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乞造庆元中外会计录奏庆元二年三月 南宋 · 姚愈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九八、《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六之七○(第六册第五八○七页)
财赋,国家之大计,圣人之所急先务也。
林特则有《祥符会计录》,田况则有《皇祐会计录》,蔡襄则有《治平会计录》,苏辙则有《元祐会计录》。
会计一定,而财赋案籍无不照然可睹。
太上皇帝初履帝位,主计之臣亦乞撰会计录以进,此盖一代之制所不可阙者。
陛下龙飞之初,有明堂之礼,阜陵之役,大军赏赉,邻使往来,用度频仍,未免一时匮乏。
为有司者,岂可不知会计之策?
出纳之数以会计而明,虚滥之费以会计而省,惟其会计详尽,则登耗所自,皆可得而知矣。
臣尝因中都官吏俸禄与夫兵廪支费,求其所以会计之说。
熙、丰间,月支三十六万;
宣和末,月二百二十万;
渡江之初,虽连年用兵,月支犹不过八十万。
比年以来,月支不下百二十万,大略官俸居十之一,吏禄居十之二,兵廪居十之七。
版曹财计,名额至繁。
散给诸军百司,每月照数以支破,循习旧例,未尝有所考覈,岁月既久,岂无名存实亡、循例虚破之数乎?
此在内财赋,不可不为之会计也。
外而诸路官吏俸禄、兵廪之费,亦岂无虚破不实之数?
且如诸军所置员阙,自统制统领而下,至队将队官,其等凡九,而所谓准备差遣准备使唤之属不与焉。
昨来吴挺选练严整,不容虚滥。
其本军统制十员,阙三员;
统领二十员,阙九员;
正将四十七员,阙十一员;
副将四十七员,阙十七员;
准备将四十七员,阙十一员;
部将九十四员,阙四十三员;
队将一百四十员,阙二十九员;
队官一千三百六十一员,阙七百五十一员。
所阙之官,不过差人兼权,不复更破正俸。
是时公家未尝乏事,而岁省总领所钱粮几五十万缗,此在外财赋,不可不为之会计也。
茶盐酒税,经费仰给,易致渗漏,全在关防。
且如景德中,商税止收四百五十万贯,庆历中为之关防,遂收一千九百七十五万贯;
景德中,酒课止收四百二十八万贯,庆历中为之关防,遂收一千七百一十万贯。
其馀茶盐之数,旧额不亏,固非苛取于民,止是关防渗漏。
倘或失陷,岂不可惜?
此内外财赋之登耗,又不可不为之会计也。
如此之类,不一而足,岂容置而不问乎?
欲望陛下明诏大臣,专委户部行下应干关涉财赋去处,内则仓场库务诸百官司,外则诸州提举转运、坑冶、市舶总领等,同月下自行刷具每岁收支出入的确实数,结罪保明,立限供申户部
其有日前虚滥不实,令逐一驱磨,照应本末分明改正,与免根究。
如今来再有欺隐弊倖,不尽不实,许台谏觉察闻奏。
户部更将绍兴淳熙绍熙出纳之数,逐项渗稽登耗,究见渗漏,先次具申朝廷大臣,委官精加考覈,然后议节浮费,量其出入,以制国用。
户部造册进呈,以为《庆元中外会计录》。
故事(五 嘉定七年八月十七日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七六、正德本《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五
庆历三年,元昊遣使来,所要请凡十一事,谏官欧阳修言:「元昊再遣使人至阙,和之与否,决在此行,窃计庙谟合思成算。
云云。
臣见汉唐故事,祖宗旧制,大事必须集议。
盖朝廷示广大,不欲自狭,谋臣思公共,不敢自彊,故举事多臧,众心皆服。
自兵兴以来,常秘大事,初不使人知,及其处置乖违,岂能掩蔽!
臣谓莫若采大公之议,收众善之谋,待其都无所长,自用庙谟,固亦未晚。
其元昊请和事,伏乞于使人未至之前,集百官廷议」。
庆历四年,边奏契丹天德城及多建堡寨,知制诰田况意虏蓄奸谋,乃上疏曰:「朝廷予契丹金帛,岁五十万,脧削生民,输将道路,疲弊之势,渐不可久。
而近西羌通欸,岁又予二十万,设或复肆贪渎,再有规求,朝廷尚可从乎?
臣至愚,每念至此,则惋叹不已,矧两府大臣,皆宗庙社稷、天下生民所望而系安危者,岂不为陛下思之哉!
每旦垂拱之对,不过目前政事数条而已,非陛下所以待辅臣,非辅臣所以忧朝廷之意也。
有唐故事,肃宗以天下未乂,除正衙奏事外,别开延英以咨访宰相,盖旁无侍卫献可替否,曲尽讨论。
今北虏桀慢,而河朔将佐之良愚、甲兵之善窳、道路之夷险、城垒之坚敝、军政之是否、钱粮之多少,在两府辅臣实未有知之者。
万一变发所忽,制由中出,少有差跌则事不测矣。
愿因燕间召执政大臣于便殿,从容赐坐,访逮时政,专以虏患为急,则人人唯恐不知以误应对,事事唯恐不集以孤圣怀,日夕忧思,不敢少懈,同心协力,必有所为。
今不此之务而日以委琐之事更相办对,议者羞之」。
臣窃考是时元昊以力屈请和,朝廷含垢抚纳,宜无后悔,而欧阳修方欲举行集议以收众善之谋。
契丹建城堡,未必真有窥觎之计,而田况遽请咨访大臣,专以虏患为急。
盖情之难知,莫如夷狄,事之至重,莫如甲兵,过于虑危然后不危,深于防患然后亡患,此二臣所以惓惓纳忠而不敢默也。
今西北小夷日益猖獗,万一有夹攻之约而归我旧疆,有通好之言而邀我岁赂,或从或否,皆系安危。
此吾之当虑者一也。
完颜遗种,鼠窜汴都,外有彊敌之冯陵,内有群寇之侵迫,或帅其丑类奔突南归,或乞师藉粮,祈为己援,有一于此,处之寔难。
此吾之当虑者二也。
彼之四邻,因其危蹙,必皆规拓土疆,设或夏人乘虚,遂据秦陇,我之西北,复接彊邻,右吾左支,岂易为力?
此吾之当虑者三也。
凡此三患,特其大端。
若乃辐凑之流民,纵横之群盗,处之亡素,皆足以荡摇边鄙,为根本忧,后患多方,尤难豫料。
以今日事势而较诸庆历之时,人材孰多,财用孰裕,其为可虑,殆有甚焉。
而庙谟沈深,独运帷幄,未尝采群下异同之言;
昕廷奏事,数刻辄退,未尝有便坐从容之议。
此臣之所未谕也。
况之在庆历,皆为名臣,而其论又颇切于今日,故臣敢采之以献,伏惟陛下深味其言而亟行之,实天下幸甚。
陛辞奏定国论别人才回天怒图民怨十二月十四日1235年12月14日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二七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以书生起家,未闲军旅之事。
适丁多故,骤当事任,度时量力,负荷惟艰。
窃自惟念先帝拔臣于疏远之馀,陛下起臣于废弃之久,受恩深厚,图报无所。
是用祗承师命,敢有他辞?
而旬浃之间,歘被宸翰,别议行期。
臣进退彷徨,是用再辞,上还恩数。
岂谓皇明委照,未肯终弃。
而臣亦念主忧臣辱,义不得终辞,则拜疏请行,刻日就道。
而庙谟靡定,复缓行期。
赵充国自金城请事,戊申奏闻,甲寅报可,数千里之置邮,而奏报于七日之近。
高崇文奉诏讨蜀,卯漏受命,辰已出师,五千人之器械而毕陈于一时之顷。
今服在迩僚,受命踰月,而一行一却,乃若久而未定。
所幸臣规模布置,初不敢以议论可否为之作辍,见之施行,粗有端绪。
今陛下力排群议,仍听臣行,幸得豫戒,不愆于期。
今臣义所当为,不敢不勉。
虽然,事有本末,治有内外。
臣之所任于外者末也,陛下之所运于内者本也。
且国论所当定也,甲和而乙战,朝是而暮非。
彼或以马燧之盟而行浑瑊之劫,我又以郦生之辩而济韩信之师,则彼此相寻,而在内之本摇矣。
臣于此时纵知其不可信,然动则沮坏和好,不动则与受其败,牵制抵牾,将何所禀承乎?
人才所当别也,用一君子而间之以小人,进一忠良而参之以奸佞,患失者引类以自助,怙权者托公以济私,日往月来,智藏瘝在,则在内之本拨矣。
臣于此时,建一谋焉,将恐谗间媢忌以危其身;
请一事焉,又恐拘挛文法而掣其肘。
动辄龃龉,将何以展布乎?
夫在内者既不可凭藉如此,则臣虽欲集思广益,致命尽分,以报陛下之恩,决知其难矣。
臣愿陛下坚凝国论,而无和战之错陈;
甄别人才,而无邪正之并用。
持之以坚,断之以果,毋为人言所怵,嗜欲所移。
则臣秉钺于外,庶乎有恃无恐。
抑臣区区所陈,关系固重,然犹涉于事物,若本之则有在矣。
臣愚更望陛下恐惧修省,以回天怒;
恭俭笃实,以图民怨。
盖天之怒,非田况所谓数祝板、一炉香所可禳除也;
民之怨,非息夫躬所谓遣一大将军行边兵、敕武备可以厌应也。
陛下不是之思,而谓遣一枢臣,足以上回天心,下慰民志,自今朝廷之上遂委其责,无复恫瘝憯怛之意,以行乎其间,则内外本末不相贯通,而陛下之事去矣。
臣虽鞠躬尽力,亦将奚为!
此臣所以勤勤恳恳,为陛下告,为社稷绵长虑,非为一身孤危忧也。
惟陛下审思之,力行之。
臣违远清光,不胜瞻天恋圣激切屏营之至。
晏元献公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四、《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六○
元献公三帖,其论西边攻守,当是康定元年冬所作;
论富公充使,当是庆历二年春
而所与评事帖,则公为相而富公未第时也。
虽以妇翁子婿,至论国事不嫌于矛楯,而使虏之役难非富公所乐,公在枢府亦未尝以夺公也。
康定攻守之策,则韩宗献主攻,范文正主守,而公与庞庄敏田宣简诸人亦每以未可轻动为言,卒之泾原之师暴骸满野,则公所不主攻策之为得也。
先朝一政一令必集思广益,孰复而后行之,其审重盖若此,然且不免于败,然则开禧用兵、嘉定和戎,不必皆出于人之所同,是其得失又当何如也!
公之孙曰子中尝昌言于嘉定,抑所谓维有是似者与!
开禧三年冬,闻权臣就殛,余表兄高东叔为诗志喜,余兄弟相率偕赋,大抵虽以去凶为快,尚以函首请和为国体虑也。
尝以寄虞侯仲易之诗曰:「自是去凶明国是,毋轻函首启戎奸」。
而其兄伯易亦曰:「函颅谨勿为终策,天下英雄暗破颜」。
或者尚谓过虑也,明年其事果出于此。
有传贤关士人书者,乃子中也,英词劲气,疏畅磊落,识者传诵,信知义理之在人心,盖有不期而同者也。
四川风俗形胜考 宋 · 王象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七七、嘉庆刻本《全蜀艺文志》卷四八下
利尽西海司马错云:「利尽西海,而天下不以为贪。」)
岷山之地,上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
杜宇之王,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河图括地象》。)
巴、蜀、广汉,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蔬食果实之饶西汉《地理志》。)
地近秦雍,风声气习,本自一家西汉《志》。)
富民殷,宝货无求于外汉庞统昭烈曰:「益州富民殷,户口百万,宝货无求于外,今权借以定大事。」)
蜀有自然险(《晋书·段灼传》。)
惟蜀之疆,拥抱岷梁,斗绝诸夏,裂为一方唐王徽罗城记》。)
蜀形胜之地也,南控蛮蜒,西扼戎羌(《元微之集》。)
蜀地阔千里,郡列五十城,户口至多,士卒之众,可以挥汗成雨,吐气成云唐胡曾《回云南牒》。)
蜀之为邦,天文:井络煇其上;
地理:岷嶓镇其域。
五岳:华山表其阳;
四渎:汶江出其徼。
蕃衍三州,土广万里,固乾坤之灵囿(《华阳国志》。)
之为国,与巴同囿(《华阳国志·志》。)
井络垂耀,江汉遵流,泉源深盛,为四渎之首(同上。)
沃野千里,号称陆海(《华阳国志》。)
青城峨眉,为坤维之巨镇。
秦定六国,辄徙其豪侠于蜀。
其卦值《坤》,故多斑䌽文章。
君子精敏,小人鬼黠。
秦同分,故多悍勇。
在《诗》,文王之化被乎江汉之域,秦豳咏,故有夏声(同上。)
跨蹑犍牂,枕倚交趾(《蜀都赋》。)
缘以剑阁,阻以石门(同上。)
演以潜沫,浸以绵雒(同上。)
蜀之丝枲织文之富,衣被天下(欧阳公《至喜亭记》。)
神禹蜀人江汉为蜀望张俞《上蜀帅书》曰:「大江出蜀之西徼,禹生于西羌,石纽其地也,故神禹蜀人江汉为蜀望。而明公之治蜀,滔滔江汉,尽在土宇。」)
民性循柔,喜文而畏兵田况西蜀蕃夷图序》。)
蜀当西南陬,曰舆坤。
坤为臣,世有方正柔静之士。
岷峨蕴精,江汉畜灵,须有时克生其人乎!
按:范镇序。
田司空元均宅。醉回犯夜 金 · 李奎报
七言绝句  出处:东国李相国全集卷第十四
醉客那能分早晏,金吾不用更谁何。
城东嗜酒花砖客,痛饮城西宰相家。
怀友 元末明初 · 陶安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霜月清无际,溪山翠满庭。
英风击蛇笏(击蛇笏,祥符中,龙图阁待制孔道辅佐幕宁州,以笏击蛇,碎其首。事见田况《儒林公议》。),标致换鹅经
一自东南去,千岩草木青。
知心人渺渺,添我鬓星星。
上河剌史诗允源 元末明初 · 元天锡
七言排律 押先韵 出处:耘谷行录卷之二
观夫贤士大夫应时而出。德被生民。功施社稷。勒之金石。书之竹帛。光耀后世。垂之无穷。此人情之所感。今古之所同也。古之为人臣者。分符列郡。旁施政教者多矣。其宽政则鲁恭中牟。专以德化而不任刑。波点之为东海守。其理宽大而不细苛。刘宠会稽守。简除烦苛。郡中大化。龚遂渤海守。专以文法。一切便宜。崔景真为平章守。人有罪过。但用蒲鞭者是也。其善政则黄霸颍川守。力行教化。其才长于利人。卫飒桂阳守。其所施令。莫不合宜。韩延寿为更都守。为天下最。梁彦光鄱阳守。称为理最。刘广莒州刺史。善政为第一者是也。其感政则郑弘为准阳守。随车致雨。孟尝合浦守。去珠复还。戴封为西华令蝗不入境刘琨弘农守。暴虎负子渡河而去。玉皋为重泉。鸾翔于庭。政称三异者是也。其报政则唐彬邺县。道礼齐俗。期月乃成。第五访新都。手反化行。邻县归之。宓子贱单父令。鸣琴不下堂淮而邑理。顾凯之为山阴令。昼夜垂帘。务简事理者是也。其廉政则胡威徐州刺史。世尚清洁。勤于政化。刘虞幽州。弊衣绳履。食无鱼肉。羊续南阳守。悬鱼杜意。时苗为寿春令。留犊而去者是也。其有劝课农桑则张湛渔阳守。无附枝。麦秀两歧召信臣南阳守。躬耕劝课。开通沟渎。赵轨峡州刺史。灌田五千顷。人赖其利者是也。又有辨狱止讼则玉涣为洛阳。能断法理。莫不曲尽。周处广汉守。郡多滞讼。一朝决遣者是也。又复民有歌曰。官有殊政。厥德仁明者。郭贺之守荆州也。昔无襦今五裤者。廉范之守武都也。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贼。岑君遏之。含哺鼓腹。焉知凶灾者。岑熙之守魏郡也。强直自遂。南阳朱季。吏畏其。民怀其惠者。朱晖之为临淮也。蔽芾甘棠。勿剪勿伐者。召公之化民不忘也。又有陆云之为凌仪令。羊祜之为荆州刺。勖之为安阳守。各留遗爱。吏民思之。为立祠碑。第五伦之罢会稽也。父光攀辕相泣。相随数百里。姚元崇之罢荆州也。所乘鞭镫。民皆截留。侯霸之罢临淮也。百姓卧辙不许去。伟哉此徒。赫然德誉。光辉传记。寥寥万古。激砺后人。然各能一艺。远播遗风耳。今我刺史之镇兹邑也。天姿粹敏。风彩轩昂。以秋水之清。冰轮之白。晴雷其令。时雨其恩。绥抚吾民。酌古良牧之政宜于今者。宗而奉之。考诸理国之设称于人者。承而守之。民间旧有不便事理。一皆革去。如其非道。一毫之物。不取于民。或有邦国之须。不得已敛役。则计定日时。榜示于内。牒传于外。咸使闻知。民皆悦从。事无不立。弊无不蠲。二年之间。民不见吏。往日逋逃。趋风慕义。尽还本土。凡使客迎送之费。不抽民户。皆以公钱支应。男有馀。女有馀帛。冻馁之患绝矣。因以删除苛法。宣畅和风。其为民吏或有罪过。宽容且慈。不加刑罚。论之以理。导之以德。此其政之宽也。惠均于鳏寡。威振于顽犷。恪勤匪懈。旁施美化。凡所处画。悉皆合宜。务为敏速。事简理最。此其政之善也。大抵食前方丈。厚己薄人。人所同也。公则不然。到任初日。先制公衙供给之事。禁断酒肴。凡百杂冗。一一蠲免。不纳苞苴。身远嫌疑。虽他郡守令所寄之物。终不容私以补官用。朝与夕惟一饭一羹。厨火萧疏。机案凄凉。此其政之庶也。禁察非法。邪佞化为忠直。惩诫顽凶。奸猾变为循良。体狱有阴功。神明扶佑。决讼至公正。民庶得宜。毒民害物者绝于四境。此亦报其政也。劝课农桑则土地尽辟。风雨顺时。飞蝗不入。人不失时。去其凶秽。霜又延降。五谷丰熟。此亦感其政世。然则所谓宽政善政廉政报政感政。公于一己俱已备焉。吾于一眼悉得见之。于乎。当国步多艰之际。深念圣明君之忧勤。抚我残封。操持劲义。尽忠竭力。贤劳庶务。使吾残民咸得苏息。其为惠爱。曷胜言哉。由是政声传闻于庙堂。以至士庶。中外迩遐皆称叹美。方知盛誉光辉青史。传万古而不朽也。公之德行。又有古人所未及者。扬历班行。每当要地。提按四道。采访二方。再执兵权。树立大功。出入中外十年之间。一国重权。皆归掌握。立成之节。表于朝端。与大人相国观风一时。为郡一时。人皆曰。如此荣宠。三韩千载。一家而已。虽使照天蜡烛。水精灯笼。复生于世。岂敢与公当也哉。仆亦化下一愚民也。涵泳恩泽者久矣。将欲颂德。操管所窥。有何益于褒青赞白乎。然默默而不传。则后之人焉能尽知今日之美论哉。因成二十四句一章。以示吾侪二三之子庶有感于将来者。谨写其诗奉呈机下。(刘随成都通判。严明通达。人谓之水精灯笼。田元均凡有政讼。问之尽情。人谓之照天蜡烛。)
利见龙飞第廿年,喜予方遇使君贤。
恩波浩浩涵千里,寿域熙熙咏二天。
成俗化人诚尽美,孝家忠国亦俱全。
乘时号令晴雷殷,冠世功名白日悬。
囹圄久空闲木索,闾阎再活足财钱。
煌煌一邑风还变,赫赫三韩道已传。
拄笏朝朝山气爽,鸣琴夜夜月华圆。
于民心重徵租绝,父老谈高颂德连。
政价罕今尤罕古,义声无后更无前。
龙楼凤阁应催竉,兽穴禽栖总得便。
我欲立碑官路畔,吏当卧辙野亭边。
韦弦薤水犹多事,燕坐棠阴自寂然。
海录 其七 明 · 申之悌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出处:梧峰先生文集卷二桧山杂咏上
万顷沧溟一叶舟,摧残强虏橹声柔。
人间无胆诸男子,横带黄金尽黑头(右二首赠营嬛此嬛壬辰夜半。逢倭三人。乘桴来欲夺舟。与侄儿二人持橹拍杀。时水使元均以其级。录于渠家子弟。)
闻本国水兵统制元均及水使李亿麒、崔湖渰死丁酉 明 · 许筠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惺所覆瓿稿卷之一
传道扶桑寇,潜邀下濑师。
戈船俄渰水,都护总舆尸。
汉将能诛粤,周居恐邑岐。
中宵坐垂涕,忧愤有谁知。
倚晴楼乾隆己丑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八十二
小游山后度山前,寥朗全看泮岭烟。
麦陇实垂资曝䵘,书楼名副喜俄延。
云容过雨白归岫,田况沾膏绿满川。
今日登临虽足慰,秋收未届敢云然。
西直门外作乾隆乙巳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十六
北郊岁岁勖躬勤,复此斋居式礼文。
合在宫中养体志,还从郊外验耕耘。
雨诚十日晴五日,蔚黄云绿云。
田况近畿幸时若,惟殷敬惧以为欣。
西直门外作 其三 乾隆癸丑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八十二
未曾田况见斯前,望霁心殷刻企然。
苟患失之无不至,仲尼语获我心先。
谨次送池滋铿大令元均藉申景慕寄呈辛亥 清 · 林绳武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琴志楼诗集卷十六
官雷今岂无髯秦,三郡争迎有脚
庾老兴高亲佐吏,韩公馀事作诗人。
西山几印飞鸿爪(观山在郡治西郭。),南岸知劳巡骑身。
一识尚悭珠海上,写真我欲问陈闽
秋兴五首和惜馀女士元均(选一) 清末至现当代 · 戴贞素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燕支门巷雨萧萧,诗思牵人过灞桥
韩掾异香传绝代,谢家别梦隔明朝。
从知弱柳情难系,犹有残荷露未凋。
旧恨新愁付棋局,山深看煞烂柯樵。
玉烛新 汉中农家掘土,得北宋铁钱 现当代 · 白敦仁
 押词韵第三部
龟龙争出地。
草圣宸题,古苔荒字太宗始以草书题钱文,见《侯鲭录》。)
六州铸遍,千秋外、一斸萧山金气。
当年会子。
算易得、刻泥难比。
浑未信、历劫青蚨,陈陈尚夸闾里。

军兴日费谁供,叹往日秦中,万家如洗皇祐三年田况奏论益州交子,详见《宋朝事实》。)
蓬莱一水。
空想像、贝阙金银天际。
金迷纸醉。
更草草、临安何事绍兴末钱处和创行会子,不十年,公司见缗益少,楮券盛行,铜货积而不用。见《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谁念取。
谢启充肠,心伤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