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贺册尊号状 中唐 · 孔戣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三
右。臣闻德格天。
列圣垂祐。必纪名号。
以彰治功。伏惟元和圣文神武法天应道皇帝陛下缵戎十圣。
时乘六龙。躬一德而善继丕承。
罄有形而天覆地载。既休武力。
方用文经。遗步骤于殷周。
振声容于华夏。既而天人合应。
亿兆叶心。探至道于邦家之先。
揭鸿猷于彊名之域。陛下初违偫议。
方守谦光。旋体至公。
遽回慈眷。德意既降。
盛礼将陈。凡在品汇。
无任幸甚。臣以待罪遐徼。
不获称庆阙庭。徒勤子牟江海之心。
有同太史滞留之日。无任欢抃之至。
饶州记序 唐 · 王德琏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
窃以敷土创于夏篇。陈风著于孔什。
自斯已降。颇复丹青。
好事相趋。时闻汗简。
是以张勃吴录。风俗靡遗。
扬雄蜀纪。山川毕载。
陈留耆旧之传。荆国岁时之书。
各擅一家。咸详土志。
既充渠阁。亦散人间。
笔削所以腾芳。记录于焉不朽。
瞻高山而仰企。纪景行而兴慕。
仆幸因随牒。谬齿周行。
览原隰之形。访古人之迹。
饶州记上下二篇。至于林苑丘园。
立时为记。青溪紫府。
创目亦书。撰张仁之篇。
徐湛之说。水陆体势。
习俗风谣。目击在斯。
言诚可录。然此地居澹浦。
邑带番川。转毂闽禺。
朝宗江蠡。玉山银岭。
连峭壁而削成。大北小南漾碧漪而汎色。
竞盘螭而互峙。赴马颊以飞湍。
县始秦年。郡开吴日。
修良阐于帝籍。秀茂显于天庭。
吴芮怀忠。裂芳封而疏爵
李愔论道。应台宿以经邦。
贤俊挺生。駌鸿间出。
复有證君书佐。沈宗而溯千里。
忘家壮士。尽节而卫三宫。
纯粹晓于占天。察丰城宝气
妙技精于数术。审卢穴之妖氛。
陈氏守节之妻。化石岩而表异。
张家已亡之妇。遭劫剥以通灵。
求祀神人。称陈涉而感梦。
乘烟童子。契王乔而下迎。
长沙昔居。祈润泉而必应。
蜀守故宅。寻往迹而犹存。
背主逆臣。兹乡俨其墟墓。
遁秦逋客。绝壁竦其孤坟。
钱仓卓立于水滨。罗石列行于林畔。
奇峰仙室。镂羽驾之遗书。
元洞琼膏。溢灵津于乳窦。
相思文梓之木。吐雾凝烟。
丹青之丛。连云罩日。
磊磊银铄。委实税以为琛。
颗颗金沙。实瑶筐而入献。
重以铜铅间发。青碧相辉。
哀鸟晨吟。惊林声于木末。
饥鼯夜啸。和风籁于山巅。
慈龟曳涂。哀猿饮涧。
赪鲤戏沼。䌽雉驯郊。
白浪惊鸥。声如钟鼓。
腾仙灵鹤。响叶笙簧。
花间锦绣。骈罗在目。
图牒纪载。不厌其详。
洪纤并举。而年代迁贸。
宰守更利。而时事暌违。
或革或沿。乍张乍弛。
遇于惠化。馀颂在人。
聊复片言。请从商较。
惟远祖之明牧。弥洙泗之高风。
成庠序之仪。习乡射之礼。
而枯樟再茂。遗爱可观。
瓜瓞寂寥。阶基芜灭。
末孙怀昔。惟古兴嗟。
宋齐已还。分符继轨。
之辈。元徐之徒。
坐啸卧吟。褰帷代袭。
或栽梧莳竹。或结厦穿池。
并记傍求。尽皆编次。
人亡地在。念彼怆兹。
爰暨圣朝。惟良简帝。
中书令杜使君中书令薛使君。屈栋干之资。
临江湖之服。既多惠爱。
金石已铭。古老传谈。
岂烦载述。其在此时。
略复书之。庶后披文。
玩其典丽也。刺史南安县开国男庞使君
爰自参牧。改临此地。
曾未期月。惠化已覃。
黠吏畏威。豪民敛迹。
偷生盗贼之伍。旬月必擒。
经明行修之徒。长材咸荐。
是以味道迁善。俗咏其苏。
沐德思齐。时嗟来晚。
崇庸茂绩。远袭箕裘。
赵璧琬圭。曾微阙折。
仁惠风化。善继良难。
其营县废兴。各依界分。
府寺回换皆悉备。其山水川源。
从事典。序无遗漏也。
庶其观者不出户。而备览土地风俗焉。
唐宪宗章武皇帝哀册文820年5月 中唐 · 令狐楚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四十三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维元和十五年岁次庚子正月甲戌朔二十七日庚子
移殡于大内太极殿西阶
五月十五日庚申
迁座于景陵
礼也。
玉衡南指。
金波西落。
皓雪集其麻衣。
素云褰其绡幕。
柳宫龙动。
竹池鱼跃。
兆庶雨泣于浩穰。
万灵风号于寥廓。
哀子嗣皇帝仰攀雕辇。
殷奠琼筵。
哀无容以触地。
痛不返而终天。
仙仗徐进。
宸仪永隔。
降睿旨于鸾台
扬圣功于凤册。
其词曰。
配天维唐。
伊祁同光
应道为帝。
元元之系。
圣人有作。
孝子善继
显赫十朝。
总齐四裔。
执其大象。
司彼左契
武烈诞敷。
文明下济。
出潜离隐。
或跃未融。
亲则盘石
封殊剪桐
承祧黄屋。
主鬯青宫。
礼乐尽在。
讴歌荐至。
轩皇勌勤。
传付神器。
太母侍养。
亲临宝位。
怡声下色。
先意承志。
家令敢言。
天子屏贵。
明明出震。
业业承乾。
其仁如山。
其智如泉。
理析坚白。
学探幽元。
挥毫雾动。
掞藻霞鲜。
所持者俭。
所宝者贤。
刑靡不省。
赏无不延。
冕旒迎日。
圭璧祈年。
涕谒宗庙。
臣朝昊天。
天纵神圣。
日跻孝敬。
鸿名再加。
宝历一定。
穷人屡赈。
名士交聘。
兽爱触邪。
草怜指佞
梯航修贡。
鳞羽遂性。
河色呈符。
山声告庆。
编书辩谤。
创殿思政
甘节必称。
苦言终听。
棱威之远。
德政之盛。
霜雪宪章。
风雷号令。
夏台齿剑。
上党纳阱。
赵际宅心。
邺中听命。
谁能去兵。
王者有征。
玉垒雾廓。
金陵镜清。
狐鸣上蔡
蚁聚东平
伏锧就戮。
回戈受烹。
始以止杀。
归于好生。
恢恢不失。
荡荡难名。
信及隐微。
道存溥博。
走马斯郤。
昆虫咸若。
调其玉烛。
徇以木铎。
同车书
远颁正朔。
范金合土。
大兴太学
清跸鸣銮。
将登高岳
四维既张。
五刃已藏。
蛮夷戎羌。
敢不来王。
天下清净。
朝廷乐康
会冠剑以高宴。
戏鱼龙于广场。
有严有翼。
无怠无荒。
俗皆臻于寿域。
人自为于羲皇
日出入兮安穷极。
云飞扬兮无处所。
瑞方瞻乎凤来。
灾忽闻于鹳语。
谓百年之可卜。
嗟九龄之不与。
当凝旒而下临。
奄脱屣以轻举。
万姓哀其考丧。
千官怀其后抚。
封人犹祝于南山
帝子已号于北渚。
呜呼哀哉。
披灵衣兮如在。
委仙佩兮若休。
建环海以静寐。
鼎湖而远游。
桂华朗兮高殿寂。
梧叶暗兮深宫愁。
惊同轨之遽至。
长川而不流。
呜呼哀哉。
威仪肃设。
文物前列。
酌玉斝以宵奠。
驾金根而晓发。
出朱雀之正门。
背青鸾之迥阙。
逶迤原野。
苍茫日月。
去复去兮降尧阶。
悲莫悲矣临
呜呼哀哉。
地开苍谷。
天作丰山
江海自流于泉下。
城郭取象乎人閒。
高封马鬣。
永秘龙颜。
鳞有逆兮曾触。
髯欲升兮高攀。
朝百灵以肃肃。
遗八骏以闲闲。
植柏兮未拱。
阁生苔兮已斑。
严日宫而深闭。
蔼云幄以空还。
兴众感于万井。
结宸悲于九关。
呜呼哀哉。
神行无方。
乾健不息。
物皆被于圣泽。
人自迷于帝力。
巍乎高代之行。
至矣动天之德。
后元壤以长存。
冠苍穹而罔极。
呜呼哀哉。
顺宗实录(起八月尽至山陵) 其五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
八月庚子。诏曰。
惟皇天祐命烈祖诞受方国
九圣储祉。万方咸休。
肆予一人。获缵丕业。
严恭守位。不遑暇逸。
而天祐匪降。疾恙无瘳。
将何以奉宗庙之灵。展郊禋之礼。
畴咨庶尹。对越上元
内愧于朕心。上畏于天命。
夙夜祗慄。惟怀永图。
一日万机。不可以久旷。
天工人代。不可以久违。
皇太子某。睿哲温文。
宽和慈惠。孝友之德。
爱敬之诚。通于神明。
格于上下。是用推皇王至公之道。
遵父子传归之制。付之重器。
以抚兆人。必能宣祖宗之重光。
天地之休命。奉若成宪。
永绥四方。宜令皇太子即皇帝位。
朕称太上皇。居兴庆宫
制敕称诰。所司择日行册礼。
永贞元年八月辛丑太上皇兴庆宫
诰曰。有天下者。
传归于子。前王之制也。
钦若大典。斯为至公。
式扬耿光。用体文德。
朕获奉宗庙。临御万方。
降疾不瘳。庶政多阙。
乃命元子。代予守邦
爰以令辰。光膺册礼。
宜以今月九日册皇帝于宣政殿。仍命检校司徒杜佑充册使。
门下侍郎杜黄裳副使。国有大命。
恩俾惟新。宜因纪元之庆。
用覃在宥之泽。宜改贞元二十一年永贞元年
贞元二十一年八月五日昧爽已前。天下应犯死罪特降从流。
流已下递减一等。又下诰曰。
人伦之本。王化之先。
爰举令图。允资内辅
式表后妃之德。俾形邦国之风。
兹礼经之大典也。良娣王氏。
家承茂族。德冠中宫
雅修彤管之规。克佩姆师之训。
自服勤藻。祗奉宗祧。
令范益彰。母仪斯著。
宜正长之位。以明继体之尊。
良媛董氏。备位后庭
素称淑慎。进升号位
礼亦宜之。良娣可册为太上皇后
良媛宜册为太上皇德妃。仍令所司备礼。
择日册命。宣示中外。
咸使知闻。壬寅
王伾开州司马王叔文渝州司户
员外置。驰驿发遣。
叔文越州人
以棋入东宫。颇自言读书知理道。
乘閒尝言人閒疾苦。上将大论宫市事。
叔文说中上意。遂有宠。
因为上言某可为将。某可为相。
异日用之。密结韦执谊
并有当时名欲侥倖而速进者陆质吕温李景俭韩华韩泰陈谏刘禹锡柳宗元等十数人。定为死交
凌准程异等又因其党而进。交游踪迹诡秘。
莫有知其端者。贞元十九年
补阙张正买疏他事。得召见。
正买与王仲舒刘伯刍裴茝常仲儒吕洞相善。数游止。
正买得召见。诸往来者皆往贺之。
有与之不善者。告叔文执谊云。
正买疏似论君朋党事。宜少诫。
执谊叔文信之。执谊尝为翰林学士
父死罢官。此时虽为散郎
以恩时时召入问外事。执谊因言成季朋宴聚游无度。
谴斥之。人莫知其由。
叔文既得志。与王伾李忠言等专断外事。
遂首用韦执谊为相。其常所交结。
相次拔擢。至一日除数人。
日夜偫聚。侍书幸。
寝陋吴语。上所亵狎。
叔文颇任事。自许微知文义。
好言事。上以故稍敬之。
不得如出入无阻。叔文入至翰林
入至柿林院。见李忠牛昭容等。
故各有所主。主往来传授
刘禹锡陈谏韩华韩泰柳宗元房启凌准等主谋议唱和。采听外事。
上疾久不瘳。内外皆欲上早定太子位。
叔文默不发议。已立太子
天下喜。而叔文独有忧色。
尝吟杜甫诸葛亮诗末句云。出师未用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因歔欷流涕。
闻者咸窃笑之。虽判两使事。
未尝以簿书为意。日引其党屏人切切细语。
谋夺宦者兵。以制四海之命。
希朝韩泰总统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中人尚未悟。
会边上诸将各以状辞中尉。且言方属希朝
中人始悟兵柄叔文所夺。乃大怒曰。
从其谋。吾属必死其手。
密令其使归告诸将曰。无以兵属人。
希朝奉天。诸将无至者。
韩泰叔文。计无所出。
唯曰奈何奈何。无几而母死。
执谊益不用其语。叔文怒。
与其党日夜谋起复。起复必先斩执谊
而尽诛不附已者。闻者皆恟惧。
皇太子监国。遂逐之。
明年乃杀之。
杭州人。病死迁所。
其党皆斥逐。叔文最所贤重者李景俭
而最所谓奇才者吕温叔文用事时。
景俭持母丧在东都。而吕温使吐蕃半岁。
叔文败方归。故二人皆不得用。
叔文败后数月。乃贬执谊崖州司马
后二年。病死海上。
执谊杜黄裳子婿。
黄裳同在相位。故最在后贬。
执谊进士对策高等。骤迁拾遗
年二十馀入翰林。巧慧便辟。
媚幸于德宗。而性贪婪诡贼
其从祖兄夏卿吏部侍郎执谊翰林学士
受财为人求科第。夏卿不应。
乃探出怀中金以内夏卿袖。夏卿惊曰。
吾与卿赖先人德致名位。幸各已达。
岂可如此自毁坏。摆袖引身而去。
执谊大惭恨。既而为叔文所引用。
初不敢负叔文。迫公议。
时时有异同。辄令人谢叔文云。
非敢负约为异同。盖欲曲成兄弟尔。
叔文不之信。遂成仇怨
叔文败。执谊亦自失形势。
知祸且至。虽尚为相。
常不自得。长奄奄无气。
闻人行声。辄惶悸失色。
以至败死。时才四十馀。
执谊自卑。尝讳不言岭南州县名。
郎官时。尝与同舍郎诣职方观图。
每至岭南图。执谊皆命去之。
闭目不视。至拜相。
还所坐堂。北壁有图。
不就省。七八日试就观之。
崖州图也以为不祥。甚恶之。
惮不能出口。至贬。
果得崖州焉。永贞二年正月景戌
太上皇兴庆宫受朝贺。皇帝率百寮奉上尊号曰应乾圣寿太上皇
册文曰。维永贞二年岁次景戌正月景戌
皇帝臣某。稽首再拜奉册言。
臣闻上圣元邈。独超乎希夷
彊名之极。犹存乎罔象。
岂足以表无为之德。光不宰之功。
然称谓所施。册攸著。
涵泳道德。感于精诚。
仰奉洪徽。有以自竭。
伏惟太上皇帝陛下道继元元。业缵皇极。
膺千载之休历。承九圣之耿光。
昭宣化源。发扬大号。
政有敦本示俭。庆裕格天。
恩翔春风。仁育偫品。
而功成不处。褰裳去之。
付神器于冲人。想汾阳以高蹈。
体尧之德。与神同符。
其动也天。其静也地。
巍巍事表。无得而言。
顾兹寡昧。属膺大宝。
惧忝传归之业。莫申继述之志。
夙夜兢畏。惟怀永图。
今天下幸安。皆睿训所被。
而未极徽号。孰报君亲。
是以台臣庶官文武之列。抗疏于内。
方伯藩守亿兆之众。同词于外。
请因寿历。以播鸿名。
臣不胜大愿。谨上尊号曰应乾圣寿太上皇
当三朝献寿之辰。应五纪启元之始。
光膺徽称。允协神休。
斯天下之庆也。元和元年正月甲申
太上皇崩于兴庆宫咸宁殿。年四十六。
遗诰曰。朕闻死生者物之大归。
修短者人之常分。古先哲王。
明于至道。莫不知其终以存义
顺其变以节哀。故存者不至于伤生。
逝者不至于甚痛。谓之达理。
以贯通丧。朕自弱龄。
即敦清静。逮乎近岁
又婴沈痼。常亦亲政
益倦于勤。以皇帝天资仁孝。
日跻圣敬。爰释重负。
委之康济。而能内睦于九族。
外勤于万机。问寝益严。
侍膳无旷。推此至德。
以安庶邦。朕之知子。
无愧天下。今厥疾大渐。
不寤不兴。付托得人。
顾复何恨。四海兆庶。
亦奚所哀。但圣人大孝。
在乎善继枢务之重。
军国之殷。缵而承之。
不可暂阙以日易月
抑惟旧章。皇帝宜三日而听政。
十三日小祥。二十五日大祥
二十七日释服。方镇岳牧。
不可离任赴哀。天下吏人。
诰至后出临三日。皆释服。
无禁婚嫁祠祀饮酒食肉。宫中当临者。
朝晡各十五举音。非朝晡临时。
禁无得哭。释服之后。
勿禁乐。他不在诰中者。
皆以类从事。伏以崇陵仙寝
复土才终。甸邑疲人。
休功未几。今又重劳营奉
朕所哀矜。况汉魏二文。
皆著遗令。永言景行
常志夙心。其山陵制度。
务从俭约。并不用以金银锦䌽为饰。
百辟卿士。同力尽忠。
克申送往之哀。宜展事居之礼。
布告天下。明知朕怀。
七月壬申。葬丰陵。
谥曰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庙曰顺宗
第二表 唐 · 陈谏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四
臣某言。臣闻先王立礼。
所以安邦国定社稷也。帝王丧制之义。
古今损益不同。盖时有安危。
礼有沿革。当万邦无事。
可以谅闇。属百度思理。
固当节哀。时殊事异。
不得不然。至于罔极之情。
孝思之感。皆由率天性。
隐痛深焉。或不在丧服之轻重。
临朝之迟速也。臣谨案孝经云。
事天明。事地察。
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又礼中庸曰。
武王周公。其达孝乎。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
善述人之事者也。臣等伏考前典。
保宁家邦。严荐胙于九庙。
流庆祚于万叶。此所谓继先皇之志也。
哀痛既往。经营将来。
致干戈于不用。登兆庶于寿域。
此所谓述先皇之事也。陛下倘忘此二者。
未忍哀情。固违百辟之诚请。
不咨前王之故实。其若天地宗庙何。
其若万方四海何。臣等位忝班行。
同国所戚。不任哀迫之至。
拟册邠王828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惟某年月日。
皇帝若曰。
朕读诗至豳风。
古公亶父之迹。
然后知王业之难。
仰惟我高祖太宗之栉沐风雨。
以启天下。
是用兢惕。
若坠泉谷。
豳之旧地。
积德之馀。
俗厚而忠。
人悦其上。
王于兹土。
克懋贤戚。
咨尔第四子某。
质重性和。
神清气茂。
威仪俨若。
恬淡寡言。
介然风规。
坐镇流俗。
固可将吾勤俭。
宣化豳郊。
锡尔白社。
藩于西土。
是用命使某官某乙。
持节册命尔为邠王
往钦哉。
宜听朕命。
于戏。
播种者后稷公刘之业。
善继古公亶父之志。
积德行义。
国人戴之。
有七月之章。
非惟王业艰难。
亦俗阜化成之风也。
尔其日夜思之。
训以温柔之教。
无夺农时。
使独戴周德。
以忝我一人之命。
画大罗天尊赞 唐 · 白居易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七
道用无穷。统之者大圣。神化不测。感之者至诚。非图像无以示仪形。非供养无以展严敬。故一念一礼。而福随之。画大罗天尊者。奉为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忌辰之所造也。皇帝祖元元之风。嗣清净之理。志在善继。心惟孝思。申命工人。彰施绘事。粹容俨若。真相炳焉。凭志诚而上通。垂景福而下济。词臣奉诏。恭为赞云。
通之象,孝感之心。
率土瞻仰,在天照临。
蓄为精诚,发为图画。
如从大罗,应念而下。
礼部为文武百寮请听政第一表805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七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某等言。臣闻大道必体于至公。
大孝莫高于善继。上观列圣。
旁考前王。罔不俯就礼文。
仰承大事。严奉宗庙。
慰安元元。然后德教惟新。
邦家永固。伏惟皇帝陛下寝苫泣血。
号慕无时。贯于神明。
动于天地。未临庶政。
犹徇至诚。凡在人臣。
孰不哀惧。伏惟先圣遗旨。
俾陛下抑哀而听政。本朝乏人。
使臣等竭忠以奉上。非敢惧死。
辄布恳词。期于必从。
以慰寰宇。且王业至重。
军国方殷。一日万几。
不可暂阙。伏愿追尊顾命。
蹈履成规。恢王者华夷之望。
顺上帝乃眷之怀。臣等不胜哀迫诚恳之至。
宰相李执方840年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何司徒顷因军中扰攘。
起授翰垣。
推体国之诚。
动遵朝典。
罄守藩之礼。
终保令名。
遽此沦亡。
深可悼惜。
闻以监军朝觐。
贵安物情。
军府事权令后嗣勾当
本于忠顺。
固匪循私。
伏以圣上君临。
惟新景化。
施王者之号令。
事贵有名。
奉祖宗之法度。
不可轻易。
旋观臣节。
岂惜恩荣。
今公卿之议。
皆请别命戎帅。
圣上恩深悼往。
义在安人
司徒之尽忠。
方垂茂轨。
想后嗣之善继
必有令图。
只在邻近将帅
成其美志。
元和初两河跋扈之势。
尚未可怀。
朝廷制置之宜。
难于今日。
李师道兵锋物力。
足以自强。
犹悉献吏员
请颁贡赋。
管内盐法。
皆归有司。
沥款披肝。
乃授留务
王承宗迷而知复。
寻自纳忠。
进德棣两州。
以效诚节。
故得举族荣盛。
一门保安
尚书以朝廷公议。
两镇旧体。
令速效忠款。
自求宠荣。
不使河朔邻封。
误其大计。
尚书藩方重寄。
宗室信臣
报国之忠。
仰思展用。
成人之美。
必为忠谋。
望早布嘉言。
勤于善诱。
邀其实效。
勿受诡词。
临事制宜。
固在明略。
若未获要领。
无惮再三。
待知赤诚。
方可闻奏。
但出于雅意。
不可云某等令布此怀。
其间若须商量者。
望于判官大将中拣忠信有才识人。
令充使至此。
伏希鉴悉。
不宣。
某等状。
忠武军监军使宁远将军内常侍员外置同正员赐紫金鱼袋上柱国云麾将军左监门卫将军朱公神道碑 唐 · 苏遇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三十
天垂四星。环拱帝座。降精成象。崛起辅时。内则衔奉丝纶。伏勤夙夜。外则监护统帅镇静邦家。宜其荣冠貂蝉。名香竹帛。公讳孝诚。字孝诚京兆三原县人也。自姬周分姓。由小邾建家。隐屠肆而名动诸侯。居里闬而势侔卿相。云博肆直于汉世。然据曜文于吴庭。绵绵不绝。世有荣位。皇祖游仙。皇考珍。并育德当年。钟庆于后。公弱冠入侍。以谨密见亲。咫尺天颜。左右皇极。克勤专对。休有令闻。贞元中。德宗新平宇县。戎臣专阃。多不自安。任非其人。情则莫达。使乎之选。朝廷为难。公时妙年。早承恩渥。累驰驿骑。所至风从。对扬王休。众高敏捷。累践要职。官更局丞。干蛊之声。自兹益大。寻加朱绂银章。以旌能也。元和初。张伯。靖负固叙州。啸聚蛮落。公衔命于俶扰之际。抚谕于溪洞之中。遂使投戈感恩。敛衽向化。掉三寸舌。息数州兵。古人所难。公有馀裕。拜宫闱令上护军。以宠劳也。先皇深忧漠北。虑启边患。公密陈嘉谋。请城天德。许诏既下。仰办于公。量财揆日。躬先板筑。胡马不敢南牧。汉兵休怀西归。保护塞垣。万代之利。攻心断臂。复睹于今。授承议郎内侍省内谒者监。以酬勋也。属元戎授钺。问罪淮西。恩加朝散大夫内侍省内给事。以护许军。公素怀忠果。徇国忘身。每竭家财。以周军用。时经行阵。或被伤痍。亲自抚巡。问以疾苦。布皇恩于阃外。推赤心于腹中。士皆感激。人百其勇。故能绵历三岁。终始一心。克定淮夷。剪除荆棘。过合流。下郾城。功伐彰明。上每嘉叹。迁朝议大夫内常侍。旋以内忧。请从丧纪。诏命不许。遽令起复是岁李师道遘逆。窥窃近郊。宪宗司空公光颜镇守滑台。以行天讨。两道全师。委公监抚。初入寇境。方伺地形。为贼埋伏。乘我未备。公行从之骑才廿人。决机方寸之中。奋发仓卒之际。马直进。突其坚锋。左拂右旋。所向风靡。以少击众。古昔无俦。威声益雄。士旅争进。收斗门。下临濮。皆公之力。贼平还镇。宠诏继至。加宁远将军上柱国。溵蔡牢落。陈许疮痍。二年之中。四更节将。公抚新怀旧。军郡帖然。既尽禦众之方。真得监临之体。享年五十一。元和十五年七月廿日。遘疾终于许州之官舍。部曲表请。归葬长安。有诏追赠曰。故忠武军监军使宁远将军内侍省内常侍员外置同正员赐紫金鱼袋朱孝诚。祇事左右。勤劳岁时。言念忠诚。常所委用。出入内外。迭为监临。廉以居贞。和而得众。将我成命。奉以终身。悯以云亡。是有追锡。升阶进秩。式慰营魂。可赠云麾将军左监门卫将军。王人临门。哀荣备至。公抱谦恭之性。有适时之才。备著勋劳。曾无矜伐。每受荣奖。忧形于色。午参之机变。缪子之荐贤。兼有之也。驱驰二纪。出入四朝。送往事居。物无横议。方将振翼天汉。展步云衢。苍苍不仁。摧我贞干。夫人王氏。辅佐成家。克修妇道。中馈有誉。偕老忽乖。痛移天之祸。尽昼哭之节。嗣子富平监军朝议郎内侍省掖庭局监作上柱国士俛。能袭弓裘。善继先志。明时并侍。甸服监临。荣□六姻。贵昭圣世。次子士伦。初从筮仕。投迹要司。皆蒸蒸之心。愿申罔极。以遇久同王事。备详勋绩。桑田非久。陵谷易迁。传之不朽。在乎贞石。衔悲纪序。无愧乎词。铭曰。
入侍重闺。出奉紫泥。
星躔往复。驿骑东西。
伯靖负阻。啸聚五溪
宣我威恩。革彼昏迷。
北难猃狁。侵扰黔黎。
乃城天德。上干云霓。
下视虏马。远如醯鸡。
桀黠态尽。窥塞无蹊。
再监滑许。灭蔡平齐。
智勇双高。功名日跻。
紫绶金貂。恩宠极兮。
悲凉部曲。呜咽鼓鼙。
佳城白日。草露凄凄。
南郊改元德音 中唐 · 穆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十六
门下。朕闻自昔盛王之所以合天地。
谐神人。莫过乎诚敬。
致其诚。展其敬。
莫重于祭。祭之大者。
莫大于郊庙。故必躬行而心奉之。
然后百灵助庆。万国蒙福。
帝王之孝也。我国家祖功宗德。
立极配天。日月所照。
雨露咸被。孝思善继
圣敬允外。郊丘岁奉于严禋。
宗庙时修其明荐。朕以冲昧。
自获缵承。仰荷眷命。
惧不克享。幸天多祐。
俾岁大穰。河朔厎宁。
边封靖谧。及此元日
至于上辛。式遵典礼。
有事郊庙。当祗见之夕。
感慕增怀。洎大报之辰。
诚敬弥励。因体元而改号。
用敷化以覃恩。可大赦天下。
元和十六年长庆元年。自正月三日昧爽巳前。
大辟罪巳下。罪无轻重。
巳发觉未发觉。巳结正未结正。
系囚见徒。咸赦除之。
唯故杀人在十恶内者。及官典犯赃。
不在免限。左降官量移近处。
巳经量移者更与量移。如复资者。
即任便赴选集。丁忧去任。
服阕日亦与量移。如有亲故在者。
都任于所司陈状。便与处分。
不必更待本州府申请。如准前制巳合量移。
有司未注拟者。并任累叙。
并别敕因责授刺史巳下降资正员官。亦与进改。
亡官失爵放归不齿者。量加收叙。
流人未到所在及巳到者。与量移近处。
巳量移者并放还。僧尼道士移隶者。
亦与量移近处。并得罪人巳亡殁。
家口未放归者。一切放归。
如有情愿住者亦任。左降官及流人先有官者。
如巳亡殁。各还本所。
自今日巳前。所有痕累禁锢。
及反逆缘坐等。一切并与洗涤。
其左降官及流人。如所坐之罪本因犯赃。
到任及所配处未经二年者。不在量移。
天德军流人。满十年即放回其粮赐。
防禦使便别召人充补营田驱使。朕自君临万宇。
常思子惠群生。每念困穷。
犹劳杼轴。宜加恩于寰海。
用蠲赋于齐氓。天下百姓。
今年夏税。每贯放一百五十文。
厎贡之宜。本于任土。
阜财之道。亦在便人。
天下州县。应徵科两税榷酒钱内。
旧额须纳见钱数者。并任百姓随所有匹段及斛㪷。
依当处时价送纳。不得邀索见钱。
度支盐铁户部应纳茶税。及诸色见钱兼籴盐价中。
旧额须纳见钱数者。亦与纳时估匹段及斛㪷。
其轻贷即充上供杂物。当处支用。
如情愿纳见钱者。亦任稳便。
永为常式。京城坊市。
聚货之地。若物无集处。
即弊生其中。宜委度支盐铁使
上都任商人纳榷籴诸道监。令在城匹段各有所入。
即免物价钱。于外州仍委所司具条流闻奏。
其公私便换钱物。先巳禁断。
宜委京兆府御史台切加觉察。理财正辞。
弊必除于既往。蠲逋巳责。
禁方绝于将来。应度支盐铁户部三司所管诸官吏所由人户等。
欠负元和十三年巳前诸色钱物斛㪷等。各委本司尽理勘实。
如是贸易估招。入已隐欺。
即准条处分。如缘收贮年深。
盘覆欠折。水火沈。
保累剥徵。并缘用兵之时。
所在贮备杂物。准拟军需。
及贼平之后。不堪上供。
勒令回变。因有损折。
如此之类。除检责家产及摊徵原保外。
如实无可纳。空挂簿书
连年囚禁者。宜令各具色目闻奏。
并与疏理。其诸军诸使应有欠负。
亦准此处分。天下两税外。
不得别有差率。刺史若违越。
观察使举奏。观察使或有事乖格敕。
刺史不得接受。巳有前敕。
宜重申明。仍委御史台严加访察。
不得妄称供应及军府褊迫。捍禦疆陲。
必先财力。使其节用。
方可实军。访闻边上诸镇。
比缘使臣所到。或私申馈。
潜耗资储。假此为辞。
因而积弊。将令完缉。
功在立程。应京西京北边上诸军州镇。
自今巳后。如有中使郎官御史
奉使到所管。并不得与人事。
比部令勾诸司钱谷。载在格令。
其事讹谬。岁月巳深。
宜令中书门下精择比部郎官。修举典制
诸司钱谷。仍立时限。
具条疏闻奏。山河之固。
险易不常。疆理之閒。
废兴从便。今干戈巳戢。
寰宇大同。壤制之宜。
所资垂久。应诸道诸州及诸县
宜委中书门下审量制置。其州县兼委观察使刺史量闲剧利便可并省者。
具事宜闻奏。河北诸道管内。
自艰难以来。久无刑法。
各随所在。徵敛不时。
色目至多。都无艺极。
宜委本道观察使勘实。据桑产及先各徵配量轻重团定两税。
均济。其刺史巳下俸料。
仍据州县户口徵科多少。并职田禄粟作等第。
河南诸州府例条疏分析闻奏。如闻河南北州县凋残。
户口未复。官员备设。
曹局至閒。或非其才。
徒费其禄。其县州官。
各据都邑大小。量公事多少留置。
馀并权停。仍先于久经假摄才行彰著人内选择。
观察使访察勘实。各具前后历摄劳考。
约前衔资序。便与正授。
如先无官者。以假摄年深。
课绩尤异。各具事绩闻奏。
中书门下类例。如资序或未相当。
且令权知。两考有政能。
即与正授。其见在正官。
多是流外。不任公事。
切宜拣择。堪留者全给课料。
使其尽心。合减省者并勒停罢。
仍据巳得资常选之内。与减两选。
未得资者。任以前衔便放选集。
仍名衔申牒有司。自今巳后。
吏部切加拣择。量才比拟。
所冀惠政。及于疲人。
应诸道管内百姓。或因水旱兵荒。
流离死绝。见在桑产。
如无近亲承佃。各委州县切加检实。
地数。具本户姓名。
申本道观察使。于官健中取无庄园有人丁者。
量气力可及。据多少给付。
便于公验。任充永业
不得令有力职掌人妄为请射。其官健仍量借贷种粮。
分番上下。各任营农。
三年差税。年限满后。
地准例团定。合当下番营农者。
停给月粮。其衣物赐及杂赏给并如旧。
应天下典人庄田园店。便合祗承户税。
本主赎日。不得更引令式。
云依私契徵理。以组织贫人。
天下榷酒钱。有巳分配百姓处又别置酒店官酤及诸色榷率。
宜切禁断。应亡官失爵及放还流人。
如有先庄田不经没官。被人请射。
本主及子孙到。并委州县却还。
安业。州主牧宰。
职在亲人。其有徭赋不均。
流庸未复。刑罚不中。
教化未行。必当分命使臣
大明黜陟。三代致理。
皆重学官两汉用人。
盖先经术。天下诸色人中。
有能精通一经堪为师法者。委国子祭酒访择。
具以名闻。将加试用。
之盛。则举措刑。
赞文景之德。亦言断狱。
况自文祖太宗皇帝亲录囚徒。躬省冤滞。
法官所选。岂易其人。
大理寺官属。比来吏部所授。
多非其才。宜令精选有志行词学。
兼详明法律注拟。其有课绩特殊。
堪任朝奖者。台省官有阙。
宜先选择。剖符共理。
按部分忧。系于生人。
所任最切。近日刺史
或一岁再迁。或累年尚滞。
劳者不劝。否者不惩。
自今郡守。勤奉诏条。
清廉可纪者。四考与转。
其有殊绩。及久历外郡者。
或就加章绶。或擢列朝行。
庶使内外有伦。远迩无异。
刺史有阙。委中书门下选择。
当时进拟。不得稽迟。
江淮诸道。县户一万巳上。
税钱五万贯巳上。皆谓之大县。
所择县令。宜准元和二年赦节文处分。
其去年二月五日赦书中所荐县令。兼取散试官及白身并见任官者。
不学而制。其弊固甚。
未操而割。所伤则多。
岂有白身及散试官。未经试吏。
任县。永言及此。
殊匪朕怀。又见任官更求举荐。
亦长侥竞。不可施行。
其散试官及白身并见任官。令吏部并停注拟。
自今巳后。所举县令
更不得举荐此色。将致乎理。
必在官循其方。将尽其才。
必在吏久于政。先朝深知积弊。
首举具员。近日因循。
更不遵守。遂令躁竞者不安其位。
惟望速迁。自今巳后。
宜委中书门下。所有除授。
并依元和二年具员敕处分。其诸道年终。
亦宜准承前勒停。如刺史于留州数内。
妄有减削。非法破用者。
观察使风闻按举。必当重加科贬。
以诫列职。如刺史不承制敕。
不得称有分事。请赴本使。
录事参军。亦不得擅离本州。
将欲化人。必先兴学。
苟升名于俊造。宜甄异于乡闾。
各委刺史县令。招延儒学。
明加训诱。名登科第。
即免征徭。天下所置常平义仓。
元和元年正月赦书节文处置。未便者委刺史各具事由。
条件闻奏。有司更与商量处分。
邮传所置。令式有文。
近年以来。多有逾越。
遂使马畜损耗。供亿劳烦。
宜准元和二年赦节文处分。天下诸州府县官吏
应行鞭捶。本罪不至死者。
或假以责情。致令殒毙。
宜委御史台及出使郎中御史等。切加察访闻奏。
天下诸道。或闭籴禁钱。
自为条约。自今巳后。
切宜禁断。仍委盐铁巡院勾当
其内外文武及致仕官。三品巳上赐爵一级。
四品巳下各加一阶。陪位白身人赐勋两转。
故尚父汾阳王太师晟赠太尉秀实各与一子八品官。颜真卿杲卿张巡许远南霁云各与一子出身。
武德以来功臣子孙量加奖用。中书门下节度平章事者各与一子八品正员官。
祖父母及父母并与官封。父殁母存者与邑号。
巳赠巳封者更与追赠及邑号。礼仪使大礼使度支盐铁使京兆尹各与一子出身。
文武常参官并致仕官。及诸道节度观察经略等使。
及神策等诸军使。父见存者量与致仕官。
母存者与邑号。父母亡殁。
与赠官及邑号。东都留守及诸道节度观察经略等使神策金吾六军将军威远镇国军等使各与一子出身。
陕州奉天兴元功臣更赐勋爵有差。身殁未经追赠者。
并与追赠。应缘大礼移仗宿卫御楼立仗将士。
普恩之外。赐勋爵有差。
仍准旧例赐钱物二十万四千九百六十端匹贯。大礼职掌行事官吏及留守等吏赐勋及加阶。
升坛殿行事官更特加一阶。应在城内蕃客等赐物有差。
常参官及刺史有停替。及病假解官。
及终制未授官者。委中书门下量才进拟。
其有情愿授致仕官者亦听。天下诸色人中。
贤良方正能忠言极谏。博通坟典达于教化。
军谋宏远堪任将帅。政术详明可以理人者。
委有司各举所知。限今年十月上都
天下百姓高年者。赐米及绵绢有差。
其元和十五年二月五日赦节文中有未处置者。有司速举施行。
庶令大信。洽于天下。
百司之职。布在旧章。
特举正经。必归理本。
宜令尚书省。应掌闲幕士御士医工兽医门仆药僮御书手书手典书流外署等各赐勋两转。
通气炳灵。是资岳渎。
禦灾捍患。爰想圣贤。
将达明诚。式崇祀典。
其五岳四渎。宜委本州府长吏备礼致祭
当极丰洁。以副如在之诚。
名山大川及自古圣帝明王忠臣烈士。各令所在以礼致祭
亡命山泽。挟藏军器
百日不首。复罪如初。
赦书有所不该者。所司具作条例闻奏。
敢以赦前事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
赦书日行五百里。布告天下。
咸使闻知。主者施行。
长安诸寺联句 靖恭坊大兴善寺(寺取大兴两字坊名一字为名。《新记》云:“优填像,总章初为火所烧。据梁时西域优填在荆州,言隋自台城移来此寺,非也。今又有栴檀像,开目,其工颇拙,尤差谬矣。不空三藏塔前多老松,岁旱则官伐其枝为龙骨以祈雨,盖三藏役龙,意其木必有灵也。东廊之南素和尚院庭,有青桐四株,素之手植。元和中,卿相多游此院,桐至夏有汗,污人衣如輠脂,不可浣。昭国东门郑相尝与丞郎数人避暑,恶其汗,谓素曰:弟子为和尚伐此木,各植一松也。及暮,素戏祝木曰:我植汝二十馀年,汝以汗为人所恶,来岁若复有汗,我必薪汝,自是无汗。宝历末,予见说已十五年无汗矣。素公不出院,转法华经三万七千部,夜常有貉子中经,斋时鸟鹊就掌取食。长庆初,庭前牡丹一朵合欢,有僧玄幽题此院诗。警句云:三万莲经三十春,半生不蹋院门尘。左顾蛤像,旧传云:隋帝嗜蛤,所食必兼蛤味,数逾千万矣。忽有一蛤,椎击如旧,帝异之,寘诸几上,一夜有光,及明,肉自脱,中有一佛二菩萨像,帝悲悔,誓不食蛤,非陈宣帝。”) 圣柱联句(上有铁索迹) 唐 · 段成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武宗癸亥三年夏,予与张君希复善继同官秘书郑君符梦复连职仙局。会假日,游大兴善寺。因问《两京新记》及《游目记》,多所遗略。及约一旬寻两街寺,以街东兴善为首,二记所不具,则别录之。游及慈恩,初知官将并寺,僧众草草。乃泛问一二上人及记塔下画迹,游于此遂绝。后三年,予职于京洛,及刺安成至大中七年归。在外六甲子,所留书籍,揃坏居半。于故简中睹与二亡友游寺,沥血泪交。当时造适乐事,邈不可追。复方刊整,才足续穿蠹,然十亡五六矣。
天心惟助善,圣迹此开阳成式
载恐雷轮重,絙疑电索长(希复)
上冲挟螮蝀,不动束锒铛成式
饥鸟未曾啄,乖龙宁敢藏(希复)
长安诸寺联句 靖恭坊大兴善寺(寺取大兴两字坊名一字为名。《新记》云:“优填像,总章初为火所烧。据梁时西域优填在荆州,言隋自台城移来此寺,非也。今又有栴檀像,开目,其工颇拙,尤差谬矣。不空三藏塔前多老松,岁旱则官伐其枝为龙骨以祈雨,盖三藏役龙,意其木必有灵也。东廊之南素和尚院庭,有青桐四株,素之手植。元和中,卿相多游此院,桐至夏有汗,污人衣如輠脂,不可浣。昭国东门郑相尝与丞郎数人避暑,恶其汗,谓素曰:弟子为和尚伐此木,各植一松也。及暮,素戏祝木曰:我植汝二十馀年,汝以汗为人所恶,来岁若复有汗,我必薪汝,自是无汗。宝历末,予见说已十五年无汗矣。素公不出院,转法华经三万七千部,夜常有貉子中经,斋时鸟鹊就掌取食。长庆初,庭前牡丹一朵合欢,有僧玄幽题此院诗。警句云:三万莲经三十春,半生不蹋院门尘。左顾蛤像,旧传云:隋帝嗜蛤,所食必兼蛤味,数逾千万矣。忽有一蛤,椎击如旧,帝异之,寘诸几上,一夜有光,及明,肉自脱,中有一佛二菩萨像,帝悲悔,誓不食蛤,非陈宣帝。”) 老松青桐联二十字绝句 唐 · 段成式
五言绝句
武宗癸亥三年夏,予与张君希复善继同官秘书郑君符梦复连职仙局。会假日,游大兴善寺。因问《两京新记》及《游目记》,多所遗略。及约一旬寻两街寺,以街东兴善为首,二记所不具,则别录之。游及慈恩,初知官将并寺,僧众草草。乃泛问一二上人及记塔下画迹,游于此遂绝。后三年,予职于京洛,及刺安成至大中七年归。在外六甲子,所留书籍,揃坏居半。于故简中睹与二亡友游寺,沥血泪交。当时造适乐事,邈不可追。复方刊整,才足续穿蠹,然十亡五六矣。
有松堪系马,遇钵更投针。
记得汤师句,高禅助朗吟成式
乘晴入精舍,语默想东林。
尽是忘机侣,谁惊息影禽(希复)
一雨微尘尽,支郎许数过。
方同嗅薝卜,不用算多罗(符)
长安诸寺联句 靖恭坊大兴善寺(寺取大兴两字坊名一字为名。《新记》云:“优填像,总章初为火所烧。据梁时西域优填在荆州,言隋自台城移来此寺,非也。今又有栴檀像,开目,其工颇拙,尤差谬矣。不空三藏塔前多老松,岁旱则官伐其枝为龙骨以祈雨,盖三藏役龙,意其木必有灵也。东廊之南素和尚院庭,有青桐四株,素之手植。元和中,卿相多游此院,桐至夏有汗,污人衣如輠脂,不可浣。昭国东门郑相尝与丞郎数人避暑,恶其汗,谓素曰:弟子为和尚伐此木,各植一松也。及暮,素戏祝木曰:我植汝二十馀年,汝以汗为人所恶,来岁若复有汗,我必薪汝,自是无汗。宝历末,予见说已十五年无汗矣。素公不出院,转法华经三万七千部,夜常有貉子中经,斋时鸟鹊就掌取食。长庆初,庭前牡丹一朵合欢,有僧玄幽题此院诗。警句云:三万莲经三十春,半生不蹋院门尘。左顾蛤像,旧传云:隋帝嗜蛤,所食必兼蛤味,数逾千万矣。忽有一蛤,椎击如旧,帝异之,寘诸几上,一夜有光,及明,肉自脱,中有一佛二菩萨像,帝悲悔,誓不食蛤,非陈宣帝。”) 蛤像联二十字绝句 唐 · 段成式
五言绝句 
武宗癸亥三年夏,予与张君希复善继同官秘书郑君符梦复连职仙局。会假日,游大兴善寺。因问《两京新记》及《游目记》,多所遗略。及约一旬寻两街寺,以街东兴善为首,二记所不具,则别录之。游及慈恩,初知官将并寺,僧众草草。乃泛问一二上人及记塔下画迹,游于此遂绝。后三年,予职于京洛,及刺安成至大中七年归。在外六甲子,所留书籍,揃坏居半。于故简中睹与二亡友游寺,沥血泪交。当时造适乐事,邈不可追。复方刊整,才足续穿蠹,然十亡五六矣。
相好全如梵,端倪祗为隋。
宁同蚌顽恶,但与鹬相持成式
虽因雀变化,不逐月亏盈。
纵有天中匠,神工讵可成(希复)
长安诸寺联句 平康坊菩萨寺(佛殿东西障日,及诸柱上图画,是东廊迹,旧郑法士画。开元中,因屋坏移入大佛殿内北壁食堂前,东壁上吴道玄画智度论,色偈、变偈是吴自题,笔迹遒劲,如磔鬼神毛发。次堵画礼骨仙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佛殿内后壁,吴道子画消灾经事,树石古险。元和中,上欲令移之,虑其摧坏,乃下诏择画手写进,佛殿内槽东壁维摩变,舍利弗角膝而转。元和末,俗讲僧文淑装之,笔迹尽矣。故兴元郑公尚书题此壁僧院诗曰:但虑彩色污,无虞臂胛肥。置寺碑阴,雕饰奇巧,相传郑法士所起样也。初会觉上人以利施起宅十馀亩,工毕,酿酒百石,列瓶瓮于两廊下,引吴道玄观之,因谓曰:檀越为我画,以是赏之。吴生嗜酒,且利赏,欣然而许。予以纵迹似不及景公寺画中三门内东门神,善继云:是吴生弟子王耐儿之手也。) 书事联句 唐 · 段成式
五言排律 押蒸韵
悉为无事者,任被俗流憎(符)
客异干时客,僧非出院僧成式
远闻疏牖磬,晓辨密龛灯希复
步触珠幡响,吟窥钵水澄(符)
句饶方外趣,游惬社中朋成式
静里已驯鸽,斋中亦好鹰希复
金涂笔是褧,彩溜纸非缯升上人
锡杖已剋锻,田衣从怀塍成式
占床暂一胁,卷箔赖长肱希复
佛日初开照,魔天破几层成式
咒中陈秘计,论处正先登希复
勇带绽针石,危防丘井升上人
长安诸寺联句 宣阳坊静域寺(本太穆皇后宅。寺僧云:三阶院门外是神尧皇帝射孔雀处。禅门内外,游目记云:王昭隐画。门西里面,和修吉龙王有灵。门外之西,大目药叉及北方天王甚奇猛。门东里面贤门也野叉部落,鬼首上蟠蛇,汗烟可惧。东廊树石崄怪,高僧亦怪。西廊万菩萨院门里南壁,皇甫轸画鬼神及雕,形势若脱。轸与吴道玄同时,吴以其艺逼己,募人杀之。万菩萨堂内有宝塔,以小金铜塔数百饰之。大历中,将作刘监有子,合手出胎,七岁念法华经,及卒,焚之,得舍利数十粒,分藏于金铜塔中。善继云:合是刘铦,佛殿东廊有古佛堂,其地本雍村,堂中像设,悉是石作,相传云隋恭帝终此堂。) 三阶院联句 唐 · 段成式
五言排律 押阳韵
密密助堂堂,隋人歌檿桑
双弧摧孔雀,一矢陨贪狼成式
百步望云立,九规看月张。
获蛟徒破浪,中乙漫如墙希复
还似贯金鼓,更疑穿石梁
因添挽河力,为灭射天狂成式
绝艺却南牧,英声来鬼方。
丽龟何足敌,殪豕未为长(符)
龙臂胜猿臂,星芒超箭芒。
虚誇绝高鸟,垂拱议明堂成式
张希复咏宣律和尚袈裟843年 唐 · 段成式
 押词韵第一部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慈恩寺;安国寺;光明寺
南山披时寒夜中,一角不动毗岚风。
何人见此生惭愧,断续犹应护得龙。
长安诸寺联句 崇仁资圣寺净土院门外,相传吴生一夕秉烛醉画,就中戟手,视之恶骇。院门里,卢棱伽常学吴势,吴亦授以手诀。乃画总持三门寺,方半,吴大赏之,谓人曰:“棱伽不得心诀,用思太苦,其能久乎?”画毕而卒。中门窗间,吴画高僧韦述赞,李严书。中三门外两面上层,不知何人画,人物颇类阎令。寺西廊北隅杨坦画近塔天女,明睇将瞬。团塔院北堂,有铁观音,高三丈馀。观音院两廊四十二贤圣,韩干画,元中书赞。东廊北头散马,不意见者,如将嘶蹀,圣僧中龙树、商那和修绝妙。团塔上菩萨,李真画,四面花鸟,边鸾画,药师菩萨顶上莪尤佳,塔中藏千部妙法莲华经。) 其三 诸画联句(柏梁体)843年 唐 · 段成式
 押寒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百十九 杂题类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慈恩寺;安国寺;光明寺
武宗癸亥三年,予与张君希复善继同官秘书郑君符梦复连职仙局。会假日,游大兴善寺。因问《两京新记》及《游目记》(因问《两京杂记》及《游目记》),多所遗略。及约一旬寻两街寺,以街东兴善为首,二记所不具,则别录之。游及慈恩,初知官将并寺,僧众草草。乃泛问一二上人及记塔下画迹,游于此遂绝。后三年,予职于京洛,及刺安成至大中七年归。在外六甲子,所留书籍,揃坏居半。于故简中睹与二亡友游寺,沥血泪交。当时造适乐事,邈不可追。复方刊整,才足续穿蠹,然十亡五六矣。
吴生画勇矛戟攒成式,出变奇势千万端(希复)
苍苍鬼怪层壁(符),睹之忽忽毛发寒成式
棱伽之力所疲殚成式李真周昉优劣难(符)
活禽生卉边鸾成式,花房嫩彩犹未乾(希复)
韩干变态如激湍(符),惜哉壁画世未殚成式
后人新画何汗漫(希复)
寺塔记853年 唐 · 段成式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八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武宗癸亥三年
予与张君希复善继同官秘书
郑君符梦复连职仙署。
会暇日。
大兴善寺
因问两京新记及游目记。
多所遗略。
乃约一旬寻两街寺。
以街东兴善为首。
二记所不具。
则别录之。
游及慈恩。
初知官将并寺。
僧众草草。
乃泛问一二上人。
及记塔下画迹
游于此遂绝。
后三年。
予职于京洛
及刺安成
至大中七年归京。
在外六甲予。
所留书籍。
揃坏居半。
于故简中睹与二亡友游寺。
沥血泪交。
当时造适乐事。
邈不可追。
复方刊整。
才足续穿蠹。
然十亡五六矣。
次成两卷。
传诸释予。
唐故太子少师奇章郡开国公太尉牛公墓志铭849年5月 唐 · 杜牧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五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唐佐四帝十九年。宰相牛公讳某字某。八代祖宏。以德行儒学相隋氏。封奇章郡公。赠文安侯文安后四世讳凤。及仕中书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于公为高祖文安后五世集州剌史赠给事中讳休克。于公为曾祖。集州太常博士太尉讳绍太尉华州郑县尉太保讳幼闻太保生公。孤始七岁。长安南下杜樊乡东。文安有隋氏赐田数顷。书千卷尚存。公年十五。依以为学。不出一室。数年业就。名声入都中。故丞相韦公执谊以聪明气势。急于褒拔。如柳宗元刘禹锡辈。以文学秀才。皆在门下。韦公亟命柳刘于樊乡访公。曰愿得一相见。公乘驴至门。韦公曰是矣。东京李元礼为后进师。隋奇章公仁德禄位。二者包而有之。公登进士上第。元和四年应贤良直谏制。数强臣不奉法。忧天子炽于武功。诏下第一。授伊阙。以直被毁。周岁凡十府奏取不下。伊阙满岁。郤公士美昭义军书记辟。凡三上请。诏除河南。拜监察御史。丁母夫人忧。制终复拜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迁礼部员外郎都官员外郎侍御史知杂事。改考功员外郎集贤殿学士库部郎中知制诰。赐五品命服。半岁迁御史中丞宿州剌史李直臣以赃数万败。穆宗得偏辞于中。称直臣冤。且言有才。宰相言格不用。公以具狱奏。上曰。直臣有才可惜。公曰。彼不才者。无饱食以足妻子。安足虑。本设法令。所以縳束有才者。禄山朱泚。是才过人而乱天下。上因可其奏曰善。赐章服金紫。迁户部侍郎。掌财赋事。上益亲重。欲相之。会中书令韩。宏男公武谋曰。大人守大梁二十年。齐蔡诛后始来朝。今不以财援中外。设有飞一辞者。谁与保曰。公武赍宏书。献公钱千万。公笑曰。此何名为。公亟持去。明年。宏公武继卒。主藏奴与吏讼于御史府。上怜宏大臣父子并死。稚孙将家事。走中使至第。尽取财簿自阅视。凡中外主权。多纳宏货。独朱勾细字曰。某年月日送户部牛侍郎钱千万不纳。上大喜。以指历簿。遍视旁侧曰。果然。吾不谬知人。言讫。殿上皆再拜呼万岁。寻以本官平章事明年正位中书侍郎。加银青三品。兼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敬宗即位。与武士畋宴无时。徵天下道士。言长生事。公亟谏曰。陛下不读元元皇帝五千言。以清静养生。彼道士庸人。徒誇欺虚荒。岂足师法。未一岁。请退不许。连四月日间以疾辞。乃以鄂岳六州建节。号武昌军。命公为礼部尚书平章事节度使。公始至。问民疾苦。皆曰城土疏恶。岁输䉴为苫具。奸吏旁缘。主为侵取。费与税等。岁久。前后政欲画计策。讫无所施。公即除去冗长。用公私钱陶塼甃城。凡五年乃就。明年文宗即位。就加吏部尚书明年。急徵拜兵部尚书平章事。重拜中书侍郎宏文馆大学士。郑注怨宋丞相申锡。造言挟漳王为大逆。状迹牢密。上怒必杀。公曰。人臣不过宰相。今申锡宰相。假使如所谋。岂复欲过宰相有他图乎。臣为中丞。爱申锡忠良。奏为御史申锡之心。臣敢以死保之。上意解。由是宋不死。大和六年西戎再遣大臣贽宝玉来朝。礼倍前时。尽罢东向守兵。用明臣附。李太尉德裕时殿剑南西川。上言维州降。今若使生羌三千人烧十三桥。捣戎腹心。可洗久耻。是韦皋二十年至死恨不能致。事下尚书省。百官聚议。皆如剑南奏。公独曰。西戎四面各万里。来责曰。何事失信。养马蔚茹川上平凉坂。万骑缀回中。怒气直辞。不三日至咸阳桥。西南远数千里。虽百维州。此时安可用。弃诚信有利无害。匹夫不忍为。况天子以诚信见责于夷狄。且有大患。上曰然。遂罢维州议。大和六年检校右仆射平章事淮南节度使。经六年开成二年。连上章请休官。诏益不许。公曰。臣惟退罢。可以行志。夏五月。以兵付监军使。拜疏讫就道。除检校司空留守东都明年左仆射。上恐公不起。诏曰。朕比有疾良已。思一面叙。公不得已至阙下一拜谢。闭门不出。明年检校司空平章事襄州节度使。出都门。赐黄彝樽龙杓凡六品。名出周礼。诏曰。精金古器。用以比况君子。非无意也。襄州七年饶假军人。入赋不一。公至。据地造籍。免贫弱四千万。均入豪强。皆曰甘心。不出一怨言。明年武宗即位。就加司徒会昌元年秋七月。汉水溢堤入郭。自汉阳王张柬之一百五十岁后。水为最大。李太尉德裕维州事。曰修利不至。罢为太子少师。未几检校司徒太子少保明年检校官太子太傅留守东都。刘祯以上党叛诛死。时李太尉专柄五年。多逐贤士。天下恨怨。以公德全畏之。言于武宗曰。上党轧左京。控山东刘从谏父死。擅之十年。后来朝加宰相。纵去不留之。致祯叛。竭天下力乃能取。此皆公与李公宗闵宰相时事。从谏太和六年十二月十七日拜阙下。实以其月十九日节度淮南明年正月从谏宰相东迁河南少尹吕述。公恶其为人。李太尉书。言祯破报至。公出声叹恨。上见述书。复闻前纵从谏去。謺二怒不一参校。自十月十二月。公凡三贬至循州员外长史。天下人为公挼手咤骂。公走万里瘴海上二年。恬泰若无一事。今天子即位。移衡州汝州长史。迁太子少保少师。凡四年复位。大中二年十月二十七日。薨于东都城南别墅。年六十九。天子恫伤。不朝两日。册赠太尉。天下善人。执手相吊哭。公忠厚仁恕。庄重敬慎。未尝以此八者自勉。而终身益笃。为宰相急于铨品。凡名清官。不忍持一资以假非其人。以道德谟于天子。每指古义为据。有言机利克迫。必鈲⿰(名刂)使之摧破。三大邦去苛碎条约。除大患。其轻巧吏欲贼公爱恶希向。所为浑然。终不能见。故所至必大治。衣冠单穷。出俸钱嫁其子女。月与食。岁与衣。资送其死丧。凡数百家。李太尉志必杀公。后南谪过汝州。公厚供具。哀其穷。为解说海上与中州少异。以勉安之。不出一言及于前事。镇武昌时。军容使仇士良监军使。公律以礼敬。暑甚。大合军。拱手至暮。一不摇扇。益自俭克。平居非公事不出内屏。周三岁。语言举止。率有常度。仇军容开成末首议立武宗。权力震天下。每言至公。必合手加颡曰。清德可服人。但过吝官财。与人无一毫恩分耳。不肯引誉。不敢怨毁。淡居其中。公始自河南荐乡贡士郎官。考吏部科目选。三开幕府中丞宰相外。凡取六十馀人。上至宰相。次布台阁。皆当时名士。每暇日宴语寮吏。必言古人脩身行事。旁诱曲指。微警教之。不以己所长人所不及裁量高下。以生重轻。后进归之。承望声光。得一言许可。必自矜重。夫人辛氏。以公封张掖郡。赠仆射秘之长女。士林称为妇师。凡三十年。前公八年殁。五男六女。长曰蔚。监察御史。次曰丛。浙南府协律郎。皆以文行登进士第。不藉公势。次曰奉倩河南府洛阳。二人皆雅齿。长女嫁户部郎中上党苗愔。次女嫁河中节度副使检校郎中范阳张洙。次女嫁河南府户曹集贤校理常山张希复。次女嫁前进士邓叔。次女未笄。一人始数岁。以某年月日葬少陵南某乡某里。铭曰。
道既讹衰
必有以扶。
厥公之生。
以隆其洿。
幽以烛明。
暵以雨濡。
以教其徒。
以佐天子。
灭绝霸駮。
如有枢柅。
摽揭峙倚。
巍乎二纪。
臣宗德老。
钜杰魁礨。
孰为忌畏。
潜去南海
不校不辩。
旋复显大。
百行浑圆。
邻于及年。
以归其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