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奏论汉高帝破秦项三策劄子 宋 · 叶梦得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七四、《石林奏议》卷一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三
臣伏陛下赫然威断,尽改和议分命三将进讨两河
圣谋深远,诚非群臣所能及。
兵无常势,敌无常形,非达古今之变者,不能成败之机,非尽彼己之情者,不能决胜负之实。
成算既定,宜图万全
臣不自揆度,尝参考敌情究观时事,敢借秦汉之事以论今日之计,愿有献焉。
秦自孝公以来雄视中国合六诸侯相与连衡不能抗,始皇卒有天下
汉高帝沛中,收子弟三千人振臂一呼,遂以灭秦诛项羽,此其故何也?
六国强暴兴起之初,望风畏慄不敢争;
高帝亢满怨愤之极,决策必取而无所惮也。
虽势所当然,而高帝所以必成其志者盖有三,而兵强不预焉。
一曰善诱降,二曰善用间,三曰善制敌。
非此三者,秦虽有必亡之隙,汉虽有决胜之勇,未易岁月定也。
何以言之?
夫敌众,不可以力相加。
各为其主,守者未必诚心向背,惟利所在而已
高祖入关南阳守齮坚保宛,其舍人陈恢高帝约降,因封而与之郡
高祖从之,齮果降,封为殷侯
于是引兵而西,无不下者
其后关东,遂为令,使将掠地,拔陇西,以万人一郡降者,封万户
随何英布九江叛楚,郦食其田广守兵汉和
高祖之善诱降者也。
不出一则不齐本非其所有则不固
项羽初兴其所与谋者一范增尔。
函谷既破,不能计,高祖知其可挠,故与陈平金四万斤间楚君臣果疑不用
则其腹心必有从而反侧内自攻者。
无与为主,则外惟我所欲为。
故有纪信之诈而不知,有周苛之辱而不悟,虽拔荥阳高祖得以跳去
高祖之善用间者也。
两军相当,必以力相较,则久必弊;
多方以谋之,使不得专,则我可以全胜
荥阳之围,高祖亦甚危矣
入关收兵而东,项羽之力尤强,胜败未可知也。
高祖辕生计,舍荥阳,出武关以致
深壁相持,而使韩信河北赵地,连燕齐,以裂其肘臂
忠计,使卢绾刘贾白马进入楚地,佐彭越焚楚积聚,下楚十七城。
奔命不暇,兵少食尽,为中分之约,而张良陈平得定大业
高祖之善制敌者也。
此三者,高帝非皆以力得之也。
今金贼不道,虽荐食上国不强于秦、项。
陛下智勇忧勤,席祖宗二百年之业,四分天下有其三,则过于汉。
高帝能灭秦、项,而吾将帅不能为陛下取金贼乎?
今日之举,正高祖入关灭秦,复出东向决战之时也。
比者特降诏旨,立为赏格,自使相节钺而下以求奇功不待饮至策勋不拘迁转正法
足以三军之士,而不及敌人臣愚窃有疑焉。
愿复下令,应投拜附虏者,能各杀其守长,以县降者授以县,以州降者授以州,山寨河北之民若盗,凡自相结集不从虏人,愿归我者,千人则授某官,万人则授某官。
昏迷不恭、恃贼而不悛者,军至皆讨焉。
则孰不革心而效顺
高祖诱降之道也。
虏今所驱用者,皆我之叛将亡卒初皆非仇我而慕虏,盖亦有迫不得已,仅以逃死
既绝于我,则不得不用于彼。
郦琼始奔虏,尝散其众不用,则今客主未必相信上下未必皆相服。
权势相轧嫌隙,苟能使以身归我者授以旧官,以众归我者加以显秩,能杀并虏人而归我者,随其多寡而为之等差
益募辩士重与金帛口舌游说其间,以动摇其心,而眩乱其听,则必纷然自相屠戮,以幸一时之获。
高祖用间之道也。
自淮而东,韩世忠主之;
自淮而西,张俊主之;
刘锜王德李世辅、雷仲之徒,择形势利便往来游击两间
虏兵分则不能并立,合则我四面俱至。
即使岳飞汉上,以捣陈、蔡之虚。
贼兵若尽窥两淮绕出其后,期同会京师
腹背受敌,欲当前则后必困,欲拒后则前必弱,指日可使坐毙
高祖制敌之道也。
夫攻而破一邑不过得一邑,战而擒一将不过得一将,孰若无攻而拓地,不战而屈人乎?
区区之愚,惟陛下择焉。
取进止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