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吴论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八六、《至正金陵新志》卷一五、《南宋文录录》卷一八
孙权起于江东拓境荆楚北图襄阳西图巴蜀,而不得北敌曹操西敌刘备
二人天下英雄所用将帅一时之杰。
左右之而后能定其国,及权国既定曹公已死,丕、睿继世中原有可图之衅,名将死丧且尽,亦老矣。
世人谓权之所以为固东南之地,所以为强东南之兵,此大不然
东南之地,天下至弱,而孙氏之地,又为六朝最弱,独权守之而固;
东南之兵,天下至弱,而孙氏之兵又为六朝最弱,独权用之而强。
长江而上,达于江陵,转江陵之南,阨于巫峡上下千里,可航而渡者凡几
可扼而守者凡几
道路坦然,非有潼关剑门之阻也。
广陵而渡京口,自历阳而渡采石,自邾城而渡武昌,易若反手
江陵破则上流结草之固,濡须破则江上不知所以为计,地之形势可谓弱矣。
兵众江南舟子绵力薄材之人,区区捃拾盗贼,驱猎山越,以寔行伍,兵亦可谓弱矣。
权用之如此之固且强,何也?
盖权之所以自立者,有谋而已
不独用其臣之谋,而又自出其谋,内以谋用众,外以谋应敌所以地狭兵少,处天下之至弱,而抗衡中原,成三分之势者欤?
始权之初立曹操荆州移书吴会举国震骇
鲁肃之言,翻然而悟,闻周瑜之议,奋然而起,一举而走曹操、存刘备,基王伯之业。
此用周瑜鲁肃之谋也。
刘备借荆州不反关羽颉颃上流谓养关羽,使北吞许洛全有江汉回舟东下,谁能禦之?
欲图之,惧曹操之乘其弊也,乘北逼许洛曹公朝命见招,乃笺击自效,使吕蒙陆逊一袭得之全有荆楚,西闭刘备三峡,北释曹公之患以安江东
此用吕蒙陆逊之谋也。
曹丕已禅汉,天下怒切齿之时,权知刘备必报关羽,恐曹氏之掎其后也,乃于是时释其愤切之心而称臣于魏,受其爵封,击而走之。
此权之谋也。
及魏责任子而不遣西患未解而北患复起之计宜乎穷也,权知刘备以复汉为名,而曹操篡位之罪甚于关羽亦欲结己为与国专意北图于是遣使讲和以中备之欲,遂得息肩于西而专意于北,拒魏而退之
此权之谋也。
曹操之反自乌林,愤东征,谓恃水以自固故以舟师合肥
若拒之于江南,则曹公水军入江,军不战自溃矣。
逆拒之于濡须,使虽有水军无所施,步骑虽多,濒阻江洳,春水方生,义无所用,叹息而退。
此又权之谋也。
之既还,自他人观之,大则追军逐北,小则自足称雄
不然,反请降,盖料操之内忧尚多,北有未定河北,西有未复之关中欲伐之而东南之变,非大定往也,故称降以少厌其意而安之,使不复东南尽力西北
已得于其间,益缮战守以待其再来
此权之谋也。
曹丕责任不得南征也,用兵不如其父,而老臣宿将不尽力如操之时,始却之于濡须
再来之意以谓知兵,非使之深入疲竭上下之力则不止,非使之临江反则不休,故开而致之,濒江而不与之战,挑之而又不应,使之力尽自还,又小发以警之,魏自是不复南出
此又权之谋也。
以为兵久不用则士气钝,疆埸久安人心逸,且使敌人晏然,积以岁月,坐以成资非计得也
故两谲淮南之将,致而击之,所虏获足以自资敌人之资又为之破坏
此亦权之谋也。
以谓所用南兵便于舟楫,短于陆战,故用兵未尝一日舟楫,而乘胜逐北,亦不肯远水以逐利
虽有大举长驱之计,亦不敢行以侥一时之幸。
曹休败而不敢追,殷札献言不敢用。
此亦权之谋也。
受封吴王也,尽恭以受其爵命,使其国中知己百姓屈也,与邢真为盟,阴以怒其群下方且进取之计而自卑如此
此亦权之谋也。
故权之为国自奋亦用谋,自屈亦用谋,胜亦用谋,危亦用谋,动无非谋也,故能以一江为阻而与曹、刘为敌。
起非仗义,徒知以割据为雄,不能汉室以倾天下之心。
使当汉末大乱权能招徕中原之士,广募西北之兵,缉马步之锐,挟舟楫而用之,鼓行北出水陆并进,孰能当之哉?
曹丕之立也,又能求汉室子孙而辅之,出师问罪刘备必亦连衡掎角中原之士挟思汉之民,必有起而应我者矣。
不知出此,徒自尊崎岖蛮夷山海之间,故虽力为计谋诡诈,然基业足以终其身而无足以遗子孙,仅足以保其国而不足以争衡天下,惜哉!
然使不为计谋自立,则虽其身不能终也,况子孙乎?
其国不能保也,况天下乎?
何以言之?
未几诸葛恪一用之而仅胜,再用之而大败孙綝用之又败,江淮之间,惴惴而已
上流陆抗之贤,挟以重兵,仅能支襄阳一面死则亦惴惴然矣。
藉使孙皓不为暴虐,亦岂能久存也哉
后世不察计谋自立,而区区欲效权之画江为守,是不察形势甲兵之最弱也。
古人陆抗知此,抗言孙皓曰:「长江峻川,限带封域,乃守国常事,非智者之所先」。
此言,则当时形势不足言,而所谓智者所先则有道也,可谓善论孙氏形势者矣。
按:《景定建康志》卷三四,嘉庆六年刻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