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贺人新婚(二)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押先韵
百年鸿案人相敬;今夜鳌山月正圆。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鸿案:典同“举案齐眉”;
鳌山:宋代元宵节夜,堆叠彩灯为鳌形,称为鳌山。 《草堂诗馀》一向伯恭子諲)《鹧鸪天上元》词:“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隐晴空。”疑切时。
笺:清佚名寿康熙六十直隶全省灯棚联:
圣算无疆,矗矗鳌山开寿域;
天颜有喜,溶溶鱼藻漾恩波。
宗忠简公 宋末元初 · 王柏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八、《鲁斋集》卷一四
宗泽字汝霖,婺之义乌人
天姿沈毅,识度深远,才敏而用周,至大至刚之气始终不屈。
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春秋左氏》。
程文有「心不可欺」之说,有司喜曰:「吾为朝廷得人矣」。
元祐六年第,宣仁圣烈垂帘,有诏对策限以字数。
同辈相告,必如诏可中程。
公曰:「事君自今日始,岂可希前列,效寒蝉乎」?
遂力陈时病,几万馀言。
八年,以将仕郎大名府馆陶县,尝摄邑事。
吏以少年易之,及听讼迎刃而决,不淹月大治。
吕惠卿移帅鄜延,以幕属辟公,力辞不受。
调衢之龙游丁内艰
服除,调胶西,按治宿奸,不畏强禦,捕群盗数十,焚其庐,威誉赫然。
丁外艰,服除,调晋州赵城,言于朝曰:「赵城前有并河、汾阳之险,后有晋绛、蒙坑之固,左霍邑,右太行,沃野百里,实用武之地。
乞援楚之涟水、澶之德清,命以军额屯兵,以备不虞」。
不报。
公曰:「今固承平无虞,他日当有知吾言者」。
政和三年,知莱州掖县部使者以朝命科取牛黄,公力拒得免。
公曰:「吾之为邑,始之以信,济之以威。
信既孚矣,威亦何用」?
五年,通判登州
时朝廷遣使由海道与女真结盟,公忧形于色,曰:「军衅自此始矣」。
道士高延招倚林灵素,凌蔑郡邑,公穷治其罪不顾。
及公丐祠而归,结庐山水间,有终焉之志。
道士以公改建神霄宫不当,诉于朝,而灵素主之,遂褫秩羁置镇江
公闻命就道,无纤芥愠。
宣和三年始复承事郎,就差镇江府酒官
靖康元年北虏犯阙,既退,诏侍从举知,御史中丞陈过庭以公荐。
八月,召擢宗正少卿使虏,以和议名。
公曰:「虏情不可测,名不正则徒取辱耳,请改为计议使」。
且谓人曰:「此行必不返」。
问其故,则曰:「某岂能屈节虏庭,上辱君命邪?
必死贼」。
议者以公太刚,改命刘岑
九月出知磁州,时太原失守,真定被围,即日单骑渡河,缮城浚隍,治器械,募义兵,增价入粟,为必守计。
不逾月而备。
上疏乞邢、洺、磁、相、赵各募精兵二万教习之,使常有十万兵递相为援,上嘉之。
诸郡议不合,虏再南骛,公大治兵,与滑、浚相掎角。
虏知有备,乃东趋大名魏县,由李固渡渡河,乃分兵攻磁。
公命神臂弓射退,出义勇,追斩数百级,士气益奋。
时王云请康王使虏和,至磁,公迎谒曰:「闻虏已由李固渡渡河矣,万一如肃王为虏所留,虽悔何及」?
力请辍行。
会百姓亦怨王云邀王徇虏,杀王云,遮马留王,王遂还相州
虏已围京城十一月上除王为兵马大元帅,公与汪伯彦副元帅,以师入援。
十二月丁丑,公与裨将光弼、张德邀虏于李固渡口,夜捣其垒,破三十馀寨。
翌日王檄诸郡发兵会大名
癸未,公至大名,王议师所向。
公请直趋开德,入解京城之围。
汪伯彦犹以和议难之,独王以为然。
戊子,公提兵二万趋开德击虏,十三战皆捷。
京城张澄持诏书同虏骑叩开德,问王所在,且言虏再议和,援兵未宜遽进。
公曰:「此为虏所胁,来款我耳」。
命壮士射之,虏遁。
已而王命与黄潜善分统勤王诸军,王檄诸帅以虏怀诈伪和,实杜四方之师,宜审料敌势,可进则进。
公示诸将曰:「王已酌知虏情,吾等可坐视乎」?
请王遍檄诸道,约日同进。
赵野北道都总管范讷河北河东宣抚使,合军南京号宣总司,偃然自卫,殊无进兵意。
公移书,以大义切责之,皆不答。
向子諲驻宿,赵子崧守陈,何志同守许,闾丘升守濮,曾懋守曹,列屯环京城,无敢动。
翁彦国经制使总东南兵驻泗,不行。
公独以孤军进至南华,命裨将陈淬出虏不意击之。
虏自宛亭兴仁府,分兵寇开德
公遣孔彦威与战,又破之。
公度虏必犯濮,密戒权邦彦为备。
虏果至濮,公遣二千骑为援,败之。
虏复向开德邦彦、彦威合击,又破之。
公亲率诸军进卫南,曰:「两国既和,我欲入觐君父」。
遂挥而前。
虏陈兵以待,公曰:「今前后皆虏壁,进退等死耳,当死中求生」。
人人争奋,无不一当百,虏遂大败,斩首数千。
虏益生兵,阳败而却。
公曰:「彼十倍于我,一战遽却,是必有谋。
若袭我,则殆矣」。
即徙军南华
虏果夜至,得空壁,大惊。
次日公自南华过河袭击,又败之。
公所得俘囚,问京城动息,又得王檄,知二圣北狩,天族偕迁。
公北向号恸,即日自临濮滑州,由黎阳大伾邀乘舆,孤军进战,他军无一会者。
及闻张邦昌僭位,即回戈内向,先遣健步持檄慰抚京城
又得王书,言僭伪义当征诛,闻其出于权宜,未可重扰京城,不若按甲近畿,移书问故,候得其实,讨之未晚。
公即移师观衅,且复王书曰:「奸臣邦昌窃据宝位,改元肆赦,止勤王兵,篡迹显然。
自古奸臣其初未尝不伪为谦退,中藏祸心。
今二圣诸王北去,惟大王在,天意可卜。
正宜有以归天下之心,不可缓也」。
及闻都城反正,贻书于王曰:「今日国之存亡,在大王行之得其道与不得其道耳。
所谓道者,其说有五:一曰近刚正而远柔邪,二曰纳谏诤而拒谄谀,三曰尚恭俭而抑骄奢,四曰体忧勤而忘逸乐,五曰进公实而退私伪」。
公谓人曰,结怨王之左右矣,不恤也。
又累表请早决大计。
王命公总诸将于长垣韦城卫南、南华屯卫
五月,王即位于南京,诏公入对,一论人主不可以喜怒为赏罚;
二论人主职在任相,顾于稠人广众之中不以亲疏,不以远近,虚心谨择,参以国人左右之言,爰立作相,毋使小人参之;
三论臣下有怀奸藏慝,嫉贤蔽善者,当使耳目之官沥心弹纠,毋有所隐。
上纳其言,将留公,黄潜善、汪伯彦恶之,出公襄阳府,复有割地请和之议。
公上疏曰:「陛下初绍大统,奈何遽听奸臣之言,欲割地以啖虏乎?
前日靖康奸臣未尝议遣,朝说一言以告和,暮献一说以乞盟,词卑礼厚,惟虏是徇,终有前日之祸,宜人臣弗与虏共戴天而俱生。
臣意陛下亦赫然震怒,一洗前日之耻,未闻有所号令,作新斯民,岂可复徇奸邪之议哉!
为是说者既不忠不孝,又坏天下忠义心而褫其气,臣愿躬冒矢石,为诸将先」。
上壮其言,改知青州
李纲入相,公与语及国事,慷慨流涕。
为上言,绥集旧邦,非不可,遂徙知开封府
是时虏兵初退,兵备废圮,盗贼纵横。
公下令曰:「为盗者赃无轻重,并从军法」。
由是群盗屏息,人情始安。
王善河东之巨寇也,领兵七万叩濮州,谓京城残破,不足语勇,直欲据之。
公自料势未易敌,戒都统以下守城,吾将亲招之。
单骑竟造贼巢,亦讶公之来,约与公会。
公略不出一语,但执其臂,仰天号恸。
徐曰:「朝廷二百年涵养,当危难时无一人出为时用,使当时如有公一二辈,岂复有今日之患?
今正立功之」。
王善为公忠义感动,亦同声而泣,且曰:「敢不效力」!
公附耳语之曰:「来日当以节度使相处」。
诸将谓公此行不复返矣,及公归,诸将出迓,公曰:「事毕矣」。
随以状至,欲卜领众归降,且有解甲带甲之请。
公书「从便」二字,益心服。
越三日来降,众疑不决,人情汹汹,公独信之笃也。
以五百甲骑从,馀皆解甲。
既至,左右止之曰:「此留守司门,擅入者处斩」。
乃下马趋入,拜于庭。
公继以礼接之,曰:「公礼相见,不得不如此」。
延之以饮。
临行曰:「昨已许公节度使,先授照帖,当即具奏」。
大喜,且请到寨抚诸将,公许之不疑。
既入寨,第赏有差,自是军声大振。
又有王再兴掠西京,李贵往来淮上,杨进者号没角牛,及王进等头项人,所至侵掠。
公遍遣人谕以祸福,招来之。
群盗素服公名,相继而至,杨进者尤所敬慕。
公曰:「军中老弱妇女久被驱虏,吾不忍其无辜,宜尽释之」。
进等奉命,诸军所放几二万人。
杨进屯城南,王进屯城北,二人气不相下,一日领众相拒于天津桥,都人颇恐。
公以片纸喻之曰:「为国之心如是耶?
当战阵立功,胜负自见」。
二人相顾,惭沮而退。
公之去磁也,以州事付兵马钤辖李侃中军将世隆将校郭进为乱,至是与其弟世兴将三千人归公。
世隆入拜,公诘其乱之由,世隆词服。
公笑曰:「河北陷没,而吾宋令上下之分亦陷没耶」?
命引出斩之。
时众兵露刃于庭,世兴佩刀侍立,左右皆悚然,徐语世兴曰:「汝兄犯法当诛,汝能奋志立功,足以雪耻」。
世兴感泣。
其后虏犯滑,公谓世兴曰:「试为我取之」。
世兴欣然受命,励众至滑,掩虏不备,急攻之,斩首数百以归,公复厚赐之。
者亦巨寇也,其初来降,人情鼎沸,谓非真降者,或请以兵阴卫。
公曰:「不然,正当披心腹待之。
虽木石可使感动,况人乎」!
至,公慰劳存抚,又呼首领者数人饮食之,待之如故吏
明日按其寨,进益感畏,党有阴结为乱者,自擒杀之,有相率遁者,自追治之。
马皋者进之次也,每战必先登,一日伤而还,公方抚劳而羽报又至,公曰:「谁可代汝行者」?
皋曰:「非皋不可」。
裹疮而前,数日擒一酋而归。
赵海亦招贼之雄也,屯板桥,辄堑路设桥以阻行者。
闾勍刍者八人过海营,海怒曰:「我畏闾太尉邪」?
悉脔之。
侦者以闻,公呼之,海以甲士五百从。
公方接客,遽语曰:「杀刍者谁」?
海曰:「无之」。
出报状示海,具服,命械系狱。
客曰:「姑徐之,奈甲士何」!
公曰:「何怯邪?
治海者某,诸公何预」?
喻次将曰:「领众还营。
赵海已械送所司,告偏裨善护卒伍」。
明日诛海,闻者股慄。
会公拘囚虏使,议者纷然。
许景衡言:「臣闻宗某之为尹,政术卓然过人,诛锄强梗,抚循善良,都城帖息,莫敢犯者。
又方修守禦之备,历历可观。
臣虽不识其人,窃用叹慕。
开封乃宗庙社稷之所在,茍欲别选留守,不识今之缙绅,其威名政绩亦有加于者乎?
伏望上为宗社,下为生灵,特赐主张,厚加任使」。
疏入,上大悟封示公
公感上知,益自奋励。
且造决胜战车千二百乘,每乘五十有五人,十乘为队,坐作进退,周旋曲折,可以应用。
又据形势立二十四壁于城外,驻兵数万,往来按试,周而复始。
沿河鳞次为垒,结连两河山水寨及陕西义士,开五丈河以通商旅。
京畿濒河七十里,命十六县分守,开濠植鹿角。
守备已,乃上表略曰:「今逆胡尚炽,群盗继兴,比闻远近之惊传,已有东南之巡幸。
此诚王室安危之所系,天下治乱之所关。
虑增四海之疑心,谓置两河于度外,因成解体,未谕圣怀」。
不报,又疏云:「回銮汴京,是人心之所欲;
妄议行幸,是人心之所恶。
京师乃祖宗二百年基业,今陛下一归,王室再造,中兴之业复成」。
每疏奏,上以付中书黄潜善、汪伯彦皆笑以为狂,张悫独曰:「如泽之忠义,若得数人,天下定矣」。
二人语塞。
十二月,虏驻兵于河之北,稍稍南渡,西犯汜水,北侵胙城,时扰滑、浚。
公所屯河上诸寨,欲并兵禦之,因乞济师。
或曰:「贼锋未易当,不若坚守自固」。
公曰:「去冬之变,正坐此也」。
统制刘衍趋滑,刘达趋郑,各与卒二万、战车二百乘以往。
初,岳飞犯有司,将正典刑。
公一见奇之,曰:「此将材也」。
不加之罪,留之军前。
至是遣为踏白使,以五百骑授之,曰:「汝罪当死,吾释不问。
今当为我立功,往视敌势,毋得轻斗」。
谢罪禀命,鼓勇而前,竟与虏接,败之。
公喜,擢统领,后迁统制,自是每出必捷。
建炎二年正月,虏复自郑抵白砂镇,距京城四十里,都人恐甚,僚属议守禦之策。
公方延客围棋,谈笑自若,众不敢言而退,各以己意部分兵伍,撤城隍之梁,乘城而备。
公曰:「何张皇如是」?
命诸军解甲归营,曰:「吾遣刘衍,必能禦寇」。
复选精锐数千益之,潜戒曰:「宜绕出虏后,设伏以待,伺至击之」。
又谕吏曰:「上元在迩,可举旧例张灯」。
因弛夜禁,士民游观如平时,虏不敢进。
与战,大破之,遂复延津胙城河阴,收其辎重。
甫及收灯,捷书已至,众益大服。
时有诏诸路兵马以勤王为名,因聚为寇,议所以杜绝之。
公上言曰:「向者京城初围,天下忠臣义士愤痛争奋,越数千里勤王。
当时大臣无谋,不能抚而用之,致有前日之变。
勤王之兵例皆抚弃,犒劳赏给不沾,流离困死,弱者沦于沟壑,强者变为寇盗,岂其本心,皆上之人无以处之故尔。
今乘舆移跸淮甸,中原民无依归,故奸宄乘兴而起,且河东河西不肯从虏者皆自保山寨,黥其面,各立名号,以坚报国之心。
今所攽黄榜有云『遂假勤王之名,公为聚寇之患』,如是则勤王者解体,而河东河西民皆失望。
知非陛下之本心,乃代言者不能推广德意失言。
愿别降诏,以慰元元」。
二月,虏犯西京,公命统制官李景良、阎中立、郭俊民等领兵万馀所趋郑,大战,为虏乘,中立死之,俊民降虏,景良南遁,公捕得之,曰:「一胜一负,兵家之常,不胜而归,罪犹可恕,私自逃遁,是无我也,兵法如是邪」?
命斩之。
继而俊民与虏将史官人、燕人何仲祖、王义等以数百骑直抵八角镇,与丁遇,擒之。
初欲持书诱公,既生致麾下,公曰:「郭俊民吾统兵官也,失利就死,尚可为忠义鬼,后有知者,不失血食。
今全躯茍活,反为虏人用,何面目见人乎」?
命斩之。
史官人曰:「京城不守,主上巡幸,领重兵在近畿,命我守此,有死而已。
何不以死敌我,反为儿女子语胁我邪」?
亦斩之。
谓何仲祖曰:「尔本吾宋人,胁从而来,岂出得已」?
犒而纵之。
虏又犯滑,公曰:「滑冲要必争之地,失之则京城危。
不欲再劳诸将,我当自行」。
梁州防禦使张撝请自效,公大喜,即以锐卒五千授之。
众至滑,率将士迎敌,虏众十倍,或请少避之,喜曰:「退而偷生,何面目见宗元帅」?
鏖战至暮,虏少却,公遣统领王宣以五千骑往援,未至,再战死之。
后一日与虏大战于北门外,士卒争奋,虏退河上,曰:「虏必夜济」。
收兵不追。
及半济而击之,杀伤甚众。
公命载丧归,为之服缌,厚加赙恤,仍请于上,赠拱卫大夫明州观察使,录其家四人。
虏自是不复犯东京矣。
王策者辽之旧将,用兵,虏以千骑付之,往来河上。
公密遣统制官王帅正擒之,释缚解衣,坐之堂上,喻以归义协讨。
策感泣,誓以死报,且具言虏中虚实。
公益喜,大举之计遂决。
招抚河南群盗聚城下,又募四方义士合百馀万,粮支岁半。
公闻西河州县虏兵不过数百人,馀皆胁使胡服,日夜望王师之来,复上疏,大略言:「今之士大夫曾不为陛下思祖宗基业为可惜,父母兄弟徯望救援之意,西京陵寝为贼所据,未有寒食祭享之所。
又不为陛下思京师者天下之根本,亿万生灵之涂炭。
陛下不早回九重,则天下靡有定止」。
上遣中使抚喻。
契丹九州人日归中国者,公引近座侧,推诚与语,期奋忠义,给资粮遣之。
且赐以公凭,候官军渡河以为信验,各令持数百本。
又为榜文散示陷没州县,及为公据付中国被虏在北之人,连结诸路豪杰,曰事可举矣。
会诸将约日渡河,故表请上还京尤力,且言:「丁有众数十万,愿守京城李成愿扈从还阙,杨进等领众百万,愿北渡。
兹三头项人皆同寅协恭,共济国事。
陛下速归九重,盗贼戎虏皆无足畏矣」。
不报。
五月再上疏,且言:「今城壁已增,楼橹已修饰,龙濠已开浚,兵械已足备,寨栅已罗列,战陈已习熟,人气已勇锐。
蔡河、五丈河皆流通,陕西京东、滑台、京洛蕃贼已皆掩杀。
望陛下毋听奸臣之言,以失两河之心,沮万民之气」。
又奏曰:「臣欲乘此暑月,追王彦八字军取怀、卫、浚、相等州,遣王再兴护西京陵寝,马广等取大名、洺、相、真定杨进、王、李贵等各以所部分路并进。
既渡河,则山水寨忠义相应者不啻百万。
愿陛下早下还京之诏,臣当为诸将先,则我宋中兴之业必可致」。
疏入,黄潜善等忌公,沮之。
尹京几岁,武备不扰而办,屡出师剉虏,抗疏请上还京,凡二十馀奏。
初述都人之言曰:「陛下何不认我宗庙乎?
何不眷顾我朝廷乎?
何为使我社稷无所依乎?
何轻舍我生灵使无仰乎?
是都人之望陛下切切如此」。
中则斥大臣之奸臣:「托曰时巡,意图偏伯,忘宗庙朝廷之重,违天地神明之心,弃大一统之规模,毁二百年之基业。
且天下陛下之天下,彼奸臣何恤于存亡?
京师陛下之京师,想憸佞安知夫去就,但知亲属归在江湖,宁顾中原变为夷狄」!
终则力陈其不忠不义者「持禄保宠,动为身谋,谓我祖宗二百年大一统之基业不足惜,谓我京城宗庙朝廷府藏不足恋,谓二圣天眷不足救,谓诸帝陵寝不足护,谓周室中兴不足绍,谓晋惠覆辙不足羞,谓巡守之名为可效,谓偏地之伯为可述。
储金帛以为贼资,桩器械以为贼用。
守禦之招募,虑勇敢之敌贼也;
掊保甲以助军,虑流移之复业也。
欺罔天听,凌蔑下民,凡误国之事,无不为之」。
言极切至,而嫉者益深,公叹曰:「吾志不得伸矣」。
疽发病甚,诸将排闼入问。
公矍然起曰:「吾无恙,正以忧愤疾耳。
而能为我歼灭丑类,以主上恢复之志,虽死不恨」。
众皆掩泣,曰:「愿尽死」。
诸将出,公曰:「吾度不起此疾。
古语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遂薨,实七月十二日也,年七十。
遗表犹赞上还京,先言已涓日渡河而得疾,其末云:「嘱臣之子记臣之言,力请銮舆亟还京阙,大震雷霆之威,出民水火之中。
夙荷君恩,敢忘尸谏」!
上已除公门下侍郎御营副使,依前东京留守,命未下而讣闻,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忠简
杜充代公留守,都人请于朝,以公子得士卒心,请继其任,诏以留守判官
无意于虏,尽反公之所为,将士去者几尽,两河豪杰皆不为用。
力丐终丧,以归葬于京口岘山
公平生律己甚严,自奉甚薄,方谪居时饘粥不继,吟啸自如。
晚年俸入虽稍厚,食不重味,衣弊不易,曰:「君父方侧身尝胆,臣子乃安居美食邪」?
亲戚故旧贫者辄予之,家无留储。
同舍生林迪先公登第,音问不通者累年,一日挈家谒公,继以疾告。
公往视,尚能以后事属公。
既卒,公恤其家备至,以其女妻修职郎康森,且以己女妻森弟劦,以申亲好。
其子从公讨贼,补官为文登
公之急义如此者众,依公活者几百人。
死之日风雨晦冥异常,连呼「过河」者三,无一语及家事。
都人号恸,朝相吊出涕。
三学之士为文哭公者千馀人。
子颖兵部郎中
孙五人:嗣益、嗣尹、嗣旦、嗣良、嗣安。
曾孙十有五人。
曾懋志其墓云。
芗林居士文集序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四八、《攻愧集》卷五二
知人,古以为难,苟未见其实行、形貌言语、名誉文华,皆未可以保其往,此今人所以难知也。
及其盖棺事定,登载史册,又有好恶之不公,流传之失实,不得其贤否之真,此昔人所以难知也。
至于近世前辈,耳目所接,虽铭志多溢美,章疏多溢恶,以为难考,然其行事具见于已为,交游皆出于善类,又其平生所著诗文集以成编,始末备在,粲然不诬,察其所安,断可识矣。
芗林居士向公,寔文简公五世孙也。
重圭叠组,生长富贵,而抗志不群,卓然自立,所交多天下名士。
方全盛时,居官守职,固已不畏强禦,声绩著闻。
靖康元、二间,为江淮制置发运使,一闻伪楚之变,即移文合肥,拘留其家属,以折其奸心,闻者韪之。
高宗初开元帅幕府,以羽檄起四方之兵,未有应者。
公募士人李稙,首赍金币以济艰难之用,上章劝进,切中事机。
上深嘉之,承制以官。
公之功名及受不世之知,实始于此。
及帅长沙,金兵猝至,坚守奋击,外救阻绝,力不足而城破,犹保牙城巷战以拒敌。
兵退,尽所以抚摩之力,楚人至今德之。
寻改鄂州,行次衡阳曹成、李宏贼众十万,将肆侵敚,公肩舆入曹成贼垒,晓以大义,不敢为暴,遂获钟相,降杨正表。
上眷愈渥,擢之户簉,入从出藩,竭其忠力,几至大用。
媢嫉者众,而公雅志退休,抗疏面陈,不一而足。
卜居临江,古木无艺,多岩桂
又素慕香山自号曰芗林
有船曰汎宅,高宗亲御翰墨,书四大字及企疏堂以宠其归。
公家东望閤皂,山连玉笋,靓深如隐君子居。
壁皆画以山水木石,门皆装以古刻,灵龟、老鹤驯扰其间。
自著五十诗以形容景物,亦多和篇,尝云:「渊明生于兴宁之乙丑,归以义熙之乙巳,年四十有一。
余生于元丰之乙丑,归以绍兴之壬子」。
有《述怀》诗云:「我与渊明甲子,归休已恨七年迟」。
又言:「香山洛阳履道坊杨常侍旧宅,芗林得临江五柳杨遵道光禄别墅」。
有诗云:「莫问清江与洛阳,山林总是一般香。
两家地占西南胜,可是前人例姓杨」?
又题乐天真云:「香山与芗林,相去几百祀。
丘壑有深情,市朝多见忌。
杭州总看山,苏州俱漫仕。
才名固不同,出处略相似」。
上梁文云:「坊名五柳,仰陶令之高风;
洲号百花,乃东坡之遗事」。
其尚友前贤类此,标致可知矣。
士夫往来者必造见,又素喜客,相与觞咏其下。
盖自建炎初元罢六路漕,明年临江
绍兴八年起知平江,力辞不克。
次年三月复归,自是不出,优游十五年,以寿终焉。
勤劳著于中外,名节全其终始,虽有异论,亦皆厌服,无可议者。
诸子又能世其家,不待平泉之记草木。
数十年来,幽致俨然,复裒一时名公书尺,刻为《芗林帖》。
公之忠孝大槩愈著,而世之持论者大定矣。
公之曾孙公起为湖广总属分司九江,受知于使君袁和叔燮,介以求序,且言已刊公之家传行状志铭为一编,又刊拘伪楚檄稿及诸贤跋语,他日又将刊家集行于世。
钥生晚,虽不及拜公床下,生长外家,外祖汪公少师与公同朝相好,曾为汪氏友恭堂生云阁赋诗。
太师岐公初丞昆山,及趋事于吴门,最蒙眷与,故多见公之藻翰,熟闻高风。
今又尽得公之诗文杂著,如「断碑风雨碎文章」等句,皆素所脍炙。
今乃知为公之诗。
公为《徐东湖诗集后序》有云:「始为诗以数百计,一见师川,快说诗病,尽焚其稿」。
则知公之少作尤多,其所存者,止此耳。
章表奏议明白直亮,可举而行,兼备体制而又能出入内典,此盖由前朝涵养之久,文简典刑之存,非曲学之士所易及也。
钥庸陋不佞,何敢预品题之末?
姑诵所闻如此。
犹记九岁时仲舅尚书公尉江山,乙丑登乙科,以书为谢,公答书,亲题其外云:「书上明州元先辈汪」。
下书「芗林居士」,此亦近时之所未闻也。
公讳子諲字伯恭,官至徽猷阁直学士,累赠至少师云。
跋周公礼殿图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五五、《攻愧集》卷七二
余近得临江《周公礼殿图》石刻,绍兴十七年向芗林刻于学宫,疑与先人所藏画本不侔。
大资政赵公帅守成都,尝摹礼殿本为八轴,借而校之,丹青焕然。
自盘古而下,位次向背不同者十八九。
虑羲八卦上下各有字,位置亦不伦。
夔之球为钟,无傅说像。
孔子弟子中多徒父、叔鱼、原亢,又一人阙名。
石刻中有梁鳣字叔鱼,而形貌不类。
却无颜路、公孙龙、冉季、公祖兹、漆雕从、狄昱、公良孺、奚蒧、叔仲会、容蒧、颜之仆、左,而有太守李冰,又一人无名。
第七轴画文翁、司马相如、匡衡、萧德仁、戴圣、王吉、严君平、扬雄、刘向、服虔、陈寔、钟繇、诸葛亮、崔桓、平福、王浚、杜预、张华、杜畿、豆卢。
第八轴画汉武帝、萧何、张良、叔孙通、陆贾、陈宽、贾谊、司马迁、董仲舒、光武、邓禹、桓荣、班固、张湛、廉范、马融、第五伦、郑玄、公孙弘、儿宽。
丹青愈工,皆石刻所无。
益州刺史张收,未知在汉何时。
后汉诸名儒或在其前,若钟繇、诸葛亮、王浚、杜预、张华等皆魏晋间人,既在张收之后,岂后人所续耶?
武帝光武列于诸臣之间,次序亦多不可考。
萧德仁、崔桓、平福名不甚显,豆卢复姓,不知何名。
姑记大概,以俟考證。
跋巢经唱和帖 向芗林 寿冈杨愿 巢经萧奂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五九、《攻愧集》卷七五
芗林词翰固多见之,寿冈巢经之酬倡,可以见江右文物之懿。
寿冈临江之山,其字谨仲绍兴二十一年进士也。
枢密杨公字原仲,姓名适与寿冈相似。
今其家在会稽,杜小冠陈惊坐,不可不辨也。
大元帅府戒诸路勤王人马檄靖康二年四月 宋 · 汪伯彦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六九、《三朝北盟会编》卷九○
副元帅宗泽宣抚司范讷、赵野、经制使翁彦国西道副总管孙昭远、东道副总管朱胜非、南道副总管高公纯陕西制置使钱盖京兆路帅臣范致虚鄜延路帅臣张深副总管刘光世熙河路帅臣王倚环庆路帅臣王似、知淮宁府赵子崧发运判官方孟卿、向子諲等:仰各急速部领所统人马,前来京城下会合,听候大元帅康王指挥进发,奉迎二圣。
即不得擅发一人一骑先入京城,以讨贼为名,夤缘劫掠,杀戮无辜,致误国事。
并契勘张邦昌家属见在淮东寄居,仰向子諲行下所属州县严为防守,应副所须,不得少致走透,亦不得辄有杀害。
米元晖著色春山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六二、《攻愧集》卷七七
向芗林有题元晖横轴云:「早为山谷印可,晚陪帝所清閒。
笔力休论扛鼎,神工更解移山。
向日家居道士,今朝笔落仙乡。
胸次山高水远,笔端云起风狂」。
可谓曲尽矣。
关仝李成皆世名笔,多大山乔岳之形。
元晖专貌江南山水,自成一家。
此卷尤为胜绝,超然故物也。
后人多作赝本,去此远矣。
向芗林拘伪楚檄稿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六三、《攻愧集》卷七八
博陆侯既立宣帝,威权益重,而严延年劾其无人臣礼。
事虽不行,朝廷肃然敬惮之。
使博陆虽有骄慢之心,亦足以夺其气。
伪楚虚有其表,中实谬懦,岂敢望博陆之万一?
君主龙天之议,则其人可知。
向公一闻奇变,即檄合肥拘其家,想其方在惶扰忧恐中,闻此宁复敢桀耶?
封府库以臣名,奉昭慈垂帘,而上玺绶于高宗,虽出一时诸公之议,而此举实中其机,此岂浅丈夫所能及哉!
向伯恭 宋 · 吕颐浩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九、《忠穆集》卷六
某大病之后,气血虚弱。
初感寒疟,继作痢疾。
一夏伏枕,仅存皮骨。
比得秋凉,方有向安之望。
天台寄居众多,无僧寺驻足。
近于城中葺一草舍,蓬茅环堵,粗庇风雨。
每念临江高隐,芗林雅致,乔木翠竹,翛然有尘外之趣,未尝不想像而驰神也。
佥判米巨㝐状 南宋 · 方岳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八二、《秋崖集》卷一八
臣观徽国文公朱熹向子諲之文,以为抗强敌百胜之锋,遏四海横流之势,未尝不慨然思见其人而不可得也。
非才假守,待罪庐山,有朝奉大夫佥书南康军判官厅公事米巨㝐者,齿宿而志不衰,身癯而心愈壮,抵掌扼腕,真有矍铄是翁之风。
当其令莲城,州盗群辈,傍县连陷,声摇数州。
巨㝐崎岖鞍马閒,身自蔽翼,邑以无恐,岿然独存。
试尝问其世家,则固米芾之诸孙而子諲之自出也。
臣与之共事,于今且半载,见其簿书靡密,必躬必亲,有以知其能勤;
摄郡踰时,例卷弗取,有以知其能廉。
方幸协恭,而以满替告矣。
臣忝为之长,敢不以其实闻?
欲望圣慈特与升擢,以风示四方之小吏,是亦厉精之一云。
发仪真投宿山寺壁间见向伯恭留题因和其韵(时议开遇明河,故有作) 宋 · 廖刚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百年功利要深思,力屈才殚悔恐迟。
万斛行船今足矣,千寻凿石古无之。
谋疑箕子洪范,放□(林本作群)周公岂我欺。
安得使轺虚采纳,免将无益害三时。
苏养直词翰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9月 南宋 · 曾慥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二八、《赵氏铁网珊瑚》卷四 创作地点:安徽省合肥市
慥顷尝编集本朝名士《百家诗选》,仍为传引,载其出处,苏养直亦与焉。
字养直京口人
初以病目,自号眚翁,后徙居丹阳之后湖,更号后湖病民
其父坚,字伯固,有诗名。
养直少而颖发,下语辄惊人。
尝作《清江引》,东坡笔之,且曰:「此诗载太白集中,谁复疑其非也?
乃吾宗养直所作」。
平生不事科举,安贫守道,沈酣诗酒,寄傲江湖间。
雅游故人,皆一时名士。
徐师川尤厚善,绍兴初,荐于上,召赴行在所,丁宁敦遣。
养直高卧不肯起,缙绅益钦重焉。
养直事佛甚谨,深契禅说,清虚恬淡,又得养生之术。
三年前,盛夏追凉,方与客对棋,有衣褐者持谒云:「罗浮山道人江观潮」。
未及起迎,道人直就坐,旁若无人。
养直惊愕,问所从来?
答曰:「罗浮黄真人以君不好世人之好,气母已成,令某持丹度公,可服之」。
袖中出一小合药,黄色而膏融。
养直迟疑间,道人曰:「此丹非金非石,乃真气炼成。
疑即且止,俟有急服之」。
出门径去,俄顷不见。
养直以丹置佛室,后与客饮,醉后食密雪和龙脑,一夕暴下而卒。
所亲记道人之言,亟取丹,视其坚如石,磨以饮之,即苏。
自是康强异常,齿落者复生,须者再黑,眼枯者更明。
绍兴十七年岁旦日,与家人酌别,且告辞邻里。
二日,东方未明,披衣曳杖出门,行步如飞。
妻孥仅挽其衣,则已逝矣。
黄真人者,石晋时惠州太守天福中弃官入罗浮山,今居水帘洞,人不得见。
养直命画工斋洁瞑想,以其意为黄真人像,画毕则宛然江道人也。
识者以为姓江,而以夏来,即黄真人矣,以是知养直之亡,岂道家所谓尸解者乎?
前此尽裒所为诗,以属芗林向伯恭
慥尝见其词翰巨轴,士大夫多作跋尾,慥亦题诗云:「元祐文章绝代无,为盟主者眉山苏。
旧闻宗匠为诗匠,今见东湖说后湖。
寂寞香山老居士,浩荡烟波古钓徒。
澜翻翰墨惊人眼,一段清冰在玉壶徐师川号东湖居士。)」。
今览德友所藏墨迹数轴,因书传引附于卷后。
绍兴癸酉岁初伏日温陵曾慥
次韵向伯恭发句同游西宫见寄 宋 · 廖刚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久客倦尘鞅,薄游怜宝宫。
论文欣得甫,载酒愧非雄。
远岫入青眼,长江来好风。
诗成故超绝,千里看花骢。
秦桧 宋 · 胡安国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四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一
吴敏兵寡,宜就遣世忠以为之副,俾歼殄群寇,收拾遗民。
人言向子諲忠节,在今日可以扶持纲常,愿怜其无救而陷于贼,复加任用,俾收后效。
送密老 南宋 · 李处权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岁寒纡锡辱西临,一笑忘言意自深。
怪石奇松那有价,片云孤鹤本无心。
上人已了洞山偈,倦客方为梁父吟
枯木堂中无孔笛,侍郎今日是知音(自注:谓向伯恭。)
寄题向伯恭芗林 南宋 · 李处权
 押词韵第四部
芗林近知名,怅望江干路。
无因从之游,梦魂几飞去。
侍郎天下士,器识廊庙具。
诗似王右丞,文如韩吏部
勇退不待年,苍生谢傅
幽栖新卜筑,日涉已成趣。
人物在篮舆,风流称棕屦。
身閒鱼鸟近,心远烟霞聚。
净几展图书,疏帘约风露。
时倾清浊酒,唤客坐飞絮。
江鳞白可脍,野雀黄堪茹。
欢言忘宾主,脱帽方箕踞。
手挥玉麈尾,故自有佳处。
拄颊欲招隐,撚髯知得句。
快当走尺书,径拉王文度
向子諲转一官致仕制1138年11月21日 宋 · 刘一止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八、《苕溪集》卷四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敕:乐于进为,则以逢时是幸;
安于静退,则以得去为荣。
钟鼎山林,各存志慕,朕又乌能必以官职之事累之哉?
具官某修洁博习,甚敏而文,励行砥名,自殊肺腑。
阅历多故,勤劳百为。
顷辞法从之班,出领辅藩之重。
浩然请老,去不待年。
结社香山,岂特栖心于澹泊;
角巾东路,殆将卒岁以优游。
贤哉大夫,自此远矣,进官一等,用宠其行。
服我训辞,益绥寿祉。
可。
乞追寝程昌禹降官指挥 宋 · 章谊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八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九
臣近见关报,湖南西路主管安抚司公事程昌禹奏,乞俯从湖南士庶之请,令马友充湖南东路副总管
朝廷罪其越职奏事,特降两官。
顾惟将帅之任,威柄所系,不欲远外之臣擅为取予,遂行薄罚,诚非过举。
至于事情曲折,朝廷别有所闻,难以显露几微,止从公坐,臣亦不得而知也。
然臣窃见湖南帅府系在潭州,自去年二月金人残破,守帅监司逃避之后,孔彦舟领其部曲留屯外邑,请命于朝,是时执政抚御失策,卒致携贰。
又本路帅臣初除向子諲,弥年不到,再除吴敏,已复经时。
及今一年,民社无寄,盗贼侵陵,朝不及夕,是以马友得以便宜权时安辑。
观其迎请帅臣,抚字百姓,不失恭顺,又尝摧破孔彦舟之兵,已有劳效,一方之人倚为暂安之计,以待朝命之行,非得已也。
路监司不为申请,朝廷历时未有措置,程昌禹郡境相邻,安危所系,弗为顾避,腾表上闻,论其侵官越职之言诚为出位,原其忧国爱民之意似无它肠。
今若降黜官资,传播远近,不唯四方利害守帅坐视惩艾不言,兼恐马友将士闻此行遣,亦复惊疑。
伏望睿慈更赐斟酌,追寝程昌禹降官指挥,以来群策。
如或程昌禹别有可坐之罪,亦乞正名行下,庶解众情之惑。
清江向伯恭1141年 宋 · 李光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清江乡
清江已在烟城外,碧瓦珠帘隔断桥。
不见芗林真面目,霜花风叶暮萧萧。
再寄向伯恭1141年 宋 · 李光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清江乡
南行万里敢辞遥,过尽江西独木桥。
已见芗林真面目,依然华发两萧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