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家诫 曹魏 · 嵇康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一
人无志,非人也。
君子用心,有所准行自当量其善者,必拟议而后动
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耻躬不逮,期于必济。
若心疲体懈,或牵于外物,或累于内欲不堪近患不忍小情,则议于去就
议于去就,则二心交争
二心交争,则向所以见役之情胜矣!
或有中道而废或有不成一匮而败之,以之守则不固,以之攻则怯弱
与之誓则多违,与之谋则善泄;
临乐肆情处逸极意
故虽繁华熠耀,无结秀之勋;
终年之勤,无一旦之功。
君子所以叹息也。
若夫申胥长吟全洁展季执信苏武守节可谓固矣!
故以无心守之,安而体之,若自然也。
乃是守志之盛者也。
所居长吏,但宜敬之而已矣。
不当亲密不宜数往,往当有时
其有众人,又不当宿留
所以然者,长吏喜问外事或时发举,则怨或者谓人所说无以自免也;
若行寡言,慎备自守,则怨责之路解矣。
立身清远,若有烦辱,欲人之尽命托人请求,当谦辞□谢:其素不豫此辈事,当相亮耳。
若有怨急,心所不忍,可外违拒,密为济之。
所以然者,上远宜适之几,中绝常人淫辈之求,下全束修无玷之称,此又秉志一隅也。
行事先自审其可不,差于宜。
宜行此事,而人欲易之,当说宜易之理。
若使彼语殊佳者,勿羞折,遂非也。
若其不足,而更以情求来守,人虽复云云,当坚执所守,此又秉志一隅也。
不须小小束修意气,若见穷乏而有可以赈济者,便见义而作。
若人从我,欲有所求,先自思省,若有所损废多于今日,所济之义少,则当权轻重而拒之。
虽复守辱不已,犹当绝之。
大率人之告求,皆彼无我有,故来求我,此为与之多也。
自不如此而为轻竭,不忍面言,强副小情,未为有志也。
言语君子之机。
机动物应,则是非之形著矣,故不可不慎。
若于意不善了,而本意欲言,则当惧有不了之失,且权忍之。
后视向不言此事,无他不可,则向言或有不可
然则不言全得其可矣。
俗人传吉迟、传凶疾,又好议人之过阙,此常人之议也。
坐中所言,自非高议但是动静消息小小异同,但当高视不足和答也。
非义不言详静敬道,岂非寡悔之谓?
有相变争未知得失所在,慎勿豫也。
且默以观之,其是非行自可见
或有小是不足是,小非不足非,至竟可不言,以待之
有人问者,犹当辞以不解,近论议亦然
若会酒坐见人争语,其形势似欲转盛,便当亟舍去之,此将斗之兆也。
坐视必见曲直,党不能不有言有言是在一人
不是者方自谓为直,则谓曲我者有私于彼,便怨恶之情生矣!
或便获悖辱之言,正坐视之,大见是非而争不了,则仁而无武,于义无可,当远之也。
大都争讼者,小人耳,正复有是非共济汗漫,虽胜,可足称哉?
不得取醉为佳。
意中偶有所讳,而彼必欲知者,共守大不已,或欲以鄙情,不可惮此小辈而为所搀引,以尽其言,今正坚语,不知不识,方为有志耳。
自非知旧邻比庶几已下,欲请呼者,当辞以他故,勿往也
外荣华则少欲,自非至急,终无求欲,上美也。
不须作小卑恭,当
不须作小廉耻,当全大让
临朝让官,临义让生,若孔文举求代兄死,此忠臣烈士之节。
凡人自有公私,慎勿强知人知。
知我知之,则有忌于我,今知而不言,则便是不知矣。
若见窃语私议,便舍起,勿使忌人也。
或时逼迫强与我共说,若其邪险,则当正色道义正之,何者
君子不容伪薄之言故也。
一旦事败,便言某甲昔知吾事,是以宜备之深也。
凡人私语无所不有,宜预以为意,见之而走者,何哉
或偶知其私事与同则可,不同则彼恐事泄,思害人灭迹也。
非意所钦者,而来戏调蚩笑人之阙者,但莫应从
小共至于不共,而勿大冰矜趋,以不言答之,势不得久,行自止也。
自非监临相与无他宜适有壶珰之意,束修之好,此人道所通,不须逆也。
过此以往自非通穆匹帛之馈,车服之赠,当深绝之。
何者
常人皆薄义而重利,今以自竭者,必有为而作。
鬻货徼欢,施而求报,其俗人之所甘愿,而君子之所大恶也。
□□□□□□□。
又愦不须离搂强劝人酒,不饮自已
若人来劝己,辄当为持之,勿请勿逆也;
醉薰薰便止,慎不当困醉不能自裁(本集。又略见《艺文类聚》二十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