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乞留直笔兼管内侍省事状 宋 · 吕颐浩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六、《忠穆集》卷五、《吕忠穆公奏议》卷三
臣早来奏事,恭禀圣训,隆祐太后欲行,六宫合留行在人数。
亲承圣训,六宫并随太后行,此中更不留人。
臣寻奏记,得臣知扬州日亲奉御笔,内尚书省直笔留一半在南京,一半于扬州州治安下。
今若不留直笔之类,即内省职事,令何人掌管?
蒙圣训,欲令内臣权管。
臣即时已奏,令内侍管内省职事,深属不便。
臣即至都堂执政商议此事,有合奏陈者。
陛下以隆祐太后及先朝房院人数稍多,痛惩二月间仓猝之祸,遂先遣行,诚得策也。
然近日议者多以为陛下虽有固守建康之诏,而阴为避敌之计。
曾楙尚疑之,况无知之民乎?
今不量分嫔御留行在,则民心不固,流言纷纷,此不可一也。
内宰之职,自成周有之,董正女御之属。
内尚书掌批出四方奏牍及临时处分,亦自古设官之制。
宫禁峻深,与外人不相见,故号令严谨。
若令内臣权管,深恐不密,亦恐不可开端,此不可二也。
伏望圣慈详酌,少留六宫在此,以安人心。
及分拨内尚书直笔在此,以严命令。
乞赐睿察。
策问一 其四 官制1102年 宋 · 葛胜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二、《丹阳集》卷六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
问:在昔隆治之时,分职以驭群臣,因能以裁列位。
治稷者不以涖水土之功,典礼者不以居犴狱之任。
下至虞人之贱,犹知守官;
典衣之微,不敢出位。
故能同德协义,共图康功,何其盛也!
去古寖远,官制紊乱,先后失当,崇卑夺伦,序爵之功,无复可考。
神宗皇帝慨然念之,远稽成周之隆,近约宇文之制,肇修废典,董正治官,始以阶定品,而省台、寺监之仪,粲然一新矣。
名定而实应,职分而事举,在下者思于竞劝,居上者易于循责,品式周密,济济乎乡于六服承德之时矣。
今朝廷绍隆前休,增光润色,约循成书,以诏万世,盖将与唐之《六典》并驱而争光也。
议者谓曹司概补则吏有冗员,文移复重则局有滞事。
官司之迁徙太数,司徒之弊蠹未清,尚有可论者。
试条陈其端以复于上,增损更化,助成不刊之典,岂不休哉!
宗正寺少卿壁记政和七年 宋 · 葛胜仲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四、《丹阳集》卷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昔周之盛时,封同姓五十三国,而公族之居王朝者尚众,始置宗正以纠正之,所谓「彤伯为宗」是也。
后世因袭不改。
先汉位九列后汉秩中二千石,率用宗姓。
唐制:卿一人,从三品
少卿二人,从四品,杂以同姓、异姓充选。
天祚宋德,宗庶繁衍。
景祐中,始诏推择属近望高者二人判大宗正事,至纂修玉牒属籍,则用他官兼领。
神宗皇帝董正治官,肇置九寺,深惟庆系之重,圣神在天,实鉴临之。
且奕世帝籍若谱牒昭穆之序,皆隶宗正,不可与他寺等,故班秩特高。
卿少虚位弗置,专以丞董寺事者,以有太宗也。
上嗣位,广延众正,大修废官。
崇宁某年始命邓祐甫少卿,以后复三代宾兴法,念宗子之俊秀奇异者亦宜教养而官使之,诏即广亲诸第建六学,凡三舍,校试升迁法悉视廱泮,而以寺长贰总之,宗正选益重矣。
逮今十馀年间,所阅二十馀人,类能以勋绩自见,为时名臣,可谓盛哉。
寺故有玉牒殿、籍属堂,面势褊曲,室宇湫陋,不称天子尊祖睦族之意。
岁在丁酉,诏彻太医学以广寺治,发德音,委大匠护役,不数日而屋若干区为之一新。
既落成,因集前人名氏,且叙建寺首末并刻之,使后来得以考观焉。
乞正纲纪疏 宋 · 王安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五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六二
臣窃观《棫朴》之诗,言文王能官人,有曰:「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盖王者作人而官使之,所以立政立事,而纲纪之正,实自任官始。
恭惟神考董正治官,法完令具。
陛下以圣德在御,亦惟先志之承,则纲纪之立久矣。
然人怀自便之计,事徇一时之求,则紊陛下之纲纪者,盖未能无也。
官有定职,职有定员,名位不同,命数亦异,此先王之法、元丰之制也。
今有视秩之例,非待制而视待制,非卿而视卿,凡此之类,无乃非所谓严分守、名实者哉?
此紊纲纪之一也。
因劳积赏,赏有重轻,因事迁官,官有大小。
故寄禄有正法而许回授,选人有比类而许循资。
今乃碍正法者多特转行,合比类者多特转改。
奉直以上,可循月取,而比比皆是。
铨曹一命,不须保任,进而人人妄求。
名器寖轻,岐辙益众。
此紊纲纪之二也。
朝廷之上,见阙而除官;
居官之吏,俟期而受代。
此事之常然者。
今乃除吏之际,有直替见任令别与差遣者,有冲改已差下者,有新阙未到且在任待阙者。
彼或到官日月未几,或受命待阙已久,遽遭攘夺,有至于淹回流离、饥饿失所者。
故稍优之阙,势孤者睥睨而不敢受;
可进之地,援寡者惴恐而不敢安。
噫,才不才不能相远,特相与干禄耳,何至纷纷若是哉?
若乃在任待阙,则亦妨后人。
此紊纲纪之三也。
祖宗创业,监唐末五季藩镇擅命之弊,乃廷授通判,外察守臣,此万世之法也。
今方面之臣有辟置本处或属部通判者,殆失所谓监郡之意。
借曰选才办事,且犹废法乱常,况亦不过于徇干请、恩亲旧而已耳。
陛下比降御笔罢诸路帅辟支郡守矣,独此未之戒,何邪?
此紊纲纪之四也。
凡兹数事,臣愿陛下深烛其原,断自宸虑,亲御翰墨,大正纲纪。
往者纵不可追,来者犹可止也。
如此,则人安其职,事适于理,觊觎之望,奔竞之风,庶几少息矣。
惟陛下裁择。
相州右狱壁记政和四年五月二十日 宋 · 王安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五九、《初寮集》卷六
政和二年,诏书深惟元丰董正治官之义,稽古六职,分建曹掾,视地轻重为多寡,于是相具曹而不备掾。
相有右狱,实前司户参军所治,而狱在州院久废。
明年三月建安黄敦书始至,喟然曰:「曹事惟尔长,予将雍容讽议,以佽助尔,其敢不专予犴狱之治」。
乃撤旧增庳,苴漏达蘙,以具凉燠之室。
权衡脰械,如人不失铢两,调护汤沐,饭哺以时。
仁术既施,更复缮完吏舍帑廪,垣翰关籥,悉就方略
它日吏朱印章合牍背,遽视篆文,与事大不类,请于郡,求上尚书更铸印,朝论是之,狱有印自君始。
君又欲论次釐改本末,因著前人名氏,用意甚美,且嘱余记之。
余惟若昔天下之治,官无大小,惟上所建立,罔不丕享,用克底于成。
今主上超然远览,纯法三代之盛,图惟四海之大,肇严本统,众建多士,宜我有官君子,不命其承,况命之谆谆然哉!
惟相地大民众,有商亶甲之故都,曹魏、高齐之流风,已荡然无馀。
圣朝重熙,人知率德,而郡纲严密,多出忠献魏国韩公之旧。
太守公实嗣世德,清通简要,能尽下所长,顾官于是邦者,初无甚难不可任之责,惟廑身从事皆能。
如君,则进有享上之美,退无空餐之愧,不亦休乎!
予故喜道其事,以为大不能为、小不屑为者之戒,因以自警云。
黄君元度,其先大夫将使指,历郡守,以才力闻,晚遂家于相。
君姿仪颀整,初筮仕,丞相见而异之,自河间刑掾改此,盖堂选也。
政和四年五月二十日北岳王某记。
戒士大夫不为朋党诏 宋 · 翟汝文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五、《忠惠集》卷一
朕惟先王之时,在位者有羔羊素丝之节,故其诗曰:「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其谓曲折而行可踪迹也,其谓出公门入私门而无有外交也。
盖知诚身以事君为忠,而岂以邀夫爵禄。
呜呼,其何修而可以至此乎!
朕夕寐晨兴,以稽若先王之宪,以训迪在位,罔以侧言乱度,罔以逸欲从己。
躬率是道,以先士大夫,庶几士大夫咸以名节自励,形于四方,民有所视效。
而还观之久,未始云获也,朕悯然念之。
岂朕躬教之辟,董正于尔在官者未信欤?
将风俗未殄,而难可遽革欤?
凡所为爵禄劝勉者,不足以警动人欤?
盖先王所以励世,不独以庆赏刑威为国,使人于庆赏刑威之外,有所愧耻而不为。
夫秉忠蹈义之士,朕之所嘉也,比周朋党,朕所弗臧也。
顾所为拂朕之志,蹈于耻辱,则子大夫其无乃自弃不自好也欤!
《书》曰:「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苟尽公也,民怀之矣,况朕于尔所欲,顾有不察乎?
继自今,其祗若朕训,以既乃心。
尔或不从朕言,其于尔躬有罚。
布告在位,明体朕怀。
冯熙载右司员外郎 宋 · 翟汝文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七、《忠惠集》卷三
董正六官之职,总治万几之微,澄本源以清流弊,振纲维以举众目,赞治凡要,委于都司,崇简其人,将与为治,非小试之也。
以尔学古好修,言以自文,已试而用,人则信服,必能知朕所以命尔者。
益究乃事,同寅协恭。
谢幸新省赐手诏表 宋 · 翟汝文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一○、《忠惠集》卷五
轩卫按行,觐威颜于咫尺
尧言诞布,奉温诏之丁宁。
拜赐预荣,窥文知惧中谢。)
昔我先帝,董正治官,传祚圣神,增光遗烈。
深惟万事之本,允系六卿之联。
属华省之告成,载临天步;
嘉群工之在列,骏发德音。
河洛垂文,典谟俪训,谕以追惟先志之重,戒以训迪尔心之详。
凡我有官,无常安息,警于庶位,孰不革心?
播告万方,信雷风之鼓舞;
章明百世,烂云汉之昭回。
恭惟皇帝陛下恭己向明,自躬作古。
包举六艺,群臣莫望于清光;
忧勤万几,百姓何知于帝力
臣敢不勉思职业,恭佩训词,竭犬马之愚衷,勉之暮齿。
震风凌雨,虽怀贺厦之诚;
挠栋折榱,深惧剥庐之刺。
哲宗即位元丰八年三月己亥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二一、《宋大诏令集》卷一、《宋朝事实》卷二、《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后集卷二
门下:生黎民而立之君,所以出四方之令;
有天下而传于子,所以维万世之安。
先皇帝道极圣神,德兼文武,图治三王之上,储精七闰之间。
缉熙事功,董正法度。
积勤劳于日昃,违冲豫于春元。
植璧以归,方致金縢之祷;
缀衣遽设,忍闻玉几之言!
眷予冲人,属以重器,永艰难之托,曷胜哀疚之怀!
宜谨始于承祧,用涣恩而及物。
可大赦天下(云云。)
恭念先朝之治,必循五圣之谋。
思祗率于旧章,用答扬于先训。
尚赖中外列辟,左右忠贤,交修厥官,以辅予治。
布告遐迩,咸使闻知。
司马光门下侍郎元丰八年五月戊午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二三、《宋宰辅编年录》卷九
国家董正治官,循名责实。
以三省预闻政事,而出纳王命,时维东台,非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彊毅有守,详明不挠者,岂足以任此!
具官司马光方重敦实,有德有言。
贯穿千古,著为新书。
虽乃身在外,而乃心无不在王室。
闻望之隆,师言惟穆。
非止政有秕粺得以涂归,是惟朝夕纳诲以辅不逮,亦所以彰先帝知人之明。
往惟钦哉,无或敦避。
吕公著加恩制元祐元年明堂)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二八、《宋大诏令集》卷六二
门下:王者制行以合礼,昭孝以驭神。
圜丘之祀,则事之以天道;
明堂之享,则接之以人情。
天道贵质也,故配之以祖烈;
人情尚文也,故侑之以祢宫。
朕追宪旧章,缉熙大事。
昭明寅畏而精意达,慈祥悌顺而多祜臻。
申锡命书,褒进右弼
某明国家之体,通道德之原。
论议而据于经,维时儒者之望;
弥缝而藏其用,有古大臣之风。
顺民所祈,跻时至治。
属崇严于宗祀,实董正于钜仪。
四海莫不格欢心,百工莫不有嘉德。
是以锡尔以上腴之赋,衍尔以真户之封。
以慰民瞻,以敷邦涣。
于戏!
专飨独美其福,盖汉文之所羞;
同寅协恭于衷,亦舜官之所尚。
往膺异数,茂辑元勋。
皇伯祖宗晟加恩制元祐元年明堂) 北宋 · 宋哲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二九、《宋大诏令集》卷四五
门下:朕承季秋之序,缉吉礼之文。
肇祀昊穹,陟配文考
神歆如答,嘏告厥祥。
维时近亲,翼我大事。
肆颁宠典,敷告治朝。
具官某德度粹夷,材资茂敏。
袭世绪而能济其美,处势荣而益持以谦。
越自董正宗盟,进膺封爵。
考阅义理,有古贤王之风;
惇叙本支,为时懿戚之冠。
属举宗祈之典,实多显相之劳。
既斋明以陪真馆之祠,又陟降以赞合宫之荐。
申加异数,增衍本封。
于戏!
德厚者流光,礼盛者文缛。
执圭币以事上帝,兹曰钜仪;
归脤膰以及诸侯,敢忘尊属?
往应介福,益保隆名。
拱卫大夫宣州观察使刘公彦同管客省四方馆閤门公事制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二四、《北山小集》卷二二
敕:治朝之法,诸臣之位,诏相献予之宜,所以辨上下、正班爵、昭德而别微者也。
自省方东南,典文或阙,绵蕝草创,失其故者尚多,稽参古今,折中润色,未遑暇也。
然率其属以共其事者,亦可不慎所择哉!
具官蚤以世劳,荐更器使,积官累伐,不专为恩,亦既显融,致位廉察
予惟董正朝会宾客礼容之事,举以命尔。
夫出入省閤,给事左右,其任固亦亲且重矣。
惟暨乃僚,恪居厥职,惟祗惟慎,服我宠休。
可。
尚食直笔杨一娘赐名从信特除知内尚书省事制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二七、《北山小集》卷二六
敕:天下之计,上于中台,设官分治,而令仆为之长。
万几之务,关于予听,下于三府者,内尚书省总其凡。
内外小大虽殊,其维持体统,付受出纳,固亦重矣。
具官某明于典章,恪慎不懈,给事宫掖,积有岁年。
董正六司,肆以命尔。
是惟才选,非以次迁。
服此宠休,其祗厥职。
可。
代谢除判宗表 宋 · 刘一止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七三、《苕溪集》卷一九
宠渥骤加,省循靡称;
逡巡拜贶,俯仰甚惭。
中谢。)窃以尧帝德明,序莫先于睦族;
成周治盛,礼特重于惇宗。
岂明伦善俗之是资,抑强干弱枝之相芘。
以今准古,踵事增华。
少长有分院之推,官曹见列坊之盛。
饩廪既备,教导益严。
惟时董正之师,必择贤能之长。
而臣生非岐嶷,学愧空疏,托神明之系以叨恩,处位望之尊而动色。
兹盖伏遇皇帝陛下天临九有,子育万民,治假有邦,化行自内。
虽在艰难之日,曲敦胄绪之私。
臣敢不仰体圣衷,俯勤职守。
义不愆于恩掩,教必自于身先。
尚取寸尺之劳,以答生成之施。
乞令枢密院并录诸得旨事送门下省审省覆奏宣和四年八月二十日 北宋 · 王黼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五一、《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之三八(第三册第二三四八页)
臣顷被诏旨,三省枢密院六曹事有未如元丰旧制者,一切釐正。
臣窃以神宗皇帝肇正官制之后,元丰五年八月修立枢密院令:诸得旨事,并录送门下省候报施行,宣命即关送,候送回发付。
是年十月枢密院再奉旨挥:得旨及拟进画依文字内圣旨急速限当日拟进,限次日录送门下省后覆奏回。
圣旨急速限当日,馀限次日发出。
据此,则枢密院事悉合经门下省审覆奏,然后施行。
臣伏见近岁以来,枢密院诸房浸紊成宪,凡所施行,折以为二:一曰机速,更不关录门下省
一曰急速,更不录送门下省,止用关子。
更不关录者,门下省悉不预闻;
用关子者,审省覆奏与封駮之法尽废矣。
臣愚深虑未应元丰旧制。
臣谨按门下省元丰六年兵房上半年承受枢密院录白者一千七百三十件,内用关子者才二事而已。
今年上半年,兵房承受枢密院录白文字三百七十七件,而用关子者至四百八十九件,何其多也!
称系机速,更不关录者,不在此数,不可得而知。
其间关子,如差除兵将官,转资补授恩泽,差人吏养老之类,悉用关子,臣所未谕。
若缘恭奉御笔,或事干急速,合即施行,不当更录送门下省,即不特非元丰条制令中书省奉御笔及急速文字,皆行录黄送门下省审省覆奏。
内急速不可待画者,止许先次报行。
尚书省间有急速奏行,止关门下省者,然亦近承睿旨,事干除授及转官资之类,并送中书省行录黄矣。
臣又闻元丰七年王圭左仆射章惇门下侍郎日,枢密院指挥,转员文字更不送门下省
等力争之,寻被旨应缘转员文字并送门下省,仍依枢密院例宿直,枢密院已得旨挥更不施行。
详此,则见先帝立经陈纪,垂裕无穷者,德音具存,无复可疑。
臣苟窃位弗陈,是以不材而废陛下黄门万世之法,岂特仰辜大任,将得罪天下后世不贷矣。
伏望圣慈详酌,特降诏旨,付枢密院委大臣特行董正
庶尽革久弊,一遵前烈,天下幸甚。
谢幸新省赐手诏表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二六、《鸿庆居士集补遗》卷二
轩卫按行,觐威颜于咫尺
尧言诞布,奉温诏之丁宁。
拜赐预荣,窥文知惧。
昔我先帝,董正治官,传祚至神,增光遗烈。
深惟万事之本,元系六卿之联。
属华首之告成,载临天步;
嘉群工之在列,骏发德音。
河洛垂文,典谟训谕,以追惟先志之重戒,以训迪尔心之祥刑。
见在有官,无常安息
警于庶位,孰不秉心?
播告万方,信风雷之鼓舞;
章明百世,烂云汉之昭回。
陛下恭己向明,自躬作古。
包举六艺,群臣莫望于清光;
忧勤万几,百姓何知于帝力
臣等敢不勉思职业,恭佩训词,竭犬马之愚忠,勉之暮齿!
震风零雨,虽怀贺厦之诚;
挠栋折梁,深惧剥庐之刺。
皇叔仲御建节制元符三年正月辛卯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四三、《宋大诏令集》卷四八
门下:朕嗣有令绪,获承至尊。
大赉于多方,用敦叙于九族。
眷言诸父,时乃宗英。
宠锡命书,诞告多士。
皇叔、某军节度观察留后仲御,体和履顺,迪德秉彝
有猷有守,而知法度之循;
不溢不危,而长富贵之守。
早居留务,涉历岁时。
董正宗司,协和公族。
属兹缵绪,申锡异恩。
登之大将之坛,授以元戎之节。
以光帝胄,以扬王休
于戏!
微我弗顾,无骍骍角弓之讥;
怀德惟宁,协振振麟趾之应。
尚惟励翼,服我宠嘉。
可特授保宁军节度使
传宣内降特旨许三省密院契勘诏崇宁元年五月四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四九
职有常守,官有常员。
德举言扬,叙善考最,旌别淑慝,简任贤能,祖宗皆有彝训。
近来有贪冒之徒,不顾廉耻,寅缘请谒,告嘱希求,冲改格条,泛滥陈情,纷乱宪章,陵迟制度。
若不防限惩艾,何以董正治官?
自今后应被受传宣内降特旨,旨许三省、枢密院依下项契勘,务在恢张公道,杜塞邪涂,显善抑贪,明示劝沮。
更赖股肱近弼,鼎鼐良臣,体予至怀,祗循旧典,弼违励翼,启沃交修,慎毋依随,隳紊纲纪。
一、宗室伎术官,旧有正法及服纪釐革者,令外改转。
一、宗室合授班行者,令换授环卫官
一、后妃王府主第奏授骨肉,令作文资。
被受人父祖系文资,或自曾得解、或曾补试入太学者非。
一、后妃王府主第臣僚奏乞医官,充额外太医局丞之类。
一、伎术杂流,令补授子弟,作班行或文资。
一、内外差遣已注拟人见待阙者,令改注。
一、差遣不依资格,令越次注授。
谓如合入监当,便令注亲民之类。
一、旧有选试者,令免试补授。
一、有赃滥及私罪情重,过犯显著,不依赦文年限,便令除落过名。
一、僧道官免试,超越职名补额外守阙鉴义之类。
以上虽奉特旨令冲改旧条等指挥,须子细契勘。
若于祖宗贻训格法,实有冲改侵紊者,可明具有碍是何条格,并奏知,更不施行。
一、医官供应汤药有劳,特旨令改转者。
皇城使,须实及五年已上,方许除遥郡刺史
遥郡刺史,须实及七年已上,方许除遥郡团练使
遥郡团练使,须实及拾年已上,方许除遥郡防禦使止。
以上如勘当得理,年未满,止许将恩泽回授与本色有官有服亲改转。
按:《宋大诏令集》卷一九五。又见《宋会要辑稿》帝系五之一五(第一册第一一九页)、后妃一之二○(第一册第二三○页)、职官三六之一一四(第四册第三一二六页)。
诫约无侵官御笔手诏大观三年二月六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七一、《宋大诏令集》卷一九六、《山左金石志》卷一八
朕稽若在昔,分职建官,分守不同,名实各异,大不陵小,卑不踰尊。
故以官修其方,吏宿其业。
祗遹先烈,董正治官,而士不知命,人不安次,越职干禄,昧利鲜廉,颠沛乱常,侥倖苟得。
至或出位以害已行之令,犯分以兴胥动之言。
内外之臣,更相侵紊,侍从官非己所职,乃辄干预省台寺监郡守监司更相侵越,曾莫之惩。
欲使小大之情孚,义利之心定,其可得乎?
夫人有常心,法有常守,则道德一而政治成。
今法备令具,可以守成,而怀异侵官,靡遵彝宪
其齐乃位,黜乃心,各恭尔事,罔或不钦,以成天下之务。
如或有违,在外委监司、在内仰御史台以闻,罚及尔身,罪不汝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