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王安国时复官大理寺丞江宁粮料 北宋 · 刘攽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招隐长吟丛桂诗,赐环欢奉玺书归。
东郊瘦马骅骝在,南海明珠薏苡非。
宾客重寻廷尉寺,官曹不远故山薇
须还长孺银青(自注:韩安国起徒中,为二千石二千石银印青绶。),聊看翁思博士(自注:昌邑太守王生字翁思。)
王平甫 北宋 · 刘攽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黯澹流云索莫风,晓瞻双阙望苍龙
秋还鹰隼非无意,凉入枫槐不变容。
寓直鬓毛悲骑省,雠书编简待陈农
黄花黄叶催时节,倩问谁家酒最醲。
王平甫秀才诗稿 北宋 · 刘攽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王子能诗古不如,壮心豪气未应除。
百年总付人间世,一腹都容天下书。
白雪关山来騕袅,绿萍池沼秀芙蕖
穷愁已作无闻老,相愧临濠一问渔。
次韵和王平甫张舍人(王时在城东佛舍读书,将应举,张与吕推官过之) 北宋 · 刘攽
 押寒韵
通物乐自任,济时常后安。
戢翼思迅风,腾鳞慕惊澜。
天书进廉良,大罟纲目宽。
顷来中林士,继踵青云端。
王侯经纬气,锦绣罗肺肝。
念当五鼎食,肯甘一瓢箪。
著书成揣摩,脱剑横镆干。
孟明已焚舟,廉颇方据鞍。
闭门谢尘轨,釜鱼朝未餐。
竟完稽古力,已使同学叹。
凤池响鸣佩,芸阁峨高冠。
忘年义已深,踵门情更欢。
纵谈剧流輠,处画逾转丸。
广廷来风清,落日微雨残。
凉泉为濯溉,佳树聊盘桓。
长歌斓篇轴,大盟粲珠盘。
宁为端木子,矜此道旁观。
王平甫韩干画马行 北宋 · 刘攽
韩干画马出曹霸,得名不在陈栩下。
诏令师栩辞不可,苑中万马师在我。
王侯读书爱此言,由来能事须天然。
看图作诗寄慷慨,锦文织字珠联联。
乘黄騕袅久埋没,安西大宛路超忽。
丹青能令千万年,不比燕人空市骨
霜蹄踣铁精权奇,耳截筒竹稍垂丝。
超然抉后三十尺,一日千里御者谁。
舐笔和铅人所同,尔今独成第一工。
神凝意会不可料,天驷降精来此中。
少陵作诗讥画肉,惋惜骅骝气凋缩。
未知良工尝苦心,空使时人争贱目。
九皋相马观天机,神隽(聚珍版作骏)不辨黄与骊。
君知画手贵自我,何若相法非有师。
拙工俗子纷纷是,畏避权豪如畏死。
生栋湿涂多覆屋,巧书掣肘真难使。
吾知公诗正如此,丈夫特立嗟已矣。
吴君平游蒋山兼呈王安国二首 其一 北宋 · 范纯仁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十年游宦阻朋从,尊酒俄欣二友同。
单父能名推子贱襄阳高节爱庞公
六朝山色空陈迹,十里松声正晚风。
联骑追攀不知暮,却嫌归路入尘中。
吴君平游蒋山兼呈王安国二首 其二 北宋 · 范纯仁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钱塘山色饱相从,复此登临景物同。
旧国池台馀草碧,夕阳楼阁半山红。
当时言笑如朝梦,今日心颜尽老翁。
终爱岩间坐禅客,能将万事付虚空。
承议郎秘阁校理张君墓志铭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五八、《范忠宣公集》卷一四、嘉庆《四川通志》卷一四四、一八三
君讳公裕字益孺,其先出于汉张留侯
六世孙广陵太守某,其后子孙有居犍为者。
至公之六代祖葬江原,今遂为江原人
曾祖讳某,祖讳某,皆潜德不仕。
父讳某,以学行著于乡里,嘉祐中举遗逸,不起,就拜试将作监主簿
由君通籍,拜太子中允而终,赠太常博士
母罗氏,封靖安县君
公生而秀异,幼喜读书,不好戏弄,成童已晓经义,善讲解,老先生宿儒莫能过也。
皇祐中,应进士举京师
国子生多四方豪俊,以声名相高。
及较艺,公为第一,士大夫皆惊叹焉。
俄中甲科,为戎州军事推官
戎僰近蛮,素无儒生,公请兴学校,立生员,躬自教率,后遂继有登词科者。
再调忠武军节度掌书记,居贾文元公幕中,尽心举职,无少顾避,郡政为之清肃。
部使而下,荐其才者二十馀人。
太子中允、知定州唐县
张康节公许昌,精选宾佐,辟签书武军节度判官公事。
相国韩魏公荐公可任文馆
英宗面命辅弼,选求贤才。
二府择二十人上之,上亲取十人,公预其选,充秘阁校理
丁母忧,服除,同知太常礼院
会议亲王袭封,公与翰林司马公君实范公景仁协其议,忤执政,二公罚金,而公坐免一官,改判吏部南曹
有选人与吏同为欺以应格者,公察知其罪,置于理,而执政右选人者,遂罢公南曹,复知礼院
中书建议尊僖庙为始祖,公独请尊艺祖,据经折理,而为之议。
凡万馀言。
上不之从,公亦不敢安其职矣。
文潞公枢密,欲辟公为掾属,公辞曰:「亲老矣,愿求乡官以就养」。
潞公嘉之,因丐便郡,得请知嘉州,迁太常博士
郡学就爽垲而新之,学子便焉。
又请傍青衣山浚江故道,以泄水患,监司沮格其议。
后江涨,果壅流入城,害居民,识者服公先见焉。
益州帅欲发民开犍为沐川,以便蛮人输马之路。
公曰:「蛮乃南诏遗种,日欲窥吾疆陲,以山川之阻而不能踰也。
今奈何通之,以启其心耶」?
朝廷闻而罢之。
以父丧去职。
公时年将耳顺,因哀毁致疾。
服除,请閒官就医,授管勾成都府玉局观,赐五品服。
会改官制,为承议郎
元丰六年五月一日终于官,享年六十一。
交旧闻讣,皆悲其未尽所蕴,而不臻上寿也。
公天资孝友,外和内刚,识量宏远,喜愠不形于色。
多为名公大臣所知。
张康节公韩忠献公赵清献公龙图杨公乐道,皆力荐之。
同舍临川王平甫尤称爱之,曰:「益孺真有道君子也」!
临终神意不乱,言不及身后事。
于书无所不读,而于《诗》、《易》、《春秋》、《老子》、《阴符》尤能究达其义,而各为之注解,共三十三卷。
为文典赡,有西汉之风,家集三十卷。
娶费氏,封仙源县君
子三人:洞、浩、洪,洪为其季父华阳县之后。
三女:长适进士范祖亮,次适宣德郎赵仍,次未嫁。
孙男四人,孙女六人,皆幼。
其孤将以某年某月某日葬公于某县某乡某里之茔,请铭于予,而为之铭曰:
留侯之裔,居蜀隐微。
公独自奋,力学逢时。
秉义恂恂,进退有仪。
儒馆乡郡,昼锦而归。
孝养克终,志愿弗违。
唯其蕴储,弗克究施。
庆流子孙,在理则宜。
勒铭窀穸,以谂无涯。
杭州呈胜之(《瀛奎律髓》卷四:此王安国诗,今《王校理集》行于世,误入其兄荆公集中。按:今见《两宋名贤小集·王校理集》。) 北宋 · 王安国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游观须知此地佳,纷纷人物敌京华。
林峦腊雪千岩水,城郭春风二月花。
彩舫笙箫吹落日,画楼灯烛映残霞。
如君援笔宜摹写,付与尘埃北客誇。
纪梦(原注:按诗话,平甫熙宁癸丑岁宿崇文院,梦人邀至海上,见宫殿甚盛,其中作乐,箫鼓之伎甚众,其宫曰灵芝。邀平甫俱往,有人在侧呼曰:“时未至,且令去,他时迎之。”恍然而觉,时禁中已鸣钟。平甫颇自负,作诗纪之。后四年卒。) 北宋 · 王安国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万顷波涛木叶飞,笙箫(原校:一作嵯峨)宫殿号灵芝
挥毫不似人间世,长乐钟声梦觉时。
诗一首 北宋 · 王安国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吴兴太守美如何,太守从来恶祝鮀。
生若不为上柱国,死时犹合作阎罗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三八 《诗话总龟》:王平甫博学耿介,语言轻肆,人或戏为心风。熙宁中乞郡得湖州舒王以诗送之曰:“吴兴太守美如何,柳恽诗才不足多。遥想郡人迎下担,白蘋江上起沧波。”讥其风也。平甫知其意,即以“吴兴太守美如何”为破题,作诗十首,其一云云。舒王闻之曰:“阎王见阙,请便赴任。”)
诗一首 北宋 · 王安国
七言绝句 押寒韵
三见齐王不一言,须知自古致君难。
纷纷齐虏誇迂阔,口舌从来易得官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五 《苕溪渔隐丛话》:平甫元丰初以交郑侠,遂废于家,作诗云云。)
其一 北宋 · 王安国
 押蒸韵
槛外风吹前渡语,江边影落万山灯。
半空月上方清澈,万里潮来自沸腾(《两宋名贤小集》卷六一《王校理集》 《两宋名贤小集》:《金山同正吉甫会宿作寄城中二三子》诗第四句佳,被乃兄压倒,平甫自和云云。)
其二 北宋 · 王安国
孔明勿问襄阳宋韩维南阳集》卷四《次韵和平甫介甫当世过饮见招》诗注)
其三 北宋 · 王安国
 押阳韵
因郎憔悴却羞郎(《诗话总龟》前集卷九 《诗话总龟》:东坡云,为我周旋宁作我一句,只是难对,时王平甫在坐,应声云只消道云云。)
其四 北宋 · 王安国
 押侵韵
谁使诗仙来凤沼,俗传贾客过鸡林(同上书卷一七 《诗话总龟》:熙宁中高丽使人至京师,求王平甫诗,有旨令京尹元厚之抄录以赐。厚之自诣平甫求新著,平甫以诗戏之云云。)
其七 北宋 · 王安国
当时徐氏擅笔墨,夜围梦堕空中筛(和筛事韵)
《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二六 《锦绣万花谷》:王师伐金陵,城将破,或梦女子行空中,以巨筛筛物,散落如豆,著地皆成人。问其故,曰此当死于难。复见一贵人盛冠服,坠于地,云此徐舍人也。既寤,闻锴死围城中。后王平甫和筛事韵诗云云,谓此。
其十 北宋 · 王安国
 押覃韵
江田百顷春风种,山果千株夜雨涵(归来)
按:宋李壁王荆公诗注》卷三六《到舒州次韵答平甫》注引《资暇录》
花蕊夫人诗序 北宋 · 王安国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六、《成都文类》卷一五
熙宁五年,臣安国奉诏定蜀民所献书可入三馆者,得花蕊夫人诗,乃出于花蕊手,而词甚奇,与王建宫词无异。
自唐至今,诵者不绝口,而此独遗弃不见收,甚为可惜也。
臣谨缮写入三馆而归,口诵数篇于丞相安石
明日,与中书语及之,而王圭冯京愿传其本,因盛行于时。
花蕊者,伪蜀孟昶侍人,事在国史。
安国题。
按:同治《重修涪州志》卷二,同治九年刊本。
常州学记 北宋 · 王安国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七、《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一八、道光《武进阳湖合志》卷三四、民国《江苏通志稿》金石卷九
为治不能心服于民者,不足以为先王之治。
服民必自修身,而不能格物者,不足以尽修身之道。
故致诚以格物,则内极于神,而外之为王者之事。
教天下之性以己,而德有馀于行,养天下之欲以人,而利不胜于义。
虽然,不寓之政则无以致其教,此学之所以作也。
先王之学,以智仁圣义,中和孝友、睦姻任恤、礼乐射御书数,考其德行道艺,而纠之以五刑,防之以五礼、六乐。
士之得于心者虽有异,而行于身者未尝不同。
诸侯鼓舞天子之命,而为于其国者,无毫末悖此,而海隅万里,粲然如出一家之习。
制其田里,人毕以受,而使之相赒相宾,士有以尊于民而外之司徒者,不征于乡,既不怵于养,而学尽得其时。
上之人諰諰然致誉于下,虽豪杰不诱于誉,而所以驭世之意不得不然。
君师亲友于臣而王世子入必以齿,士之未命,献焉曰馈,所以见贵贱之势不设于道德,而进退之节宜得于燕闲。
一日宾于朝则宠利不足以屑其意,而能必其守于位。
百工得以其技谏,而人主衽席玩好,一之以法度。
于是元元俯仰以听君臣謦咳之馀,以夫役于德者有命,贵贱无所乱,受而教之,合否为其荣辱。
于是消觖望之志于冥冥,而刑赏能信于不可见之际,熏蒸其俗。
至于小子以土物爱牛羊,不忍践履乎草木,其效岂不美欤?
而《卷阿》之诗戒以求贤用吉士,夫治于成王之时,可以无为矣,而犹不忘此,盖先王所以遗天下之法。
而人不能深通其意,则法绌于后世,宜乎应物之变不一,而思其法至于无穷。
《诗》曰「载见辟王,曰求厥章」,以是而知治不可以无法而有其人,则法不可以无思。
譬车之设也,而御非其人与人存而志不役,则孰能无覆辙之患哉!
此先王所以仁后世之子孙,而不敢一日忽于求贤。
陵夷乎乱世之民,而犹能刺学校之不修,则知先王之泽入人之久,而所以制天下之变者,何其微也。
孟子曰:「不信人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盖礼义、政事待仁贤而出,宜乎以学校之废而为天下之忧。
嗟夫!
道散于世而人不能原老氏绝圣弃智之意,而其流入于督责之术,彼徒以为圣智之蔽而有誇夺以相胜,一人之聪明无有绐四海之视听,故不用圣智,而惩天下以法。
安知夫法能使人恐畏于外,而不能驯其无欲于内,所以民失性于桁杨斧钺,而车服玉帛之不能为之劝,则刑赏何恃而有于己哉!
汉未能易其俗,而董仲舒欲折一年之异道异师,而诱之以学,其论似是也。
而以武帝之德、仲舒之智,其能服民如先王之治哉!
然则先王之治其终不可以见乎?
盖地不改辟,民不改聚,圣人以为行政之易。
而自唐裂四海于广明之后,中国五易而正朔始一于宋。
民沐浴祖宗六圣之德于里闾畎亩,百年之中,可谓极盛之时,而吏能体朝廷尚文之意而以学养士者,不其贤乎!
嘉祐六年长乐陈侯襄以尚书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来治常州
既居数月,一新其学,而得从事丹阳邵君奇者果为之谋。
盖陈君好古,德望于世,而邵君有济剧之才,故成之以不劳。
而祠有殿,讲有堂,斋庐庖溜列以其序,而又为藏书之阁议道之堂。
于东南为绝美之观,而州人愿刻陈侯之绩久矣。
治平四年尚书职方员外郎知州河南陆侯与其佐尚书驾部员外郎鄱阳黄侯本始以诿安国
安国乃谓之言曰:《诗》云「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何古人举德之易,而后之励于德者,奚犹难邪?
文王之多士,而迄宣王之时,维仲山甫一人,而患乎其莫助,卒能恻怛以新天下之士,而《采芑》之诗作。
然则材不乏于时,而在乎上能以笃好之心为之长育而已。
常故多贤士大夫,称于世,而余得其人于学之中,与夫四方之游者,有俊杰之才。
而其议论蔼蔼乎有闻矣。
方极盛之时而君臣相与以讲先王之教,则奚患乎无助于上而士不兴于下哉!
陈侯作之于始,而二侯欲告来者,使不废以为之助,二侯于是有恺悌君子之风,而予故乐为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