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鲁肃 明末 · 王一翥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鲁肃不能扶汉鼎,湿风黄叶走江湾
丈夫一念蹉跎老,敌国孤忠指顾间。
烟点石痕生暮雨,林拖岚影隔乡关。
年深野渡旌旗迹,桨架波声两岸山。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汉阳府
寂默居士晁君墓表元祐五年五月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四七、《鸡肋集》卷六三、《四续古文奇赏》卷五○、《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二二二、《渊鉴类函》卷二○○、乾隆《新郑县志》卷二五、《宋元学案补遗》卷三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
寂默居士晁氏讳端禀字大受,居开封昭德坊。
太子少保文元公,曾祖也;
给事中、参知政事文庄公,祖也。
其世家、爵里、谥讳详于国史
庄生部员外郎秘阁校理讳仲衍校理居士
居士世胄蝉联,非少长山林人,且有盛名场屋间,尝为参佐州郡、令大县矣,卒不用以没。
寂默云者,盖尝以此自名,而未尝以此语人。
补之曰: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道之不明也,言之不行也,以夫小成、荣华者,隐之也。
寂默,而道与言显矣。
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
居士曰:「吾琴故未尝鼓,吾何亏」?
其族人之知居士,与其交游而厚者,则皆相劝,号之以寂默,以实居士尝有志于时,不遭而为此也。
居士七岁,奇警过常儿绝远,见而名,闻而识。
二十岁而尽授六经百家说,又杂取他类书小说丛脞人不胜览者,皆成诵于口,用以自娱。
为文词捷敏,如水就下,騄耳行远,干将立断,无肯綮者。
旁睨其同学儿,方濡墨蹙頞,如拾沈,如忆昨梦不可得,而居士已四顾满意,写纸腹背欲尽矣。
用此,蚤有名誉。
熙宁中,与补之同试开封,尝暂出谒客。
客壁间石刻合序千言,盖手诏赐史臣者。
居士曰:「能一再过诵乎」?
则俱默读。
居士曰:「诵矣」。
某曰:「亦诵矣」。
偕诵偕止,而居士尽习,补之遗二字焉。
无几何,居士举词赋为开封第一。
主司骇其策豪赡异,闻难字非他时举子比,展其卷堂上,自屏及陛,纸穷,顾相诧曰:「尽识此,可以为三千士先登矣」。
然是岁屈于礼部。
又三年,始以经术第进士
意不自得,欲从制举,曰:「此吾汉大夫之世科也」。
时王湖州石父亦制举,喜根持论气豪,老师宿儒少所屈,然独厚居士
居士数从石父道往古,石父通洽,犹自为不及居士博也。
石父因以直言举劝之,而居士故倦游,不复萌意,亦其科废云。
为人和裕明白,不作畛域藏覆,言辩浚发,有所作,意必先人。
外视之类欲速者,而中平夷,实与事阔也。
又事母颍川夫人孝,重去左右。
两从伯兄使淮、浙,居闲不调者十年。
西湖、琅邪山水,曰:「是可以忘老」。
有诗数十百首,至今传杭、滁间。
善为长歌,怪处似玉川子,平处似香山居士
至杂文数千言,叙事极古今得失之辩,则唐人独以诗名如郊、岛者,不能逮也。
文庄齐安夫人,宰相王祁公之姑。
初,王公之自舒来贡于礼部也犹少,出入姑氏如家,后贵为宰相居士以布衣年少往游如平时,不怵于其贵,或饮醉其堂上,剧谭大笑,倾一座。
退而与里闾贱者游,亦倾竭无吝情。
初不见其异,人皆曰:「如居士蚤有名誉,使能稍自矫拂,逶迤以蕲合,必获」。
居士不志于其获,而乐于不矫拂,视不合如其躬之遂。
其知者,则以为气完而守全,其不知者,方且以世礼睢盱一二谇诼之。
呜呼,此其所以穷也哉!
居士自以少孤,依颍川夫人辛苦学问,欲嗣其家声甚力;
既失夫人养己,得疾郁郁,又官不偶,抱所长莫试,滋与世阔,不复自金玉,类李将军既困,负其才能,数与虏角,忘意于无益者。
常人不知爱惜,恐一失不可得,必其诚心好士、知才为难者,方复悼其穷也。
晚尤自放于酒。
一日过故人,饮甚乐,忽悲歌起舞,泣数行下,顾补之曰:「吾若是乎已矣」!
人暂见之,不知其为开封晁大受也,或窃语以为狂。
居士笑曰:「琴张辈所谓狂,狂者进取,吾进取乎哉」?
补之辄从旁赞曰:「鲁漆室女独处,趯然不寐而悲啸,亦狂者邪?
邻人疑其欲嫁,邻人则浅矣」。
然数月而居士卒。
异哉!
补之尝论圣人有中道,若伯夷、柳下惠俱非中者。
故从伯夷之清,则和为不恭;
柳下惠之和,则清为隘。
然二子盖百世师,不有圣人知之,则扬雄所谓饿夫诎臣,非过言也。
然人岂可以皆至于夷、惠?
如陈、张竦,长短不能相效,虽未足与论中不中之际,要曰外轻者差独乐,至所遭薄厚,学者不道也。
居士主簿博野,又为保德军掾,洺州推官,知尧山县事。
其为令,与邑子讲习经艺,有惠爱于人,然居士终无意于为吏。
鲁肃庞士元百里才,其治不治,后人固不当求之耒阳之间,至其言克涪作乐非仁者之兵,岂惟异于鲁肃所期治中事,虽孔明犹当自恨前所以待士元者未也。
韩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常遇
居士卒以元祐五年四月丙午,葬以其年五月戊寅,地则郑州新郑县之旌贤乡也。
配王氏,颍川夫人之侄。
颍川夫人为晁氏妇矜式,王氏恭俭似姑。
居士二子觉之、贯之,皆文学善士。
贯之已得科名,为新乡
后十七年,而贯之始以书来,曰:「顷先君不幸,葬日迫,太仆林旦尝铭之,痛其遗也。
知先君之深者孰与兄?
愿为文表旌贤阡上。
抑先君不至要官职四十六年而没,施为者少。
孔北海志不就,士议处以豪杰;
陶渊明县令,后仰其高。
穷达成败,信不足论,论其人物如何耳」。
补之曰:「孝哉!
是足以大吾族父为不朽」。
系曰:
天之高明,地之无疆,中不知岁之几何长。
人不七尺,当物之一,乃若傅说,以其事业没,而上比于列星之光。
何必傅说
有陵客星,有白长庚,彼微者也,而动其芒。
岂皆如富贵,有功德于商,乃如是其昌。
呜呼居士,世人以为狂,自谓我非狂,既陨于霜,亦扬其芳。
此如陵与白也,身虽没,其才气俊伟,犹耀而不亡也。
寄堂弟海州使永洪 明 · 申用溉
 押侵韵 出处:二乐亭集卷之二
别久岁月深,思想讵能任。
前承金玉音,中有不刊心。
老兄身抱病,坐因白发侵。
闲中得旧友,俱是双南金
柴荆住百川,萧索无人寻。
虽赡朝夕奉,无以开幽襟。
君今典钜州,善政人所钦。
须分鲁肃,百斛谁能禁。
况复中贤圣,以酒代书淫。
一斗诗百篇,李白方时吟。
酒色元不离,眼花落花林。
好待此两豪,好醪无算斟。
即如吾与子,相对无古今。
壬五廿之七,聊以此代音。
送友人会试三首 其二 明末 · 黄淳耀
 押阳韵 出处:陶庵全集卷十一
燕雀从风飞,划见孤凤凰。
竹实未肯食,矧云谋稻粱。
空名满东海,一金不盈囊。
鲁肃既指囷,郑公方治装。
拔剑为尔舞,饥寒亦何伤。
高歌台酒,弯弧射天狼
追和元诚拊髀思颇牧之作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押词韵第十五部
开文书帙中,得元诚在都门时偕余阁试同赋是题。余休沐南归,元诚书此当赠言,自枉诗已一年。今闻元诚死于王事,痛而不见,三绎前什,忠愤激烈,情见乎词,感而和之,迸泪幽吟,觉前事如昨也。忆向共读中秘,余与元诚及金子正希朝夕聚首,辄相许报国,如古人心期。元诚及知命,迎母剑川,潘舆未至,秋云频望,抑所谓五十而慕也?移此孝思作忠榜,自当加入一等矣。元诚之母今在都门,睹元诚捐躯,不当如孟博,毋稍自慰乎?元诚每语余:受厚恩,糜清俸,年迫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当甘心瞑目。然请缨蒙对,实偕金子。金以御史监申甫军,城北之战,全军覆焉,金仅身免。帝念其忠,亦以名位相应,弗招言者忌也。元诚由庶常骤擢少司马,摄戎政,众皆目之。治军不浃旬,言者促之,仓卒就道,非得素拊循士卒也。驱市人而战,又有掣之者。长驱至遵化,后援莫前。卒以身当虏,毙于众镞。虏犹环其尸,叹而置之。嗟夫!介胄之士,何以为怀?言者、忌者,亦何以为心?且谁谓书生怯当矢石哉!事闻,帝为伤悼,赠官录子,永志国恤。余远伏岭海,念忠怀旧,伤感可知。金正希卒移玉堂,居柏署。介影驱骢,近状何似?余追酬此作,以宠刘亡,亦将以寄金也。
汉主忧匈奴,每饭意钜鹿
冯郎垂白首,犹能语推毂。
不知今魏尚,宁问古颇牧。
文吏操法绳,而无宽大目。
漫有拊髀思,谁削功首牍。
千载听其言,壮士多颦蹙。
当日共花砖,此语曾追录。
何当阃外事,长寄书生腹。
喜峰动胡尘,盈庭方肉朒。
内虚邦政堂,外少登坛宿。
忽见金与刘,慷慨螭阶伏。
人目二痴儒,帝命无更仆。
金子监内军,君实司戎轴。
一军惊韩信,二快闻鲁肃
遂携忠愤麾,往当遵永镞。
一朝酬主恩,四海环相哭。
是时我山居,遥传罢朝粥。
未获信陵车,空念蒲胥辐。
岂忘开路心,永念金台筑。
嗟君发轫初,矢志在沟渎。
何必据鞍人,此意千秋独。
男儿愧手中,安能死岩谷。
教小儿书 元 · 洪希文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续轩渠集卷五
懒诵吾伊教小童,之无百指奈无功白居易七月每教以之无字百试不错)
晴蛙閤閤鸣枯泽,春鸟哑哑啭碧丛。
杕杜荒疏诚可笑唐李林甫林甫不识杕杜字谓韦涉曰此云杕杜何也涉俛首不敢言),楞严艰涩几时通。
安知来者非今日,刮眼毋轻吴下蒙吴吕蒙孙权学问以自开益后鲁肃过蒙拊背云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今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少司成鲁振之先生谢病携其子侄归竟陵十六韵 明 · 湛若水
七言排律 押庚韵
莲北先生洞庭,登高饯远秋风生。
乞归感激承天宠,正去遭逢是地平。
当日论才称子敬鲁肃,他年司业配源明(苏)
暂收六馆春风座,便数三湘日月程。
驭处元方随侍乐,行边小阮对谈清。
入怀岂但欣三舍,放眼犹堪望八纮。
回首北辰天上近,归途南斗马前横。
未应泉石高肓重,要见丹砂药裹成。
肯许朱陵懒瓒,已闻多士引阳城
越吟曾是如庄舄,著术还须似长卿
衡岳夜炉煨玉竟陵秋溜煮云英。
月明江上收筒钓,水满湖南采杜蘅。
春酒埙篪知迭奏,初筵琴瑟想和鸣。
莫谈世上风涛事,且尽灯前笑语声。
羁鸟可堪闻远翥,溟鹏遥想快孤征。
临岐谩问归期日,我亦沧浪去濯缨。
妙才处长新婚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南选姓名香,多士于君推骥足;
东风消息好,百年祝汝叶鸳盟。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方妙才(1929——1999年)又名昆植福建云霄阳霞人,1946年赴台定居台北市,任台湾“行政院”顾问兼办公室主任。北京新华社出版的《台港澳讯息》月刊,曾载文称其为台湾连战先生的“文胆与智囊”,曾为促进海峡两岸形成“九.二共识”积极出谋献策,不遗余力。1998年返乡探亲时受到国台办、省、市台办以及各级党政领导人的热情接待。
南选:待考
骥足:喻俊逸之才。 出自《三国志··庞统传》鲁肃遗先主书:“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此处应有捷足先登之意。
叶:和洽。同“协”。
鸳盟:鸳盟一词应缘于鸳鸯之好。以鸳鸯之好来比订盟约,最初用以喻兄弟之义,后渐引申为男女之情。
笺:清代陈宏谋沙贡院堂联:
矮屋静无哗,听食叶蚕声,敢忘当年辛苦;
文星光有耀,看凌云骥足,相期他日勋名。
怒诗六首示乙庵一笑 其一 己未 清末至民国 · 陈衍
 押支韵 出处:石遗室诗集卷第九
相见令人怒,不见令人思。
子昂子敬,此语夙颇疑。
岂知我与君,乃复酷似之。
陈仁叔之越 南宋 · 陈鉴之
 押词韵第十五部
生世可无友,吾友得仁叔。
行己严尺度,色夷气清穆。
蝇头观世态,麈尾露心曲。
大江渺愁人,风欲饱帆腹。
重阳两日是,不共一杯
吾侪迹浮萍,同是客京毂。
作讨俱出此,正尔未免俗。
倘有廪可指,一笑如鲁肃
寒窗共短檠,何用戒征轴。
所以穷杜陵,恨欠突兀屋。
波寒净沙石,露重老林木。
莫言衣带水,后会殊未卜。
越山君旧游,我亦曾寄目。
迩来平安否,细与问修竹。
送倪甥伯醇南归 清 · 张英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文端集卷十九
魏舒挟策远相过,惜尔长贫衣薜萝
太史缥囊书蚤读,成均石鼓字新摩。
青山路绕倪宽宅,匹马人归鲁肃河。
犹喜故庐三径好,梅花春信动南坡伯醇鲁王河有子敬遗迹)
三国杂事篇(下) 北宋 · 唐庚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唐先生文集》卷八
操征柳城,备劝刘表袭许,不能用。
挟天子令诸侯,其事始于齐桓、晋文。
而齐桓、晋文未尝迁惠王襄王于齐、晋也。
除难定乱,兴灭继绝,功效既著,诸侯自服耳。
董卓以献帝居长安李茂贞昭宗幸凤翔,发号施令,动以制诏为名,然而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何也?
无尺寸之功以取信于天下,而有劫主之名以负谤于诸侯。
则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亦固其理也。
使能勤王如桓、文耶,虽不袭许,何害其为令诸侯哉?
如其不然,虽袭许,适足以致诸侯之师而已,董卓、李茂贞是也。
亮出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响应。
马谡败,三郡不守,亮拔西县千馀家还汉中
汉全盛时,日月所照,横目之民,皆汉赤子。
其后德薄,不能保有黎庶,则举江以东而投之吴;
割渭以北而捐之魏。
则民不弃汉,而汉弃其民。
亮出祁山,三郡望风响应。
而亮不能守,则亮负于民,而民不负亮。
方是之时,固当集其所获之众,痛自引咎而谢遣之,使崤陇之民晓然皆知吾心,则后日之举,不患其不至。
如其不然,在彼犹在此也。
而亮拔西县千馀家迁之汉中,既不足以伤敌,而使无辜之民流离转徙,违其宗族,去其坟墓,岂三郡所以响应之意哉!
此虽边部之常,然于孔明,则有不应尔者。
此吾所以为之惜也。
孙亮太平二年,宗室孙基盗乘御马,付狱,侍中刁玄奏曰:「基法应死,然鲁王早终,唯陛下哀原之」。
曰:「法者天下所共,奈何以情相迫耶?
当思可以释此者」。
玄曰:「赦有小大,或天下,或千里,或五百里,随意所及」。
乃赦宫中,得以免。
吴之君臣,可谓上下皆失其分矣。
汉世诸侯王有罪当诛,丞相御史典客宗正廷尉奏请论如法。
制曰:「朕不忍致法,其与列侯二千石议之」。
于是丞相御史等又奏:「臣等谨与列侯二千石议,皆曰宜论如法」。
制曰:「朕不忍致法,其废勿王,或削地若干」。
夫请论如法者,有司以法守;
不忍致法者,人主以道揆
人主也,而论法;
玄有司也,而论情。
故曰吴之君臣,可谓上下皆失其分矣。
鲁肃劝权以荆州借备,周瑜言:「备枭雄,不宜以土地资业之」。
汉时荆州之地,为郡者七。
刘表之殁,南阳入于中原,而荆州独有南郡江夏武陵长沙桂阳、○陵。
备之南奔,刘琦江夏从之。
其后,四郡相继归附。
于是备有武陵长沙桂阳、○陵之地。
曹仁既退,关羽、周错处南郡,而备领荆州,居公安,则六郡之地,备已悉据之矣。
其所以云「借」者,犹韩信之言「假」也。
虽欲不与,得乎?
鲁肃之议,正合良、平蹑足之几,而周瑜独以为不然。
屡胜之家,果不可与料敌哉!
建安二十年,先主居公安,使关羽荆州
会曹公征汉中,先主恐失益州,与吴连和分荆州,引军还蜀。
曹公征汉中,先主闻之,与吴连和分荆州,是矣;
引军还蜀,非也。
是时,蜀有南郡之地,而先主以蜀兵五万居公安
若进据襄阳,而帅五万之众以袭许,卷甲疾趋,五日而可至,事成,则天下未可量;
不成,则汉中之师不攻而自退。
此兵法所谓「攻其所必救者」。
初,曹公征柳城,备劝表以袭许。
及备据荆州,亦不能办,此信天命有在哉!
孙权尊称,议者以为交之无益,而名体弗顺,宜遂绝之。
孔明以为未可。
或曰:「孔明之不绝吴,权耶,正耶」?
曰:「正也。
非权也」。
六国之时,诸侯皆僭矣,孟子以为有王者作,不皆比而诛之,必教之,不从而后诛之。
然则未教之罪,王者有所不诛。
孔明之势,既未能有以教吴,则吴之僭拟,未可以遽责。
此王者之法也,非权也。
吴欲以兵万人讨樊胄。
权问潘浚,瑜言:「五千兵足以禽胄」。
因论胄可破状。
权奇其言,遣将五千斩平之。
权克荆州,将吏悉降,而独坚卧不屈。
权舆致之,伏床而泣,悲不自胜。
其于所事,何其厚也。
既而樊胄欲以武陵自拔归蜀,为权画策,卒自将讨平之。
其于所厚,又何薄也。
意者在君为君,有不得不然者乎?
吾闻乐毅去燕适赵,赵欲与之伐燕。
泣曰:「昔之事燕,犹今之事赵也。
毅若获戾,放在他国,终身不敢谋赵之徒隶,况其国乎」!
使乐毅愚人也则可,乐毅知事君,则不得为无罪矣。
侍中荀勖、中书令和峤奏使著作郎陈寿定故丞相诸葛亮故事为二十四篇,号《诸葛氏集》,上之。
魏文帝即位,求孔融之文,以为不减班、杨。
晋武帝践祚,诏定诸葛亮故事,而比之周诰。
魏武之雠恨,而亦晋宣之仇敌。
二人之言,宜非当时之所欲闻,而并见收录,惟恐其坠失。
荡然无忌,犹有先王大公至正之道存焉。
此吾所以特有取于魏、晋也。
魏明帝即位抚军大将军司马悫、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中军大将军曹真开府
汉初置丞相御史府,后置三公府,将帅出征置幕府,军罢即废,不常置也。
今魏既置三公,而悫等并为大将军开府京师,此何理耶?
公室之卑,盖自此始矣。
蜀将李平闻悫等开府辟召,以说孔明孔明鄙之。
是时中原人物推陈长文为第一,今长文亦为此,馀无足道矣。
建安十八年,汉帝诏并十四州复为九州。
三桓讽鲁作三军,合《周礼》矣,其志乃欲卑公室而夺之权。
曹操讽复九州,合《禹贡》矣,其志乃欲广冀州而益其地。
夫引经术、称古谊者,固未必皆奸人,而奸人之欲济其邪谋者,亦未尝不引经术而称古谊。
既不可以尽信,亦不可以皆疑。
要在乎察之而已。
庞统说先主取益州,先主曰:「今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
以急,吾以宽;
以暴,吾以仁;
以谲,吾以忠。
每事相反,乃可成尔。
以小故而失信义于天下,吾不为也」。
宽胜急,仁胜暴,忠胜谲。
强而备弱,宜胜而反不如者,何也?
稊稗者也,备五谷之不熟者也。
五谷不熟,固不如稊稗
非谓宽仁忠信不能胜急暴谲诈也,备不能胜耳。
故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青龙三年张掖出石,圆广一丈六尺,高一丈七尺一寸,围五丈八寸。
苍质而白理,有若麟者、若凤者,有若虎者,有若牛者、若人马者,有若八卦列宿孛彗者。
其字读而不可晓,时人以为魏、晋之符。
《河图》、《洛书》之说,欧阳永叔攻之甚力。
今观此图,与《河图》、《洛书》亦何以异?
惜乎!
时无伏羲、神禹,故莫能通其义,而陋者以为魏、晋之符。
魏、晋何足道?
安知其非八卦、九畴之类也。
造化之所为,犹有幸不幸焉,而况于人乎?
可胜叹哉!
可胜叹哉!
苏则金城守,闻魏氏代汉,发服悲哭。
孙盛评曰:「士不非其所事,不事其所非。
既已策名新朝,复怀贰志,岂大雅君子出处之分哉」?
魏氏受禅,汉帝尚存,缟素举哀,诚为轻脱。
谓「贰志」,兹又过矣。
箕子过故商墟,感宫室毁坏,伤之欲哭,以方朝而不敢;
季札哭王僚而事阖庐
晏子庄公而事景公
哀死事生,以待天命,此人臣之分也。
何得谓之非其所事而事其所非乎?
孙盛枭音,使人闻而恶之。
诸葛亮张温败,未知其故,思之数日,曰:「吾得之矣,是人清浊善恶太分明也」。
善恶太明,诚取败之道。
然人之祸败,有以其道得之者,有不以其道得之者。
张温之败,可谓不以其道矣,尚安可以推求其故哉?
魏文帝赐群臣没入生口,唯歆出而嫁之。
帝叹息。
孙盛评曰:「子路私馈,仲尼毁其食器;
田氏盗施,《春秋》著以为讥。
孥戮之家,国刑所肃,若在哀矜,理无偏宥。
居股肱之任,当公言于朝,而默受嘉赐,独为君子,可谓匹夫之仁,蹈道则未也」。
孙盛以刻薄之资,承学于草窃乱贼之世,性习皆恶,故其论议类皆如此。
夫见牛未见羊,孟子所谓仁术也,何名为偏宥哉?
使廷尉魏文之时,则歆当以私馈、盗施诛矣。
东晋之不用,不为过也。
陈寿曰:「蜀不置史,注记无官,以故行事多遗,灾异靡书。
诸葛亮虽达于为政,若此之类,犹未周焉」。
《礼记》:人君「言则左史书之,动则右史书之」。
周礼建官备矣,独不闻有所谓左、右史者。
虽有太史,然不以注记为职。
是时诸侯皆有史,岂天子独阙乎?
春秋之时,卜田宅者,占云日者,皆称太史,则太史殆阴阳家流,然书赵盾者,书崔杼者,亦称太史
太史又似掌注记者。
盖方是时,学者通知天人,而卜兴废者亦不纯用蓍龟。
太史伯祝融之功,而推楚国之必兴,太史赵虞舜之德,而占陈氏之未亡。
其论谊證据有绝人者,故阴阳注记得兼掌之。
汉司马谈父子为太史令,以论著为已任,而又掌天官,则兼掌之效,于兹可见。
魏晋之际始置著作郎,自是太史职分而为二,孔明之时未也。
后主景耀元年史官景星见,于是大赦改元。
而曰蜀不置史,妄矣。
景初元年,有司奏魏得地统,宜以建丑为正。
遂改是年三月孟夏四月
世言得人统,以建寅为正。
商得地统,以建丑为正。
周得天统,以建子为正。
其说非也。
以《尧典》羲和、《舜典》巡狩观之,唐虞之世固以建寅为正矣。
至夏后之时,其法尤备。
其书传于后世,谓之《小正》,孔子得之于杞,以为可用。
非谓建寅之正自夏后氏始也。
至成周时,始用建子为正,然犹不废夏时,谓之正岁。
后之学者,以为建寅为正,周以建子为正,商居其间,不应无所变改,因以意推之,曰商以建丑为正,而三统之说兴焉。
夏后氏建寅为正,吾于《论语》见之矣,《论语》曰:「行之时」。
周以建子为正,吾于《春秋》见之矣,《春秋》书:「十月降霜,杀菽;
三月无冰」。
商人以建丑为正,于经既无所见,于理亦复不通。
夫以建子为正者,取二十四气之首也。
建寅为正者,取四时之首也。
建丑为正,其取义安在哉?
是以知其不然。
建安十八年,先主进军围雒县庞统为流矢所中,卒。
先主言则流涕。
庞德公孔明卧龙,以士元为凤雏。
士元之齿,当少于孔明
孔明卒时年五十四,而士元先卒二十有二年,则士元物故,尚未三十也,岂不惜哉!
建安二十四年,先主始王汉中
是岁关羽卒,明年黄忠、法正卒,又明年张飞卒,又明年马超、马良卒,基业未就,而一时功臣相继沦谢,如有物夺之者。
明年后主践祚,而旧人独有孔明、赵云。
后七年云卒,又五年孔明卒,而勋旧于是乎尽。
正卒时四十五,四十七,良三十五,自馀不著其年。
《飞传》称少与俱事先主,年长数岁,兄事之,则卒时年才五十许。
霍峻年四十。
此数杰者,皆以高才早世,而谯周至七十馀而终,天不祚汉明矣。
代求济书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五、《石门文字禅》卷二九
某闻金以自献,致不祥之名;
雁以不鸣,蹈必死之祸者,庄生寓意于两物,盖所以配士之自献,亦又以罪士而不可不言也。
夫士临死祸而不言,世必以为誇。
若困蹇之辱,饥寒之忧已切诸身,不翅如卧积薪之上,而下焚之,犹不以为意,钳默不言,使庄子不呵之,三尺童子且闻以为笑也。
某幸以诸生得侍师范,瞻承颜色,熏蒸见闻,一年于兹。
日月不为不久,而质疑受训,义在径造面禀而已。
然特饰鄙陋之词为之书,遂及私门之猥,以上累听览者,其情有可哀者耳。
傥蒙霁严有和,则请毕其说于前。
某读汉传,见司马长卿之还成都,家四壁立。
又读唐帖,见颜鲁公从李侯乞米。
呜呼,汉唐人物如长卿鲁公者,可谓硕大而秀杰者,且屋庐不完,饘粥不给,况下者乎!
然两人者,风流馀烈,可以想见。
以某之不肖驽钝,声遗沉下,盖其智愚之不移,贵贱之相远,无可企羡。
然犹有羡于长卿鲁公者,羡其当耳。
长卿固倦游而归,所累者文君耳,而犹有四壁可誇。
如某干禄而禄未及亲,今亲皆老,无以为养,弟妹职职及婚嫁,二十馀口,伏腊丛于一身,而家无置锥之地
鲁公虽曰举家弥月食粥,而有禄可仰,有畜米者容其乞。
如某者族寒里陋,无强盛可依之亲,谁当告者!
闻古有鲁肃指廪借周瑜则以为痴,郭元振推钱四十万与不言姓男子以为狂。
则有羡于司马鲁公,未足为过也。
某前此赁屋而居,今有屋者取以自用,一家幼稚,将至露地卧起矣。
恭惟先生识妙如蓍龟,纳污如山泽。
刚而有礼,人不得而疏亲;
明而无私,士实乐于求恳。
刘政往役邴原,穷鸟入怀,曰:「安知此怀之可入耶」?
原之言,盖喜之也。
某恃先生之恩,竟敢与刘政之谋干犯,妄意先生必有原之喜而怜之。
重建真源万寿庆基殿记 南宋 · 张昌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三
万物之生,皆受命于天。
至于自形自色,或夭或寿,与夫贵贱之殊,天何言哉?
有神司之,是谓司命
《周礼》之书,大宗伯以槱燎祀司命,其来尚矣。
道书言:司命,天神也,主治在舒之灊山,山有司命峰,在天柱山之南。
高寒独秀,众山环拱。
麟角三峰,巉绝于后;
龙渊九井,流注于前。
李白诗「奇峰出奇云,秀水含秀气」,正此景中句也。
爰有白鹿示祥,灵场肇建,玄鹤飞鸣,真镜有开,是诚上圣之清都,列仙之洞府。
汉武帝、唐明皇筑坛而望,或立庙而祀,蠲免租税以资香火,曰司命庙、丹霞府。
逮我圣朝立观,额曰灵仙观,置奉祀官二员,岁建十节道场。
衮冕圭舄,降自内府,御香清词,宸翰封扎。
珠笈琅函,颁莹藏之经;
玉简金龙,投司真之府。
淳化中,降旨依旧免租税、差使
祥符中,真宗皇帝制诗云:「庆源浚发从前古,骏命开先自昊穷」。
盖纪其降圣开基之因也。
大观中,又降旨照淳化已得指挥,依旧蠲免租税,永克修葺屋宇,供应香火。
政和中,颁额为真源万寿宫,御书殿榜曰庆基之殿。
列圣钦崇,弥加严肃。
自建炎兵火,延燎宫宇,阅七年,郡守周方文始命本宫重建庆基殿,知宫道士马灵护实董营建。
继而今知宫道士曹中勤与众道流同心协力,以所免租税之积,增修殿前后架并两廊庑,立三清阁、保生门,斋堂客馆悉皆序,醮仪供具,焕然一新,远修观瞻,莫不赞仰,以为规模宏伟,过于往昔。
是由仙都圣迹,兴建有时,不泯没于荒山穷谷,抑以知神贶拱佑,皇祚中兴,光启于无穷也。
政和中先父为奉祠官,因得数至宫宇,遍瞻祠庭,详阅记刻。
汉唐至今,载在简册、勒于碑碣者,寔皆可信。
如玉皇之宸居,次以应元保运;
紫极之丛霄,列以太一四圣。
储福之命翼于左,长生保命翼于右。
纯嘏奉徽宗皇帝之元命,宝阁储藏累朝御书。
楼曰金华,门曰金阙,堂曰延生,阁曰朝真,馆曰期仙,亭曰五云,重复高下,轩窗层列,所见各有景趣,惜夫皆不复存。
若甘露降于乔松,神光发于丹瓮,祥云导千岁之鹤,香泥曳九尾之龟,皆休祥景贶,尚时见之。
深林幽谷,隐居野处,耕云钓月、采香种药以自佚者,处处有之。
天池、风井,诗崖、酒岛,嵓曰水晶,洞曰桃源,老子说经之台,葛洪炼丹之井,左慈之求,与夫鲁肃、李白、毕諴辈,或然薪读书,或却粒学道,历历可考。
仰惟圣代发祥于灊岳,瑞石呈文于玉照,累朝寅奉,久而益恭
其名真源、庆基,则承休之意,亦可见矣。
凡我臣庶,孰敢不虔!
昌游宦十馀年,既归,见其修造不辍,奕奕日新,顿觉山川绕环旧观,喜而详为书之民国潜山县志》卷三○,民国九年铅印本。又见《天柱山志》。以上祝尚书校点)
吴论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八六、《至正金陵新志》卷一五、《南宋文录录》卷一八
孙权起于江东,拓境荆楚,北图襄阳,西图巴蜀,而不得北敌曹操,西敌刘备
二人皆天下英雄,所用将帅亦一时之杰。
左右胜之而后能定其国,及权国既定,曹公已死,丕、睿继世,中原有可图之衅,权之名将死丧且尽,亦老矣。
世人谓权之所以为固者东南之地,所以为强者东南之兵,此大不然。
夫东南之地,天下至弱,而孙氏之地,又为六朝最弱,独权守之而固;
东南之兵,天下至弱,而孙氏之兵又为六朝最弱,独权用之而强。
长江而上,达于江陵,转江陵之南,阨于巫峡,上下千里,可航而渡者凡几?
可扼而守者凡几?
道路坦然,非有潼关剑门之阻也。
广陵而渡京口,自历阳而渡采石,自邾城而渡武昌,易若反手。
江陵破则上流无结草之固,濡须破则江上不知所以为计,地之形势可谓弱矣。
权之兵众皆江南舟子绵力薄材之人,区区捃拾盗贼,驱猎山越,以寔行伍,兵亦可谓弱矣。
然权用之如此之固且强,何也?
盖权之所以自立者,有谋而已。
不独用其臣之谋,而又自出其谋,内以谋用众,外以谋应敌,所以地狭兵少,处天下之至弱,而抗衡中原,成三分之势者欤?
始权之初立,曹操荆州,移书吴会,举国震骇。
鲁肃之言,翻然而悟,闻周瑜之议,奋然而起,一举而走曹操、存刘备,基王伯之业。
此用周瑜、鲁肃之谋也。
及刘备借荆州而不反,关羽颉颃于上流,谓养关羽,使北吞许洛,全有江汉,回舟东下,谁能禦之?
欲图之,惧曹操之乘其弊也,乘北逼许洛,曹公以朝命见招,乃笺击以自效,使吕蒙、陆逊一袭而得之,全有荆楚,西闭刘备三峡,北释曹公之患以安江东
此用吕蒙、陆逊之谋也。
曹丕已禅汉,天下愤怒切齿之时,权知刘备必报关羽,恐曹氏之掎其后也,乃于是时释其愤切之心而称臣于魏,受其爵封,击而走之。
此权之谋也。
及魏责任子而不遣,西患未解而北患复起,权之计宜乎穷也,权知刘备以复汉为名,而曹操篡位之罪甚于杀关羽亦欲结己为与国而专意北图,于是遣使讲和以中备之欲,遂得息肩于西而专意于北,拒魏而退之
此权之谋也。
曹操之反自乌林,愤而东征,谓恃水以自固,故以舟师下合肥
若拒之于江南,则曹公水军入江,军不战自溃矣。
故逆拒之于濡须,使虽有水军无所施,步骑虽多,濒阻江洳,春水方生,义无所用,叹息而退。
此又权之谋也。
操之既还,自他人观之,大则追军逐北,小则自足称雄。
不然,反请降于,盖料操之内忧尚多,北有未定之河北,西有未复之关中欲伐之而虑东南之变,非大定不往也,故称降以少厌其意而安之,使不复虞东南而尽力西北。
已得于其间,益缮战守之以待其再来。
此权之谋也。
曹丕之责任子不得而南征也,之用兵不如其父,而老臣宿将亦不尽力如操之时,始却之于濡须。
而再来,权之意以谓不知兵,非使之深入,疲竭上下之力则不止,非使之临江而反则必不休,故开而致之,濒江而不与之战,挑之而又不应,使之力尽而自还,又小发以警之,魏自是不复敢南出。
此又权之谋也。
又以为兵久不用则士气钝,疆埸久安则人心逸,且使敌人晏然,积以岁月,坐以成资,非计之得也。
故两谲淮南之将,致而击之,所虏获足以自资而敌人之资又为之破坏。
此亦权之谋也。
又以谓所用多南兵,便于舟楫,短于陆战,故用兵未尝一日舍舟楫,而乘胜逐北,亦不肯远水以逐利。
虽有大举长驱之计,亦不敢行以侥一时之幸。
曹休败而不敢追,殷札献言而不敢用。
此亦权之谋也。
权之受封吴王也,尽恭以受其爵命,使其国中知己为百姓屈也,与邢真为盟,阴以怒其群下,方且为进取之计而自卑屈如此。
此亦权之谋也。
故权之为国,自奋亦用谋,自屈亦用谋,胜亦用谋,危亦用谋,动无非谋也,故能以一江为阻而与曹、刘为敌。
起非仗义,徒知以割据为雄,不能兴汉室以倾天下之心。
使当汉末大乱,权能招徕中原之士,广募西北之兵,缉马步之锐,挟舟楫而用之,鼓行北出,水陆并进,孰能当之哉?
曹丕之立也,又能求汉室子孙而辅之,出师问罪,刘备必亦连衡而掎角,中原之士挟思汉之民,必有起而应我者矣。
不知出此,徒自尊于崎岖蛮夷山海之间,故虽力为计谋诡诈,然基业仅足以终其身而无足以遗子孙,仅足以保其国而不足以争衡天下,惜哉!
然使不为计谋以自立,则虽其身不能终也,况子孙乎?
其国不能保也,况天下乎?
何以言之?
没未几,诸葛恪一用之而仅胜,再用之而大败,孙綝用之又败,江淮之间,惴惴而已。
上流藉陆抗之贤,挟以重兵,仅能支襄阳一面,死则亦惴惴然矣。
藉使孙皓不为暴虐,亦岂能久存也哉?
后世不察以计谋自立,而区区欲效权之画江为守,是不察夫形势、甲兵之最弱也。
古人惟陆抗知此,抗言于孙皓曰:「长江峻川,限带封域,乃守国之常事,非智者之所先」。
此言,则当时之形势为不足言,而所谓智者所先则有道也,可谓善论孙氏形势者矣。
按:《景定建康志》卷三四,嘉庆六年刻本。
吕蒙 元 · 李谷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出处:稼亭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谁要军筹博士才,粗知往事也恢恢。
阿蒙已似孙郎学,鲁肃应须刮目来。
茅止生挽词十首 其三 明末清初 · 钱谦益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牧斋初学集卷第十七
一麾万石龀髫时,指囷英风更让谁。
若使江东伯业,也应鲁肃狂儿止生总角时发万石赈荒太守陈幼学叹曰此异童子苕中老人皆不如也)
鲁子敬墓下作 清末民国初 · 梁鼎芬
 押支韵 出处:节庵先生遗诗卷一
汉家火德弱,桓灵板荡衰。
献帝操敢系,豪杰难羁縻。
仲谋骨不恒,藉手父兄基。
破虏最忠劲,讨逆英且奇。
无命一再蹶,孝廉非哭时。
临淮有名士,瑜瑾龙凤驰。
奚不相辅汉,抗议多奸欺。
王室不可复,规模亦何为。
徒使冀幸语,摇惑英雄姿。
因念天子圣,保邦于未危。
疆宇苟倾蹙,扁鹊非良医。
何况才智士,内热多所移。
群雄日纵横,圣化日淩迟。
各骛功名场,元首谁护之。
奋武已千载,经过激我私。
高坟依城立,春草青离离。
惟有江上月,照此无穷悲。
赵秋晓 其一 宋 · 张昭子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亭亭玉树世间稀,天与科名不与时。
倍厚每生同族敬,风流多结贵游知。
吾于鲁肃情偏厚,客谓文园疾莫支。
抚几自悲还自慨,喜君跨灶有诸儿。
九江烟水亭 当代 · 熊盛元
湖水一泓桥九曲,南山影堕烟波绿。
临风我自慕周郎,吊古谁同伤末俗。
当日楼船不可寻,云旌拂处夕阳沉。
赢来乱世三分业,负尽平生一片心。
少小风流性儒雅,歌尘轻绕鸳鸯瓦。
朱弦误拂一回头,满座佳人都醉也。
中有仙姝号小乔,雪为肌肤为腰。
幽衷共吐盟契,银汉双携渡鹊桥。
点将台前森剑戟,连云樯撸乾坤坼。
运筹帷幄麈频挥,勃发雄姿神奕奕。
武略文韬盖代英,照人肝胆玉壶清
醇醪饮罢纷然醉,气度何曾让孔明
公瑾原非趋附辈,功高反受声名累。
沙场白尽少年头,闺阁滴残红烛泪。
霸业空空剩此亭,秋风遥送野花馨。
巍巍石像凌霄立,隔岸妆楼慰眼青。
野史纷纭真相掩,贤愚一任人褒贬。
萧条异代不胜悲,泪洒沧波千万点!
注:《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裴注引《江表传》谓“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又云“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烟水亭乃当年周郎之点将台,曾在此操练水军。亭对岸有天花宫,相传乃小乔梳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