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都大司联衔申省乞为饶州科降米状(以下并江东1245年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三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
臣等误蒙拔擢,俾将使指,属部休戚皆条画以闻。
置司之郡,财计筑底,事势危急,忧在旦夕,若不以直控告朝廷,早为之所,设有阙误,岂不上负使令?
窃见饶州向来苗米一十八万为额,至嘉定间史定之为守,修鄱阳,至米额止十二万,比之旧额已失六万。
定之有巨援,行霸政,然已失者不能复也。
其后米额转见失陷,名为有十万催额,端、嘉以后,每岁仅催及八万。
本州厢禁场监铺舍军兵每月合支七千馀石,每岁合支七万馀石,正米仅足以支遣本州军粮,而斛面折价仅足以撑拄郡计,如岁贡金七百两之类皆取此,所有岁解淮西总所六万石、淮东总所三万石,无所从来。
本州官吏非不知饷军事急,乏兴罪大,本州军粮缺乏,祸在目前,故每月且救目前而以欠总所纲运为常。
目今两总所专官下州,每日州催到些少,两总所合分剖装船而去,入州仓者全见管不及万石,仅可以支今月军粮。
三月七月整整六个月,支军粮四万二千石,其可指拟者诸县未催万馀石而已,更缺米六万石还两总所,二万石接续军粮,方可以待早禾之熟。
去岁几乎败阙,幸前提刑蔡都承摄郡,目击利害,为白庙堂,准省劄拨借转般仓米五千石、义仓二千石,又拨助义仓三千石,某又就本司拨借平市米六千石贴助,仅免疏虞。
然所借米本州至今无可拨还,今岁又添闰月,一郡之人凛凛不安。
最是本州转般仓米旧管常平数万石,近准省劄拨五千石借饶州,一万五千石与池州,三万六千石与庐州,见存止一万四千斛,此外别无颗粒可以指准,官吏相视无策。
独有常平义仓乃属专司为民间饥荒之备,然义仓见管米三万馀石尚可拨那,军民休戚相关,切恐朝廷未知饶州虚实,取拨转般仓米未已。
事关利害,某等今有条目申请下项:
一、乞公朝体念郡计狼狈至此,将见管转般仓米一万四千馀石之内,及于义仓米内,照去年例拨借二万馀石,应副饶州接支军粮,以解目前倒垂之急。
尚虑或者必以去年已借未还为疑,缘本州不幸四五年连年荒旱,蔡提刑与某各将本州米减放三万馀石,所以须用接济。
若今年得稔,官可既无减放,人户亦易供输,却将所借之本州责限抱认补还,庶几米斛有归,本州军粮无缺。
伏候钧旨。
一、两总所见行下催督纲运,淮东止是催淳祐三年至五年,计欠四万馀石;
淮西则并催淳祐元年五年积欠,计二十五万馀石。
缘元额岁解淮东三万石,淮西六万石,故欠淮西者尤多。
淳祐三年以前米合该赦免,未蒙豁除,今衮同催督,纵使本州尽将五年催到全米八万馀石尽解还淮西总所,尚未可足偿四年五年之欠,如淮东总所何?
如本州军粮何?
事当论实,豁旧乃所以催新也。
欲望公朝酌量行下总所,照赦豁欠,及念本州荒旱相仍,青黄未接之际,稍赐宽假,少俟早禾登场,逐旋补解。
幸今两王人恻怛,明恕下情,止是文移督责,不忍谴劾官吏,为德甚厚。
然被差官员遂日分剖仓米而去,不留军粮,则极系利害。
伏候钧旨。
右,今条具如前。
某等窃郡计所以狼狈不可为者,非一朝一夕之故。
询之郡人,以为自顷朝廷和籴,上户规避,各将产钱飞寄,昔日之上中户皆化为下户,缘此苗米失陷,今须重新计理板籍一番。
一也。
又自端平初提举司台臣建请,将本州斛面每斛减二斗五升,岁失斛面二万五千斛,十二年间计失米三十万斛。
二也。
鄱阳一县财赋最多,数年缺知县,以往往人望而畏,莫肯注授。
三也。
绍定元年至今十八年间,惟八年得稔,而十年皆以水旱减放。
四也。
拖照旧牍,绍定三年四年五年、六年,袁提刑四次检放十七万八千馀石;
嘉熙三年史提刑检放八万馀石;
此三数年内,租税十分之中失其七八。
后人催到新租,止了得为前人补创痍,填失陷。
譬如穷人之家,用过钱物在前,今虽极力撙节,终是扶持不起。
不幸四年五年俱旱,某与前任蔡提刑各历郡县,深知本州痛痒,所放旱伤通不三分,亦知不满郡人之望,不偿农夫之劳,实以军粮缺乏,不容放手,而犹不了支遣,此其可不急求其故而听其自为败坏乎?
已减斛面不可复增,已蠲租税不可复理也,凋弊郡县不可以骤扶持,虽欲选僚属,立规模,整薄复失陷,皆已无及于事,惟有哀鸣朝廷,早求拨助,可解目前之急。
某等以置司所在事急如此,不容缄默为谨,一郡军民迫切有请,谨具尚书省,伏望钧慈施行。
〔小贴〕某等先乞拨借米斛,所有鄱阳一面踏逐有才干人申辟,重新整顿版籍外,伏乞钧照(《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七九。)
量:原无,据清抄本补。
饶州修城咸淳九年闰六月 南宋 · 黄震
 出处:全宋文卷八○五五、《黄氏日钞》卷八八、《永乐大典》卷八○九三
设险所以固国,重门所以待暴。
设为城郭之守,盖自昔有邦有土者急先务,况边遽未宁之日乎?
然城圮不修,所在相望,何也?
事固莫城郭之为急,费亦莫城郭之为大。
自端平开边,调度日烦,州郡往往多煎熬,虽一公宇之微,有力不能葺者,而暇城郭之及哉?
鄱阳古名城,其南枕江,而波涛日啮之,其北依山,而樵牧日践之。
嘉定七年史侯定之始修筑一新。
是时边衅未开,郡有馀力,其修筑见谓坚致。
去之三十年,犹不免圮阙,而故丞相徽国程公为郡时再修,则力又有弗前日若者矣。
况又去之三十年,其坏岂不益甚,其修岂不益难耶?
咸淳辛未,余友孙侯自吏部出为守,以实心行实政,凡事靡不从厚。
独念城之不容不修,而费之无所从出也,于是明其赋役,而财之隐落者出;
节其用度,而财之渗漏者窒;
铢积寸累,踰岁乃就。
鸠工于壬申腊月之某日,竣事于癸酉闰月之某日,所修凡十二里,计二千三百馀丈。
内已圮而新筑者四百七十五丈,女台再筑者二百四十二丈。
役工三万一千九百八十有七,用钱五十万,用楮币八万七千五百有奇,绣衣使中斋孟侯助之者一万二千;
用米七百五十六硕有奇,孟侯助之者四十硕。
俄而湖水骤涨,如东塔寺之闸口、如东边之闸口、如汇泽门之闸口、如英烈庙侧之暗沟皆苦侵淫,侯又为之结洞门,增女台,再筑以捍水患者凡六十丈,其工费又不预焉。
呜呼!
人方困于力之不足,而侯独为之有馀裕,世方患于文之相欺,而侯独为之皆确实,岂特其才其志为不可及,其贤于人又何如哉!
然侯之贤于人不惟此也。
《易》六画而为《乾》,一阴生其下即为《剥》;
画六断而为《坤》,一阳生其下即为《复》。
天下事皆当于其下焉加意尔。
始史侯之为是城也,为趾用砖才两其幅;
今侯之再为此城也,其趾用砖至八其幅。
侯之政先厚下,推此可以类见。
余于侯之为城,得为政法,并书与世之分牧者共之。
他如甃石为学堤馀一百丈,设舟为浮梁又四十艘,工役尚多,此不胜书。
侯名两炎,绍兴人,功成适以侍左召。
咸淳九年闰六月吉日朝奉郎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黄震记。
齐山洞天记 南宋末 · 王哲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四四、《名山胜概记》卷七、康熙《池州志》卷六、康熙《齐山志》卷二、《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九一
齐山如卧虎然,首于申,尾于寅,延庆院南向据其胸也。
其栋宇横架岩石林麓间,望之丽若图画,为是邑名山之胜也。
端平二年提举王伯大扁其外门曰「齐山洞天」。
松径而入,数十步至中门。
蹑蹬道而上,扁曰「云梯」。
前为藏殿,后为佛阁,东西跨壑立亭曰一览,高敞可爱。
其后曰妙空岩,元祐初蒋之奇命名也。
其罅有一石,击之如钟磬,曰丹砂。
由法堂而北,曰蕉笔岩,张公祐以蕉书石壁,故名。
东有,曰新岩;
有泉滴沥而下,曰春溜。
张时脩刻大寿字于左,前有亭曰云壑。
蹑石分道而北上,曰武功岩,正北有上清岩,一名观音岩
西北有寄隐岩。
南有石壁如屏,又数步有石窟,泉滴滴可饮一人,名一人泉
又东三步,绝石栈,临上清岩,曰寄隐岩。
又西北至窦云岩,两石对峙如洞门,有紫微亭
北至小九华峰,峰峦耸拔,肖九华之胜也。
下有石坑,深险不可入,俗呼无底洞。
由云壑分道而南,约数步,曰漫岩。
又二十六步,曰唐公岩。
西北有洞曰九顶,又曰集仙,袤三丈,广半之。
北上至峰之巅,曰翠微亭唐刺史杜牧九日登高赋诗所。
下瞰陂泽及清溪,州治关其前,长江缭其外,最为临眺之佳境。
此见于齐山之右者然也。
由翠微循山脊扪磴攀萝,崎岖东下约二里许,得华盖洞。
石势轮囷如车盖,高约三四丈,下可容数十人。
西有一穴,可罄折而入,飞鼠甚多,执燎照之则回翔,故名石燕洞
西北有玉桂岩,深可一丈。
北有莲子洞,深可二丈。
由坡而上,有危檐杰栋,岿然屹立于东崖之巅者,绣春台也,鹤山魏了翁书,北睇江淮在目。
由此而下,渐觉山环抱,地平夷,而树木阴翳之中,有绣春道院。
依石为扉,傍翼两室,曰仁静、曰智乐。
左有洞曰新兴
坎级而下,豁然明敞,壁立数仞。
嘉定间史定之又刻曰史岩。
傍有绣衣石一洞,秉烛而入,有迹蜿蜒,或指为潜蚪。
别有洞曰左史
左史州守李芃也,杜牧代之,故为立名。
又两石夹道,约数十步,过一石门,伛偻而入,得平地可三数丈,如壶中之天,故曰壶天
石眼有泉一泓,可掬而饮之。
过绣春台数百步,有二洞,东曰狮子,西曰圆顶。
有泉如乳。
旧逸二洞名,今特因其形而命之。
此见于齐山之左者然也。
若夫山北之景,则从道院右边而下。
太守李方元以山无溪涧之泽,乃沿其北址筑防贮潦,广十馀寻,深数丈,长三里,芰荷鱼鳖,可育而蕃,今遗址尚存。
东有虎啸岩石虎洞,中有石如虎蹲,皆险绝不可上。
而中有九曲水,石势萦回,山泉清澈,天造地浚,殆类人为。
又有茂林脩竹,隐映于上,宛然兰亭气象也。
醒翁岩,岩有醒翁石,旧有亭而今不存。
又有待岩者,最远而大,迤逦而西,达于长堤,则一山之景尽矣。
李芃刻有「待岩」者,言有待而存也。
齐山之泉大小凡十一,而半岩为胜,玉壶、连星为奇,飞觞、濯缨为大;
岩壁之号凡十九,而有待为大;
岩壑之号凡有九,而上清为最;
洞之号凡十四,而潜蚪尤清幽。
游者徜徉乎山间,而穷日之力不能遍览。
今历久而湮芜不可复考,姑录所传问者于右,馀阙疑焉。
按:嘉靖池州府志》卷九,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