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豫章熊氏墓志铭宣和元年十月 北宋 · 叶之芳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八
熊氏,世家九江郡
自曾祖父以来,皆隐不显。
年十八,适同郡张侯奭。
张氏为右族,蓄赀产,富储偫,为江城最。
方其全盛时,熊氏归之。
事其舅姑以孝而勤,辅佐君子以义而顺,接宗戚内外有礼而和。
凡饮食祭馈,必精以致美;
组紃织纴女工之事,亦皆巧莫可及。
性约素,居金珠绮纨间,若服御奁具,悉取给则上,未尝辄务瑰侈以相夸诩。
惟服劳早夕,勉勉以修妇职为意。
由是人莫不嘉叹,以熊氏之为妇,为宜其家。
其后舅姑终堂,张氏兄弟各分异,不幸屡遭回禄之变,先业扫地尽矣。
张侯既捐馆舍,家世益堙替,生理萧然。
晚节寓居林口阛阓间,壸宇湫隘,人视之若将不终日,而熊氏处之晏如,专以慈爱抚育其孤,故诸子皆怡然,不知其家之有无也。
其居与予家邸甚迩,朔望时序,得以起居问安否。
每阴察其语容风韵,安裕和适,略无幽独可怜之态,顾其中若有所得者。
不喜杀生,而居近屠坊,一闻宰戮之声,遂禁肉食,终其身,其仁恤不忍之性类如此。
喜诵《金刚般若经》,晨起至冥,必以诵十过为课,卒岁无少懈,其至诚持修之勤复如此。
忽于重和二年岁己亥正月十四日辛酉,无疾而卒,享年六十有六。
其卒之日,有邻媪为新年相过,与之饮酒欢甚,笑语道平生,异于常时。
迨继烛未罢去,忽若直视然,急持救之,奄然化尽,殊无留难。
时独其子曰琬者在侧,惊扰狼狈,搜索平时所储药石,以备卒者,百端无如之何,但号恸彻夕,几于殒绝。
呜呼!
其生也居富盛而不侈,处穷约而不忧。
及其终也,欻如委蜕,曾何系著,是富贵贫贱死生,皆若不足以累其心者。
大丈夫兹为难能,而妇人由之以安,得不谓贤矣乎!
生七男子:曰俊民、曰宗古、曰瑾、曰琳、曰琬、曰楙、曰瑀。
宗古,幼从金仙氏,为其徒。
瑾既婚,且有子矣,中乃折节归老氏,今更名育言,隶籍为道士
琳、瑀,前卒。
楙幼歧嶷,力学而文,为三舍诸生,籍籍有声,流辈罕与比者。
方其父既即世,楙每痛其不及见其成人,故事其母尤尽力,益勉砺,期以禄及其亲,为朝暮念。
以楙赴试上舍于有司也,其母恻恻若有难别意,唯叮宁努力是往,其无它语。
试适终场,越一日至夕倾逝。
既而遽传魁,擢第一。
故乡党邻里,无问疏戚,莫不以不使其亲一见为咨嗟叹息。
然楙于是时,其歉然衔哀之情又可知矣。
女三人:长适姚祚,性至孝,伤其母遽终,哀毁过礼,竟得疾,阅十旬亦死。
噫,可哀也已!
次适陈任、李庭止,二皆善士,为学校生。
长孙男一人,曰深。
其年十月二十四日丁酉,举葬于德化县德化乡大五辇之原。
先葬期,琬、楙来丐铭。
且曰:「惟吾亲慈爱诸孤,不幸速化,俾不得尽养;
今竭力以奉大事者,敢不勉?
若始终行实,愿幸得备著于辞,藏诸墓,庶几少塞无穷之悲」。
之芳视熊氏为妻党兄之妻也,既亲,且知之为详,义不得辞,于是论次其平生懿德淑行之实者,不敢以略。
且为之铭曰:
孝承舅姑,义相其夫。
室既丰腴,曰茍美矣。
孰敢僭侈,俭勤是喜。
迨居约时,容色怡怡,不颦以嘻。
死生夜旦,了知泡幻,倏兮云散。
禄寿庆祉,不对其美。
幸其有子,山回水长。
固安其藏,有子其昌。
按:江西九江市博物馆藏志石。
折槛旌直臣赋(修述折槛,深旌直臣。)1129年 宋 · 李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八二、《梁溪集》卷四、《古今图书集成》皇极典卷二六六、《历代赋汇》卷四四
士有敢谏,君当体仁。
爰修饰于折槛,以表旌于直臣。
收电回霜,已宽斧钺之戮;
葺隳因阙,更瞻轩陛之新。
汉朱云,希风汲黯
偶赐枫宸之对,因致龙鳞之犯。
指陈奸佞,愿借尚方之刀;
退就诛夷,遂折便朝之槛。
辱师傅之贵,虽曰敢言;
干雷霆之威,自应可斩。
而天子能恕,将军敢争。
因免冠而致悟,乃饰槛以为旌。
宽以纳忠,岂独垂万世之训;
阙而当宁,更以致三墀之荣。
易令名以愧贤,讵能比迹;
藏断罟以志谂,庶可同声。
原此狂生,素称义烈。
雅有意于汉室,故屡陈于主阙。
命驾径去,不为薛宣而少留;
趣和药来,更助萧公之引决。
惟直情而径行,故太刚而必折。
成帝渊默,临朝靓深。
陈善闭邪者小臣之难事,而尊贤从义者大君之用心。
难甘切直之言,虽加谴怒;
终懋矜容之德,曲示承钦。
然而所求者名,不务其实;
文虽足观,质焉可述。
昭仪而绝皇嗣,大斁天伦;
恩元舅而杀王章,遂倾帝室。
虽存折槛,足为后世之规;
实废嘉言,讵救当时之失。
岂不以篡汉室者必王氏,佞王氏者惟张侯
师臣而取信,乃保身而自谋。
堤防祸机,实为国之至要;
拔去奸本,期厥德之允修。
能充葺槛之心,何施不可;
深味借刀之旨,岂谓无由。
凡曰司聪,皆有言职。
欲致国家之治,必尽箴规之益。
魏公献疏,乃切论而危言;
贾生上书,亦流涕而太息
文帝、太宗之君,必能褒崇于正直。
有怀雪堂旧游 其三 北宋 · 李彭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张侯赡蔚气如虹,字字追还西汉风。
俱为泉下士,辞林正派绝流通。
张邈所画山水图 北宋 · 李彭
异时颇爱宋元君,踏门画史如云屯。
舐笔和墨太早计,解衣槃薄全天真。
梦泽张侯饱閒暇,直疑胸中有成画。
酒酣耳热呼不醒,澹墨淋漓疾挥洒。
谁为右辖赋招魂,远过酸寒郑广文。
怪底高堂见丘壑,欲攀松萝寻石门
咫尺终南王屋,翩翩不下如黄鹄。
水南水北索价高,放浪犹歌紫芝曲
张侯爱画入骨髓,脑脂遮眼良有以。
笔端刻意写遗民,要似留侯赤松子
如闻可汲用王明,会须添作贡公
会稽初秋四首 其二 1137年 宋 · 吕本中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
张侯问舍复何时,我亦留连去未期。
便欲为君草堂客,几时先寄落成诗。
劝张李二君酒1109年 宋 · 吕本中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
张侯好诗如好色,不敢为主而为客。
李侯好酒如好诗,心虽甚壮无人知。
两侯风味俱不恶,如芙蓉与木芍药。
午窗留客看笔快,晓枕无人犹睡着。
广袖渐变天宝妆,大字不作元和脚。
世人讥笑乃其分,政是仍叔之子弱。
病夫坐隐无所求,荒檐断雨鸣春鸠。
炉烟未尽消百忧,恨不缓带从公游。
何时清江横小舟,与公一醉荻花,却来密庵参牧牛。
唐充之兼简益中1115年6月 宋 · 吕本中
 创作地点:江苏省
三年白沙看江山,可当中原故人面。
今来千里逢故人,笑谈却作江山见。
江山故人不相远,平生志愿于君满。
唐侯独立一代无,张侯与之来集枯
老松本自岁寒外,良马不畏长途驱。
饥年百室仰廪,暑路六月悬冰壶。
念昔关汪不相贷,视世好爵如机械。
上书索去不作难,云我未了平生债。
后生少年延颈观,诸公故人思一快。
基本未定天夺之,赖有君侯数人在。
龙媒已远风驭回,坐叹四海梁木摧。
尔来老谢又继往,但觉眼界常尘埃。
长江无津出光怪,迥野入夜开风雷。
此语不诬君可验,请君更讨防身剑。
建炎八月乘家舟往来龟山 宋 · 王洋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张侯无居寄岸上,志和有意学浮家。
我今乘舟任来去,便应随处为生涯。
瑞香海棠五首 其三 宋 · 王洋
七言绝句 押齐韵
鲁国诸儒走月题,甘于圣学饱羹藜。
不知筱人归后,谁似张侯为割鸡。
贺舍人詹事 北宋 · 傅察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二、《忠肃集》卷中
伏审凤阁清华,密简渊衷之眷;
龙楼奥秘,荣兼端尹之崇。
遐迩传闻,士夫欣颂。
永惟建国之本,孰先主器之良。
虽岐嶷挺乎生知,而温文资乎幼学
欲明道术智谊之指,日就而月将;
必择左右前后之人,绳愆而纠谬。
宜得端士,乃允佥言。
恭惟某官雅量澄波,高标峙岳。
渊源奥学,黜惠子之五车;
博极洽闻,陋张侯之三箧。
言语妙乎天下,名声重于朝廷。
雍容西禁之严,参总东朝之务。
太宗之用李绩,虽暂屈于阶资;
刘宪之事明皇,欲留意于经籍。
载稽盛德,宜掩前闻。
某远托馀光,夙叨末契。
睹丝纶之诞布,徒倾贺厦之诚;
瞻屏著以非遥,莫遂趋风之便。
其如抃跃,难既敷宣。
贺提学察院 北宋 · 傅察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三、《忠肃集》卷中
伏审宸衷锡宠,诞膺褒诏之荣;
吴会观风,复被皇华之选。
传闻四远,欣惬一词。
恭维某官杞梓呈才,圭璋挺器。
渊源奥学,黜惠子之五车;
博极洽闻,陋张侯之三箧。
蚤繇射策,擢秀贤关
自致明时,升华要路。
䌷书东观,咸推良史之才
执宪南台,雅擅直臣之誉。
逮出分于使指,方远布于教条。
揽辔澄清,已肃范滂之志;
下帷讲诵,犹传董相之经。
眷兹纶綍之颁,益耸搢绅之望。
虽地分二浙,资领袖于百城;
而涂径上都,伫对扬于中禁。
遂跻从橐,永辅昌图
某晚学微生,备员下邑
披云有幸,尝叨游雾之恩;
窥豹何知,徒切攀辕之志。
欣依兼极,敷述奚殚。
春晚书怀 宋 · 王之道
 押虞韵
十年萍梗三到吴,走俗未暇观西湖
是行信步至湖上,水光山色开天壶。
游人杂遝半罗绮,一径不惮穿云纡。
归来神思顿清发,诗中写出钱塘图。
张侯妙语何所似,青玉为案黄金铺。
要当联辔事幽讨,邂逅得句相招呼。
东坡已死不可作,因君对景还嗟吁。
水仙配食竟莫举,但见旧隐环菰蒲
山间有寺过三百,终期遍走参能儒。
还家儿辈若问我,庶免不知空嗫嚅。
绍兴府华山维卫像记 宋 · 王之道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四、《相山集》卷二三
按《西南维卫无量寿佛像记》云:「阿育王第四公主以姿貌寝陋,冀其端严,舍金银铜,冶铸斯像四十九躯,首饰火焰,足饰莲花,布四天下为众生植福之本」。
此山得四十九躯之一,而居其冠。
初,晋成咸和四年,有婆罗门僧宝奉斯像泛海东来,比至,齐祖兵乱,徬徨无所向,因穴地而藏之大河之侧。
顷之,发藏无见,夜梦神人告曰:「尔其往江左丹阳尹高公悝,当自知之」。
婆罗门僧如其言诣悝,悝曰:「某年月日,偶以职事至张侯桥,远望桥下有五色光,轮囷覆水,命左右视之,得斯像于溯流。
因闻于朝,有旨致之阙下,辟瓦官寺以居之。
辇入金陵,抵长岸坊口,牛不肯进,鞭之若与人竞,径入长干寺中。
有司以闻,上叹异久之,赐内府钱数百万为殿以奉香火」。
婆罗门僧闻悝言,悲喜交集,因辞悝走长干瞻礼,以终其身。
更宋齐,迄梁大同中昭明太子统亲自长干辇送斯像,奉安山中。
至山之日,顶放白毫相光,宛如组练,萦绕十峰。
明年,山发洪水,坠石崩崖,摧压涧谷,寺成巨浸,而像设中立,瑰然独存。
唐会昌之变,欲毁为钱,以不能碎故存之。
始在长干,当宋齐之代,尝失火焰、金莲所在。
宋人董琮因采珠于交州,睹物触舟之祥,而遂获火焰。
齐人张世系因捕鱼于临海,睹蟹相附之异,而遂获金莲
呜呼!
变化不常,去来自在,地祇所不能秘,王命所不能拘,火所不能烧,水所不能溺,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哉?
故书之以告来者。
桂阳监学记 宋 · 胡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八一、《斐然集》卷二○、光绪《湖南通志》卷六六
绍兴十二年五月,制诏郡邑崇复庠序。
桂阳监左朝奉大夫无棣张侯修以书抵某曰:「修不敏,守蕞尔国而黉序一新,永惟德意所覃,兴废举坠,不可无述,敢请书之」。
某曰:铺张弥文,为太平盛观,乃朝廷大典,非一邦专美。
后世尚论,且将以其时考之,岂当率尔而形容也?
若夫教与学之多术,志士固思其上者,试为子矜诵之。
盖三代之于人才,自幼童而教养加焉,皆辅成德行之具,薰陶渐渍,历数十年,德立行修,可以仕矣。
然后在上者举而用之,士未尝有求也。
世远道丧,科举之法设,父诏其子,兄诏其弟,鼓箧抠衣,登门投牒而觅举,于是洙泗之风扫地尽矣。
方其读圣人书,顾知编缀附会,以待场屋之问,惟不中夫程式是虑。
有司问之,又岂皆道德之意,仁义之说,养心修身之要,治国平天下之务?
往往蔽正而徇己,道谀而诲谄。
行之浸久,皆曰取士如是足矣。
大学堙微,炎火消膏,利欲肆行,洪波稽天,间有资禀开明,厌此纷纠,望道而不见,则又轻忽经训,浅薄,溺于诐淫邪遁,泯然无觉。
寄名清高,实有贪觊,其趋愈下。
所以然者,忘义趋利之习也。
义者,天理之公也,华夏圣贤之教也。
利者,人欲之私也,小人蛮貊之所喻也。
学而不本于义,惟利是图,其患可胜言乎?
未得之,惟恐不得也。
既得之,惟恐不多也。
既多矣,惟恐不久也。
相贵以等,不尤则悲。
相觌以货,不积则忧。
必放此而行,怀此以相接,是谓失其本心,亦何往而不失耶?
故善学者择义而已矣。
今夫慈孝忠顺,交际辞受,语默动止,出处久速,各有不可易之理。
处之当夫理,是义也。
不当然而然,当然而不然者,有欲蔽之。
今而后二三子穷理期于精,由义期于熟。
必也不惑,然后智益明,必也不离,然后仁益敦。
以古之制自居,而不为在彼者,是则邹鲁之所以贻后人,天子之所以望多士。
名第云乎哉,青紫云乎哉?
建州重修学记 宋 · 胡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八二、《斐然集》卷二一、《永乐大典》卷二一九八三、嘉靖《建宁府志》卷一七、康熙《建宁府志》卷四二、《闽中金石志》卷八
建州张侯铢伻来,以书绘示泮宫新成之状,曰:「天子偃武修文,留神教化,凡庠序之事已废缺颓靡者,咸振举之。
仰惟明伦善俗,德意宣渥。
铢也既幸于钦承诏旨,而前后三漕使徐公、马公、范公请于朝,给钱二千万,听郡司委吏属,敦匠董役,告成蒇事,如图所写。
此侯藩大典也,当书。
而君建人也,能为建人书之否乎」?
寅曰:是则不敢辞,其如朴学不文,请改属能者。
既再三不获命,乃次比所见闻而言曰:吾乡山川奇秀,土狭人贫,读且耕者十家而五六。
三岁大比于春官,奏名射策,视诸方取数为多。
盖自唐常衮观察本道,以文艺兴劝,而昌黎先生表著欧阳詹之行义,警动后进,至于今而益盛,风移俗易,其来远矣。
本朝学法无虑数变,元丰中建州学田十顷,增其序宇;
崇宁舍选之制隆洽,则又斥大而华侈之。
岁在丁未,荡于内讧。
绍兴二年秘阁刘侯子翼来作守,埽土创立,累政相因,亦既就绪。
甲子五月巨浸冒城,摧击漂散,其获存者独大成殿尔。
自是徐公经其始,马、范二公图厥中,而张侯成厥终。
乙丑之春,尽冬十月
为一堂十二斋,闳庑庖库成备。
最后建教官寓舍,而峙阁其北,以贮御书经籍。
云汉之章与洙泗之风,昭回薰播,作新多士,抠衣负笈来游来处者,蒙幸至厚。
一时盛观,震耀瓯粤,是可记也。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弟子莫严于颜氏子之于仲尼,故始入学必释奠用币,秋仲上丁日,必释奠大合乐。
今学者往往訾病后世,以为无足师也,顾乃大言曰:「吾知师孔子而已」。
茫乎泛然涉波而窥藩,问其潜心请事就有道而正焉者谓何,则瞠莫置对,岂不忤于事师之名,而歉夫为弟子之实也乎?
昔者颜氏子不迁怒,不贰过,不远复,不违仁,见称于圣人,以为无能继之者。
而回之自述,则知坚高之难及,而致钻仰之功,见卓尔之难亲,而兴瞻忽之叹。
师弟子之相期如此,彼于功盖天下,名载终古,未数数然也。
况下此者,宁足道耶?
一日问为邦,圣人遂举四代之美治、兼一王之成法而告之,是所以宰制大物,弛张质文,陶动植于中和,措烝民于礼乐,其事伟矣。
自世俗观之,瓢饮箪食,萧然陋巷,孜孜克己之人而能与于此,岂不大有径庭乎?
曾不知理义悦心则关百圣,俟千载而无疑;
权度在我则称轻重,揆长短而靡忒。
其舍藏之泊尔,用行之粲然,亦直寄焉耳。
然则学而成是德,用而见是效,譬夫艺黍稷者不生荏菽麻麦之实,决也。
河出昆崙,则必经营中国而入于大海矣。
寅尝即是以求学者之失,盖不尚志而亲师,一也。
胶陋护旧,惮于择善,一也。
指记诵词藻为事业,一也。
用于觅举干禄而已矣,一也。
不得之,或叹儒冠误身,弃而他从,一也。
既得之,视故习犹兔蹄蝉蜕焉,一也。
效官庀职,以柱后惠文支梧一切,谓政材学术本自异科,一也。
进乎此者,知有上达之理矣,乃不探索于《语》、《孟》之微,《易》之几,《诗》之深,《书》之要,《春秋》之奥,则取遁辞小道,兀焉而宅心,一也。
呜呼!
岂无抗志大虑,凌高厉远,晞颜若孔之徒与!
诚得其门,造其堂,哜其胾,虽谓后世咸无足师,而吾直以仲尼为师,何不可之有?
寅既为侯记学之废兴,又申言此以告子佩之者。
侯不以为言之赘也,则请镵之石。
邵武重建军治记 宋 · 胡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八三、《斐然集》卷二一
《国风》载《甘棠》之诗,其序曰「美召伯也」。
释其事者曰:「召伯之教,明于南国」。
后之训解者谓:「召伯听讼,不忍劳民使来,故往之郊野,即民而听焉,及其久也,民歌思之,因爱其树,相戒以勿剪勿伐,曰此召伯所尝憩息者也」。
世之安此说也久矣。
而或者非之,以为诸侯治国,当有制度,临厥臣暨厥民,固将尊而不远,亲而不渎。
今以南面诸侯爵贵位崇,车旗冕服礼绝一国,而乃出舍于郊,芘身茨草,节则勤矣,亦何异夫以乘舆济人,惠而不知为政者哉!
予尝喜是言,非识治道知大体者不能至也。
不然,路寝之居、塞门之仪、皋应诸门之制,何为载于《春秋》、《论语》、《大雅》之什,而许行陈相以有仓廪府库为厉民者,又何见贬于孟子邪?
且四境之内,比闾族党众矣,使召伯去其朝,说于此棠,则民之趋之,未免裹饭趼足之劳。
使召伯即民而屡迁,则其休止固无常处,召南之民东西南北,不应睹一棠而寄怀也。
又是诗三章,反复一意,未尝及听讼之事,训解之言,胡得焉?
然则诗人之旨必有在,特学者辨之未明尔。
今县邑之地度袤挈广,何啻古公侯之邦,虽中下郡,犹或环四五县,方之俭于百里者,盖已辽绝。
而公家庭宇或庳褊蕞陋,曾不视豪举大姓燕私之馆,岂事理所宜哉!
昭武固东南名垒,扼飞猿峭石,其险足恃。
自洪、潭、广、桂、江、汉、巴属之有事于东瓯者,道必出此,盖瓯闽之西户也。
是以国朝太平兴国四年,革历代之规,升县为军。
太守张侯度自故县移今治,凡西徙五里,前据重冈,后带鹿水,山川奇秀,民力生业,尚气而服义。
承平既久,儒学之风尤盛,对大廷之问,则有文冠天下者。
为言责近臣,则有忠昭一时者。
致身丞弼,则有光辅中兴者。
至于孝义材学,显晦可纪,皆不乏人。
四方之闻有是邦也,盖歆艳而谈之。
其入境而问俗也,君子则乐其善,小人则阜其货。
故凡有意乎斯人者,受命作长,不称为难治。
而郡廨再火于建炎绍兴之寇,草创一切,无复基序。
十一年,太守左史王公始访古问旧趾而建置之,馀以百姓未裕,未遑及也。
后五年,今太守大夫江侯为政之明年,岁比有秋,内无寇攘,讼狱简稀,里闾康乂,于是衣冠父老合词言曰:「未有有州而无听事之所者,大夫其念之。
大夫虽重于兴作,其若蕃屏观瞻,使客临过,邦人之望何」?
侯不得已,令龟袭吉,鸠工会材,措画规模,一出心匠,僚属比志,兵民劝勤。
经始于丙寅仲秋戊申,迄役于丁卯孟春戊寅
钱以缗计者万一千有馀,佣以日计者二万八千有奇。
高明靓深,体与名称,修廊杰阁,卫以戟闳,俭而不削,美而不汰。
落成之日,众大欢会,咏侯之德宽裕而肃,歌侯之政简静而理,赞侯斯举得事之宜。
赋役舒徐,下弗敢迟,巍巍崇成,民若不知。
以一观百,亶称吏师。
郡从事谢沇叙废兴本末,道邦人意,来谒不腆之文,镵诸坚石,庸示悠缅。
予患夫短于才者,以因循不振为德,而凉于德者以苛刻促办为才,于是有当为而不为、不当为而为之者。
江侯则异乎此矣。
会予经从,目击轮奂,耳熟谣誉,非借示而传闻也,乃原古义,订时措而并书之。
颜鲁公祠堂绍兴十二年十一月 南宋 · 辛道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六、同治《临川县志》卷一五
临川州治后圃有鲁郡颜文忠公之祠,地僻室陋,岁久荒棘,祀典弗著。
绍兴辛酉冬广汉张侯滉来守是邦,起废更敝,千里既治。
一日,登怀谢堂,慨然叹曰:「近舍鲁公,远取康乐,可乎」?
乃改其堂曰「睎颜」。
徙置祠宇于堂之前西南二十馀步,地居高阜,古木森耸,崇葺一新,香火血食,神得顾享,郡之士民莫不乐公之举。
或曰:公徙祠正名,岂特举废而已,必有激于中,欲发明鲁公之义烈以昭来世乎?
公顾仆曰:「为我记之」。
仆曰「诺」。
窃惟鲁公德行、节义、文章、翰墨昭如日月,尽可略矣,惟氏著姓,盖出于邾武公之后,武公字颜,其子友,别封乡为小邾子,遂以颜为氏。
孔子弟子达者七十二人,而氏居其八,回为之冠。
其后衣冠不绝,世有闻者。
然则鲁公之忠孝学行,渊源有自来矣,故能明君臣大义,不惑于穷通死生之际,可谓得圣人之道而世其家者也。
使百世之下奉祠瞻像者,莫不整襟竦立,凛然增敬。
怀奸媢嫉,乱臣逆天,销缩摧沮,不敢牙蘖于其心者,皆鲁公之所格,由张侯之所崇也,其为名教,岂曰小补之哉。
仆既为之书,且诗,其辞曰:「中原万里寻戈矛,奸鈇逆鼎半九州。
孽臣叛将生堪羞,道徂德蚀乾坤愁。
支颠捍患孰可俦,我思鲁公涕横流。
临川民公曾留,徙祠修敬惟张侯
拜像生气如霜九原可作从公游」。
绍兴十二年十一月己丑长安辛道宗记。
潼川修城堤三桥记碑阴绍兴二十八年八月1158年8月12日 宋 · 王之望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七○、《汉滨集》卷一四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绍兴丙子秋九月,余以转运判官行部至梓,登牛头峰以望,江山秀绝,形胜雄伟,而雉堞颓圮,莽为丘墟。
以问左右,皆曰自癸酉大水之后,陵夷至今,民力凋残,未之能复。
居人不宁,偷寓朝夕,常惴惴焉恐涨潦之复至也。
太守鄱阳张杞南卿,余故人也,方校类试之士于成都,不及见,则招其子大寿而语之:「为我白而翁,郛郭如此,其何以为邦,盍图之?
库有某钱,庾有某,以具版筑费」。
后得南卿书,欣然即事。
起工东北隅,属于南门。
经始季冬至明年四月而罢。
偶其家不幸,以病死者二人,冬十月南卿又卒于官,而宪车贾直清茂德亦以七月下世。
或追咎土功干犯禁忌所致。
会余蒙恩移节宪台十有一月至治所,且摄府事。
有诏发廪以赈旱饥,羸瘠之民靡不沾上之泽,以免于沟壑。
而梓俗尚气,其农家之少壮者,虽糟糠不继,犹耻就给于官。
于是上府倅李鄩会用度之出入,裁节冗滥,掇拾遗馀,以兴修城之役。
高其庸募民,俾食其力,民欢趋之。
自南门而西,至于北门,又缮捍水长堤,补隍岸之缺,起石桥于三门之外,其详见于今碑。
将举事,或曰:「公其鉴张侯之祸,姑止若何」?
余曰:「南卿之举,我实启之。
其死适与事会,我若畏祸而辍,是危人而自求全也,幽明之间,得无负乎?
吉凶,命也」。
卒为之。
四月而后成,灾厉不作,邦人以安,余与僚属俱无恙。
梓之士大夫刻石以记其成,余以为是无足记者,而余发端卒事之本末,则不可以无述,因书之碑阴。
初,宣和间之修是城也,见于廉访使者王总之奏,为工三十八万九千五百有奇,县私附益者不与焉。
梓去边徼远,承平无事,而创为楼橹一百七十馀区,一路告病
既成,自转运副使提点刑狱下至督役执事之人,增秩有差。
十邑各有分地,岁岁葺之,至靖康乃止,公私之费不可计,父老具能道之。
余今并书于此,非伐一时事以暴前人之失,盖欲后之君子知张皇欺罔,害民以徼进,获福无几,遗愧无穷,不可以不戒。
戊寅八月十二日
杜安行东上 宋 · 郭印
 押有韵
忆初谋食广汉城,同时偶得三益友。
心将金石许平生,但笑纷纷翻覆手
人言兄弟性稍异,朝暮追随秪诗酒。
而今星散各参辰,空馀孤月照窗牖。
少城咫尺有张侯,素书频得问安否。
蒲节三月不厮见,梦绕锦屏山下走。
更怜吾子别经年,幽怀郁郁无由剖。
况兹来书又东去,万里严风吹马首。
朝廷多事正求言,自负应云舌在口。
力陈时策瘳邦国,肯与寒儒较先后。
男儿立志岂寻常,要使高名齐北斗。
一科一第奚足道,富贵浮云非我有。
张元鼎风雨斋 南宋 · 孙介
 押阳韵
张侯好兄弟,韡韡棠棣芳。
筑室听风雨,书史堆满床。
床前千挺,竹外花两行。
举头见青山,秀色临我傍。
客来具鸡黍,亦复陈壶觞。
坐与尘土隔,淡然风味长。
我久倦行役,万里归故乡。
相过饭三日,笑语成清狂。
百年几别离,两鬓各已苍。
此会苦难复,此欢不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