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陈成肃公画像记 北宋 · 孔武仲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九三、《宗伯集》卷一二、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卷六三、光绪《甘泉县志》卷二○
元丰二年春扬州新学成,而成肃公薨。
州人以币如吴,使画者何充图公之像,设于经史阁,朔望行礼如先师云。
公姓陈氏,世家建阳
少孤,徒步数千里而之母党甄氏。
兼昼夜读书,居之数年,学大成,名闻当世,遂登进士科
自御史谏官侍从,历宰相枢密使
公智识精明,而厚重沉默。
朝廷有大议论,相顾不决,公气貌安闲,不见畔岸,徐一言以折之,众则大服曰:「陈公之言是也」。
天子方倚以修太平,会公以疾辞位,遂镇淮南,作所谓新学者。
自始役至罢,公数行视,间以燕饮劳诸生
学既成,公请于朝,颁国子监书以训学者。
公之所赐特厚矣,则学者祀公,虽久其可忘乎?
俾进退升降于其前者,视公之貌,而知其平生,退将有以警于己。
是宜以其闳深博厚,为治心修身之道;
以其聪明俊爽,为立事应物之方;
以其忠于君、孝于亲、惠于民,为居家、立朝、临官之节。
则公虽去矣,而泽施于人者常在也。
至于位尊禄厚,宠荣天下,在公为宜有,而得之不得则天也。
若曰:「彼得为将相,而我则未焉,我之耻也」。
此不为知公者。
于是扬之官属,相与属余为文以记之。
系之以诗曰:惟公之身,爵隆位极。
势则有止,不迁惟德。
古之豪杰,为来者师。
瞻公之容,孰不公思。
思其所为,以立于己。
公泽之长,配此淮水
诗话(上) 南宋 · 杨万里
 出处:全宋文卷五三四○、《诚斋集》卷一一四
句有偶似古人者,亦有述之者。
杜子美武侯庙》诗云:「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何逊《行孙氏陵》云「山莺空树响,垄月自秋晖」也。
杜云「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此庾信白云岩际出,清月波中上」也。
「出」「上」二字胜矣。
阴铿云「莺随入户树,花逐下山风」,杜云「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又云「水流行地日,江入度山云」,此一联胜。
庾信云「永韬三尺剑,长捲一戎衣」,杜云「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亦胜庾矣。
南朝苏子卿《梅》诗云「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介甫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述者不及作者。
陆龟蒙云「慇勤与解丁香结,从放繁枝散诞春」,介甫云「慇勤为解丁香结,放出枝头自在春」,作者不及述者。
山谷集中有绝句云:「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落杏花香。
春风不解吹愁却,春日偏能惹恨长」。
此唐人贾至诗也,特改五字耳(贾云「桃花历乱垂香」,又「不为吹愁」,又「惹梦长」。)
东坡云:「春霄一刻直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人寂寂,鞦韆院落夜深深」。
介甫云:「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二诗流丽相似,然亦有甲乙。
「问君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流水宛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又「相随遥遥访赤城,三十六曲水回萦。
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岳度尽风声」,此李太白诗体也。
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又「白摧圬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又「指挥能事回天地,训练强兵动鬼神」,又「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此杜子美诗体也。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又「当其下笔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又「醉中不觉度千山,夜闻梅香失醉眠」,又《李白画像》「西望太白峨岷,眼高四海空无人。
大儿汾阳中令君,小儿天台坐忘身。
平生不识高将军,手浣吾足乃敢嗔」,此东坡诗体也。
「风光错综天经纬,草木文章帝杼机」,又「涧松无心古须鬣,天球不堟中粹温」,又「儿呼不苏驴失脚,犹恐醒来有新作」,此山谷诗体也。
《金针法》云:「八句律诗,落句要如高山转石,一去无回」。
余以为不然。
诗已尽而味方永,乃善之善也。
子美重阳》诗云:「明年此会知谁健?
茱萸子细看」。
《夏日李尚书期不赴》云:「不是尚书不顾,山阴野雪兴难乘」。
诗有一句七言而三意者:杜云「对食暂餐还不能」,退之云「欲去未到先思回」。
有一句五言而两意者:陈后山云「更病可无醉,犹寒己自知」。
诗有句中无其辞而句外有其意者。
《巷伯》之诗,苏公刺暴公之谮己,而曰「二人同行,谁为此祸」?
杜云「遣人向市赊香粳,唤妇出房亲自馔」,上言其力贫,故曰「赊」,下言其无使令,故曰「亲」。
又「东归贫路自觉难,欲别上马身无力」,上有相干之意而不言,下有恋别之意而不忍。
又「朋酒日劝会老夫,今始知嘲其独遗」,已而不招也。
又夏日不赴而云「野雪兴难乘」,此不言热而反言之也。
唐人云:「葛溪漫淬干将剑,却是猿声断客肠」。
又《钓台》:「如今亦有垂纶者,自是江鱼卖得钱」。
唐人《长门怨》:「错把黄金买词赋相如自是薄情人」。
崔道融云:「如今却羡相如富,犹有人间四壁居」。
诗有惊人句
杜《山水障》:「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
又:「斫却月中,清光应更多」。
白乐天云:「遥怜天上桂华孤,为问姮娥更有无。
月中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韩子苍衡岳图》:「故人来自天柱峰,手提石廪祝融
两山坡陀几百里,安得置之行李中」?
此亦是用东坡云:「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
杜牧之云:「我欲东召龙伯公,上天揭取北斗柄。
蓬莱顶上斡海水,水尽见底看海空」。
李贺云:「女娲鍊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褒颂功德五言长韵、律诗,最要典雅重大。
如杜云:「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
八荒开寿域,一气转鸿钧」。
又云:「碧瓦初寒外,金茎一气旁。
山河扶绣户,日月近彫梁」。
李义山云:「帝作黄金阙,天开白玉京
有人扶太极,是夕降元精」。
七言褒颂功德,如少陵、贾至诸人唱和《早朝大明宫》,乃为典雅重大。
和此诗者,岑参云「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最佳。
七言长韵古诗如杜少陵《丹青引》、《曹将军画马》、《奉先县刘少府山水障歌》等篇,皆雄伟宏放,不可捕捉。
学诗者于李、杜、苏、黄诗中求此等类诵读沉酣,深得其意味,则落笔自绝矣。
太史公曰:「《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左氏传》曰:「《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
此《诗》与《春秋》纪事之妙也。
近世词人闲情之靡,如伯有所赋赵武所不得闻者,有过之无不及焉,是得为好色而不淫乎?
晏叔原云「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可谓好色而不淫矣。
唐人《长门怨》云「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是得为怨诽而不乱乎?
刘长卿云「月来深殿早,春到后宫迟」,可谓怨诽而不乱矣。
近世陈克《咏李伯时画宁王进史图》云「汗简不知天上事,至尊新纳寿王妃」,是得为微,为晦,为婉,为不污秽乎?
李义山云「侍燕归来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可谓微婉显晦尽而不污矣。
士大夫间有口传一两联可喜,而莫知其所本者。
如「人情似纸番番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又「饱谙世事慵开眼,会尽人情只点头」,又「薄有田园归去好,苦无官况莫来休」。
又《贺人休官》:「重碧杯中天更大,软红尘里梦初收」。
竟不知何人诗也。
又有嘲巧宦而事反拙者,「当初只谓将勤补,到底翻为弄巧成」,此尤可笑。
唐律七言八句,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古今作者皆难之。
余尝与林谦之论此事,谦之慨然曰:「但吾辈诗集中不可不作数篇耳」。
如杜《九日》诗「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不徒入句便字字对属,又第一句顷刻变化,才说悲秋,忽又自宽,以自对君,自者我也。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将一事翻腾作一联。
孟嘉以落帽为风流,少陵以不落为风流,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诗人至此笔力多衰,今方且雄杰挺拔,唤起一篇精神,非笔力拔山,不至于此。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茱萸子细看」,则意味深长,幽然无穷矣。
东坡《煎茶》诗云:「活水还将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第二句七字而具五意。
水清,一也;
深处取清者,二也;
石下之水非有泥土,三也;
石乃钓石,非寻常之石,四也;
东坡自汲,非遣卒奴,五也。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其状水之清美极矣。
「分江」二字,此尤难下。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仍作泻时声」,此倒语也。
尤为诗家妙法,即少陵红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也。
「枯肠未易禁三碗,卧听山城长短更」,又翻却卢仝公案。
吃到七碗,坡不禁三碗;
山城更漏无定,「长短」二字有无穷之味。
初学诗者须用古人好语,或两字,或三字。
如山谷《猩猩毛笔》:「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
「平生」二字出《论语》;
「身后」二字,晋张翰云「使我有身后名」;
几两屐」,阮孚语;
五车书」,庄子惠施
此两句乃四处合来。
又「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春风春雨」,「江北江南」,诗家常用。
杜云「且看欲尽花经眼」,退之云「海气昏昏水拍天」。
此以四字合三字,入口便成诗句,不至生梗。
要诵诗之多,择字之精,始乎摘用,久而自出肺腑,纵横出没,用亦可,不用亦可。
诗家备用古人语,而不用其意,最为妙法。
如山谷《猩猩毛笔》是也。
猩猩喜著屐,故用阮孚事。
其毛作笔用之抄书,故用惠施事。
二事皆借人以咏物,初非猩猩毛笔事也。
《左传》云:「深山大泽,实生龙蛇」。
而山谷《中秋月》诗云:「寒藤老木被光景,深山大泽皆龙蛇」。
《周礼·考工记》:「车人盖圆以象天,轸方以象地」。
而山谷云:「丈夫要弘毅,天地为盖轸」。
子云:「武成取二三策」。
而山谷称东坡云:「平生五车书,未吐二三策」。
孔子老子相见倾盖,邹阳云「倾盖如故」。
孙侔东坡不相识,以诗寄东坡,和云:「与君盖亦不须倾」。
刘宽为吏,以蒲为鞭,宽厚至矣,东坡云:「有鞭不使安用蒲」?
杜诗云:「忽忆往时秋井塌,古人白骨生苍苔,如何不饮令心哀」?
东坡云「何须更待秋井塌,见人白骨方衔杯」,此皆翻案法也。
余友人安福刘浚景明《重阳》诗云「不用茱萸子细看,管取明年各强健」,得此法矣。
五七字绝句最少而最难工,虽作者亦难得四句全好者。
晚唐人与介甫最工于此。
李义山忧唐之衰云:「夕无限好,其近黄昏」。
如「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如「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如莺花啼又笑,毕竟是谁春」。
唐人《铜雀台》云:「人生富贵须回首,此地岂无歌舞来」?
《寄边衣》云:「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折杨柳》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皆佳句也。
介甫云:「更无一片桃花在,为问春归有底忙」?
「秪是虫声已无梦,五更桐叶强知秋。
百啭黄鹂看不见,海棠无数出墙头」。
「暗香一阵连风起,知有蔷薇涧底花」。
不减唐人。
然鲜有四句全好者。
杜牧之云:「清江漾漾白鸥飞,绿净春深好染衣。
南去北来人自老,夕阳长送钓船归」。
唐人云:「树头树尾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
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韩渥云:「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
蔷薇花在否,侧卧捲帘看」。
介甫云:「水际柴扉一半开,小桥分路入青苔。
背人照影无穷,隔屋吹香并是」。
东坡云:「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四句皆好矣。
五言长韵古诗如白乐天,《游悟真寺一百韵》,真绝唱也。
五言古诗句雅淡而味深长者,陶渊明、柳子厚也。
少陵《羌村》、后山《送内》,皆有一倡三叹之声。
隆兴以来以诗名者:林谦之范至能、陆务观、尤延之、萧东夫。
近时后进有张镃功父、赵蕃昌父、刘翰武子、黄景说岩老、徐似道渊子、项安世平甫、巩丰仲至、姜夔尧章、徐贺恭仲、汪经仲权
前五人皆有诗集传世。
谦之常称重其友方翥次云诗云:「秋明河汉外,月近斗牛旁」。
延之有云:「去年江南荒,趁逐过江北。
江北不可住,江南归未得」。
有《寄友人》云:「胸中襞积千般事,到得相逢一语无」。
又《台州秩满而归》云:「送客渐稀城渐远,归涂应减两三程」。
东夫《饮酒》云:「信脚到太古」。
《登岳阳楼》:「不作苍忙去,真成浪荡游。
三年夜郎客,一柂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又:「荒村三月不肉味,并与瓜茄倚阁休。
造物于人相补报,问天赊得一山秋」。
至能有云:「月从雪后皆奇夜,天到梅边有别春」。
功父云:「断桥斜取路,古寺未关门」。
绝似晚唐人。
《咏金林禽花》云:「梨花风骨杏花妆」。
黄蔷薇》云:「已从借叶,更染为裳」。
写物之工如此。
余归自金陵功父送末章云:「何时重来桂隐轩,为我醉倒春风前。
看人唤作诗中仙,看人唤作饮中仙」。
此诗超然矣。
昌父云:「红叶连村雨,黄花独径秋。
诗穷真得瘦,酒薄不禁愁」。
武子云:「自锄明月种梅花」。
又云:「吹入征鸿数字秋」。
渊子云:「煖分,明借绩麻灯」。
又:「客路二千年五十,向人犹自说归耕」。
平甫《题钓台》:「醉中偶尔闲伸脚,便被刘郎卖作名」。
恭仲云:「碎斫生柴烂煮诗,又有姚宋佐辅之」。
一绝句云:「梅花得月太清生,月到梅花越样明。
梅月萧疏两奇绝,有人踏月绕花行」。
僧显万亦能诗:「万松岭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
三更云去作行雨,回头方羡老僧闲」。
又《梅》诗:「探支春色墙头朵,阑入风光竹外梢」。
又:「河横星斗三更后,月过梧桐一丈高」。
又有庞右者,使虏过汴京云:「苍龙观阙东风外,黄道星辰北斗边。
月照九衢平似水,胡儿吹笛内门前」。
吾族前辈讳存字正叟,讳朴字元素,讳杞字元卿,讳辅世字昌英皆能诗。
元卿年十八第进士,其叔正叟贺之云:「月中丹桂输先手,镜里朱颜后生」。
吾乡民俗,未熟,摘而蒸之,舂以为米,其饭绝香。
元素有诗云:「和露摘残云浅碧,带香炊出玉轻黄」。
余先太中贫,尝作小屋三间,而未有门扉,干元卿求一扉,元卿以绝句送至云:「三间茅屋独家村,风雨萧萧可断魂。
旧日相如犹有壁,如今无壁更无门」。
昌英有绝句云:「碧玉寒塘莹不流,红渠影里立沙鸥。
便当不作南溪看,当得西湖十里秋」。
吾州诗人泸溪先生安福王民瞻名庭圭,弱冠贡入京师太学,已有诗名。
有绝句云:「江水磨铜镜面寒,钓鱼蓼花湾。
回头贪看新月上,不觉竹竿流下滩」。
绍兴间宰相秦桧力主和戎之议,乡先生胡邦衡时为编修官,上书乞斩,谪新州
民瞻送行诗:「一封朝上九重关,是日清都虎豹闲。
百辟动容观奏议,几人回首愧朝班?
名高北斗星辰上,身落南州瘴海间。
不待百年公议定,汉庭行贾生还」。
「大厦元非一木支,要将独力拄倾危。
凝儿不了公家事,男子要为天下奇。
当日奸谀皆胆落,平生忠义秪心知。
端能饱吃新州饭,在处江山足护持」。
有欧阳安永上飞语告之,除名窜辰州
孝宗登极,召为国子监簿,以老请奉祠,除直敷文阁宫观
尤延之尝诵吴则礼诗:「华馆相望接使星,长淮南北已休兵。
便须买酒催行乐,更觅何时是太平
满船卖了洞庭,雪色新裁白纻衫。
唤得吴姬同一醉,春风相送过江南」。
又:「枫叶芦花满钓船,水风清处枕琴眠。
觉来失却潇湘月,却问青山觅酒钱」。
神宗徽猷阁成,告庙祝文,东坡当笔
黄鲁直、张文潜、晁无咎、陈无己毕集,观坡落笔云:「惟我神考,如日在天」。
忽外有白事者,坡放笔而出,诸人拟续下句,皆莫测其意所向。
顷之坡入,再落笔云:「虽光辉无所不充,而躔次必有所舍」。
诸人大服。
润州火,爇尽室庐,惟存李卫公塔、米元章庵。
元章喜题塔云:「神护卫公塔,天留米老庵」。
有轻薄子于「塔」「庵」二字上添注「爷」「娘」二字。
元章见之,大骂。
轻薄子再于「塔」「庵」二字下添注「飒」「糟」二字。
元章母尝乳哺宫中,故云。
「糟」字本出《汉书·霍去病传》云「鏖皋兰山下」,注云:「今谓糜烂为鏖糟」。
轻薄子用「糟」字黏「庵」字,盖今人读「鏖」为「庵」,读「糟」为子甘切。
添注遂成七言两句,云「神护卫公爷塔飒,天留米老娘庵糟」矣。
乡先生刘尚书才邵字美中,云刘弇伟明献《南郊大礼赋》,首句云:「粤惟古初,豺獭有祭」。
(音惰)小大南郊大礼,祭天地祖宗,而比之豺獭之祭,此譬如千乘万骑羽猎长杨,而于其间说斗虾蟆。
刘侍郎岑字季高,居建康
中书舍人张孝祥字安国,时为师,还往甚密。
一日安国忽具衣冠造季高季高惊异未出,先令人问盛服而来何故。
安国曰:「欲北面书法」。
季高不辞让,著道服而出。
安国即令人扶季高纳再拜者再,季高亦不辞让。
安国请曰云云,季高答曰云云,大意令安国李邕书。
徽宗尝问米某:「苏轼书如何」?
对曰:「画」。
「黄庭坚书如何」?
曰:「描」。
「卿书如何」?
曰:「刷」。
高宗初作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字。
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
最后作孙过庭字,故孝宗与今上皆作孙字。
韩退之《答李师锡书》云:「思元宾而不见,见元宾之所与则如元宾焉」。
此用石勒语。
王浚麈尾,悬之壁间,每瞻仰之云:「王公不得见,见王公之玩好如见王公焉」。
退之作《河南少尹李素墓铭》云:「高其上而坎其中,以为公之宫,奈何乎公」!
此用东方朔武帝董偃云:「奈何乎陛下」!
退之上宰相书》云:「恤恤乎饥不得食,寒不得衣」。
此用《左传》语。
南蒯将叛,邑人歌之曰:「恤恤乎,湫乎,悠乎」!
又《杜兼墓铭》云:「事在于人,日远日忘」。
此用《晋书》张骏语,谓「中原之于晋,日远日忘」。
又《平淮西碑》自「皇帝曰光颜汝为陈许帅」,曰重胤云云,曰弘云云,曰文通云云,曰道古云云,曰愬云云,曰「度,惟汝予同,汝遂相予」,此用《舜典》命九官文法也。
柳子厚《答韦中立书》云:「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
此用《周礼·考工记·函人》句法,云:「视其钻空,欲其惌也,视其里,欲其易也;
视其朕,欲其直也。
櫜之欲其约也;
举而视之,欲其丰也;
衣之欲其无齘也」。
韩退之《行箴》云:「宜悔而休,汝恶曷瘳?
宜休而悔,汝善安在」?
柳子厚《忧箴》云:「宜言不言,不宜而烦。
宜退而勇,不宜而恐」。
二箴相似,未知孰先为之者。
曾子固《王无咎字序》云:「以颜子之所以为学者期乎己,余之所望于补之也。
假借乎己而已矣,岂予之所望于补之哉」!
此用孟子句法:「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
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
介甫《送陈升之序》云「堪大臣之事可信而望者,陈升之而已矣。
煦煦然仁而已矣,孑孑然义而已矣,非予所望于升之也」。
子固《送王希序》、介甫《九曜阁记》言洪抚两州山川之胜、游览之乐,亦大略相似,未知孰先为之者。
论君臣濯旧图新疏 南宋 · 吴昌裔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一○、乾隆《中江县志》卷八、《宋代蜀文辑存》卷八五
臣闻天运常新而无穷,人情循旧而难变。
陛下即位以来,坐受春朝凡十二正朔矣,天地变化,岁月推移,光景常新,事会无极,乃以更新之意向,复还往昔之规模,虚老流光,浸渝初志,上恬下玩,甚可惜也。
迩者十二月壬子雷,甲寅荐雷,越正月己未大雨雪,辛酉又雪,视鲁隐八日之灾孰甚!
八月敌寇蜀,十月寇襄,十一月围黄,视汉阳诸姬之祸为惨。
天变如此,外患如此,此正陛下君臣濯旧而图新之时也。
然臣仰窥圣德,妄议朝政,私窃有惑焉。
陛下本心清明,向也韬晦于逸欲,今缉熙典学,君德宜日新矣。
然妃后之閤,妙丽交进,王侯之邸,锡赉频烦,则恭俭之德不加乎旧。
陛下八柄予夺,向也牵制于权奸,今垂拱亲事,君权宜作新矣。
貂珰之长,间通外庭,羽衣之嬖,时干私谒,则总揽之权不加乎旧。
州县贪黩之根,皆故相遗种也,而时异事殊,馀孽复起,犹回护于旧恶而不衰;
天人乖异之證,皆故王厉气也,而日迈月征,烝尝缺祀,犹藏宿于旧怨而不释。
旧染之俗,贵咸新也,旧邦之命,欲维新也。
今细微节目,时有一新之功,而大本大端,脱然未变于旧,是岂明德新民之极乎!
往者权臣三十年用人,多出私意,每欲用一私昵,则必参以公议一人,谓之带过。
更化初无此弊也。
近日除授,率乖素望,往往兰艾同进,而不皆一色纯正之人,则除吏复循其旧。
往者权臣每台谏月课,多出风论,及意有所覆护,则言又寝而不行,谓之收起。
更化初无此弊也,近日台疏率多浮沈,往往风采销沮,而常有危疑引去之意,则玩谏复仍其旧。
陈升之闽人吕颐浩山东人,荐士而私其乡党,此旧辙也。
今著廷之官,督府之属,左右互拟其一,何以兼揽天下之才!
赵雄多用蜀人王淮多用浙人,选才而偏于乡旧,此故态也。
执政之召,说书之置,东西并用其二,何以旁招四方之彦!
夫使亲旧而皆贤,固所当用也,乡人而皆善,固不当弃也,然陶陶日新,曾几何时,而昭昭然立的,复寻旧武,此岂至公血诚之心哉!
然则剥烂而复,鼎否而新,亦在君相加之意而已。
建炎四年正月,雷雨再见,是为乌珠过江之应,高宗谓辅臣曰:「朕与卿等宜共脩德,以实应天」。
此陛下新德畏天之法也。
绍兴辛巳正月,雷雪交作,是为金兵临江之證,王十朋陈康伯书曰:「相公居燮调之任,当进贤退不肖,以弭天变」。
宰相国正君之事也。
臣愿陛下濯去旧见,以来天下之善;
大臣改纪旧习,以公天下之听。
用人必惟其贤,毋使邪党乘间而错起;
听言必从其是,毋使公论被厄而不伸。
养君心之源,常戒谨危机以扶天理;
清政本之地,务力行好事以顺人心。
惜阴爱日,惟新是图。
如此而天怒不回,民恫不怿,外患盗贼不屏息,臣甘伏妄言之诛。
册命高皇后治平二年十二月 北宋 · 赵槩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六、《宋会要辑稿》礼五三之四(第二册第一五六四页)
皇帝若曰,惟坤仪承天,以亭育万物;
惟阴景配日,以照临四方;
惟后德佐王,以化成天下。
盖风乎远者必始于近,正其国者先济其家。
有辛翼商,涂山
舜以二女,茂昭釐降之文;
周以大姒,聿称大明之咏。
此有国之成宪,古今之常道也,可不慎焉!
朕猥当洪业,获奉皇图,袭先帝之大基,承长乐之慈荫。
粤求内助,率迪故常。
咨尔高氏,惟乃祖休有丕烈,显于家邦,勋昭前人,庆浃后世,眷乃淑哲,雍和粹纯。
贵而能去其骄,动而能约以礼。
自嫔藩邸,肇正台仪。
肆朕缵服,辅予忧勤。
矧慈寿徽音,方资善继
六宫懿范,宜有宗师。
故群公卿士,佥绎旧典,遂加狄之饰,允正长秋之位。
诞告有众,既吁外庭,式契元龟,协诹谷旦
今遣摄太尉中书侍郎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曾公亮,摄司徒枢密副使尚书礼部侍郎陈升之持节册命尔为皇后
夫《家人》正内,《易》所以显于《象》中;
《关雎》进贤,《诗》所以为之《风》首。
惟其懋乃德,迪厥善,畅肃雍之化,敦螽斯之义。
尚播美于彤史,以光乎万世,岂不韪欤!
陈升之右司谏制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七、《文恭集》卷一二
敕某:朕设置谏臣,所以箴已阙;
询求正论,所以广治道
以尔蔚有文采,参以风识。
更试外服,则材彊济而有馀;
察视中司,则体端直而无挠。
比奏方幅,数进忠言。
能切劘于事经,多镌拂于时病。
适会谏员之缺,超从宪属之选。
往践厥官,亟修乃职。
至于刑政之得失,言动之过差,悉意以闻,无有所讳。
赐新授礼部郎中天章阁待制陈旸叔口宣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四、《文恭集》卷二六
体业冲劭,器宇夷通,有意本朝,允宜内閤。
乃眷北道,姑委要藩,爰贡良蹄,用嘉美志。
胡宗愈右丞不当奏(一九 元祐四年三月 北宋 · 刘安世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三七、《尽言集》卷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七八
右,臣伏自去年以后,凡十八次奏疏论列胡宗愈罪状,乞行罢免,至今未睹施行,夙夕惭悸,如负芒刺。
臣自领职,以迄于今,知无不言,每蒙听纳,独是宗愈累章未出。
窃惟圣虑所以兼容,必谓日月已深,艰于追禠,是以特屈公议,使之两全。
万一如此,臣窃以为过矣。
臣尝观仁宗皇帝陈升之枢密副使,是时吕诲方在言路,指其私行,极力弹劾。
仁宗皇帝初亦难之,而论奏不已,章至于十八上,涉历数月,卒罢升之而后已。
宗愈自始进用,不协物望,与升之无异。
臣言宗愈之疏,其烦多与略同,而宗愈冒昧居位,又与升之时月不甚相远。
仁祖能受尽言于昔,而陛下不能听之于今;
吕诲能逐奸人于前,而臣不能去之于后?
以微臣之谫薄,犹见贤而思齐
如陛下之圣明,岂知恶而不去。
若谓进退执政,必有迹状,则臣按宗愈不无显罪。
初除御史中丞,与见任宰相明是姻家,隐而不言,盗取要任。
当时幸人之不知,而知者亦不以告陛下,欺君乱法,孰甚于此!
以至身任风宪,不脩廉节,负所居房缗,不肯偿还,遂致开封争讼,御史弹纠,朝廷一切置而不问,玷辱国体,堕废台纲。
宗愈坐此二罪,自合明行贬黜,而况其馀奸慝事状多,陛下何故优容如此之久?
臣又尝考寻吕诲所论陈升之章疏,不过以谓扬历甚浅,闻望素轻,尹京无状,遽叨大用,疑其阴有趋附,由径而进,及升之妻有重表疏远之妹,嫁于中官,尝与往还不避嫌疑。
若此之类,止于数事。
盖未有奸邪贪猥,如今日宗愈之甚者也。
臣忝备耳目之寄,而使陛下股肱心膂之任,容有此人,叨据经年,不能排斥,何面颜出入朝廷,而以谏官自名乎!
臣若未至窜逐,终不敢缄默以负陛下拔擢之意。
伏望圣慈早出臣前后章奏,付外施行。
陈升之文彦博下诏熙宁二年十月丙申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四一、《宋大诏令集》卷七○、《文潞公文集》卷三五、《东都事略》卷六七
二府者,政事之出也,惟是一二股肱之臣,日谋谟于庙堂之上,皆朕所尊礼之,顾其势岂有重轻哉!
伏观《仁宗实录》,天圣时二府之相犹以其职高下定位,则知往者不若今制之拘也。
文彦博盖朝廷之宗臣,朕方倚以疆陲之事,虽用陈升之宰相,其令升之仍位彦博下,以称朕遇贤之意。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文彦博手诏(一 熙宁二年十月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四一、《文潞公文集》卷三五
省所奏:「伏睹诏书,宰臣陈升之位在臣之下者,愿寝异恩,庶安孤迹」。
事具悉。
卿翼亮三朝,周旋二府,国之耆隽,望实素隆。
升之任用尚新,甫登宰席,原其雅意,必欲推先。
是用斟酌礼文,裁其宜称,发于朕志,奚取常规?
盖以褒异老成,岂与利用为比?
卿谦恭久著,于此何嫌?
往安乃居,毋逆朕命。
所乞宜不允。
付某。
文彦博手诏(二 熙宁二年十月十六日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四一、《文潞公文集》卷三五
省所劄子奏:「臣累具奏,乞追寝十月三日诏命,及乞依仪制,立班在宰臣陈升之下」。
事具悉。
卿往事仁朝,再为上宰,予嘉旧德,进服迩联。
而固执谦撝,屡形论请,谓祖宗之故,虽尝以宫使而等差,而朝廷之仪,亦已下诏书而著定。
恳恳辞避,至于再三。
勉从所请,不忘嘉叹。
所乞宜允。
付某。
文彦博陈升之下诏熙宁二年十月十九日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四一、《文潞公文集》卷三五、《宋大诏令集》卷七○
中书门下:朕惟国朝之制,虽兵民分于二府,然其委用者,皆所谓执政之臣,岂独相枢密者以为使相邪!
朕尝惑之,故丙申之诏,令文彦博陈升之之上,所以尊老成而均政体也。
彦博数言于武臣之例,非可同于亲王之班,有未便,执谦虑损,情有莫回。
予思罔然,虽拒勿得。
其令中书门下如所请施行。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陈升之起复赴阙诏熙宁四年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四九、《宋大诏令集》卷一五八
升之:卿向繇栾棘,越去机衡。
勇节之卒哀,稽礼槯而涣命。
宜还宰席,载亮天功,懋思大忠,来副重倚。
已降制命,除卿起复。
想宜知悉。
陈升之拜枢相制熙宁五年十二月壬午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五二、《宋宰辅编年录》卷八
弼亮天工,繄朝堂之硕辅;
纪纲师律,实帷幄之宗工。
维予左右之良,岂有重轻之异。
畴咨旧德,敷告大廷。
具官陈升之受天伟才,为国重器。
逮事仁祖,进登要枢。
肆朕宅师,兴言访落。
与图大政,擢冠庶工。
方侧席于奋庸,遽执丧而去位。
屡颁优诏,难夺至情。
比徙月之告期,即治朝而申命。
视官帝傅,增食爰田。
元宰之隆名,服本兵之宠寄。
安危注意,知股肱一体之相须;
中外具瞻,诚文武万邦之为宪。
永惟经济,属在老成。
勉迪前人之休,共新当世之务。
于戏!
明明常德,朕有志于宣王
翼翼壮猷,尔毋惭于方叔
靖共厥位,协济朕心。
陈升之罢枢相制熙宁八年闰四月乙未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六三、《宋宰辅编年录》卷八
执政于中,总领枢筦之重;
殿邦于外,荣加衮钺之崇。
非属老成之贤,曷当光大之宠。
诹是谷旦,告于治朝。
具官陈升之识度渊弘,材资公正。
博达古今之务,精通文武之权。
历事三朝,偕联二府
内坚持于忠赤,外协济于猷为。
自居宥密之司,弥展经纶之术。
方隆柄任,屡引疾辞。
宜推从欲之私,俾遂均劳之请。
既增封于勋邑,仍兼秩于公台
京口节旄,司广陵藩翰
大江之冲要,望本镇之封疆。
于戏!
注意辅臣,礼有优于进退;
心魏阙,德无怠于始终。
益茂政声,对于休命。
陈升之镇江军节度使赐本镇敕书熙宁八年闰四月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六三、《宋大诏令集》卷一八九
镇江军三军将吏百姓等:朕以陈升之三朝旧德,四辅宗臣,久服枢衡之元,出宣屏翰之宪。
眷言江国之纪,厥有里门之高,授之节旄,充彼方面。
维尔兵吏,及于士民,闻是宠光,谅深慰怿。
今特授陈升之依前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润州诸军事、行润州刺史、充镇江军节度润州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判扬州军府事兼管内劝农使、充淮南东路兵马钤辖,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仍改赐推诚保德崇仁戴功臣散官、勋、封如故。
故兹示谕,想宜知悉。
夏热,将士等各得平安好,参佐、官吏、僧道、耆寿、百姓等并存问之。
遣书指不多及。
蜀国长公主追封越国长公主赐谥贤惠制元丰三年五月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九一、《宋大诏令集》卷四○
敕:生有封爵之荣,殁有赠襚之宠。
乃国常典,施诸贵近。
况在先帝之中女,寔朕同气之至亲。
奄忽沦亡,可无褒恤?
某少而蕴慧淑之资,弗勤于保傅;
长而成肃雍之美,是宜于室家。
车服亚王后而增辉,国邑视公侯而不侈。
朕嘉乃淑德,茂乃懿范,将极宠数,以熙长乐之爱。
不幸婴疹,夭于盛年。
悲动慈闱,痛均手足,不有追贲,曷纾朕怀?
兹用申敕有司,择壤地之大者莫如越,以加汝封;
稽参谥法,明德有诚之谓贤,柔质慈仁之谓惠,以易汝名。
庶几休声,可□诏世。
汝有知也,尚克歆承。
可。
答诏劄子(一 熙宁二年十月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三
右,臣伏睹今月三日诏书,宰臣陈升之位在臣之下者。
朝有著定,国之彝仪,苟容僭踰,是紊纲纪。
况臣之孱薄,安可克当。
愿寝异恩,庶安孤迹。
兼考先朝故事,止因曹利用而行。
臣本书生,粗知礼节,事出姑息,决不敢从。
伏望圣慈特赐俞可(《文潞公文集》卷三五。)
原未注年月。
按原集此劄子之前原附有熙宁二年十月中书劄子》,具录十月三日诏。
文彦博此劄子即答此诏,故知亦在熙宁二年十月
下篇同。
答诏劄子(二 熙宁二年十月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三、《文潞公文集》卷三五
臣昨日奏乞班位在陈升之下,及追寝十月三日诏命,未奉指挥
缘今日百官起居,中书密院别班入殿,即无妨碍。
自来日后赴常朝,中书密院同班入殿,若未得请,即难以入班,臣须至家居俟命。
伏望圣慈俯从愚恳,蚤降俞旨。
取进止。
今日进呈文字毕,欲再恳请,又已日旰,不敢留身。
答诏劄子(四 熙宁二年十月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三、《文潞公文集》卷三五
臣累具奏,乞追寝十月三日诏命,及乞依仪制,立班在宰臣陈升之下,至今未蒙俞旨。
臣欲伺候陈升之正谢毕,再具陈乞。
检详仪制使相亲王之下,宰臣亲王之上。
将来合班,尤所不便。
伏望圣慈详臣累奏,班在升之下,正朝廷素定之仪,安愚臣所守之分。
区区之诚,必其从可。
候敕旨。
乞从窜逐以谢陈旭劄子正月十二日 北宋 · 赵抃
 出处:全宋文卷八八七、《赵清献公集》卷四
臣等累具连署劄子并奏状,及上殿论列新除枢密副使陈旭奸佞赃私、交结宦官罪状,文字已众,并台官前后章奏纷委,政府中外延首,日望正旭之罪,降黜以快群论。
陛下仁恩过厚,未欲致旭于理。
其如旭奸邪附会之行,贪墨交结之迹,案牍具在,事理甚明。
今以匪人超处枢要,不顾公议,不恤谏诤,上损陛下知人之明,次屈朝廷至公之体。
胥吏市井,皆知讥笑。
不图如此,实斁大猷。
倘臣等愚拙之言,不能开悟圣听,即分从窜逐,以谢奸邪,必不敢偷合茍从,上烦陛下言责。
伏望圣慈特出宸断,蚤赐施行,臣等不胜忠愤待罪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