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元道宗秀才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四
夏侯胜有言,曰:「士患经不明;
经苟明,其取朱紫,如俛拾地芥耳」。
至乃抱荆山之璞,犹闻待价
操流波之引,未遇知音。
盖有淹速于其间,夫子之所以罕言也。
河南先生出东南之美族,禀山川之灵气,学术渊奥,才思深婉,雅善词赋,尤工诗什。
每扣虚课寂,缘情体物,必有警策,传诵人口。
左氏之笔微为富艳,相如之文长于形似,翘翘然秀出于场屋间矣。
有难弟焉,有令子焉,皆以俊才著称。
素风弥劭,天伦敦睦,庭训严厉,友于推让,士类多之。
矧复内行修饬,至性纯孝,阅市以资力学,负米以洁晨羞。
至于造请诸公,不避寒暑,博极群书,罔舍昼夜,此又勤即不匮,艰而弥贞者已。
有若大丞相仆射东平公,邓帅长城公,皆坐镇雅俗,悬衡吾道,嘉生之才美,咸赋诗以赠之,此亦神物,求之不可得也。
逮夫纶闱书殿,三台内阁,英髦杂集,风鉴攸出,见必倒屣,坐多更仆。
夷甫之谈柄,知名理之斯在;
紫芝眉宇,觉鄙吝之都忘。
当时名儒,推奖如此。
而再试贡部,败于垂成,盖云数奇,寔非战罪。
寄食辇下,有索米之嗟;
薄游东都,无解榻之遇。
歘起北堂之念,遽赋《南陔》之吟。
与仲氏而言归,拜慈亲而为寿。
始欲买负郭之产,扶安舆而来;
弃入关之繻,作焚舟之计。
决策素定,戒途有期。
陆士衡之弟兄,暂还吴郡
翟方进之母子,同入京师
行矣!
为我语姑苏父兄,无或笑冯衍空归,轻苏秦未遇,以目皮相人,作儿女子见。
异时怀丈二组,驾驷马车,衣绣而过里闾,挥金以报故旧。
此际,如下乡亭长,为德靡终,洛阳妻嫂,不敢仰视,徒厚颜耳。
明年春,蛰户震惊,河流湍激,当粪除敝庐,以俟子之西笑(《武夷新集》卷七。)
买:库本作「卖」。
奏议尹洙转官1044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三、《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七
臣窃见尹洙才业操行,搢绅所推。
台阁进用,便可直入两制
若边城骤迁,则有未便。
去年春太常丞,在路分都监许迁、张肇之下。
去年秋司谏管勾经略司公事,钤辖安俊之上。
才方半年,若就除待制,又在部署狄青之上。
既不因功劳,又不改路分,偏受宠擢,众情非便,于体未安。
须合进擢,即今将入夏,边上无事,且乞召尹洙赴阙,令条奏边事,观其陈述可采,即与改职,却令驰往边上,亦未为晚。
既因启沃,面受殊恩,边臣闻之,不为越次。
奏为刘沪董士廉水洛城乞委鱼周询等勘鞫1044年2月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六、《范文正公政府奏议》卷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七、《太平治迹统类》卷一○、《永乐大典》卷八○九○
泾原路走马承受赵正奏,内殿崇班刘沪著作佐郎董士廉,被狄青枷送司理院次。
窃缘此二人元禀四路都部署节制,往修水洛城,即非是二人擅兴。
及四路罢后,本路部署司抽下军马,其人即合依禀罢修,不合坚执拒抗。
臣料其情,盖本人在彼相杀得功,降下周回蕃部,又已下手修筑城寨,惧见中辍之后,本路责其经画不当,故以死拒抗,一面兴修,意望成功,亦求免罪。
始末可见,非有他意。
刘沪是沿边有名将佐,最有战功,国家且须爱惜,不可轻弃。
狄青因怒,辄行军法,则边上将佐必皆衔怨,谓国家负此有劳之臣,人人解体,谁肯竭力边事?
董士廉是朝廷京官,即非将佐,亦将一例枷勘,盖狄青粗人,未知朝廷事理。
万一二人被戮,逐家骨肉必来诉之阙下,亦更多有臣寮上言,紊烦圣听。
虽知将帅行得军法,即非用兵进退之际,有违节制,自是因争利害,致犯帅威。
陈汤矫诏命以破虏,王浚违节制以下吴,皆释罪封侯,以劝将列。
伏望圣慈特遣中使乘驿往彼,委鱼周询、周惟德取勘刘沪所犯因依情罪闻奏,仍送邠州拘管,听候朝旨。
一则惜得二人不致因公被戮,二则惜得狄青尹洙免被二家骨肉称冤致讼。
傥允臣所奏,事可两全,彰陛下保庇边将之恩,使武臣效死,以报圣慈。
韩魏公 其一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三、《范文正公尺牍》卷中、范文正公年谱
某顿首再拜。
递中并黄通来,叠降真诲,以多故,修答后时,至悚至悚!
近惟起居万福。
师鲁去赴均州时,已觉疾作。
至均,寝食或进或退,仅百馀日。
提刑司文字,舁疾来邓,以存没见托,至五日而启手足。
苦痛苦痛!
至终不乱,初相见时,却且著灸,不谈后事。
疾势渐危,遂中夜诣驿看他,告伊云:「足下平生节行用心,待与韩公、欧阳公各做文字,垂于不朽」。
他举手叩头。
又告伊云:「待与诸公分俸赡家,不令失所」。
他又举手云:「渭州有二儿子」。
即就枕,更不他语。
来日与赵学士看他,云:「夜来示谕,并记得,已相别矣」。
顾家人则云:「我自了当,不复管汝」。
略无忧戚。
又两日,犹能扶行,忽索灌漱讫,凭案而化。
众人无不悲泣,无不钦服其明也(别赵学士云「不怛化」;别韩倅云「少年树德」;别贾状元云「亦无鬼神,亦无烦恼」。)
官员又问以家事,答云:「参以人事,则不乐也」。
终更无言。
庄老释氏齐死生之说,师鲁尽得之,奇异奇异!
寻常见他于儿女多爱,不谓能了了如此。
初九日夜四更有事,十日晚殡于西禅,送终之礼甚备,官员举人无不至者。
家且寄此,候秋凉归洛。
已去安州之翰处作行状,待送永叔作墓志(某不敢作,恐知他当年事不备故也。却待作文集序,此中士人多收得他文字。)明公可与他作墓表也。
看他永诀时,实无不足意。
今录众人祭文挽诗上呈。
草草。
韩魏公 其二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三、《范文正公尺牍》卷中
某再拜。
伏蒙特赐手教,以之翰所撰师鲁行状未精,更须修改,然后送永叔作志。
足见大君子金石其心,使死者全名,生者服义,敢不钦佩风旨,益尽其意!
然始以之翰师鲁最深,又少与之游,尽见其行事,故众谓之翰宜书其善状。
及观尹材所办,亦不可忽,故录之于后,庶几明公永叔详之,自可增损。
明公之翰修定而后作志,已致书之翰,必更尽心。
众谓之翰醇儒,本无他肠,但思之未精,笔力未至尔。
明公以为如何?
幸恕而宽之。
韩魏公 其十二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三、《范文正公尺牍》卷中
某启:今月二十九日,受敕往泾州,当时上状。
次日邸报与明公并领此命。
又一日有旨不允前让,亦已拜受讫。
一削甚激切,以廉察之让,屡烦天听,不敢再渎,但愧将佐何以责率,悚仄悚仄!
今蚤离庆州,更三程至泾。
明公应不候文龙图到,亦知已过永兴
某却遣人赍往河府接,必是未达。
师鲁近有书去,愿夙驾为会。
春事已迫,乞留意留意!
运判入奏,只且带常程边事。
别有一削,俟面闻,恐递中疏失。
某上。
西人将至,群议复作。
或不知将略,不顾民力,惟高论于朝,不管成败(如杨国忠哥舒翰速战而陷长安,如卢携不许黄巢节制而乱天下。),须虑祸之速也。
或俯仰从众,茍安一时,不管稔祸长恶,则患之深也。
西事之责,在公与走。
或各上文字,则虑微有不同,便为人攻击,无以取信。
或随众上下,他日谁咎?
愿公思之。
或奏乞密议数日,又恐众疑。
或假元均往来三两次,议定后同上文字,先假以通和(兼未必能合。),一面画取横山策,举可用之将,仍速教新阵法,日夜为谋。
彼便通顺,必亦不久早来。
略陈事端,众必不晓不信,明公试为详酌。
韩魏公 其二十 1048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三、《范文正公尺牍》卷中 创作地点: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某再拜真定资政给事:近递中奉教,伏承镇安比道,初劳心虑,风化既孚,足为恬养。
河朔数郡被水,今春如何?
明公早正柄坐,可福斯人也。
暑中,乞加自重。
河朔灾沴非常,大烦忧轸也。
麦苗不立,向去如何?
此中亦有北来流民,见行救济,多过随去。
某已陈乞再任,或移浙中一郡,虽于国无济,但一方州庶事由己,吏民可安,自且恬泰
吾道进退,无固必也,惟保得明公彦国与此老无攀缘进取之阶,可不愧于天下。
又自省寒士,遭逢至此,得选善藩以自处,何以报国厚恩?
感切感切!
尹师鲁家,甚不失所。
永叔寄到师鲁墓志,词意高妙,固可传于来代。
然后书事实处,亦恐不满人意,请明公更指出,少修之。
永叔书意,不许人改也。
然他人为之虽备,却恐其文不传于后。
或有未尽事,请明公于墓表中书之,亦不遗其美。
又不可太高,恐为人攻剥,则反有损师鲁之名也。
乞审之。
人事如此,台候与贵属并万福。
真定名藩,生身在彼,自识别以来,却未得一到,谅多胜赏也。
此中如常,夏田丰稔,所辖金、均、房相去各五七百里,山川险隔。
自冬至,三州各有小小结构,幸而告败,岂刑杀不能胜其骄耶?
此一弊如何可救,使得久安?
忧思。
西寇天诛,此又与而不取之时也。
横山一带,正可行前策,衰老不敢言。
明公雄望,诚可建白,但虑不从耳,可惜可惜!
韩魏公 其二十五 1050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三、《范文正公尺牍》卷中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某再拜大资侍郎:专人复至,蒙赐教并示中山新作,有以见大君子存诚风教,未尝空言,惟感服钦慕,老而不知其止。
谨观《阅古堂诗》并记,仰叹无已。
又窥诸公所赋,何以措手!
然旨命丁宁,亦勉率成篇,并自写上呈。
所谓将勤补拙,更乞斤斧,免贻众诮,幸望幸望!
谕及师鲁序,且得无大过。
□□□□「风雅」字唐贤多用。
梁肃作《李翰集序》云:「陈子昂以风雅革浮侈,张燕公宏茂广波澜」。
李贻孙序《欧阳詹集》:「宜其掌代文柄,以变风雅为古道」。
亦更明白。
又「相见无一言」处,改作「无一言及后事」,亦似晓白(的是不言后事,直至某先言二三事,他心安而不忧。其后他方叩头云:「公言已尽矣。」明日舁疾而来,却无一言。是相知之深,不暇言也。)
此外必更有未当处,但先喻及(不同永叔,宁作数千字,纭纷不肯辄改也。呵呵!),未曾敢写出别处(其间言永叔从而振之,又莫见写否?实是纭纷不肯。)
北望雄府,惟祝自重,以福四海。
《阅古》之作,盖出古人也,岂胜仰服!
息肩,则勉力赋诗。
今且和得近赐高什,不避见笑。
盖仰答厚意,惭荷惭荷!
尹师鲁(一 七月十四日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
某启:热中得回问,知汉东尤甚,然西洛上京皆苦热,宣下开井救暍者,此可知矣。
三两日来因雨微凉,彼亦然矣。
折支已差人许州般取,到即走报,不易不易!
请见钱者犹煎熬不足,盖日给外,月月有横费处,家家如之。
邠酒四瓶,近寄来,请收检。
邓酝已竭,候新者送去。
合得花蛇散,空心可日一服,甚有功。
恐疑之,和方寄上。
希多爱多爱!
不宣。
仲淹师鲁舍人左右,七月十四日
新牧旧识,候到即有书去,兼是棋侣也,先托致意(《范文正公尺牍》卷下。又见《铁网珊瑚》卷二,《古今法书苑》卷四一,《江村消夏录》卷一,《范仲淹魏了翁法书》第一册。)
致:「又见」诸书并作「伸」。
尹师鲁(二)1046年4月27日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范文正公尺牍》卷下、《铁网珊瑚》卷二、《古今法书苑》卷四一、《江村消夏录》卷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某顿首。
季寺丞行,曾奉手削,递中亦领来教,承动止休胜。
某此中无事,但儿子病未得全愈,亦渐退减。
田元均书来,专送上。
近得扬州书,甚问师鲁,亦已报他贫且安也。
暑中且得未动,亦佳。
惟君子为能乐道,正在此日矣。
加爱加爱!
不宣。
仲淹师鲁舍人左右,四月二十七日
问医帖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四、《宝真斋法书赞》卷九
仲淹启:人回,领诲字,喜慰喜慰!
目疾尤不可急治,须渐渐退,急则伤之也。
补药不可热,热则损目,亦要和之也。
却须惜真气以补之。
或要出外勾当,亦足以就医。
更请相度,多爱!
承所要药并醋,今送去。
醋大热损眼,患人吃之立有效。
且学吃淡食,不能,即以水和之,庶减毒力。
请问医者。
不宣。
仲淹师鲁舍人左右。
二月三日
尹师鲁河南集序1047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五、《范文正公集》卷六、《河南先生文集》卷首、《欧阳修撰集》卷末、《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九、《容斋续笔》卷九、《源流至论别集》卷六、《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四四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予观尧典舜歌而下,文章之作,醇醨迭变,代无穷乎。
惟抑末扬本,去郑复雅,左右圣人之道者难之。
近则唐贞元元和之间韩退之主盟于文,而古道最盛。
懿、僖以降,寖及五代,其体薄弱
皇朝柳仲涂起而麾之,髦俊率从焉。
仲涂门人能师经探道,有文于天下者多矣。
杨大年以应用之才,独步当世。
学者刻辞镂意,有希髣髴,未暇及古也。
其间甚者专事藻饰,破碎大雅,反谓古道不适于用,废而弗学者久之。
洛阳尹师鲁,少有高识,不逐时辈,从穆伯长游,力为古文。
师鲁深于《春秋》,故其文谨严,辞约而理精,章奏疏议,大见风采,士林方耸慕焉。
遽得欧阳永叔,从而大振之,由是天下之文一变而古。
其深有功于道欤!
师鲁天圣二年进士第,后中拔萃科从事西都
时洛守王文正沂公暨王文康公并加礼遇,遂引荐于朝,寘之文馆
寻以论事切直,贬监郢州市征。
后起为陕西经略判官,屡更边任。
起居舍人直龙图阁,知潞州
以前守平凉日,贷公食钱于将佐,议者不以情,复贬汉东节度副使
岁馀,监均州市征。
予方守南阳郡,一旦师鲁舁疾而来。
相见累日,无一言及后事,家人问之不答。
予即告之曰:「师鲁之行,将与韩公稚圭欧阳永叔述之,以贻后代。
君家虽贫,共当捐俸以资之。
君其端心靖神,无或后忧」。
师鲁举手曰:「公言尽矣,我不复云」。
翌日往视之,不获见,传言曰:「已别矣」。
遂隐几而卒。
故人诸生聚而泣之,且叹其精明如是,刚决如是。
死生不能乱其心,可不谓正乎!
死而不失其正,君子何少哉!
师鲁之才之行与其履历,则有永叔为之墓铭,稚圭为之墓表,此不备载。
噫!
师鲁有心于时,而多难不寿,所为文章,亦未尝编次。
惟先传于人者,索而类之,成十卷,亦足见其志也。
故序之。
尹师鲁舍人1047年4月11日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一、《范文正公集》卷一四、《河南先生文集》附录 创作地点: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
维庆历七年四月十一日,具位某,谨致祭于故龙图舍人师鲁之灵。
呜呼!
天生师鲁,有益当世。
为学之初,时文方丽。
子师何人,独有古意。
韩柳宗经,序事。
众莫子知,子特弗移。
是非乃定,英俊乃随。
圣朝之文,与唐等夷。
繄子之功,多士所推。
堂堂沂公,延于幕中
矫矫文康,荐于四聪。
自兹登瀛,坐扬清风。
举止甚直,议论必公。
人事多故,迁谪羁旅。
子行其志,曾不为苦。
才弗可掩,起于贬所。
往贰经略,屡典藩府。
自谓功名,如可取。
黑白太明,吏议横生。
斥于散地,颓然不争。
惟曰我咎,匪由人倾。
天意已回,吉宜大来。
于何感疾,益重其灾。
隐几澄神,而已焉哉!
呜呼!
人皆有死,子死特异。
神不惑乱,言皆名理。
能齐死生,信有人矣。
呜呼!
与子往还,抑亦有年。
今见其终,益知子贤。
故友门人,对泣涟涟。
哀哉,尚飨!
尹洙鬻爵之法议康定元年六月 北宋 · 郑戬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七
为国者礼义不可不立,法度不可不行,风俗不可不纯。
所言,是弃三者之益而困生民之本也。
古设民爵以赏武功、赐耆艾,今则鬻爵以规货财,其编户产薄者,或子孙骄靡,希一爵因至贫窘,使父母妻子罹冻饥之患,此礼义不立也。
先王之域民也,贵贱有差,器服有别,今使下愚之民咸得僭上所为,驱之忘本,欲不穷困,其可得乎?
此法度不行也。
游惰豪纵之徒,因输财得僭服以踰宪防,卒致浇漓之弊,此风俗不纯也。
况卖官之令,已出权宜,然行之寖久,今更为烦细,箕敛民财,书揭徼塞,使夷狄有轻中国之心。
且先朝赐民爵不过公士,摄助教之名,非有阶品。
若三等之上户,皆受爵号,即牙前、弓手、散从官、手力之类,悉出孤贫浮客。
又近以真珠折马价,亏民已甚,若更设禁科,则悉为弃物。
陕西所招马军安塞、清塞、拓边、蕃落、飞塞、保节、广锐,步军振武、神虎、保捷、定功、床子弩手,禁军清边弩手、捉生诸指挥,其募军例物,人不过十馀千,募万人,所费财十万缗。
陕西、河北营房大率覆以茨苫,关右产材木,计一舍费五七千,万人不过五七万缗。
以四海之富,亦未至用度屈蹙如此。
所募边民,不刺面,与官军素服习不同。
取编户膏血之资,置新军乌合之众,如与敌角,何异驱市人而战哉?
臣以谓未能制胜于阃外,适足敛怨于天下。
况被边之俗,熟户杂处,若广募骁果,或参以奸细之人,则为患不浅。
之计策,未见所长。
请察尹洙追摄刘沪董士廉庆历四年四月 北宋 · 郑戬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八、《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四六
尹洙使狄青带领兵马趋德顺军,追摄知水洛城刘沪及本部勾当公事董士廉,枷项送狱,称累令住修水洛城,不禀节制。
缘臣昨移永兴军,被诏令一面兴修,已移文报
等既知筑城已就,又闻朝廷专委鱼周询定夺,更难以利害自陈,便欲图陷等。
一旦用兵,擒胁下狱,必恐蕃汉人民惊溃,互相仇杀,别生边患,惟深察之。
尹师鲁平阳会中代作(《渑水燕谈录》卷七作代意寄师鲁 北宋 · 石延年
 押词韵第三部
十年一梦花空委,依旧河山(《渑水燕谈录》作山河损桃李。
雁声北去燕南(《渑水燕谈录》作西)飞,高楼日日春风里。
眉黛(《渑水燕谈录》作比)石州山对起,娇波泪落妆如洗。
汾河不断天(《渑水燕谈录》作水)南流,天色无情淡如水。
嵩山梅殿丞明道元年九月 北宋 · 谢绛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一、《文章辨体汇选》卷二二三、《古今游名山记》卷六、《嵩岳文志》卷八、《嵩山志》卷三、光绪《富阳县志》卷二二
近有使者东来,付仆诏书并御祝封香,遣告嵩岳
太常移文,合用读祝、捧币二员,府以欧阳永叔杨子聪分摄。
尹师鲁、王几道缑氏,因思早时约圣俞有太室中峰之行,圣俞中春时遂往,仆为人间事所窘,未遑也。
今幸其便,又二三子可以为山水游侣,然亟与之议,皆喜见颜色,不戒而赴。
十二日昼漏未尽十刻,出建春门,宿十八里河
翼日过缑氏,阅游嵩诗碑,碑甚大,字尚未镌。
缑岭,寻子晋,陟轘辕道,入登封,出北门,斋于庙中。
是夕寝既兴,吏由五鼓,有司请朝服行事。
事已,谒新治宫,拜真宗御容。
稍即山麓,至峻极中院,始改冠服,却车,徒从者不过十数人,轻赍遂行。
是时秋清日阴,天未甚寒,晚花幽草,亏蔽石壁。
正当人力清壮之际,加有朋簪谈燕之适,升高蹑险,气豪心果。
遇磐石,过大树,必休其上下,酌酒饮茗,傲然者久之。
道径差平,则腰舆以行;
崭崒斗甚,则芒蹻以进。
玉女窗捣衣石,石诚异,窗则亡有。
迤逦至八仙坛,憩三醉石,遍视墨迹,不复存矣。
考乎三居所赋,亦名过其实
午昃,方抵峻极上院。
师鲁体最溢,最先到。
永叔最少,最疲。
于是浣漱食,从容间跻封禅坛。
下瞰群峰,乃向所跂而望之,谓非插翼不可到者,皆培塿焉。
邑居楼观,人物之夥,视若蚁壤。
世所谓仙人者,仆未知其有无。
果有,则人世不得不为其轻蔑矣。
武后封祀碑故存,自号大周,当时名贤,皆姓名于碑阴,不虞后代之讥其不典也。
碑之空无字处,睹圣俞记,乐理国而下四人同游,镵刻尤精。
仆意古帝王祀天神、纪功德于此,当时尊美甚盛,之君子不必废之坏之也。
又寻韩文公所谓石室者,因尽诣东峰顶。
是夕宿顶上,会几望,天无纤翳,万里在目,子聪疑去月差近,令人浩然绝世间虑。
盘桓立清露下,真觉冷透骨发,羸体将不堪可。
方即舍张烛,具丰馔醴,五人者相与岸帻褫带,环坐满饮,赋诗谈道,间以谑剧,然不知形骸之累、利欲之萌为何物也。
夜分,少就枕以息。
明日访归路,步履无苦。
昔闻鼯鼠穷伎,能下而不能上,岂近此乎。
午间至中院,邑大夫来逆,其体益谨。
申刻,出登封西门,道颍阳,宿金占。
十六日晨,发据鞍,纵望太室,犹在后路。
曲南西,则但见少室。
若夫观少室之美,非繇兹路,则不能尽。
诸邑人谓之冠子山,正得其状。
自行七十里,出颍阳北门,访石堂山紫云洞,即邢和璞著书之处。
初,山径极峻,扪萝而上者七八里,上忽有大洞,荫数亩,水泉出焉。
久为道士所居,爨烟熏燎,又涂塓其内,已戒邑宰,稍营草屋于侧,徙而出之。
此间峰势危绝,大抵相向,如巧者为之。
又峭壁有若四字,云「神清之洞」,体法确妙,盖薛老峰之北。
诸君疑古苔藓自成文,又意造化者笔焉,莫得究其本末。
少留数十刻,会将雨而去,犹冒夜行二十五里,宿吕氏店。
马上粗苦疲厌,则有师鲁语怪,永叔、子聪歌俚调,几道吹洞箫,往往一笑绝倒,岂知道路之短长也。
十七日宿鼓婆镇,遂缘伊流,陟香山上下,方饮于八节滩上。
始自峻极中院来,及此,凡题名于壁、于石、于树间者,盖十有四处。
大凡出东门,极东而南之,自长夏门入,绕轘一匝四百里,可谓穷极胜览
切切未满志者,圣俞不与焉。
今既还府,恐相次便有尘事侵汩,故急写此奉报,庶代一宿之谈。
水洛城事奏庆历四年八月 北宋 · 程戡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一、《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四六、《永乐大典》卷八○九○
昨遣三司盐铁副使鱼周询宫苑使周惟德与臣同体量修水洛城
臣等昨离永兴军日,泾原部署狄青已部领军马至德顺军,仍令閤门祗候崔宣、指挥使谢能等领军马就水洛城收捉刘沪董士廉,欲诬以违节制斩之,赖等不敢抗对,由是止械送司理院
初令本军监酒周颂就劾,又差平凉知县元规代颂,面授其意,不谓朝廷遣周询、惟德来,等生得出狱。
自后臣虽奉旨带刘沪董士廉再往兴筑,臣以蕃部疑变及虑狄青尹洙等破坏此城,无以就功。
累闻朝廷续差内殿崇班陈惟信,令臣与狄青应副兴修,今幸等城水洛已就,而蕃部帖然。
其初,本路兵马钤辖继元著作郎石辂大理寺丞李仲昌等,皆实赞狄青,以谓水洛不便。
今既共事,其如一党之人自怀疑忌,兼闻既城之后,犹欲力遂前非。
石辂虽已离此,继元仲昌多阴献计画,务在间谍。
今除王素渭州,未必不为斗乱。
水洛城不足惜,奈何扇动蕃部弃去汉土,不惟为异类报仇,兼欲将微臣稔过,臣所操心,粗能知分,虽城百水洛,固非臣邀功掠美之地。
乞候王素京师,特赐宣谕此事,庶到边不为群小所惑。
其高继元李仲昌,仍乞早移别路一差遣,不尔,沮挠边事,必起后虞。
再论狄青刘沪争修水洛城事奏庆历四年四月1044年4月23日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一、《余襄公奏议》卷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八、《续资治通鉴》卷四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窃闻狄青刘沪争修水洛城事,朝廷尚候鱼周询勘到,等方行断遣者。
窃以将帅协心,乃成绩效,朝廷处法,要在公平,专听偏词,恐未为允协。
大将节度,不从者诛,谓可从而违,则置于法。
今二臣所争之事,各有奏陈,臣愚以为若强贼在近,须兵救援,召不到,罪则当诛。
言筑城有利无害,事已复奏,乞听朝旨。
等知所执,自有本末,但以所议不同,辄肆私忿,一召不至,即举兵擒之,既囚其身,又围守其妻子。
脱有他变,岂不上贻国忧?
及士廉,犯大将之怒,而朝廷不能保全,则今后边臣,谁肯立效?
况生蕃数千帐,因来附,若使守,必与此城同其存亡,他人继之,恐不能及。
伏乞早指挥周询,如所筑新城,的实利便,即应留等,令其专守此城,招抚蕃部。
仍以此意诫敕狄青尹洙,今后行事不可如此仓卒。
朝廷若以等既有私隙,不欲令在一路,则宁移等,不可移以失新附之心。
论元昊求和奏(二)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二、《余襄公奏议》卷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
风闻杨守素等进状,乞早回本国,未闻朝廷指挥者。
臣窃以和好之谋,可否之报,在于元昊,不在行人。
守素等虽有商量之名,必然未肯与夺,今若不早发遣,切恐别起怨词。
计元昊外则貌从契丹,内则贪我金帛,然其凶狠,必非实诚。
盖缘出师以来,未曾挫衄,势犹大盛,心亦无厌,此去和与未和,必是大举兵甲。
戎狄之性翻覆,胜则骄慢,败遂来归,此皆常情所知也。
臣以为今之计者,莫若许其岁物定数,及和市之限,谓言国家各守境界,两不相侵,君臣如初,无复疑贰,已敕边守,专待使来。
如此处置,不必守素等肯与不肯也。
臣又恐二国之好,因守素而成,契丹邀功,势不可抑。
梁适失词,敌人傒望已久,事成而谢之亦有害,事成而不报亦有害,谢之之害小,而不报之害大,此又将来之患也。
若幸而元昊未满其意,则我或小胜,彼当自来。
傥逗遛行人,待其词伏,虽得要约,未可信也。
尹洙杨守素等,伏乞早赐发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