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张纯臣墓志铭崇宁四年十二月 北宋 · 李昭玘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一六、《乐静集》卷二九
君姓张氏,讳仲原字纯臣济州钜野人
累世隐德不仕,自君之父鼎始应科举,以行义闻。
君生数岁,学为文章,时有动人语,诸老先生多称之。
尝夜读书不寐,其母为起灭烛,戒之曰:「汝父饶于财,独一男子,当资取如意,无自苦」。
君曰:「学在致禄,将以显亲也,愿从其志」。
既冠,举进士,随计上试礼部,不中。
居家治馆饩,厚礼知名士,问学日益高明。
父得疾累年,昼夜忧不交睫,既弃养,尽哀毁瘠终丧,不窥门内。
一日,尽舍其科举所学,慨然叹曰:「禄不逮亲,吾将何求,宜从吾所好」。
即其居东南辟地种松,中为大堂,环壁架书,邀致俦好论说终日。
时载酒相劳,酒酣赋诗,人竞吐奇,弹珠投璧,磊落相射,以此为乐,人亦从之不厌也。
河朔大荒,民流亡,委幼弱道上,君悉养于家,饮哺浣沐,与家儿等,方春物色父母归之。
饿者踵死,枕藉相属,募人歛收,藏以大冢,罗食物吊飨之,召浮屠氏,用其法咒诵解祓,以绝祟厉。
士贫乏无所依,饮食居室随所须必具,间假求折券,不问,至有阅岁月不能去者,敬劳如初。
平生好聚书,不计所偿,掇拾数千卷,指以示诸子曰:「吾为汝曹得良产,其利不赀,非金玉守,无替汝力」。
晋魏以来迄于今,以诗名世者凡百馀家,往往成诵,至启手足时口不能吟,犹蹑蹑自喜。
所为诗仅五百篇,刻意杼柚非一日,故雅丽清远,多古人不到处。
呜呼,可谓一乡之良士也。
元符三年五月十七日,以疾终,享年五十,乡人皆伤之。
先有治命语家人曰:「吾先君欲改卜高原葬我大父,未几寝疾,泣以付我,常恐奄忽负先君语,为恨无穷。
不幸疾苦,逮今弥年,甫毕大事,若有神助。
死生命也,又何憾焉」!
娶钱氏,武肃王之曾孙,治内有法,后君五年而亡。
子男五人:曰绅,三班借职
曰询、曰绩、曰纲,乡贡进士
曰绍。
女三人:长适乡贡进士光弼,次适乡贡进士王彤,一在室。
诸孙二十二人:男曰彦辅彦忠彦正彦和彦远、彦常、彦圣彦诚、彦圭、彦回、彦觉、彦临、彦能,女九人,并幼。
崇宁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葬于吕村谏议乡之原,并钱氏祔焉,从先兆也。
昔君之父就养孑立,无他昆弟游膝下,逮君年未四十,子孙已十数人,岁时拜堂上,雁行进退,士族相语以为盛事。
初,闲居不复筮,士有相好者告曰:「君才过人,冀及壮时拔身取高位,何为泯没闾巷」?
笑而不答。
后乡人去仕官奔走四方,稍稍重名爵,忧惫疾病,其甚者颠顿流落,殆不能活妻子。
君方幅巾林下,啸吟傲睨,较其利害得丧,然后服君之高。
大父以赀其家,独君数散施,寖失生事,家人为忧,益自信甚笃。
自君之卒,子孙皆力学,执经庠序者数人,其一升辟雍贡士
借使昔日侈居养,无一毫惠善及物,士大夫过门不入,后生辈无所睹闻,庸庸怠惰,至于辱身败门户,不能如今日自好无疑,此又知其贤于众人远矣。
将葬,其子绅来乞铭于予。
予与君晚场屋,君之父又兄弟游也,知君尤详,为之铭曰:
有美斯人兮好脩,滔滔不愿浮我舟。
馆饩奉客日与游,图书润屋后世谋。
起羸掩露吾隐忧,黄金祸人无久留。
千首不见东诸侯,从吾所好非所求。
天实抑之夫何尤,有泉在渊满则流。
前日种耘后日收,鱼冈之藏其可休。
苏楷许宦转官制 宋 · 王洋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六八、《东牟集》卷七
尔等奋忠宣力,获寇执渠,既更秩以躐七阶之拘,复转官以增三级之宠。
赏为至厚,思称所蒙。
策问 其二 宋 · 王洋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七六
问:恭惟我宋,克肖天德,天以所覆,全畀于我。
圣神相承,垂二百年,地大物庶,孽牙其间。
边陲版图,不充职方之籍者,七年于此矣。
主上励精庶务,宵旰靡遑,恢复之业,视前世倍称,然而算计见效,未得四五。
岂夫服叛去来,自有数邪?
抑消长之运,其来必有渐邪?
将施设措注之方,尚有可论也?
今姑取一二言之。
潢池赤子,盗弄干戈,招徕所以安吾民也,然抚御失宜,而覆出为恶者众。
选将命师,分制要路,期以固吾圉也,然势横侵侮,而望风奔溃者多。
辕下之夫,授以耕战,保民之道,宜不过是,其如私愤一起,则锄耰可以相残。
有馀则予,不足则取,古今通道,皆出于此,至或取之再三,则民力困于输敛。
日者诏书条下,谋尽群议,因有在庭之对,奈何但谨奉承,蔑闻著见,岂不辜盛意哉?
夫时异事变,迹势不同,然访古验今,趣舍则一。
敢问今日之遏强敌,如李牧之守边,与光弼之电击,谁优?
今之弭盗贼,如虞诩之治朝歌,与龚遂之安渤海,孰合?
兵民可以宽转饷,而使井闾无纷争之忧,厥要何从?
藉民力以裕邦财,而使养生无不足之叹,其术安在?
举措之方,宜有良策。
诸君学优入仕,固宜兼明世务,以补执事之不闻。
幸备言其说,以著于篇,毋略(《东牟集》卷一○。)
覆:疑当作「复」。
病目寄张侍郎 宋 · 洪皓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学惭子夏丘明,两目昏来岁屡经。
未省使辜贻鬼谴,恐因不识取天刑。
缘情诗怪吟全废,会意书怜笔久停。
张籍重清宁可觊,侍郎句好愿频听(《永乐大典》卷一九六三七引洪忠宣诗)
石碏大义灭亲 宋 · 洪皓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恶吁及厚笃忠纯,大义无私遂灭亲。
后代奸邪残骨肉,屡援斯语陷良臣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二 《宾退录》:洪忠宣著《春秋纪咏》三十卷,凡六百馀篇,石碏大义灭亲云云。)
拟策进士 其十一 宋 · 郑刚中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北山文集》卷八
问:除戎器,戒不虞,虽萃亨之时,有所不免,而谓艰难之时,可以忽略兵制者,无是理也。
国朝之制,兵属枢密院
移用进退,朝廷主之。
今为密院者实不主兵,诸将各拥众号军,不可移用,而其众又皆寇盗凶猾之夫,势如豢养虎豹,常怀咆吼决裂之忧,此岂经久为国之道哉?
故余尝谓诸将皆如今日怀忠尚义,慕子仪光弼之为人,而以再造王室为心则可,万一他时仓卒之际,檄之不来,驱之不动,怀奸相视,莫可谁何,当是时不知朝廷何以处之?
虎臣矫矫,决不至是,然理之所在,不可不虑,试条其利便可以经久施行者著于篇。
宋 · 洪兴祖
 押锡韵
愿公十袭勿浪出,六丁取将飞辟历宋洪迈容斋五笔》卷三 《容斋五笔》:先忠宣公在乡邦日,招两使者会集,出所将宣和殿书画旧物示之,提刑洪庆善作诗云云。)
洪忠宣公 宋 · 张九成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三、《容斋随笔》卷一五、《萤雪丛谈》卷一、《宋稗类钞》卷一八
维某年月日,具官某谨以清酌之奠,昭告于某官之灵。
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大宋敕补宁神禅院第三代管勾赐紫法照大师湎公舍利塔 北宋 · 许光弼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民国《巩县志》卷一七
释氏之教兴于汉,盛于唐,本朝建寺追奉陵寝,以昭圣孝。
讲诵有常,负荐无已。
两汉以孝纪号,本朝以孝为德,邈乎辽哉,奚翅可以相方也!
天下佛祠众矣,而独奉陵寝者,恩礼加厚,推释付畀,□难其人。
故其总众行道,类能善其生;
精进戒定,有能善其死。
一何崇信利益之足以相资也?
宝应正觉通公惠然见隙,谓光弼曰:宁神禅院法照大师灭度,弟子广昶等状师行事,哀请至于再三。
正觉通公戒行高人之所畏仰,光弼既不敢辞,而又广昶等倦倦孝诚有足嘉者,乃为论次而铭之。
师讳智湎,字仲见俗姓励氏
其先洪人也,后徙居河南,今为永安人
师为儿时,常聚瓦砾筑塔为戏,喜诵佛言。
父母叹曰:「此儿非吾家所能畜也」。
稍长,辞亲,礼永昌净慧大师为师,元丰元年同天节奏名披剃
明年,具么诃衍戒。
又五年,赐紫衣方袍。
元祐八年,用美之武氏诞日恩赐号法照大师
初,朝廷修奉裕陵,建宁神院以荐在天之福,选永昌僧四十员为焚诵众,又于其中举用六人总领院事
师当典座,奉教勤谨,大众推服,崇宁元年,宁禅院事。
院每岁衍度僧、赐紫衣一,会兼追奉泰陵师,请加恩例。
有司上其事,于是岁增度僧二,赐紫衣一,广资给常住□数。
四年,又增度僧二,赐田一千亩。
政和中,师再有请,遂就辇下赐房廊泉三千百金,自是供佛饭僧之具益厚,所以为福益严。
师曰:院事诣问隅,左右街众入内道场。
特旨命师同赴。
旋被委供进花木。
昭怀皇后岁给度除千道、白金二百两,禅师持诵追荐泰陵,皆异眷也。
政和三年,师尝力请退居,寻复被旨住持向北,名德显著,奉事恪勤,何以臻此?
师赋性厚重,多行方便,与众欢喜,一时贵人往来奏告,师将迎尽礼,无不得其意者。
一并坐丈室,谓门弟子曰:「我闻云生雾散,不离太虚,月谢潭空,何劳捕影?
有者必尽,行者必归」。
乃罄衣盂为六师忏悔会,命大众多诵慈氏如来,西向依归。
饮冰不食,曲肱而化。
时宣和三年闰五月二十一日也,春秋六十有七,僧腊四十有三。
小师二百五十人。
广昶等以其年七月十一日葬师于河南府永安军芝田乡苏村祖塔之次。
铭曰:
巍巍裕陵,庆流万世。
爰建道场,荐社金池。
命师法照,典领奉事。
俄兼泰陵,吉祥协至。
越数十年,大众欢喜。
受诸供养,还以普济
能圆能方,无怖无畏。
若小若大,若贱若贵。
应酬得宜,各尽其意。
推生知死,别履委蜕。
作大功德,證此了义
三百其徒,宝封舍利。
小师表白慧觉大师广颜、知库崇辩大师广昶、法侄典座慧海大师广琼、权院事宝觉大师广永等立石。
大宋武德大夫致仕苻公墓志铭 北宋 · 许光弼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七○
公讳世表,字子中,其先开封人
五世祖魏王,三女为后:长为周世宗后,庙号宣懿
次为太宗皇帝后,庙号懿德
次乃周恭帝太后
自古外戚贵盛未有如苻氏者。
内殿承制带御器械讳承谅平乐郡赵氏,公之曾大父母也;
西头供奉官率府率讳惟则延长县太君石氏,公之大父母也;
内殿崇班左千牛卫大将军讳守正,令人赵氏,公之考妣也。
公用大将军遗表补三班借职,十五迁至武德大夫
试吏监蔡州上蔡县酒税,历将作监修营房官,监开封府考城县草场潼关巡检禁坑兼巡捉私茶盐,修盖皇弟外第受给材料、管勾造作,开封府咸平县兵马都监,制造城隍守具所编排点检兼都壕寨真定府兵马都监,擢权发遣恩州邓州青州兵马钤辖
丐闲,管勾西京嵩山中岳庙,卜居陈之西华,为终焉之计。
先是,以远祖为宛丘丞,乐其风土,因家焉。
公卜西华,曰:「吾祖乡也。
有宅一区,可以庇风雨;
有田一廛,可以备饘粥」。
创圃宅东,以为行乐之地,曰:「吾四时寓目于此是矣」。
暇日,与宾朋赋诗饮酒,讲道自裕,持以清俭,用能有常。
宣和三年夏,公欲退休。
或告公曰:「今未及引年,郊恩且近,何遽请也」?
公谢之曰:「窃禄以须任子,得无愧于心乎」?
即日投檄,因预为歛手足之具,子孙恳请,以为太蚤计。
公笑曰:「大化有四,独能免耶」?
命亟成之。
是年仲秋八日偶意倦,顾左右扶掖就寝,家人馈药,公却之曰:「数尽,虽灵丹何补」?
奄然而逝,享年六十有六。
公自历仕,以廉慎治己,以勤恪奉公,所至多被烦委,被委必著能效。
修龙德宫门、编点城隍守具,建皇弟外第、权外学防护巡检监修在京营房,累劳增秩一等,减磨勘十有一年,当涂荐者凡四十章。
魏王昔守青社,建佛刹于城之西南,更历岁时,墙屋寖坏。
政和中,公官是邦,观览碑记,怅然自失,捐秩俸,募工一新之,且传王像绘诸别室。
懿德皇后之姊慕禅宗,为比丘尼,王为建道场于洛汭,朝廷赐额「隆庆」。
公以隆庆视王坟陇为近,因请为守冢寺,朝廷从之,岁许度尼二人。
延长太君不幸,无子送终,公为长孙,冒暑衔恤,扶护数百里,哀劳两尽,行路为之嗟恻。
盖公以儒雅自将,力稽古制,凡所以为必处其厚,至于死生之际,又能达性命之情,略无芥蒂于心者,岂古所谓明智不惑者欤?
初娶宗室南康郡王宗博之女,封永宁郡君
再娶胡氏,西京左藏库副使思温之女,封室人。
子男五人:长曰佾,忠翊郎
次曰杰,保义郎,出继别宗;
次曰备,曰伸,曰俅,皆承节郎
女四人:长适武德大夫仲楫,次适武翼郎赵令,次适承信郎王彭年,次适进士赵敏文。
孙男五人:源、浩,皆承信郎
湘、况、净,未仕。
孙女六人:其一适进士孔琰,其五并幼。
诸孤奉室人,举公之柩,卜以宣和四年九月二十有九日永宁郡合葬于河南府洛阳县陶牙村先茔之次。
以公志行请铭。
光弼与公姻家也,不复固辞。
铭曰:
苻氏之大,懿德配天。
庆昭后人,其流如泉。
公为世胄,惟廉惟贤。
忠质事上,孝谨奉先
四当力役,部总克虔。
三任钤兵,军政是宣。
退则以义,死生了然。
子孙继承,福蔓禄延。
昭穆先陇,合祔新阡。
背邙面洛,兹惟亿年。
按:朝奉郎、新差权通判丹州军州、同管勾神霄玉清万寿宫、兼管内劝农事、借绯鱼袋许光弼撰。婿武德大夫权发遣棣州兵马钤辖赵仲楫书。《千唐志斋藏志》第一三二二页。
礼部尚书洪公挽歌词 其一 宋 · 葛立方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沙场握节仗时髦,说舌纵横小六韬。
委质肯轻从晋鼓,摛文空见泣秦牢。
冷山韵语名如斗,莲泺危言命若毛。
岂料归朝才十稔,白杨声里寿原高。
礼部尚书洪公挽歌词 其二 宋 · 葛立方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守节冰天十五霜,归来飞语又炎方。
正欣射雁还幽窖,旋复飞鸢堕瘴乡。
位不当材仅喉舌,寿难酬德遽膏肓。
八龙共侈荀门庆,虽厄龙蛇殆不亡。
礼部尚书洪公挽歌词 其三 宋 · 葛立方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高材博识服簪绅,玉树瑶林绝点尘。
氏族源流推肉谱,春秋褒贬藉调人。
膝间韵磬传山水,枰上枯棋战楚秦。
妙处不传今已矣,遥瞻遗像泪沾巾。
张孝纯武当军节度使制靖康元年五月二十四日 北宋 · 宋钦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一八、《三朝北盟会编》卷四八
门下:总帅以顺为武,克宣捍敌之能;
行赏无常聄功,宜懋畴庸之典。
眷时贤帅,乃国名臣。
允资屏翰之良,诞锡丝纶之渥。
拂龟诹日,读命飏廷。
资政殿学士光禄大夫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张孝纯学粹而行高,志刚而识远。
恂恂躬儒雅之度,盘薄乎胸中之奇;
宪宪备文武之才,纵横乎域外之议。
自专将阃,实广庙谟。
闾里辑宁,士卒悦服。
属戎虏之侵轶,扺并门而攻围。
夙夜励兵民之心,咸奋节谊;
上下体朝家之念,叶赞智谋。
讫保金汤之强,屡挫犬羊之锐。
载惟忠荩,良剧叹嘉。
是用仍抚太卤之故疆,遥授武当之重镇。
橐兜戟纛,益位于多仪;
干戈戚扬,靡繇于内御
亟视秩于亚保,兼进侯于旧封。
衍以爰田,倍之贡赋,并推异数,昭示至公。
于戏!
光弼之守太原,终成殊绩;
吉甫之伐猃狁,尚倚壮图。
往承宠章,祗迪猷训。
可特授检校少保武当军节度使、进封开国侯,加食邑五百户、实封二百户,差遣如故。
杜充宣抚使 宋 · 李正民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三七、《大隐集》卷三
敕:安强成道德之威,莫先于正本;
折冲在精神之运,尤贵于择人。
朕遭时艰难,法古巡狩。
暂驻江左,式遏寇攘。
方倚用于耆英,往控临于淮甸
正使名之重,以光阃寄之雄。
具官庄重而渊深,刚方而弘毅。
厚德有镇时之望,沉谋烛先事之机。
比守两都,尽消群盗。
吴汉隐若敌国,民赖以安;
李绩贤于长城,寇莫能犯。
辍司留钥,入赞筹帷。
逮来对于便朝,实副怀于虚伫。
人皆欣见其风采,朕亦深挹其谋谟。
兹属盛秋,当严武备。
仍总枢机之柄,亟驱徒御之行。
增重使权,益隆节制。
式符众望,庸示眷怀。
噫!
光弼之号令一新,旌旗改色;
万福之威声夙著,草木知名。
往励壮猷,图称休命。
可。
洪皓蓝公佐绍兴十四年八月 北宋 · 何若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二
陛下绍复基图,励精政理,机务必由于中书,兵柄悉归之枢筦,典章一新,威令再振。
而士夫丧廉耻之节,权要启侥倖之涂,处持橐之任,而睥睨钧衡,有如洪皓
无汗马之劳,而觊觎节钺,有如蓝公佐
兹风一扇,浸淫不已,则朝廷纪纲,几何而不为其紊哉?
愿陛下悉加裁抑,一断以义,是乃所以保全之也。
洪皓建炎三年五月十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五○
朕惟疆事未靖,亲庭在远。
夙宵轸念,庶孝弟通于神明;
物色求贤,俾忠信行于蛮貊。
眷兹久矣,今乃得之。
以尔胄出公侯,资兼勇智。
言念主忧而臣辱,何有于生?
如皆己佚而人劳,孰当其责?
虽淹回之未试,独慷慨以请行。
宜升郎秩之荣,仍委使华之重。
朕既俯同晋国,用魏绛以和戎;
尔其上效侯生,御太公而归汉。
勿惮徂征之远,伫期归报之休。
可假礼部尚书大金通问使
奉敕如右。
建炎三年五月初十日
按:同治乐平县志》卷首,同治九年刻本。
回浙西迎敌诏建炎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五三、《宋会要辑稿》兵七之一五(第七册第六八七七页)、《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九、《宋史》卷一一四《礼志》一七、《宋元通鉴》卷六三
国家自遭金人侵逼,无岁无兵。
朕纂承以来,深轸念虑,谓父兄在难,而吾民未抚,不欲使之陷于锋镝,故包羞忍耻,为退避之谋,冀其逞志而归,稍得休息。
南京淮甸,自淮甸建康,自建康会稽,播迁之远,极于海隅
卑词厚礼,遣使相望,以至愿去尊称,甘心贬屈,请用正朔,比于藩臣
建康则遣洪皓崔纵杜时亮,在平江则遣张邵,其为书旨,无不曲尽哀祈。
假使金石无情,亦当少动。
近探报,金人一项于和州欲渡采石,一项于黄州渡兵,已至兴国军界,是朕累年卑屈拳拳哀祈者,卒未见从,生民嗷嗷,何时宁息?
今诸路兵聚于江、浙之间,朕不惮亲行,据其要会。
如金人尚容朕为汝兵民之主,则朕于事大之礼,敢有不恭?
或必欲窥我行在,倾我宗社,涂炭生灵,竭取东南金帛子女,则朕亦何爱一身,不临行阵,以践前言,以死保群生?
朕已取十一月二十五日移跸前去浙西,为迎敌之计。
惟我将士人民,念国家涵养之恩,二圣拘縻之辱,悼杀戮焚残之祸,与其束手待毙,曷若并计合谋,同心戮力,奋励而前,以存国家。
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洪皓赐谥忠宣制绍兴二十八年五月一日庚申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三五、《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一一(第二册第一六六七页)
敕:见危授命,人臣殉国之大忠;
定谥易名,王者旌贤之盛典。
兹永怀于哲艾,尝执义于殊邻。
追贲荣称,用申褒谥。
徽猷阁直学士左朝散大夫洪皓,忠贯日月,志怀雪霜。
堂堂栋干之姿,卓卓圭璋之德。
抱至刚而养气,奋不顾以致身。
衔威而有成功,请行万里;
伏节而不可屈,惟尽一心。
传二国之言而无私,赞五利之和而不耸。
念十五年沙漠之外,全节之归;
二千石桑梓之邦,拥麾而治。
声猷并著,智勇兼全。
慨挺生于杰才,未究于大用,偶罹媢忌,殁在谴诃。
虽优复职之恩,尚缺叙勋之礼。
肆畴往行,定议曲台
俾参美于八元,繄垂芳于千古。
噫!
忠之盛而孝亦至也,获终养于慈闱;
嗣其劳而世有后哉,萃英才于子舍。
特加异数,益励纯臣
尚其爽灵,歆此涣渥。
可特赐谥忠宣
与金国左副元帅宗维书建炎三年八月二十一日丁卯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四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六
八月日,谨致书于国相元帅阁下:某昨遣洪皓输恳切之诚,惧道涂梗塞,或不时布闻,则又令崔纵进书御者。
既遣使者于庭,君臣相聚,泣而言曰:古之有国家而迫于危亡者,不过守与奔而已,今大国之征小邦,譬孟贲之搏僬侥耳。
以中原全大之时,犹不能抗,况方军兵挠败,盗贼交侵,财贿日脧,土疆日蹙。
偏师一来,则束手听命而已,守奚为哉!
自汴城而迁南京,自南京而迁扬州,自扬州而迁江宁建炎三年之閒,无虑三徙,今越在荆蛮之域矣。
所行益穷,所投日狭,天网恢恢,将安之耶?
是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一身彷徨,跼天蹐地,而无所容厝。
此所以朝夕諰諰然,惟冀阁下之见哀而赦已也!
恭维元帅阁下以宗英之重,行吊伐之师,谋略如神,威权不世,其用兵之妙,与黄帝争驱。
北平契丹,南取中国,极天所覆,混为一区,此岂载籍所有哉!
故前者连奉书,□□□□□□□愿削去旧号,自此一□□□者,盖知天命有归,而欲仰以成□□一尊之人也。
如此,则□□□□□□□□□□□□□金珠玉帛者,大金外府也;
学士大夫者,大金之陪隶也。
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尊无二上矣,亦何必劳师远涉,然后为快哉!
昔秦并天下,可谓强矣,而不废卫角之祀;
汉高祖成帝业,可谓大矣,而不灭尉佗之国;
周武帝南北朝,可谓广矣,而许留萧察以为附庸。
故曰:竭山而畋者,非善畋者也;
竭泽而渔者,非善渔者也。
伏望元帅阁下恢宏远之图,念孤危之国,回师偃甲,赐以馀年。
□□□□□□□□□□□□□□□□傥异时奉事之诚不足以当保持之意,则移师问罪,□□□□□□何难之有,某亦将何辞?
呜呼!
中天而立,至威也;
相时而动,至明也;
存人之血祀,至信也;
全人之肝胆,至仁也。
兼是四者,在阁下之德为何如,在某之感为何如!
不宁惟是而已,大军一回,则数百万之生灵永保家室,数万里之山河永成井邑,亦大国之利也。
孰与夫皇皇称兵,而自残其一统之内哉?
今□□□□□□社稷存亡,在阁下一言,某之受赐有若登天之难,而阁下之垂恩不啻转圜之易,伏惟留神而特加矜察焉。
谨再遣使资政殿学士朝请大夫文安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赐紫金鱼袋杜时亮副使武功大夫开州刺史武功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宋汝为特诣行府,倘蒙许使参见,面受约束,幸甚。
素秋将杪,德履冀慎寝食,永绥寿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