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尚书左右丞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四、《元丰类稿》卷二三、《曾文定公集》卷三、《古文渊鉴》卷五二
本天下之政者,尚书也;
尚书之纪纲者,左右丞也。
盖众职之治乱,万事之废举,纠而正之,实其任焉。
今朕董正治官,使尚书缵其旧服,以仆射为任政之臣,而六卿各遵其职。
至于纲辖之地,所以警官邪,绳谬戾。
御史有不举者,得并而治之。
则其系于体尤重,是以进其位叙,使得贰吾任政之臣。
非望临一时,朕岂虚授?
明允忠笃,通于古今。
列于庙堂,以义陪朕。
是用考择,以为选首。
其尚体予所以处尔之重,勿茍勿随。
俾百工庶尹,知尔之不私于法,罔敢不,称朕所以作则垂宪、始今行后之意。
尔可勉矣,朕有望焉。
吏部侍郎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五、《元丰类稿》卷二四、《曾文定公集》卷三
尚书本天下之务,而吏部典掌选举,至于所属之曹,有行封爵、议勋庸、稽功课之事,咸以咨焉。
近世以来,职分于他司,而位为虚器。
今朕董正治官,使归其名分,岂虚为哉?
固将循之以求其实。
盖明纪纲,定制度,以釐百工,熙庶绩,此朕志也。
侍郎实贰其长,非独当修其官,且将推明新制,以行今而传后。
则其选授,岂不重哉?
文学行义,有闻于时,列于从官,献纳惟允。
是用命尔,实首兹选。
其体予所以择而使尔之意,务祗厥服,使政举法行,称朕之意,惟尔亦永有称于后世,可不勉欤!
礼部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五、《元丰类稿》卷二四、《曾文定公集》卷三
朕正群司之名而责其实,归天下之务而本之尚书,故郎选甚高。
春官之属,礼乐所出,宜得智谋材谞之士,以修厥官。
某业履望实,见于世用。
考择于众,莫如汝谐
其尚体予董正治官之意,于夫创制之初,明纪纲,兴旷废
惟知其要乃能图其详,其惟悉心,以祗厥服。
正长各举属官诏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七
盖闻尧之治曰「百姓昭明」,舜之治曰「四门穆穆」。
然则当是之时,在位皆君子,其是非不惑可知也。
故尧欲釐百工,舜欲熙帝载,求可任者,皆访诸四岳,因四岳以命禹,又因禹以命皋陶,因群臣之佥曰以命垂、益、伯夷,因伯夷以命
审官用贤,不自任其聪明,而稽之于众如此。
然存于《书》,二帝所命者,羲和、九官、十二牧,皆官之正长也。
至于属官,则未有二帝尝命之者。
其遗法之可考,则周穆王伯囧为太仆正,戒之曰:「慎简乃僚,无以巧言令色,便辟侧媚,其惟吉士」。
则自择其官之属者,官之正长之事,此先王之成法也。
汉魏以来,公府郡国亦皆自辟其属,而唐陆贽请使台省长官自择僚属。
盖上下之体相承如此,以周天下之务,此古今之通理也。
今朕董正治官,始自三省,至于百工,皆正其名。
夫使在位皆君子,而是非不惑,此朕素所以厉士大夫也。
故凡官之长贰,朕既考择而任之。
尚书政本也,自郎已下用吏甚众,其令仆射左右丞尚书侍郎,各于其所部员有未备,皆举二人以闻,朕将择而用之。
其未用者,亦识其名以待用。
朕稽于古以百官,稽于众以求天下之士,其勤可谓至矣。
惟官之长贰之臣,皆朕所属以共成天下之治。
其尚体朕意。
所举惟公,以应朕之求;
所陈惟实,以严朕之诏。
其得材失士,有司其各以等差,具为赏罚之格,朕将举而行之。
赏吾不吝,罚亦无舍。
非独搜扬幽滞,庶几为官得人,亦将以观吾大臣之能,使朕得与众士大夫合志同心,以进天下之材,作则垂法,行之于今,以诒后世,追于先王之成宪,无令唐虞有周专美于古,不其美欤!
咨尔庶位,其谕朕意。
按:《元丰类稿》卷二六。又见《曾文定公集》卷三,《南丰曾先生文粹》卷七,《古文渊鉴》卷五二,《古今图书集成》交谊典卷三一、权衡典卷一九。
请令长贰自举属官劄子元丰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080年11月21日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四○、《元丰类稿》卷三○、《曾文定公集》卷一、《南丰曾先生文粹》卷八、《国朝诸臣奏议》卷七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六六、《右编》卷三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以陛下本原《周礼》,参之以有唐《六典》之书,考诸当世之宜,裁以圣虑,更定官制,以幸天下。
臣诚不自揆,欲少助万一。
令无足取者,亦足以致区区爱君之心。
窃观于《书》,其在《尧典》,称尧之德曰:「平章百姓,百姓昭明」。
则平其贤不肖功罪之分,而章之以爵赏,使百官莫不昭明者,此人主之事也;
其在《说命》曰:「惟说式克钦承,旁招俊乂,列于庶位」。
则承人主之志,广引人材,进诸朝廷者,此宰相之事也;
其在《囧命》,「穆王伯囧为周太仆正」,其戒之曰:「慎简乃僚,无以巧言令色,便僻侧媚,其惟吉士」。
则使得自简属僚以共成其任者,此诸司长官之事也。
其上下之体相承如此,所以周天下之务,盖先王之成法也。
陆贽相唐,陈致理之具,以谓百司之长,至于副贰之官与夫两省供奉之职,请委宰臣叙拟以闻。
其馀台省属僚,请委长官选择,指陈材实,终身保任。
其以举授之由,各载除书之内。
得贤则有进考增秩褒升之赏,失实则有夺俸赎金黜免之罚。
非特搜扬下位而已,亦以阅试大官
其所取之士,既责行能,亦计资望,此之大指也。
于经画之材,近世未见其比。
其在相位,所陈先务如此。
质之于古,实应先王之法,施之后世,可以推行,诚古今通义也。
陛下隆至道,开大明,配天地,立人极,循定位,以董正治官,千载以来盛德之事也。
创制之始,新命之官,任之以弥纶众职,所系尤重。
其所更革,著于甲令,或差若毫发,四方受其敝;
或误于须臾,累岁不能救。
则于选用之体,尤不可假非其人。
台省长官仆射尚书、左右丞侍郎御史中丞,皆国之重任,陛下所选择而授。
尚书既领天下之事,郎、员外郎二十四司,用吏几百员,其馀属佐,尚不在数中。
若使本司长贰之官,自郎以下,员有未备,皆举二人以闻,以陛下之明,其于群臣材分,无不周知。
取其所举,择用其一,其馀书之于籍,以为内外之官。
选用之备,庶几为官得人,足以上副陛下作则垂宪非常之大志。
且本朝著例,御史中丞知杂至于省府之长,固得自举其属,而馆阁监司、牧守之官,亦尝屡诏近位,皆得荐用所知,名臣伟人,往往由此而出。
则推而广之,求于故事,实有已试之效。
其所荐之士,采用其一,其馀书之于籍,以备选择。
犹旧阙御史一员,听举二人,其一不中选者,亦以次甄进,则稽诸累朝,亦故事也。
伏惟陛下本周命太仆慎简乃僚之意,采陆贽台省长官举吏恳恳之论,推本朝已试之法,使先王之迹,自陛下追而践之。
如此,则任众之道隆进贤之路广。
疏远之士,怀材者皆得汇征;
要近之臣,奖善者皆得自达。
以陛下之临照,谁敢不应之以公;
以陛下之考核,谁敢不赴之以实。
既得其人,授之以位,然后陛下以公听并观,分别淑慝,以执中主要,信行其赏罚。
如此,则允釐百工,庶绩咸熙,可无为而致尧之「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如是而已。
如臣之说为可采者,其推行之法,陆贽所陈,惟陛下察其疏密,详加损益,取进止。
按:元丰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垂拱殿进呈。
请以近更官制如周官六典为书劄子1081年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四一、《元丰类稿》卷三一、《曾文定公集》卷一、《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六○、乾隆《建昌府志》卷六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窃以周制六卿,各率其属,皆有分职,见于《礼》经。
至唐,自三省而下,分命庶官,亦各以其职事,见于《六典》。
今陛下讲求化原,更定官制。
盖作宪垂法,由古以来,其于大体有不可易者,虽唐虞三代未尝易也。
至于缘人情,因世故,斟酌损益,有不可不易者。
故虽唐虞之际极盛之时,凡巡守四方,则皆修五礼,而周人治象之法,亦岁有更革,况于时异事殊,而可以胶于一方之说、泥于一偏之迹哉?
故陛下更制改作,其弥纶大意,则远体《周官》,而近因唐制,此所谓于其大体,有不可易者也。
至于从宜应变,则解纵拘挛,独出圣谋,不牵常算,此谓斟酌损益,有不可不易者也。
夫能审其不可易者而因之,断其不可不易者而更之,惟当而已,然后可谓明制作之体。
惟陛下圣性之卓,故能处之无疑,此非群臣之所能望也。
今更定官制,其所先者,在于使群臣庶位皆明知其职分。
职分既明,然后在事者得各因其名,以效其实。
而考察者欲核其实,则必推其名。
此作法之大要,所谓不可易者也。
今庶尹百工,分位既定,宜有新书如《周官》、《六典》明白之文,使内外上下,晓然究悉,以熙庶绩而康万事。
臣适典明命,亦得各以百执事所分之职,载于训词,以饬戒在列,以称陛下董正治官、循名责实之意。
其书宜以时颁布,以幸天下。
如体重事巨,其不可不易者,文字论次尚有未周,则百司所守,小大之务,亦宜先有条具,委曲章明,施于列位,使人人皆知其任,劝于赴功。
而臣亦得讨论演畅,见于王者之训,以副圣君励精求治、为世作则之心。
取进止。
乞登对状1080年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四四、《元丰类稿》卷三四、《曾文定公集》卷二、《南丰曾先生文粹》卷九、《名世文宗》卷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臣于十月二十六日,伏蒙圣恩,赐对延和殿。
陛下假之以玉色,奖之以德音,访之以治天下之道,而及于当世之事其敝安在。
臣昏愚不肖,不足以称圣意。
遽言国家之大体,则惧非臣之任;
毛举天下之细务,则又非臣之志。
是以不敢率然以对。
夫智之不明,辞之不敏,此臣之罪也。
计臣之材与臣之位,不敢以言高,亦臣之分也。
退而伏念臣材质浅薄,偶有好古之勤,向道之志,遇陛下高明光大,方修先王之政,以集太平之功。
而臣藐在外服十有二年,无衒鬻之一言,无左右之素誉。
地穷势绝,不敢期于自通,分以孤愚,老于疏远。
属陛下聪明睿智,洞照群情,公听并观,不遗小善。
赫然独断,察臣之本末;
超然远御,收臣于滞涸
至于抚慰之私,顾问之宠,虽世之抱道德、堪重任之士,恐不能当,岂臣之微所可辄得?
虽灭身碎首,未足以报非常之赐。
其于倾竭肝胆,以自效其愚忠,有出位之责,犹不敢辞。
况亲承圣问,实臣吐尽诚素之时。
其不敢自默,此臣爱君事国之义也。
窃以先王之治天下,必有典籍,以为当世之法。
传之后嗣,使永有持循
故在《夏书》,称「《政典》曰:『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
之治天下之书曰《政典》也。
其在《商书》,称「制《官刑》,儆于有位」。
曰:「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
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
则商之治天下之书曰《官刑》也。
其在《周书》,称成王「还归在丰,作《周官》」。
盖以董正治官之意,训告群臣,今书《周官》之篇是也。
于是之时,事为之制,曲为之防,故经礼三百,威仪三千。
所谓经礼三百者,周礼六卿,属皆六十,盖举其全数。
则周之治天下之书曰《周礼》也。
三代以后,时君所为,务在茍简,纪纲宪度,阙而不图。
盖远莫盛于汉,而孝文之世,贾谊欲定官名,议寝不用。
中莫懿于后周,虽分六府之位,以仪刑经礼,而典籍无所传闻。
近莫美于唐初,以尚书六职,本天下之治,而不能修列其法,论著于书。
开元之际,始追次旧章,以为《六典》,而尚书已失其职。
然三代之后,治天下之书,有此而已。
今陛下以法制度数宜有所自,故上稽《周礼》;
以官仪注措宜参近事,故旁求《六典》。
则又质诸当世之宜,裁以圣虑。
始自三省,至于百工,皆正其名。
夫名然后位定,位定然后事举。
名正、位定、事举,则设官致理之方尽矣。
使万官千品,各循其分;
彝伦庶绩,皆得其任。
然后陛下程其能,等其实,以章别幽明;
信其赏,必其罚,以推行惩劝。
庶务虽众,举其目而无不周;
四海虽广,其本而无不治。
况推寻采掇,虽付在有司,而是正准裁,实由圣断。
至夫大法既具,然后条分类别,以陛下之所指授,勒成一代之典。
明示四方,使知出自圣作。
岂独以之弥纶当今之务,固当藏之金匮,为万世法。
臣愚固陋,窃不自揆,于夫经营之体,损益之方,所谓位定而事举者,欲进其妄意之滞见,庶有毛发之补。
然心之委曲,难以书尽。
伏望特垂圣慈,许臣上殿敷奏,使臣得披腹心,以称前日之圣问万分之一,有足以上当天心,臣死生幸甚。
俯伏待命。
臣不任云云。
荆国公谢表1080年9月26日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五、《临川先生文集》卷五八、《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四、《王荆公年谱考略》卷二一、《王文公年谱》附存二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臣某言:伏奉敕命授臣特进、荆国公,加食邑四百户食实封一百户,勋如故者。
宫庭嘉享,推惠术以及人;
田里空餐,滥宸恩而累国中谢。)
伏念臣苦窳贱质,卷曲散材,遭值休辰,登备贵器
有未偿之厚责,无可录之微劳。
敢冀瘝身,尚叨徽数。
此盖皇帝陛下备成熙事,答四表之欢心;
董正治官,建一代之明制。
因令疲苶,与被光荣。
虽自誓于糜捐,顾何酬于贲帱
臣无任。
贺南郊礼毕肆赦表 其二 北宋 · 王安石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六、《临川先生文集》卷五八、《皇朝文鉴》卷六六、《文编》卷九、《古今图书集成》礼仪典卷一六八
臣某言:伏睹今月初五日南郊礼毕大赦天下者。
精明条达,神眷顾而依怀;
膏泽川流,人欢呼而蹈厉(中贺。)
臣闻语孝之至,莫大于配天;
议礼而轻,不足以享帝。
能举釐事,实归圣时。
恭惟皇帝陛下鸿化已昭,康年屡应。
奔走笾豆,有董正之治官;
洁丰粢盛,有底慎之财赋。
礼成谷旦,恩浃绵区。
虽洛诵之休明,尚难譬称;
儿宽之浅呐,能尽揄扬?
臣夙荷慈怜,方婴衰瘵。
望九宾之绅笏,独远句传;
狎百兽于山林,犹知率舞。
臣无任。
都虞候指挥使已下赠父制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六六、《郧溪集》卷七
以忠教其子,服力以卫上,颀然武弁,董正乎师徒。
属朕继照,沈恩下浃,亦念夫天性之爱,以逮其亲焉,宜申显命,以次褒迁。
夫荣禄及养,世之所共乐。
今兹追贲,得无昔人过隙之感乎?
可。
第三表不允断来章批答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六九、《郧溪集》卷九
省表,具知。
王之执忧,不以贰事,而宗室之诸老暨于胜衣而朝者,咸以书闻,觊王之还职以董正属籍,有以表仪而仰法焉,则奚独予一人强欲夺王之哀乎?
且践膺茂册,以慰兄弟渠渠之意。
所辞宜不允,仍断来章。
朝议大夫密州王说可知泾州朝奉郎集贤校理鲜于师中可知凤翔府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九一、《彭城集》卷二二
邠、岐二邦,皆国重镇。
内修民政,则良守之事;
外憺威声,则名将之略。
朝所付予,是焉慎重。
以某出于卿族,屡膺藩寄,以某向更戎琐,尝著能效,并付连城之寄,列居千骑之长。
夫中和岂弟,所以爱养南亩;
严重明果,所以董正师垒。
勉力勤恪,以副推择。
太学申监状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九四、《彭城集》卷二四
右检会先降敕命,主判官与众学官,于学生中推文学年德可师一学者二人以为学正学官选公正廉直者二人为学录
爰自建学以来,常奉诏从事,皆用生员学官,以蒙访逮。
只从去年补孟醇为学录,今次补刘濛学正直讲不得预闻,判监特然给帖。
孟醇曾在太学,乍可甄收;
刘濛来自他方,初不谙识。
化笔默定,有若疾雷;
博士备员,不翅虚器。
某等自知愚戆无似,拙直可恶,倚席不讲,尸禄素飧。
识虑无知人之明,何足取信;
官秩有隔品之贱,不当下问。
岂可厚颜,更伸馀议。
其如在学生员,数逾二百,郡无俊秀,未可厚诬。
今来忽使不知何人,自外突然,遽相董正,耳聆未闻其称誉,目击无异于辈流,谁肯自谓不如,例使甘心为下?
上庠教育之盛若此,祭酒乐善之广如彼,才选一士,便须外求,流闻四方,抑亦甚陋。
伏念内舍限数,已依敕命施行,唯此学正差人,却与诏旨违戾,本末不称,义理未安。
欲乞少还尸祝之分,薄探刍荛之议,上遵甲令,下慰诸生
若以谓已行之命,出于特达,横议虽多,不可中止,即乞明降约束,断自将来,粗用诏条,未令废格,少存寮属,略赐谁何者。
以前件如前,谨录状上。
德清县周夫人墓志铭 北宋 · 刘攽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彭城集》卷三九
夫人姓周氏。
考讳某,为枢密直学士户部侍郎、赠刑部尚书,以刚直为朝名臣。
妣刘氏,彭城县
夫人天性柔静,庄重不妄笑语。
为女工,纤密巧致,点苏为花卉虫鱼,若生就然。
又通晓音律。
年十七,嫁北平荣弋妻。
逮事舅姑,恭顺得上下欢。
舅姑继殁,服丧六年,以孝称。
从其夫仕宦,夫登朝,封德清县君
夫官至尚书屯田员外郎,以病求分司南京
夫人董正家事,内外禀受,而营视医药,及儿女婚嫁,皆得其仪。
夫人本大家名族,荣氏亦素显盛。
及夫病,夫人虽力家事有序,不能无郁抑失志,浸以成疾。
某年月日,终于郓州私第,年四十六。
子男二人:长曰撝,太庙斋郎
次曰某,尚幼。
夫人之终,撝时举进士京师,奔归在大殓后。
女子五人,长嫁某州录事参军钱丰,次嫁太庙斋郎王磻,馀皆幼。
某年某月日,祔葬其县乡先姑墓次。
铭曰:
妇恃于夫,乃病自退。
子可以立,又年不待。
柔顺静专,非所获戾。
其命也邪,于是乎在!
谢尚书右丞 北宋 · 刘挚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七五、《忠肃集》卷一
伛偻至于循墙,空稽授受;
号令难于反汗,竟致叨逾。
抚心兢惭,无地跼蹐。
窃以国家建夫三省,政事行于中台,稽古以董正厥官,置丞以左右其长,进陪四辅,退率六联。
若网在纲,如车有辖。
茍任人之非称,欲兴治以何由。
臣出于诸生,藐然孤进,外之更州县筦库之任,内之遍台阁省府之游,誉不足以偿毁,功不足以补罪。
为邦司直,晚备中执法之员;
正色指邪,惭无古君子之节。
方俟瘝官之黜,敢期共政之图。
倖有非常,进惊不次。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孝于述事,以丕承祖宗;
哲于知人,以允蹈
物有可用,菲下体而不遗;
积非以功,薪后来而或上。
曾是孱琐,冒兹宠荣。
臣敢不以道事君,以身徇国!
义之所在,知无不为,庶收铢发之劳,仰报乾坤之造。
礼官检详六礼著为成式纳皇后元祐五年八月乙未 北宋 · 高皇后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三八、《宋大诏令集》卷一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六
吾膺先帝之托,惟宗庙之奉,惕然常恐不逮,以有愧于前闻。
古者必备内外之官,以为邦国之助,有严董正,釐举故常。
皇帝仁孝聪明,自天攸纵,恭钦学问,与日而新,胜衣若干,尚虚中壸。
吾夙夕思念,周咨博谋,期于令德之家,介此来嫔之祉。
以躬天下之阴教,宜莫重焉;
顾在朝廷之礼文,所当先者。
矧予良弼,兹告谋猷,同心之言,行之罔怠。
其令太常礼官检详古今六礼沿革,参考通礼典故,具其节文,著为成式。
有司审当,然后施行。
所以钦慎大昏,万世之嗣。
咨尔宰辅,体吾意焉。
辞免右丞 北宋 · 王安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二、《王魏公集》卷五
疏荣特异,揣分非宜,理有可辞,义难虚受。
中谢。)窃以更新大法,董正庶官。
遹观厥成,是慰敷天之望;
畴若予采,宜登命世之贤。
臣学不适时,道多违俗,比蒙圣简,获列从官。
论思禁林,汔无称述;
尹正京邑,积有谤嫌。
陛下力赐保全,偶逃倾覆。
守此不迁之任,已忧欲报之难。
岂图误恩,俾预大政?
苟忘量己之任,实累知人之明。
伏乞皇帝陛下博延群议,别择异才,庶毕协于师虞,更获安于拙守。
臣无任。
辞免左丞 北宋 · 王安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二、《王魏公集》卷五
承辖之官,职思甚重;
宰衡之贰,宠利特优。
居不遑宁,进尤非据。
中谢。)窃以朝廷若稽古道,董正治官,典图著明,法式详具。
有相臣以为之师表,有宪府以纠其愆违。
宜奉以周旋,守而勿失。
茍小物之不称,岂严谴之可逃?
而臣充位于此,逾年亡补,过不在大,臣犹知之。
方图改玉以自修,敢意匿瑕而遽进,义岂容于侥冒,分有在于固辞。
伏望皇帝陛下俯亮无华之诚,追还可复之命,考谋载采,择授惟良。
庶俾微衷,粗安拙守。
臣无任。
给事中兼侍讲傅尧俞吏部侍郎1086年3月28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五一、《苏文忠公全集》卷三八、《文章辨体》卷二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士以德望进,则风俗厚而朝廷尊;
以经术用,则议论正而名器重。
此君子所以难合,而朕亦难其人焉。
具官傅尧俞,博学笃行,久闻于时。
历事四世,挺然一节;
怀道不试,十年于兹。
朕欲闻仁人之言,置之讲席;
之道,盖未尝言。
给事黄门,未究其用;
往贰太宰,益修厥官。
董正治典,以称先帝复古之意。
可。
彭舍人1088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八八、《苏文忠公全集》卷四七、《启隽类函》卷八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伏审显膺宸命,进直掖垣
除目播腾,舆情欣属。
国家董正百官之治,聿追三代之隆。
用事考言,因名责实。
然而宪台省闼,无预于文词;
儒馆学宫,不关于政理。
惟此六押之任,要须二者之长。
非该通经术,则不足以代王言;
非晓达吏方,则不足以分省事
是为文士之极任,岂止时人之美谈。
果有真才,来膺妙选。
伏惟某官,道师古始,识造精微。
学穷游、夏之渊源,文列马、班之伯仲。
自期甚厚,所得实多。
对策决科,尝魁天下之士;
犯颜逆指,有古名臣之风,粤从言动之司,亟掌丝纶之美。
璠玙美质,岂独一时宗庙之华;
杞梓异材,固为后日栋梁之用。
备员法从,窃庇馀光。
聊陈舆诵之言,少答函封之辱。
其为欣佩,莫究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