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唐 · 牛僧孺
 押支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萤烛多愁对九枝宋苏颂《苏魏集》卷十二引《牛僧孺集》。)
谷城石人腹谶文 唐 · 佚名
 押元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摩兜鞬,慎勿言(见宋苏颂苏魏公集》卷五《累年告老恩旨未俞。。。。。。》诗注引,并云:「唐刘洎少尝遇异人,谓之曰:『君当佐太平得富贵,然宜慎兜鞬之戒。』后为侍中,以议论不常获谴。」刘洎唐太宗时人。)
南宫绦字子容鲁人赠郯伯今进封袭丘侯赞1008年11月 北宋 · 寇准
四言诗 押元韵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二、《山左金石志》卷一五、《阙里志》卷一七、雍正《山东通志》卷一一之七、乾隆《曲阜县志》卷二四、道光《滕县志》卷七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
南容君子,尚德圣门。
有道不废,危行孙言。
白圭三复,执慎思存。
庆成旌善,胙壤佳藩。
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台州范说尚书祠部员外郎国子博士通判成德军陈及可尚书虞部员外郎右赞善大夫汝州梁县师简殿中丞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宋元宪集》卷二五
敕具官范说等:尚书诸曹,参知承务
钩盾华省,咸率属僚。
因其宠阶,式叙功次。
以尔等早勤智效,祗服朝规。
或预校中经,正简编之谬;
或往釐外职,成郡县之劳。
并考攸司,莫匪嘉绩。
畴其岁满,易乃官联。
增秩以留,勉终来效。
可。
黄都官舟次近坰见寄次韵1053年 北宋 · 余靖
 押震韵 创作地点:广西桂林市
南州苦炎酷,薄宦淹翘隽。
怡然贤者心,五稔若一瞬。
归程江海遥,永日风波进。
屡经溪壑险,且乐帆樯顺。
忽传邮驿音,雅什浑金振。
披襟许见过,握兰欣入觐。
衡门久索居,黄陂渴馀润。
觏止君子容,玉光窥千仞。
高谈尽今古,不独期
相逢勿惜醉,别去生蒙吝。
苏颂庆历三年 北宋 · 石介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四
内相为名臣,子容为贤子,天下属望,所系非轻,岂可以辞位为廉?
按:《丞相魏公谭训》卷六,四部丛刊三编本。又见陈校本附录佚文。
龙图给事使还过魏少留仙旆道旧为乐因及北史魏收之语作为雅章辄敢寄声聊资一噱(苏相颂) 北宋 · 文彦博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剧谈亹亹倍尘麾,奇表堂堂对(原作仗,据四库本改)
易作诗章频有得,难为逋峭岂无稽。
回驱大旆龙沙北,归直清厢虎帐西(自注:龙图阁资政殿西。)
久困土山缘直道,侃然常耻病于畦(自注:子容顷罢西掖,退为散郎奉常参逾年。)
尚书省六曹行遣迂滞事元祐元年十一月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九、《文潞公文集》卷二七、《宋会要辑稿》刑法一之一四(第七册第六四六八页)、《续资治通炮长编》卷三九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窃见尚书省二十四司主判郎官转移迁改,频数不定,往往未知本案事务及文书义理,以致行遣迂回,稽滞中多,所请多不得可否之报。
臣欲乞令左右司郎中、员外点检勘当,使逐案行遣文字明白简易,可否公当,不致留滞,定为式例,庶得永久遵行。
左右司主本省纲辖,亦乞委得覆视。
刑部尚书苏颂素推熟知前代及本朝台省典故,乞委之同共详定。
取进止。
答奏(一 元祐元年三月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九
臣伏蒙圣恩,特差中使降手诏询访,仰披训旨,俯集兢荣。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坤厚博载,天光大明。
自听政以来,发号施令,及进贤退愚,时政污隆,或因或革,小大惬当,中外欣悦。
所谓宗社无疆之福,太平浸隆之时矣。
而犹谦勤退皏,以臣遭遇累圣,久窃重任,又谓其犬马之齿加长,宜有重言,曲赐下问,乃询黄发、采刍荛之义。
臣敢不勉竭愚忠,粗裨虚伫。
夫治体之大,莫大乎任贤纳谏。
近者所用辅相,所擢谏、宪,皆久积时望,大协舆情,必能弼直献纳,上副陛下求治深切之心。
以至罢去市易(国有四民,商居其一,既罢市易之法,商贾得遂其业。),减损青苗(青苗本于常平法,以岁之丰俭出入之,本在利民。既以额配,失常平本法。今除其额配之令,民遂即时皆便矣。),停养保马(汉有保马之法,为害尚轻,比近岁霍翔之法,配在保甲,农民甚于涂炭,罢之为便。),免纳役钱(三代之法,民之力岁不过三日,今不用其力,使之纳役钱,农民固难得钱,复故为当。),宽保甲按阅之频,遂农民耕种之业(三时务农,一时教战。今讲于农隙,事既师古,民不失业。)
此则市井畎亩之人欢呼之声,必已达于天听矣,岂在老臣条陈而后详?
然上之数事,有损无益,不可久行而罢者,本非朝廷所图,皆是近年以来,臣僚急进,侥痈成风,率务妄起事端。
自来总领粗有微效,则过求恩赏;
事若有害,曾无责罚。
欲其省官省事,民安政治,不可得矣。
为今之要,当革此弊。
去年以来,斥去聚銂之臣,颇宽农商之利,四民乐业,万国欢心。
无名之入,多已削除;
有常之用,当要丰足。
今之户部,实主邦计,尚书侍郎郎中员外,未闻精择久任,唯见屡迁数易,欲使何人专任其责?
国之大计,安所望哉!
此乃朝廷所宜先而不可忽也。
又谓臣之所知堪大任者。
臣素愚昧,艰于知人,然累玷钧衡之任,惟在荐贤,以图报国。
方其当轴任人,极于慎拣,拔十得五,安敢庶几。
及出领外藩,将逾一纪,朝中多士,罕有识知。
虽有所闻,莫更所试,轻议论荐,恐未审详。
然熟闻士论,谓枢密直学士刘庠端正有守,虽已在近职,久从外补。
臣向在枢密太原,边事民政,镇静不扰。
光禄大夫、前吏部侍郎苏颂性行淳和,学问该博,于本朝故事,多所详记,若备顾问议论,当有裨益。
朝奉大夫京西路提点刑狱刘奉世才力精明,所守坚正,向为枢密院检详中书检正,颇得时誉。
若并召还左右,宜有所补。
更乞圣明详择。
或更有新进,可副柬求,容臣博访,别具奏陈。
况天下之大,必有多士,蜫于周行。
然自数十年来,养育人材,有所未至。
盖乡举里选,不兼取文行;
礼部复试,类收肤浅之学。
今若条理学校贡举之法,庶几取士得人;
以次擢升大任,则济济以宁,如周之盛。
方朝廷大推仁政,勤恤民隐,亲民之官,专在守令。
臣谓宜申戒吏部,慎择其人,政得以和,民受其赐
前代铨衡授官之后,多赴政府引验,问其所长,或采其已试之效而遣之,间有昏缪不才,类多退落。
如此,则郡县得人,政事修举。
又用人之法,当各因其才器。
孔门四科,分政事、文学之品,亦须尽其所长而受其职,职乃无旷。
前朝选试,文学之士即蜫于馆阁育材之地,渐进用之;
学士待制皆主侍从,备顾问议论,以裨时政。
今则尽补外任。
臣谓宜略定员数,留充左右。
供职久,当察其器识缓急,识执政阙人,便可佥议进擢。
臣蒙诏旨询访,敢不倾尽所蕴,但以老昏,言无伦理,不任陨越惶惧之至。
所问夏国事宜,不欲杂于此奏,谨具别诸开陈,所冀便于详览。
谨奏(《文潞公文集》卷二七。又见《续资治通炮长编》卷三七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八。)
「复」上原衍「赴」字,据四库本、《长编》删。
苏丞相子容(一 皇祐四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五
某启:哀穷茍活,奄及仲秋,孤苦之心,何以自处?
昨急足还府,尝奉号疏,必达。
秋凉,寝味如何?
昨闻入京,今必归府。
某此幸幼贱如常。
相见未涯,向寒保爱。
因人奉此不次。
某再拜推官学士执事八月五日状。)
昨大祸仓卒,离南都来,不记料钱券历何在?
后来须缴纳省中,不知省中曾催否?
是王仲文手分,托与问之。
苏丞相(一一 嘉祐七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欧阳文忠公集》卷一四五
某启:中间辱书,承为政外体履安和。
近又沐惠问,适以合宫大礼,前后事丛,不时致谢,第深感愧也。
颍城佳郡,足以优贤,然当舒发远大,则难久留也。
未间,湖园亦少资清兴。
某衰病碌碌,厚颜已多,有名即得引去矣。
未果谈款。
初寒,以时慎爱。
不宣。
某再拜知郡子容学士足下。
十一月一日
乞致仕第五疏熙宁三年十月 北宋 · 范镇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八、《国朝诸臣奏议》卷七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六、《东都事略》卷七七、《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四一、《宋史》卷三三七《范镇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六、《右编》卷一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七
臣请致仕已四上章,历日弥旬,未闻报可。
缘臣所怀,有可去者二,不敢不陈。
臣言青苗不见听,一可去;
苏轼孔文仲不见用,二可去。
负二可去,重之以多病早衰,其可以已乎?
今有人言献忠与献佞孰是,必曰献忠是;
纳谏与拒谏孰是,必曰纳谏是。
苏轼孔文仲可谓献忠矣,陛下拒而不纳,必有献佞以误陛下者,不可不察也。
李定避持服,遂不认母。
是坏人伦、逆天理者,而欲以为御史御史台为之罢陈荐舍人院为之罢宋敏求、罢李大临、罢苏颂谏院胡宗愈
王韶上书,肆意欺罔,以兴造边事,败则置而不问,反为之罪帅臣李师中
御史一言苏轼,则下七路捃摭其过,孔文仲则遣之归任。
以此二人况彼二人,以彼事理观此事理,孰是孰非,孰得孰失,陛下聪明之主,其可以逃圣鉴乎?
惟审思而熟计之。
朝廷所恃者赏罚,而赏罚如此,如天下何?
如宗庙社稷何?
至于言青苗,则曰有效矣。
夫所谓见效者,岂非岁得缗钱数十百万乎?
数十百万者非出于天,非出于地,非出于建议者之家,一出于民。
民出之而不已,则数岁之后,将如之何?
民犹鱼也,财犹水也,水深则鱼活,财裕则民有生意。
养民而尽其财,譬犹养鱼而欲竭其水也。
今之官但能多散青苗,急其期会者,则有自知县擢为转运判官,擢为提点刑狱
急进侥倖之人,岂复顾陛下百姓乎,但知趋赏尔。
臣恐陛下百姓相濡于涸辙中矣。
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
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
臣职献替,此时而无一言,则负陛下多矣。
臣知言入,必触大臣怒,则罪在不测。
虽然,臣尝以忠事仁皇帝,仁皇帝不赐之死,才听解言职而已;
以礼事英皇帝,英皇帝不加之罪,才令补畿郡而已。
不以所事二帝之心而事陛下,是臣自弃于世也。
臣为此章,欲上而中止者数矣,既而自谓曰:今而后,归伏田闾,虽有忠言嘉谋,不复得闻朝廷矣。
所以上之,决然不疑。
惟陛下裁赦,乞早赐除臣一致仕。
李定词头奏(一 熙宁三年四月 北宋 · 李大临
 出处:全宋文卷九三八、《宋名臣奏议》卷五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九
臣以今月二十二日,准中书劄子,令看详宋敏求苏颂所奏,委得公当。
伏以御史之职,纠正内外,自国朝故事,每有员阙,必用太常博士上官,然后补之;
仍须曾历通判,方许举荐。
李定秀州判官,除监察御史里行,不唯超越资序,未厌群言,抑亦有乖国朝从来法制。
敏求之所陈,盖亦有补于朝廷。
伏望早赐详酌,所有李定除官制,未敢具草。
李定词头奏(二 熙宁三年五月 北宋 · 李大临
 出处:全宋文卷九三八、《宋名臣奏议》卷五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三六、《宋代蜀文辑存》卷一九
今月三日,准中书劄子,送下苏颂缴纳李定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词头。
奉圣旨,所除李定,出自特旨,并不碍近制,令舍人院疾速撰词。
轮次是臣当制。
窃缘臣与苏颂前后累次论列,屡烦圣听,非不知狂率僭易,罪当万死,然犹喋喋不已者,无它也,盖以职在近列,忝赞书命,诏敕未便,理合奏论。
既有所怀,岂敢缄默?
窃以李定初等职官,超授御史,不次迁擢,旧例所无。
若云差除特自圣旨,不碍近制,大凡朝廷爵赏之出,稍有优异,皆可谓之特旨。
或事有未当,岂可以特旨之故,而不许当官者以职事而论列耶?
以陛下之圣度,聪明容纳,必无不许之理。
以此,臣得以尽所怀而终言之。
自处仕途,未闻有卓然称誉,为时所推,若谓之有经术行谊,则召对数刻之间,陛下岂能尽见其所蕴之深浅也?
若陛下以其辨论可取,急于任用,则迁之以壹官可也;
徐观其所为,然后别加迁擢可也。
不当遽然置在宪台,骇动物听,于未安,于国体亦有所损。
故前颂之所论唐太宗马周,先置门下省明年方为御史里行
国朝用张知白,亦先试于舍人院,然后授以正言,盖为此也。
今定之除,既未厌群议,若制命一出,岂免门下之封驳、台谏之章疏耶?
臣当此时,虽欲自劾请罪,亦无及矣。
纵陛下容恕,不加诛责,然臣复何面目以处陛下之左右耶?
以此,须至先事建言,傥蒙听察,不唯在臣职业粗得所守,亦于朝廷万分裨益。
臣不胜兢惶陨越待罪之至。
李定除官制,未敢具草,伏望圣慈,更赐详酌。
论帝后不当与先帝同谥奏皇祐二年五月 宋 · 赵师民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八、《太常因革礼》卷九六、《宋会要辑稿》礼一五之三二(第一册第六六七页)
商以往,谥号盖简
有周之初,典文浸兴。
《礼记》载武王之事,追王太王、王季、文王者,谓太王王季,既尊以称号。
至于文王,更加以谥法也
太姜太任太姒之贤,而尚未有谥,则其礼犹略焉。
于后幽王之后谓之幽后,惠王之后谓之惠后,此皆从王之谥以为称,同王之谥以为谥也
《左传》记景王之后,谓之穆后,则后之有谥,始于此焉。
东周之际,王制所及,国俗不一。
夷蛮远国,易名不及其君长;
中夏诸侯,考行或达于臣妾。
在夷则略,在华则详,礼斯然矣。
其间诸侯,鲁礼尤备。
君之夫人,皆自有谥,不从于夫,独定姒以首末非义,止曰定姒,不称小公。
《公羊》载宋之恭姬者,乃其从夫之谥为配耳,非谓姬之始谥自为恭也
汉室之兴,周典尚近,未能考故,而习秦馀,乃尊太公曰太上皇,又加昭灵、昭哀二后谥。
谥加于妣,而不加于父,号及其姊,而不及其祖,以为失矣。
前汉诸后,皆不加谥,止从帝名以为之称。
赵太后未亡而贬为孝成皇后,此又足以知从帝之谥以为称,非同帝之谥以为谥也
惟卫氏以追尊之故,乃谥思,许氏以早世不遂,谥曰恭哀
盖于时宪度未立,后妃之谥,或有或无,非有定制。
汉家之典,为未备矣。
后汉中兴,世主好礼,考姬周之典,参前汉之仪,既从其帝名,复加后谥。
表帝之名于上,系后之谥于下
光烈皇后者,谓光武之烈皇后也,非兼光以为谥也。
明德皇后者,谓明帝之德皇后也,非兼明以为谥也。
然自明德皇后而下,皆以德谥。
蔡邕以为善恶不实,非行大者受大名,行小者受小名之义
乃追改和曰熹,安后曰思,顺皇曰烈。
谥虽改,而帝之名不易,又足以知从帝之谥以为称,非同帝之谥以为谥也
魏氏及晋,盖亦因之。
魏武帝宣皇后者,谓武帝宣皇后也。
文昭皇后者,谓文帝昭皇后也。
之为谥,非后所宜,又非帝名,帝之名止于一,而后之名得兼二也。
晋之武元皇后武悼皇后,义亦同此。
传称之止曰元后,曰悼后,史氏追书,又系以武焉。
惠皇后以居位不终,故不得谥,止曰惠皇后,盖从帝之名,而非后之谥也。
晋称简文帝之后曰简文顺皇后,孝武之后曰孝武皇后,以帝谥有二,非后之名兼此三者也。
其后宋之文元、梁之武德,并先易名而后系帝号,义犹此也。
后魏本自北夷,而礼同中夏
悼武以上,且从帝名,而由前汉之制也。
明元以降,更加后谥,采后汉之法也。
文明皇后以临朝之故,加谥二字
史氏书曰文成文明皇后者,由帝之与后俱以文谥,非相从配,故两称之。
帝后同谥,乃两出之者,又足以见从帝之谥以为称,非同帝之谥以为谥也
唐室因之,亦无所变,太武之后,其谥曰穆,故曰太穆皇后
文皇之后,其谥曰德,故曰文德皇后
睿宗以后,或追改旧谥,或增加本号,故自昭成肃明二后以下,不复配以帝名,史氏之,乃或冠以庙号。
庙号之冠于后谥,又始于此。
朱梁之世,礼官失谬。
梁祖之谥,其名有五,独取其一以系后,谥曰元正皇后
原其本意,谓以后当同谥也。
违误之由,良始于此。
人君后妃,善恶自异,受名之义,安可同也?
五代之际,时运屡改,后妃终位,厥数无几。
后唐正简,有周之宣懿,近于唐制,此颇为得。
圣朝之初,亦因五代之制。
昭宪皇后上谥,有司乃议改明为昭,此于梁世礼官,其意同也。
孝惠孝明二后,所上谥在太祖之前,而并以孝谥。
及后太祖上谥,乃于帝谥之中取其孝字,以追配焉。
然臣以为于义虽有违,于文尚未失。
于义有违者,以后同帝之谥以为谥也
于文未失者,帝之谥犹在上谥犹在下也
洎懿德、淑德二后,上谥亦皆在太宗上谥之前,而又并以德谥,及后太宗上谥,复取帝谥之中德字以追配焉。
臣故谓义之与文斯俱违矣。
何则?
德者,帝之谥也,今更在下;
淑与懿,之谥也,今更在上。
帝之与后,犹天之与地,上下之位,不可易也。
今乃以所从帝之名系于下,所配后之谥著于上,远考周汉,次及魏晋、南北诸朝、隋唐五代,未有此也。
臣又闻后之谥,忠和纯淑曰德,汉之明德、章德是也,此则帝名之德与后谥之德异矣。
臣不知上此谥者,意谓帝之德邪,谓后之德邪?
以为帝之德也,则不当系于后谥之下;
以为后之德也,则不当以为从帝之
臣故以为违谬始于梁世之有司,流祸自彼,积疑至今。
乃者怀、庄穆二后,又俱以谥,后以帝谥无庄,方复追改。
而未知违失之源,由于不考。
《书》曰:「若稽古」。
言帝者之作,必考于古也。
《语》曰:「必也正名乎」!
今以帝谥系于下,后谥著于上,谓之曰正,臣窃未安。
夫革弊去惑,修复圣制,明王之盛举也;
因陋就寡,拘滞所习,愚俗之常守也。
臣幸得以鄙陋之资,值盛明之运,故敢发舒所见,候圣哲而裁焉。
华阳洞题名皇祐二年十月 宋 · 方峻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句容金石记》卷四
宋皇祐庚寅孟冬辛未太常博士、邑民长方峻奉祀山崇禧观。
壬申,同庐山程迪元寂大师邢继周、存真道人伊居哲谒五云祠,过玉霄华阳宫,欸灵洞,观养龙池,上积金顶
癸酉,陟大茅峰,经华姥坛。
戊寅,罢散降圣节道场以归。
子容侍行。
子容 北宋 · 陈襄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同馆分飞来右浙,一麾潇洒出南河
琴书满榻王常(自注:王君回、常君秩,皆居颍上。),不独西湖胜赏多。
宁经筵论荐司马光等三十三人章藁1076年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端明殿学士右谏议大夫集贤院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司马光,素有行实,忠亮正直,以道自任,博通书史之学。
可备顾问。
端明殿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知许州韩维,器质方重,学亦醇正。
知尽心性理之说,得道于内,则可以应物于外矣。
翰林侍读学士宝文阁学士尚书户部侍郎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吕公著,道德醇明,学有原本,事君以进贤汲善为己任,可谓知务矣。
三人者,皆股肱心膂之臣,不当久外,乞诏还词苑,或居经帏,日侍燕闲,论思献纳。
学士有博学通典故者:秘书监集贤院学士、知杭州苏颂,记问博洽,长于史学,国朝典故,多所练达。
所学,宋敏求之比。
宜编撰检讨之任。
馆职有学行器识可备侍从者:右司谏、直集贤院孙觉,素有乡行,明经术义理之学,端良信厚,可以镇浮厉世。
尚书祠部员外郎秘阁校理、知齐州李常,性行醇正,兼治经术,久补外官,有循良之政,可比于
尚书兵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知和州范纯仁,器识通明,忠义骨鲠,其才足以济大事。
三人者皆可充近侍耳目之官。
馆职文学可为词臣者:尚书祠部员外郎直史馆、权知河中府苏轼,豪俊端方,所学虽不长于经术,然子史百氏之书,无所不览。
文词美丽,擅于一时。
居官敏恕,尤通政事。
尚书祠部员外郎集贤校理、权知洪州曾巩,以文学名于时,人皆称其有才,然其文词近典雅,与之文各为一体。
二人者皆词人之杰,可备文翰之职。
祠部员外郎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孙洙,博学能文,才识通敏,所守亦端,可充文翰史臣之选。
兼明世务,通晓民政。
近蒙进擢修注,深厌士论。
馆职有学行端正可以擢居清要者:秘书丞集贤校理王存,学行素著,方重有守,不为势利所迁。
太子中允馆阁校勘、判武学顾临,才豪而气刚,兼有识略,乐义尚贤,喜于闻过,可属以危难之事。
秘书省著作佐郎集贤校理林希,少有文行,明敏劲正,学亦该博,长于记问,可与编撰检讨之职。
谪官未复职者:尚书右司郎中分司南京李师中,人多称其有才,可当边帅之任。
往岁近臣尝有论荐,其才它日为名臣。
向因言事分务,若遂蠲洗,不惟责其后效,抑足以开言路也。
尚书兵部员外郎傅尧俞,言事官以义去就,有古诤臣之风,不幸坐累褫职,未蒙牵复。
太常博士、新差河东路提点刑狱公事胡宗愈,文醇行循,兼明经术,东南人士,多所师服
向以言事被谪,累经恩宥,未蒙复职。
秘书省著作佐郎王安国,材器磊落,文亦豪迈,可充词翰之职。
向居罪废间,不忘进学,亦奇伟之才也。
京朝官、选人有学行才器可进擢台阁者:太子中允馆阁校勘签书应天府判官厅公事刘挚,性行端淳,词学渊远,若置之文馆,优游长育,必为远器。
太常博士崇文院校书勾当宗正丞公事虞太熙,治经有行,端方自守,不茍于进,可充台阁之选。
太子中允、监西京洛河竹木务程颢,性行端醇,明于义理,可备风宪职司之任。
太子中允权发遣淮南西路转运判官公事刘载,少治经术,兼有文行,可备台阁之选。
殿中丞、新差充秦凤熙河路措置边事勾当公事兼催督军须薛昌朝,才质俱美,持守端直,当置台阁,以养其才。
久从机宜之辟,非所以处之也。
秘书省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张载,学行修明,养心事道,不茍仕进。
西方学者,如载一人而已。
若稍加优宠,所劝大矣。
兴国军节度掌书记苏辙,其学与文,若不逮轼,而静厚过之。
自登第及中制科,凡二十年,尚在选调,未蒙褒擢。
台州司户参军召试馆阁孔文仲,性醇行粹,如不能言,发为文章,温厚正直,稍加长育,必为瑰硕之器。
新差歙州军事推官吴贲,端良质实,少以孝行闻于州乡。
治《易》、《春秋》之学,而文亦淳雅。
尤尽心于民政,所至以惠爱称。
润州延陵县令吴恕,器识淳深,学通义理,若置之文馆,长育而成就之,可以与有为也。
常僚中才行器识可升擢任使者尚书屯田郎中知开封府太康县林英,有才与行,安静详明,和而不随,直而无挠。
尚书都官员外郎、监泗州河南转般仓孙奕,士行著于乡闾,节义信于朋友。
外虽朴淳,而中实强敏。
所至,皆以善政闻,可谓循良之吏。
使当一路,则可以厚风俗而安民矣。
秘书省著作佐郎、监扬州粮料院林旦,才力强明,通晓民政,兼有持守,可责任以事。
太常博士、新差监衡州在城盐仓邹何,操履端方,吏材通敏,久居务局,士论惜之。
小臣言事黜废有可矜者:太子中允降授大理评事唐坰,性虽轻脱,然才干明敏。
向以言事被窜,两经赦宥,初监广州军资库,次移监吉州太和县盐酒税,又次移监杭州龙山税。
流落远方,已是数年,愿特与亲民差遣,以来敢言之士。
光州司法参军、监安上门、英州安置勒停郑侠,向以狂言得罪,窜废海隅瘴疠之地,朝不保夕。
小臣愚直敢言如此,是亦发于忠义,非陛下矜怜其志,而使得生还,谁复为言者(《古灵先生文集》卷一。)
正文前有司马光韩维等三十三人姓名,今略。
彭汝砺劄子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古灵先生文集》卷一七
臣窃见泗州军事推官、前权保信军节度推官彭汝砺治平二年二月内第一人进士及第,先皇帝方在谅闇中,授初等职官,别不曾有候得替与推恩指挥
昨因端明殿学士礼部郎中、新差知太原府冯京奏,乞比类前后状元登科人,别加推擢。
奉圣旨,候得替,特许参选。
今来已得替,见在铨待阙。
臣伏见本人辞学政事,众所共称。
今任有苏颂等九人,奏举充京官馆阁任使。
若只作常调选人注授差遣,诚为滞淹,今欲具状奏闻,伏望朝廷特赐推恩,改一京官,以奖激多士。
取进止。
孙固苏颂等奏元祐二年七月 北宋 · 吕公著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三、《续资治通鉴》卷七八
今月二十三日,准御批令臣于文臣中择有才行风力,并知边事,堪大用之人三五人者。
臣未准圣旨以前,亦尝思虑筹度,除今日已大用人外,其馀两制以上及前执政并未见卓然有远识骨鲠,能当大事,可充柱石之任者。
其谙晓边事臣僚,尤更难得。
今且于短中取长,略具数人。
观文殿学士孙固,在先朝任知枢密院事,亦曾历河北边任,和厚有守,然才识有所不至。
吏部尚书苏颂资性平和,谙练古今典故,然人格不至高。
户部尚书李常好贤乐善,处事平允,然风力不甚强。
吏部侍郎孙觉,学术行义为众所推,然临事或不至肤敏。
见任侍郎,或乞日近且进为吏部尚书
户部侍郎赵瞻,和厚习吏事,本是关中人,颇晓边事,然进用未久,伏乞更观后效。
户部尚书有阙,或且试用。
天章阁待制顾临,忠义倜傥,有报国之大志,亦好讲求边事,然进用未久,且乞圣虑记录,更试其才。
御史中丞胡宗愈,自来众皆称其劲挺,有学识,然前日弹杜纯一事颇为乖缪,疑为小人所误,乞更且观察
右更乞圣慈详酌。
〔贴黄〕勘会见今三省职事与旧日中书一般,中书宰相参政本以四员为额,今来若不得人,三省权不添人,及枢密院且令安焘范纯仁久任。
安焘虽人望不美,然在密院亦颇用心习熟。
范纯仁累任西边,陛下自庶僚擢至辅弼,宜且安职,亦未至阙事。
更乞详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