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神宗皇帝哀册文元丰八年十月 北宋 · 蔡确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宋会要辑稿》礼二九之六四(第二册第一○九五页)
维元丰八年岁次乙卯三月甲午朔五日戊戌神宗英文武圣孝皇帝崩于福宁殿,旋殡于殿之西阶
十月壬戌朔六日丁卯,迁座于永裕陵,礼也。
法仗宿陈,柳宫徐引。
前翿抗麾,廞车动轸。
孝子嗣皇帝臣煦奠送大庭,号诀中经
顾瞻象物,眇默光灵。
去华日之昭昭,即閟闼之冥冥。
纪我先烈,属兹近弼。
寥廓登闳,其可殚述。
庶彷佛于遗尘,示丕天之大律
其辞曰:皇矣上帝,既厌五季。
乃眷艺祖,授之神器。
朱旗所指,降王四至。
施于太宗,九服会同。
真昭仁穆,涵濡蕃育。
既安既久,岂无弊俗。
英宗慨然,救溢扶偏。
玉册方镂,白云已仙。
神宗烝哉,天之所开。
龙颜日角,大略雄材。
帝出乎震,其明斤斤。
黄屋非心,宅道之深。
绪馀土苴,以应天下。
建用皇极,威福惟辟。
为律为度,人斯觌德。
奉亲怡怡,睦于宗支。
宾礼黄发,登贤拔奇。
绍志无竞,迩声有为。
翕张消息,注措设施。
显仁藏用,妙合两仪。
王政之行,民厚厥生。
弛除力役,劝相农耕。
取陈振乏,视壤息征。
销弭浮惰,摧抑兼并。
九功以叙,百室其盈。
乃建太学,以迪后觉。
发挥道真,彫虫反朴。
乃严二郊,奠璧荐匏。
簿盛甘泉,乐追大《韶》。
乃开明堂,宗祀孔扬。
登配一天,后周旧章,乃作原庙,尽物致孝。
馆御列圣,泣朝遗貌。
乃辨百岁,循名考实。
董正三省,缉熙庶绩。
课吏肃章,灭私偃室。
化墨为廉,以劳制食。
众言淆乱,圣学是判。
讲陋肃成,义高虎观。
卓矣英藻,焕乎宝翰。
如河出图,如天有汉。
蛮夷犷诈,古称猾夏。
神武烈烈,莫予奸者。
教士连营,伍符寓野。
手画奇正,风云变化。
黄帝振兵,宣王同马。
北慑天山,西澄玉关
南收九溪,东发三韩
重译底贡,旧疆复还。
沔彼洛水,来自熊耳。
清贯三都,漕通万里。
匪禹之迹,繇我而始。
蠲害兴利,修坠起废。
规模宏远,品式其备。
下逮百工,必善其事。
和弓兑戈,亦足传世。
太平之效,斯民皞皞。
天用降康,地无爱宝。
灵芝炜炜,嘉禾方阜。
泽及肖翘,况尔倪旄。
骏功推而不有,徽名却而不受。
不迩声色,不新馆囿。
十有九载,无荒无怠。
决事日昃,览章夜艾
岂积勤以过厉,将隘俗而厌代。
嗟册祝兮何及,竭远游兮安在?
穷万国兮荼毒,惨百灵兮震骇。
已虚壁帐之凝严,徒望鼎湖之埯壒。
呜呼哀哉!
律变星移,春还秋去。
仍几想以犹新,同轨惊其毕赴。
绡幕振于寒飙,麻衣迷于苦雾。
迫远日以摧心,指初陵而启路。
呜呼哀哉!
昼漏上兮燎火微,降前殿兮背端闱。
捧云盖兮动圭翣,驾金耕兮载龙旂。
纷千乘兮万骑,罗羽林与佽飞
扈清跸以如昔,送终天而不归。
呜呼哀哉!
历郑囿兮扬镳,登虎牢兮按节。
转旌旆兮委蛇,流箫笳兮悽咽。
临西邑之山川,邈浚都之城阙。
呜呼哀哉!
俭遵宋命,吉卜新宫。
金雁不藏于泉下,玉衣初幸于方中。
痛既掩兮大隧,怆空回兮六龙。
神其超兮倒景,台自对兮青蒿。
呜呼哀哉!
御宝历兮有期,殆真人兮独知。
觞集英而示之以主鬯之嗣,眺延春而悠然有凌云之思。
托燕谋于文母,保兴运于皇基。
猗盛德与大业,非至神兮熟与于斯。
呜呼哀哉!
宰相不当关决细务奏元祐元年七月 北宋 · 上官均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三、《国朝诸臣奏议》卷四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八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九、《右编》卷八
臣闻朝廷设官分职,所以治事。
位有高卑,则事有烦简;
事有烦简,则心有劳逸。
尊者宜逸,不逸则不足以谋天下之大务;
位卑者宜劳,不劳则不足以理天下之庶事。
宰相之职,弼谐人主,运旋枢极,其视百官,位尊任重,天下之事,无所不总。
然而所该者众,则力有不逮;
致详于小,则大有不及。
此势之必然也。
汉陈平丞相文帝问以决狱、钱谷之数,陈平以为当责廷尉内史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其职,此可谓知宰相职任矣。
唐太宗尝谓房乔曰:「公为仆射,助朕广耳目、访贤才。
比闻阅视讼牒日数百,岂暇求人哉」?
乃敕细务属左右丞,大事关仆射
言宰相不当亲细务也。
臣窃见比年左右仆射每至都省阅视诉牒,多及百馀,少不下三五十,又省吏呈禀文书与夫常行细事,不知其几。
方陛下临御之初,讲修百度,左右大臣所宜虚心尽谋,董正纲纪,以副陛下求治之意。
今则视听分于诉牒,智虑劳于细务,臣窃恐政教之大要、生民之大利病、人才之能否、禦戎之操术,系天下之安危治乱者,有不暇深思而详讲,将有偏弊不举之处。
臣窃为陛下惜之。
今之左右二丞与夫六曹尚书,其于谋主体,断国论,分领列部,委寄选任,不为不重。
臣欲乞以省中事务类分轻重,某事为关尚书,某事为关二丞,某事为关仆射
尚书可以览决者,不必关二丞
二丞可以决者,不必关仆射
如是则位愈高者任愈大,任愈大者事愈简,事愈简者心愈逸。
事简心逸,则天下之大务得以熟虑而详究,长策远驭,建万世之基业。
较省览诉牒、劳心细务,利之小大,固相远矣。
谢给事中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二○、《范太史集》卷五
言责无补,宜加诘诛;
宠典惟行,乃被褒进。
辞不获命,以荣为忧。
臣闻帝舜命龙作纳言夙夜惟允;
仲山补王之衮职,喉舌是司。
门下之官,盖本于此。
号令之所出纳,政刑之所惨舒。
先帝董正群司,分置二省,封驳之任,选授尤艰。
二圣并明,万邦承式,职业粹于群下,治乱在于庶官。
臣以庸虚,入侍劝讲,谬尘法从之末,滥备争臣之联。
曾无药石之言,上负耳目之寄,遽从西省,擢处东台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大学日新,至仁天覆,渊默守道,垂拱视成。
虑一二之万机,差毫釐于千里,罔兼庶慎,自尔师虞。
黎献共为于帝臣,群仆交修于后德。
不遗菅蒯,俾效涓尘。
谨当风雨不渝,冰霜自厉,庶竭馀生之力,上酬洪造之私。
观文殿学士正议大夫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二四、《范太史集》卷九
恩惟求旧,赏乃及私,闻命若惊,抚躬无措。
伏念臣本由孤进,仰会先朝,遍跻台阁之荣,讵有谋猷之补,徒以朴忠少与,狷直自将。
当陛下潜跃之初,首东朝翊护之选。
回渊讲学,最承访逮之私;
内寝问安,日奉温恭之德。
寖叨误宠,进履亨衢,掌右掖之赞书,奉西清之密议。
旋升内阁之直,出领全秦之师。
属景命之有开,方储闱之肇建,亟膺严召,俾预下僚。
遽承英驭之宾天,幸会飞龙之抚运。
擢居宪府,曾无报称之能;
斥守辅藩,曲荷保全之力。
越从旧许,入领大农
复违去于迩颜,尚保釐于西洛
守符屡易,报政蔑闻。
俄得请于别台,幸即安于私馆。
衰迟晚节,蹭蹬十年,已绝望于荣涂,唯系心于魏阙
间自淮阳之卧,再司鼎邑之繁。
疲力已殚,颓龄浸逼,养生素拙,多病日侵。
既历三时,仅存馀喘,旷瘝斯久,陨越是虞。
方哀吁于宸阍,丐生还于里舍,忽奉自天之命,特加躐等之恩,载自揣循,实为侥冒。
伏望皇帝陛下至明日照,洪造天垂,延登俊髦,慎假名器,听辍出纶之命,俾安据蒺之忧。
况当陛下旰食九重,励精百度,宪章前古,董正治官,曷可无功而进阶,岂容越次而受职?
舆情共骇,自讼何安。
重念臣疾疢未瘳,医疗方切,实惧满盈之咎,敢饕宠数之荣。
高位疾颠,昔贤明戒,由衷之请,报可是期。
再乞致仕第三表(二十四日) 北宋 · 范祖禹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二六、《范太史集》卷一一
臣近以囊封继上,绨检重颁,虽渥恩,未谐恳请。
罔避再三之渎,深怀陨越之忧,庶动听卑,必期报可。
伏念臣受材顽薄,逢世明昌,甫越壮年,亟跻近列。
任隆二府,久亲日月之光;
位冠三阶,何补乾坤之德。
自叩阍请老,觐阙输诚,获解兵符,复更宫钥,俾从优佚,许渐归休,瞻依松楸,息偃蓬荜。
非不知万钟厚禄,保之足以丰家,极品崇资,居之惟当报国,其如形神弊竭,心识耗昏,生亦有涯,老当知止。
矧属朔方用武,陇右开疆,使传之所往来,川涂之所交会,惟是剧繁之地,必资彊敏之才。
使臣旅力方刚,勤劳敢惮,深忧旷怠,上累保全。
伏况陛下旰食九重,励精庶政,宪章前古,董正治官,百度惟新,众材并用,将责实效,以趋懋功,尤非老者惰偷之时,鄙夫尸素之日,固当自省,何待人言?
伏惟皇帝陛下光被四遐,仁育群品,曲回照鉴,深轸睿慈,念臣自及从心,请无虚岁,特加衰老,许以乞身,归印绂于有司,纳节旄于故府。
优游畎亩,歌咏唐虞
仰恋圣时,贪延暮齿。
庶未填于沟壑,获退老于丘园。
臣之至情,实尽于此。
无任祈天俟命、激切屏营之至。
谢执政 北宋 · 孔武仲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八八、《宗伯集》卷一○
东省冒居,讫无能效;
西垣次补,更窃宠光。
顾名秩之优殊,增心颜之愧厚。
窃以辅相天道虽出于机神,颁宣帝猷亦资于教命,是以丝纶之地,难乎润色之才。
主上宪章祖宗,董正臣庶,付之名器,责以劳能。
训词形于一札之间,号令传于万里之外。
使之修饰者增气,偷惰者泚颜。
丛然拭目之观,岂易代言之手。
况此中书之寮属,以颁天下之豪英。
会朝入缀于近班,刑政得闻于密议。
职稍兼于吏事,人当择于时才。
如某,资本下中,器非闳远。
历身于蹇浅之学,决科以雕刻之文。
寝历奇屯,已逾少壮。
会神圣之临御,举遐远以甄收。
优游书林,更涉岁籥,伏柱而当史笔,王言皆得记之。
时之大方,尽有前世之成效。
未有右文之代,不崇好学之人。
虽摈斥流离,欲济之危处,而主张区别,实为之清涂。
盖理势之当然,亦才能之自致。
恭以某官秉德粹美,见道宏深。
发策决科,久安于下仕;
恶直丑正,中困于巧言。
流落江湖,几至箪瓢之莫续;
酣沉训典,不知轩冕之可荣。
否极必亨,众嗟必用。
待以师傅,素推右圣之贤王;
录其勤劳,乃入西昆之策府
伫观遐举,足验晚成。
顾自籍之衰疲,见登瀛之荣美。
未谐往处,首辱过临。
感慨之深,敷陈莫悉。
范纯礼左司郎中 北宋 · 曾肇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七五、《翰苑新书》前集卷六、《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后集卷一八
董正左曹,宜莫如汝。
都司纪纲之地,非习知台阁故事,不在兹选。
崔公度宗正寺丞 北宋 · 曾肇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七五、《翰苑新书》前集卷二二、《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后集卷三三
司属命卿,往为之贰。
董正谱录,以诏戚疏。
问候熊舍人 北宋 · 毕仲游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九五、《西台集》卷九
庀职外司,积有简书之畏;
驰心斋坐,旷无竿牍之修。
仰明哲之总临,宜福禧之骈集。
某官躬服完行,心包大猷。
使烦而能,与圣胥会。
设施风采,实贮于广朝;
论议建明,盖行于素蕴。
而自代言西掖董正九农。
炳云汉以成章,阜邦财而美俗。
行膺大任,此实便涂。
内惟悃愊之愚,叨预荫私之厚。
希风有素,托庇自今。
更祈上为庙朝,精调寝餗,下情祝颂之至。
宰执乞于衔位中减罢功臣号允答诏元丰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八三、《宋会要辑稿》礼五九之二五(第二册第一六八二页)、《宋大诏令集》卷一六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四
朕惟往古君臣,咸有一德,比善戮力,同寅协恭,务先笃诚,靡事誇诩。
唐之中世,时属多虞,制为功臣,宠厥将吏。
因仍弗革,称谓实繁,溢美过情,空名眩实。
踵习流弊,矜尚浮虚,谊岂当然,古诚无有。
施之近世,或适权宜;
袭于来今,固匪通制。
卿等同予心德,任国疑丞,悃愊无华,惇大成裕。
览观露奏,援据旧章,帅先臣邻,愿罢功号,深自退托,弗居宠名。
嘉乃谟明,可即听许。
式稽古典,董正治官,更赖交修,共熙庶绩。
宜如所请。
曹佾护国军节度使赐本镇敕书元丰三年三月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八九、《宋大诏令集》卷一八九
朕以曹佾地处亲贤,名兼将相,属均祀嘏,特启王封。
董正于官仪,且褒优于藩戚。
逖闻诞告,想慰舆情。
改官制诏元丰三年八月乙巳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九三、《宋大诏令集》卷一六二、《宋会要辑稿》职官五六之一(第四册第三六二五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东都事略》卷八、《宋宰辅编年录》卷八
朕嘉成周以事建官,以爵制禄,小大详要,莫不有叙,分职率属,万事条理。
监于二代,为备且隆,逮于末流,道与时降,因致驳杂,无取法焉。
惟是宇文造周,旁资硕辅,准古创制,义为可观。
国家受命百年,四海承德,岂兹官政,尚愧前闻?
今将推本制作董正之原,若稽祖述宪章之意,参酌损益,趋时之宜,使台省寺监之官,实典职事,领空名者一切罢去,而易之以阶,因以制禄,凡厥恩数,悉如旧章。
不惟朝廷可以循名考正万事,且使卿士大夫莅官居职,知所责任,而不失宠禄之实,岂不善欤!
其合行事件,中书门下可条具闻奏。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韩太中乞致仕表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一六、《鸡肋集》卷五五
壮而入官,老则谢事,礼典格言之具在,人臣常分以当然。
苟唯贪荣,祇益招悔。
用沥肺肝之恳,上尘旒纩之严中谢。)
伏念臣奋犹诸生,起自下国。
赖先朝之识拔,初脱冗流;
陛下之奖知,寖膺繁使。
按刑两道,将漕八期;
出领州麾,入联府寀。
徒坐糜于饩廪,曾蔑著于涓埃。
盖尝选贰计廷,进跻谏省,间因便殿,数侍清光。
不以此时,少有裨补,至于晚境,宁可激昂!
一昨蒙召近藩,备员大匠
当陛下董正治官之日,实群公黾俛从事之时。
而臣年龄尚衰,筋力愈惫,既艰拜俛,莫奉朝趋。
辄求便私,偶幸得请,陪京地近,留司务闲。
虽眷恋于明恩,终愧惭于尸宠。
安有钟鸣而不息,庶几鸟倦而知还。
恭惟皇帝陛下乾坤并容,日月兼照。
愿赐骸骨,许归里闾。
亦使追随垂白之民,游泳太清之化。
则甚微蒲柳,犹私润泽之功;
而已晚桑榆,尚托舒长之景。
代贺苏左丞 宋 · 杨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八三、《杨龟山先生集》卷二三
伏审光奉制书,进持纲辖,伏惟庆慰。
恭惟某官道隆渊懿,业茂经纶。
诚明自格于元龟,器识允符于三鉴。
从容常伯之任,登延内相之荣。
序秩群才,董正六官之治;
宣明密命,追还三代之文。
来膺侧席之求,大慰斯民之望。
皇猷帝业,允赖于远图;
绣绂龙章,行膺于异数。
顾惟庸陋,久荷知怜。
空怀庆忭之私,阻觇光尘之末。
瞻仰之至,敷述奚周。
陪京官名宜依开封府新例劄子政和三年闰四月二十一日 北宋 · 邓洵武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八、《宋会要辑稿》职官五六之四○(第四册第三六四五页)、《宋代蜀文辑存》卷二八
伏见陛下若稽古初,继述先志,出自睿断,肇新官名,中外洪纤,莫不完具。
今则开封牧尹,下逮六曹,率属分职,悉合古制,声明文物,光彼方来。
臣窃以河南、应天大名府,实号陪京,故城则谓之皇城,库则谓之左藏,有国子监以掌学校之政,有御史台以典省官之仪。
至于司局之称,多类天府,而知、通之号,尚同列郡,非所以尊天子之别都也。
伏望明诏有司,依开封新制,正三京尹少之名,以仰副陛下推广先烈、董正治官之意。
崇宁备官记崇宁五年十月 北宋 · 萧服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七八
皇帝嗣位,稽古作则,遵制扬风,礼备乐成,法完令具,将以诏万世而垂无穷。
乃眷耳目之司,实视听之所寓,按奸纠慝,明正典刑,为国纪纲,寄任尤重。
崇宁四年春,既擢侍御史侯蒙中丞
明年秋,又擢起居舍人臣余深为侍御史
维兹二人,久在言路,悉心体国,明熟宪章,慎简乃僚,联事合治,于是自两院而上,凡十人皆备,前此未有也。
当时学士大夫相与戒于朝,百官有司相与警于位,四方万里之远,钩金束矢,将有诉于上者,相与庆于路。
罢民罪隶与夫怀锾迷国之徒,相与率德改行,罔敢干予治,囹圄空虚,绵历岁时,可谓盛矣。
盖事有本末,治有先后,圣人以道任天下,以政事治之,亦明其本而务其所当先者而已。
举天下之事,皆隶于官府,计官府之事,皆隶于省曹,察其苛蠹,纠其偷惰,实在于御史,于是举而备之,事其有不治乎!
虞舜明四目达四聪,建官惟百,而慎乃作耳目之臣,而周官御史掌邦国都鄙万民之治,凡治者受法令焉,用此道也。
惟我神考董正治官,以熙庶绩。
元丰三年,诏御史府大夫中丞侍御史各一人,殿中侍御史二人,监察御史三人。
七年诏增监察御史三人,分察六曹之事。
盖治致其美,事致其详,则官为之备也。
主上稽虞舜之治,考成周之法,继神考之志,以临万邦,以理庶事,爰备御史之官,以明为治本末先后之序,委任之意固已重矣。
夫任之重则其责非轻,天下之望非浅,同时而升,分职而治。
秩隆地峻,无与为比。
惟既乃心,惟饬乃事,好是正直,俾邪言诐行,自潜消于冥冥之中。
乘间檗芽,芟夷剔锄,如去稂莠,以养嘉谷,永保国家之成宪,以慰天下之望,以仰承圣天子责任之意,岂不伟欤?
崇宁五年十月日,监察御史、臣萧服谨书。
按:光绪吉水县志》卷五六,光绪元年刻本。
成州重建学记元祐八年八月 北宋 · 蒲浚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三一
岁在庚午季冬彭城太守刘公临治开府
明年春正月一日,见王于庙,礼也。
在衣冠之士,莫不相顾而异,即闾巷共目,亦以为鲜观。
既而仰视庙貌,丹青晦渝,堂室摧敝。
俯首蹙頞,诹询僚吏,以宫墙如是之不振,又何异鞠为园蔬者耶?
慨然思重建之,而有司以无馀缗对,匠氏以无馀材告。
公曰:「出纳之吝,法有所守也。
安得有慷慨主张吾道者以济吾志」?
宪使游公行部,公以部刺史按一道,所至以谒王庙为先,次之燕乐学宫,训诱善士,存问孤老,籍录孝悌,然后纠察簿领,廉视厩库,莫不给羡缗以治黉舍,割闲田以为岁赡。
一路之士,率被此赐,成乃居其一焉。
先是彭城公既闻其风,又乐其事,以为吾学校之兴废正在此举矣,既而果副所欲,得钱十七万,以鸠工庀材,田五百亩,以岁供饘粥。
于是公命董正其役,而复朱幡继日,亲临督察,酒食讯劳,土木之费,无毫末侵渔下民,而人乐为之使。
故俾悉增旧址,移治大门于殿前之西,建斋舍于左右序,凡十三间,高明宽敞,大抵可容百馀人。
公曰:「吾以是处吾州之豪杰,亦庶几矣」。
面殿建小学两斋,斋之左右列廪舍,贮蓄积以俟岁用。
殿前之东有御碑亭,高其基四尺,馀碑置庙,颂王诗也。
殿立于中,重屋复甍,展庇丈馀,于是可以为春秋释菜行礼之地。
殿后重建讲堂,堂左右建两库。
堂后置学官位,以为学者常见、宴语、商角之舍。
位之西隅,庖厨在焉。
皆告成于九月,实元祐辛未岁也。
自殿之外,皆新成者。
不侈不陋,邑吏民见而荣之,靡然向风,争欲为学宫弟子。
甚乃闾阎阘茸之贱,识为善之可贵,而知不义之可避,渐摩默化,岂曰小补之哉!
由是学者告图二公之丰规于殿西之祠堂,千岁之后,不愈于朱邑桐乡耶?
故诸君一日求为记,官于学者也,实与二三子居然乐此道于其间,不假文学,其谁为之?
故纪其事如前,以无失建置之始末焉。
元祐八年八月十八日
按:乾隆成县新志》卷四,乾隆十七年刻本。
蒲左丞1087年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三二、《道乡集》卷二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浩尝读《泮水》之诗,窃思古先哲王之于诸侯,裂地而封之,疏爵以贵之。
牧相错,沟涂从横,提封之数,或五百里,土至广也。
黔首横目,倚走伏趋,蜂起蚁聚,各修其业,民至众也。
典则轨度,政令赏罚,详要先后,罔不即叙,法至良也。
参伍众辅,设傅陈置,尊卑乘承,交赖以济,官至备也。
广土待之而后守,众民待之而后理,良法待之而后行,备官待之而后功,以致外治,以蕃王室,任至大也。
戴冕被服,凭几南面,目指手挠,莫不风动而皆至,权至重也。
操重权、当大任,董正备官,举良法而措之巍然广土众民之上,力回丘山,气变寒暑,顾何为而不可?
况其陵夷以及春秋之际,而狙诈相笼、虎暴相噬以自取胜者十国而六七,则其为尤无不至,亦势使然。
鲁侯乃独勤勤恳恳,以修泮宫为务,诚知所先后者,宜其诗人颂之,以耀后世而垂不朽欤。
《诗》曰:「淮夷攸服,淮夷卒获。
憬彼淮夷,来献其宝」。
泮宫既修矣,每以骄逸猾夏如淮夷者犹不止攸服而遂至卒获,不止卒获而遂至来献其宝,其所临莅之国人,尚安有不革心易虑以从其所好者乎?
《记》曰:「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此之谓也。
浩读《诗》至此,盖尝三复其言,收视屏息,想见鲁国之盛,恨不生斯时,偕其国人,从公于迈,以承「匪怒伊教」之赐而底于成就,如藻茆生于泮水者,可采以荐羞也。
所自幸者,全形躯,具耳目,不残于聋盲跛蹇,而儒衣儒冠,获取是诗而读之,以想见其盛而已矣。
夫简编所载,直古人之糟粕尔,所以润泽而行之者,不可传也。
取而读之,想见其盛,亦足为幸,则夫亲遇其所以然者,其幸可胜计哉。
恭惟某官禀灵峻岳,作瑞昌辰,简在帝心,夙跻膴仕。
代言内职,文配《两京》,总辖中台,功昭九叙。
方将宅百揆、均四海,越而掩姚、宋,以追复阿衡之美,而遽以均劳,暂去廊庙,载膺天宠,易镇大邦。
稽之前载,武公卫国而后相周,黄霸颍川而后相汉,则阁下之正台席、执鸿枢,亦由扬州入矣。
今之扬州,虽与《禹贡》所言者异,然实古上公之国,而学则泮宫也,天子命之教而为之者也。
圣朝留意为学,自熙宁逮元丰,七闰之间,再扫其弊而新之。
首辟廱,旋及四国,而泮宫之制,则具辟廱之体而微者。
命官主治,在东南盖无几,而扬居一焉。
浩浙右鲰生,龊龊自整,非能解颐折角,从横而无双也。
偶因试可,获处是职,正在使节之下。
而茷茷之旂,蹻蹻之马,浩行遂拭目而视;
哕哕之鸾,昭昭之音,浩行遂倾耳而听。
岂徒以慰希企大贤、瞻仰馀光之诚而已,且期与多士沐浴道德之教,以药偕生之疾,则浩前所谓其幸不胜计者此也。
它日《泮水》之颂不独在鲁侯,而又在阁下矣。
神宗皇帝圣政颂 北宋 · 慕容彦逢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三九、《摛文堂集》卷一二
臣某言:臣幼释耒耜,为诸生学问,辱在乡选,遂窃名第。
绍圣二年,初立宏词科,有司以臣程文奏御。
蒙先帝误恩,擢备学校,于兹七年矣。
惟臣质薄材下,行能亡异,循循默默,罔克称塞。
独观自昔大有为之君,其宏休伟绩,必有俊杰之士驰骋翰墨,铺张扬厉,以警动天下,传之无穷。
恭惟宋兴百有馀年,神考以天纵之资,崛起于五圣之后,内修法度,外攘夷狄,日月所照,生息无极。
巍巍典谟所陈,奚以尚此?
陛下践祚,推原太平之自,发德音、下明诏,尊崇庙祀,百世不祧。
建景灵西宫,以显承为馆御之首。
其永绍裕陵之言,形于声诗;
继志述事之意,扬于训辞。
学士大夫,宜广陛下孝思之诚,为雅为颂,以形容神考之盛德大业,如《维清》、《执竞》、《长发》之诗。
臣是以不胜惓惓,复自念汉永平,徼外远人槃木白狼,献诗歌德,译在史馆
矧臣自托于艺文,待罪国子,虽语言浅陋,不足自效,夫岂远人之不若哉?
谨斋心涤虑,撰成《神宗皇帝圣政颂》一篇。
顾辞不称事,未究万分之一,亦臣之极思也。
如蒙陛下假清閒之顷,特纡睿览,臣退入沟壑,死且不朽。
谨昧死缮写,随表上进以闻。
臣无任瞻天望圣激切屏营之至,臣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
颂曰:
有宋受命,卜年维亿。
前羲后昊,配天作极。
于赫神考,绍休五圣。
笃实辉光,刚健中正
考古验今,慨然有为。
手挠顾指,雷厉风飞。
秦汉以还,因陋就寡。
乐变于淫,礼求之野。
下及五代,十有三君。
朝弗虑夕,罔恤典刑。
爰自建明,寖明寖昌。
一变至道,以诏后王。
神考若曰,惟天祖宗,既以命予,予曷不从。
乃收群策,断以不疑。
乾旋坤转,咸蹈厥机。
王政之行,越有先务。
水利土工,惟民是裕。
既劝相之,申以保息。
懋迁有无,平颁兴积。
孰谓民远,如手抚摩。
遣使宅牧,究宣惠和
昔在祖宗,赋力于下。
校登夫家,以令施舍。
行之百年,民执官功。
法久必弊,惟变乃通。
神考念兹,先定等籍。
岁均厥输,官为僦役。
商农工贾,咸奠尔私。
毋扰牒诉,毋虞鞭笞。
昔在有周,士贵以肄。
宾兴贤能,惟德惟艺。
既望终魄,东极于隋。
雕虫取士,壮士不为。
神考念兹,罢黜声律。
论秀烝髦,选取经术。
贤关载辟,敩学惟醇。
锄荒剔蠹,统一道真。
昔在有周,六卿分职。
区区宇文,嗣修品秩。
唐室典,圮于朱梁。
名实纷贸,狃为故常。
神考念兹,董正在位。
参稽周唐,以辨官治。
若网在纲,小大相维。
循名责实,百工允釐。
昔在有周,称秩祀事。
惟郊配天,惟飨配帝。
曲台失职,沦胥异闻。
或陈九祭,或创兼尊。
神考念兹,章别隆杀。
灵神一天,聿严专配。
惟圣飨帝,惟孝严父。
发挥祲容,以格神佑。
昔在仁祖,作宫永安
名曰会圣,以游衣冠。
厥惟京师,数奉神御。
散于群祠,礼若未具。
神考念兹,乃卜景灵。
阴藏阳耀,宝祉萃兴。
像设严严,飙驭降格。
妥侑孔时,祼献维则。
昔在宝元,元昊陆梁。
爰暨熙宁,交趾乱常。
惟羌惟蛮,乍臣乍叛。
羁縻涵养,习为骄悍。
神考念兹,乃伐仇方。
南溃楚越,右复河湟。
河湟既复,羌失右臂。
扬武横山,往城要地。
昔在有隋,酾为汴流。
控引淮泗,夐达邗沟
浊流千里,汹汹电激。
舲摧舰覆,閒不容息。
神考念兹,乃导洛水
绎绎清源,来自熊耳。
盈科而进,匪亟匪徐。
风航雨楫,既安既舒。
惟昔刑书,编次散敕。
与律并行,时损时益。
凡目寖广,疏密不论。
轻重牴牾,罪失厥情。
神考念兹,肇修品章。
科条金玉,以约御详。
补阙遗,刊正谬误。
芟夷润色,制例兼著。
猗欤伟欤,经始熙宁。
迄于元丰,展也大成。
钧衡钟龠,车服旂常。
轨量以度,物采以彰。
金石鞍协,历象考證。
以谐八音,以齐七政。
药剂有任,工技有程。
缉熙庶绩,罔不励精。
赏必选劳,罚匪作恶。
播告不匿,俾克畏慕。
俸优公家,交屏私室。
砥砺廉隅,以清回遹。
议刑左学,训武西序。
博延数涂,畴逸铨叙。
课试任子,甄用公族。
较短较长,俱收并蓄。
联民乡遂,寓以伍符。
爰纠奸慝,爰比追胥。
越井参旂,百将分戍。
前茅后劲,既閒统驭。
简稽戎器,搜阅材官。
帑廪备预,厩牧阜蕃。
惟时惟几,规模宏远。
神而化之,用藏隐显。
于乎神考,诚明生知。
终始典学,道心精微。
肆笔成书,吐辞为经。
河洛之瑞,云汉之明。
明明庙谟,出入韬钤。
钟灵神武,法天动潜。
外绝进献,内摈声色。
览奏夜艾,听断日昃。
苑囿弗缮,宫室弗营。
城池袭固,府寺增宏。
乃对草莱,褒进岩谷。
一艺必庸,小善必录。
宾礼耆旧,省纳谏诤。
以镇浇浮,以激柔佞。
追美先正,表扬厥勋。
图形原庙,为汉麒麟。
眷言閟宫,义爽同几。
升祠四后,式燕祖妣。
明发不寐,有怀二宗。
祗严徽册,维极显崇。
奉事东朝,恩性天至。
辇道安居,懋昭孝治。
友睦同气,华萼相辉。
神祯匪效,羽翼在兹。
惟功与德,俪踪典坟。
规重矩叠,不可殚论。
十有九年,休应以类。
海不扬波,远人慕义。
惟时臣子,荐号中天。
谦冲退托,诏无复言。
介邱坛场,日月以冀。
独观昭旷,抑而弗议。
惟天祐之,聿生元圣。
永明孝思,答扬光训。
乃尊庙祏,百世不祧。
若武之穆,若文之昭。
乃建西宫,列峙中经。
比隆皇武,冠以显承。
祖功宗德,既克兼之。
作圣述明,惟其尽之。
子子孙孙,率迪大猷。
无有后艰,永孚于休。
曹调大理卿提举鸿庆宫任良弼大理少卿密州游百揆大理少卿耀州 宋 · 刘安上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六五、《刘给谏集》卷二
廷尉天下之平也,昔我神考董正治官,议狱断刑悉归大理,其任可谓重矣。
苟用法而不知义,徇势而不知法,天下安所取平哉!
尔为棘卿,不思帅属任良弼游百揆改为「擢贰卿寺,不赞官联」。),以患失鄙夫之心,有迎合要权之意。
以纵弛为惠,以苛刻为明,刑狱纷张,道途怨怼,果喧公议,荐致烦言,往奉真祠,毋忘循省。
按:任良弼游百揆改为「尚假州符,是为宽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