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常州学记 北宋 · 王安国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八七、《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一八、道光《武进阳湖合志》卷三四、民国《江苏通志稿》金石卷九
为治不能心服于民者,不足以先王之治。
服民必自修身,而不能格物者,不足以尽修身之道。
致诚格物,则内极于神,而外之为王者之事。
天下之性以己,而德有馀于行,养天下欲以人,而利不胜于义。
虽然,不寓之政则无以致其教,此学之所以作也。
先王之学,以智仁圣义,中和孝友睦姻任恤礼乐射御书数,考其德行道艺,而纠之以五刑,防之以五礼六乐
士之得于心者虽有异,而行于身者未尝不同
诸侯鼓舞天子之命,而为于其国者,无毫末悖此,而海隅万里粲然如出一家之习。
制其田里,人毕以受,而使之相赒相宾,士有以尊于民而外司徒者,不征于乡,既不怵于养,而学尽得其时
上之人諰諰然致誉于下,虽豪杰不诱于誉,而所以驭世之意不得不然。
君师亲友于臣而王世子入必以齿,士之未命,献焉曰馈,所以贵贱之势不设于道德,而进退之节宜得于燕闲
一日宾于朝则宠利不足以屑其意,而能必其守于位。
百工得以其技谏,而人主衽席玩好一之法度
于是元元俯仰以听君臣謦咳之馀,以夫役于德者有命贵贱无所乱,受而教之,合否为其荣辱
于是觖望之志于冥冥,而刑赏能信于不可见之际,熏蒸其俗。
至于小子土物牛羊不忍践履草木,其效岂不美欤?
而《卷阿》之诗戒以求贤吉士,夫治于成王之时可以无为矣,而犹不忘此,盖先王所以天下之法。
而人不能深通其意,则法绌于后世宜乎应物之变不一,而思其法至于无穷
《诗》曰「载见辟王,曰求厥章」,以是而知治不可以无法而有其人,则法不可以无思。
譬车之设也,而御非其人与人存而志不役,则孰能无覆辙之患哉!
先王所以后世子孙,而不敢一日忽于求贤
陵夷乱世之民,而犹能刺学校不修,则知先王之泽入人之久,而所以天下之变者,何其微也。
孟子曰:「不信人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礼义政事仁贤而出,宜乎学校之废而为天下之忧。
嗟夫
道散于世而人不能老氏绝圣弃智之意,而其流入于督责之术,彼徒以为圣智之蔽而有誇夺以相胜一人聪明无有四海视听,故不用圣智,而惩天下以法。
安知夫法能使人恐畏于外,而不能驯其无欲于内,所以失性桁杨斧钺,而车服玉帛不能为之劝,则刑赏何恃而有于己哉!
汉未能易其俗,而董仲舒欲折一年异道异师,而诱之以学,其论似是也
而以武帝之德、仲舒之智,其能服民如先王之治哉!
然则先王之治其终不可以见乎?
盖地改辟,民不改聚圣人以为行政之易。
而自唐裂四海广明之后中国五易正朔始一于宋。
沐浴祖宗六圣之德于里闾畎亩百年之中,可谓极盛之时,而吏能朝廷尚文意而学养士者,不其贤乎!
嘉祐六年长乐陈侯襄以尚书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来治常州
既居数月,一新其学,而得从事丹阳邵君奇者果为之谋。
盖陈君好古德望于世,而邵君有济剧之才,故成之以不劳。
而祠有殿,讲有堂,斋庐庖溜列以其序,而又为藏书之阁议道之堂。
东南绝美之观,而州人愿刻陈侯之绩久矣
治平四年尚书职方员外郎知州河南陆侯与其尚书驾部员外郎鄱阳黄侯本始以诿安国
安国乃谓之言曰:《诗》云「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何古人举德之易,而后之励于德者,奚犹难邪?
文王多士,而迄宣王之时,维仲山甫一人,而患乎其莫助,卒能恻怛新天下之士,而《采芑》之诗作
然则不乏于时,而在乎上能笃好之心为之长育而已
常故多贤士大夫,称于世,而余得其人于学之中,与夫四方之游者,有俊杰之才。
而其议论蔼蔼乎有闻矣。
方极盛之时而君臣相与以讲先王之教,则奚患乎无助于上而士不兴于下哉!
陈侯作之于始,而二侯欲告来者,使不废以为之助,二侯于是恺悌君子之风,而予故乐为之书。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