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遣十使巡察风俗制 初唐 · 李显
 出处:全唐文卷十六
古之御天下者。
以大宝为公器。
崇高为外物。
仰则乾行。
顺性命之理。
俯思坤载。
成博厚之德。
将以财成至道。
保邦静人
用清三微。
以齐七政。
能臻夫此者。
岂一人之力哉。
实赖偫方。
共康庶绩。
自季叶沦替。
偭弃公道。
官匪其人。
教无所习。
怀才修洁者。
则依违以自容。
通方宏伟者。
则放荡以求利。
繇是淳化日消。
浇风岁长。
典章讹弊。
氓俗凋残。
逶迤陵颓。
莫能振理。
朕以薄德。
丕承宝命。
夙夜惟寅。
忧劳无怠。
昧旦端冕。
心被寰瀛。
日晏罢朝。
念周黎庶。
顷者励精推择。
牧宰。
冀闻善政。
惠康乃乂。
虚己励勤。
美化犹怠。
贪官傲吏。
屡黩于爰书。
失职流亡。
几沦于版籍。
岂刑赏之柄。
不协其中。
将仁恩之诚。
未孚于下。
永言国本。
良深轸悼。
古者天子巡狩。
省方观俗。
而锡銮备驾。
或以为烦。
故分命輶轩。
博采谣颂。
将以彰善瘅恶。
激浊扬清。
散皇明以烛幽。
扬仁风以被物。
令德。
允属通才。
惟怀永图。
式鉴成宪。
宜于左右台及内外五品以上官
识理通明
立性坚白。
无所诎挠。
志在澄清者二十人。
分为十道巡察
使二周年一替。
以廉按州部。
俾其董正偫吏。
观抚兆人。
议狱缓刑。
扶危拯滞。
若能抗辞直笔。
不惮权豪。
仁恕为怀。
黜陟咸当。
别加奖擢。
优以名器。
如脂韦苟全。
籧篨戚施。
高下在心。
顾望依附者。
将迁削屏弃。
肃以宪章。
咸竭乃心。
以副朕意。
李林甫兵部尚书 盛唐 · 孙逖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
门下。缉熙九法。
董正六师。必在具瞻。
以宏兼领。金紫光禄大夫户部尚书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成纪县开国男李林甫
宗盟有庆。王国生才。
明德为章。懿文成范。
事君之节。贯忠贞于四时。
应物之诚。调惠和于一气。
爰立作相。以期于理。
不仁斯远。丕绩用彰。
而诘禁制军。安人和众
是为邦政。深期汝谐。
俾谋猷于七兵。仍启沃于三事。
兵部尚书。馀如故。
贤良方正科对策(并问) 盛唐 · 李玄成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一
制策问。
朕闻理国莫尚乎(前篇作于)任贤。
命官必资乎(前篇作于)选众。
以声不(登科记及前篇并作而)以度。
考覈良难。
殷周取德兼取言(登科记及前篇并作而取名)
徵求匪易。
朕所以载怀经术之彦。
夕遗其寝。
虚伫艺能之士。
朝忘其饥。
子大夫光我弓旌。
(登科记及名贤策问并作膺)斯扬择。
为政作法。
岂无前范。
安人济时。
亦有令躅。
宜叙立身之志。
各言从官之才(前篇作心)
至如七辅八元。
施何纲纪。
十臣四老。
正何得失。
(一作各)陈事迹。
兼详(登科记作述前篇作言)名氏。
(登科记及前篇并无夫字)朝会古礼。
登享旧章。
九仪式辨其赐。
六贽各明所(前篇作其)执。
雍畤起自(登科作于)何年(前篇作代)
亳社立于何代(前篇作年)
天士地士。
(前篇作复)何所封。
诸布诸严。
彼何所主(前篇作立)
又穆邦家而济生死。
三圣之教何长。
利动植而益黎元(前篇作庶)
五材之用(登科记作术)何要。
工商两(前篇作二)业。
在俗何先。
文武二(前篇作两)柄。
适时何急。
凡此数科。
不获双美。
必去者方于去食。
可存者同夫存信(十四字登科记及前篇并作必存者均乎存信所去者同乎去食)
朕将亲览。
尔等(前篇作则)明言。
对。
臣闻大圣有国。
将兴至理。
总庶官以匡化。
览偫议以登贤。
所以奉若天纪。
作为人极。
之兴。
则四岳佥举。
九载陟明。
考覈之端立矣。
监殷周之策。
则三驾访德。
廉察事。
徵求之道行矣。
非睿哲明虑。
深体化源。
亦安能董正理官
推伏贤杰者也。
今陛下缵兴圣业。
昭布天光。
举良弼以谋至道。
综偫才以康庶绩。
故乃岳生维翰。
星降士师
嘉猷日闻。
正言弥启。
肃然在位。
灿然盈朝矣。
且犹郡邑公选。
岩穴敷求。
遗寝载怀
比岁临问。
伫经术以佑职。
想艺能以建官。
则古之坐明堂。
议衢室。
安可以俦清问之深也。
固将卓立化首。
廓开政先。
岂唯绍明恒训。
践修常轨而已。
臣素微经艺之术。
谬忝弓旌之招。
诚不足以登进王庭。
恭承明策。
至若为政作法之要。
安人济时之体。
臣虽愚鄙。
窃有志焉。
臣闻政务利人。
法期济物。
布法由道。
行政在官。
官必其才。
则人沐于化。
法必于
则物赖其安。
故庇人以和。
所以兴其义。
率人以礼。
所以致其淳。
赋之必均。
所以绥其业。
役之必度。
所以务其时。
恤其转死。
所以保其命。
薄其收入。
所以全其生。
安人之画。
济时之要。
总其大趣。
存其至心。
而臣节无隐者尔。
故王者安人则审政。
兴政则任官。
任官必良。
则为政皆善。
善政溥洽。
则黎人用康。
德之本也。
是以深居而情鉴万里。
高拱而明照八极。
其在任人之术欤。
夫至公克守于鸣谦。
臣节必存乎无隐。
况王心虚镜。
容光必察。
询其立身之志。
考其从官之才。
臣之愚衷。
具以上达。
若蒙饬躬召入。
程器收用。
使得履文石以献议。
瞻法座以陈诚。
安人之大训。
言济时之良政。
抗恒节以忠主。
申远图以戴君。
臣之宿心。
永愿毕矣。
立身之志。
实在于斯。
从官之才。
安敢自必。
盖无善不应。
有开必先。
七辅立于先朝。
充四目以鉴远。
元翼于舜日。
播五典以宏风。
或理历茂时。
天道以叙。
或辨方宁乱。
地纪用章。
或内平外成。
树稼而蒸人乃粒。
忠肃恭懿
敷教而理训克从。
原其纪纲。
较然明著。
十臣佐命。
周道蔚兴。
四老为宾。
汉储底定。
文武以济。
灵台光偃伯之
羽翼既成。
宠子罢夺宗之计。
匡正得失。
格言斯在。
风后力牧
膺七辅之名。
伯奋仲戡。
居八元之列。
周公吕尚
为十臣之宗。
园公绮里
参四老之目。
八元尽高辛之裔。
十臣有文王之子。
事迹斯辨。
名氏可徵矣。
夫朝会者。
所以正君臣之位。
登享者。
所以尽诚敬之极。
故物称其礼。
举之表仪。
功被于人。
施之祀典。
盖辨其位序。
而不多其玉帛。
先其敬意。
而不繁其樽俎。
明王道之制也。
自道远圣逝。
侈及嬴刘。
荐币兴利。
酎金逞罚。
祭非其鬼。
妖望其祥。
瞻古语事。
斯谬甚矣。
周官大宗伯之职。
九仪之命。
邦国之位。
一命受职。
再命受服。
三命受位。
四命受器。
五命赐则。
六命赐官。
七命赐国。
八命作牧。
九命作伯。
盖以懋功训德。
审官乂人也。
又以禽作六贽。
以等诸臣。
孤执皮币。
卿执羔。
大夫执雁。
士执翟。
庶人执鹜。
工商执鸡。
盖象事以明等威。
以示礼也。
秦修雍祠。
而古有雍畤焉。
周祭亳社。
宜社有属亭焉。
孝武祈仙封于栾大
将以通天地之道也。
故天士地士。
悬以五利之名焉。
汉氏广祷主于小祠。
将以期纯嘏之集也。
故诸布诸严。
设于偫望之祭焉。
夫谷神不死。
道宗于元默。
至觉而生。
释归于清净。
书于圣典。
固在儒流。
然练神虚心。
释道以空慧为法。
可以济于生死矣。
兴政致理。
以礼义为训。
可以穆于邦家矣。
教之攸设。
儒则为长。
天生五材。
利溥偫物。
火炎水润。
动植以滋。
刳木
黎氓攸济。
禀于元象。
土德厚载而居多。
施于物宜。
五行废一而不可。
工以缮器。
商以通财。
财则聚人。
器则周用。
疾其浮侈。
商以政而当遏。
资于器械。
工在俗而为先。
圣人睹天地以成文。
象震曜以兴武。
文次九序。
武标七德。
利用开物。
禁暴夷凶。
二柄所资。
百代无易。
两参王政。
互为国经。
若寰海晏如。
则武备都偃。
干戈日扬。
则文教式衰。
自有偏废之辰。
皆无必去之道。
理旷者不可以言极。
道深者不可以意明。
乾象照临。
圣模广运。
臣材非秀茂。
学非敏博。
对越天旨。
诚无足观。
谨对。
唐故洪州刺史张公遗爱碑763年8月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
北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其三曰贵相。圣人法天建官。作为台司。以左右民。于是乎有敬敷五教平章百姓之职。居之者下代天工。上应星宿。其或一麾出守八命作牧。内为吉甫。外为方叔宏道利物。其政一也。惟唐七世皇帝诛羿浇。纂旧服。得柱石之臣曰平原张公。讳镐字从周。秉中庸之德。含光大之量。辍耕陇亩。为唐。推毂于河南。树风于荆门。作宾铜楼。登侍禁掖。牧抚人半岁。洪州再稔。鳏寡不侮。神人咸若。慈惠之政。洽于百城。享寿六十有一岁。在癸卯七月壬寅。薨于位。夫德之被物也厚。则物之兴感也至。故公之捐馆。自九江至于敷浅原。南暨于梅岭。东臻于闽徼。蚩蚩之民。靡幼靡艾。泣涕乎遗风。悽怆乎棠阴。恳恳乎若求而不得。企而不及也。佥曰平原。其可谓盛德也已。子惠困穷。俾富而庶。若解衣衣我。辍食食我。弃我往矣。谁育我矣。逝矣远矣。音徽沫矣。吾侪小人。呜呼畴依。盍咏歌之。刻诸金石。秋八月。既殡。耆老吉州安福县邓林玉等一百一十五人。乃率吁众戚。谋故吏从事州长县尹虎贲亚旅乡老大夫。相与稽乎陈迹。建颂表德。用广留侯之世家。纪子产之遗爱。礼也。公曾祖曰善见。位朝议大夫越州司马司马生武定。任荆州都督府户曹参军户曹生知古。官止代州司马广德元年太子少傅。自司马至少傅。世以儒显。天钟美于其后嗣。四世而生平原。燕颔犀额。山立玉色。森然若大厦栋梁。清庙祭器。该宗六学。大抵以周易为师。将探元化。耻观朵颐。隐居南山。盖三十期。天宝十四年。始褐衣召见。凡用舍系于才。行止牵乎时。当无为无事。则许由善卷各得安其节。人思俾乂。则黄公角里不能逃其用。势使然也。繇是一命左拾遗。再命右补阙修国史。三命侍御史。四命谏议大夫。五命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起布衣二年。绾相印。佐王业。明扬之盛。辉动古今。于时至德二载也。天子方以复夏之师。蒐于岐阳三河之人。左衽是惧。公入叙百揆。出分二陕。帅东诸侯之兵。收复宋郑。诛后至者。以惩不恪。安危之机。悬于方寸。方将董正东夏怀柔山戎。会帝咨百工曰。有能典朕荆楚。俾奸宄不作。予惟克迈乃勋。于是拜公荆州大都督府长史明年元良肇建。上曰。畴若予乐父师之职。汝作宾客。卒调护太子。嘉言惟允。于是授太子宾客上思夙夜出纳言语侍从之臣。命公作左散骑常侍。会钟陵鄱阳之间。人咨艰食。上又曰。命汝作州伯。总十联之任。俾余无虞。惟尔贤。于是有洪州之拜。粤宝应元年冬十月。公朝服受命。至自临川。彰善用明。瘅恶用威。一法度用信。布恺悌用德。慰荐掾吏。劳徕鳏寡。化以公廉。扇以礼让。煦而妪之使自得。清而静之使自定。于是豪民猾吏。革面敛手。家有忠信。人怀孝弟。畅于事业。布于风俗。浃于人心。被于歌咏。是岁也。三吴饥。人相食。厉鬼出行。札丧毒痡。淮河之境。骼胔成岳。而我仓如陵。我民孔阜。犬牙之境。疵疠不作。灾不胜德也。临海袁晁。狃于会稽之役。侵我东鄙。江介大恐。民斯绎骚。公命左军屯上饶之隘。塞常山之口。斩其唐突者三千馀人。自是奸党散落。不敢南向而射。人安焉。舒城贼帅杨昭。凭蜂聚之众。杀同安郡刘秋子以叛。师溃而奔。犯我疆埸。公覆而取之。悬其首于五达之衢。凶徒歼焉。沈千乘者。新安大豪。结椎剽之党。为之囊橐。弄兵潢池。虔刘我民。桴鼓之声相闻。郡国二千石不能禁。公命次将斩之以徇。锄其根株。俾无遗类。新安民庶。室家相庆。江干清焉。振六条之宏纲。开布大信。从善如不及。视民如赤子。克已推诚。以百姓心为心。饮之以和。俾服从教化。轻剽呰窳夺攘矫虔之俗。罔或干于政。憀悴蹇亟苛察缴绕之吏。不能见其巧。哀矜民庶。期于无讼。德政行焉。慎选乃僚。必国之。有若博陵崔贲昌黎韩洄赵郡李惟岳北海王士华河间邢宙河东裴孝智陇西李道。皆卿才也。以嘉言硕画。参公军事。澄清之内无浊流。审克之下无冤民。淑德旌焉。公之解裋褐而拖国章也。十有一年矣。虽匪躬之故。宣力不暇。而沧洲愿言。未始弭忘。每曰少伯子房。吾之师也。累乞骸骨。将角巾故山。朝廷方虚三老五更之位待公。除书未下。而公薨焉。呜呼哀哉。褒德之盛典。退身之正志。向用之遐福。三者俱未从人欲。斯可以叹矣。惟公出将入相。文武为宪。谠言成略。藏在册府。代莫得而闻也。今采其德刑礼义之善利物者。颂之于石。慰彼堕泪者之心焉尔。其文曰。
纯粹之气。升于星辰。
降为贤人。皇王得之。
以釐百工。以骘下民。
九江之南。五品不逊。
百姓不亲。平原来思。
绥之以德。俾民化淳。
宽厚清静。饬躬率先。
是训是勤。猛兽不噬。
夜犬不吠。丰年来臻。
蔼蔼令德。家有膏雨。
户有阳春。牧我苦晚。
弃我苦早。实天不仁。
南州寥寥。东山依依。
德音若存。千载之后。
魂魄登此。颂声不泯。
河南魏尹谢官陈情表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八
臣少游言。
伏奉恩旨。
某州刺史
寻即有替。
又蒙恩除臣京兆尹
泽及遐荒。
荣沾枯朽。
以惊以惕。
载抃载欢。
臣少游诚欢诚喜顿首顿首。
臣名无德称。
官偶时来。
政谢有经。
文惭无害。
朝恩早窃。
班命累尘。
每食皆浮。
何官不旷。
四三年内。
荣至崇高
万一分中。
效仍微薄。
逾涯若此。
招损宜然。
顷者获罪于天。
蹐身无地。
曲承鸿霈。
仍佐隼旟。
省揆责轻。
寝兴忧负。
岂图昭洗瑕秽。
发生羽毛。
不次之恩。
九霄横落。
无阶之位。
四裔超登。
开散皇明。
龙衔巨烛。
捧酬元造。
鳌戴崇山
且河洛军兴。
京尹寄切。
念臣术非钩距。
识昧平反。
将何以肃清奸回。
董正人吏。
自蒙奖擢。
愿见天颜。
限以阻修。
未承敕命。
传闻尚惑。
奔赴终勤。
七月一日发自渠州
星言即路。
久冒炎瘴。
因成疠痁。
行役支离。
转加沈瘵。
隙光是迫。
草露将危。
今月四日
乘舆至汉中
寻问医药。
直省王许佺至。
奉宣进止。
促臣行程。
震威俯临。
精魂飞散。
进退无措。
屏营失图。
即以今日驱策残骸。
载驰凤阁
犹冀获全馀喘。
祗谒龙颜。
犬马之疾久缠。
蝼蚁之诚愈结。
无任感戴恳迫之至。
谨因直省王许佺回。
谨奉表陈谢以闻。
臣少游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谨言。
唐故朝议大夫太子右庶子上柱国赐紫金鱼袋韦君墓志铭 中唐 · 权德舆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
君讳聿。字某京兆杜陵人。六代祖郿城庄公范。有勋力于周隋閒。范之孙机。实居大农。艰贞忠厚。书在国史。孙赠太子少保岳。八子为二千石。皆有风绩。生赠太子太师贲。仕至蓝田。清方粹远。天爵自修。有才子四人。君为冢嗣。承少保太师祖祢之庆。故延耀发舒于君伯仲之閒。少开敏有才智。通览书记。不为章句儒。天宝中门子奉清庙斋祠。试言会府。补宣州南陵。历扬州天长越州兵曹掾。泾原节将表为参军。以廷尉平监察御史。未及行。授扬州录事参军。寻为本府荐。拜秘书郎殿中侍御史。以官名心瞿。换太子司议郎。俄擢侍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皆为淮南从事贞元十二年徵为水部员外。转比部郎中德宗召见。赐以金紫命服。俄迁卫尉少卿国子司业。用久次拜右庶子元和三年九月景戌。以官寿殁于长兴里。春秋七十五。君初筮仕。已辨疑摘伏。全活枉滥。厥后率为守臣荐引。历丞史纪纲掾。皆以理效闻。自簪法冠。赞戎重。或筦府政。以修吏理。若掺⿱(递)钟而挥孟劳。度音触物。非辈类所及。所奉之主。即故居守杜扶风公司徒岐公其人也。介弟太尉南康忠武王。有大烈于王家。同气致美。士林景行。不乘势以熏灼。每虚怀而坦荡。再为尚书郎。业以修。计部稽百事财用之数。尝欲覆视禁军。董正簿书。虽事适中止。而闻者竦叹。洎佐师氏。相东朝。克详宪令。以中宜适。朝请休沐。或近郊考胜。汉廷臣贤士大夫。车常接毂。必酾酒理具。欢怡晏晏。交有久要。而言无瑕谪。平夷疏达。造适遗累。有君子之槩焉。与夫拘挛枯槁。扃束于一代者。异日论也。素强力无疹痗。奄忽启手足。庸讵知非五福之康宁。以考终命耶。岐公以元老总国柄。每退朝清问日与君晏言。一旦相失。涕洟怛化。夫人荥阳县郑氏。某官某之女。淑温仁顺。为六姻法。凡合体若干年。先于君殁者半岁。嗣子行检。进士第。自协律郎朗州司户。有文业为素艺器干。次子业行修。皆修词与计偕。次某等颛经术。某等尚幼。女子有行者四人。在襁抱者三人。子婿某官某某官某等。皆华宗良干。匍匐会事。行检等令龟揲蓍。得十月某甲子吉。以德舆同辟公府。周知所履。将琢圆石。见咨直书。铭曰。
桂阳之系,郿城之裔。
伊上族兮,亚于大僚。
相彼东朝,介丰福兮。
吉凶糺纆,以息□□斯不淑兮。
直城南偏,即远归全。
覆夏屋兮,兹焉追琢。
以识冥漠,表陵谷兮。
对悬政象法判(甲元日悬政象之法于阙下金吾不许云职在佐天子以平邦国万人观之浃日而敛) 唐 · 李崟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五
六官分职。百辟为宪。
式训古典。率由旧章。
惟甲荩臣。克崇邦政。
行司马之法。平理万人。
悬象魏之书。纠绥四国。
必在肇修人纪。董正戎行。
审铙镯之声。教疏数之度。
以为诸侯入觐。列土朝宗。
序班爵之贤。以观周礼。
行蒐狩之令。来睹汉仪。
夏官之典常。当正月之元吉。
斯乃敬其所事。无旷庶官。
宣父以游。宁有喟然之叹。
子牟在远。必怀多恋之心。
玉律惟明。予将有问。
金吾所见。子匪良图。
邵伯碑记 唐 · 崔教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十六
有周氏历数既归。
诞革商政。
皇皇后帝。
授元老于新邦。
惟邵康公
钦若昊天。
弼成周道。
疑而无象。
用而无方。
辉动于幽阴。
明光于上下。
总三才之懿德。
吊万姓之毒痡。
在昔凤鸟鸣山
鳞虫跃舟。
大人经纶贤智。
为之请命。
是故朝文王于酆邑。
武王孟津
公旦夹辅成王
绍绥祖业。
二后陟配。
而修太平。
当其嗣君幼立。
偫弟称乱。
冢宰遘流言之谤。
太保形不悦之辞。
赋鸱鸮而未归。
感狼跋而旋悟。
稽神谋而不私蔡叔
听天命而不惑姬公
呜呼。
弃稷之道方盛。
烈文之孙迪哲。
贻謺庆以宁乱。
儆微艰于后土。
谁为不臣。
我实有主。
故书曰。
二公寅亮。
分正邦国。
王在镐。
所以殿兹陜西。
桃林抵流沙。
尽神州之右地。
六服偫辟。
会于京师
华戎稽首。
咸听其训。
不玩远物。
而宾鬼方。
允王保之。
肆于时夏。
万邦倚相
九命作伯。
载以龙旂。
执以桓圭。
泱泱景风。
自北而南。
皇化有本。
生人定性。
贯以一德。
革其二心。
由是播为国经。
聚作家道。
施于夫妻。
夫妻不敢不顺。
行于父子。
父子不敢不亲。
睦于诸侯。
诸侯述职。
柔于百姓。
百姓康乂。
时无害气。
律无竞风。
蒙以庆云。
润以膏雨。
然后相洛邑
考清庙。
翘有客以助祭。
阐先王之大孝。
故得周公受其龟食。
仲尼称其麟趾。
既没。
淳源下衰。
汤也不能止鸣条之师。
武也不能无甲子之阵。
生二代之末。
而耻夏殷之事。
出五兵之后。
而怀揖让之风。
尚父阿衡
宜有惭色。
启金縢以定变。
嘉禾于东征。
周公执德不回。
平其叛国。
召伯诚明其道。
克正孝孙。
邦之延长。
必有其自。
向非布以恺悌。
臻乎中庸。
则不能期逾七百。
祚迈三十。
元命无纪。
上天无功。
权而代之。
我制其数。
王乃班宝玉以授瑞。
册子孙而就封。
为燕太伯
奄有辽碣。
元牡秬鬯。
与周始终。
圣唐缵禹旧服。
丕应天统。
皇帝睿文韬武。
光宅海隅
思二南而永怀故壤。
礼十乱而修及废祀。
贞元九年
龙集癸酉
连率姚公南仲宣风于陜。
戒丰宫而新乎茇舍。
慎听讼而树彼甘棠
齐爨既位。
门阶有数。
被以华虫之服。
羞以陆海之菹。
其或吹豳雅。
土鼓
歌鹊巢。
舞行露。
膻香彻达。
悉窣烟雨。
合乐六变。
神可得而接矣。
神实姬姓。
卜其族以为尸。
典有秩宗
设其官以为主。
陜县李晋肃。
虔奉新政。
恭惟昔贤。
请刻石书。
以慰馀俗。
徵士家于太史
命于古文。
教虽不敏。
敢作颂曰。
相维宗周。
王业既成。
天命文王
召公乃生。
遂佐文王
潜翊夷明。
得礼。
伐崇有名。
虐不得纵。
祸不得萌。
西土率顺。
东邻倾。
武王剪商
克集丕祚。
惟公秉文
亦赞其武。
乃放牛马。
乃櫜干橹。
戎功告成。
变化下土。
三监淮夷。
不率不循。
叔旦徂征。
王家遘屯。
幼主蛊惑。
王疑不信。
王谓太保
诲予冲人。
遂归周公
反风乃振。
王谓二公。
董正圻封。
疆理天下。
至于海邦。
自陜而西。
自陜而东。
乃左乃右。
一其庸功。
惟德牧人。
在周其召。
武乱皆坐。
君臣同道。
惟棠有阴。
有摽。
悠悠苍生。
各禀其教。
陜野莓莓。
燕郊浩浩。
二千馀载。
管磬在庙。
草靡德风。
山呼颂声。
康公
勒石祠庭。
河东公上李相公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四
某顽谢雕镌。
散惭绳墨。
敢言人地。
可至圭符。
三刀之占。
已闻于为郡。
万里之相。
复起于封侯。
而效若豪轻。
功如发细。
纵欲志兼冰蘖。
性约韦弦。
才可立身。
未能报主。
昨者谁谓尤异。
忽致迁升。
官踰三命之尊。
秩总六条之首。
深惟速谤。
是切固辞。
而假器如前。
循墙无及。
方兹有腼。
敢以为荣。
相公优礼藩维。
宏宣渥泽。
与之不吝。
期以有成。
亦既思维。
莫能负荷。
但当驱羊而鞭其最后。
牧马而去其害偫。
极力训齐。
悉心董正
冀无虞前敌。
取效他年。
用报国恩。
兼酬庙算。
伏惟特赐恩察。
复宫阙后上执政 唐末至五代 · 杨夔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六十六
子云有言曰。
琴瑟郑卫调。
俾夔因之。
亦不可以致箫韶。
董仲舒云。
琴瑟不调。
甚者必改而更张也。
舜承尧禅。
当太平至理之后。
犹且放四凶。
举八元八恺。
而后百揆四门。
方克调序
当今承百王衰弊之末。
继万法隳散之馀。
皇纲不序。
事无旧贯。
阁下掌国之钧。
提人之柄。
将循其旧而就为治乎。
将择其善而渐以化乎。
将新其辙而革其弊乎。
某诚不敏。
粗达利病之源。
常欲得布露蕴蓄于执政
以助教化。
则与躅人之喜愠。
随声而是非者。
固不同其轨矣。
夫广引古事。
以黩左右。
盖类庸医。
不审疾病。
掊聚众药。
合为一法。
希有或中耳。
况今下笔者。
言登庸之善。
语字牧之能。
此亦阁下饫于听视矣。
今不敢远为徵譬。
请质而言之。
阁下将循其旧而就为治耶。
且四海生灵。
火陷密网。
举手摇足。
如在桎梏。
其怀革弊刬讹之政。
如旱苗之待甘雨。
若循其旧不为之制。
信其治不为之忧。
蠹不剔则坏及根本。
毒不抉则疽及骨肉矣。
以此知循旧之难也。
阁下将择其善而化以渐耶。
且知人之道。
圣哲犹难。
仲尼有以貌以言之失。
则阁下所为善者。
其欲询于人乎。
其欲取于言乎。
取于言。
言未必信。
询于人。
人未必诚。
盖浇竞日久。
煽为朋党。
内则巧诈万变。
外则絜矩自任。
同于已者。
互推互挽。
出于已者。
挤辱如仇。
访于人有是有非。
听于人有端有曲。
虽秦鉴之明。
尧羊之触。
未免其挠且惑。
此以见择善之难也。
阁下将欲新其辙而革其弊耶。
在今日时之讹。
俗之坏。
况大兵久役之后。
救其衰残。
未有首于此也。
前车已覆。
后车岂可蹑而行之。
固当改辙易涂。
以取其不倾不蹶。
道路之人。
亦知此为至计。
况廊庙帷幄之画。
岂不以是为急哉。
然民困已久。
如涸泽穷鳞
噞喁馀喘。
更沃之沛泽。
则有苏活之望。
若顾而哀之曰。
吾未能卒致其泽。
命贯而挈之。
俟有水之地。
则舍而放诸。
则是鱼之反不如噞喁于涸泽矣。
此以见新辙之难也。
然则为政之道。
固在乎人。
其人存则其政举。
其人亡则其政息。
今大兵之后。
生民陷于涂阱。
九州四海。
固仰首于吾君吾相。
以待其脱涂出阱也。
使吾君为尧为舜。
固在吾相之左扶右翼。
齐桓公管仲
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竖刁易牙
则国乱而无主。
身殁而不殡。
如此则匡持裨赞。
系于臣不系于君也。
今阁下莅事以来。
以为天下安乎危乎。
贾谊居汉文升平之代。
犹言今所安者。
抱火而厝于积薪之下。
而寝其上。
矧今日生民。
首未去其压。
足未释其缚。
乃欲循常之辙以安辑还定。
犹为饥仆者谭翊日之膳。
将何所济哉。
夫欲安其民。
则莫若择守宰
夫欲固其本。
则莫若去奢侈。
夫欲官之治。
则莫若为官而择人。
夫欲弊之革。
则莫若限田而定赋。
夫朝廷之立。
在固本根。
本根固则兆庶安。
兆庶安则盗贼息。
盗贼息则基于太平矣。
欲安其兆庶。
莫若择守宰
守宰良则人民安。
人民安则无逋逸。
如抱沉痼者偶所亲之卫养。
焉肯舍其亲而从疏乎。
苟不精择其守。
慎选其宰。
信虚声。
徇请谒。
是致祸于民。
而思其安。
如挟弹以驱林。
恶禽之惊也。
决防以涸泉。
怪鱼之逝也。
汉宣帝诏曰。
与我共治天下。
其惟良二千石乎。
故承平之代。
号为得人
内外肃穆。
时风一变。
如是则守宰之任。
其可容易乎。
其可轻受乎。
今远方郡邑。
民抱愁痛。
嗷嗷然如婴儿之望父母也。
朝廷命牧守。
邑宰
以何道而取耶。
其有忘慈惠之心。
蕴聚敛之志。
不思疾痛。
但恣刻剥。
役尪瘵以从欲。
饰厨传以邀名。
天路高邈。
叫诉无所。
居者以远而吞气。
行者以赂而设誉。
纵使贪过桀蹠。
亦可高枕夷
如此则流毒于下。
岂有既乎。
故曰欲安其民。
莫若择守宰也。
夫世态骄奢。
竞相扇习。
生民益痛。
时风益讹。
昔有谏舜用漆者。
以其漆不已至于象。
象不已至于珠玉。
夫塞其源。
绝其流。
犹有浸渍溃防之穴。
而况决其源。
疏其流。
其可罪诸洋溢乎。
且古者车服仆隶。
悉系于位。
上不得踰制。
下不得僭上。
贞观开元之初
位至丞相
其导从不过十数人而已。
迨林甫秉政。
内挟邪以固宠。
托势以立威。
胜已者巧法以诛之。
异已者倚公以斥之。
内外畏恶。
林甫亦自审其曲。
由是出入严其兵卫。
如见大敌。
自后执政者。
嗣其馀风。
至今不衰。
下至散班冗职。
但力可致者。
即前有驱。
后有殿。
固莫问于品秩矣。
至于崇德雅望。
亦不能复其本。
纵心有所恶。
皆有类聚者瞽惑。
不得固其节矣。
且月俸既有限。
馀给既无数。
以有限之入。
供无度之费。
俾其分一职。
当一位。
不掊不敛者。
亦鲜矣。
车服仆隶之为费。
尚且如此。
矧复后庭曳绮罗饰粉黛者。
其费如何哉。
故因赂而仕。
由贿而达。
牛骥皂隶。
汨为一流。
居外者恃内之权。
恣其刻削。
居内者恃外之遗。
益其侈靡。
耗民之生。
如城之狐。
蠹民之力。
如社之鼠。
枯骸朽皮。
尽取后已。
阁下其不痛心乎。
其不抆泣乎。
夫四方程式。
自辇毂出。
傥阁下剋已以行。
俾四海知所法。
则其为革弊刬讹。
不啻沃汤于砌雪也。
故曰欲固其本。
莫若去奢侈也。
自大驾南巡。
官失其守。
贩缯织畚之伍。
安刘灭项之才。
于是烂羊续貂。
首尾颠倒。
苟无董正
是紊国经。
元宗平内难。
有功者多横行自负。
姚梁公当国。
光武故事。
请不任功臣以政。
优其禄秩。
寘于散地。
使不干禁忌。
菹醢之戮。
保子孙爵禄之庆。
阁下不以是为虑乎。
书曰。
官不必备。
惟其人。
国家设庠序之官。
盖说礼敦诗之本也。
苟非其人。
焉可妄授。
今贵游豪冑。
言国庠
凡受其官。
意若获谴。
故朝廷职事。
亦以为寻常。
莫知大学为国之本。
本颠则枝叶从之矣。
焉有文明之代。
轻易儒学。
齿其位者。
曾不知书之颠倒。
而欲以此发明大义。
阐扬大道。
是犹责瞽者以元黄。
语聋者以律吕。
举是一隅。
则百辟其选。
岂可不摭其名责其实也。
故曰欲官之治。
莫若为官择人也。
今天下黔首。
不惮征赋。
而惮力役。
明敕屡降。
非不丁宁。
州县奉私。
曾不遵禀。
既因循未用。
亦有所未尽焉。
盖侨寓州县者。
或称前贤
或称衣冠。
既是寄住。
例无徭役。
且敕有进士及第
许免一门差徭。
其馀杂科。
止于免一身而已。
今有侥倖辈偶忝微官。
便住故地。
既云前曾守官州县。
须存事体。
无厌辈不惟自置庄田。
抑亦广占物产。
百姓惧其徭役。
悉愿与人。
不计货物。
只希影覆。
富者称物产典贴。
永绝差科。
贫者以富籍挤排。
助须从役。
利入私室。
害及疲民。
无利润者。
转见沉沦。
有膏腴者。
坐取安逸。
衣冠户以馀庆所及。
合守清廉。
既恃其不差不科。
便恣其无畏无忌。
且古画地之数。
限人名田。
一则量其贫富。
一则均其肥瘠。
今凡称衣冠。
罔计顷亩。
是奸豪之辈。
辐辏其门。
但许借名。
便曰纳货。
既托其权势。
遂恣其苞囊。
州县熟知。
莫能纠摘。
且州县所切。
莫先科差。
富贵者既党护有人。
贫困者即窜匿无路。
上逼公使。
下窘衣资。
怨嗟之声。
因伤和气。
苟权利之路绝。
请托之幸除。
即民必泰。
俗必阜矣。
何以塞其门。
杜其隧。
在定其税额而已。
自一品至九品
各限其田。
田有恒。
即赋有限。
无路广占矣。
既绝其广占。
即富者无苟免之徭。
贫者无非次之役。
则凋瘵何有夫不苏。
时俗何有夫不安。
故曰欲弊之革。
莫若随田而定赋也。
是四者。
固为政之纲也。
将欲安其人。
丰其俗。
实未有先于此道也。
复有急于是者。
盖朝廷之法也。
夫法者。
士庶之所以共。
固不以士则废。
庶则用。
所以一而行之者。
欲人之鲜过也。
苟轻者以赂而重。
曲者以势而直。
纵朝廷示于人。
虽一子不为信。
而况有势有赂者。
焉肯凛畏哉。
今朝廷之法。
不及州县之条。
州县之条。
违者必有刑。
所以人知惧。
朝廷之法。
犯者未必罪。
所以人莫畏。
是以冠履杂处。
首尾倒置。
国君之威。
不行于世。
牧伯之令。
反信于时。
如此则风俗日已漓。
国柄日已陵。
不其痛欤。
不其惜欤。
今为政者。
未尝以此为痛。
盖各急于私。
不计于法。
设有其行典者。
悉贫而寡援。
俾其受罚而兴怨。
蓄愤而不能诉。
鬼神有知。
固纳其诉。
则伏阴愆阳。
繁霜苦雨。
岂不职于此哉。
石碏杀其子。
君子以为义。
叔向戮其弟。
仲尼以为直。
今阁下当此大柄。
岂有舍其义与直
而混其名与龌龊者为偶哉。
今法不患不制。
而患不行。
事不患不立。
而患不公。
苟以用法必公。
不以豪强而曲直。
则不出户可以见四方之承禀。
不下席可以知兆庶之休戚矣。
代宗朝用杨绾为相。
性清俭。
时论推之。
及为相。
郭汾阳河中节度使
惮之。
妓乐减半。
验于此。
即四方凛畏当国者操守耳。
陈平对汉文云。
宰相者。
上佐天子燮理阴阳。
内亲附百姓。
镇抚四夷。
使御史大夫各得其职。
今阴阳调乎。
百姓亲乎。
四夷柔乎。
内外之职各得其任乎。
欲阴阳之调也。
狱无滞讼。
官无滥政。
农桑无失时。
公府无加赋则里有歌。
巷有颂。
和声达于上。
休气属于下。
阴阳何有于不调哉。
欲百姓之亲也。
不夺其力以营台榭。
不劫其才以具土木。
不掠其粮以给犬马。
不赋其财以资交结。
闻民之病。
如子之病。
闻民之馁。
如已之馁。
百姓何有于不亲哉。
欲四夷之柔也。
省刑罚。
薄赋敛。
谨庠序之教。
申孝悌之义。
乡里识尚齿之敬。
路知事长之礼。
然后固其关防。
禁其侵掠。
橐其戈革。
示以恩信。
四夷何有于不柔哉。
欲内外之职得其任也。
命各举所知。
随材引用。
不以位微而不录其言。
不以地寒而不取其行。
称文者授以文学之任。
然后考其文之臧否。
称武者授以兵卫之任。
然后验其武之勇怯。
称理者授以亲人之任。
然后责其理之优劣。
称钱谷者授以度支管榷之任。
然后课其钱之盈虚。
实者升之。
不副者黜之。
其升黜皆及其所举。
故人不以党而进。
亦不以独而退。
则内外之职。
何有不得其任乎。
自元和以降。
宰相闭关不接士夫。
游其门升其室者。
非有世故。
非有媒荐。
固不可偶顷刻之语。
周公一沐三握发。
公孙宏开东閤
邴吉不以吐车茵为过。
而乃致理平。
太平之基。
非一士之功也。
借如大厦崇崇。
诚柱石栋梁之力。
然舍其栾栌榱桷。
此为何室哉。
今天下有倒悬之急。
实阁下夜以继日筹其事。
坐以待旦思其用。
忘寝食以待往来。
捐金帛以给贫困之也。
某家且贫。
读书著文之馀。
以渔猎奉甘滑。
今阁下居密勿启沃之地。
辄以渔猎为谕焉。
夫渔于泽。
遍水而布罟。
猎于林。
被野而设罝。
不遍不被。
是阙其具也。
及其获鱼得兔
非一日之力。
今内外百执事。
亦罝罟之众目焉。
焉可一一责其获。
又焉得以不获而不设也。
然能不纵其跃。
不漏其走。
亦足助为渔猎矣。
苟或不掩其走。
不蔽其跃。
即捕之无亏其纲纪。
则后日之渔猎。
不患于遗矣。
惟不以词之繁。
试一二垂省。
幸甚幸甚。
御史大夫史实制 晚唐 · 昭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
古置御史。绳愆纠察
为朕耳目。董正朝纲。
厥任非轻。必惟其人。
御史大夫史实。风裁严毅。
学识渊源。劲正之气。
足以配昔人之贤。明敏之才。
足以周当世之务。今朕丕承鸿绪。
值造多艰。外有侵侮之虞。
内赖修攘之略。特命尔。
尔宜益励初心。毋荒朕命。
台州永安县遇明禅院碑铭(并序 景德二年七月 北宋 · 释愿鸿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两浙金石志》卷五、光绪《仙居县志》卷二一
圣上御极之六载,大礼奉于南郊,皇灵阐于区外,光昭乃祖,化被万方。
其仁如天,其智如神,醴泉朱草,金牛玉马,其皆不取,但小大之政,不失其职,斯所以为天下瑞,故勋华之风,可以平揖。
繇是垂衣端拱,功成不伐,唯善其脩,以及四海。
是岁,诏下有司,乃曰:「朕闻道释之教,历代钦奉,元资大政,可福黔黎」。
遂敕下以戒箓广度,则知圣心无为而无所不为矣。
下民被其化,皆能有志,是用献赞我后之鸿祚也。
或鹭池仙苑、金刹奈宫,其在必葺。
永安遇明院者,即梁朝西仁寺也,居州之西北七十里,天监二年奉敕之所建也。
地分牛宿,境占神皋,前枕寒溪,后连翠窦,桃源、天姥、顶湖、括苍,烟霞一开,远近如画。
项斯之宅可寻也,麻姑之峰可登也,甘露绝名,又何让也?
元帅王之有国,因改西仁为遇明。
厥后纳版图于朝,院则关乎能者而董正之。
太平兴国六祀邑人□□□□□□□□八保户人系状于县,以命沙门文遂而主之。
师端静淳素,抗节有闻,奉道之馀,植福多勇。
咸平癸卯岁鼎新绀宇,事从典制,义取规旧,非务华好饰之越度也。
云廊月殿,像阁经斋,方丈法堂,三门库院,内不备焉,信士济南承皓赞以成之。
师复置东皋南亩,以实常住,延浮杯之侣,待挂锡之宾。
晓月开经,香分玉篆。
秋林出定,苔封石床。
瑞鹿眠花,幽禽背雪。
陶彭泽若闻应到,贾长沙如在合来。
涧云起而野色侵灯,山雨至而松风入槛。
谁言诸子,不解髻珠?
所以克荷真宗,越扬大教。
俾法流慈泽,永润枯根;
冀檐卜优昙,长敷后叶。
铭曰:
大宋抚运,承宗绍祖
昭格仁孝,光业文武(其一)
富寿苍生,基本皇极。
乃广法教,爰奉道释(其二)
民祝于天,载葺鹿园
遇明昔者,西仁寺焉(其三)
绀宇凌云,禅宫耸日。
立雪传衣,升堂入室(其四)
平接寒溪,高连邃谷。
晴霞忽开,翠屏满目(其五)
功之匪骞,利其斯久。
资国与民,天地不朽(其六)
时景德二年岁次乙巳七月十有五日汝南周□同勾当建立,清河张祚镌字。
重修升仙太子大殿明道二年六月 北宋 · 谢绛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一、《金石萃编》卷一三二、弘治《偃师志》卷三、乾隆《河南府志》卷八四
夫大道希微而不可诘者,尸万化之育而归于自然;
上帝杳冥而所以尊者,宅太虚之奥而蕴于无迹。
有生御办,材如委蜕;
列真炳灵,歘若脱屣。
是皆籍在仙品,格于殊乡,茫乎邈焉,未易究极者矣。
升仙太子参华帝胄,遗荣少海,注瑟对暝臣之问,挹袂接浮邱之游。
去龙楼于震宫,作凤吹于洛曲。
三年上宾于帝所,七日举手于云阿。
右弼于玉晨,职金庭于桐柏。
丹符素券,亲受紫阳;
空洞灵音,迭歌勾曲。
遗俗凝慕,逖闻吸日之谣;
故山横绝,绰有顺风之拜。
因是标概,作为丛祠,光尘蔼如,区处增盛。
天后圣历中,亲制纪勒石,设置守卫,厥后靡易基兆,再新观宇。
年籥寖远,坏梁不支,殿屋之馀,鞠为宿莽。
初,天圣四年,今西都分宪赵公祠部郎中治园邑也,会出境上,即欸庙庭。
念高搆之衰,乘民政之隙,谋作大壮,以舍真像。
公首捐资用,及率吁里人,吕仲简等相与欣助,聿来营之。
粤自伻图,迄于役罢,男无亟夫,家不劳馈。
地爽缺云,蔚为福庭,重阶丛楹,兹焉落成。
山月林风,徘徊有待;
云璈玉箫,肸蚃如接。
睟容渊穆而森俨,蜺状棽丽而肃设。
控众真之妙境,奠景室之神隩。
徽音未泯,轩台西向而可畏;
岸谷相变,灵光巍然而独存。
而与夫姑射仙山,人能饮露,建安旧壤,州名坠马者比美焉。
以余稔闻兴葺,悠逸岁月,见咨撰述,不获让焉。
明道二年六月一日记。
中奉大夫太常寺少卿、权西京留司御史台上柱国天水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赵世长建。
孙将仕郎、守河南府永安县垂佑同立。
助缘人进士缺拱,学究赵静、董正、马骧,教练使若冲,侄仲宣勾当冯遂
按:《偃师金石遗文录》卷八,清刻本。
英宗谥议治平四年四月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宋大诏令集》卷八、《宋会要辑稿》礼二九之五○(第二册第一○八八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闻惟天为大,在形器而已分;
惟君为尊,抑德名而后显。
皇坟帝典,玉板金函,勒鸿垂休,略见方策。
我宋受命,以祚神主,乃武乃文,克明克类。
故七世之庙,可以观德;
三灵之心,怀于有仁。
保定之眷,永锡景祚;
淳耀之烈,爰集治平
恭惟大行皇帝浚哲应期,泰清抚运,体乾元之刚健,涵阳精之光铄。
粤初清明在躬,隐而未见,则惟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极渊微。
储思养正,而圣功内充;
处谦自牧,而物情已服。
仁宗皇帝深烛天意,知人神之依,曰惟汝贤,授之宗器。
乃怀抑畏,坚避历年,不易乎世,无然歆羡。
至诚达节,天下莫际其量。
《文言》曰:「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历数讴谣,谅非人事,遂膺图箓,正位凝命,景至而冬夏应,气动而风云从。
震声而离明,巽齐而兑说。
既已保富有之业,席嘉靖之治,敕天之命,严恭励翼。
率时昭考之道,祗奉慈仪之尊。
肇禋圜丘,诚志内尽;
登祼清庙,孝思惟则
君道王体,大本举矣。
若乃励精庶政,收采群策。
朝以听决,至于中昃;
夕而访览,迨于乙夜,稽考典刑,综核名实,谨宪度,振纲律。
《中庸》所谓审问慎思,笃行固守,其自致也悉矣。
惟其体貌丞弼,优遇耆老,辨章才品,慎重名器。
虚怀以待俊德,前席以尽嘉言。
纳用不专于亲近,眷接无间于疏逖。
推择髦秀,以充册府
增置学官,以训宗胄。
惟日孜孜,每怀靡及。
喜老氏之清净,则乐行其道;
贵大《易》之简易,而尝以为言。
故无有作好,用敦乎俭。
器服才具,玩好不设;
未尝致意于观于逸,于游于田;
宫室苑囿无所增饰,左右嫔御无一名号
爵罔及于私昵,恩无假于近习
夙戒戚里,微濯龙车马之盛;
裁省主第,无堂邑山林之侈。
身先处厚,以示四方。
此皆治古之盛事,哲主之懿铄。
得其一二,足以垂光载籍,宣昭义问,矧翕受敷施,广大悉备。
兹士民之所目见,天下之所共闻者矣。
至于宽仁温厚,煦然若春阳之布和;
庄毅明察,凛然若秋霜之肃物。
其稽古也,多识前言往行;
其御今也,有以极深研几。
而犹罢朝则敷经于外阁,退食则开帙于内殿。
惇序宗属,抚怀戎狄。
钦恤刑辟,蠲薄赋繇。
惠养鳏独,赈恤乏绝。
凡曰仁政,不忘寤寐。
傥若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更化而能久成,于万斯年,永绥寿恺,则雄才大略足以弥纶于高厚,丰功远烈足以辉掩于往初。
以此积德,则三代不必企也;
以此立威,则四夷不足攘也。
上仪壮观,遗风茂实,奇伟倜傥,竹帛不可殚纪。
爰厌世之已早,遽乘云而上宾。
植璧于坛,顾金縢之靡兆;
遗弓在地,怅龙驭之莫攀。
因山已穹,同轨斯会,爰饬旧典,申诏近臣,参考历代之法,崇荐对天之号。
谨按《谥法》,圣能法天曰宪,经天纬地曰文,刚德克就曰肃,保大定功曰武,重光奠丽曰宣,尊仁安义曰孝。
若夫惟天聪明,惟圣攸法,惟臣钦率,惟民从乂,兹所以为宪。
典常是师,俊民用章,乂用明,以化成天下,兹所以为文。
以义制事,以礼制心,王道正直,罔失法度,兹所以为肃。
董正治官,威怀并设,六服八表,靡不承德,兹所以为武。
丕显哉皇祖之谟,丕承哉三宗之烈,缉熙景训,垂裕后昆,兹所以为宣。
持盈保成,夤恭戒惧,顾諟明命,克昌统业,兹所以为孝。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文、武,三代之英者,惟德有以当之,不在乎、文、武专其美也。
是故继《韶》《夏》,建鸿名,必本诸事业,质诸公论,考诸先圣而不谬,垂之万世而不疑,则可以昭告于郊,锡命于帝,宗庙享之,子孙保之,言而可为天下信,著而可为后王法。
盖《诗》、《书》所存,断自唐虞以下,所以发扬盛德,诏于无穷者用此。
大行皇帝尊谥,宜天锡之曰宪文肃武孝皇帝,庙曰英宗
大宗正司治平元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四、《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九、《圣宋文海》卷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夫明德以亲九族,正家而刑万邦。
古先哲王,罔不由此。
朕嗣守丕业,率循旧章。
惟皇属之敦和,命宗正董正
而累圣承继,百年盛隆,宗社之庆灵,茂本支而蕃衍。
念其性本于仁厚,宜广学以勤修;
顾其日益于众多,必增员而统理。
故外已诏于儒学,各选于经师
而内仍择于亲贤,共司于属籍。
庶乎协赞其职,并修厥官。
纠乃非违,先以而为率;
勉夫怠堕,惟其善而是从。
式孚于休,以副予意。
郑资政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八二、《公是集》卷四三、《皇朝文鉴》卷一二一
邈远符光,亟迁岁籥。
晞虹蜺之隆耀,渴江汉之清流。
心如旌摇,讯将雨绝。
伏惟坐镇南国,翕宁纯禧。
恭以某官,禀灵山川,为世梁栋,迈一德以齐俗,含至诚而协中。
往者董正武经,毗参公铉。
折冲出于樽俎,威令被乎夷戎。
茂功越成,优诏均逸。
帝尧四岳之任,下统诸侯;
姬旦《九罭》之诗,咸思衮服。
矧惟注意,固亦匪朝。
闇于知人,幸兹守土。
诚陶钧之远及,趋棨戟而无缘。
仰冀上为庙朝,益绥福祉。
李良辅庐州张伫陕州崔度蔡州王说徐州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三、《元丰类稿》卷二二、《曾文定公集》卷二
敕具官某:朕董正治官,自朝廷始,至于六服群吏,莫不考循其名,以督课其实。
夫宣恩德以逮下,厚风俗以承上,其选为重者,非长民之任乎?
尔惟其人,属以兹位。
奉职遵礼,以有循良之称。
苟能自勉,则宠劳录最,以明国家之典,朕敢忘哉?
往钦厥司,方稽尔效。
可。
门下侍郎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四、《元丰类稿》卷二三、《曾文定公集》卷三
朕于天下之事,以禀承处决属之中书,审阅驳正归之门下,而使尚书推而行之,此三省所以异任而相成。
故长令、仆射,皆宰相之任,而左右省侍郎,所以贰之。
盖谨其名者,固将循之以稽其实也。
必使位无虚加,人无虚受,以修国家之务,然后称朕意焉。
明允修洁,学通今古。
以风力之敏,见于积用;
以志行之笃,重于朝廷。
擢自从臣,预国机政,多引大体,沃于朕心。
董正治官之初,介东台管辖之寄。
历选在列,汝往惟允。
夫坚一心以在王室,康万事以亮天功,汝之任也,其尚勉哉。
给事中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四、《元丰类稿》卷二三、《曾文定公集》卷三
有事殿内之臣,职在于平奏述,详命令,驳其违者而正之,覆其善者而行之。
至于决狱官人,发驿遣使,申冤滞,察苛娆,莫不总焉。
其任可谓烦且重矣。
董正治官之始,思得其人,以称厥位。
以尔具官某,忠笃强毅,明于理体,劳阅甚茂,朕惟汝嘉,列之东台,公议所属。
惟精敏不懈,可以统治要剧;
惟刚方不苟,可以辨白是非。
尔其慎于厥修,朕方观汝之效。
门下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 北宋 · 曾巩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四、《元丰类稿》卷二三、《曾文定公集》卷三、《永乐大典》卷一三四九八
尚书中书、门下三省,本天下之务,而侍中、令、仆射,为宰相之任旧矣,自唐政不纲,而失其守。
今朕董正治官,使三省之长皆复其任,而于尚书左右丞左右省侍郎,秩有升降,使贰吾任政之臣。
夫居纲辖之地,与御史更相察举,所以警官邪,明宪度。
侍郎左右省,无不统理。
则其所系,于体尤重,非杰出之材,不在兹选。
某官端方笃实,学有本源,预于政机,人望惟允。
某强毅忠厚,通于古今,谋谟堂庙,休有令闻。
是用命尔,以为选首。
其尚体余所以处尔之重,勿茍勿随。
使百工庶尹皆知尔之不私于法,罔敢不,而政令之自上出者,罔不得宜,以称朕所以作则垂法、始今行后之意。
尔可勉矣,予有望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