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中书枢密院乾元节用乐第一表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九、《文恭集》卷一○
今月二十七日,入内都知守忠等传宣,中书枢密院魏国大长公主薨,将来乾元节更不作乐者。
外馆在丧,感深于圣性;
诞辰废乐,昭发于德音。
博稽降服之成,参酌祝筵之庆,辄沿众欲,须冒主聪。
伏惟皇帝陛下,锡类缵戎,宝慈立爱,率尧仁而睦族,谐舜孝以导民。
敦叙成风,济惠和于天属;
慎徽流化,格忠厚于人伦。
徇齐盖本于生知,淳至匪由于外奖。
近者魏国大长公主亏和感疾,收视凝精,诊渊虑以焦劳,形至诚而恳到。
候问旁午,禳禬骏奔。
特纡法驾之尊,躬展家人之礼。
泫然流涕,亲为舐瞳。
周文之小心,无汉后之难色。
掩前王而特出,较至圣而孰能!
秦台终迫于上宾,沁水俄从于东逝。
讣闻屡悼,往临尽哀。
五日废朝,频却大官之膳;
千秋弥节,豫停韶乐之音。
驰遣近珰,谕宣冲旨。
礼官之献议,原主党之致哀。
已除功惨之丧,得承吉祭之事。
既立文之有素,于用乐以无嫌。
况复华渚诞期,绵区至庆。
相趋万玉之会,大设九宾之朝。
重译所通,远方皆至。
辑瑞之藩侯陪觐,执珍之夷使在廷。
称荐万年之觞,宣覃一日之泽。
薰飙待奏,綷羽侍仪
如停金石之音,惧觖天人之望。
形容盛德,本资羽舞之蹈扬;
感召至和,实赖鹿鸣之宴乐。
伏望皇帝陛下,勉遵彝典,稍抑至怀,收既往之衋伤,顺无疆之祝颂。
濡然迁虑,许一奏于咸英;
铿尔发音,用参和于夷夏。
不胜至愿,实望日俞。
祭如在赋(躬主明祭,如彼神在。)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四、《宋景文集》卷四
祭惟首义,礼乃慎终。
奉先而励翼,必如在以钦崇。
肃荐尊彝,恍先灵之可接;
祗陈笾豆,讶謦欬以潜通。
用能敦至孝于前牒,贯纯诚于厥躬者也。
作训其谁,闻诸宣父
稽明祀之备物,欲致恭而为主。
谓夫祭则惟尔有神,谓乎在则莫予敢侮。
相其志意,但见懔然如生;
俨乃衣冠,孰云无念尔祖?
盖以自迩推远,居幽达明。
彼耿默以无朕,此吉蠲而有成。
奠献弥勤,若奉杳冥之信;
斋庄愈笃,如闻叹息之声。
且夫物之感者,莫盛于神;
礼之修者,莫大乎祭。
所以交乎不测之用,立乃惟馨之制。
思所乐而思所嗜,寅命有加;
于此乎而于彼乎,精衷益励。
则知祭烦则数,祭怠则疏。
故我严祀事以颙若,遵时思而穆如。
奉鬯而前,望若有求之际;
洁粢以进,僾同将见之初。
若然则故能立教哲人,垂谋翼子。
苾芬之至如彼,济漆之容若此。
其用足见,其徵可拟。
类谋事而就祖,必取致诚;
譬入虚而有人,宁忘率履?
异夫祭之垂范也,节之以礼;
在之告虔也,先诚其身。
念酢侑而咸举,若音容之不泯。
允谓孝子能享,至诚感神。
亦犹事亡如存,显周文之永锡(阙)
昭文相公乞罢免第五表庆历五年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宋景文集拾遗》卷一二
臣某言:伏奉批答,以臣累上奏函,乞解钧柄,频烦闻报,未赐矜俞。
事却而心愈危,言穷而请弥讷。
是使天无九皋之达,日靡三舍之还。
内壅孤怀,久隔慈听。
敢违明命,卒布丹愚。
臣诚忧诚迫,顿首顿首。
臣窃惟操契课功,弗效而犹用者,不可为善任;
竭力奉上,已弊而不去者,不可为爱君。
诚以万务关诸盛衰,四辅本之翼戴。
统纪一缪,诮噪群兴。
事既验前,理无冒处。
伏惟体天法道钦文聪武神圣孝德皇帝陛下铺明圣职,跻塞睿功。
周文之能官,体汉宣之责实。
擢臣于平进,委臣以上司。
七贸岁缠,罄效愚欸。
若乃戎夷憸猾,臣当抚镇也,而西有不羁之酋;
黎庶生聚,臣当亲附也,而内多失职之俗。
阴阳者臣所燮治,而精祲之变未除;
州郡者臣所差择,而嘉靖之风弗竞。
民瘥日荐,邦采月朘。
加以私室生灾,暮年多病,目眩心悸,发秃齿摇。
哆然一夫,隳我三事。
而陛下虽有善任之德,容可独私;
老臣虽有爱君之心,讵当固位?
此所以前后四启,本末两陈。
亟枉褒言,尚欲留辅。
伏思天意,诚有所归。
盖慎始于终,则主乎恩;
退人以礼,则示乎渐。
依违弗忍,孰复见怜?
然念臣末路徂龄,自当必免;
拙谋谬计,举不容诛。
伏以国事惟微,宗工难旷。
早祈遂计,令获退休。
咨择辰髦,协奋丕绩。
于臣蒙知足之分,于国表黜幽之宜。
所执不异前章,所干更无他理。
控天自誓,触死弗渝。
延听可音,庶宁忧慊。
臣无任翘衷叠诉恳倒屏营之至,谨五奉表陈乞以闻。
乾元节表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宋景文集拾遗》卷一三、《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上
鸿明代照,累洽于昌辰;
景贶荐彰,亲逢于诞节。
书文所混,欢蹈攸同。
恭以皇帝陛下渊德日跻,圣猷天纵。
灵承道荫,祗率贻谋。
启箴颂之广途,游文章之奥府,总周文之九德,兼虞舜之大功。
绝俗来同,绵区作□。
后天献祝,咸罄于兹辰;
拂石延祥,永隆于大业。
臣倾持荷橐,奉事龙潜。
贫贱难工,孤寒寡援。
百城郡,敢倾就日之心;
万寿称觞,莫豫在廷之列。
精虔祷愿,百倍常钧。
伏限郡职所拘,不获奔诣阙庭。
皇太后回銮颂(并序 绍兴十二年八月 南宋 · 吴㮚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七、《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二三
皇帝践祚,十有六载岁在壬戌,金人遣使奉皇太后以归。
仲秋丙寅,龙舆及疆。
戊辰,事闻于上,乃备法驾,严仗卫,奉迎于东朝
宸心喜极,见诸天表。
戴发含齿之流,踊跃抃蹈,罔不交贺,和气欢声,洋溢苍旻。
嫔嫱贺于宫,宰衡庶尹贺于朝,商贾工技贺于肆,黄童白叟贺于野,咸以手加额,曰:于戏盛哉,开辟以来所未有也!
仰惟太母北征,历时兹久,遐瞻沙漠,如隔霄汉。
一旦敌人悔祸,寅奉以还,吾皇帝得以周全左右,侍膳长乐,奉千岁之觞,尽天下之养,俾虞舜之孝思获舒,周文之问安获展,奉承宗社稷万世无疆之休,一人兆姓莫大之庆也。
臣仰观主上握乾符,恢皇纲,遭时中微,有如绵瓞。
宸心祗惧,克肖天德,仁苏群黎,风清六合。
迎亲之思,不忘宵旰,而昼夜思虑,几年于兹,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格天以道,动敌以诚,曰战曰和,随机而应。
先加以威,几破敌人之胆;
终受以信,潜消敌人之诈。
虽明魏绛和戎之利,然其来侵也必摧其锋;
深鄙汉皇无亲之言,故其寻盟也必从其请。
此无他,孝足以格穹昊,诚足以动夷虏,圣心先定,惟断以成。
用是龙驭南归,欢动宫掖,瑞庆大来,殊尤卓绝。
臣窃谓隆古帝王有盛德事必见于歌诗,下至有唐,肃宗清奸臣,且有元结之颂,宪宗平淮,且有柳宗元之雅,使一时丰功伟绩照映万世,赫赫如前日事。
以今大庆,较其重轻,固已万万畴昔,其可无文字以述盛美乎?
一介妄庸,固不能彷佛日月末光,然睹庆事,宁敢缄默?
谨洗心涤虑,为之颂曰:
于皇睿明,运符中兴。
于肃清,乾夷坤宁。
孝思兢兢,三圣效灵。
惟我文母,远征朔土。
苍旻眷顾,显持阴护。
爰居爰处,储祥降祉。
睿明绍休,匪豫匪游。
人谋鬼谋,迎亲是求。
夜靡安席,昼靡安食。
宸心切至,迎亲是议。
皇帝曰咨,命尔辅臣,朕有大计,储思惟亲。
辅臣稽首,对扬圣志,惟断乃成,愿破群议。
皇穹隆赫,鉴兹至德。
风行万国,耸动蛮貊。
诞扬天声,四征弗克。
敌人震惊,稽颡寻盟。
遣使旁午,愿旋銮辂。
稽考旷古,目未曾睹。
帝曰休哉,大庆鼎来。
喧传九垓,疾如惊雷。
乃严法驾,乃饰次舍。
千舆万马,出疆以迓。
文母在远,雷剥日舒。
六龙驾辇,陟巘嵩呼。
济彼洪流,天吴翼舟。
微波聿收,瑞气横秋。
文母遄归,千官仪仪。
欢声戴驰,霆震风飞。
銮车至止,幅𢄙咸喜。
丕照盛美,实天所启。
汉高祖,安忍无亲。
兴言分羹,实忝前闻。
唐德宗,求之莫获。
莫享天心,实有惭德。
惟我皇上,圣孝绝伦。
念兹在兹,虞舜周文。
韪哉鸿休,卓越殊尤。
二圣重欢,寿与天侔。
庆飞于天,恩沦于渊。
二圣重欢,亿万斯年。
究观古昔,发挥伟绩,有颂有诗,以无极。
瞻兹日月,宁容图绘?
小臣献颂,乐府是配。
偕循守周彦质苏东坡白鹤新居和东坡 宋 · 方子容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豹隐南山鹤在阴,浮罗一望白云深。
巧工且缩居旁手,烈士谁知负壮心。
嗟我抗尘仍走路,羡君叩寂且求音。
如何东岭神仙境,肯约衰翁数访临。
贺圣躬痊复表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六、《乐全集》卷二八
伏承圣躬康复,已于三月一日紫宸殿视朝者。
拥全众福,临听万机,含生与闻,舞手相庆中谢。)
恭惟尊号皇帝陛下丕承骏命,光宅永图,上全虞舜之聪明,中尽周文之抑畏。
虽甚盛德,未尝辄安;
将大有为,无敢自暇。
至若一谷不登,则忧见于色;
一夫不获,则虑形诸心。
于夙于宵,以咨以访,仅踰三纪,常御太和。
兹极神明之劳,偶爽晦明之适。
然而天地敷佑,祖宗降休,百灵阴相于前,万俗精虔于下,粹气来复,渊衷寖清。
保社稷无疆之期,为朝廷莫大之贶。
臣早从外补,越在西涯,第思扆宁之深严,阻预簪绅之蹈跃。
感春赋 北宋 · 华镇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三九、《云溪居士集》卷一
遗微公子玉东山,渊嘿兰泽。
丹桂为华寝,制荃为缝掖。
蓺道术之嘉种,蒐德园之鲜食。
掇英荣于艺圃,铨朋游于虚寂。
从容卒岁,泊然自适者久矣。
一日乘春晴,驾华軨,历三川,瞰太清,出入关河,徜徉都城
俛焉有倾,仰焉有营。
心动气变,怫郁纷纭。
若有所感,而中失其平。
于是拂衣整巾,旋辕动轮。
驰骛康庄,造乎高明丈人而问焉。
即席,丈人曰:「吾闻意态惄如者,饥于食也;
筋节乏弛者,劳于力也;
神夺气褫者,屈于理也;
肤革萎蕤者,伤于疾也;
精耗神散者,老而衰也;
吟秋赋雪者,感节物也;
蹙頞嚬眉者,怀忧危也。
此皆物触于外,志变于内,情动其中,发兴形容,故嗜好失常,而色理不类。
今公子胸腹便便,其中果然,养固丰矣;
曳裾垂佩,徊翔容与,靡有劳矣;
志大气刚,采色孔扬,无所屈其豪矣。
且食息平和,既安且宁;
凝脂点漆,又非颓龄。
姤粲粲之嘉时,咏诗礼于趋庭。
从事无独贤之劳,出疆无戈之征。
奉慈严以致养,合孺稚以乐生,无忧危之怀矣。
迟日逶迤,微风扇和,草木欣荣,渌水腾波,非感憀慄而伤迟暮之日矣。
然而公子色变意沮,颓然心醉。
若有羡而弗得,慨所慕之莫致。
何为而然乎?
敢闻其说」。
公子曰:「若丈人者,可谓见其一而知其二,视其表而得其里者也。
鄙心之私,信若所教。
方将濯尘垢于言泉,发矇瞆于辩囿。
辱问,敢不敬告。
仆投迹隐约,栖情素朴。
颂咏前修,寻研方策。
积腐草之微曜,映晛消之残白,盖亦有年矣。
生于清夷无事之日,睹芳时之屡更,曾未尝扬眉明目,视天日之佳丽;
解颜发齿,道物色之荣华。
前日脱屣下国,拭目神皋,览丰镐之作京,历成周之四郊。
其山则伊阙、轘辕,如墉如门。
底柱、大岯,折柳洪源
嵩少维屏,峻极于天。
二崤辟关,三峰竦莲。
岐梁挟石,太一在前。
傍引九嵏,斜界甘泉。
包笼牛首,至于黄山
其水则荥洛经其南,大河纬其后。
温液效其珍,郑白资其富。
泾渭灌于都中,伊瀍夹于左右。
其邑则都城言言,崇高九雉。
广路三条,通门十二。
九市鳞差,千闾栉比。
皇居在中,蔚然壮丽。
其宫则东有永安,西有未央,前有柏梁,后有建章。
桂宫、五柞,长乐、明光。
蓬莱、大明,兴庆、上阳。
𡹈嶪歙赩,千载相望。
琢双璧以抗门,饰威凤以表阙。
南端俯瞰于清泚,应门上切于胶轕。
云龙神虎,左陪右列
金狄𬑞睨,仙茎条达。
神明耸台以突兀,井干飞楼而焕烂。
华清绣错于泉流,翠微绮结于山半。
属玉、飞廉之馆,平乐、上兰之观。
濯龙、芳林之囿,西园、上林之苑。
太液写景于溟渤,昆明拟迹于云汉。
列三岛以鼎峙,抗牛女而中判。
迎风、露寒、长杨豫章之馆,三十有六,遍于圻甸。
金、张甲第,许、史之庐。
冠军宠赐,汾阳宴居。
中通永巷,跨坊兼闾。
绿野、金谷,裴、石所除。
华堂绮阁,文疏藻栌。
穷美极观,宸居是模。
嘉木成林,清流溢渠。
鸣禽驯兽,瞻聆可娱。
于是师尹常伯,三事大夫,金马、瀛洲之彦,兰台、丽正之儒,宴私夕退,禁省晨趋。
飞华缨于紫闼,交文驷于通衢。
五公族姓,七相华胄;
邠、宁、岐、薛之客,田、窦、阎、梁之友;
三选州郡之豪,五都货殖之后;
朱、剧、赵、张之伦,探丸剔鼓之丑;
贩脂粥脯之室,洒削马医之叟:靡不联骑鸣珂,介鸡走狗,捐百万以呼卢,轻千金而贳酒。
揽芬秀于宫蕊,荫葱茜于禁柳。
追物色以游衍,既目前之所有。
若夫鳞介隐伏,羽毛细微;
卉木生殖,无情无知,亦皆扬鬐鼓鬣,振迅羽仪。
含英发秀,方鹜乘时。
故王鲔萃于龙门,擘天波而奋飞;
谷莺迁于上林,占乔木之高枝。
蜂蝶翕集,拂箔穿帷;
燕雀来往,颉颃差池。
井梧凝露而载华,宫槐溯日而合舒。
长杨飞絮于天池,弱草成茵于金堤。
仆曾未尝蹑上林之轻尘,依觚棱之清影;
沐微和于暖律,承末光于丽景。
是莺鲔蜂蝶、燕雀槐柳之未若,又安可鄙马医之贱,而慕豪右世族之侈哉!
且难得而易失者,明时也;
既往而不再者,壮年也;
流逝迅激、曾不我与者,节物也。
芳华九十,忽焉云暮。
隙驹石火,未足喻其疾。
方强壮而遘盛明,不得极春游之欢虞,览上国之胜丽,与有生者欣发育而乐交泰。
是犹守糠秕于丰年,违大明于暗室,岂不戚欤。
此仆之所感而自怜者也,愿幸承教,无使久其病」。
丈人曰:「恶有此哉!
公子不以是为乐则已矣,如其乐之,何病之有?
且山川之胜,则融结于郊圻;
都城虽峻,而高门洞开;
宫阙之丽,焕乎天街。
名园甲第,罗列如棋。
天子弛园囿之禁,如周文之治岐。
虽刍荛雉兔,亦往焉而如归,况游览之佳士,复何虞于禁司?
彼裴石之林壑,固寓目其奚疑?
虽然,乏许生之胜具者,浪投迹于山水;
廉卿之大嚼者,徒垂涎于屠门。
君子探奇索伟,必有轶越之器;
赏物览景,必有虞乐之事。
然后辽阔迥末,咸暨而无违;
美情写兴,适极耳目之好,而不负所值遇。
公子之蓄积,谅既美矣,予特未之闻也,试言其概」。
公子曰:「何谓也」?
丈人曰:「园客之丝,独茧飞绪。
修纤缟洁,绎之无颣。
吴蜀之工,经理色素。
搴茜叶于夕烟,撷朱华于朝露。
丹之青之,式改其故。
如漆如金,玄黄间错。
翻新骋工,以织以组。
绮锦繁致,绫纨修姱。
绡縠虚匀,罗纹交布。
缛若文贝,轻如流露。
素手运刀,明眸审度。
引以南金之针,纴以冰蚕之缕。
旋员应规,直方中矩。
温凊之适,与时无迕。
此服饰之美也,公子有之乎」?
曰:「蜉蝣楚楚,风人所刺,则不敢为;
奢俭之间,称时之制,亦有之矣」。
丈人曰:「西山之檀,产于厓石,本支硕大,有樛有直。
根联络于礧砢,梢凌摩于岞崿。
夏则畏日火云,照射爆烁,融熬脂液;
冬则霜风戛击,条披枝折,积雪层冰,下冱其侧。
缜理而坚,与石同色。
于是使奚仲操式,轮扁运斤。
因直为辕,合曲成轮。
浮沈应准,轻重符钧。
服以代北之骝,骖以渥洼之骃。
王良秉辔,纤阿执鞭。
驶如流水,轻不动尘。
此陆游之具也,公子有之乎」?
曰:「美泽可鉴,见讥前史,敢不为戒。
柴车款段,致远之备,亦有之矣」。
丈人曰:「江湖之间,地极东南。
其土涂泥,疏而不𤲬。
其气多阳,虽冬寡寒。
南风无时,四节常暄。
清泉漱石,淡泊潺湲。
是生良材,厥名木兰
理疏而柔,轻而善浮。
在水益坚,可以为舟。
公输之徒,剪落条枝;
以剔以刳,使其中虚。
参四载于神禹,稽涣象于庖牺
缭以青琐,覆以筠庐。
鱼文鹢首,龙鳞陆离。
剡菌桂以为楫,纫贝锦以为维。
凌文波而荡瀁,若鸥鹭之虚徐。
此川游之具也,公子有之乎」?
曰:「通达之道,水泉处其半。
舟楫不备,行路斯难。
刳剡之器,亦有之矣」。
丈人曰:「邹峄之阳,泗水之阴,猗梧特生,擢秀百寻。
温淳清越,乐磬之石,负抱而孕育,玲琅而激冽。
鸣泉之响,潆洄而浸淫。
资所感于朝夕,含太和之雅音。
披剪孙枝,为瑟为琴。
固以醇漆,弦以檿丝。
轸以玉珥,徽以兼金。
播兰雪之绝唱,咏薰凯于棘心。
息亏成之奇辨,役赏悟于高深。
渊鱼鼓舞而出没,六马仰秣而沉吟。
此声乐之美也,公子有之乎」?
曰:「君子无故,琴瑟不去。
仆虽不美,敢不从事
丝桐之器,亦有之矣」。
丈人曰:「会稽之楮,业结杳冥。
碧叶蒙笼,瑶珂枝撑。
露沆瀣,朝以渗漉。
云腴烟素,触而宵凝。
剡川之湄,蜿蜿垂
纤根旁引,络莫棱层。
紫梢高骧,凌霄上腾。
剔轻肤之柔素,和寒液之清澄。
密若茧致,洁于层冰。
腻比凝脂,匀如垂缯。
蜀麻腐脆而未工,简策滓滞而非朋。
代截裂于边幅,便舒卷于纤縢。
中山之兔,栗林之鼠。
褐毛紫颖,修髯劲尾。
剔以象栉,齐以霜匕。
沐以兰汤,缠以缯纸。
束员筠以就握,运烟胶于秋水。
挥洒纵横,淋漓披靡。
既小大以成体,又惬心以顺指。
上党,其寿千年。
凌厉霜霰,枝目挛拳。
爨化石之赤心,飞脩突之珠烟。
代郡之兽,骍质素斑。
卧石饮冰,便险能寒。
结幽朔之劲厉,戴双觡之石坚。
液铦端之流膏,就芳煤之脩员。
发华采于毫素,饰文辞于简编。
良玉推其缜栗,醇漆惭其未玄。
漳河之湄,齐魏故都。
冰井旧物,铜雀之馀。
翡翠颜色,鸳鸯规模。
人世非兮,川河未改;
栋宇倾兮,堙沦路隅。
霜鸿千度过,烟草几番枯。
邈岁月之淹久,饱泉壤之沾濡。
或仅存于圭角,时见获于犁锄。
含精耀黑,不顽不稃。
肖员方于圭璧,角温润于珣玗。
若夫惬赏遇之心,觏物象之胜,激涌泉之藻思,感凌云之逸兴。
写雕章于长谣,述妍辞于流咏。
维此四物,无一则病。
公子亦有之乎」?
曰:「登高能赋,昔人所善。
虽匪大夫,敢不强勉?
文室之美,备之久矣」。
丈人曰:「檿楮如锦,生于荆山
丰末之角,产彼幽蓟。
三均六良,往来有体。
董泽之丛,东南之美。
金镞石砮,雕鹗翎羽。
和氏骋巧,工倕运伎。
檠合矫杀,以为弧矢。
鸣镝朱弦,鱼服象弭。
激若奔星,张如流水。
射远则超忽,中深则披靡。
春气微和,可以张弛。
贯杨叶于脩埒,破采侯于高畤。
仰虚落于孤鸿,傍得俊于双雉。
侑宾俎之甘鲜,启瓠犀之皓齿。
公子有之乎」?
曰:「桑弧蓬矢,赤子之训。
依仁游艺,前圣所传。
仆无负薪之忧,宁敢有缺于斯器」?
丈人曰:「良金之壶,脩径有度。
矢以柘棘,物因其故。
制之用扶,堂室异数。
侑以狸首之乐,节以鲁薛之鼓。
既庆马而告贤,斯有惩于不武。
可以肄礼于燕射,可以侑乐于宾主。
公子有之乎」?
曰:「文物之制,戴经所记,祭遵军中,犹用不废。
哨枉之具,亦有之矣」。
丈人曰:「袅袅之矰,加以繁弱。
一蚕所吐,联以为缴。
凌虚缈于游丝,乘风轻于遗箨。
生于荆山,绵绵丝绪。
屈芒针以为钩,屑芳桂以为饵。
规轻轮于盈魄,式卷舒于弱缕。
蒲苴得之,以联鸿鹄;
詹何习之,以制鳣鲔。
下逸翮于高云,出潜鳞于渊水。
乍应响以星陨,或翻波而锦綷。
既俯仰而有观,亦殊甘而擅旨。
公子有之乎」?
曰:「弋凫与雁,风人所美。
桐江磻溪,有严有吕。
禽渔之器,亦尝具矣」。
丈人曰:「文楸之枰,青石之局,纵横歧道,错落金碧。
缀象犀以为比,琢员玉之黑白。
呼枭叱卢,三行五格。
华巾挥拂,手敏心惬。
味陶唐之遗制,揆奕秋之良策。
陈郡之十万,掩东府之一掷。
可以忘忧,可以永日。
酒阑乐阕,赏心未适。
太昊司晨而方舒,羲和鞭日而未夕。
以侑樽俎,以宴宾客
公子有之乎」?
曰:「张而不弛,道非文武。
犹贤之训,闻之夫子。
奕者虽非所嗜,则亦有其物矣」。
丈人曰:「公子春服既成,舟车云具;
有礼有乐,既文既武。
弋钓棋博,亦习之素。
斯可以穷胜赏于人境之表,极馀乐于名教之内。
纵目力以遐觏,偶尤绝而无愧。
真芳蹊之佳客,乐游之奇侣。
此吾宿昔愿得与之周旋者也。
子归而严子之具矣,吾今载脂载󵹔,请为子先矣」。
公子曰:「唯唯」。
于是乃避席逡巡,再拜受赐。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对制策一道景祐五年八月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八〇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闻昔汉氏始举贤良文学士,而策以当时之大政,凡治乱之故,施舍之宜,使以经对,所得善者,辄施之于政。
故文、景之朝,制度兴作,比隆三代,得人之盛,由此其选也。
今陛下上承先志,遐稽治古,祗惕乎安安之难,戒慎乎事事之备,数诏方闻之士,延致大廷,临问以保邦制理之道,以通天下之志,以成天下之务。
兹诚抱器而有心于生民者,发舒其愤愿之会。
臣不佞,学不足以通天人之变,识不足以达古今之务,而窃有志焉。
乃今承乏,腼然塞举,大问所及,岂臣愚所能通者?
虽然,敢不以承学所闻,谨昧死上愚对。
臣伏读圣策,见陛下寅畏天命,以康兆民为心;
奉承谟训,以恢远图为志。
期跻俗于仁寿,思陶民于谊礼,而退托于不逮,以求忠谠之言。
斯以见陛下虚怀于听受之勤也。
伏以圣策有除残去暴之言,及蠲苛薄赋之念,列爱人縻贤之道,叙列位分政之良,斯又见陛下勤恤小民之依,以深察其微隐,励精庶政之纪,以博用乎贤才,此帝尧之协和万邦,周文之思皇多士。
而犹慊然兴叹,逖怀治古,请为陛下广其义焉。
昔圣王之所以能见天下于户牖之间,运万化于股掌之上者,非为一人之明且智可遍见而尽察也,使聪明者竭其视听,智力者尽其谋能,则事无所遗,政无不举矣。
欲事无所遗,在乎广言路;
欲政无不举,在乎正有司。
臣闻《书》称舜之德曰「询于众」,伊尹曰:「匹夫匹妇不获自尽,人主罔与成厥功」。
古之兴王咨嗟戒慎,莫不箴敕其群下,俾补察其政。
故在舆有旅贲之规,位宁有官师之典,倚几有诵训之谏,临事有瞽史之导,犹众楚人咻之,求其齐言,不可得也。
古之明君思兴治道,曷有不先广视听以平王度者乎?
昔汉魏相白去尚书副封,以防壅蔽,而宣帝得以知万机之微,为汉明主。
唐太宗著《司门式》云:其无门籍人有论奏者,皆令监门司马引对,不许关碍。
又制大臣入论事,辄令谏官同入,或对问之言有亏道理,随即争之。
唐文帝致太平之迹也。
今朝廷司过拾遗之职,惟御史谏臣,凡厥庶官,无得出其位而言者。
臣愿陛下深留圣虑,远惟治方,益进端亮骨鲠之士,以旦夕承弼,清閒之馀,对临之际,访之古训,爰及政事,则嘉谋日闻于黈纩,诚士各荐其见闻。
夫如是,则何远而不烛乎?
臣闻夫子曰:「必也正名乎」!
《春秋》之义,君不尸小事,臣不专大名
故尊主其要,卑任其劳,人君佚于任使,仰成而治。
三公论道,九卿分职,群有司各事其事,以故庶务百职,本末条理。
今夫津官亭吏,一命之微,米盐货利,毫杪之细,莫不关决衡石,经烦清衷。
三公下任卿大夫之劳,卿大夫旁领群有司之事。
职分名局,不归台省,政失其本,事忘其旧。
惟陛下考理之要,清化之源,莫若谨诸关柅,执其机辖,委任三吏,切摩治本,使夫总百揆者,则谋建庶官之长;
列庶官之长者,则各选众职之任。
付之柄而要其效,尽其材而责其成,官守典司,无相侵紊,有废厥职,必正于罚。
如此,则陛下以无为用天下,群吏莫不各有为而为天下用。
要在于上,详在于下,上下正则天下治矣。
夫如是,又何幽而不通乎?
方且优游岩廊之上,拱揖羲轩之庭,不为而功成,不劳而治定。
《易》曰「知临,大君之宜」,此之谓也。
伏以圣策曰:今「奇杰魁垒之士,列位于朝;
循良慈惠之长,分政于外」。
求治若此之勤,犹未格于前载者。
臣伏读至于再,而切有惑矣。
臣诚深叹陛下有英睿之,而臣弼乏将明之材,因循蔽欺,偷取一切,不能作法于治,不能革弊于细,独贻陛下兢兢之忧也。
诚使朝皆奇杰,则朝廷重而百度正;
外皆循良,则上下交而其志通
虽甚盛德,何以加此,又何前载之愧乎?
以臣之愚,正谓朝位鲜魁垒之器,外官寡慈惠之师,未足以副圣心爱人縻贤之念尔。
虽然,奇杰乃间世而出,循良非比肩而有,亦在人主推择而耸劝之尔。
何以言之?
列位于朝者,忠邪不可不辨也;
分政于外者,宰牧不可不重也。
臣闻伊尹太甲曰:「左右惟其人」。
周穆王伯囧为太仆正,曰:「仆臣正,厥后克正;
仆臣谀,厥后自圣」。
旨哉,圣贤之究治本也!
尧舜禹大圣智者,然犹相与叹以不知人为忧,此九德所以为帝谟也。
至于夫子,亦以为知人之难,尧舜其犹病诸。
夫知人之所以难者,以其巧言令色之贼实也。
夫世之治乱,君之昏明,臣之忠邪,所更而有,虽治世明君,不能使其立朝居位举忠贤而无邪佞者也,由能亲忠贤而疏邪佞者尔;
虽乱世昏君,亦未必立朝居位举邪佞而无忠贤者也,由其近邪佞而远忠贤者尔。
故尧、舜之庭,稷、契班乎共、鲧;
幽、厉之朝,苏、卫侪乎荣暴。
顾上所亲而近者孰悦焉。
夫欲辨朝位之忠谀者,考其所朋之迹,而志行见矣;
察其施作之谋,而材智详矣。
忠庄而端直者,斯则雪霜之矣;
谄从而容悦者,斯亦疾风之蓬蔂矣。
进斯人也,原其誉之所自;
退斯人也,察其毁之所出。
拔茅以汇,必有类也。
如此,则列位之縻贤,颇得奇杰魁垒之士矣。
臣闻民政之本,在乎牧宰,而朝之选任,其制甚轻,铨审补除,初无差择,计阶而授,循资而遣。
或罢弱昏乱,狠顽贪忍,流毒于下,穷枉无告,刺守夺于权利,坐视其弊而莫之闻者,地相接也。
夫本既失之,姑正其末,犹愈于不正也。
昔在两汉,虽有刺史督州,而又时遣使四出,察群吏之治。
前汉则有绣衣直指,传行四方,得专免二千石
后汉则有美俗清诏之明,以按郡国。
唐虽有采访按察之职,而亦时遣郎官御史出廉外事。
诚国家举用汉唐之典,精选台阁之臣才识深明、风度方重者,时遣分道以察郡县守令能否之迹,具善恶而入报,示赏罚于必行。
如此,则宰牧之官心知劝惧,郡县之政稍以澄清。
夫是,则治民分政者颇得循良慈惠之长矣。
圣策曰:「法制寖讲,而未协厥中;
经费实繁,而未得其节。
乐未谐于《韶》《濩》,刑未措于成康,官师或昧于廉平,风俗颇亏于素朴」。
此以见陛下无微不讲,无小不虑者也。
夫法制所以未中,以其命令之数易;
经费所以未节,以其用度之无艺;
乐未谐于《韶》《濩》,以其工师之失职;
刑未措于成康,以其货利之乱制;
官师或昧于廉平,以其澄劝之义废;
风俗颇亏于素朴,以其分度之礼踰。
臣请为陛下悉数以终之。
臣所谓法制所以未中,以其命令之数易者,闻之《书》曰:「慎乃出令,令出惟行」。
夫命令者,国之纲纪,政之堤防。
纲纪一弛,则万目随解;
堤防一倾,则横流莫制。
故为国之本,为政之原,信为大也。
比者命令布下,寻复冲改,是以郡县承用者駮,奸吏巧诋,因缘为市,民无所措手足,而多犯于有司。
揆大体而论之,此损政之深者。
傥朝廷出令,事干大政,必集议而后行;
下于多方,必一定而无变。
略其苛细,删诸重累,俾万姓咸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如此,则法制允当,协于中理矣。
臣所谓经费之未节,以其用度之无艺者,伏以承平之日久,是故因循之弊生,日知其所增,岁不知其所减,此费之所以烦也。
陛下幸加惠思所以撙节之理,臣谓宜以约处之而已。
宫室台榭,足以顺阴阳之候;
旌旗羽卫,足以昭文物之容;
苑囿池籞,足以备游豫之行;
音官乐部,足以具燕享之礼。
自馀土木之不急者举罢,容卫之罕用者勿饰。
宽池囿之利,下赋于贫民;
省音乐之伎,稍斥其冗食。
减后苑之工巧,息匠司之营缮;
慎无名之好赐,约无功之匪颁;
罢缁黄之厚施,节一切之横费。
以缓天下水旱之赋,以为国家帑廪之实,以济疲农工女稼穑之勤,以整老弱孤寡饥劳之殃。
如此,则德泽被于天下,而经费有节矣。
臣所谓乐未谐于《韶》《濩》,以其工师之失职者,昔舜命九官,夔实典乐
汉史叙得人之盛,而儒雅质直与协律并列。
又汉制,卑者之子不得舞宗庙之酎。
历代而下,乐府令丞多用士大夫,均声考律,其义微矣。
故师胥瞽矇,古所甚重也。
今夫执伎以事上者,历象则有司天之监,医药则有翰林之署,至于琴弈书画一艺之微者,莫不厚赋廪稍,间蒙宠赐。
太医诸工,真古者大夫士之职也。
谓宜略依司天为之官次,补用知钟律之士以充其选,择取儒师为之令丞,使习其精义,通其钟吕,虽名异于《韶》《濩》,而可以荐天地,享祖宗,其义一也。
臣所谓刑未措于成康,以其货利之乱制者,伏以国家之在宥天下,一统治平,德教加于蒸民,其陶化抑深矣。
陛下临御区极,钦恤庶慎,急深故之罪,宽纵出之罚,有惨怛之爱,有忠利之教,而刑未之措,狱系犹蕃,其故何由?
盖上之笼货物、渔财利之路多,筦榷、封占之法密,间之以权豪富室侵夺贫细,吏务因循,或引赇贿,不能抑强扶弱,是以小人业蹙,穷而思滥者众矣。
诚朝廷慎择守宰,摧抑豪猾,稍宽利路,以优齐民;
刊定律令,除文致毛细之法,务从简易,便于遵守,使民不敢欺冒而试法,吏无以轻重而舞文,则刑虽未尽措而罗阱宽矣。
臣所谓官师或昧于廉平,以其澄劝之义废者,按周典小宰以六计弊群吏之治,虽治行不同,而同主于廉。
故驭吏之法,丽重惟货,而受赇抵禁,相继有焉。
意者官刑稍以宽弛,部长多所故纵欤?
夫贪吏侵刻下民,善事上官,腹心爪牙,各有施设。
及贯盈灭趾,官以墨败,而又赦令屡下,亟蒙释解,丹书未乾,已冀收叙,此所谓官刑稍以宽弛者也。
今夫宰有滥黩之迹,而守倅纵不考验;
守倅有贪暴之政,而司官隐不上闻。
及乎恶积而不可掩,事播而不可逭,罪止不察,厥罚至轻。
倘使诸统摄之司及于联事之职赃罪相坐,以重其累,则人自为计,下无容奸矣。
夫峻刑苛禁,诚非治世善化之意,然今风俗流溢,踰轨者众,不严官制,何以立法?
犹乎驭駻突而不利乎衔策,且奔踶而冲蹶矣。
古所谓惟齐非齐者,谓此道也。
臣所谓风俗颇亏于素朴,以其分度之礼踰者,《书》曰:「惟民生厚,因物有迁。
违上所令,从厥攸好」。
故君人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恶以御民淫。
夫风化之所起,必由上以达下,内而及外。
且万邦表则,在乎王国,今夫彫饰巧伪之器,奇邪纤靡之服,陈鬻于市,流于四方,诈伪奸欺,聚为渊薮。
按《周官》以仪辨等则民不越,以教节则民知足。
古之制民者,使之虽富不异服,无故不食珍,纳币无过五两,合亲不踰一肉,故王道之端,必自制节始也。
谓宜益条其僭侈之弊,惟事事为之分,所示制令,期于必信。
如此,则争夺踰靡之俗革,礼义敦厚之教行矣。
圣策曰:「夷貊虽率化,而时有陵犯边鄙者;
岁时虽嘉靖,而时有儆戒变异者」。
兹又以见陛下过虞寇聚之渐,祗畏天戒之重也。
然陵犯之扰,虽特徼裔之小丑;
变异之来,兹乃阴阳之大事,何陛下问之后乎?
彼群蛮依溪峒之险,恃林岭之阻,窥伺无备,潜出攘掠,结集如蜂蚁,飞迸如鸟兽,守臣无状,自投亡地。
然此之区区者,亦何足以累国威,烦圣虑哉!
臣谓边事之重,其在西北乎。
北戎通好于我馀三十年,自汉氏已来,夷夏之和而能坚守信誓如今之久者,未之有也。
非惟怀我恩信,利我聘币,抑当我盛德之世,无衅可乘。
夫以利相结者,利尽则交疏;
以势相合者,势解则难作。
故有备无患谓之善,无恃不来,在乎多算。
西陲虽受羁縻,姑息盖久。
自国家失朔方,弃灵武,置戍内地,控扼益蹙,虽贡职外谨,而巢穴内坚,鄙上之防,不可不戒。
且自唐氏中世以降,兵农之业离,文武之权分,而政事不齐,国谋相乖矣。
今之边事根本,在于庙堂措置设施,固非下臣所得而详,然三军之命系于主帅,是以择将之重,兵事之本,臣请因平寇之问,著于后篇以言之。
深惟陛下以天日高明之德,承祖宗淳耀之灵,夙兴视朝,中昃勤听,敕天之命,临此下人,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宜乎自天降休,百嘉来应。
而灾异数作,谲变仍见,上天勤勤之意,谅不徒发,而必有所属也。
间者殒星如雨,流扰失次;
地震定襄,裂而涌泉
雷不收声,泄于穷冬
正月以来,日蒙少光,辄或数日不解。
臣鄙儒,昧于天官之学,窃考《春秋》之义及前志天文五行之占,其咎皆由乎阳德微弱,阴道专纵,下为阿比,盗用威柄者也。
夫阴之为象,臣道也,妻道也,夷狄之道也。
天意若曰,将俾陛下察左右之奸,正宫闱以礼,谨边防之备者乎!
夫人君之道,所以配乾而法天者,盖取乎乾体之刚,天行以健也。
刚故中正无邪,健故运用不息。
《洪范》曰:「惟辟作福,惟辟作威」。
《春秋》之义,讥大夫之专者。
夫臣下能窃威福之柄,亦不专在乎执政当国者,茍信听之或过,则欺诬之随生。
蚁漏坏堤,炬遗燎原,杜渐防微,在慎厥始。
此所谓察左右之奸者也。
若夫防戚党之侵预,绝女谒之请求,御进取周典之文,均选循汉氏之制,戒留连之害政事,省幽怨以延和气,此所谓正宫闱以礼者也。
若夫将校之列,思其智勇可任者为谁;
卒伍之众,察其锐骁无前者有几。
边垒守将,孰有捍城之材;
帷幄谋臣,孰有折冲之算。
至于储峙输发之术,兵械精完之数,有一未备,非先胜之道也。
此所谓谨边防之备者也。
夫是三者,惟在陛下存神而远照,凝虑而深思,利柄勿以假人,主威贵乎独运。
虽箧椟已固,扃钥不可不严;
虽垣墉既修,关键不可不设。
用乾刚以弭阴异,谨人事以应天心,如此,则灾异不足消,休祥不足致也。
且圣策俾臣精心极虑,无有所隐,臣既冒陛下斯举矣,敢悼后害而为身谋者欤?
亦在陛下宽狂妄之诛,以来天下至当之言焉。
圣策曰:「古之制度可用于今,今之章程有盭于古,并宜条列,勿事猥并」。
臣谨按《春秋》之义,讥变古易常者,而又善变之正者。
盖国之善制,不可轻变,其未至者,变之可也。
伏以先制旧法,彼此一时,事体权宜,各有云设。
诚大制或大典章,为世规摹,著在甲令,故当守而勿失,谨以奉行。
至于凡小事为,因时消息,或迹存而理异,或法久而奸生,必践而行,以为无改于祖宗之道,此所谓胶柱而鼓瑟,刻舟以求剑者。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
故复而不厌,而不弊之谓道。
昔先王之作为爵禄赏罚,以亲揽其柄,是以为天下之主。
见劳授赏,则众誉不能进无功;
见恶行诛,则众谗不能退无罪。
若政无大小,人无善恶,进退用舍,一取诸旧,是爵禄赏罚不在人主而在例也,与夺之柄于陛下何有?
臣愿陛下革弊去蠹,无不忍之爱;
拔材赏忠,无疏贱之隔。
大稽诸古,小于今,使天下之耳目常新,万务之本原必正,无曰引例合义而已。
如此,则古之制度斯用于今,今之章程自合于古矣,帝王之制,不亦光大乎!
圣策曰:「立乐之方,何以答神祇而来瑞物?
祥刑之要,何以空囹圄而致和气」?
臣前所谓谨工师之职,齐货利之制者备矣。
夫乐作而顺气成象则和,和则瑞物至矣。
故夔曰:「于!
予击石拊石」,「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刑得中则清,清则和气应矣。
故《周官》曰:「以刑教中,则民不暴」。
夫是,则和气其有不通乎!
圣策曰:「遴拣多士,懋建庶官,咸有常规,可为来范。
唐氏考功之格,善最悉陈;
汉家刺部之仪,科条具举」。
臣按《唐六典》考功考课之法有四善:一曰德义有闻;
二曰清慎明著;
三曰公平可称;
四曰恪勤匪懈。
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献可替否,拾遗补阙,为近侍之最;
铨衡人物,简擢良材,为选司之最;
扬清激浊,褒贬必当,为考校之最;
礼制仪式,动合经典,为礼官之最;
音律克谐,不失节奏,为乐官之最;
决断不滞,与夺合理,为判事之最;
部统有方,警守无失,为宿卫之最;
兵士调习,戎装充备,为督领之最;
推鞫得情,处断平允,为法官之最;
雠校精审,明于刊定,为校正之最;
承旨敷奏,吐纳明敏,为宣纳之最;
训道有方,生徒充业,为学官之最;
赏罚严明,攻战必胜,为将帅之最;
礼义兴行,肃清所部,为政教之最;
详录典正,词理兼举,为文史之最;
访察精审,弹举必当,为纠正之最;
明于勘覆,稽失无隐,为勾检之最;
职事修理,供承强济,为监掌之最;
功课皆充,丁匠无怨,为役使之最;
耕耨以时,收穫成课,为屯官之最;
谨于盖藏,明于出纳,为仓库之最;
推步盈虚,究理精密,为历官之最;
占候医卜,效验居多,为方术之最;
讥察有方,行旅无壅,为关津之最;
市廛不扰,奸滥不行,为市司之最;
收养肥硕,蕃息孳多,为牧官之最;
边境肃清,城隍修理,为镇防之最。
类其善最,校定内外文武官吏之课为九等焉。
刺史以六条察所部二千石,其略曰豪右兼并,占田过制;
二千石纳引赇贿;
曰喜怒任情;
曰选署不平;
曰子弟请托;
曰违公下比。
此科条之目也。
圣策曰:「士民之类,愚众贤寡,奢僭相尚,习以成风,不严而化,其术安在」?
夫戒奢防僭之术,臣既略陈于前矣。
盖民之为名,谓其泯然无知辨者,愚之众也,所禀盖然,其动静趣习,惟上是视。
故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言下化上之速也。
在《易·履卦》《象》曰:「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故上下诚辨,则民志斯定矣。
其在《节卦》《象》曰:节「以制数度,议德行」。
夫数度有等,则贵贱章别;
德行见奖,则贤愚自分。
此则节之本也。
陛下念民习侈,屡以为问,有以见圣意之深悯乎末俗之不厚也。
间者颁下诏旨,戒服用之尤溢者,媮靡少损矣,然未足以称陛下淳俭之教,意者民之所效者,其本未正欤?
《春秋》之义,法之所建,必自贵者始。
陛下诚欲清天下之弊,其自诸戚里豪贵大臣之家以先之,上徐趋而下奔走矣,不严而化,此其术也。
圣策曰:「蠢尔微寇,何以革其非心?
漠然大钧,何以致其顺序」者。
夫裔夷微孽,臣既列于前篇矣,其择将之事,请得复尽焉。
今禁卫千幕,环络京甸,什五相长,偏裨相承。
六军之重,统乎元帅,而皆起奔走之勤旧,积恩泽以稍迁。
以躯力为武,以引强为材,智不足以达机变,惠不足以抚部伍。
冒没宠利,优游太平
轻肥相夸,坐受姑息。
设不幸遐陬有啸聚之寇,边隅有侵牧之扰,虽受成于上,指纵在人,非惟师律之不臧,智勇之无恃,是其肯委易得之富庶,冒难死之锋刃乎?
故将不知兵,主不择将,无功厚赐,无劳重禄,皆法所忌者也。
向者朝廷念将帅之材难,是以择󲦤绅之能者,然其所得,率多善奔走人事,以为宠利之路而已,其钤略才艺不谓无之,然固鲜焉。
诚国家因为科条,损益其制,使夫衣冠之应诏者,为设机宜十问以策之,必有稽于军志精合,于时体者为通,擢之理戎,参于列校,其方略智勇固未之尽,抑犹愈于徒进者也。
至于和大钧,致大顺,兹由民心下和,则和气上应尔。
时使薄歛以富之,缓刑弛力以佚之,制节谨度以平之,择吏审令以安之。
是以政和民和民和而后阴阳和,阴阳和则大钧调而顺气序矣。
圣策曰:「且道者万世无弊,而前代有忠文相救之说;
法者百王不易,而旧典著轻重异用之宜」者。
夫董生推道,盖探其本而言;
荀卿论刑,盖有所激而发。
彼三代之弊,虽有忠文相救之说,至于法天顺人之意,其可改乎?
此则万世无弊之本也。
彼治乱之世,虽有轻重异用之宜,至于遏恶扶善之用,其可殊乎?
此则百王不易之制也。
圣策曰:「《戴记》为国有九经,所宜诠次;
《周官》辨地以五物,咸为敷陈」。
夫为国有九经者:脩身则不惑,尊贤则道立,亲亲则诸父昆弟无怨,礼大臣则不悖,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此为国之九经也。
《周官》大司徒之职,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动物宜毛物,其植物皂物,其民毛而方;
二曰川泽,其动物宜鳞物,其植物宜膏物,其民黑而津;
三曰丘陵,其动物宜羽物,其植物皂物,其民专而长;
四曰坟衍,其动物宜介物,其植物荚物,其民皙而瘠;
五曰原隰,其动物宜裸物,其植物丛物,其民丰肉而庳。
此五地之物也。
圣策曰:「固将施之于行事,匪独取之于虚文」。
兹以见陛下虚己以咨询,留听于葑菲者也。
臣才识迂鄙,不通于政,至于所发,亦庶几有以上当圣心者,陛下不废其言,择其近是者粉泽而用之,使天下知国家设科取士之道不为虚名,则岂惟臣之独被宠灵也哉,固朝廷之盛美者已。
臣昧死上对(《乐全集》卷一八。又见《历代名臣奏议》卷三〇。)
「虽」原作「匪」,据右引改;
「小丑」原作「强敌」,据汪藏本及右引改。
元祐辛未上元后一日周文之刘瑞迈章纵矩游浮玉1091年1月16日 北宋 · 米芾
 押尤韵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浮玉亭
近臈昔夹衣,入春今重裘。
天运亦已广,四序或不周。
张灯儿戏歇,发兴在沧洲。
兹山通玄府,瑶坛帝曾游。
荷衣可荐藻,神清不沉牛。
厌俗入喧乱,风波屡为忧。
昨夕净名天,结客涌不留。
一唈寄心契,江澄客漾舟。
冰磴若见拒,寒荄如有愁。
大块欲动蛰,阴壑尚潜虬。
重赏定谁与,春光会和柔。
临旷摄北若,持坏结东流。
卧石带白云,勒崖托千秋。
焦公心赏佳,扫迹愿相投。
分山飞鸟争,划水游鳞雠。
借我一锡地,为公瓢挂头。
乐圃先生墓表 北宋 · 米芾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四
乐圃先生吴郡朱氏,名长文字伯原光禄公之子。
十九岁登乙科。
病足,不肯从吏趋,筑室居郡乐圃坊,有山林趣。
著书阅古,乐尧舜道。
久之,名称蔼然,一郡向服。
郡守监司,莫不造请,谋政所急。
士大夫过者必奔走乐圃,以后为耻。
名动京师,公卿荐以自代者甚众。
天子贤之,起为本郡教授
以为未广也,起为太学
先生以道授多士,未几,擢东观,仍兼枢府属。
元符元年二月丙申,遘疾不禄,享年六十。
子耜,杭州盐官
耦、耕举进士
六月葬至德乡,从光禄之茔。
先生道广,不疵短人,人亦乐趋。
先生势不在人上,而人不敢议,盖见之如麟凤焉。
方擢,欲使大施设,而命不假,朝野惜之。
著书三百卷。
六经有辩说,乐圃有集,琴台有志,吴郡有续记。
又著《琴史》,其序略曰:「方朝廷成太平之功,制礼作乐,以比隆商周,则是书也,岂虚文哉」!
先生志也。
至于诗书艺文之学,莫不骚雅造古。
死之日,家徒藏书二万卷。
天子知其清,特赠缣百匹。
呜呼,先生可谓清贤矣!
余昔居郡,与先生游,知先生者也。
表曰:
穷达有命,出处有时。
司出处者,非命而谁?
时与命违,士能不出。
出而无命,熟稔于时?
升公之堂,理公朱丝。
清音不改,乐圃松悲。
呜呼哀哉!
按:《宝晋英光集》卷七。又见《宝晋山林集拾遗》卷四,《吴都文粹》续集卷三八,光绪《苏州府志》卷四九,《江苏金石志》卷一○,国家图书馆藏拓片·二五二三。
后汉金乡长侯君碑跋1064年4月29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一、《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六、《集古录》卷三、《六一题跋》卷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金乡长侯君碑》,云君讳成,字伯盛山阳防东人也。
其先出自豳岐,周文之后,封于郑,郑共仲赐氏曰侯
厥胤宣多,以功佐国。
汉之兴也,侯公纳策,济太上皇鸿沟之阨,谥曰安国
君曾孙酺封明统侯
光武中兴,玄孙霸临淮太守,转拜执法右刺奸、五威司命大司徒公,封于陵侯,枝叶繁茂,或家河洧,或邑山济。
君即上党太守之弟。
郡请署主簿督邮五官掾功曹,守金乡长
建宁二年四月癸酉卒,年八十一。
碑文首尾皆完,故得详其世次。
其云上党太守,不见其名。
按《汉书》,执法右刺奸、五威司命,皆王莽官名。
《侯列传》云:时为随令,迁执法刺奸,而未尝为五威司命
后事光武,代伏湛大司徒封关内侯
既薨,光武下诏,追封则乡侯
而此碑言封于陵侯,未知孰是?
据碑言,刺奸司命光武时官,盖碑文之缪矣。
治平元年四月二十九日书。
诫励风俗浮薄诏(限二百字以上成)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二、《安阳集》卷四○
夫革文变薄者,兴治之大;
砥名砺行者,为士之常。
故清净则化行,端悫而名显。
康世导俗,率由斯举。
朕保宥黎献,辑宁区域,纳上穹之祐,衣前人之言。
周文之小心,汉光之柔道,惟兢惟业,勤览万机。
曷尝不敦本体元,废奢长俭,推行忠厚之教,敦任廉良之人。
盖将欲抑浮伪之风,崇礼让之训,嘉与宇内,同臻是涂。
然而人性易流,俗尚难一。
久安涵养之惠,寖启浇漓之源。
多行险以期荣,作择利而安己。
人或有善,蔽之而不言;
官或任权,靡然而争附。
妇姑求胜,朋比相高。
茍兹弊之弗悛,实有邦之甚蠹。
是用特申明谕,遍饬多方,各宜履道求中,饬躬希古。
罔沽誉以干进,思首公而尽规。
官之修则上必闻,效之实则名自至
朝有禄位,本观贤才。
傥行己以毋邪,在旌能而孰吝?
告于中外,当体余言。
拟御试武举 北宋 · 陈师道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八、《后山居士文集》卷八、《皇朝文鉴》卷一一○、《永乐大典》卷一三○八二、一三四五三、《经世八编》卷七八、《经济类编》卷五六
问:汤武之兵无敌于天下,然而或曰出其不意,或曰天命未也。
晋文公伯者尔,然欲用其民,则曰教之义,示之礼与信。
夫出其不意,诡道也;
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矣,然而犹曰天命未也,其故何哉?
能用其民以礼义信,然而不曰王者之事,何也?
昔之誓师者,或曰「孥戮女」,或曰「有常刑」,或曰「有大刑」,或曰「有无馀刑,非杀」,其不同何也?
司马迁读《司马兵法》,曰虽三代未能究其义、如其文也。
今其书尚在,其义难尽,其文难遵者何与?
墨子之诎公输,九攻而九拒之,诸葛之服孟获,七擒而七纵之,其智安出哉?
诸羌犯汉,辛武贤、段纪明则谓当大击之,赵充国、张奂则谓兵可罢。
以罢之为是,而纪明之战克;
以击之为便,而充国之算胜。
或谋同而功异,或论殊而效同,何以然也?
子大夫习于论兵,造庭待问,其以所学,具著于篇。
臣惟陛下学以王度,德以善方俗,材以成世务,而不自贤圣,托于寡昧,延见田里之士,究观文武之宜。
臣愚无以奉明问,广圣志,顾常闻之,薮宅善牧,川居善渔,昧者听微,右废者便左。
臣诚不佞,顾无游居之习、偏左之能,以成陛下好问之志,而幸万一之得哉,谨冒死以对。
臣闻孔子曰:「俎豆之事常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夫兵非圣人之学,其所学者无事于兵。
虽然,兵者政之出也,能尽俎豆之事,则军旅得矣。
圣人虽不学,盖能之矣。
刑者政之馀,兵者刑之末,非圣人所优为也。
故武未尽善,不若舜、禹之修文也。
古之为国者,兵设而不试,战习而不用,应而不倡,服而不侮,临敌而人不战,得国而市不乱,此王政也。
若夫廉、李之战,斗事也;
孙、吴之书,盗术也,不足陈于王者之前。
尝以臣之所闻敬奉明诏,其有不称,乃臣寡陋之罪,非圣人之道有所不宜也。
臣闻古之言无敌者,非谓战胜、守固,天下不能敌也,谓其愿为之臣而莫与敌焉。
昔者商汤东征则西怨,南征则北怨,可谓不敌矣。
夏桀,则其众曰:「时日曷丧,余及汝皆亡」。
非商亡夏,夏自亡也。
夫以不敌攻自亡,以天下当一夫,安用诈?
三王之伐,行天讨也。
是故谋于蓍龟,询于臣民,以定其论;
法以正名,刑以正罪,以成其词;
诏于鬼神,谕于公侯,诰之于国,誓之于军,以致其众;
数之以文,惧之以武,声之以钟鼓,与天下共之。
惟公与义,诈何施焉?
故以为出不意以伐者,盖不知义也。
臣闻命者天之道,视人则知矣,天从人者也。
周文之时,三天下而有二,天之去商旧矣,不待盟津而知。
臣以为文武后之,非命后也,君子之道同而各有行也。
如权之称物,惟其所重。
文王屈义而伸仁,以同于天;
武王屈仁而伸义,以顺其命。
孔子以为文王至德也。
夫优为之与不可已而为之者异矣。
文王之为文,武王之为武也。
盟津之会,臣无传焉,其汉儒之说乎,故以武王为还师以待时者,盖不知命也。
臣闻君子内德而外行,有其德而无其行者有矣,有其行而无其德者有矣,故君子贵其全也。
《易》曰「君子以成德为行」,君子之行出于德也,德则有化。
礼义信者,德之行也。
是故王以安行,霸以利动。
利之者伪也,君子耻之。
夫德形于身而加于民谓之化,教其可、禁其不可谓之政。
无化则不革,无政则不行,本末相用,王者之事也。
晋文公则不然,蒐田以示礼,伐原以示信,勤王以示义。
夫上无化,下无教,造事举善,以耸观听,此岂有意于成俗,文之以为名尔。
然能用其民,盖有政焉。
王者尚政,行之以刑,有行而无其德,有政而无其化,此晋之所以不王也。
臣读征誓之书,知后世之刑重也。
虞之誓曰「其克有勋」,刑盖未用也。
夏、商之誓曰「孥戮汝」,周之誓曰「有显戮」,盖尚刑也。
夏商之孥,周之罪隶也。
鲁之誓曰「有常刑」、「有大刑」、「有无馀刑非杀」。
越逐诱盗则服常刑,常刑者劓刖也;
材不足用则服无馀刑,或孥或戮,犹未至于杀也。
无馀者,尽之之词也;
刑尽而非杀,犹今之言罪止于流者也。
饷不足食则服大刑,刑至于杀则极矣。
传者以谓无馀之刑,戮及妻子,臣不知其说也。
夫罚弗及嗣,皋陶之善舜也。
罪人以族,武王之伐纣也。
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周公之命康叔也,而伯禽为之乎?
先王之刑,有至于杀而无相及者,以非其罪也。
故刑至于杀不以为暴,而迁刑则暴也。
虽无誓师而至于杀,不亦甚乎?
夫三代异尚,惟其时也。
周有三典,施于五刑,惟其宜也。
军事尚威,其用重典乎!
天下有道,征伐出于天子,鲁之军刑,盖周制也,臣则知其仁焉。
先之以誓,期于不悖,示之以刑,期于不犯,未足为仁。
师克则鲜死焉,负则多矣,伸之以威,以逭死也,其仁至矣。
仁以济义,义以行信,此其所以贤也。
臣闻齐威王使其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附以先齐大司马田穰苴之说,号曰司马穰苴兵法。
夫所谓古者司马兵法,周之政典也;
所谓司马穰苴兵法,太史迁之所论,今博士弟子之所诵说者也。
周公作政典,司马守之,以佐天子平邦国而正百官、均万民,故征伐出于天子。
及上废其典,下失其职,而周衰矣,故征伐出于诸侯。
典之用舍,兴坏系焉。
徒见七国楚汉之战以诈胜,而身固未尝行道也,遂以仁义为虚名,而疑三代以文具,可谓不学矣。
史称博极群书,而其论如此,所谓虽多奚为者也。
臣谨案传记所载司马法之文,今书皆无之,则亦非齐之全书也。
然其书曰「礼与法表里,文与武左右」;
又曰「杀人以安人,杀之可也;
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
以战去战,虽战可也」;
又曰「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民也」。
此先王之政也,何所难乎?
至其说曰「击其疑,加其卒,致其屈,袭其规」,此穰苴之所知,秦汉之所行,迁之所见,而谓先王为之乎?
臣惟墨子之拒公输,匠之事也;
武侯之屈孟获,将之事也。
此百官群吏之能,非王法也。
墨子为守,屈其一世,而不以守名,自惟其术有大者焉。
墨子之所不为,臣愚敢为陛下道哉?
崇墉浚川,完廪众民,可以守矣,然而不守者,民散故也。
故曰地利不如人和也。
沟委积,所以保民也。
民固矣,而后城郭可得而守也,米粟可得而食也,墨子之术可得而用也;
不然,寇将保之,巧何施焉?
武侯之纵敌,务胜其心以持久,专意东方而无后忧,可谓善画矣。
虽然,智以服人,可以终侯之世,不可继也,此霸者之术也。
君子制法,中材守之,所谓百世之道也。
《书》曰:「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
又曰:「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夫行法于身而效于四海之外,臣谓王者之功易也。
臣闻先汉西羌之叛,辛武贤则欲攻,赵充国则欲守,臣愚以谓充国之议是也。
后汉东羌之叛,张奂则欲广恩,段颎则欲极武,臣愚以谓皆非也。
臣惟武贤之议非为国远计,冒危要幸以自利耳。
此边吏之常态,国之大患也。
臣惟充国之议有大焉,其说曰:「帝王之兵,以全取胜,是以贵谋而贱战。
战而百胜,非善之善也。
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夫虑胜而战,得而攻,可谓善矣,非全师坐胜之道也。
不战而胜,不攻而取,此充国所谓善之善者,屯田是也。
虏所保者众,所恃者地,夺其田里,则人畜失职而众不保矣。
购之以利,则有罪者可得,亡辜者可致,此坐支解虏之道也。
逸以待劳,久以待变,亡费而有备,可谓善矣,臣犹以为未也。
兵久则顿,役久则怠,内有盗贼乘间之虞,外有夷狄相因之变,防患于未然,收利于将来,有先王之意焉。
夫治外与内异,譬之于家,盗在内攻之可也,在外备之可也,千金之子不开门穴垣与盗争死,况于国乎?
臣故曰充国之议是也。
汉居属羌于三辅,与民杂处,而武备不修,将吏不选,扰以致怨,利以启贪,以故数叛。
夫御失其宜,杀之则怨,宽之则侮,张奂不惟其本,而袭儒者之弊,以恩易武,力穷则服,利而后动,一切苟安,非至计也。
段颎穷兵以尽敌,此蛮夷相攻,非中国之政也。
王者之师,务明善恶,罪人得则畏威,善人伸则怀德
二者各得其一,臣故以谓皆非也。
以臣之愚,驱之塞,限以封略,羁以恩信,完聚缮守以待其来,则汉长无事矣。
臣闻王者之治夷狄,自治而已。
譬诸身焉,气血外彊,精神内守,则邪疠不干;
本虚末弛,则风湿暑寒,乘间而作。
惟其所致,疾何能焉?
其视夷狄若鸟兽然,不足计曲直,校得失。
备禦之道,因其盛衰,来则抚之,去则已之,其来不怡,其去不戚,外之也。
文王事昆夷,武王通道九夷八蛮,太王去邠,宣王薄伐至于太原,因时之宜,非异道也。
太王,诸侯之事也。
上无王,下无霸,既不能拒,又不能去,是危道也。
宣王,王者事也。
拯民以去乱,武之经也;
逐之尽境以限内外,天之制也。
如鸟之攫,如兽之搏,驱之则已。
暴者为之,则覆巢熏穴,戮及麛卵,不可谓政。
彊则事之,文王是也;
弱则怀之,武王是也。
两彊不相下则相伤,故下之,以保民也。
孟子曰:「仁者能以大事小,乐天者也;
智者能以小事大,畏天者也。
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乐天者与天同也,畏天者同于天也。
高而能降,以无我也;
大而能覆,以无物也。
物我两亡,君子之德也。
以身与人则身重,以身与天下则身轻。
屈小以伸大,君子之事也。
以大事小,以贤事不肖,先人后身,所以为至德。
贾谊以谓天子贡夷狄为倒置,此少年之气、褊者之心也。
故其论,内则欲削诸侯,外则欲事匈奴以尊天子,其申、韩之馀意乎!
至其去国千里则忧寿不长,一失其职则涕泣以卒。
无以自容,其能容匈奴乎?
《诗》云「惟其褊心,是以为刺」,之谓也。
智有得失,材有能否,德则无不尽也。
充国可谓智矣,而内徙降羌令居、金城,驯致后患,务便于近而忘其远。
夫料敌决胜,诚非儒者之能;
见微虑远,建万世之安,亦非武人、文吏之所及也。
臣闻禹伐有苗,三旬不克,禹不以为耻,舜不以为罪,盖德不怀则修刑,刑不服则明德,君子固自反也。
德刑更用,舜之政也。
自反而不责人,舜之所以贤也。
以舜之政,以益佐禹,不能得志于有苗,而兵家之书有必胜之术,非臣所知也。
夫以禹、益之智,诸侯之师,岂不足以一战?
君子胜人不以力,有化存焉,化者诚服之也。
故曰「满招损,谦受益」,「至諴感神,矧兹有苗」。
然则舞干羽于两阶,又岂足以感人哉,所以偃革而修文也,夫惟有德可以服人。
臣又闻柳下惠曰「伐国不问仁人」,问且不及,而兵家之书奋然自任,欲一试之,幸而不得,则又以遗人,是乐祸也。
故术不可不慎。
臣愿陛下循大禹之事,服下惠之言,而却兵家之图书,将不敌于天下而威行万世,区区之虏,何足留圣意哉!
陛下幸诏愚臣,敢有隐情?
不敏之诛,惟陛下赦之。
至城南别祖仁未归约文之不至 宋 · 孔平仲
五言律诗 押覃韵
送客柳亭晚,倚栏秋雨酣。
风烟满湖上,景物似豫章本作是)江南
萧洒怜神往豫章本作俊),从容忆手谈。
老来心易折,离绪已难堪。
周文之主簿 宋 · 孔平仲
五言排律 押支韵
俊逸驹千里,孤高一枝
清才比栖棘,馀事付枯棋。
小邑今官满,当涂半己知。
扬舲发江浦,策马望京师
待诏须金马,支床笑玉龟。
都尘亦可畏,莫遣素衣缁。
谢宫观1102年8月25日 宋 · 孔平仲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七二、《朝散集》卷一○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
备员关右,无补毫分;
寄食淮南,方沦冻馁。
忽预真祠之列,稍宽涸辙之忧,祗奉宠灵,但深感涕中谢。)
窃念臣伎能素短,齿发早衰,自脱瘴乡,屡婴危病。
顾形体之久瘁,何仕宦之能堪!
傥寘闲官,尚沾寸禄,是为徼幸;
今乃拜恩,在臣之愚,揣分已过。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聪明时宪,圣敬日跻,广文之声,行尧之事,兼充孝弟之美,坐格华夷之和。
鳏寡孤独,均被于上仁;
豚鱼草木,皆遂其生理。
故兹蹇浅,亦在甄收。
况洙泗乃先祖之乡,而黄老垂大道之教。
杜门养性,庶全萧艾之生;
克己追愆,犹冀之复。
誓坚晚节,仰报熙朝。
谢判院舍人举京官启 宋 · 孔平仲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七三、《朝散集》卷一一
沙汰之馀,在所不取,典司非正,可以为辞。
而又从事之日未深,登门之路最晚。
苟逃谴责,已为雅度之并容;
忽被甄收,尤见至诚之特达。
得之非意,感亦无穷!
某天资冥顽,吏迹奇蹇。
世喜闻于圆媚,应对失之大方;
人习尚于雷同,分守期于无愧。
居常寡助,动辄见尤。
自非旷然,谁肯怜者?
恭惟某官抱经纶之远器,居侍从之上游,其为中也笃实而不欺,其为外也庄重而有法。
士皆争出于门下,上方倚以为公卿。
固有想见风采之未皇,愿事羁靮而弗得。
惟兹浅陋,更处贱微,本无一介之先容,但与同僚而旅进。
所言职事,何以见肝鬲之存;
相接须臾,未足尽平生之学。
而乃赐以颜色,荐之朝廷,此其蝼蚁之私,何啻丘山之重!
士为知己,古有杀身;
人岂无情,今将报德。
苟非深造于道,何以有为于时!
若夫正心诚意之大端,读书业文之馀事,近而行己,远以事君,从容进退之间,慷慨功名之会,更祈教诲,以讫始终。
又奉周文之 宋 · 孔平仲
 押词韵第三部
金台招俊乂,之子值明时。
石蕴荆山璞,当为璧与圭。
丝随物所染,在涅要不缁。
竹箭中有筠,岁寒尚猗猗。
匏叶异甘苦,采掇须自知。
土性殊美恶,栽培择所宜。
革急而韦(原作土,据豫章本改)缓,古人贵调胹。
木老雁被烹,吾师乃支离。
奏论天地之复与人之复淳祐六年 南宋 · 吴潜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七一、《许国公奏议》卷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忧患馀生,久蛰山林,荣望已绝。
乃者陛下孟冬之吉,晨谒原庙,夕洒宸奎,在列诸贤,以次登进,而臣亦获与黄纸除书之目。
上恩深厚,勉造阙廷,适以仲冬,对扬便殿。
维是月也,于辰为子,于卦为《复》,盖圣人所以著三才参合之妙而开万化新美之机。
臣方学《易》,用敢推详其旨,以为入告之义,陛下试垂听焉。
臣闻天之所赋者性也,性之所具者善也。
夫茍率性而行,正亦何暇于复?
惟其有形体而气禀梏之,有气禀而嗜欲乘之,有嗜欲而境物诱之,不能命五官而命于五官,不能宰七情而宰于七情,于是始有恶焉,与善而对立。
恶寖滋而寖长,则善寖蚀而寖微。
然恶虽滋而本无,善虽蚀而本有,一息之觉,天理毕呈,寸隙之光,人伪俱丧。
譬之重阴固冱,而一阳萌檗,黄钟动葭灰飞而气应,井泉温荔挺出而物应,生生递续,化化不穷,故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天地之心,人之心也。
天地之心,以动而复者也。
若动而遽止,非复也。
周文之繇曰:「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此言天地之复,必至于二阳三阳之朋来而为《泰》,四阳五阳六阳之朋来而为《乾》,然后为复之全功。
人之心以知而复者也,若知而屡迁,非复也。
孔子之赞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
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
此言人之复,必如颜氏子之过而必改,改而不贰,然后为复之全德。
以复之全德,而配复之全功,其斯为圣学之功用欤!
自昔时君世主,固有昏冥颠悖,迷而不复,终其身乱亡相寻者,不足言;
亦有乍明乍晦,复而不悔,复而不终,以一人之身而自为始乱者,不必言。
其善于复者,臣于商、周得二君焉,成汤、宣王是已。
成汤自制心检身之复,以达于显忠从谏,官德赏功,而极其效为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则以大事小之耻复矣。
宣王自侧身脩行之复,以推于受箴纳诲,任贤使能,而极其效为《六月》之北伐,《采芑》之南征,则以夷狄侵中国之耻复矣。
惟其复于义理而不渝,所以复于事业而不爽。
《诗》《书》所载,粲然光明。
恭惟陛下缉熙就将,日与羲文周孔神游于千载之上,特不知陛下亦尝体认于复之义否乎?
夫初之不远复,观省之功也;
五之敦复,持循之力也。
观省之功,知及之者也;
持循之力,仁守之者也。
且夫甲午改纪,陛下之一复也。
然制于身心而达于天下国家,其本末犹是也,是陛下之复未固也。
甲辰改纪,陛下之再复也,至是陛下春秋盛矣。
孔子四十而不惑,孟轲四十不动心,曾参五十而心化,蘧伯玉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
盖四十五十之间,圣贤心为成德之候。
然则陛下今日之复,其可以不固乎?
凝然其正,湛然其明,为陛下心之复。
得毋有欲以便僻侧媚蛊吾之复者乎!
国必有副,爱惟其亲,为陛下家之复。
得毋有欲以迁延犹豫滞吾之复者乎!
于是而之于国之于天下,君子复于进矣,凡以阴谗密愬而贰其复者,当察也。
小人复于退矣,凡以通神使鬼而摇其复者,当察也。
纪纲复于振饬矣,凡以偏私系累而蠹其复者,当察也。
政事复于宽大矣,凡以烦苛细碎而残其复者,当察也。
以至民之未复于富庶,如之何抚摩培植,以要其复欤?
兵之未复于盛彊,如之何整齐教训,以求其复欤?
财用之未复于殷阜,如之何裁制均节,以臻其复欤?
境土之未复于规恢,如之何经营布置,以底其复欤?
由一念之复而求證于庶事之复,因庶事之复而求端于一念之复,内与外互观,行与知并进,如是而陛下不为尧舜之君,天下不被尧舜之泽,臣未之前闻也。
不然,复于暂而未必能复于久,复于名而未必尽复于实。
君以已复为足,而不以行健先其臣,臣亦以已复为足,而不以健顺承其君,刚来而有往之机,道升而有降之渐,危心易放,正气难持,既无以保复而汇进于六阳,安知不反复而骤决于一阴乎!
不可留者光阴,不可料者世变。
然而天下之事,岂堪频复哉!
臣不胜惓惓孤忠,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