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王涣之彦舟1088年9月 北宋 · 米芾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
集英春殿鸣鞘歇,神武天临光下澈。
鸿胪初唱第一声,白面王郎年十八。
神武乐育天下造,不使敲抨使传道。
衣锦东南第一州,棘璧湖山两清照。
襄阳野老渔竿客,不爱纷华爱泉石。
相逢不约约无逆,舆握古书同岸帻。
淫朋嬖党初相慕,濯发洒心求易虑。
翩翩辽鹤云中侣,土苴尪鸱那一顾。
迩来器业何深至,湛湛具区无底沚。
可怜一点终不易,枉驾殷勤寻漫仕。
漫仕平生四方走,多与英才并肩肘。
少有俳辞能骂鬼,老学鸱夷漫存口。
一官聊具三径资,取舍殊涂莫回首。
书简帖(三六) 北宋 · 米芾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九八、《宝真斋法书赞》卷一九
芾惶恐再拜。
私居杜门,以禅悦为乐。
彦舟去后,不闻左右动静,向风永怀,不能已已。
腊寒,比日官况何如?
门中上下均庆。
去岁之念,必少弥忘。
闻其素属疾,非小儿五日间忽然不见者。
幻法有如是,不以禅悦,何以为遣?
腊寒,千万珍重。
二月或所请宫观不报,即扣阁。
惟珍葆珍葆!
芾顿首再拜,厚之知府学士德友
书简帖(三八) 北宋 · 米芾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九八、《宝真斋法书赞》卷一九
二十五日,芾上启:得十四日书,知已到官。
虽国士失进躐之序,聊为知己屈,甚善甚善!
专启叙怀。
芾顿首再拜,彦舟学士枢僚仁友。
感事寄怀王彦舟侍郎苏景谟大夫 其一 南宋 · 黄彦平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藨蓘年仍恶,耕桑命亦微。
原头买去,江口换鱼归。
顾影行犹畏,全生计已非。
五陵游侠客,裘马本轻肥。
感事寄怀王彦舟侍郎苏景谟大夫 其二 南宋 · 黄彦平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绝壑惭怀宝,清时自贡珍。
光芒殷地发,斤斧响山臻。
经画烦才吏,馀赢逮细民。
尚应来汉使,金碧傥能神。
感事寄怀王彦舟侍郎苏景谟大夫 其三 南宋 · 黄彦平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燕市人初去,辽城鹤共飞。
兵戈虽向息,闾井已云非。
险阻千山路,艰难百口归。
扶携兼老幼,吾见亦依依。
感事寄怀王彦舟侍郎苏景谟大夫 其四 南宋 · 黄彦平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明月人千里,青阳岁又除。
曲江行有债,幸舍出无舆。
细写蝇头字,摇看雁足书。
长江不可厉,幽意若为摅。
王涣之起居舍人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七、《道乡集》卷一七
具官某:左右史,朝廷高选也,非文学行义著于一时,恶能直笔以纪言动之实哉。
尔简在朕心,为日久矣,虚员择士,佥以为宜。
尚有褒嘉,待尔称职。
人事天时皆可为奏绍兴二年十一月 宋 · 吕颐浩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八、《景定建康志》卷四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中兴小纪》卷一二、《文献通考》卷一五四、《至大金陵新志》卷一三上之下、《续资治通鉴》卷一一一
人事可为者二,天时可为者三,乞为陛下陈之。
昨自车驾渡江以来,初经扬州之变,兵甲器械十失八九,未容喘息,而金人分遣重兵,三路入寇,二浙江东焚劫殆遍。
正兵或散而为盗,或器甲不全,虽欲战不能也。
陛下愤金人侵侮之甚,连年宵旰,专意军政,拣汰冗兵,修饬器械,今张俊军有众三万,全装甲万馀副,刀枪弓箭皆足用。
韩世忠有众四万,岳飞军有众二万三千人,王𤫉有众一万三千人,虽不如张俊军尽皆精锐,亦非前日怯懦之比。
刘光世有众四万,虽老弱冗散者众,亦可得精锐二万人。
武中军杨沂中统领以来有兵万人,铠甲亦足用。
此外又有神武后军陈思恭,不下万人。
御前忠锐如崔增、张守忠、赵琦、徐文、姚端等军亦二万人。
上考太祖皇帝取天下,正兵不过十万人,况今日有兵十六七万,器械足用,何惮而不为?
臣所谓人事可为者一也。
建炎三年四年绍兴元年,大盗纵横,邓庆寇广东,李敦仁犯虔、吉,邵清扰通、泰,张琪劫徽、饶,李成破江、端,范汝为据建、剑,马友、李横、孔彦舟、曹、张用、刘超等散处大江之南,为害于荆湖等路。
朝廷枝梧不暇,力不能事外。
今则悉为王师扑灭,民得安业矣。
臣所谓人事可为者二也。
尝观自金人南牧以来,我师望尘奔溃,莫敢婴其锋。
近年以来,张俊获捷于明州韩世忠扼贼于镇江思恭邀击于长桥,张荣大捷于淮甸
良由金人贪残太甚,逆天悖道,人人有战心,天意殆将悔祸。
臣所谓天时可为者一也。
金人命刘豫僣位以来,尽以中原付之,不欲南来。
烦碎不知为国之体,重敛以失百姓之心。
豫之所为,虽三尺童子决知不能立国。
况兵不如我精,将不如我能,胜负固可料矣。
宇文虚中密奏,虽未能尽信,然敌骑连年不至淮甸,岂无牵制之故哉?
天意槩可见,臣所谓天时可为者二也。
江浙等路连年失耕殖,又苦水旱,米价翔涌,每㪷一贯至二贯。
今年丰熟,米㪷不及五六百,江上诸州米㪷三四百。
天时可为者三也。
韩世忠到行在,臣愿圣心奋发睿断,令世忠、张与臣等商议,决策北向。
明年三月半令韩世忠宿州南京路以入,令刘光世由徐曹诸州路以入。
又于明州留海船三百只,令范温、阎皋乘四月间南风北去,径取登、莱州
凡此数路,皆有粮可因,不必调发吾民,以资馈运,而登莱尤有积蓄可因也。
大兵既集,刘豫必北走,所得州郡,择逐州豪杰守之,初则示以羁縻之义,过则续为后图。
虽金人来年秋冬间必举兵争其地,然彼入我出,彼出我入,此兵法也。
扰之数年,中原必可复。
贾谊曰:「日中必𤑒,操刀必割」。
舍此机会而不乘,后欲追悔,何可及耶?
今有兵十六七万,费用不赀,朝廷竭力经营钱粮,常若不办。
旷日持久,必取于民。
民怨众离,乃自困之道。
祸乱之所起,可不畏哉!
今日战兵,其精锐者皆中原之人,数年之后消磨必寖少,异时虽欲举事,势必不能,可为深惜者也。
彦舟字序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一、《石门文字禅》卷二四
大绎持海于净土为亲闻,如水传器;
鸠摩罗什于真丹为四依,如印印泥。
其荷负大法,提携有情之功,可书法王之凌烟。
耶舍尊者阅重翻《维摩经》,叹曰:「什公真苦海法船也,不然,何形容不传之妙乃尔昭著耶」?
当时从之以游者称四圣,与之上下议论,校微争妙,声振后世。
觉天之日月,苦海之云雷,摩肩并首趋而出,可谓盛矣。
殆从中世陵夷,贤圣窜伏,迄今咸无焉,可谓衰矣。
于佛法衰残之秋,有一比丘粹然而出,以法什自名其志,可以支已坠之玄纲,续将灭之慧焰。
吾未究其才,观其志,亦可以击节矣。
耶舍以什为法船,余字法什为彦舟,坐客肯首以为然,于是乎书耳。
李伯时马图绍兴四年七月 宋 · 曾纡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清河书画舫》卷八
绍圣丙子伯时为予摹韩马;
后为王彦舟取去,又在此马后七年也。
王元规所得刘景文家紫燕,亦名世之画,又败其足,岂圉人太仆为祟乎?
二画真迹,后皆入宣和御府,今悉从胡尘北去,痛哉!
绍兴甲寅七夕后一日空青老人曾纡公卷题。
曾天游1138年8月 宋 · 叶梦得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八○、《石林居士建康集》卷八、《南宋文录录》卷六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某顿首启:稍不承动静,日积驰仰。
高秋,即日伏惟台候万福。
见报恳辞北扉,何其甚高!
而进陟经闱,仰见圣怀开纳之重,并以慰叹。
某勉强已两月,前所当料理者稍就绪。
免民绢横歛二万八千匹,刍陆运远至者二十万束,疲瘵似少苏。
储廪有来岁之备,可以藉口言归矣。
顾防冬未敢请,曾探报云云,当略知。
朝廷会三大将,必询所为计,诚得策。
然须各极其说,而断归于一,还以授之,使其心以为可行,而无异情,缓急肯相为先后,乃可望成功。
此鲁人所谓「疆埸之事,慎守其一,而备其不虞,事至而战,又何谒焉」者也。
比年常患出不虞而无备,欲战而旋谒,无一可守故尔。
韩、岳主战,张主守;
韩志在淮,张志在江,此人所共知。
不知皆灼见其理,而身任之乎?
抑意各有向,而姑为之说乎?
韩辎重尽在山阳,张辎重尽在建康江、淮之不同,势使然也。
则言战者未必能必胜,言守者未必能必固,要之战守二者何可偏废?
江之与淮,亦强弱进退之间,惟吾谋一定,则可战可守,或江或淮,惟敌之为。
庆历中,韩、范二公在西方,韩欲战,范欲守,初亦不同,久之皆自为过。
故末年还朝,相与共献策,极论战守参备之计。
是时元昊力求和,庙议欲遂从之,而二公深以为未可,请以和议为权宜,战守为实务。
且谓元昊欲窥关中,非独其,亦吾汉人陷没者赞之,以自图富贵。
今日事势有相类者。
李成、孔彦舟、徐文辈既皆为其心腹,近复闻以郦琼拱州
去岁叛兵已尽散遣,而复集与之,其情可见,是安得不思?
惟计战守者两尽,和议成我固受其利,不成我无所失,此韩、范之说也,不识尝见之否?
家有韩公家传,载之甚详,适携来,谩录附呈,恐或可佐论思。
某职在内地,当敌者三大将,岂敢冒代庖之戒?
夜中偶不得眠,过虑及之
旦起,适有便人,故私以告公,不觉累数百言,幸无以语他人。
向冷,万万为时自厚。
不宣。
衢州溪桥记(为王八侍郎作。)1108年4月1日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三九、《北山小集》卷一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
衢之为郡,郊邑疆理错处众山间,大溪贯其中,东会浙江入于海。
其源实出岩谷畎涧,至郡城始大。
郡西三邑之人输赋租、走期会、适市井,与行旅之出入荆闽者,皆绝溪往来,深则杭,浅则揭以涉。
春夏积雨,四山之水从地出,所谓岩谷畎涧之流与大溪相吞激,势益张怒,操舟绝流,失毫发便辄覆溺漂转,漫不见踪迹,人皆病之。
大观元年,邦人相与谋跨溪为梁,裒其材用于众。
明年春三月,梁成,凡三十五架,其修二百六十步,会其费庸为钱四百万。
于是负乘扶携,往来不择昼夜,虽大水时至,安如平地然。
有为邦人请于余者曰:「衢,公之故乡,溪桥之功,衢之大利也。
公不书,无以示来者,俾知始事之勤与溪桥之有无利害也」。
则叙其所以,畀刻诸石焉。
二年夏四月辛巳显谟阁待制荆湖南路安抚使王涣之记。
乞讨论发运使置司之郡及胜任之人奏 宋 · 章谊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八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
臣窃惟国家财用转输,必有心计之臣内外斡旋,使山海之藏、天地之产通而不竭,然后用度不匮。
祖宗设官理财,内则户部以知天下贡赋盈虚之数,外则诸路各有转运使副以经理一路之财计,至于东南委输最盛,则又置发运以督六路供输之入,盖皆有移用补助之法,户部仰以不乏者也。
今兵革繁兴,财用为急,诸路贡赋或侵夺于剽攻之盗,或乾没于贪赃之吏,又复州县之官疲懦者失于拘催,强暴者敢于擅用,户部不胜其窘。
间遣郎官分道催督,单车所至,不过移文,终亦索手空归,固无益也。
而况悍将骄兵各据要害,自川广东西、荆湖南北土贡岁输不入于王府者,且累年矣。
王以宁、孔彦舟截留于湖南李允文、张用盗取于鄂、岳李山、李惇仁夺攘于虔、吉,致此诸路财计散亡之端,则皆发运使失职之罪也。
发运使职总财计,固当竭力奔走上下江湖之间,置司形胜要害之地,共营中外经常之费。
今乃坐局一方,仅同筦库之吏,岂陛下设官理财之意哉?
顷时朝廷定都汴京,故发运使置司真州泗州两处;
今朝廷暂驻吴越,则发运使当在荆湖南北之间往来督运,乃为称职。
唐韩滉之在东南也,当德宗西狩奉天之日,江淮震骚,而调发粮帛以济朝廷,陆运则劲卒万人绥靖东南,而漕路无梗;
水运则船置十弩以相捍警,而贼不能剽。
当时赖之,以成中兴。
今之发运使权重于昔人,而地兼于数路,任非其人,处非其地,宜乎邦计之不裕也。
伏望睿断付之外廷,讨论发运使置司之郡,博选能臣,俾胜其任。
宋故德兴县宋氏墓志铭(为王侍郎彦舟作。 政和元年正月1110年 宋 · 程俱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四三、《北山小集》卷三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常州市
夫人宋氏,郑州管城人,故吏部尚书、赠太尉、谥文安公讳白之曾孙,奉宁军节度副使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讳良臣之孙,尚书比部员外郎讳保孙之女也。
崇德君吕氏,早丧,夫人哀慕如成人。
及长,端󰮏通敏,事至迎解。
奉继母建昌君赵氏得礼之宜,比部每奇之。
择所从,年十八以归信安江氏,为尚书职方员外郎讳楫之冢妇,故朝散郎汝明之妻。
宋氏世望族,内外姻大抵将相通显家。
夫人少长贵富闻,而江氏世儒,被服寒素,土着山谷中,聚食数千指。
夫人无毫发骄气,承上抚下,尽得其驩心。
至烹饪蚕桑,若素习者。
诸子胜衣,则口授以《孝经》、《论语》。
群儿敖戏处,辄屏不使近。
望众中衣服端洁、词貌循衎者,则知其为德兴儿也。
朝散君丧,事其姑寿安君周夫人益谨。
周夫人治家严整,鲜可其意者,独以夫人为能,饮膳药剂不经手不以进,至属纩犹咨其勤孝云。
既就养诸子,处门内事明白简直。
朝夕坐堂上,子妇从侍,孙息走前,怡怡如也,僮使䜣䜣如也。
大观四年闰月四日,以疾卒于其家,享年六十七。
夫人常曰:「吾自念平生无贪嚚𢦤暴一可悔事,期于死生之际如觉寐者」。
既疾,屏荤味弥月。
少间,起居如平时。
一日夙兴,复就寝,若将寐者。
候之,形神离矣。
将敛,饰无珠玉,箧无新衣,其于乐施予、尚纯素,又过人远甚。
盖为江氏妇垂五十年,见其夫以进士决科,繇州县吏二千石,身被命书,为德兴君。
诸子皆好学有立,又相继登第、与乡举,族人钦慕之。
卒之日,来会哭,皆尽哀。
夫人生五男六女。
曰裒,宣德郎勾当在京都茶库
曰袖,宣德郎、知越州馀姚县事;
曰袤,曰表,曰褒。
袤举进士,表幼卒。
女长适朝散大夫、知蔡州军州事陆偕,次已嫁而归,皆前卒。
次适从事郎、知潭州湘潭县王居仁,次适宣德郎、知睦州建德县丞毛宽,次适宣德郎、知泗州临淮县程俱
其幼在室。
孙男四人,女二人。
其孤将以明年正月乙酉葬夫人于常山县定阳乡菱湖之原,前期,以其族人状来请铭。
余惟朝散君居乡为笃行君子,仕为清白吏,繄必有内助,故能遂其志焉。
尝闻乡人云然,考状益信,乃为之铭。
铭曰:
女子之正,惟辅惟从。
其覆则仁,其承则恭。
有如德兴,能妇能母。
不汰不嬉,绩我杼。
卒相夫子,既遂既成。
生靡忮行,没有荣名。
内德则懋,不显其仪。
我铭昭之,彤史之资。
宗忠简行实 南宋 · 黄震
 出处:全宋文卷八○四八、《黄氏日钞》卷九一
呜呼!
余读公《行实》,不能不为天地之纲常哭之恸也。
方金虏围京城不下,而以和绐我也,四方勤王之师坐视不得进,公独曰:「既曰通和,请亟退师,设有诡谋,吾兵已在城下」!
遂发兵大名,至东平、至济州、至卫南直入贼区,据韦城而徙南华,转战无前矣。
斯时也,使赵野、范讷协其谋,则二圣可以不北狩;
也、讷也不其然。
方金虏拥吾二圣而北,天下尚皆我有也,四方之勤王而不得遂者纷纷无所向。
公既尹京,寻兼留守,如王善、赵再隆、丁进、孔彦舟、马皋、赵海、杨进、王大节之流以兵附者百八十万,契丹九州日附中国,且议遣辨士西使夏,东使高丽以灭金,已二十五表疏请回銮京师矣。
斯时也,使黄潜善、汪伯彦不从中沮其谋,则中原固金瓯无缺之天下;
潜善也、伯彦也又不其然。
考论至此,则二圣本不至北狩而终不免北狩者,公之谋不遂也;
中原本未尝沦没而终不免沦没者,公之请不行也。
呜呼惜哉!
自时厥后,虽有英雄百战,皆不过救败扶伤,况偏安日久乎?
故我宋中兴与否,系公用舍间,他尚何言!
虽然,非公守磁,我高宗已先入虏庭,虽江南谁与保?
公虽身不及用,尚能为我宋得一岳飞
孔明图汉鼎于既失,忠简保天下于尚存,故公呼吸变化之功,殆过孔明百倍。
孔明晚遇族属疏远之昭烈,尚能堂堂出阵;
公遇我光尧,视一时将相最早,反一语之不见酬,天耶?
人耶?
洪迈、吴柔胜序公行事,乃皆以祖士稚为比。
呜呼,彼亦见其不得志而死,其迹偶同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