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亡友马季立孝廉挽诗 清末民国初 · 沈曾植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出处:海日楼诗卷七
故旧随流水,山川黯夕阳。
儒风于世尽,经苑喟云亡。
懿子姱修业,翩来讲肆翔。
高斋凭楚望,篇论警梁亡。
大义甄刘贾,前闻综赵汪。
情能综五例,询或逮三商。
荀况居齐久,颜先悯楚伤。
飘零仍祭酒,孤愤郁中肠。
一纸传邮速,千言疾谬刚。
白头逢异俗,素愿诉同方。
岂意晨星散,俄然宿草长。
赴来邻笛断,哭罢寝门凉。
庾令江楼换,文翁石室荒。
虫沙时共化,麟角学谁昌。
纪叟聋焉在,曹褒视益茫。
悲来偕《五噫》,怨极怼双王。
浑沌无愚智,乾坤积痏疮。
一哀回白日,来世更何彰。
元稹家奴 北宋 · 李新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九五、《跨鳌集》卷三○
河南黥徒子以下贱为元稹家奴。
谨,倚办之,使釐琐务,薄有机见。
明经第,中书判,对贤良策第一,声闻甚哗,举足入捷径,自当无臬阂。
宰相不爱,贬江陵士曹
矜才,恃一时人物无我先者,班班在台阁,我反后之,膏火日入,肠肚内热,求复进。
家奴往谚之曰:「得丧命也,强饭自聊,十口饱煖属郎。
郎不幸先朝露,奴易主尚可,如郎之妻妾子女何」?
谢之,居数月热不解。
奴复往说之曰:「衣食在身,愚人所知,奚暇议远?
然驾人车,同人危,啜人浆,思人忧,寻常理也。
江陵士冠有可与成事者乎」?
曰:「亡有」。
「郎谂监军崔潭峻者乎」?
曰:「未谂」。
「愚窃觇其人,沾沾善人,意必能当上心。
为郎计,莫若覆奁中金以奉监军,脂颜面以奉监军,用则郎复用矣。
郎复用,则天下之金可尽钩入奁,而他人之颜面亦将脂而承君矣。
野烧在山,不禁爆背,束薪荐庙,要炙手可得耶」!
默然久,曰:「古固有之。
商鞅相秦由景监刘贾王燕由吕泽
汝休矣,更念之」。
自惟前日士良之仇,老其齿不能报,明日决意奉监军,摩足舐痔罔不到。
长庆初,潭峻入朝,大被庞幸,首称才可用,陛下不当听奸言,斥远贤者。
穆宗入其语,立诏还,除祠部郎中,迁翰林学士
未几,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天下不多附潭峻得宰相,而多奴能谋由非其道,虽拿重权,安知其非。
代送定 其三 刘贾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二三、《梅溪先生文集》卷一六
托庇仁人之里,为幸已多;
通婚大姓之门,受恩非浅。
喜踰望外,愧溢颜间。
女年少甚都,盖女中之贾谊
而某男某天姿不慧,非昔日之刘郎。
况三复之未能,岂五长之敢称!
偶预东床之选,误蒙青眼之知。
吉日载涓,允协凤凰之兆;
繁文尽去,薄修羔雁之仪。
禘祫论 南宋 · 王十朋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二九、《梅溪先生文集》卷一二、《南宋文范》卷五五
诸儒禘祫之说,何其纷纷不同也。
郑康成谓祫大禘小,王肃谓祫小禘大,此小大之说不同也。
王郑小大之说方淆乱未决,刘歆贾逵之徒则又谓一祭二名,礼无差降,此一祭二祭之说又从而不同也。
郑氏谓天子祭圆丘谓之禘,宗庙大飨亦谓之禘;
王氏谓天子诸侯皆禘于宗庙,非祭天之祭。
此祭天、祭宗庙之说不同也。
《诗·閟宫》传云:「诸侯夏禘则不祫,秋祫则不尝」。
光武诏问禘祫之说于张纯谓禘以夏四月,祫以冬十月
此夏禘冬祫之说不同也。
汉魏故事,五年之间通计其数,一禘一祫,是出于《公羊》「五年再大祭」之说。
唐开元间,太庙禘祫各自数年,是又用《礼纬》「三年一祫,五年一禘」之说,此又年数之不同也。
郑康成高堂生则先三而后二,徐邈则先二而后三,此又先后之不同也。
自汉迄唐,禘祫之议讲之屡矣,牵于繁文异说,终莫得而一之。
善乎,欧阳子之言,曰:「事有出于久远而传于二说,则奚从」?
曰:「从其一之可信者」。
「然则,安知可信而从之」?
曰:「从其人而信之可也」。
众人之说如彼,君子之说如此,则舍众人而从君子。
君子之说如彼,圣人之说如此,则舍君子而从圣人。
然则,欲一禘祫之说,当折衷于圣人之言可也。
《春秋》、《诗》、《礼》、《论语》皆圣人之言也,释《春秋》、《诗》、《礼》、《论语》者,皆诸儒之言也。
《春秋》书禘者二,而不言祫,惟文二年八月丁卯:「大事于太庙,跻僖公」。
《公羊》、《谷梁》释之曰:「大事者祫也」。
《春秋》有禘无祫,以大事为祫者《公》、《谷》也。
《诗》《周颂》、《商颂》言禘者二而不言祫,惟《玄鸟》「祀高宗」,《毛氏传》曰:「祀当为祫」。
《诗》有禘无祫,以祀为祫者毛氏也。
《周礼》:「太宗伯之职以肆献祼享先王」。
郑氏曰:「宗庙之祭有六,享肆献祼馈食在四时之上,则是祫也、禘也」。
《周礼》无禘祫之说,以肆献祼馈食为禘祫者郑氏也。
《论语》记「禘自既灌而往」与「或问禘」之说,孔安国释之曰:「禘祫之礼为序昭穆」。
《论语》言禘而不言祫,并言禘祫者孔安国也。
惟《礼记·王制》曾子问大传有禘祫之说,而亦未尝言其礼之大小与年数之先后、冬夏之异时。
至于《祭法》则言禘交祖宗,而不言祫,《仲尼燕居》与《祭统》篇则言郊社禘尝,而不言祫,《王制》、《祭义》诸篇举四时祭名,皆曰夏禘,而不言祫。
以《春秋》、《诗》、《礼》、《论语》之言如此,释《春秋》、《诗》、《礼》、《论语》者其言如彼,学者当舍训释而从经可也。
从经则古者有禘无祫。
非无祫也,祫者禘中之一事,不可与禘俱谓之大祭也。
古者大禘之时,群庙之主皆陈于太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太祖
因禘而合食,故谓之祫。
是禘者总名,祫者一事,亦犹荐生荐熟之时则谓之荐,灌酒求神之时谓之祼。
荐也、祼也、祫也,皆大禘中一事,不可以是三者均谓之祭名也。
后世因《礼记》诸篇有禘祫事,遂以祫与禘俱谓之大祭,殊不知《礼记》之所谓祫者,是乃禘中之一事也。
又见《公羊》以大事为祫,遂以祫为大于禘,殊不知《公羊》之说出于《礼纬》,而《春秋》无是言也。
《春秋》所谓大事者即禘尔,不曰禘而曰大事者,禘所以审昭穆,僖公逆祀,昭穆乱矣。
圣人是以变禘之文而曰「大事」,大是事也。
《公羊》求其说而不得,遂援《礼纬》以释经,此所以启后世之纷纷也。
或曰:「如是,则刘贾一祭二名之说得乎」?
愚谓刘贾之说仅矣,而未尽也。
彼谓一祭二名者,谓本无二礼也,则一祭之说为仅得。
而不知禘者禘其祖之所自出,祫者因禘而合食焉,禘总名,祫一事,则二名之说为未尽。
或曰:「如是,则废三年之祫,而用五年之禘,必五年而一大祭乎」?
愚曰:废祫之名而一之于禘可也。
五年而再大祭,则《公羊》之说不可废也。
郑康成先三后二,徐邈先二后三,与夫秋祫、祫,纷纷不决之争,举可置也。
或曰:「三年祫,五年禘,自汉至今而用是说,可废之乎」?
愚曰:《春秋》、《诗》、《礼》、《论语》非圣人之书,则汉儒之说、《礼纬》之言不可废;
《春秋》、《诗》、《礼》、《论语》果圣人之书也,吾从圣人而废异说,胡为而不可邪?
奏论汉高帝破秦项三策劄子 宋 · 叶梦得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七四、《石林奏议》卷一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三
臣伏见陛下赫然威断,尽改和议,分命三将,进讨两河。
圣谋深远,诚非群臣所能及。
夫兵无常势,敌无常形,非达古今之变者,不能察成败之机,非尽彼己之情者,不能决胜负之实。
今成算既定,宜图万全。
臣不自揆度,尝参考敌情,究观时事,敢借秦汉之事以论今日之计,愿有献焉。
秦自孝公以来,雄视中国,合六诸侯,相与连衡,不能抗,始皇卒有天下。
汉高帝起沛中,收子弟三千人,振臂一呼,遂以灭秦诛项羽,此其故何也?
六国当强暴兴起之初,望风畏慄而不敢争;
高帝处亢满怨愤之极,决策必取而无所惮也。
虽势所当然,而高帝所以必成其志者盖有三,而兵强不预焉。
一曰善诱降,二曰善用间,三曰善制敌。
非此三者,秦虽有必亡之隙,汉虽有决胜之勇,未易以岁月定也。
何以言之?
夫敌众,不可以力相加。
人各为其主,守者未必皆诚心向背,惟利所在而已。
高祖入关,南阳守齮坚保宛,其舍人陈恢高帝与约降,因封而与之郡。
高祖从之,齮果降,封为殷侯
于是引兵而西,无不下者。
其后取关东,遂为令,使将掠地,拔陇西,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随何英布九江叛楚,郦食其田广罢守兵与汉和
高祖之善诱降者也。
兵不出于一则心不齐,本非其所有则信不固。
项羽初兴,其所与谋者一范增尔。
函谷既破,不能用计,高祖知其可挠,故与陈平金四万斤间楚君臣,果疑不用。
则其腹心必有从而反侧内自攻者。
内无与为主,则外惟我所欲为。
故有纪信之诈而不知,有周苛之辱而不悟,虽拔荥阳高祖得以跳去。
高祖之善用间者也。
两军相当,必以力相较,则久必弊;
惟多方以谋之,使不得专,则我可以全胜。
荥阳之围,高祖亦甚危矣。
及入关再收兵而东,项羽之力尤强,胜败未可知也。
高祖辕生计,舍荥阳,出武关,以致
深壁相持,而使韩信河北赵地,连燕齐,以裂其肘臂。
用郑忠计,使卢绾刘贾渡白马,进入楚地,佐彭越焚楚积聚,下楚十七城。
果奔命不暇,兵少食尽,为中分之约,而张良陈平得定大业。
高祖之善制敌者也。
此三者,高帝非皆以力得之也。
今金贼不道,虽荐食上国,不强于秦、项。
陛下智勇忧勤,席祖宗二百年之业,四分天下有其三,则过于汉。
高帝能灭秦、项,而吾将帅反不能为陛下取金贼乎?
今日之举,正高祖入关灭秦,复出东向与决战之时也。
比者特降诏旨,立为赏格,自使相节钺而下以求奇功,不待饮至策勋,不拘迁转正法。
虽足以激三军之士,而不及于敌人,臣愚窃有疑焉。
愿复下令,应投拜附虏者,能各杀其守长,以县降者授以县,以州降者授以州,山寨与河北之民若盗,凡自相结集,不从虏人,愿归我者,千人则授某官,万人则授某官。
其昏迷不恭、恃贼而不悛者,军至皆讨焉。
则孰不革心而效顺?
高祖诱降之道也。
虏今所驱用者,皆我之叛将亡卒,其初皆非仇我而慕虏,盖亦有迫不得已,仅以逃死。
既绝于我,则不得不用于彼。
郦琼始奔虏,尝散其众不用,则今客主未必终相信,上下未必皆相服。
权势相轧,嫌隙易,苟能使以身归我者授以旧官,以众归我者加以显秩,能杀并虏人而归我者,随其多寡而为之等差;
益募辩士,重与金帛,口舌游说其间,以动摇其心,而眩乱其听,则必纷然自相屠戮,以幸一时之获。
高祖用间之道也。
自淮而东,韩世忠主之;
自淮而西,张俊主之;
刘锜、王德、李世辅、雷仲之徒,择形势利便,往来游击于两间。
虏兵分则不能并立,合则我四面俱至。
即使岳飞出汉上,以捣陈、蔡之虚。
贼兵若尽窥两淮绕出其后,期同会于京师
虏腹背受敌,欲当前则后必困,欲拒后则前必弱,指日可使坐毙。
高祖制敌之道也。
夫攻而破一邑,不过得一邑,战而擒一将,不过得一将,孰若无攻而拓地,不战而屈人乎?
区区之愚,惟陛下择焉。
取进止。
申判府程丞相乞免再起化人亭状辛酉六月 南宋 · 黄震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黄氏日钞》卷七○、《南宋文录录》卷八
照对本司久例有行香寺曰通济,在城外西南隅可一里。
本寺久为焚人空亭约十间以网利,邪说谬见入溺人心,合城愚民悉为所诱,亲死肉未寒,即举而付之烈焰,杈棒碎拆,以燔以炙。
馀骸不化,则又举而投之深渊。
哀哉,斯人何辜,而遭此身后之大戮耶?
某久切痛心,每念革绝,人微位下,趑趄未发。
五月六日之夜,风雷骤至,独尽撤所谓焚人之亭而去之,其挟势罔俗自诡,视延圣寿之佛殿,则固岿然无恙也。
意者此亭秽气彰闻,冤魂共诉,皇天震怒,为绝此根。
明日,据寺僧发觉陈乞,为之备申大使府,盖亦幸此亭之坏耳。
案吏何人,敢受寺僧之嘱,欲为影傍,抄注张本,节节不住行下本司,勒令监造,急于星火。
某窃谓此亭为焚人之亲设也。
人之焚其亲,不孝之大者也,此亭其可再也哉!
敢以焚人不可之事百拜为大使府告。
某谨案古者小歛、大歛以至殡葬皆擗踊,谓迁其亲之尸而恸之也,况可得而火之耶?
举其尸而舁之火,天下惨虐之极,无复人道,虽蚩尤作五虐之法,商纣作炮烙之刑,皆戮之于生前,何至戮之于身后也?
展禽夏父弗忌必有殃,既葬,焚烟彻于上,或者天实灾之,未可知。
然谓之殃,则凶可知也。
司马子期欲焚麋之师,子西戒不可。
虽敌人之尸犹有所不忍也。
伍员以父之雠尝掘荆王之墓而鞭其尸,之倒行逆施极矣,然虽鞭之,犹未至焚之也。
卫人掘褚师定子焚之平庄之上,殆开辟以来所未有之怪事。
田单即墨之孤邑,当燕将下齐七十城之后,积五年思万死一生之计,以激其民之奋死,则袭用其毒,误燕人掘齐墓,烧死人。
齐人望之涕泣,怒十倍,而齐灭燕矣。
然则焚其人之尸,为人子孙者所痛愤而不自爱其身,故田单思之五年,出此诡计以误敌也。
人子以此奉其亲,何耶?
尉佗在汉,闻汉掘烧其先人冢,故叛。
陆贾明其不然乃服,与之要约,亦曰反则掘烧王先人冢耳。
举至不可闻之事以相恐,非忍为之也。
酷吏尹齐淮阳都尉,所诛甚多,及死,仇家欲烧其尸,尸亡去归葬,说者谓其尸飞去。
夫欲烧其尸,仇之极也;
欲烧之而尸亡,是死而有灵,犹知烧之可畏也。
广川王刘去淫虐不天,其姬昭信共杀幸姬王昭平、王地馀及从婢三人。
昭信病,梦昭平等,乃掘出尸,皆烧为灰,无道之极。
昭信旋亦诛死。
王莽作焚如之刑,焚陈良等,亦旋诛灭。
董卓毒乱天下,既诛,炷其腹为炬,不待尽烧,人已丑之矣。
东海王越乱晋,胡羯石勒棺焚其尸,曰:「乱天下者此人也,吾为天下报之,故焚其骨以告天地」。
夫越之恶固宜至此,亦夷狄之酷而忍为此也,其馀谁忍为之!
王敦叛逆,有司出其尸于瘗,焚其衣冠,斩之。
所焚犹衣冠耳。
苏峻以反诛,焚其骨;
杨玄感反隋,亦掘其父杨素冢而焚其骸骨。
惨虐之门既开,因以施之极恶之人,然非治世法也。
隋为仁寿宫,役夫死道,杨素焚之,上闻之不悦。
夫淫刑如隋,宜且不忍焚人,则痛莫甚于焚人者矣。
蒋玄晖渎乱宫闱朱全忠既杀而焚之,一死不足以尽其罪也。
然杀之者常刑,焚之者非法。
非法之虐且不可施之诛死之罪人,况可施之父母骨肉乎?
世之施此于父母骨肉者,复往往拾其遗烬而弃之水。
则宋诛太子劭、逆党王鹦鹉、严道育,既焚而扬灰于河之故智也,惨益甚矣。
而或乃以焚人为佛法。
然闻佛之说,戒火、自焚也。
今之焚者戒火耶?
烈焰以为火耶。
自焚耶?
子孙焚之耶。
佛者夷狄之法,今吾所处中国耶,夷狄耶,滔滔流俗,谁与易之?
有识者为之痛惋久矣。
今通济寺僧焚人之亲,以网人之利,伤风败俗,莫此为甚,天幸废之,何可兴之!
欲望钧慈矜生民之无知,念死者之何辜,备榜通济寺,风雷已坏之焚人亭,今后不许再行起置。
其于存念死生、转移风俗,实非小补。
汉荆王(庙在京口府治) 宋 · 王琮
七言绝句 押麻韵
落落庙碑摹瘗鹤,阴阴宰木宿神鸦。
可怜宝剑凌云气,散作金灯满地花。
古意上 其二十三 清 · 黄之隽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香屑集卷十一
赚得佳人出绣帏,画罗轻鬓两霏微。
荆王枕上原无梦,阿母宫中见亦稀。
好傍翠楼装月色,新裁白纻作春衣。
水精帘动微风起,玉凤雕钗袅欲飞。
注:赚得(元凛中秋夜不见月)画罗(温庭筠和友人悼亡)荆王(李商隐元城吴令暗为答)阿母(张籍唐昌观玉蕊近有仙过)好傍(罗邺芦花)新裁(雍陶公子行)水精(高骈山亭夏日)玉凤(蕊蕊夫人宫词)
江阴岁莫奉怀当涂黄左田夫子并述比年同人聚散之感寄呈丁酉 清 · 祁寯藻
 押屑韵 出处:䜱䜪亭集卷二十三
忆读饯书图,久与夫子别。
五载一相见,飘若风雪。
夕谒晨载涂,怅望心如结。
至今江上月,七十五圆缺辛卯秋九月,余起假还京,时吾师以祝嘏将归,幸得一谒,迄今又六年馀矣。)
但照南飞鹤,不照北征辙。
乘槎昨奉使,小邑且停节。
眼中青山来,一水故萦折。
尺素托双鲤,感念心内热。
上言起居康,下言詹思切。
迩来同门友,人事不可说。
堂堂田京兆,家无四壁列。
子弟纷饥驱,衣寒手足裂。
河东雁门,古谊犹提挈河东韵泉、雁平章荆帆两观察,与季高同出夫子门下。)
曩者侍函丈,贱子名滥窃。
每与田生语,酬知意激烈。
谁使汾沮洳,拔濯出高洁。
凄凉乡社祭晋阳书院诸生以季高训士有方,请从祀三立阁。),寂寞朋簪绝。
彭生亦老退(作邦于去年请假归平阳。),葛生甘守拙(天柱为云南太守,以忧去官。)
(师陆。为广东。)克慎视学黔中,受代未还朝。)渺天末,落落晨星揭。
贱子独何幸,师门近枨闑。
同砚得许子(长庚。自平定来访。),聊慰形影孑。
大江日东去,回首山屼嵲。
挂帆亦易耳,欲往风先掣。
乃知宦游迹,若奔骑遭绁。
椒园冬日暖,梅花绚如缬。
年丰诗力健,老怀足怡悦。
邮筒许寄和,钻仰才敢竭。
读宋史张文忠 当代 · 毛进睿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抗风轩诗文钞
衣冠萧索履严霜,十万从浮波不扬。
吾亦生降知富贵,时成死守计纲常。
大星流坠东南海,昏雾重迷日月光。
斯世多馀刘贾辈,托公鲛泪讯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