从公废私之论,欲弥缝两端,使不愚不诞,两讥董墨,谓其中央可得而居。
恐辞辨虽巧,难可俱通,又非所望于核论也。
故吾谓古人合德天地,动应自然,经世所立,莫不有徵。
岂匿设宗庙以期后嗣,空借鬼神以誷将来邪?
足下将谓吾与墨不殊,今不辞同有鬼,但不偏守一区,明所当然,使人鬼同谋,幽明并济,亦所以求衷,所以为异耳。
《论》曰:「圣人钧疾而祷不同,故于臣弟则周公请命,亲其身则尼父不祷,所谓礼为情貌者也」。
难曰:若于臣子则宜修情貌,未闻舜禹有请君父也;
若于身则否,未闻武王阏祷之命也。
汤祷桑林,复为君父邪?
推此而言,宜以祷为益,则汤周用之;
祷无所行,则孔子不请。
此其殊途同归随时之义也。
又曰:「时日,先王所以诫不怠而劝从事」。
足下前论云「时日非盛王所有」,故吾问惟戊之事。
今不答惟戊果是非,而曰所诫劝,此复两许之言也。
纵令惟戊尽于诫劝,寻论案名,当言有日邪?
无日邪?
又曰:「俗之时日顺妖忌而逆事理」。
案此言以恶夫妖逆故去之,未为盛王了无日也。
夫时日用于盛世,而来代袭以妖惑,犹先王制雅乐,而季世继以淫哇也。
今愤妖忌,因欲去日,何异恶郑、卫而灭韶、武邪?
不思其本,见其所弊,辄疾而欲除,得不为遇噎溺而迁怒邪?
足下既已善卜矣,乾坤有六子,支干有刚柔,统以阴阳,错以五行,故吉凶可得,而时日是其所由,故古人顺之焉。
有善其流而恶其源者,吾未知其可也。
至于河洛宗庙,则谓匿而不信;
类祃祈祷,则谓伪而无实;
时日刚柔,则谓假以为劝。
此圣人专造虚诈以欺天下?
匹夫之谅,且犹耻之,今议古人,得无不可乃尔也!
凡此数事,犹陷于诬妄。
冢宅之见伐,不亦宜乎!
前《论》曰:「若许负之相条侯英布之黥而后王。
一栏之羊,宾至而有死者,性命之自然也。
今《论》曰:「隆准龙颜,公侯之相,不可假求。
此为相命,自有一定,相所当成,人不能坏。
相所当败,智不能救。
陷当生于众险,虽可惧而无患。
抑当贵于厮养,虽辱贱而必贵。
薄姬之困而后昌,皆不可为,不可求,而暗自遇之」。
全相之论,必当若此,乃一途得通,本论不滞耳。
吾适以信顺为难,则便曰:「信顺者,成命之理」。
必若所言,命以信顺成,亦以不信顺败矣。
若命之成败,取足于信顺,故是吾前《难》寿夭成于愚智耳,安得有性命自然也?
若信顺果成相命,请问亚夫由几恶而得饿,英布修何德以致王,生羊积几善以获存,死者何罪以逢灾邪?
既持相命,复惜信顺,欲饰二论,使得并通,恐似矛盾、无俱立之势,非辨言所能两济也。
《论》曰:「论相命当辨有无,无疑众寡」。
苟一人有命,则长平皆一矣。
又曰:「知命者不立岩墙之下」。
吾谓知命者当无所不顺,乃畏岩墙,知命有在,立之何惧?
若岩墙果能为害,不择命之长短,则知与不知,立之有祸,避之无患也。
则何知白起长平之岩墙,而云千万皆命,无疑众寡邪?
若谓长平虽同于岩墙,故是相命宜值之,则命所当至,期于必然,不立之诫,何所施邪?
若此果有相也?
此复吾之所疑也。
又曰:「长平不得系于命,将系宅邪?
则唐虞之世,宅何同吉」?
本疑前《论》无非相命,故借长平之异同,以难相命之必然;
广求异端,以明事理,岂必吉宅以质之邪?
又前《论》已明吉宅之不独行,今空抑此言,欲已谁难?
又曰:「长平之卒,宅何同凶」?
苟大同足嫌,足下愚于吾也。
适至守相,便言「千万皆一」,校以至理,负情之对,于是乎见。
既虚立吉宅,□而无获;
欲救相命,而情以难显,故□如此,可谓善战矣?
《论》曰:「卜之尽理,所以成相命者也」。
此复吾所疑矣。
前论以相命为主,而寻益以信顺,此一离娄也;
今复以卜成之,成命之具三,而犹不知相命竟须几个为足也!
若唯信顺,于理尚少,何以谓「成命之理」邪?
若是相济,则卜何所补,于卜复曰成命邪?
请问卜之成命,使单豹行卜,知将有虎灾,则隐居深宫,严备自卫,若虎犹及之,为卜无所益也,何云成相邪?
若谓豹卜而得脱,本无厄虎相也,卜为妄语矣。
若谓凡有命,皆当由卜乃成,则世有终身不卜者,皆失相夭命邪?
若谓卜亦相也,然则卜是相中一物也,安得云以成相邪?
若此,不知卜筮故当与相命通相成,为不当各自行也。
《论》曰:「无故而居可占,犹龙颜可相也;
设为吉凶而后居,以幸福报,无异假颜准而望公侯也」。
然则「人实徵宅,非宅制人」也。
案如所言「无故而居可占」者,必谓当吉人之瞑目而前,推遇任命,以暗营宅,自然遇吉也。
然则岂独古人,凡有命者皆可以暗动而自得正,是前《论》命自然不可增减者也。
骤以可为之信顺、卜筮。
成不可增减之命矣,奚独禁可为之宅?
不尽相命,唯有暗作,乃是真宅邪?
若瞑目可以得相,开目亦无所加也。
智者愈当识之。
周公营居,何故踌躇于涧瀍、问龟筮而食洛邪?
若龟筮果有助于为宅,则知暗作可有不尽善之理矣。
苟暗作有不尽,则不暗岂非求之术邪?
若必谓龟筮不能尽相于暗往,想亦不失相于考卜也。
则卜与不卜,为与不为,皆期于自得。
自得苟全,则善占者所遇当识,何得无故则能知,有故则不知也?
然贞宅之异假颜,贵夫无故识之。
贞宅之与「设为」,其形不同,以功成,俱是吉宅也。
但无故为「贞宅」,授吉于暗遇,「设为」减福于用知尔。
然则吉凶之形,果自有理,可以为故而得,故前《论》有占成之验也。
然则占成之形,何以言之?
必遂远近得宜,堂廉有制,坦然殊观,可得而别。
利人以福,故谓之吉;
害人以祸,故谓之凶。
但公侯之相,暗与吉会尔。
然则宅与性命,虽各一物,犹农夫良田,合而成功也。
设公侯迁后,方乐其吉而往居之,吉宅岂选能而后纳,择善而后福哉!
苟宅无情于择贤,不惜吉于「设为」,则屋不辞人,田不让耕,其所以为吉凶薄厚,何得不均?
前吉者不求而遇,后闻吉而往,同于居吉宅,而有求与不求矣!
何言诞而不可为也?
由是言之,非从人而徵宅,亦成人明矣。
若挟颜状,则英布黥相,不减其贵;
隆准见劓,不减公侯之标,是知颜准是公侯之标识,非所以为公侯质也。
夫标识者,非公侯质也。
吉名宅宇与吉者,宅实也。
无吉徵而自宅以徵,假见难可也。
若以非质之标识,难有徵之吉宅,此吾所不敢许也。
子阳无质而镂其掌,既知当字长耳;
巨君篡宅而运其魁,即偏恃之祸,非所以为难也。
至公侯之命,禀之自然,不可陶易
宅是外物,方圆由人,有可□之理。
西施之洁不可为,而西施之服可为也。
黼黻芳华,所以助□;
吉宅□家,所以成相。
故世无人方而有卜宅,是以知人宅不可相喻也。
安得以不可作之人,绝可作之宅邪?
至刑德皆同此一家,非本论占成居而得吉凶者也。
且先了此,乃议其余。
《论》曰:「猎夫从林,所遇或禽或虎,虎凶禽吉,卜者筮而知之,非能为。
安知所言地之善恶,犹禽吉虎凶。
猎夫先筮,故择而从禽;
如择居,故避凶而从吉。
吉地虽不为,而可择处;
犹禽虎虽不可变,而可择从。
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为半信而半不信邪」?
又云:「地之吉凶有若禽虎,不得宫姓则无害,商则为灾也」。
案此为怪所不解而以为难,似未察宫商之理也。
虽此地之吉,而或长于养宫,短于毓商,犹良田虽美,而稼有所宜。
何以言之?
人姓有五音,五行有相生,故同姓不昏,恶不殖也。
人诚有之,地亦宜然,故古人仰准阴阳,俯协刚柔,中识性理,使三才相善,同会于大通,所以穷理而尽物宜也。
夫「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自然之分也。
音不和则比弦不动,声同则虽远相应。
此事虽著,而犹莫或识。
苟有五音各有宜,五气有相生,则人宅犹禽虎之类,岂可见宫商之不同而谓之地无吉凶也?
《论》曰:「天下或有能说之者,子而不言,谁与能之」?
难曰:「足下前《论》已云有能占成居者,此即能说之矣!
故吾曰『天下当有能者』。
今不求之于前《论》,而复责吾难之于能言,亦当知冢宅有吉凶也」。
又曰:「药之己病为一也,实;
而宅之吉凶为一也,诬。
既曰成居可占,又复曰□邪?
药之已病,其验又见,故君子信之;
宅之吉凶,其报赊遥,故君子疑之。
今若以交赊为虚,则恐所以求物之地鲜矣。
吾见沟浍,不疑江海之大;
睹丘陵,则知有泰山之高也。
若守药则弃宅,见交则非赊,是海人所以终身无山,山客曰无大鱼也」。
《论》曰:「智之所知,未若所不知,不可妄论也」。
难曰:「智所不知,相必亦未知也。
今暗许,便多于所知者,何邪?
必生于本,谓之无,而强以验有也。
强有之验,将不盈于数矣,而并所成验者谓之多于所知耳。
苟知然果有未还之理,不因见求隐,寻端究绪,由□□而卯未。
失寻端之理,犹猎师以得禽也。
纵使寻迹,时有无获;
然得禽,曷尝不由之哉?
今吉凶不先定,则谓不可求,何异□兽不期,则不敢举气□足,坐守无根也。
由此而言,探赜索隐,何谓为妄(本集)」?
大师 其一 曹魏 · 嵇康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一
浩浩太素,阳曜阴凝。
二仪陶化,人伦肇兴。
厥初冥昧,不虑不营。
欲以物开,患以事成。
犯机触害,智不救生。
宗长归仁,自然之情。
故君道自然,必托贤明。
茫茫在昔,罔或不宁。
赫胥既往,绍以皇羲
默静无文,大朴未亏。
万物熙熙,不天不离。
爰及唐虞,犹笃其绪。
体资易简,应天顺矩。
絺褐其裳,土木其宇。
物或失性,惧若在予。
畴咨熙载,终禅舜禹。
夫统之者劳,仰之者逸。
至人重身,弃而不恤。
子州称疚,石户乘桴。
许由鞠躬,辞长九州。
先王仁爱,悯世忧时。
哀万物之将颓,然后莅之。
下逮德哀,大道沈沦。
智惠日用,渐私其亲。
惧物乖离,擘画违仁。
利巧愈竞,繁礼屡陈。
刑教争施,犬性丧真。
季世陵迟,继体承资。
凭尊恃势,不友不师。
宰割天下,以奉其私。
故君位益侈,臣路生心。
竭智谋国,不吝灰沈。
赏罚虽存,莫劝莫禁。
若乃骄盈肆志,阻兵擅权。
矜威纵虐,祸蒙丘山。
刑本惩暴,今以胁贤。
昔为天下,今为一身。
下疾其上,君猜其臣。
丧乱弘多,国乃陨颠
故殷辛不道,首缀素旗。
周朝败度,彘人是谋。
极暴,乾溪溃叛。
晋厉残虐,栾书作难。
主父弃礼,鷇胎不宰。
秦皇荼毒,祸流四海。
是以亡国继踵,古今相承。
丑彼摧灭,而袭其亡徵。
初安若山,后败如崩。
临刃振锋,悔何所增!
故居帝王者,无曰我尊,慢尔德音。
无曰我强,肆于骄淫。
弃彼佞幸,纳比逆颜。
谀言顺耳,染德生患。
悠悠庶类,我控我告。
唯贤是授,何必亲戚?
顺乃造好,民实胥效。
治乱之原,岂无昌教
穆天子,思问其愆。
虚心导人,允求谠言。
师臣司训,敢告在前(本集)
其二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一
若会酒坐,见人争语,其形势似欲转盛,便当舍去,此斗之兆也(《御览》四百九十六。案:此疑是序,未敢定之。)
家诫 曹魏 · 嵇康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一
人无志,非人也。
但君子用心,有所准行,自当量其善者,必拟议而后动。
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耻躬不逮,期于必济。
若心疲体懈,或牵于外物,或累于内欲,不堪近患,不忍小情,则议于去就。
议于去就,则二心交争。
二心交争,则向所以见役之情胜矣!
或有中道而废,或有不成一匮而败之,以之守则不固,以之攻则怯弱;
与之誓则多违,与之谋则善泄;
临乐则肆情,处逸则极意
故虽繁华熠耀,无结秀之勋;
终年之勤,无一旦之功。
斯君子所以叹息也。
若夫申胥之长吟,夷齐之全洁,展季执信苏武之守节,可谓固矣!
故以无心守之,安而体之,若自然也。
乃是守志之盛者也。
所居长吏,但宜敬之而已矣。
不当极亲密,不宜数往,往当有时。
其有众人,又不当宿留。
所以然者,长吏喜问外事,或时发举,则怨或者谓人所说,无以自免也;
若行寡言,慎备自守,则怨责之路解矣。
其立身当清远,若有烦辱,欲人之尽命,托人之请求,当谦辞□谢:其素不豫此辈事,当相亮耳。
若有怨急,心所不忍,可外违拒,密为济之。
所以然者,上远宜适之几,中绝常人淫辈之求,下全束修无玷之称,此又秉志之一隅也。
凡行事,先自审其可不,差于宜。
宜行此事,而人欲易之,当说宜易之理。
若使彼语殊佳者,勿羞折,遂非也。
若其理不足,而更以情求来守,人虽复云云,当坚执所守,此又秉志之一隅也。
不须行小小束修之意气,若见穷乏而有可以赈济者,便见义而作。
若人从我,欲有所求,先自思省,若有所损废,多于今日,所济之义少,则当权其轻重而拒之。
虽复守辱不已,犹当绝之。
然大率人之告求,皆彼无我有,故来求我,此为与之多也。
自不如此而为轻竭,不忍面言,强副小情,未为有志也。
夫言语,君子之机。
机动物应,则是非之形著矣,故不可不慎。
若于意不善了,而本意欲言,则当惧有不了之失,且权忍之。
后视向不言此事,无他不可,则向言或有不可。
然则能不言,全得其可矣。
且俗人传吉迟、传凶疾,又好议人之过阙,此常人之议也。
坐中所言,自非高议,但是动静消息,小小异同,但当高视,不足和答也。
非义不言,详静敬道,岂非寡悔之谓?
人有相与变争,未知得失所在,慎勿豫也。
且默以观之,其是非行自可见。
或有小是不足是,小非不足非,至竟可不言,以待之。
就有人问者,犹当辞以不解,近论议亦然。
若会酒坐,见人争语,其形势似欲转盛,便当亟舍去之,此将斗之兆也。
坐视必见曲直,党不能不有言,有言必是在一人;
其不是者方自谓为直,则谓曲我者有私于彼,便怨恶之情生矣!
或便获悖辱之言,正坐视之,大见是非而争不了,则仁而无武,于义无可,当远之也。
然大都争讼者,小人耳,正复有是非,共济汗漫,虽胜,可足称哉?
就不得远取醉为佳。
若意中偶有所讳,而彼必欲知者,共守大不已,或欲以鄙情,不可惮此小辈而为所搀引,以尽其言,今正坚语,不知不识,方为有志耳。
自非知旧、邻比,庶几已下,欲请呼者,当辞以他故,勿往也。
外荣华则少欲,自非至急,终无求欲,上美也。
不须作小小卑恭,当大谦裕
不须作小小廉耻,当全大让。
若临朝让官,临义让生,若孔文举求代兄死,此忠臣烈士之节。
凡人自有公私,慎勿强知人知。
彼知我知之,则有忌于我,今知而不言,则便是不知矣。
若见窃语私议,便舍起,勿使忌人也。
或时逼迫,强与我共说,若其言邪险,则当正色以道义正之,何者?
君子不容伪薄之言故也。
一旦事败,便言某甲昔知吾事,是以宜备之深也。
凡人私语,无所不有,宜预以为意,见之而走者,何哉?
或偶知其私事,与同则可,不同则彼恐事泄,思害人以灭迹也。
非意所钦者,而来戏调、蚩笑人之阙者,但莫应从;
小共转至于不共,而勿大冰矜趋,以不言答之,势不得久,行自止也。
自非所监临,相与无他,宜适有壶珰之意,束修之好,此人道所通,不须逆也。
过此以往,自非通穆,匹帛之馈,车服之赠,当深绝之。
何者?
常人皆薄义而重利,今以自竭者,必有为而作。
鬻货徼欢,施而求报,其俗人之所甘愿,而君子之所大恶也。
□□□□□□□。
又愦不须离搂强劝人酒,不饮自已;
若人来劝己,辄当为持之,勿请勿逆也;
见醉薰薰便止,慎不当至困醉,不能自裁(本集。又略见《艺文类聚》二十三)
嵇康集目录(《世说》注。又《御览》作「嵇康集序」) 曹魏 · 嵇康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一
孙登者字公和,不知何许人,无家属,于汲县北山土窟中得之。
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
好读《易》,鼓一弦琴,见者皆亲乐之。
每所止家,辄给其衣服饮食,得无辞让(《魏志·王粲传》注。《世说·栖逸篇》注,《御览》二十七、九百九十九)
圣贤高士传 其一 广成子 曹魏 · 嵇康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二
谨案:《隋志·杂传类》,《圣贤高士传赞》三卷,嵇康传,周续之注。《唐志》以《传》属嵇康,以《赞》属周续之。据兄喜传云,「撰录上古以来圣贤隐逸、遁心、遣名者,集为《传赞》,自混沌至于管宁,凡百一十有九人」,是《传》与《赞》皆撰,《唐志》误也。宋代不著录。今检群书,得五十二《传》五《赞》,凡六十一人,定著一卷,附集之末。嘉庆二十年岁在乙亥四月朔
广成子在崆峒之上。
黄帝问曰:「吾欲取天地之精,以养万物,为之奈何」?
广成子蹶然而起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无视无听,抱神以静。
我守其一,以处其和。
故千二百岁,而形未尝衰。
得吾道者,上为皇,下为王;
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
吾将去汝,入无穷之间,游无极之野,与日月参光,与天地为常(《艺文类聚》三十六)
其二 襄城小童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二
黄帝将见大隗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参乘。
黄帝曰:「异哉!
请问天下」。
小童曰:「子少游六合之外,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乘□车游于襄城之野,今病少损。
将复六合之外,为天下者,子奚事焉?
夫为天下,亦奚异牧马哉?
去其害马而已」。
黄帝再拜,称天师而还(《艺文类聚》三十六。案:此下当有「其赞曰」。)
奇矣难测,襄城小童。
倦游六合,来憩兹邦(《水经》)
其三 巢父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二
巢父尧时隐人,年老,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人号为巢父
尧之让许由也,由以告巢父巢父曰:「汝何不隐汝形,藏汝光?
非吾友也」。
乃击其膺而下之。
许由怅然不自得,乃遇清泠之水,洗其耳,拭其目,曰:「向者闻言,负吾友」。
遂去,终身不相见(《艺文类聚》三十六)
其四 许由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二
许由字武仲,尧、舜皆师之,与啮缺论尧而去,隐于沛泽之中。
尧舜乃致天下而让焉,曰:「十日并出,而爝火不息。
其光也,不亦难乎?
夫子为天子,则天下治,我尸之;
吾自视缺然」。
许由曰:「吾将为名乎?
名者实之宾,吾将为宾乎」?
乃去,宿于逆旅之家,旦而遗其皮冠。
巢父为尧所让,以为污,乃临池水而洗其耳。
池主怒曰:「何以污我水」?
乃退而遁耕于中岳颖水之阳、箕山之下(《艺文类聚》三十六)
许由养神,宅于箕阿;
德真体全,择日登遐(《御览》五十六)
其五 壤父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二
壤父者,尧时人,年五十,而击壤于道中。
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
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地而食。
帝何德于我哉(《艺文类聚》三十六)」?
其六 子州支父(《艺文类聚》作「子支伯」)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二
子州支父者,尧、舜各以天下让支父
支父曰:「予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遂不知所之(《艺文类聚》三十六,《御览》五百九)
其七 善卷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二
善卷者,古之贤人也。
舜以天下让之,善卷曰:「予立宇宙之中,冬则衣皮毛,夏则衣絺葛。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消摇天地之间,何以天下为哉」?
遂入深山,莫知其所终(《艺文类聚》三十六,《御览》二十六)
其八 石户之农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二
石户之农,不知何许人,与舜为友,舜以天下让之。
石户夫负妻戴,携子以入海,终身不反(《艺文类聚》三十六,《御览》五百九)
其九 伯成子高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二
伯成子高者,不知何许人也。
唐虞之时为诸侯;
至禹,复去而耕。
禹往趋而问之曰:「昔尧、舜治天下,吾子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子,吾子去而耕,敢问其故何邪」?
子高曰:「昔尧治天下,至公无私,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
今子赏而不劝,罚而不畏,德自此衰,刑自此作。
夫子盍行乎?
无留(《艺文类聚》作「落」。)吾事」!
俋俋乎遂复耕而不顾(《艺文类聚》三十六,《御览》五百九)
其十 卞随务光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二
卞随、务光者,不知何许人。
汤将伐桀,因卞随而谋,曰:「非吾事也」。
汤遂伐桀,以天下让
曰:「后之伐桀谋于我,必以我为贼也;
而又让我,必以我为贪也。
吾不忍闻」。
乃自投湘水
又让务光
曰:「废上非义,杀民非仁;
无道之世,不践其土,况于尊我哉」?
乃抱石而沈庐水
其十一 庚市子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二
庚市子者,圣人无欲者也,见人争财而讼,推千金之璧于其旁,而讼者息(《御览》五百九)
其十二 小臣稷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二
小臣稷者,齐人,抗厉希古,桓公三往而不得见。
公曰:「吾闻士不轻爵禄,无以易万乘之主;
万乘之主不好仁义,无以下布衣之士」。
于是五往,乃得见焉(《御览》五百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