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文中子世家 隋末唐初 · 杜淹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五
文中子王氏讳通
字仲淹。其先汉徵君霸。
絜身不仕。高尚镇天下。
十八代祖殷。仕至云中太守。
以贤良称。肇家于祁。
以春秋周易训授乡里。为子孙资
十四代祖述。克播前烈。
著春秋义统。公府辟不就。
九代祖宇。仕悯怀之难。
东迁焉。宇生罕。
罕生秀。皆以文学显。
秀生二子。长曰元谟。
次曰元则。元谟以武略升。
元则以儒术进。元则字彦法
文中子六代祖也。仕太仆国子博士
以兄用武进。常叹曰。
先君所宝者礼乐。先师不学者军旅。
兄何为哉。遂究心道德。
博考经籍。以为功业不可以小成也。
故卒为洪儒。卿相不可以苟处也。
故终为博士。曰先师之职也不可坠。
江左号为王先生。受其道者王先生业。
于是始称儒门。世济厥美矣。
先生江州府君焕。焕生虬。
虬始北仕太和中并州刺史
创家临河汾。惟曰晋阳穆公
穆公生同州刺史彦。惟曰同州府
济州刺史杰。惟曰安康献公
安康献公铜川府君讳隆
字伯高文中子之父也。
幽识远悟。非礼不动。
先生之业。所在教授
门徒常千馀人。隋开皇初
国子博士待诏龙门。时国家新有揖让之事。
方以恭俭定天下。天子常从容谓府君曰。
朕何如主也。府君曰。
陛下聪明神武。得之于天。
发号施令。不尽稽古。
虽负之姿。终以不学为累。
帝默然曰。先生朕之陆贾也。
何以教朕。府君承诏。
著兴衰要论七篇。每奏。
帝辄称善。然未甚达也。
府君始求出。补乐昌
寻转猗氏。后迁铜川
所在著称。吏人敬爱。
秩满退归。遂不仕。
开皇四年文中子
铜川府君筮之。遇坤之师。
献兆于安康献公。公愀然作色曰。
素王之卦也。何为而来。
地二化为天一。上德而居下位。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虽有君德。非其时也。
是孙也。必能天下之志。
而道不行。天所命也。
遂名之曰开皇九年
江东始平铜川府君叹曰。
吾视王道。未有叙也。
天下何为而一乎。文中子侍于侧。
始十岁矣。有忧色。
铜川府君曰。小子。
汝知之乎。文中子曰。
尝闻之夫子曰。古之为邦。
有长久之策。故夏殷以下数百年。
四海常一统也。后之为邦。
行苟且之政。故魏晋以下数百年。
九州无定主也。夫上失其道。
民散久矣。一彼一此。
何常之有。夫子之叹。
盖忧皇纲之不振。生人劳于聚敛。
而天下将乱乎。铜川府君异之曰。
其然乎。遂告以元经之事。
文中子再拜受之。十八年春正月
铜川府君晏居。歌伐木而召文中子
子矍然再拜。敢问夫子之志何谓也。
铜川府君曰。尔来。
自天子至庶人。未有不资友而成者也。
在三之义。师居一焉。
道丧巳来。斯废久矣。
然亦何常之有。小子勉旃。
翔而后集。文中子曰。
请从此行。于是始有四方之志矣。
盖受书春秋于东海李育。学诗于会稽琠。
问礼于河东关子明。正乐于北平霍汲。
考三易之义于族父仲华。不解衣者六岁。
其精志如此。仁寿三年
文中子盖冠矣。慨然有济苍生之心。
遂西游长安。见隋文帝
帝坐太极殿。召而见之。
因奏太平之策十有二焉。推帝皇之道。
杂王霸之略。稽之于今。
验之于古。恢恢乎若运天下于掌上矣。
帝大悦曰。得生几晚矣。
天以赐朕也。下其议于公卿。
公卿不悦。时文帝方有萧墙之衅。
文中子知谋之不用也。作东征之歌而归。
歌曰。我思国家兮。
远游京畿。忽逢帝王兮。
降礼布衣。遂怀古人之心兮。
将兴太平之基。时异事变兮。
志乖愿违。吁嗟道之不行兮。
垂翅东归。皇之不断兮。
劳身西飞。文帝闻而伤之。
再徵之。不至。
四年文帝崩。大业元年一徵。
又不至。辞以疾。
谓所亲曰。我周人也。
家本于祁。永嘉之乱。
东迁焉。高祖穆公
始仕于魏。魏周之际。
有大功于生人。天子锡之地。
始家于河汾。故有坟陇。
于兹四代矣。兹土也。
其人忧深思远。乃有陶唐氏之遗风焉。
先君之所怀也。且有先人之敝庐在焉。
家本俭约。茅檐土阶。
蕞如也。以避风雨。
道之不行。则知之矣。
舍此欲安之乎。不如退而志其道。
定居万春乡之甘泽里。乃续诗书。
正礼乐。修元经。
赞易道。盖有事于述者九年。
而六经大就。门人自远而至。
河南董恒太山姚义京兆杜淹赵郡李靖南阳程元扶风窦威河东薛收中山贾琼清河房玄龄钜鹿魏徵太原温大雅颍川陈叔达等咸称师。北面受王佐之道焉。
其往来受业者不可胜数。盖将千馀人。
故隋道衰。而文中子之教兴于河汾之閒。
雍雍如也。大业十年
尚书召署蜀郡司户。不就。
十一年。以著作佐郎国子博士
并不至。十三年。
江都难作。而文中子有疾。
薛收而谓之曰。吾梦颜子称孔子之命而登吾阶。
坐于牖下。北面援琴而歌曰。
礼乐既正。诗书既成。
赞明易道。聿修元经。
归休乎何必永厥龄。此殆夫子使回召我也。
吾必不起矣。盖寝疾七日而终。
门人薛收姚义等数百人共会议曰。吾师其至人乎。
仲尼以来。未之有也。
礼云。男生有字。
昭德也。死有谥。
以易名也。夫子当天下乱。
昭王不兴。莫能宗之。
故退而删诗书。正礼乐。
修元经。缵易道。
圣人之大旨明矣。天下之能事毕矣。
仲尼既没。文不在兹乎。
易曰。黄裳元吉
文在中也。请谥曰文中子
丝麻设位。哀以送之。
礼毕。悉以文中子之书还于王氏。
盖礼论二十五篇。列为十卷。
乐论二十篇。列为十卷。
续书一百五十篇。列为二十五卷。
续诗三百六十篇。列为十卷。
元经五十篇。列为十五卷。
赞易七十篇。列为十卷。
并未及行于时。遭代丧乱。
盗贼奔突。先夫人用藏其书于竹笥。
扶老携幼。东西南北。
未尝离身焉。大唐武德四年
天下大定。先夫人得返于故居。
复以书授于其弟凝。文中子二子。
长曰福郊。少曰福畤。
大唐尚书右仆射特进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司徒并州都督卫景武公 隋末唐初 · 许敬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二
有唐建极。将事补天。物色异人。营求国器。采六奇于楚将。而疆宇廓清。探九赜于商贤。而彝伦式叙。若乃西戡建□东□公讳靖。字药师陇西成纪人也。源夫龙德在躬。法混成而谓道。猿灵象臂。纵饮羽以穷神。譬诸吞乙皇灵由其□梓灵源所渐。美地冠于神洲。国谍攸章。茂绪光于列代。盖以被于金石。无俟一二详焉。曾祖欢。后魏河秦□州刺史□县开国公□和复硖殷五州刺史永康县。中南降灵。材高文梓。关西出将。气盖削成。游刃六条。理棼丝而有绪。拥旄千里。詟□军事荆州刺史绮岁权奇。慕成庆之高义。弱龄耿介。服子路之嘉言。竟能絷马埋轮。自立□□之誉。走魂□骨以□□□□□公心□以纳方邵于胸中。轥赵辛于跨下。岂非帝锡贤弼。以胙圣人。比夫□成作师。用康汉道。滋泉入繇。实沃□心。生(阙八字)之□行事咸施可久。谋而后动。智越老成。宽而纳众。量含多士。数召与语。嘉其志气。每商榷通变。靡究□涯□之可畏矣。年十有六。长安调为功曹。盖以望表黄图。光膺礼贲。英标赤县。不谢弓招。俄而雍州引□宾□□策□崩次骨严科。滥加端士。天伦之长。竟被凝脂。由是除公为汲县。历安阳三原。考绩连最。于时寰中万宇。并□设地险而分疆。公乃以德安边。长城弛⿰(木厈)。运奇料敌。合境无尘。于时鼋鼍为梁。久盘泽国。盗骊穷辙。留滞□乡。公□而涣汗流汤之旅。犹未倒戈。渐台之众。尚婴穷垒。故知元天覆构。非断鳌之所持。巨壑腾波。岂精卫□能□公□引居周卫。申之以心膂。太宗地居帝子。冥应宝图。则哲钦明。内韫知臣之鉴。推心通梦。预投□□之□溪赤堇守江堑以谁诃。由是命公抚宁荒憬。建旟直指。进次●(苜次)州。招集遗黎。将申问罪。铣徒再肇。跨有偫□利□沈□止授以兵权。慰勉痍伤。人皆拔拒。奋扬衰怠。发并冲冠。孤城掩扉。已经二载。能胜兵者。裁八百人。夜赴贼□乘其□意□扬尘翳景。我师既鲜。人皆色变。公徐撝马策而谓众云。贼扰且嚣。是其怯也。及未成列。可以薄之。□二百人蔽山□是清定因请孝恭进图萧铣。诏授行军总管。便事首途。于时八月凉秋。水凑荆门之阨。二江行潦。□□□□岭之□其巢势若疾雷。敌必无备。远徵不可以应速。近召未足以成军。计日就擒。此兵家之上策也。由是□计□为先锋□之争搏救其悬命。处死地以图山。先犯后军□师遂恧贼争虏掠。散地交驰。公亲率前茅。射虚而进。擒其伪帅。由是□江抚循岭外。承制选补。百越率从。敕授岭南道安抚大使检校桂州总管。东渐闽区。南踰象浦。雕题凿齿。并□烈□霓分糒投醪。惠深时雨。玉桴括野。候玉弩以驰威。金镯乘飙。指金陵而振旅。僵短狐于洞泽。则溆浦□流。渐长□太宗统极。宠渥增隆。徵拜刑部尚书。参图国政。别食邑四百户。仍以本官行太子左卫率。未几。转兵部尚书。再□俱远若乃旄头上列。星野于是分区。大沙下布。地脉因而致绝。谓天骄子。代蹙中原。随氏季年。长围扆□自兹□引弓超忽。白登不闻吟镝。公乃轻赍毕景。随飞雪而长䘪。勒骑通霄。籋遗风而远袭。奄逾高阙。势若飙驰。潜□□庭□如□之功是称繄赖。进封代国公。增邑三千户。加位左光禄大夫。馀官如故。曩代和戎。赏褒舞佾。昔人出塞。□号冠军。以□尚书右仆射。当权执宪。象雨露之无私。纬俗经邦。法岳渎之为纪。远清迩晏。画一之道无□翊政还醇。□三□上不能抑。下诏从之。加授特进。许其闲逸。散金之赏。拟迹疏公。松子之欢。比肩张傅。安车宏大隐之义。□□协□太宗悯兹视肉。疟彼游魂。乃诏徵公为西海道行军总管。于是撝羽申令。立表即戎。悬旌鄯善之阿。酣战昆崙□彼有惭德。改封卫国公。授濮州刺史。畴其爵邑。子孙承嗣太山如砺。信誓之文不渝。镂鼎传铭。世禄之□方□诏曰。仪比台阶。允归时望。位参兖职。必俟茂勋。是以汉之邓骘。垂芳于往载。晋之郑袤。著美于当时。特进卫国公靖。□居端副。志在奉上。知无不为。叶赞之道既彰。止足之风弥远。自违朝宠。仍属沈痾。摄养私第。炎凉亟改。言念□职事望重台槐。职雕神化。追踪昭伯。胜映前猷。继美叔林。仪形当代。庶将乞言胶序。相礼云亭。天下慭留。俄从化□以□诏赠司徒使持节都督并汾箕岚四州诸军事并州刺史。给东园秘器。班剑卌人。羽葆鼓吹。凶事所须。并命优□景武公。礼也。惟公才膺衡石。契合休明。受律九天之上。收功四维之表。洞庭狼顾。剪不崇朝。惟杨□□□如□始济东流遽阅。揭日未淹。西嵫已晦。将军从骠之客。望祁山而恸怀。丞相开閤之宾。对佳城而掩泣。乃与家□室□。
猗欤茂族。
同源帝先。
郁云摽陇。
切汉分川。
□床攸出。
金舆在旃。
洪基诞圣。
末派生贤。
秦州忠烈
执羁从□。
顾盼扬采。
鼓动生风。
惟皇作极。
求贤委政。
轩后顺风。
有虞申命。
在我明辟。
道包前圣。
拟汉藩荆。
如周引郑。
□宫南纪□智缴大风。
威歼凿齿。
夷波海澨。
廓氛江汜。
昏昏鹿塞。
淼淼鸡田。
编穹浃野。
蕴沴蒸天。
受律横奋。
电扫云褰。
□著绩溢宇腾声。
壑舟潜徙。
国栋俄倾。
托辰沈曜。
爱景韬精。
朝念明谟。
哀深诏葬。
士思令范。
缅怀宗□晋原不□□山□。
谏亲征高丽 隋末唐初 · 褚遂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九
臣闻有国家者譬诸身。
两京等于腹心。
四境方乎手足。
他方绝域。
若在身外。
臣近于坐下。
伏奉口敕。
布诰臣下。
云自欲伐辽。
臣数夜思量。
不达其理。
高丽王为陛下之所立。
莫离支辄杀其主。
陛下讨逆收地。
斯实乘机。
关东赖陛下德泽。
久无征战。
但命二三勇将。
发四五万人。
飞石轻梯。
取如回掌。
大圣有作。
必履恒规。
贵能克平凶乱。
驾御才杰。
惟陛下宏两仪之道。
扇三五之风。
提厉人物。
皆思效命。
侯君集
李靖所谓庸夫。
犹能扫万里之高昌
平千载之突厥
皆是陛下发踪指示
声归圣明。
臣旁求史籍。
讫乎近代。
为人之主。
无自伐辽者。
人臣往征。
则有之矣。
汉朝荀彘杨仆
魏代则母邱俭王颀。
司马懿犹为人臣。
慕容贞僣号之子。
皆为其主长驱高丽
虏其人民。
削平城垒。
陛下立功同于天地。
美化苞于古昔。
自当超迈于百王。
岂止俯同于六子。
昔剪平寇逆。
大有爪牙。
年齿未衰。
犹堪任用。
匪惟陛下之所使。
亦何行而不克。
方今太子新立。
年实幼小。
自馀藩屏。
陛下所知。
今一旦弃金汤之全。
渡辽海之外。
臣忽三思。
烦愁并集。
大鱼依于巨海。
神龙据于川泉。
此谓人君不可轻而远也。
且如长辽之左。
或遇霖雨滂沱。
水潦腾波。
平地数尺。
夫元菟滨海
途深难测。
非万乘所宜行践。
东京太原
谓之中地。
东撝可以为声势。
西指足以摧延陀。
其于西京
径路非远。
为其节度
以设军谋。
莫离支颈。
献皇家之庙。
此实处安全之上计
社稷之根本。
特乞天慈一垂省纳。
天老神光经表 隋末唐初 · 李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三
臣闻人不见形。
凭诸水鉴。
事不可预。
明其钳兆。
灼是虚。
尚假精意。
水鉴虽彻。
资其目成。
故形以目窥而见微。
兆以识察而观妙。
斯事毕举。
孰可仿之。
如有一阙。
则难依据。
臣性识愚劣。
艺术浅薄。
览于异书。
颇知至要。
只如目前者。
定近远。
察是非。
辩青黄。
知善恶。
上观乾象。
中测人情。
下鉴坤维。
斯等莫不皆由目中光也。
若能见之。
战斗出军。
涉水陆。
即目下㤅黑。
若光去目。
患难立至。
则上不能见辅星。
中不能辩亲疏。
下不能观万物。
此神光去矣。
其不睹斯妙。
临患之时。
夫何误哉。
颇有云为。
兼以昏晦。
若能存神于目眦。
察辅星于武曲。
则不劳灼。
休咎预分。
未接兵戈。
前知胜负。
其文省而易教。
其理精而易通。
固可以去危就安。
转祸为福。
是知高祖心动。
卒免迫人之谋。
赵襄马惊。
悬知刺客之状。
古来贤哲。
皆宗师旷晋平
张良黄石之要。
此乃传行世代。
历载既深。
文字或谬。
语有其繁。
臣窃不自揆。
辄次之以此成一轴。
号曰天老神光
谨进于阙庭。
臣熟知陛下圣虑明畅。
妙理精通。
然臣今敢闻以繁听览。
臣恐陛下以此微细。
不纳宸衷。
臣之愚直。
实以为保护圣躬。
莫不至斯道。
危难之代。
实以保身。
临事便知吉凶。
固详察不鄙刍荛。
无任忠勤之诚。
谨冒死奉表谨献以闻。
臣诚惶诚恐死罪死罪。
谨言。
贞观七年月日。
右仆射卫国公李靖上表。
西岳 隋末唐初 · 李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五十三
布衣李靖
不揆狂简。
献书西岳大王阁下。
闻上清下浊。
爰分天地之仪。
昼明夜昏。
乃著神人之道。
又闻聪明正直。
依人而行。
至诚感人。
信不虚矣。
伏惟大王嵯峨擅德。
肃爽凝威。
为灵术制百神。
配位名雄四岳。
是以历像清庙。
作镇金方。
遐观历代哲王。
莫不顺时禋祀。
兴云致雨。
天实肯从。
转孽为祥。
何有不赖。
呜呼。
者一丈夫尔。
何得进不偶用。
退不获安。
呼吸若穷池之鱼。
进退似失林之鸟。
忧伤之心。
不能巳巳。
社稷陵迟。
宇宙倾覆。
奸雄竞逐。
郡县土崩。
遂欲建义横行。
云飞电扫。
斩鲸鲵清海岳。
卷氛祲以辟山河。
使万姓昭苏
庶物昌运。
即应天顺时之作也。
又大宝不可以妄据。
欲伏剑竭节。
未有飞龙在天。
忠义之心。
身倾济世志吐肝胆于陛下。
惟神鉴之。
愿告进退之机。
得遂平生之志。
有赛得之时。
终陈击鼓。
若三问不对。
亦何神之有灵。
然后即大王头。
焚其庙。
建纵横之略。
亦未晚也。
惟神裁之(谨按是书词气过激故广川书跋弇州山人稿石墨镌华皆谓出自后人依托以李肇国史补尝徵引其事仍载入存考)
李靖特进 隋末唐初 · 李世民
 出处:全唐文卷四
高秩厚礼。允属茂勋。
贵德崇让。用光彝典。
尚书右仆射代国公靖。器识恢宏。
风度冲邈。早申期遇。
夙投忠款。宣力运始。
效绩边隅。南定荆扬。
北清沙塞。皇威远畅。
功业有成。及参闻政本。
职重端副。绸缪翌赞。
勤劳宴绩。知无不为。
岁寒弥厉。既怀冲挹。
以疾固辞。表疏恳至。
情理难夺。烦以吏职。
有乖养贤。宜加优宠。
申其雅志。可特进勋如故。
并赐帛一千段。尚乘马两匹。
禄赐国官府佐及亲事帐内防閤等。并依旧给。
患若小瘳。每三两日至门下中书平章事。
患若未除。任在第摄养。
李靖尚书左仆射 隋末唐初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五
端右望隆。寄任尤重。
实资勋德。朝难其选。
左光禄大夫兵部尚书代国公李靖。识度宏远。
才略优赡。博综机务。
兼资文武。诚著夷险。
效彰出纳。便蕃省闼。
详谨有闻。宜缉彝伦。
允兹名器。可尚书左仆射
功臣世袭刺史 隋末唐初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
周武定业。
胙茅土于子弟。
汉高受命。
誓带砺于功臣
岂止重亲贤之地。
崇其礼秩。
抑亦固磐石之基。
寄以藩翰
魏晋巳降。
事不师古。
建侯之制。
有乖名实。
非所谓作屏王室。
永固无穷者也。
隋氏之
四海沸腾。
朕运属殷忧。
戡剪多难。
上凭明灵之祐。
下赖英贤之辅。
廓清宇县。
嗣膺宝历。
岂予一人。
独能致此。
时迍既共资其力。
世安而专享其利。
乃眷于斯。
甚所不取。
但今之刺史
即古之诸侯。
虽立名不同
而监统一也。
故申命有司。
斟酌前代。
宣条委共理之寄。
象贤存世及之典。
司空齐国公无忌等。
或材称人杰。
望表国章。
论道庙堂。
寄深舟楫。
用资文武。
诚著艰难。
折冲阃外。
隐如敌国。
或志力忠烈
实为心膂。
或气干强果。
是曰爪牙。
策名运始。
功参缔搆。
义贯休戚。
效彰夷险。
嘉庸懿绩。
于朕心。
宜委以藩镇。
改锡土宇。
无忌可赵州刺史
改封赵国公
尚书左仆射魏国公元龄可宋州刺史
改封梁国公
司空蔡国公杜如晦可赠密州刺史
改封莱国公
特进代国公靖濮州刺史
改封魏国公
特进吏部尚书许国公士廉申州刺史
改封申国公
兵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陈州刺史
改封陈国公
刑部尚书任城郡道宗鄂州刺史
改封江夏郡王
晋州刺史赵郡王孝恭可观州刺史
改封河閒郡王
同州刺史吴国公尉迟敬德宣州刺史
改封鄂国公
并州都督府长史曹国公李绩蕲州刺史
改封英国公
左骁卫大将军楚国公段志元可金州刺史
改封褒国公
左领军大将军宿国公程知节普州刺史
改封卢国公
太仆卿任国公刘宏基可朗州刺史
改封夔国公
相州都督府长史鄅国公张亮澧州刺史
改封郧国公
馀官食邑并如故。
即令子孙奕叶承袭。
功臣像于凌烟阁 隋末唐初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
自古皇王。褒崇勋德。
既勒铭于钟鼎。又图形于丹青。
是以甘露良佐。麟阁著其美。
武功臣云台纪其迹。
司徒赵国公无忌司空扬州都督河閒元王孝恭司空莱国文成公如晦故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徵司空梁国公元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士廉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敬德特进卫国公靖特进宋国公瑀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忠壮公元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宏基故尚书左仆射蒋忠公通故陕东道大行台尚书右仆射节公开山故荆州都督襄公柴绍荆州都督襄公顺德雒州都督郧国公张亮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左骁卫大将军襄公张公谨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绩徐州都督胡壮公秦叔宝等。或材推栋梁。
谋猷经远。纲纪帷帐。
经纶霸图。或学综经籍。
德范光炜。隐犯同致。
忠谠日闻。或竭力义旗。
委质藩邸。一心表节。
百战标奇。或受脤庙堂。
辟土方面。重氛载朗。
王略遐宣。并契阔屯夷。
劬劳师旅。赞景业于草昧。
淳化于隆平。茂绩嘉庸。
冠冕列辟。昌言直道。
牢笼搢绅。固以瞻而连衡。
迈方召而长骛者矣。宜酌故实。
宏兹令典。可并图画于凌烟阁
庶念功之怀。无谢于前载。
旌贤之义。永贻于后昆。
李靖陪葬诏 隋末唐初 · 太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
昔晋羊公云逝。
名都为之罢市。
子产斯亡。
在机于焉投杼
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卫国公李靖
兰畹腾芳。
钓川扬佐。
气淩关外。
志溢戎场。
兴言缔搆。
十角将三吴咸偃。
披勋王府。
闽禺与浑塞同挥。
澄妖氛于下濑。
阐皇猷于高门。
舟楫遐宣。
台仪近曜。
官称载静。
休有馀芳。
蕴兹高志。
归乎乐善。
赤松于艾服之年。
访杖乡之岁。
语默之趣。
俦今罕匹。
进退之道。
对古为朋。
逝川东驰。
高舂西靡。
眷言永往。
情深哀悼。
昔帷堂始事。
荀公有追赠之文。
郊平既穸。
祭遵致容车之礼。
式旌泉壤。
以备哀荣。
可赠司徒使持节都督并汾箕岚四州诸军事
所司备礼册命。
给班剑四十人。
及羽葆鼓吹。
陪葬昭陵
赐东园秘器。
仍令摄鸿胪寺卿享监护。
羽仪送至墓所。
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686年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四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君讳通。字某
其先沛国谯人也。近代因官。
遂居于瓜州长乐县。故今为县人焉。
颛顼高阳之子孙。曹叔振铎之苗裔。
山河白马。汉丞相开一代之基。
谯沛黄龙。魏武帝定三分之业。
承家恤允。岳峙星罗。
雍州之西境。断匈奴之右臂。
门容驷马。旌旗玉塞之雄。
坐列三貂。人物金行之秀。
祖某。隐居不仕。
父显。荡寇将军
河庭宝玉。广都鸾凤。
或闾阎之内。礼敌于诸侯。
或枹鼓之间。威振于千里。
功则可大。以官族而为官。
德亦不孤。惟将门而有将。
君天才卓越。雄略纵横。
陶谦性好于幡旗。王浚志在于长戟。
方谏议口诵孙吴诸葛武侯吟梁甫
属有隋之末。四海分崩。
皇运之初。三光草昧。
五星同聚。田横犹在于海中。
九代飞荣。隗嚣尚屯于陇右。
贺拔盛操符誓众。斩木称兵。
以被发左衽之馀。负梼杌穷奇之号。
遂欲驱驰我塞北。挠乱我河西
天子不怿于庙堂。鼓其雷电。
使者相望于道路。申其吊伐。
武德元年。乃诏侍中杨仁恭出使。
先之以德义。陈之以兵甲。
七旬干羽。不藉有苗之师。
万国侯王。坐见防风之戮。
君深知逆顺。独断胸怀。
去危即安。转祸为福。
非如马援遨游二帝之都。不学窦融自保三分之重。
敕授昭武校尉鲜卑丑类。
慕容残孽。迁于大棘之城。
止于小之介。虽谓其偫下。
愿闻礼于上京。而拜于将军
遂誇大于诸国。贞观八年
特进代国公李靖行军大总管登坛拜将
授钺行师。开太一之三门
闭阴符之六甲。决胜于俎豆。
然后折冲万里。信贤如腹心。
故能匡正八极。君当仁不让。
闻义则行。从王粲之戎旅。
班超之笔研。系单于之颈。
有类长沙斩楼兰之王。
更加平乐。诏除上骑都尉
车师旧国。俯枕前庭。
戊己遗墟。斜连后壁。
天山而板荡。拥蒲海而虔刘。
圣人之德。非欲穷兵黩武
王者之师。盖为夷凶靖乱。
十四年。诏兵部尚书侯君集行军大总管
军营玉帐。武略珠韬。
旌旗蔽于日月。金鼓闻于天地。
安人保大。实凭帷幄之谋。
斩将搴旗。咸藉武夫之力。
君缅怀高义。思报国恩。
从来六郡之子。是为万人之敌。
梯冲所及。披靡坚城。
矛戟所临。野无横阵。
一举而清海外。再战而涤河源
饮至策勋。抑惟恒授。
诏除上柱国。君备尝艰阻。
频有战功。天子闻之。
累加徵辟。慕田畴之节。
羞卖卢龙之塞。高鲁连之义。
请从沧海之游。遂乃散发乡亭
拂衣丘壑。为赵魏之老。
羲皇之年。关内诸公。
深知郭解洛阳人物。
高谈剧孟。家僮有礼。
皆使拜宾。门客多才。
咸能市义。南宫养老。
坐闻鸠杖之荣。东岳游魂。
俄见鹤书之召。以龙朔元年某月某日。
终于里第。呜呼哀哉。
夫人某官之女也。沅湘降祉。
河洛腾休。符玉石之坚贞。
贯风霜之惨烈。镜飞天上。
祥凤银台。剑动星文。
蛟龙于玉匣。以某年某月日终。
越某年月日。合葬于某原。
君孝实因心。忠为令德。
鲜花匝树。尽兄弟之欢娱。
好鸟鸣林。展交游之宴喜。
太初朗月。俯照金鞍。
叔夜清风。来生宝剑。
故能战必胜。攻必取。
西零种族。遥惮武臣。
北漠酋豪。见称飞将。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园令独慕于相如。汉帝长怀于李牧
长子游击将军政府右果毅都尉上柱国永雄次子朝散郎西州柳中县主簿上骑都尉知君等。三馀广学。
百战雄才。就养之方。
兼申爱敬。慎终之道。
不忘哀戚。虽雨崩防墓。
孔子之格言。而水齧前和。
文王之故事。即以某年月日。
改葬于木城之平原。长妇某氏。
即永雄之妻也。某官之女。
柔风淑誉。习礼闻诗。
上奉舅姑。旁睦娣姒。
温家之妇。方欢白玉之台。
卢氏之妻。空对黄金之碗。
先以永淳元年某月日终。至是即陪窆于茔内。
右翊卫宏轨。兵图日用。
剑术天知。六郡许其良家。
三川养其声利。思宏祖德。
愿叙家风。托无愧之铭。
跋涉载劳于千仞。访他山之石。
东西向踰于万里。炯效官昌运。
负谴明时。始以东宫学士
出为梓州司法。倾盖相逢。
当仁不让。庶使曹娥之碣。
杨修叹其好词。读元寿之文。
高祖称其佳作。其词曰。
大矣丞相。天地寅亮。
烝哉王侯。子孙蕃昌。
条分叶散。源浚流长。
金城北峙。玉关西侯。
山泽骈罗。衣冠辐凑。
降神生德。兴贤诞秀。
万人英。材标国桢。
髫年学剑。丱岁论兵。
以身许国。东讨西征
皇家启圣。拨乱反正。
逆贼游魂。不恭王命。
亦既授首。河西大定。
蕞尔湟中车书未同。
帝赫斯怒。攒其英雄。
风行电转。谷静山空。
二庭遗孽。交河路绝。
天子闻鼙。元戎按节。
王师无战。海外有截。
归我田庐。功成不居。
岁云秋矣。日月其除
寿非金石。命也何如。
孝乎兄弟。葬之以礼。
者莪。人生苦多。
言犹在耳。邈若山河。
乔补阙突厥686年7月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 创作地点: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
臣某言。
臣以专蒙。
叨幸近侍。
陛下不以臣不肖。
特敕臣摄侍御史
监护燕然西军。
臣自违阙庭。
历涉秋夏。
徒居边徼。
无尺寸之功。
臣诚暗劣。
孤负圣明。
然臣久在边隅。
夙夜勤灼。
莫不以蕃事为念。
俾按察之。
比以突厥离乱事迹。
参验委曲。
穷问往来。
窃有以得其真。
莫不自为鲸鲵。
递相吞食。
流离残饿。
莫知所归。
臣诚愚不识事机。
然窃以往古之变。
考验于今。
乃知天亡凶丑之时。
陛下收功之日。
然臣闻之。
难得易失者时也。
易遇难见者机也。
圣人所贵者。
去祸于未萌。
今陛下体上圣之资。
开太平之化。
匈奴为中国之患。
自上代所苦久矣。
合天降其灾。
以授陛下。
万代之业。
在于今时。
臣请以秦汉以来事迹證明之。
伏愿陛下少留圣听。
寻绎省察。
天下幸甚。
臣闻始皇之时
并吞六国。
制有天下。
按剑叱咤。
八荒奔驰。
匈奴彊梁。
威不能服。
牧马河内
以侵边疆。
始皇赫然。
使蒙恬将四十万众。
北筑长城。
因以逐胡。
取其河南之地七百馀里。
当时燕齐海岱。
赢粮给费。
徭役烦苦。
人以不堪。
故长城未毕。
而闾左之戌。
巳为其患。
二世而亡。
莫不始于事胡也。
汉兴
高祖受命。
率偫雄。
乘利便。
以三十万众窘迫白登
七日被围。
仅而获免。
自是历吕太后孝文帝
单于桀骜。
益凌汉家。
文帝徒以逊词。
致献金帛。
但求其善和而巳。
不敢有图。
贾谊所以哭之。
文帝以天下之盛。
而卑事戎狄。
以倒悬天下也。
至景帝时
边受其患。
于是汉武践祚。
以承六代鸿业。
属乎文景元默之化。
海内乂安。
太仓之
红腐而不可食。
内库之钱。
贯朽而不可校。
财力雄富。
士马精彊。
忿匈奴之骄慢。
将报先帝之辱。
遂使王恢韩安国将三十万众。
马邑单于
师出徒费。
竟无毫发之功。
于是大命六师。
专以伐胡为务。
首尾三十馀年。
中国骚然。
大受其弊。
至于国用不足。
军兴不给。
租及六畜。
算及船车。
盗贼偫兴。
京师起乱。
竟不能制单于之命。
一日而臣服之。
汉宗衰残。
几至覆社稷也。
汉武晚年。
厌兵革之弊。
乃下哀痛之诏。
罢轮台之游。
封丞相为富民侯
将以苏中国也。
宣帝代。
罕复出师。
匈奴数穷。
天降其祸。
虚闾权渠单于病死。
右贤王屠耆堂代立。
骨肉大臣。
自不相服。
又立虚闾权渠子为呼韩邪单于
击杀屠耆堂。
诸名王贵人
各自分立为五单于
更相攻击。
以至大乱。
残虐死者。
计万亿数。
畜产耗减。
十至八九。
人以饥饿。
相燔烧以求食。
于是寄命无所。
诸名王贵人右伊秩訾且渠当户以下。
将兵五万。
稽首来降。
于北方晏然。
靡有兵革之事。
直至哀平之际。
边人以安。
臣窃以此观匈奴之形。
察天时之变。
盛衰存亡之机。
事可见也。
然则匈奴不灭。
中国未可安卧亦明矣。
夫以汉祖之略。
武帝之雄。
谋臣勇将。
势盛雷电。
穷兵黩武。
倾天下以事之。
终不能屈一王服一国。
宣帝承衰竭之后。
抚疮痍之人。
不敢惕然有出师之意。
然而未有遗矢之费。
而臣仆于单于之长者。
其故何哉。
盖盛衰有时。
理乱有数。
故曰圣人修备以待时。
是以正天下如拾遗
陛下肃恭神明。
德动天地。
今上帝降匈奴之灾孽。
遗陛下之良时。
不以此时顺天诛。
建大业。
使良时一过。
匈奴复兴。
则万代为患。
虽后悔之。
不及矣。
古语曰。
天与不取。
反受其咎。
今天意厚矣。
陛下岂可违之哉。
在同城。
居延海
西逼近河南口。
其碛北突厥来入者。
莫不一一臣所委察。
比者归化
首尾相仍。
携幼扶老。
巳过数万。
然而疮痍羸惫。
皆无人色。
饥饿道死。
颇亦相继。
先九姓中遭大旱
经今三年矣。
野皆赤地。
少有生草。
以此羊马死耗。
十至七八。
今所来者。
皆亦稍能胜致。
始得度碛。
碛路既长。
又无好水草。
羊马因此重以死尽矣。
不掘野鼠食草根。
或自相食。
以活喉命。
臣具委细问其碛北事。
异口同辞
又耆老云。
自有九姓来。
未曾见此饥饿之甚。
今者同罗仆固都督早巳伏诛。
为乱之元。
其自丧灭。
其馀外小丑徒。
侵暴自贼耳。
本无远图。
多猎复自相雠。
人被涂炭。
逆顺相半。
莫知所安。
回鹘诸部落。
又与金州横相屠戮。
无主。
号诉嗷嗷
臣所以愿陛下建大策。
行远图。
大定北戎。
不劳陛下。
指挥之间。
事业可致。
则千载之后。
边鄙无虞。
中国之人。
得安枕而卧。
岂不在陛下断哉。
匈奴为中国患。
非独秦汉之间。
臣窃惟先圣时。
卫公李靖
盖中国之一老臣。
徒藉先帝之威。
用妙胜之策。
颉利可汗全盛之日。
因机逐便。
大破虏庭。
遂系其侯王。
裂其郡县。
六十年将于今矣。
使中国晏然。
斥堠不警。
书之唐史。
传之无穷。
至今天下谓之为神。
况陛下统先帝之业。
履至尊之位。
丑虏狂悖。
大乱边陲。
皇天遗陛下以鸿基之时。
陛下又得复先帝之迹。
德之大者。
其何以加。
若失此机。
事巳过往。
使李靖竖子。
独成千载之名。
臣愚窃为陛下不取也。
伏见去月日敕。
令同城权置安北都护府
以招纳亡叛。
匈奴之喉。
臣伏庆陛下见几于万里之外。
得制匈奴之上策。
臣闻隗嚣言。
汉光武见事于万里之外。
制敌应变。
未尝有遗。
今陛下超然神鉴远照。
实所谓圣明之见。
睹于无形也。
住同城。
周观其地利。
又博问谙知山川者。
莫不悉备。
其地东西及北。
皆是大碛。
碛并石卤。
水草不生。
突厥尝所大入。
道莫过同城。
居延海泽接张掖河。
中间堪营田处数百千顷。
水草畜牧。
供巨万人。
甘州诸屯。
犬牙相接。
所聚粟麦。
积数十万。
田因水利。
种无不收。
运到同城。
甚省功费。
居延河海多有鱼盐。
此所谓强兵用武之国也。
陛下若调选天下精兵。
采拔名将。
任以同城都护
臣愚料之。
不用三万。
陛下大业。
不出数年。
可坐而取成。
来看国家兴兵。
但循于常轨。
主将不选。
士卒不练。
徒如驱市人以战耳。
故临阵对寇。
未尝不先自溃散。
遂使夷狄乘利
轻于国威。
兵愈出而事愈屈。
盖是国家自过计于敌尔。
故非小丑能有异图。
臣窃以为陛下今日不更为之图。
以激励天下忠勇。
但欲以今日之兵。
今日之将。
冀收功于异域。
建业于中兴。
则臣之愚蒙。
必以为未可得也。
陛下即以突厥为万代之患。
则臣所言愿加察。
若以夷狄荒服不臣。
小人非所敢谏。
臣今监领后军某等。
取某月即渡碛去。
计至某日及刘敬同谨当请按行碛。
计至巳来地形及突厥灭亡之势。
当审虚实。
续以奏闻。
伏愿陛下省臣此章。
为国大计。
傥万有可一中者。
请与三事大夫熟图议之。
此亦万代一时也。
伏愿少留圣意。
闲暇念之。
天下幸甚。
陛下采臣刍荛。
臣请执殳先驱
为士卒启行
横行匈奴之庭。
归报陛下。
臣死之日。
庶无遗恨。
不胜云云。
高宗封事 初唐 · 魏元忠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六
臣闻理天下之柄。
有二事焉。
文与武也。
然则文武之道。
虽有二门。
至于制胜御人。
其归一揆。
方今王略遐宣。
威远振。
建礼乐而陶士庶。
训军旅而慑生灵。
然论武者以弓马为先。
而不稽之以权略。
谈文者以篇章为首。
而不问之以经纶。
而奔竞相因。
遂成浮俗。
臣尝读魏晋史。
每鄙何晏王衍终日谈空。
近观齐梁书。
才士亦复不少。
并何益于理乱哉。
从此而言。
陆士衡著辩亡论。
而不救河桥之败。
养由基射能穿札。
而不止鄢陵之奔。
断可知矣。
赵岐撰禦寇之论。
山涛陈用兵之本。
皆坐运帷幄。
暗合孙吴
宣尼称有德者必有言。
仁者必有勇。
何平叔王夷甫
岂得同日而言哉。
臣闻才生于代。
代实须才。
何代而不生才。
何才而不生代。
故物有不求。
未有无物之岁。
士有不用。
未有无士之时。
夫有志之士。
在富贵之与贫贱。
皆思立于功名。
冀传芳于竹帛。
班超投笔而叹。
祖逖击楫而誓。
此皆有其才而申其用矣。
且知已难逢。
英哲罕遇。
士之怀琬璧以就埃尘。
抱栋梁而困沟壑者。
则悠悠之流。
直睹此士之贫贱。
安知此士之方略哉。
故汉韩信
举军惊笑。
蜀用魏延
偫臣觖望。
嗟乎。
富贵者易为善
贫贱者难为功。
至于此也。
亦有位处立功之际。
而不展其志略。
身为时主所知。
竟不能尽其才用。
则贫贱之士。
焉足道哉。
汉文帝时
魏尚李广
并身任边将。
位为郡守
文帝不知魏尚之贤而囚之。
不知李广之才而不能用之。
李广恨生不逢时。
令当高祖日。
万户侯岂足道哉
夫以李广才气。
天下无双
匈奴畏之。
号为飞将
尔时胡骑凭陵。
足伸其用。
文帝不能大任。
反叹其生不逢时。
近不知魏尚李广之贤。
而乃远想廉颇李牧
冯唐曰。
虽有而不能用。
近之矣。
从此言之。
疏斥贾谊
复何怪哉。
此则身为时主所知。
竟不能尽其才用。
晋羊祜献计平吴。
贾充荀勖沮其策。
叹曰。
天下不如意。
十居八九。
缘荀贾不同。
竟不大举。
此则位处立功之际。
而不得展其志略。
而布衣韦带之人。
怀一奇。
抱一策。
上书阙下。
朝进而望夕召。
何可得哉。
臣请历访内外文武职事。
五品已上。
得不有智计如羊祜
武艺如李广
在用与不用之间。
不得骋其才略。
伏愿降宽大之诏。
使各言其志。
无令汲黯气。
卧死于淮阳
仲舒大才。
位屈于诸相。
臣闻帝王之道。
务崇经略
经略之术。
必仗英奇。
自国家良将。
可得言矣。
李靖突厥
侯君集高昌
苏定方西域
李绩辽东
奉国威灵。
亦其才力所致。
古语有之。
人无常俗。
政有理乱。
无彊弱。
将有能否。
由此观之。
安边境。
立功名。
在于良将也。
赵充国先零
冯子明讨南羌。
皆计不空施。
不虚发。
则良将立功之验也。
然兵革之用。
王者大事。
存亡所系。
若任得其才。
则摧凶而扼暴。
苟非其任。
则败国而殄人。
北齐孝元云。
持大兵者。
如擎盘水
倾在俯仰间。
一致蹉跌。
求止岂得哉。
从此而言。
周亚夫坚壁以挫吴楚。
司马懿闭营而困诸葛亮
俱为上策。
此皆不战而却敌。
全军以制胜。
是知大将临戎。
以智为本。
汉高之英雄大度。
曰吾宁斗智。
魏武之机神冠绝。
犹依法孙吴
假有项籍之气。
袁绍之基。
而皆泯智任情。
终以破灭。
何况复出其下哉。
且上智下愚。
明暗异等。
多算少谋。
众寡殊科
故魏用柏直以拒汉。
韩信轻为竖子。
燕任慕容评以抗秦。
王猛谓之奴才。
柏直慕容评智勇俱亡者也。
夫中材之人。
素无智略。
一旦居元帅之任。
而意气轩昂。
自谓当其锋者。
无不摧碎。
岂知戎昭果毅
敦诗说礼之事乎。
李信求以二十万众独举鄢郢。
其后果辱秦军。
樊哙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
登时见折季布
皆其事也。
当今朝廷用人。
类取将门子弟。
亦有死事之家而蒙抽擢者。
此等本非干略见知。
虽竭力尽诚。
亦不免于倾败。
若之何使当阃外之任哉。
后汉马贤讨西羌。
皇甫规陈其必败。
宋文帝使王元谟收复河南
沈庆之悬知不尅。
谢元以书生之姿。
苻坚天下之众。
超明其必胜。
桓温提数万之兵。
万里而袭成都
刘真长期于决取。
虽时有今古。
人事皆可推之。
取验大体。
观其锐志与识略耳。
明者随分而察。
成败之形。
昭然自露。
京房有言。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古。
则昔贤之与今哲。
意况何殊。
当事之际也。
皆随时而立功。
岂复取于往代。
待才于未来也。
即论知与不知。
用与不用。
夫建功者言其所济。
不言所起。
言其所能。
不言所
陈汤吕蒙马隆孟观
并出自贫贱。
勋济甚高。
未闻其家代为将帅
董仲舒曰。
为政之用。
譬之琴瑟。
不调甚者。
必解弦而更张之。
乃可鼓也。
故阴阳不和。
擢士为相。
蛮夷不龚。
拔卒为将。
即更张之义也。
以四海之广
亿兆之众。
其中岂无卓越奇绝之士。
臣恐未之思也。
夫何远之有。
臣闻赏者礼之基。
罚者刑之本。
故礼崇则谋夫竭其能。
赏厚则义士轻其死。
刑正则君子其心。
罚重则小人惩其过。
然则赏罚者。
军国之纲纪。
政教之药石。
纲纪举而众务自理。
药石行而文武用命。
吐蕃蚁结蜂聚。
本非勍敌。
薛仁贵郭待封受阃外之寄。
奉命专征。
不能激励熊罴。
乘机扫扑。
败军之后。
又不能转祸为福。
因事立功。
遂乃弃甲丧师。
脱身而走。
幸逢宽政。
罪止削除。
国家网漏吞舟。
何以过此。
天皇迟念旧恩。
收其后效。
当今朝廷所少。
岂此一二人乎。
且赏不劝谓之止善。
罚不惩谓之纵恶。
仁贵自宣力海东。
功无尺寸。
坐玩金帛。
渎货无厌。
今又不诛。
纵恶更甚。
臣以疏贱。
干非其事。
岂欲间天皇之君臣。
厚薄于仁贵
以刑赏一亏。
百年不复。
区区所怀。
实在于此。
古人云。
国无赏罚。
不能为化。
今罚不能行。
赏亦能
故人间议者。
皆言近日征行。
虚有赏格。
而无其事。
中才之人。
不识大体。
恐赏赐勋庸。
倾竭仓库。
留意锥刀。
将此益国
徇目前之近利。
忘经久之远图。
所谓错之毫釐。
失之千里者也。
且黔首虽微。
不可以欺。
得志瞻望恩泽。
必因事而生心。
既有所因。
须应之以实。
岂得悬不信之令。
设虚赏之科。
比者师出无功。
未必不由于此。
文子曰。
同言而
在言前。
同令而行。
诚在令外。
商君移木以表
曹公割发以明法
也哉。
有由然也。
苏定方辽东
李绩平壤
赏绝不行。
勋仍淹滞。
数年纷纭。
真伪相杂。
纵加沙汰。
未至澄清。
臣以吏不奉法。
慢自京师
伪勋所由。
主司之过。
其则不远。
近在尚书省中。
不闻斩一台郎
戮一令史
使天下知闻。
天皇何能照远而不照近哉。
神州化首。
万国共尊。
文昌政本。
四方是则。
轨物宣风
理乱攸在。
臣是以披露不已。
冒死尽言。
且明镜所以照形。
往事所以知今。
臣职不稽古。
请以近事言之。
贞观年中。
万年县尉司元景
舞文饰智。
以邀乾没。
太宗审其奸诈。
弃之都市。
及征高丽也。
总管张君乂。
击贼不进。
斩之旗下。
臣以为伪勋之罪。
多于元景
仁贵等败。
重于君乂。
向使早诛薛仁贵郭待封
则自馀诸将。
岂敢失利于后哉。
子云
慈父多败子。
严家无格虏。
此言虽小。
可以喻大。
公孙宏有言。
人主病不广大。
人臣病不节俭。
臣恐天皇病之于不广大。
过在于慈父。
斯亦日月之一蚀也。
又今之将吏。
率多贪暴。
所务唯狗马。
所求唯财物。
赵奢吴起散金养士之风。
纵使行军。
悉是此属。
臣恐吐蕃之平。
未可旦夕望也。
凡人识不经远。
皆言吐蕃战。
前队尽。
后队进。
甲坚骑多。
而山有氛瘴
官军远入。
前无所获。
不积谷数百万。
无大举之资。
臣以为吐蕃之望中国。
犹孤星之对太阳。
有自然之大小。
不疑之闇。
夷狄虽禽兽。
亦知爱其性命。
岂肯尽死而后进哉。
残迫其人。
非下所愿也。
必其战不顾死。
则其兵法许敌能斗。
当以智算取之。
何忧不克哉。
向使将能杀敌。
横尸蔽野。
敛其头颅。
以为京观。
则此虏闻官军钟鼓。
望尘却走。
何暇前队皆死哉。
仁贵等覆师丧气。
故虏得跳梁山谷。
又师行必藉马力。
不数十万。
不足与虏争。
臣请天下自王公及齐人。
之口。
人税百钱。
又弛天下马禁。
使民得乘一大马
不为数限。
官籍其凡。
勿使得隐。
不三年。
人间畜马可五十万。
即诏州县。
以所税口钱市之。
若王师大举。
一朝可用。
且虏以骑为
若一切使人乘之。
则市取其良。
以益中国。
使得渐耗虏兵之盛。
国家之利也。
南郊推恩制 盛唐 · 玄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二十五
昭事昊穹。
必惟殷祀。
盖顺帝则而成政也。
肃雍清庙。
必惟严享。
盖继先志而为孝也。
则累圣之德在人。
元阳之和在。
思所以达明灵之景贶。
迪皇王之大猷者矣。
朕夕惕宵衣。
奉天缵业。
勉思政道。
惟怀永图。
赖百辟庶官。
辅予不逮。
声朔无远。
车书靡殊。
加以乾符坤珍。
日来月往。
感福应之尤盛。
惧明祠之未殷。
且资父事天。
因亲设教。
沿情以达礼。
广敬以推尊。
时享之诚。
宁宜异数。
日举之馈。
岂忘事生。
是以畴咨故典。
率循新礼。
对越上灵。
聿追严配。
既而崇牙宿设。
明德惟馨。
敬尔臣工。
骏奔执豆。
陟降至止。
乐遍礼成。
精意上协。
神休下答。
宜广维祺之福。
以覃作解之恩。
其天下见禁囚徒。
除十恶死罪。
及官典犯赃。
自馀一切放免。
天宝元年巳前。
流人及配隶效力。
左降官非反逆缘坐。
其并量移近处。
其中有年齿衰暮情可哀矜者。
仍听致仕。
朕承大道之训。
务好生之德。
施令约法。
巳去极刑。
议罪执文。
犹存旧目。
既措而不用。
亦恶闻其名。
自今以后。
断绞斩刑者。
宜除削此条。
仍令法官约近例详定处分。
三皇五帝。
道冠开辟。
创物垂范。
功济生灵。
继天之德。
在坟典而昭著。
勤人之祀。
于礼文而尚阙。
永言龟镜
宜示钦崇。
其三皇宜置一庙。
五帝亦置一庙。
即令所司卜择吉地营建。
仍以时致祭
其庙令太常寺较。
诸庙之主。
礼有遵于合祭。
同等则祔。
义亦取于旁通。
宣太子等虽官为立庙。
比来子孙自祭。
或时物有阙。
礼仪不备。
兴言及此。
良用怃然。
宜与隐太子懿德太子列次诸室。
择拣一宽处同为庙。
一应祭祀及乐馔等。
并令官供。
每差祭官。
宜依常式。
仍都置庙官及丞等。
自馀所废庙官等。
并宜减省。
奠献既昭。
感思增达。
恭惟阴教。
以集祯祥。
自献祖宣庄皇后张氏巳下。
祖父未有赠官。
及一房子孙沈翳。
所司即以名闻。
将展褒崇。
以申追慕。
王业之初。
偫才佐命。
中兴之后。
元宰协心。
且配食庙庭。
必重勋德。
循名册府
尚有阙遗。
缅怀茂功。
用增礼典。
自今巳后。
太庙配享功臣
高祖室宜加裴寂刘文静
太宗室加长孙无忌李靖杜如晦
高宗室加褚遂良高季辅刘仁轨
中宗室加狄仁杰魏元忠王同皎
文武之道。
既惟并用。
宗敬之义。
不可独阙。
其乡贡武举人上省。
先令谒太公庙。
每拜大将
及行师克捷。
亦宜告庙。
今胜残在运。
无事为心。
顾此朝仪。
当符至理。
既时非旰食。
将至升平。
而廷设杀刑。
何成在宥。
其每日立仗食设杖鍉等。
并宜停废。
立身扬名。
所以广孝。
流根自叶。
亦在推恩。
既切因亲之心。
须开议事之制。
其内外文武官五品巳上官
父祖无资荫者。
其所荫宜同子孙用荫之例。
五服之纪。
宜所跂及。
三年之数。
以报免怀。
齐斩之殊。
虽存出母之制。
顾复之慕。
何申孝子之心。
其出嫁母。
宜终服三载。
祭祀之典。
牺牲所备。
将有达于虔诚。
盖不资于广杀。
况牛之为畜。
人实有赖。
既功施于播种。
亦力被于车舆。
此比馀生。
尤可矜悯。
但前圣有作。
难为尽废。
明神克享。
亦在深仁。
自今巳后。
每大祭祀应用骍犊。
宜令所司量减其数。
仍永为常式。
崇我祖训。
其惟道门。
将以福助生灵。
宏拯天下。
诸观道士等。
如闻人数今少。
修行多阙。
其欠少人处。
宜度满七人。
并取三十巳上。
灼然有道行经业者充。
仍令所繇长官精加试练。
采访使重覆。
勿使踰滥。
度讫挟名奏闻。
其诸观有绝无人处。
亦量度三两人。
准此试。
选贤择能。
尝虑不广。
三府之辟。
则惟采于大名
四科之荐。
盖不通于小学
今承平既久。
仕进多端。
必欲远贲弓旌。
载空岩穴。
片善必录。
末技无遗。
天下诸色人中。
通明一艺巳上。
各任荐举。
仍委所在郡县长官
精加试练。
灼然超绝流辈。
远近所推者。
具名送省。
仍委尚书左右丞诸司御史中丞更加对试。
务取名实相副。
一时奏闻。
四渎五岳。
虽差秩序。
兴云播润。
盖同利物。
崇号所及。
锡命宜均。
其五岳既巳封王
四渎当升公位。
递从加等。
以答灵心。
其河渎宜封灵源公
济渎封清源公
江渎封广源公
淮渎封长源公
仍令所司择日。
差使告祭。
自古圣帝明王。
忠臣烈士。
陵墓有颓毁者。
先令修葺。
并禁樵采。
岁月深久。
摧坏或多。
宜令所繇郡县。
申明前敕处分。
并五岳及诸名山大川。
并令所在长官致祭
诸郡义仓。
本防水旱。
如闻多有费损。
妄作破除。
自今巳后。
每郡差一上佐专知。
除赈给百姓之外。
更不得辄将杂用。
天下百姓。
今载应损郡逋租悬调诸色勾徵变换等物。
及诸延限者。
并宜一切放免。
征行之家。
每令存恤。
差科之际。
或未优矜。
自今巳后。
并准飞骑例蠲免。
天下侍老。
百岁巳上赐绵帛五段。
三硕。
八十巳上绵帛三段。
二硕。
仍令所在长官存问。
各即分付。
亚献太子玙赐物二千匹。
终献庆王琮赐物一千匹。
京文武官各赐帛有差。
天下赐酺三日。
陈便宜疏 唐 · 杨相如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
臣闻贾生之言曰。
人君之于天下。
犹今人置器。
置之安处则安。
危处则危。
是国之安危。
政之理乱。
亦由乎陛下所置。
甚易为也。
今陛下以命代之主。
率易为之资。
握黎元之命。
包宇宙之广。
尽系之于陛下。
陛下可不置之于安处乎。
书云。
一人有庆。
兆民赖之。
斯之谓矣。
陛下在黎人之上。
居万乘之重。
将欲为也。
天下已随之。
将所尚也。
天下已尚之。
然风俗之端。
邪正之首者。
皆从陛下所为也。
非徒风俗邪正所系。
亦祸福存亡在焉。
陛下取舍运为。
甚不可忽也。
臣不敢远徵古昔。
博引传记。
请以隋炀帝太宗文武皇帝言之。
炀帝文皇之资。
跻大宝之位。
兵加海外。
威震区中。
乃自恃其强。
不忧时政。
大纵骄欲。
恣成猜险。
所为不轨。
所行不顺。
忠正之义。
黜废贤良。
狎便佞之言。
昵爱邪僻。
荒淫酒色。
穷极绮丽。
兵戈不息。
调役非时。
奇技淫巧者率获登迁。
力边攘冠者皆愆财赏。
不恤人之疾苦。
不知政之理乱。
君臣阻隔。
上下相蒙。
虽制敕交行。
而声实舛谬。
言同
迹如
为行若是。
人何克从。
夫推心不诚。
欲人之附已。
恣恶内炽。
望俗之无邪。
犹却行追人。
向日避影。
孔子曰。
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炀帝不节其欲。
而欲禁人之欲。
其可得乎。
故四海之风淫。
天下之情伪。
其人怨。
其俗荡。
贞髦摈逐。
奸逆竞驰。
皇纲紊而隙
祸衅滋而难作。
昔之有隋也。
今转为大唐
岂不以纵慝无厌。
危患不恤。
举天下之大。
一掷而弃之。
荒迷沈乱。
终不自觉。
要之覆灭。
死于人手。
为天下笑。
甚可痛哉。
诗云。
殷监不远。
在夏后之世。
谚云。
前车覆
后车诫。
然则主社稷承宗庙者。
可不极思虑深勖励乎。
夫昏主即圣君之资。
乱邦为开国之始。
是用集我昌运。
太宗以圣德英武。
雄才睿略。
扫除昏虐。
大济生人。
叱咤而四维更张。
指麾而六合复正。
其知人任使。
尽得其才。
或取诸俘虏雠敌。
并推怀而用之。
意豁如也。
房玄龄识之于月品。
尉迟敬德狎之而不疑。
李靖以优礼。
此天下之智谋。
所以得输其赤心。
天下之劲勇。
所以得尽其死力也。
帝业既就。
寰中已安。
后武先文。
励精为理。
之道。
想致羲皇之俗。
礼贤之馆。
置十八学士。
听朝之后。
覃思典坟。
周通百家。
乐而忘倦。
所谓武以得之。
以守之。
帝王臧否。
安危成败。
政刑理乱。
风雨兴衰。
皆鉴于前古。
比之明镜。
故以书籍为古镜。
魏徵为人镜。
见善则行之。
不善则去之。
闻直言则欣然受纳。
得一士则喜见于朝。
谄谀便媚者不得臻于前。
梗正贞贤者从容于左右矣。
贞观之际。
太平俗洽。
官人得材。
功赏必实。
刑不谬及。
礼无愆度。
于时天下晏如。
遗粮在亩。
盛德洽于人心。
而祥风游乎海内矣。
太宗之明懿聪达。
虚心治道。
与天下贞臣正士。
同心戮力。
岂能致于此乎。
初东巡。
以供奉不精而有罚。
既到雒邑
又理隋之旧宫。
颇趣游畋。
或见可欲。
魏徵骤谏。
太宗欣然罢之曰。
非公无此语也。
自是帝节欲向道。
思愆纳正。
用斯而言。
则圣人之情。
不必无欲也。
且物悬于外。
情动于中。
情之动中。
则无穷也。
物之衒外。
则不极也。
以不极之物。
衒无穷之情。
动而不为之节制。
虽有圣智。
亦安得致升平之事乎。
太宗之情。
非无欲也。
拟致升平之资。
故樽节维持之耳。
往以隋人失御。
天命有归。
而始终经纶。
斯亦勤矣。
首建大义。
提三尺。
安八纮。
创万代。
立社稷。
传子孙。
位已重矣。
功已大矣。
亦安得不思盈满之诫。
而捡嗜欲之情乎。
太宗之于崇台邃宇。
非不爱之。
惜人力也。
宝衣玉石。
非不美之。
节人财也。
妍倡绝艳。
非不乐之。
妨听政也。
犬马畋猎。
非不好之。
荡心意也。
此数者。
皆能栽抑之。
是使人之赋敛也轻。
岁之调役也寡。
举人之利甚博。
资国之用不费。
国用不费。
人利是丰。
则不言而礼让自清净。
而仁义大洽。
非徒太宗之为理若是。
古之明王圣主。
曷不繇兹道乎。
臣历观有国有家。
莫不以骄矜放纵而灭。
畏慎谦恪而兴。
然鲜蹈兴平之衢。
多遵覆灭之路者何也。
实以在既安之日。
则忘兢畏。
及危逼之势。
始思悔咎。
徒成追恨。
亦何补乎。
臣诚以人主之在深宫。
安平之日。
若能先虑危难。
以自悔勖。
去不经之道。
防可欲之原。
务任贤之规。
除轻暴之迹。
则履万有必安之途。
而无颠蹶覆辱之患矣。
行之甚易。
在人主为之。
臣所以举隋氏纵欲而亡。
太宗抑欲而昌。
愿陛下详择。
今天下皆拭目而视。
倾耳而听。
欲望陛下兢兢业业。
以致太平也。
臣诚以为宜效太宗
去邪佞之士。
进忠贤之人。
与之讨论诗书。
谈议得失。
以见先古之成败。
以较当今之可否。
行其所长。
弃其不善。
如此则朝廷无僻谬。
国政必清平矣。
臣又闻书籍所载。
美恶具存。
采其陈迹。
为之鉴诫。
陶然其中。
甚足乐也。
亦何必穷逐声色。
巡游罔倦。
不务诗书之乐乎。
非独妨于政理。
徒劳弃日矣。
往者太宗尝敕魏徵作偫书理要五十篇。
大论得失。
臣诚请陛下温凊閒暇。
以时观览其书。
虽简略不备。
亦足以见忠臣之谠言。
知经国之要会矣。
夫古之人主。
莫不委任忠正
广务才贤。
而保正全忠者稀。
倾侧向背者众。
非缘人主知其不忠不正而用之也。
盖似正而非正。
似忠而不忠。
深心以藏邪。
厚貌而难测耳。
所以尝患谬用之。
而不辨其真实也。
且非忠正
尚不辨其真实。
况实忠正
岂得知而信任乎。
故有独行而见疏。
有怀忠而受谗矣。
此先古帝王
迷惑错误。
以不忠为忠。
以贤为不贤。
率皆十八九也。
书曰。
知人则哲。
惟帝难之。
非夫圣王明主。
则不能知也。
今陛下聪明在位。
庆祚方远。
若欲任人择士。
取致太平。
必宜先辨忠贤。
以别邪佞。
若忠贤既辨。
邪佞不杂。
正人为之羽翼。
邪人不造其间。
则有仁义道德。
行于四方。
而无谄谀倾巧。
以乱陛下也。
且忠贤邪佞。
虽有难知。
今以陛下明悟神聪。
孜孜选用。
更垂之以睿鉴。
又加之以密察。
岂有不知之者乎。
然其审察之宜。
可以意测。
可以情恕矣。
以意测者。
测邪佞之臣也。
以情恕者。
恕忠贤之臣也。
夫忠不似佞。
佞则似忠。
请陛下测之恕之。
则可知也。
臣闻人之性分。
不可转移。
邪佞忠贤。
各有所趣。
顺道违俗。
忠贤也。
违道顺俗。
邪佞也。
若言之咈耳。
行之忤心。
动繇先王之道。
事极终始之虑。
志惟安国卫主者。
忠贤之所为也。
故雅质而不佞。
勤诚而取容。
务正道而抗节。
人主闻之。
固将疏远之矣。
此真忠贤之臣也。
陛下可不恕而用之乎。
顺欲从旨。
甘言美饰。
不繇先圣之道。
思乱国家之政。
务于要利以惑主者。
邪佞之所为也。
故发小惠以贾信。
忘大义而苟合。
权宠势而挟威。
伺愉悦而争媚。
人主见之。
固将亲近之矣。
此真邪佞之臣也。
陛下可不测而去之乎。
大率人君皆恶其臣忤心。
而欲人之顺已。
贤臣正直。
安得不忤心乎。
邪臣谄诈。
安得不顺已乎。
故积忤生憎。
祸之路也。
积顺爱。
福之门也。
此邪佞所以常亲而宠。
贤臣所以尝疏而辱也。
古帝王使臣佐者。
曷不多论此弊乎。
陛下诚能反是而求之。
精心而察之。
爱其所忤。
而收忠贤。
憎其所顺。
而去邪佞。
则天下之忠正
可以比肩重足。
天下之太平。
可以千秋万岁。
太宗之政化复行。
之淳风日用矣。
此愚臣所以请陛下审察忠佞。
测之恕之之术也。
国家自垂拱以后。
至于近年。
寇贼屡兴。
兵革数动。
边师溃丧。
日费滋多。
加以观寺修营。
锡赉繁数。
郡县之吏。
未息侵渔。
寰区之氓。
率尽周馑。
官班冗赘。
淫费频烦。
近者人献直言。
时有切谏。
徒闻谠议。
竟不施行。
至于营造。
未甚休息。
是使国储不足。
人畜久空。
俗弊之繇。
其来已渐。
又制敕甚重。
奸非莫惩。
节限虽多。
逾越极众。
孤羁寡援者小罪必罚。
货赂朋党者大愆不绳。
听断之狱不审。
寰中之罪未肃也。
夫法贵简而能禁。
罚宜轻而必行。
陛下方兴崇至德。
大布新政
譬琴之不理。
宜在更张。
路之不平。
终当徙辙。
若不改创而求理。
安扬汤以止沸。
不可得也。
臣请不如除去碎密。
不察小过。
小过不察。
则无烦苛。
大罪不漏。
则止奸慝。
使简而难犯。
宽而能制。
此所谓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矣。
然后停不急之务。
渐无为之理。
休罢造作。
节减输赋。
息徭役。
除赘官。
绝吏之侵渔。
复人之本业。
斯则人安而俗富也。
俗富则国富。
人安则国安。
所谓理术无他。
惟此而已矣。
三国名臣赞序 唐 · 严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
孔子举诗书。
作后王者之法。
其称殷颂曰。
天命玄鸟。
降而生商。
书曰。
天工人其代之。
然则圣人受命。
贤人受任。
龙腾武跃。
风流云蒸。
求之精微。
其道莫不咸系乎天者也。
故夫受天之命者。
不可以苟。
代天之理者。
不可以私。
前圣知其如此。
明四目
达四聪。
高居而审听。
处幽而遐览。
偫才必用。
众功乃广。
然后天应以福。
而太和之化臻矣。
虽三光袭照。
五运潜周。
妫图启而揖让兴。
夏鼎移而干戈用。
德业相踵。
屯夷不同。
然激扬名义。
增广坛宇。
何尝不得贤则理。
失贤则危哉。
是故五老尊而轩风炽。
三仁去而殷道衰。
淮阴来而汉家昌。
亚父亡而楚王灭。
姬汉以降。
大象沦夷。
当极者不以垂拱居尊。
干禄者必以权利邀进。
镜物者不以虚巳为德。
达才者必以寒隽为嫌。
故洪纲强而万目颓。
大理亏而廉让塞。
贞良甘退而莫进。
贤士卷艺以深潜。
伯夷为之哀歌。
绮里为之高遁。
晋重灭名以避其患。
楚狂遁世以全其身。
岂恶富贵哉。
盖有为而然也。
夫明王旰食以求士。
君子含德以俟时。
然求应之感徒深。
而君臣之分犹鲜者何也。
盖经达之道难。
而代乏鲍子萧何之智也。
若夫解缚为相。
古今所罕有。
登坛受爵。
贤者叹其难。
汉高始以为疑。
齐桓终受其福。
乃知有管仲之才。
鲍叔之介。
桓公不纳。
韩信之略。
萧何之助。
汉高不容。
齐桓汉高
不易值矣。
萧公鲍子。
岂屡得哉。
夫未遇良鉴。
则夜光不为宝。
时逢哲后。
负鼎可升朝。
历求邃古。
爰览近图。
臣主之际。
授受之外。
垂大明以叙下。
推至公以匡上。
则有我唐太宗文武大圣皇帝魏文贞者之流也。
盖至理之代。
君子不以王爵私其身。
而况亲属乎。
是以贞观之中
贤者在朝。
各崇至公。
马周怀奇思而拔起陇亩。
李靖多大功而终始援用。
魏徵数直谏而优游抚纳
我朝之得才。
于斯为美。
三国之臣主。
始当草昧之期。
卒践陵迟之运。
君无尺土之渐。
而以争夺为德。
臣无素定之分。
而以偷合为功。
然其属衰乱之间。
贞仁之节。
接风尘之会。
吐博奕之谋。
用能各奉其主。
克立厥勋者。
亦不可诬也。
又若清淑沈懿。
有颜氏之德。
灵鉴洞照。
子房之能。
推功给下。
有终始之勤。
笃谊守节
有风云之概。
叹王室之多故。
怀黍离以永吟。
遂委忠曹公。
冀图匡复。
而天命潜革。
人心则殊。
姑回备物之谟。
卒抗非常之锡。
虽欲匡上以德。
翻乃杀身成仁。
夫仁义岂有恒。
在乎不舍道而已。
是故比干湛身于殷后。
微子抗迹于周邦。
虽二美同归。
而三仁齐致。
公达慷慨。
总角耀奇。
恶奸臣之擅命。
想桓文之高举。
偫雄竞起。
汉历寖微。
翻然回虑。
吐词魏幕。
原其所以然者。
岂不以之晖。
鲁阳可止。
沟渎之节。
仲尼所嘉。
是以摄管仲之高踪。
魏武之遐辙。
全生之理。
其亦远乎。
崔子矫然。
青松之操。
鲠词直对。
则左右失容。
捐生取义。
千载称美。
虽遇谗谮。
盖亦其素志矣。
若乃天命未改。
则人思其旧。
乾道将革。
则物厌其常。
是以司隶之仪。
见悲于汉叟。
先王之迹。
远播于汶隅。
孔明躬耕南阳
盘桓俟主。
吐筹献策。
识鼎峙之形。
总众临戎。
有席卷之望。
原其去就。
抑亦怀汉之雅志焉。
及其抚戎幕。
国钧
开诚心。
布公道。
赏不失德。
罚不滥刑。
又虽古之遗直。
不能尚也。
管仲用法。
伯氏无怨。
子羔刑人。
终以见德。
孔明之谪李严
盖近之矣。
周瑜鲁肃
咸起诸生
鹗视乌林
鹰扬赤壁
为布衣。
当襄汉之际。
标卖田宅。
分财结士。
以求人杰。
此其志不小也。
公瑾推第于孙策
子敬于周郎。
咸有异于人者也。
子布刚。
怀不挠之节。
桓王创业。
首赞经纶。
仲谋嗣立。
躬自扶翊。
古人所谓托六尺之孤者欤。
既而忠言屡发。
直道不回。
折弋猎之娱。
钓台之乐。
斯又王臣蹇蹇。
之元老者哉。
江东之于天下。
犹四体之有一掌耳。
权不能恢阐雄量。
以求忠谠。
而乃轻肆忿毒。
厌闻至言。
始抽刃于虞翻
终按刀于子布
既谪终遐裔。
亦废处家僮。
故使时望挫伤。
元功圯衄。
由是见仲谋之器小也。
其不能厕迹中原。
懋长代之业者宜矣。
夫以子布忠贤。
承奕代之遇。
一言忤旨。
有不测之辜。
况贱迹之士。
而欲自下干上。
罄其孤虑者乎。
善料古者。
必察乎今。
善筹远者。
必谋诸近。
赞咏之作。
岂必覈既往之陈迹。
盖将畅其幽情。
贵使来叶有可观者。
聊复采断。
为其赞云。
对知合孙吴可以运筹决胜策 唐 · 张仲宣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
问。朕闻武以保大定功。
刑以禁邪止杀。轩辕三皇之圣。
莫能去兵。陶唐五帝之聪。
时犹振旅。故知体国经野。
宜有吊伐。居安虑危。
可无豫备。朕纂承丕业。
虔守大宝。因祖宗之既康。
恐文武之将坠。兢兢戒慎。
翼翼忧勤。而德教诞敷。
烽燧尚警。三边每劳于征伐。
百姓不歌于耕凿。言念于役。
深轸于怀。所以日旰忘餐。
中宵辍寐。思谋臣以制敌。
折冲于樽俎。索名将以守边。
降伏其戎寇。行何法也。
得致斯人哉。子等藏器待时。
呈才应命。尽陈古今之事。
备详攻守之策。至时贤著述。
往彦勋庸。兵法有五十三家。
宜分其四种。汉臣有二十八将。
自比夫几人。景略可逮于孔明
张辽得齐于关羽斛律光贺若弼
近代之用谁优。我李绩李靖
先朝之光谁最。又邛南一方之地。
碛西万里之域。将弃之以促境。
宁守之以劳人。镇梁州至于流沙。
陇坂至于积石。险阻要害。
予疑汝明。秦中岁役于防水。
若为釐革。代北年疲于禦塞。
奚所变通。蓟门屯田。
何术以休其弊。柳城梗涩。
何筹以系其虏。凡此边廷。
今为重镇。何经何见。
何履何历。若兵不获巳。
用何奇谋。贞我师旅。
使有征无战。必文可来之。
施何异政。柔彼夷狄。
使怀惠畏威。咸述尔能。
直言其事。当有升坛之拜。
伫伸推毂之宠。对。
臣闻玉弩垂芒。耀明威于紫纬。
金方戒序。凝杀气于丹霄。
然则负扆登枢。规七衡而立辟。
垂旒御辨。法四选以详刑。
是故黄运披图。静妖氛于涿鹿
丹陵启业。耀佳兵于洞庭
伏惟陛下陟上帝之耿命。顺下人之乐推。
总不测之谓神。包混成而为道。
然后运天地日月以临之。泄雷雨水火以育之。
宣道德仁义以绥之。张礼乐刑政以肃之。
然则宿离无忒。天清也。
海外无波。地平也。
左学上庠。文明也。
保大定功。武威也。
由是东西沈潜。朔南浃洽。
草木咸若。昆虫无夭。
犹且日慎一日。虽休勿休。
俯徇谦光。循易象之明义
降询得失。追汉策之高踪。
所以广访刍荛。旁求道路。
臣戎旃贱伍。樗散陋容。
策蹇以忘疲。励弱而知倦。
猥兹庸菲。充赋阙庭。
奉诏惭惶。启处无地。
所冀齐庭设炬。九九之术先收。
燕馆初开。先郭隗而已。
敢缘斯议。庶竭丹诚。
制策曰。思谋臣以制敌。
折冲于樽俎。索名将以守边。
降伏其戎寇。行何法也。
得致斯人哉。臣闻晋谋元帅
汉召材官。必资悦礼之英。
咸选良家之子。诚请秋风授律。
吉日拜将。收不疑之十计。
问子明之五策。赏必以功。
罚必以信。则良将斯至矣。
大功可举矣。制策曰。
兵法有五十三家。且分其四种。
臣闻习手足。便器械。
积虞关。具攻守。
伎巧之兵也。权德刑。
随斗系。因五胜。
解鬼神。阴阳之兵也。
雷动风举。后发先至。
离合向背。而应变无常。
形会之兵也。守正而用奇。
详形而计战。兼伎巧。
包阴阳。权宜之兵也。
然后愤之以仁义。信之以赏罚。
以我直而权其曲。以我智而薄其愚。
以我和而制其离。以我治而乘其乱。
故虽孙吴再生。亦不知为敌人计矣。
制策曰。汉臣有二十八将。
自比夫几人。臣闻汉有二十八将者。
上应二十八宿也。或以文雅光国
邓禹有决胜之奇。或以武能威人。
吴汉有绥边之略。功论树下。
冯异弥彰。冰结河中。
王霸之诚尤著。臣以卑贱。
夙无器业。窃循运合。
圣恩不次。得参贤俊之末。
安敢自强而比哉。清问猥及。
臣当万死。制策曰。
景略可逮于孔明张辽得齐于关羽
斛律光贺若弼。近代之用谁优。
臣闻景略之功也。孔明也。
张辽之谋也。关羽之烈也。
斛律光之勇也。贺若弼之略也。
广论之则耀灵不驻。略谈之又书不尽言。
景略之佐秦坚。才骋如熊之捷。
孔明之匡蜀主。克著卧龙之名。
张辽运筹之方。可以归之于先轨。
关羽搴旗之效。可以论之于后尘。
贺若弼之破陈军。功先诸将。
斛律光之扶齐国。名劣众人。
以次而言。断可知矣。
制策曰。我李绩李靖之功谁最者。
臣闻李绩者。智也仁也。
勇也严也。躬教可以图始。
心教可以保众。自伐三韩
克清九族。所以东夷之人。
不敢西向也。至于李靖者。
安可同年而语哉。大征北狄。
讵见绝其馀氛。授钺南蛮。
宁见殄其遗寇。所以蛮胡猾夏。
边鄙亟耸者。良由此也。
制策曰。邛南一方之地。
碛西万里之域。将弃之以促境。
宁守之以劳人。镇凉州至于流沙。
陇坂至于积石。险阻要害。
予疑汝明。秦中岁役于防水。
若为釐革。代北年疲于禦塞。
奚所变通。蓟门屯田。
何术以休其弊。柳城梗涩。
何筹以系其虏。凡此边庭。
今为重镇。何经何见。
何履何历。臣闻膜拜憬裔。
既崇于吊代。昧谷遐方。
实资于镇抚亦柔止。
犹闻遣戌之诗。瓜时在期。
尚起践更之役。今欲明守边之术。
开斥地之制。缅惟经算。
俯访刍荛。謏闻鄙术。
何足以观之。夫先王驭道也。
必专其边守。疆以戎索。
恃吾有以备。怀其所以来。
招携以礼。怀远以德。
今丸山在境。犹发度辽之师。
葱河卷祲。仍开拜井之屯。
劳人远役。其何以哉。
若乃务广其土。以疲其人。
宿兵于无用之地。劳师于不禦之俗。
圣王之道。未之前闻。
制策曰。若兵不获已。
用何良谋。贞我师旅。
使有征无战。必文可来之。
施何异政。柔彼夷狄。
使怀惠畏威。臣闻季梁在随。
楚朝罢议。仲尼居卫。
晋国折谋。语曰。
死诸葛走生仲达。陛下诚然德音发于帷幄。
清风翔于无外。大启爵命。
以示四方。拔将选才。
各尽其用。急善同于饥渴。
用人疾于应响。杜奸佞之门。
废郑卫之乐。混清六合。
实由乎此。虽西有不羁之寇。
北有不宾之虏。征之则劳师。
待之则无益。故班固曰。
有其田。不可耕而食。
得其人。不可臣而藩。
来则惩而禦之。去则备而守之。
盖怀惠畏威也。但以日暮途远。
汲深绠短。文不逮意。
书何尽言。谨对。
应知合孙吴运筹决胜科对策(并问) 唐 · 杨若虚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九十九
问。
朕闻武以保大定功。
刑以禁邪止杀。
轩辕三皇之圣。
莫能去兵。
陶唐五帝之聪。
时犹振旅。
故知体国经野。
宜有吊伐。
居安虑危。
可无预备。
朕纂承丕业。
虔守大宝。
因祖宗之既康。
恐文武之将坠。
兢兢戒惧。
翼翼忧勤。
而德教诞敷。
烽燧尚警。
三边每劳于征伐。
百姓不歌于耕凿。
言念于役。
深轸于怀。
所以日旰忘飧。
中宵辍寐。
思谋臣以制敌。
折冲于樽俎。
索名将以守边。
降伏其戎寇。
行何法也。
得致斯人哉。
子等藏器待时。
呈才应命。
尽陈古今之事。
备详攻守之策。
至时贤著述。
往彦勋庸。
兵法有五十三家。
宜分其四种。
汉臣有二十八将。
自比夫几人。
景略可逮于孔明
张辽得齐于关羽
斛律光贺若弼
近代之用谁优。
李绩李靖
先朝之光谁最。
又邛南一方之地。
碛西万里之域。
将弃之以促境。
宁守之以劳人。
凉州至于流沙。
陇坂至于积石。
险阻要害。
予疑汝明。
秦中岁役于防冰。
若为釐革。
代北年疲于禦塞。
奚所变通。
蓟门屯田。
何术以休其弊。
柳城梗涩。
何筹以系其虏。
凡此边廷。
今为重镇。
何经何见。
何履何历。
若兵不获已。
用何奇谋。
贞我师旅。
使有征无战。
必文可来之。
施何异政。
柔彼夷狄。
使怀惠畏威。
咸述尔能。
直言其事。
当有升坛之拜。
伫伸推毂之宠。
对。
臣沐清化
忝纡黄绶。
属陛下听鼓鼙之音。
载怀将率。
恤边鄙之耸。
思辑军容。
臣窃叹三隅未宁。
为日久矣。
不以庸菲。
谬膺推荐。
恭承大问。
俯蹐玉陛。
咫尺天休。
以抒情素。
臣闻古先哲王。
鲜不征伐。
禁暴止乱。
咸以为人。
思患预防。
实为善政。
伏惟陛下允恭克让。
虞守四表。
俊乂咸理。
以孚于人。
犹恤彼勤劳。
求兹政道。
实天下幸甚。
臣闻事适于务。
则理有成。
法宜于时。
则功可建。
是以广采舆诵。
询于刍言。
不以人废言。
不以欲违众。
故计济事立。
利倍功大。
完军保胜。
道泰人安。
虽三边未清。
而百姓不弊
臣闻或多难以启其疆土。
或无难以丧其守宇。
天其启此边难。
以警陛下。
勤于政理。
以致和平。
因定荒乱之宜。
以为子孙之业也。
不然者。
岂圣明之时。
屡有斯寇。
今若以明视远。
以聪听德。
钦崇天意。
允釐庶绩。
制以官刑。
儆于有位。
爱敬立于亲长。
始终协于家邦。
崇礼以致贤。
修德以来远。
言合于道。
虽贱必行。
议乖于政。
虽贵必罚。
谋得其要。
必申瓜衍之赏。
刑当其理。
不贻戮仆之愆。
则在庭之官。
足以致化。
臣闻燕昭立馆。
以报强雠。
越践自勤。
竟雪深耻。
景略用而秦道霸。
孔明起而蜀业成。
岂明明之朝。
不如区区之国。
其珠玉无足。
爱之必至。
贤良思用。
求之必来。
惟陛下知与不知。
用与不用。
苟得其任。
何忧制敌降戎而已哉。
必资听之不滥。
择之无失。
审甄其操履。
明试以言。
谋之以八徵。
求之以五听。
穰苴进于晏子
韩信用自萧何
是以君人劳于求才。
逸于任使。
舍人求胜。
臣以为难。
臣闻自古用兵。
成败相半。
贤者得其大。
愚者得其小。
莫不同用于法焉。
至于战胜攻取。
无出三事。
类文校义。
分为四种。
记之金策。
具于玉韬。
汉臣以之。
拨乱辅时。
上应列宿。
振威耀武。
咸得其才。
以臣之愚。
何以堪此。
然守终持满。
窃仰邓禹之能。
勍敌神谋。
颇怀冯异之略。
至隐若敌国。
思其奉上之故。
亦采于一善。
未致其全。
景略比于孔明
功当术浅。
张辽比于关羽
壮劣情优。
斛律光著破虏之功。
贺若弼有平陈之
论其攻战。
则可齐肩。
语其才雄。
此或先驾。
彼亡隋之任士。
内用宠戚。
外阶朋党。
忠言死于逆耳。
国命出于谗言。
政以贿易。
功以财成。
雁门之围。
兵士以微而不赏。
狼河之败。
许公以亲而不诛。
天下分崩。
人受涂炭。
是以李绩李靖
为国家用。
因隋亡之臣。
致有周之业。
则克胜其任。
匈奴于是破亡。
则能达其谋。
高丽以之终灭。
谋功比事。
可同年。
以功取人。
以居上。
臣闻惇德允元
柔远能迩。
王者无外。
守在四夷。
张纲弃兵。
竟和南国
充国不战。
亦定西夷。
李牧以居边。
魏尚而为牧。
远和迩镇。
固障持边。
远和则不劳。
迩镇则居逸。
是谓释远谋近。
逸而有终。
然后明其伍候。
守其交礼。
谨其走集。
诫以不虞。
足以辑和士庶。
羁縻夷狄。
何必弃南邛之戎。
舍碛西之地。
隳先朝之业。
致将来之诮焉。
蹙国挫威。
臣所不取。
臣又闻华夏者国之心腹。
边陲者国之支体。
若心腹克盈。
则支体无害。
古既守之不损。
今禦之而何失。
古以之足。
今以之虚。
非古今有殊理。
实授非其任。
然东自榆林
西至蒲海。
限之以亭塞。
隔之以山河。
玉关金微之险。
临洮墨离之阨。
飞狐白石。
爰在并汾。
木狭土门
出于幽蓟。
李靖距颉利于碛口
终绝南侵。
李杰败王师于榆关。
遂贻东难。
险阻不异。
成败乃殊。
以是言之。
非才莫可。
今若渐塞上之士。
晁错之谋。
安辑云中之人。
严尤之术。
保以邑落。
守以城池。
求贤良以为守。
习农桑以为教。
敌至则其积聚。
使野无所遗。
贼去则伺其虚危。
使兵不失利。
则秦川岁减于冬戍。
代北不惧于秋犯。
臣见蓟门屯田。
降军寇之乘。
攻守馀暇。
务耕耘之积。
省两河之
资三军之费。
但使役之无扰。
何忧兵以致弊。
军既未息。
此安可停。
臣闻取乱侮亡。
书之明义
固险而守。
国之恒政
柳城之寇。
不虐于边人。
鸿胪之宾。
未绝于来使。
则养士卒以待其衰也。
必若虐暴边隅。
须申致寇之略。
如其毒痛于下。
方兴问罪之师。
任之以智能。
申之以谋策。
明赏必罚。
教人以
山林水泽之阵。
识以权宜。
父子兄弟之军。
赴汤蹈火。
然后扬兵耀武。
示之以威。
则师旅以贞。
夷狄柔服
惠怀无战。
其在于兹。
若但行以秋霜之严。
而无时雨之泽。
不计而动。
离怨在心。
驱以敌。
贪以取败。
既轻有生之命。
求幸白刃之中。
使天威挫衄者。
臣窃恨焉。
易曰。
差之毫釐。
缪以千里。
此之谓也。
臣以不才。
展效州郡。
每怀报国。
屡上微言。
神龙二年进状。
论沙场丧败。
开元四载投匦。
言降户得失。
銮驾西幸。
又于河中府上表。
并进柔远论一首。
而才微理拙。
不蒙顾问。
制问曰。
历。
敢不尽言。
臣识浅才微。
罔知攸据。
至若升坛之拜。
推毂之宠。
岂可一策所能及。
愚臣暗昧。
不足以当之。
俯伏惶恐。
若履冰谷。
谨对。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762年 唐 · 杜甫
五言排律 押真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引用典故:南图 鼎湖
鼎湖(时因二圣山陵,召严武桥道使瞻望远,象阙宪章新。
四海犹多难,中原忆旧臣。
与时安反侧,自昔有经纶。
感激张天步,从容静塞尘。
南图羽翮北极捧星辰。
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
空留玉帐术李靖有《玉帐经》一卷),愁杀锦城人
阁道通丹地,江潭隐白蘋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
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大历五年大赦天下制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五
门下。
惟辟奉天
作人父母。
若天垂戒于上。
人不安于下。
则修德勤政。
以达至诚。
恤刑狱之冤滞。
问闾阎之疾苦。
招纳谏诤。
访求贤良。
允迪前烈。
率由兹道。
朕获承宗庙之重。
托于王侯之上。
夙夜斋慄。
莫敢荒宁。
推诚以抚万邦。
屈已以安百姓。
忧勤之至。
日慎一日。
服御之给。
损之又损。
而涉道犹浅。
烛理不明。
国经王度
多有废阙。
加以寇戎骤犯。
军国烦劳。
赋重人竭。
因之岁歉。
田荒业废。
逋散相仍。
每深怵悼。
频有蠲降。
兼亦求良吏。
以惠矜人。
除去奸凶。
用达幽枉。
大变风俗。
更张刑政。
冀人和之渐洽。
何天眚之屡彰。
固以朕德之寡昧。
化之衰薄。
其咎不远。
在予一人。
亦由郡邑之政。
未尽条理。
或贪以害物。
或扰以伤农。
有凌弱暴寡之冤。
有不均失中之政。
人无所措。
多陷刑辟。
盖上之教道未至。
岂忍以文法绳之。
惨然忧嗟。
深自引慝。
虽靡草之候。
方断薄刑。
而薰风长养之时。
宜宽庶狱。
大决疏网。
与之更新。
其天下见禁囚徒。
死罪并降从流。
流已下并释放。
内外文武官及前资官六品以下。
并草泽中有硕学专门。
茂才异等。
智谋经武。
讽谏主文者。
仰所在州府观察牧宰。
精求表荐。
如所由搜扬未尽。
遗逸林閒者。
即宜诣阙自举。
亲当策试。
量能擢用。
朕每览汉文诏书。
至阳和之时。
草木偫生之类。
皆有以自乐。
而吾百姓。
或阽于死亡而莫之省。
缅然遐想。
感叹增怀。
哀今之人。
又甚于昔。
思有赡恤。
俾安其居。
观察节度使刺史各宜训励所部。
使奉科条。
变贪官之节。
激循吏之行。
其清白明著。
政理殊尤者。
具以名闻。
必加奖擢。
若冒于货贿。
紊我纲纪。
切宜糺摘。
当峻刑宪。
其官人犯贿。
经恩免罪者。
并宜申报中书门下及所司。
不得容其却上。
自王室多故。
积有岁时。
皆我文武之臣。
中外戮力。
今天下既定。
崇德报功。
与之剖符。
传代不绝。
至于莅官述职。
各宜明慎典刑。
贻庆子孙。
永同休戚。
于戏。
武德贞观之閒。
有若魏徵王圭李靖李绩房玄龄杜如晦等。
扶翼大运。
勤劳王家。
尊主庇人。
匪躬致命。
咸有一德。
格于皇天。
缅然长怀。
风烈犹在。
其后嗣沈翳。
特加优奖。
如庙宇荒毁。
即宜修葺。
无德不报。
何日忘之。
其鳏寡孤独。
老幼贫穷。
不能自存者。
委州府县吏取诸色官物。
量事赈给。
抑招携户口。
劝课农桑。
应所在州府。
有兴功役处。
非灼然急切者。
宜并停之。
四渎五岳。
名山大川。
神明所处。
风雨是主。
宜委中书门下分使致祭
以达精诚。
孝子顺孙。
义夫节妇。
事迹明著者。
特加旌表。
颁示中外。
知朕意焉。
主者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