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黄龙南和尚手抄后(三)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石门文字禅》卷二五
欧阳文忠公曰:「论书当兼论平生,借使颜鲁公书不工,世必珍之」。
苏东坡亦曰:「字画大率如其为人,君子虽不工,其韵自胜,小人反此也」。
老黄龙非其以笔墨传世者也,而其书终亦秀发,乃知欧、苏之言,盖理之固然。
石门某谨题。
慈明禅师真赞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八、《石门文字禅》卷一九、楚宝外编
钟山僧远庵居五十年,而二十年掬涧而饮。
长安窥基,三车随行,而一车酒胾,逍遥罗什,口析妙义,而畜靡嫚之倩。
曰:「吾有欲障」。
清凉澄观已任大教,而畏五色粪,且以十愿律身。
是四比丘者,举人类精奇,风流相映,何其制行乃尔相戾耶?
盖知其所同者道,所不同者迹,故其所履正权异,救时存道,皆非苟然。
使其无权时之智,则教之延远,要未可必也。
《传》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非特为教者为然,则傅大士其悲智所施亦然也。
故吾慈明禅师汾阳昭之嗣,黄龙南之师。
之玉立,有清凉之风;
昭之精严,挺钟山之操。
而公独平等逆顺,嬉戏垢污,甚于什,而其道能支临济,与日月争光,真不缠凡圣,超然不测人也。
自公化去六十年,而余始至其庐,拜其塔,瞻其像,稽首为之赞曰:
缘生诸法名体绝,如空字身水鱼迹。
是无相门缘寂宗,一切智智差别海。
公于是中如法船,汎然出没无所畏。
使诸游者心泰定,种种惊怖成虚空。
平生神兵双不借,玄机不动万象惊。
而公宴坐不言中,诸有求心如古井。
钝根阿师终听莹,法味迷醉如惺惺。
矍然奋迅为一戏,句里明人揳出揳。
紫金锁骨眠空山,吁嗟音容不可觌。
当知其声如雷霆,稽首慈明常出现。
云庵真净和尚行状崇宁二年十月1103年10月15日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九、《石门文字禅》卷三○、《云庵真净禅师语录》附录 创作地点: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宝峰
师讳克文黄龙南禅师之的嗣,陕府阌乡郑氏子。
生而颖异,在龆龀中,气宇如神人。
与群儿戏,辄相问答,语言奇怪,闻者骇愕不能晓,则复轩渠笑悦而去,奕世缙绅。
既长,喜观书,不由师训,自然通晓。
事后母至孝。
母嚚,数困辱之,亲旧不忍视其苦,使游学四方。
旅次复州北塔寺长老归秀道价方重于时,词辩无碍,因侧聆坐下,感悟流涕,愿毁衣冠,为门弟子。
秀笑曰:「君妙年书生,政当唾手取高第荣亲,乃欲委迹寂寞,岂亦计之未熟耶」?
对曰:「心空及第,岂止荣亲?
又将济之,委迹寂寞,非所同也」。
秀奇其志而纳之,服勤五年如一日。
年二十五岁,试所习为僧。
明年受具足戒。
即游京洛,翱翔讲肆。
贤首、慈恩性相二宗,凡大经论,咸造其微,解帙捉麈,词音朗润,谈辩如云,学者依以扬声。
燕居龙门山,偶经行殿庑间,见塑比丘像,蒙首瞑目,若在定者,忽自失,谓同学者曰:「我所负者如道子画人物,虽曰妙尽,终非活者」。
既焚其疏义,包腰而,平易艰险,安乐劳苦,诸方大道场,多所经历,自重其才,以求师为难。
尝至云居谒舜老夫,机语不契,不宿而去。
至德山应禅师方夜参,雌黄先达,有六祖不及云门之语,失笑,黎明发去。
云峰悦禅师之风,兼程而往。
湘乡已化去,叹曰:「既无其人,吾何适而不可?
山川虽佳,未暇游也」。
因此行寓居大沩,夜闻僧诵云门语曰「佛法如水中月是否」,云:「清波无透路」。
豁然心开。
南禅师已居积翠,径造其庐。
曰:「从什么处来」?
曰:「沩山」。
曰:「恰值老僧不在」。
曰:「未审向什么处去也」?
曰:「天台普请岳云游」。
曰:「若然者,亦得自在去也」。
曰:「脚下鞋是甚处得来」?
曰:「庐山七百钱唱得」。
曰:「何曾得自在」?
师指曰:「何曾不自在耶」?
南公大骇,参依久之。
辞去,至西山翠岩,长老顺公与之夜语,自失曰:「起临济者子也,厚自爱」。
而师亦神思豁然,德其赏音。
及南公居黄龙,复往省觐,南公尝谓师曰:「适令侍者卷帘,问渠:『卷起帘时如何』?
曰:『照见天下』。
『放下帘时如何』?
曰:『水泄不通』。
『不卷不放时如何』?
侍者无语,汝作么生」?
师曰:「和尚侍者下涅槃堂始得」。
厉语曰:「关西人真无头脑」。
乃顾旁僧。
师指之曰:「只这僧也,未梦见在」。
南公笑而已。
隆庆禅师与师友善,方掌客,閒问曰:「首座何如在黄檗时」?
南公曰:「渠在黄檗时,用钱如粪土。
今如数世富人,一钱不虚用」。
自是为同时饱参者所服。
南公入灭,学者归之如云,所至成丛林。
熙宁五年筠州大愚太守钱公弋来游,怪禅者骤多,众以师有道行,奔随而至。
钱公即其室,未有以奇之。
翌日命斋,师方趋就席,有犬逸出屏帷间,师少避之,钱公嘲之曰:「禅者固能伏虎,反畏犬耶」?
师应声曰:「易伏隈岩虎,难降护宅龙」。
钱公大喜,愿日闻道,乃虚圣寿寺,命师居之。
师方饭于州民陈氏家,使符至,遁去。
钱公系同席数十人将僧吏,求必得之而后已。
有见于新丰山寺者,即奔往。
陈氏因叩首泣下曰:「师不往,吾党受苦矣」。
师曰:「以我故累君辈如此」。
因受之,遂阐法焉。
未几移居洞山普和禅院
元丰之末,思为东吴山水之游,舍其居,扁舟东下,至钟山丞相舒王
王素知其名,阅谒喜甚,留宿定林庵。
时公方病起,乐闻空宗,恨识师之晚。
谓师曰:「诸经皆首标时处,《圆觉经》独不然,何也」?
师曰:「顿乘所谈,直示众生,日用现前,不属今古。
只今老僧相公同入大光明藏,游戏三昧,互为宾主,非关时处」。
又曰:「经云:『一切众生,皆證圆觉』。
圭峰易『證』为『具』,谓译者之讹,其义如何」?
师曰:「圆觉如可改,则维摩亦可改也。
维摩岂不曰『亦不灭受而取證』?
夫不灭受蕴而取證,与皆證圆觉之义同,盖众生现行无明,即是如来根本大智。
圭峰之言非是」。
公大悦,因舍第为寺以延师,为开山第一祖。
又以神宗皇帝安汤药之赐崇成之,是谓报宁。
岁度僧买庄土,以供学者,而自撰请疏,有「独受正传,力排戏论」之句者,叙师语也。
又以其名请于朝,赐紫方袍,号真净大师
金陵江淮大会学者,至如稻麻苇,寺以新革,室宇不能容。
士大夫经游无虚日,师未及嗽盥,而户外之屦满矣,殆不堪劳。
于是浩然思还高安,即日渡江,丞相留之不可。
遂卜老于九峰之下,作投老庵。
绍圣之初御史黄公庆基出守南康,虚归宗之席以迎师。
师曰:「今老病如此,岂宜复刺首迎送?
为我谢黄公,乞死于此」。
其徒哀告曰:「山穷食寡,学者益众,师德腊虽高,而精神康强。
康山自总祐二大士之后,丛林如死灰,愿不忘祖宗,赴舆情之望」。
不得已乃行。
先是,黄公尝望见师于丞相广坐中,师既去,丞相语公曰:「吾阅僧多矣,未有如此老者」。
故公尽礼力致之。
庐山诸刹,以奢侈相矜,居者安软暖。
师率以枯淡,学者困于语言,醉于平实,师纵以无碍辩才,呵其偏见,未期年翕然成风。
三年,今丞相张公商英出镇洪府,道由归宗,见师于净名庵。
明年迎居石门
崇宁元年十月示疾,十六日中夜沐浴更衣趺坐,众请说法,师笑曰:「今年七十八,四大相离别,火风既分散,临行休更说」。
遗戒弟子皆宗门大事,不及其私,言卒而殁,寿七十八,腊五十二。
茶毗之日,五色成焰,白光上腾,烟所及处,舍利分布,道俗千馀人皆得之,馀者尚不可胜数。
塔于独秀峰之下。
师纯诚慈爱,出于天性,气韵迈往,超然奇逸。
见人无亲疏贵贱,温颜软语,礼敬如一。
主持丛林法度甚严,有犯令者,必罚无赦。
以故五坐道场,为诸方所法。
得游戏三昧,有乐说之辩。
词锋智刃,斫伐邪林,如堕云崩石。
开发正见,光明显露,如青天白日,人人自以谓臻奥。
至于入室投机,则如铜崖铁壁,不可攀缘。
性喜施,随有随与,杖笠之外,不置一钱。
行道说法五十馀年,布衣坏衲,翛然自守。
江西有大缘,民信其化,家家绘其像,饮食必祠。
嗣法弟子自黄檗道全、兜率从悦而下十人馀。
此其平生大概也。
至其道之精微,皆非笔墨可能形容。
窃尝论之,其弃儒冠而入道类丹霞,奔经论之学而颖悟类南泉,寻师之艰苦,凛然不衰类雪峰,说法纵横、融通宗教类大珠,至于光明伟杰、荷担宗教类百丈。
此非某之言,丛林学者之言也。
呜呼,兼古宗师之美而全有之,可谓集厥大成、光于佛祖者欤!
崇宁二年十月十五日,门人某谨状。
题芳上人僧宝传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石门文字禅》卷二六
长沙益阳白鹿大禅师门弟子季芳,福唐人,纯静寡言笑,年二十馀,侍其师。
宣和四年夏,于湘西南台写此书三十卷,写毕以示予。
予曰:「汝师出云盖西堂之门,西堂为临济九世之嫡孙,而黄龙南公之真子也。
□家辩才,丛林畏仰之,汝能自勤自诵习此书,玩味其旨,踪迹其行事,继之以不休,则古人岂难到哉?
如写而不读,读而不味其意,徒欲粉饰清兴,于道何有」?
潜庵禅师1115年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四、《石门文字禅》卷二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法道东来,授受之际,必因师弟子之贤。
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如云起而龙随,鹤鸣而子和。
其周旋之久,机缘之著,而特以侍者称者,如鸟窠之有会通,南阳有应真,赵州文远南院有守廓,慈明有海善,翠岩有慕哲,而黄龙有公。
公讳清凉,洪州新建邓氏子,世力田,幼超卓,短小精悍。
去依洪崖法智为童子,年二十一落发,受具足戒。
时武泉常、宝峰月、云居舜道,价压丛林,公游三老间,皆蒙器许,而疑终未决。
黄龙南禅师曰:「昔洞山见云门,门问:『近离甚处』?
云:『查渡』。
在何处』?
曰:『湖南报慈』。
曰:『几时离』?
八月二十五』。
云:『放汝三顿棒』」。
公闻之大惊,南公又曰:「洞山又问:『适来祗对有何过,而蒙赐棒』?
门云:『饭袋子』。
江西湖南便恁么去商量』」?
公大笑。
南公问:「何笑」?
对曰:「笑者黄面浙子怜儿,不觉丑耳」。
自是容为入室父子,言论久即令坐于旁。
去游南岳,时先云庵方出沩山,与公复造积翠,公为侍者七年。
南公殁,隐迹西山
西山有惠严院僧死,屋无像设,露坐。
公见而喟曰:「古人斫山开基,致无为有,忍怀不举哉」?
乃求居以修完之。
不五年,而殿阁崇成,百具鼎新,即弃去,游庐山
康太守徐公闻名,延居山清隐寺。
寺在大江之北,面揖庐山
公门风孤峻,学者皆望而退,以故单丁住山十有八年。
元符二年秋,余与弟希祖自南昌舟而东下访之,晨香夕灯,升堂说法,如临千众,而丛林所服玩者莫不具。
时时钁地处置,为余言:「先师初事栖贤諟泐潭澄
更二十年,宗门奇奥,经论要妙,莫不贯穿。
及因文悦以见慈明,则一字无用
设三关,以验天下禅者。
而禅者如叶公画龙,龙见即怖」。
余曰:「每疑三关语垂示平易,而人以为难,何也」?
公曰:「众生为解碍,菩萨未离觉大智,如文殊师利欲问空王佛义,即遭摈出,以其堕艰难,故起现行耳」。
呜呼,自堕艰难,故起现行,学者大病,如人开眼尿床,平地吃攧。
然今化去三十年,犹有悟其旨者,不无损益也。
有僧依十有二年,公举令净众寺,辞行,谓曰:「汝虽在此费岁月,实不识吾家事。
傥嗣法,当不以世俗欺诳为心」。
其人乃嗣翠岩机焉。
南昌隐君子潘延之与为方外友,延之迎归西山,而州郡文争命居天宁。
衲子方云趋座下,一时名士,抠衣问道。
公以目疾隐居龙兴寺房,户外之屦亦满。
上蓝忠禅师云,盖智公之子,于公为叔侄,移公居寺之东堂,事之如其师,丛林高其谊。
政和四年冬證狱太原,拴缚在旅邸,人讳见之,而公冒雨步至抚慰,为死诀。
明年南归,幸复见之,轩渠笑曰:「吾不意乃复见子」。
公寿八十四,目盲复明,此其精敏于道,志愿丛林所致。
呜呼,佛法寝远,坏衣瓦器之人亦有侈欲,为人师者争慕华构,便软暖,公独举颓坏而新之;
争欲致弟子,不问智愚,欲出门下,而公独精粗之;
争欲坐八达衢头,以自卖其道,而公独居荒远以自珍之;
争好势利恶丑,而公独犯众恶,自信而力行之。
每谓弟子曰:「无事外之理,理外之事」。
观其措置,岂其真然之者耶?
山谷寺(初,梁白虎先生请以为观,志公飞锡先之,遂为僧寺。今有飞锡泉,今灵仙白鹿所基也。常苦无水,而山谷独有馀。寺有太宗真宗仁宗三圣御书。岁度僧七人) 宋 · 程俱
 押词韵第四部
竺法暨华土,出(四库本作止)传骨与书。
金仙屹不动,坐使四海趋。
山川第一胜,尽为佛者居。
葱葱灊之谷,蛟鸾互盘纡。
一为飞锡先,方士回云车。
顾盼楚地,翚檐涌层虚。
英灵护泉脉,饮此白足徒。
当年盖国众,莫挽碧眼胡。
传衣到三叶,此地滋焦枯。
异气生杰阁,宸奎动天枢。
神龙尽倾向,宝此明月珠。
三圣陟帝所,云章久宁渝。
馀沾及婆塞,岁复六七夫。
堂中老沙门,古态几皇胥。
定知黄龙窟,不着点额鱼(自注:长老黄龙南。)
门开两山峡,萃然七浮图。
沙步对石麓,溪流清且徐。
危甍隐深樾,间见碧与朱(自注:寺前隔溪山上有亭林间。)
朝来雨脚断,云气尚卷舒。
悬知磴道滑,一水不复逾。
州家有造诣,上马及未晡。
高宗祀明堂前朝享太庙二十一首 其十 太宗室用《大定》 宋 · 郊庙朝会歌辞
四言诗 押词韵第七部
煌煌神武,再御戎轩。
惠南土,旋定太原
车书混同,声教布宣。
维天佑之,亿万斯年。
怀秀禅师 宋 · 僧某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昔日沩山水牯牛,自从放去绝踪由。
今朝幸遇师登座,未审时人何处求(《五灯会元》卷一七《大沩怀秀禅师传》。 《五灯会元》:僧问云云。师曰:“不得犯人苗稼。”僧曰:“恁么则头角已分明。”师曰:“空把山童赠铁鞭。”按:怀秀南岳下十二世,黄龙南禅师法嗣。)
香林许惠南溪茶作诗促之 宋 · 释祖可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午窗汤饼违烦渴,安得云腴作短兵。
仙鼎望公能遣赠,只今兀坐听歌声(影印《诗渊》册一页一六一)
齐天乐 寿贾使三月二十八日 宋 · 方衡
伏以皇祚中兴,笃生元哲。维岳受命,允协良辰。同禀天地之清宁,间出山河之气数。仰惟某官,身兼三杰,德盛一夔。西清学士之班,选高天下;东方诸侯之长,功冠域中。拥百万之貔貅,制三边之狼虎。克膺大任,宜受遐龄。某辱在万间,尤深鼓舞。敬裁一曲,莫尽形容。仰祈熏慈,俯加采览。
皇天眷佑中兴烈。
维岳共生鸿硕。
镇抚精神,规恢调度,未数至言长策。
中原徯望,总万里山河,尽归经画。
更看旋乾转坤,烦一指麾力。

胡尘顿消海岱,倚天长啸处,兼惠南北。
宝镇还朝,圣恩如海,趁得高华席。
星辰步峻,看丹凤飞来,趣登枢极。
□寿齐天,愿齐开寿域。
普觉院登上人房老擅名滋久昔四灵与其先师道公方公游赋咏盈纸距今三世矣余每至其所辄徘徊不忍去登亦对坐不倦有前辈之风槐径弟拉同游者赋诗因用其韵俾登藏之庶不愧昔日尔 其二 南宋 · 薛嵎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四灵殁后谁知己,惟有清香满旧枝。
头白山僧犹爱客,为曾亲见老师时。
普觉院登上人房老擅名滋久昔四灵与其先师道公方公游赋咏盈纸距今三世矣余每至其所辄徘徊不忍去登亦对坐不倦有前辈之风槐径弟拉同游者赋诗因用其韵俾登藏之庶不愧昔日尔 其一 南宋 · 薛嵎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年年心与雪霜期,一点寒生古树枝。
昨夜故人相问信(群贤集、四库本作讯),隔窗无月坐移时。
黄禅师华严会供食(丙戌时年六十一岁作。) 宋末元初 · 谢枋得
 押覃韵
十兆九万拜,求道心如惔。
毗卢(毗卢:佛名。毗卢舍那的略称,也译作毗卢遮那,即密宗大日如来。一说法身佛的通称。《大日经疏·入秘密漫荼罗位品》:「所谓毗卢遮那者,日也。如世间之日,能除一切暗冥,而生长一切万物,成一切众生事业,法身如来亦复如是,故以为喻也。」)顶上珠,直欲一手探。
天厨送谁馔,众腹岂敢贪。
君有维摩维摩维摩,人名,梵文维摩罗诘或毗摩罗诘的音译,略称维摩维摩诘,为净名之意。净即清静无垢之称,名即名声远扬之谓。)心,作茧怜吴蚕。
八万四千供,只须丈室函。
昔我闻晨钟,今载草堂
流年急如梭,长歌愧仙蓝。
勇寻赵州关,何畏白发鬖!
愿为护法轮,金甲持长锬。
又恐回道人,晚遇黄龙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