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述身赋 东魏 · 李谐
 出处:全后魏文卷三十五
夫休咎相蹑,祸福相生。
龟筮迷其兆,圣达蔽其萌。
览成败于前迹,料趣舍于人情。
咸争途以走利,罕外己以逃名。
连从车以载祸,多厩马以取刑。
岂知夫一介独往,乃千乘所不能倾。
伊薄躬之悔吝,无性命之淑灵。
藉休庸于祖武,仰馀烈于家声。
徒从师以下学,乏游道于上京。
洎方年之四五,实始筮之弱龄。
爰释巾而从吏,谬邀宠于时明。
彼□□之赫赫,乃陋周而小汉。
帝文笃其成功,我武治其未乱。
掩四奥而同轨,穆三辰而贞观。
威北畅而武戢,鼎南迁而文焕。
异人相趋于绛阙,鸿生接武于儒馆
总群雅以同归,果方员而殊贯。
伊滥吹之所从,初窃服于宰旅。
奉圣王之高义,游兔园而容与。
缀鸿鹭之末行,连英髦之茂序。
乃伯舅之西伐,赫灵旗之东举。
复奉役于前辕,仍执羁于后距。
迫玄冬之暮岁,历关山之遐阻。
风激沙而破石,雪浮河而漫野。
乐在志其无端,悲涉物而多绪。
俄宫车之宴驾,改乘辕而归予。
属推恩之在今,自傍枝而禔福。
既献□以命宗,叨微躬于侯服。
礼空文于頫飨,赋无征于汤沐。
守位而匪懈,每屏居而自肃。
忽忝命于建礼,游丹绮之重复。
信兹选之为难,乃上应于列宿。
源犹且自免,何称仲治与太叔。
生□之萧散,本寓名而为仕。
好不存于吏法,才实疏于政理。
竟火烛之不事,徒博弈其贤已。
窃自托于诸生,颇驰骋于文史。
通人假其馀论,士林察于□理。
乃妄涉于风流,遂饰辈于士子。
且以自托□□□□。
虽迩迩尘滓,而赏许云霞。
栖闲虚以筑馆,背城阙而为家。
二学之高宇,远三市之狭邪。
事虽俭而未陋,制有度而不奢。
山隐势于复石,水回流于激沙。
树先春而动色,草迎岁而发花。
座有清谈之客,门交好事之车。
或林嬉于夜月,或水宴于景斜。
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艺之英华。
羞绿芰与丹藕,荐朱李及甘瓜。
虽惭洛水之名致,有类金谷之喧哗。
聊自足于所好,岂留连于或号。
思炯戒而自反,勖身名于所蹈。
奉哲后之渊猷,赞崇麾于华奥。
岂于乘之乏使,感一眄之相劳。
竟不留于三月,因病满而休告。
彼东观之清华,乃任隆于载笔。
蔡一去而贻恨,张再还而有述。
忽牵短而滥官,司惇史于藏室。
惭班子之繁丽,微马生之简实。
复通籍而延宠,陪帝扃之华密。
信仪凤之所栖,乃丝文之自出
历五载而徘徊,犹官命之不改。
谢能飞于无翼,故同滞于有待。
晚加秩于戎章,乃□号之所在。
属运道之将季,谅冠屡之无碍。
奄升御于鼎湖,忽流哀于四海。
昔汉室之中微,皇统于是三绝。
孝昌之陵陂,亦继□而祸结。
将《小雅》之诗废,复三纲之道减。
思跼蹐于时昏,独沉吟于运闭。
遂退处于穷里,不外交于人世。
及数反于中兴,驱时雄而电逝。
既藉取乱之权,方乘转圆之势。
俄隙开而守废,遂冠冕之毁裂。
彼膏原而途野,嗟卫旰与嵇血。
何古今之一揆,每治少而乱多。
虑遁身于东掖,荀窘迹于南罗。
时获逃于□阜,仍窜宿于岩阿。
首丘急于明发,东路长其如何。
遽登舟而鼓柂,乃沿洛而岩河。
鹜寸阴于不测,竞征鸟于归波。
时在所而放命,连百万于山东
信都之巨猾,若封豕与大风。
肆吞噬于嘴距,咸邑烬而野空。
黎阳之寇聚,迫崖垒之沨隆。
通川而鼎沸,矢交射于舟中。
备百罹于兹日,谅陈蔡之非穷。
乘虎口而获济,陵阳侯而迅往。
得投憩于濮阳,实陶卫之旧壤。
望乡村而伫立,曾不遥之河广。
闻虏马之夕嘶,见胡尘之昼上。
王略恢而庙胜,车徒发而雷响。
扇风师之猛气,张天毕之层网。
裁一鼓而冰销,俄氛祲之廓荡。
昔蘧生之出奔,睹亡徵于乱政。
及季子之来反,乃君立而位定。
伊吾人之蕞尔,本无傒于衰盛。
忻草茅而偃伏,且优游于宸庆。
复推斥于宦流,延光华于玺命。
甫闻内侍之忝,复奉优加之令。
何金紫之陆离,郁貂玉之相映。
时权定之云初,尚民心之易扰。
何建武之明杰,茂雄姿于天表。
忽灵命之有归,藉亲均而争绍。
师出楚而飙发,旆陵江而云矫。
辟阊阖之峥嵘,端冕旒于亿兆。
神驾逝以流越,翠华飙而缭绕。
苟命舛而数违,虽功深而祚天。
时难忽然已及,网罗周其四张。
非五三之亲昵,罕殉节于汉阳
彼百寮之冠带,咸北面于西王
矧恩疏而任远,固身存而义亡。
及宸居之反正,振天网于颓纲。
甄大义以明罚,虚半列于周行。
乃褫带而来反,驱下泽于故乡。
探宿志以内求,抚身途而自计。
不诡遇以邀合,岂钓名以干世。
独浩然而任己,同虚舟不系
既未识其所以来,亦岂知其所以逝。
于是得丧同遣,忘怀自深。
遇物栖息,触地山林。
虽因西浮之迹,何异东都之心。
愿自托于鱼鸟,永得性于飞沉。
庶保此以获没,不再罪于当今(《魏书·李平附传》。元颢,以李谐给事黄门侍郎败除名,乃为述身赋。)
南征赋 南梁 · 张缵
 出处:全梁文卷六十四
岁次娵訾,月惟中吕,余谒帝于承明,将述职于南。
中川而反顾,怀旧乡而延伫;
路漫漫以无端,情容容而莫与。
乃弭节叹曰:人之寓于宇宙也,何异夫栖蜗之争战,附蚋之游禽。
而盈虚倚伏,俯仰浮沈,矜荣华于尺景,总万虑于寸阴。
彼忘机于粹日,乃圣达之明箴。
妙品物于贞观,曾何足而系心。
抚余躬之末迹,属兴王之盛世;
蒙三栾之休宠,通家之渥惠。
石渠之三阁,典校文乎六艺。
振长缨于承华,着储皇之上睿。
居衔觞而接席,出方舟以同济。
华坊与禁苑,常宵盘而昼憩。
思德音其在耳,若清尘之未逝。
经二纪以及兹,悲明离之永翳。
惟平生之褊能,实有志于栖息。
惭灭没之千里,谢韩哀于八极。
如蓑裘之代用,譬轮辕之曲直。
愧周任之清规,谅无取于陈力。
逢濯缨之嘉运,遇井汲之明时。
怀君恩而未答,顾灵琐而依迟。
端揆以居副,长庶僚而称师。
犹深泉之短绠,若高墉而无基。
伊吾人之罪薄,岂斯满之能持。
奉皇命以奏举,方驱传于衡疑。
遵夕宿以言迈,戒晨装而永辞,行摇摇于南逝,心眷眷而西悲。
尔乃横济牵牛,旁瞻雉库,前观隐脉,却视云布。
追晋氏之启戎,覆中州之鼎祚。
鞠三川于茂草,沾西京于朝露。
故黄旗紫盖,运在震方,金陵之兆,允符厥祥。
及归命之衔璧,爰献玺于武王
启中兴之英主,宣十世而重光。
观其内招人望,外攘千纪;
草创江南,缔构基址。
岂徒能布其德,主晋有祀,《云汉》作诗,《斯干》见美而已哉!
乃得正朔相承,于兹四代,多历年所,三百馀载。
割疆场于华戎,拯生灵于宇内;
不被发而左衽,繄明德其是赍。
临沧之层巇,寻叔宝之旧埏,蕴珠玉之馀润,昭罗绮之遗妍。
怀若人之远理,岂喜愠其能迁。
虽魂埋于百世,犹映澈于九泉。
经法王之梵宇,睹因时之或跃;
从四海之宅心,故取乱而诛虐。
在苍精之将季,剪洪柯以销落;
既观蝎而逞刑,又施兽而为谑。
候高熢以巧笑,俟长星而欢噱。
何惵惵之黔首,思假命其无托。
信人却而天从,爰物睹而圣作。
我皇帝膺箓受图,聪明神武,乘衅而运,席卷三楚
师克在和,仁义必取,形犹积决,应若飙举。
于是殪桑林之封狶,缴青丘之大风;
戢干戈以耀德,肆《时夏》而成功。
放流声于郑、卫,屏艳质于倾宫;
配轩皇以迈迹,岂商、周之比隆。
化致升平,于兹四纪;
六夷膜拜,八蛮同轨。
教穆于上庠,冤申于大理,显三光之照烛,降五灵之休祉。
谅殊功于百王,固无得而称矣。
溯金牛之迅渚,睹灵山(《艺文类聚》作灵涛。)
之雄壮,实江南之丘墟,平云霄而竦状。
标素岭乎青壁,葺赪文于翠嶂,跳巨石以惊湍,批冲岩而骇浪。
铲千寻之峭岸(《艺文类聚》作峭峰。)
潨万流之大壑,隐日月以蔽亏,抟风烟而回薄。
崖映川而晃朗,水腾光而倏烁;
积霜霰之往还,鼓波涛之前却,下流沫以游险,上岑崟〗而将落;
闻知命之是虞,故违风而靡托。
讯会骸之诡状,云怒特之来奔。
及渔人之垂饵,沈潜锁于洪源。
鉴幽途于忠武,驰四马之高轩。
不语神以徵怪,情存之而勿论。
晒姑熟之旧朔,访遗迹兮宣武,挟仲谋之雄气,朝委裘而作辅。
历祖宗之明君,犹负芒于盛主;
势倾河以覆岱,威回天而震宇。
明允之笃诚,在伊稷而未举。
矧有功而无志,岂季叶其能处。
惧贻笑于文景,忧象贤之覆餗,虽苞蘖以代兴,终夷宗而殄族。
彼儋石之赢储,尚邀之而俟福,况神明之大宝,乃暗干于天禄。
造扃键之候司,发传书于关尉。
据圜辕乎伊洛,守衡津于河渭。
无矫且以招宾,阙捐繻而待贵。
实祗敬于王典,怀鞠躬而屏气。
函谷之襟带,疑武库之精兵。
采风谣于往昔,闻乳兽。
宁成
在当今而简易,止讥鉴其奸情,陋文仲之废职,鄙而彡门之食征。
于是近睇赭岑,遥瞻鹊岸,岛屿苍茫,风云萧散。
属时雨之新晴,观百川之浩《泪干》,水泓澄以暗夕,山参差而辨旦。
忽临睨于故乡,眇江天其无畔,逆洄流而右阻,遵长薄而左贯。
独向风以舒情,搴芳洲其谁玩。
铜山而系缆,访叔文之灵宇。
得旧名而犹存,皆攒芜积楚
想夫君之令问,实有声于前古。
拯巴汉之废业,爰配名于邹鲁。
辨山精以息讼,对祠星而寤主。
每抚事以怀人,非末学其能睹。
嘉梅根之孝女,尚乘肥于媵姬。
嗟吴人之重辟,忧峻网于将贻。
彼沈瓜而显义,指沧波而为期,此浮履以明节,赴丹烂其何疑。
信理感而情悼,实凄怅于余悲。
空沈吟以遐想,愧邯郸之妙词。
南陵以寓目,美牙门之守志,当晋师之席卷,岂藩篱而不庇。
携老弱于穷城,犹区区乎一篑。
虽挈瓶之小善,实君子之所识(阙一句。)
是谓事人之礼。
雷池之长浦,想恭岱之芳尘。
临鱼官以辍膳,践寒蒲之抽筠。
又有生为令德,没为明神。
或捐家事主,携手拜亲;
或正身殉义,哀感市人。
所以家称纯孝,国号能臣。
扬清徽于上列,并异世而为邻。
发晓渚而逆风,苦神吴之难习。
岸曜舟而不进,水腾沙以惊急。
天曀曀其垂阴,雨霏霏而来集。
悯征夫之劳瘁,每搴帷而伫立。
由江沲之派别,望彭汇之通津,途未中乎及绛,日巳盈于浃旬。
于是千流共归,万岭分状,倒景悬高,浮天泻壮。
清江洗涤,平湖夷畅,翻光转彩,出没摇漾。
岷山嶓冢,悠远寂寥。
青溢赤岸,控汐引潮。
望归云之蓊蓊,扬清风之飘飘,界飞流干翠薄,耿长虹于青霄。
若夫灌莽川涯,层潭水府,游泳之所往还,喧鸣之所攒聚。
群飞沙涨,掩薄草渚,奇甲异鳞,雕文綷羽。
听寡鹤之偏鸣(《艺文类聚》作聆寡鹤之偏叫。)
闻孤鸿之慕侣。
在客行而多思,独伤魂而凄楚。
美中流之冲要,因习坎以守固。
既因之而设险,又居之而务德
南通珠崖夜郎,西款玉津、华墨。
莫不内清奸宄,外弭苛慝,篱屏京师,事有均于齐德也。
匡岭以踌躇,想霞裳于云仞,流姮娥之逸响,发王子之清韵。
若夜光而可投,岂荣华之难摈。
羡还丹其何术,伫一刃于来信。
径遵途乎鄂渚,迹孙氏之霸基。
陈利兵而蓄,抗十倍之锐师。
在贤才之必用,宁推诚而忍欺,图富强以法立,属贞臣而日嬉。
识馀基于江畔,云钓台之旧址。
战国之多虞,犹从容而宴喜。
钦辅吴之忠谅,叹仲谋之虚己。
处君臣而并得,良致霸其有以。
文侯之雅望,诚一代之伟人。
祢观书以心服,玉比德而誉均。
遘时雄之应运,方协义以经纶,名既逼而愈赏,言虽闻而弥亲。
惜勤王干延献,俾汉京之惟新,何天命其弗与,悲盛业之未申。
泛芦洲以延伫,闻伍员之所济,出怀珠而免仇,归投金以答惠。
彼无求于万钟,唯长歌而鼓枻
慨斯诚之未感,乃沈躯以明誓。
空负恨其何追,徒临餐而先祭,及旋师于郑国,美邀福于来裔。
入郢都而抵掌,壮天险之难窥,允分荆之胜略,成百代之良规。
贾生方于指大,应侯譬之木披
所以居宗振末,强本弱枝,闻古今之通制,历盛衰而不移,可不谓然与,美经国之远体也。
酌忠言于城,播终古之芳猷;
忘我躬之匪阅,顾社稷而怀忧。
庄王之高义,乃徵名于夏州,耻蹊田之过罚,纳申叔之嘉谋,观巫臣之献箴,鉴周书以明喻。
何自谋其多僻,要桑中而远赴。
若葆申之诛丹,实匡君以成务。
在雨臣而优劣,居二主其并裕,临赤崖而慷忾,㩁雄图于魏武,乘战胜以长驱,志吞吴而井楚,总八州之毅卒,期姑苏而振旅,时有便乎建瓴,事无留于萧斧。
霸孙赫其霆奋,杖迈俗之英辅。
裂宇宙而三分,诚决机乎一举。
玄德之矫矫,思兴复干旧京。
招卧龙于当世,配管仲而称英。
收散亡之馀弱,结与国而连横,延五纪乎岷汉,绍四百于炎精。
巴丘以邅回,遵洞庭而敞恍,沈轻舟而不系,何灵胥之浩荡。
眺君、褊之双峰,徒临风以增想。
偿瑶觞而一酌,驾彩蜺而独往。
尔乃南奠衡霍,北距沮漳,包括沅澧,汲引潇湘。
滮滮长迈,漫漫回翔,荡云沃日,吐霞含光。
青碧潭屿,万顷澄澈,绮从风,素沙被雪。
杂云霞以舒卷,间河洲而断绝,回晓仄于中川,起长飙而半灭。
税遗构之旧浦,瞻汨罗以陨泗,岂怀宝而迷邦,犹殷勤而一致。
蕴芳华以襞积,非党人之所媚,合《小雅》之怨辞,兼《国风》之美志。
譬弹冠而振衣,犹自别于泥滓,且杀身以成义,宁露才而扬己,悲先生之不辰,逢椒兰之妒美,有骅骝而不驭,焉遑遑于千里。
既践境以思人,弥流连其无巳。
修行潦之薄荐,敢凭诚于沼沚。
黄陵而展敬,奠瑶席乎川湄。
具兰香以膏沐,怀椒糈而要之。
延帝子于三后,降九疑
腾河灵之水、驾,下太一之灵旗。
抚安哥以会舞,疏缓节而依迟。
日徘徊以将暮,情眇默而无辞。
秦皇之巡幸,尤土壤以加戮。
昧天道之无亲,勤望祀以祈福。
将人怨而神怒,故飞川而荡谷。
推冥理以归保愆,遂刊山而赭木。
于是下车入部,班条理务,砥课庸薄,夕惕兢惧。
存问长老,隐恤氓庶,奉宣皇恩,宽徭省赋。
远哉盛乎,斯邦之旧也。
有虞巡方以托终,夏后开图而疏决,太伯让嗣以来游□臣祈仙而齐洁。
固是明王之尘轨,圣贤之踪辙也。
若夫屈平怀沙之赋,贾子《游湘》之篇,史迁摛文以投吊,扬雄《反骚》而沉川。
其风谣雅什,又是词人之所流连也。
亦有仲宁咸德,仍世相继,父子三台,缁衣改敝。
古初抱于烈火,刘先高而忤世,蒋公琰之弘通,桓伯绪之匡济,邓兖时之绝述,谷思恭之藻丽,实川岳之精灵,常间出而无替也。
至于殊庭之客,帝乡之贤,神奔鬼化,吐吸云烟。
玉笥登之而却老,金人植杖以尊泉,苏生骑龙而出入,处静驾鹿以周旋。
配北烛之神女,偶南荣之偓佺
时仿佛其遥见,亦往往而有焉。
尔乃历省府庭,周行街术,山川远览,邑居近悉。
黔中以置守,献青阳而背质,邹生所谓还舟,楚王于焉乘驲。
巡高山之累仞,褒吴文之为宰。
彼非刘而八王,皆国亡而身醢。
长沙而著令,经五叶其未改。
知天道之福谦,胜一时之经始。
太傅之故宅,今筑室以安禅
邑无改于旧井,尚开流而洌泉。
怀伊、管之政术,遇庸臣而见迁,终被知于时主,嗟汉宗之得贤。
受齐君之远托,岂理谢而生全;
怀王之不秀,遂抱恨而伤年。
修定祀于北郭,对林野而幽蔼,庶无吐于馨香,祀琼茅而沃酹。
景十三以启国,惟君王其能大。
迨炎正之中微,实斯藩而是赖。
顾四阜之纡馀,乍升高以游目。
审山川之面带,将取名于衡麓。
下弥漫以爽垲,上钦亏而重复。
风瑟瑟以鸣,水琤琤而响谷,低四照于若华竦千寻于建木。
冀嚣尘之可屏,登岩阿而寤宿。
舍域中之常恋,慕游仙之灵族。
是时凉风暮节,万实西成,华池迥远,飞阁凄明。
嘉南洲之炎德,爱兰蕙之秋荣。
下名于曲榭,采芳菊于高城。
树罗轩而并列,被岭而丛生。
玩栖禽之夕返,送旅雁之晨征。
悲去乡而远客,寄览物而娱情。
惟传车之所鹜,实鹰扬其是掌,或解组以立威,乍露服而加赏。
遵圣主之恩刑,天地之厚德。
沾河润于九里,泽自家而刑国。
阙小道之可观,宁畏涂其易克,眄高衢而愿聘,忧取累于长纆。
闻困石之非据,承炯戒乎明则,愧寿陵之馀子,学邯郸而铺匐也(《梁书·张缵传》,大同九年,为使持节都督南宁三州诸军事湘州刺史、述职经途,乃作《南征赋》其词云云,又见《艺文类聚》二十七。)
季洪演造像颂 南北朝 · 阙名
 出处:全后魏文卷五十六
邑子季洪演:夫灵光郁烈,虽体洞埃尘。
然一乘浸运,则十躔竞发。
释迦出没,有其四也。
是以邑义等皆籍出穗,秀贯烟霞,悼纯晖之日削,悢重暗之年深。
遂相率舍,爰图嘉石,于此爽垲,营像一区,庶踵万品,等阶十号。
颂曰:
湛矣澄源,修哉宝观,息彼摸拟,迈兹陈赞。
事等手足,道犹花干,远迩分津,清浊交判。
有释迥兴,体苞圣达,净乐萧然,常我无遏。
三径是填,五盖修脱,六度告离,双林显末。
于穆邑义,广夏之梁,爰树琼像,仿佛遗光。
功崇先祀,福润见方,咸踵六吉,永拔宿霜。
武定二年三月一日造讫(碑拓本)
释三破论(十九条◇本论道士张融作) 南梁 · 释僧顺
 出处:全梁文卷七十四
论曰:泥洹是死,未见学死而得长生,此灭种之化也。
释曰:夫生生之厚,至于无生,则张毅单豹之徒,是其匹矣。
是以儒家云,人莫不爱其死,而患其生。
老氏云:「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庄周亦自病痛其一身。
此三者,圣达之流,区以生为患。
夫欲求无生,莫若泥洹,泥洹者,无为之妙称。
谈其迹也,则有王宫双树之文;
语其实也,则有常住常乐之说。
子方轮回五道,何由闻涅槃之要;
或有三盲摸象,得象耳者。
争云:象如𥳽箕,得象鼻者。
争云:象如舂杵。
虽获象一方,终不得全象之实。
子说泥洹是死,真摸象之一盲矣。
论云:太子不废妻使人断种。
释曰:夫圣实湛然,迹有表应,太子纳妃于储贰者,盖欲示人伦之道已足,遂能弃兹大宝,忽彼恩爱耳。
至如诸天夕降,白骥飞城,十号之理斯在,何妻子之可有哉!
且世之孥孺,为累最深,饥寒则生于盗贼,饱暖则发于骄奢。
是以厉妇夕产,急求火照,唯恐似己,复更为厉。
凡夫之种,若厉产焉。
经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仰寻此旨,则是佛种」。
舍家从道,弃厉就佛,为乐为利,宁复是加。
子迷于俗韵,滞于重惑,梦中之梦,何当晓哉?
论云:太子不剃头,使人落发。
释曰:在家则有二亲之爱,出家则有严师之重,论其爱也,发肤为上;
称其严也,剪落为难。
所以就剃除而欢。
若辞父母而长往者,盖欲去此烦恼,即彼无为,发肤之恋,尚或可弃。
外物之徒,有何可惜哉!
不轻发肤,何以遵道?
不辞天属,何用严师?
譬如丧服,出绍大宗,则降其本生,隆其所后。
将使此子,执人宗庙之重;
割其归顾之情,还本政自一期,非恩之薄,所后顿伸三年,实义之厚。
《礼记》云:「出必降者,有爱我而厚,其例矣」。
经云:诸天奉刀,持发上天不剃之谈,是何言也。
子但勇于穿凿,怯于寻旨,相为慨然。
论云:子先出家,母后作尼,则敬其子,失礼之甚。
释曰:出家之人,尊师重法,弃俗从道,宁可一概而求。
太子就学,父王致敬,汉祖善嘉令之言,以太皇为臣。
魏之高贵,敬齐王于私室晋之储后。
臣厥父于公庭,引此而判,则非疑矣。
论云:剃头为浮图。
释曰:经云,浮图者,圣瑞灵图,浮海而至,故云浮图也。
吴中石佛,泛海傥来,即其事矣。
今子毁图像之图,为刑屠之屠,则泰伯端委而治,故无惭德,仲雍剪发文身,从容致化。
遭子今日,必罗吠声之尤;
事有似而非,非而似者。
外书以仲尼为圣人,内经云。
尼者女也,或有谓仲尼为女子,子岂信之哉!
犹如屠图之相类,亦何以殊!
论云:丧门者,死灭之门也。
释曰:门者本也,明理之所出入,出入从本而兴焉。
释氏有不二法门老子众妙之门
书云:「祸福无门」。
皆是会通之林薮,机妙之渊宅。
出家之人,得其义矣。
丧者灭也,灭尘之劳,通神之解,即丧门也。
当为乘,字之误耳。
乘门者,即大乘门也。
烦想既灭,遇物斯乘。
故先云灭门,末云乘门焉。
且八万四千,皆称法门,奚独丧二门哉?
论云:胡人不信虚无,老子入关,故作形像之化也。
释曰:原夫形像始立,非为教本意,当由灭度之后,系恋罔己,旃檀香像,亦有明文。
仲尼既卒,三千之徒,永言兴慕。
以有若之貌,最似夫子,坐之讲堂之上。
令其说法,门徒咨仰,与往日不殊。
曾参勃然而言曰:「子起,此非子之座」。
推此而谈,思仰可知也。
罗什法师生自殊方,聪敏渊博,善谈法相,襁负佛经,流布关辅
诠以真俗二名,验以境照双寂,振无为之高风,激玄流于未悟,所谓遣之至于无遣也。
子谓胡人不信虚无,诚非笃论。
君子且强,理有优劣,不系形像,子以形像而语,不亦攻乎异端?
论云:剃头本不求佛,为服凶胡。
今中国人士,不以正神自训,而取顽胡之法。
释曰:夫六戎五狄,四夷八蛮,不识王化,不闻佛法者。
譬如畜生,事均八难
方今圣主隆三五之治,阐一乘之法,天人同庆,四海诉诉,蚑行喙息,咸受其赖,喘嚅之虫,自云得所。
子脱不自思厝言云云,宜急缄其舌,亦何劳提耳。
论云:沙门者,沙汰之谓也。
释曰:息心达源,号曰沙门
此则练神濯秽,反流归洁,即沙汰之谓也。
子欲毁之,而义逾美,真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者也。
论云:入国破国。
释曰:夫圣必缘感,无往非应,结绳以后,民浇俗薄。
末代王教,挻扬尧孔。
至如沙法所沾,固助俗为化,不待刑戮而自淳,无假楚挞而取正。
石主师澄而兴国,古王咨勃以隆道。
破国之文,从何取说?
论云:入家破家。
释曰:释氏之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
备有六睦之美,有何不善?
而能破家。
唯闲末学道士
有赤章咒咀,发谪阴私,行坛被发。
呼天叩地,不问亲疏。
相亲厌杀,此即破家之法矣。
论云:入身破身。
释曰:夫身之为累,甚于桎梏。
老氏以形骸为粪土,释迦以三界为火宅,出家之士。
故宜去奢华,弃名利,悟逆旅之难常,希寂灭之为乐。
流俗之徒,反此以求全,即所谓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也。
近代有好名道士,自云神术过人,克期轻举,白日登天。
曾未数丈,横坠于地。
迫而察之,正大鸟之双翼耳。
真所谓不能奋飞者也。
验灭亡于即事,不旋踵而受诛。
汉之张陵,诬罔贡高。
呼曰米贼,亦被夷剪。
入身破身,无乃角弓乎?
论曰:歌哭不同者。
释曰:人哭亦哭,俗内之冥迹,临丧能歌,方外之坦情,原坏丧亲,登木而歌,孔子过而不非者,此亦是名教之一方耳。
论云,不朝宗者,释曰,孔子云,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公侯。
儒者俗中之一物,尚能若此,况沙门者,方外之士乎?
伯成子高子州支伯,但希玄慕道,似不近屑人事。
论云:剃头犯毁伤。
释曰「发肤之解,具于前答,联更略而陈之。
凡言不敢毁伤者,正是防其非僻,触冒宪司,五刑所加,致有残缺耳。
沙门者,服膺圣师,远求十地,剃除须发,被服法衣,立身不乖扬名,得道还度天属,有何不可?
而入毁伤之义。
守文之徒,未达文外之旨耳。
轮扁尚不移术于其儿,子何言哉!
论云:出家者未见君子,皆是避役。
释曰:噫唉,何子之难喻邪?
《左传》云:言者身之文。
庄周》云:言不广不足以明道。
余欲无言,其可得乎。
夫出家之士,皆灵根宿固,德宇渊深,湛乎斯照,确乎不拔者也。
是以其神凝,其心道,超然遐想,宇宙不能点其胸怀,澹尔无寄,尘垢何能搅其方寸,割慈亲之重恩,弃房栊之欢爱,虚室生白,守玄行禅。
或头陀林野,委身馁兽,或静节蔬餐,精心无怠,将勤求十力,超登无上,解脱天罗,销散地网,兆百福于未萌,济苍生于万劫。
斯实大丈夫之宏图,非吾子所得闻也。
避役之谈,是何言欤?
孔子《羽页》喙三尺者。
虽言出于口,终不以长舌犯人。
则子之喙三尺矣,何多口之为累,伤人之深哉!
论云:三丁二出,一何无缘者。
释曰:无缘即是缘生,有缘即是缘有缘起,何以知其然邪?
世有阖门入道,故曰缘有缘起,有生不识比后者,故曰缘无缘生。
十六王子,同日出家,随父入道,是则缘之所牵。
阖门顿至,何其宜出二之有哉。
无缘者自就无缘中求,反诸己而已矣。
子方永坠无闲,遑复论此,将不欲倒置干戈乎。
若能反迷,殊副所望。
论云:道家之教,育德成国者。
释曰:道有九十六种,佛为最尊,梵志之徒,盖是培𪣻,假使山川之神能出云雨者,亦是有国有家之所祀焉。
其云育德成国,不无多少,但广济无边,永拔涂炭。
我金刚一圣,巍巍独雄。
夫太极剖判之初,已自有佛;
但于时众生,因缘未动,故宜且昧名称,□以言之。
推三皇已上,何容都无礼易,则乾坤两卦,履豫二爻,便当与天地俱生。
虽曰俱生,而名不俱出者,良由机感不发,施用未形,其理常在,其迹不著耳。
中外二圣,其揆一也。
故《法行》云:先遣三贤,渐诱俗教,后以佛经,革邪从正,李老之门,释氏之偏裨矣。
经云:处处自说,名字不同,或为儒林之宗,国师道士
寂漠无为,而作佛事。
金□所说,合若符契。
何为东西跳梁,不避高下邪?
嗟乎!
外道籍我智慧,赀我神力,遂欲挠乱我经文,虔刘我教训,人之无良,一至于此也。
论云:道者气。
释曰:夫道之名,以理为用。
得其理也,则于道为备。
是故沙门号曰道人阳平呼曰道士
释圣得道之宗,居道之末;
得道宗者,不待言道,而道自显,居道之末者,常称道而道不足。
譬如仲尼博学,不以一事成名,游夏之徒,全以四科见目。
庄周有云:生者气也,聚而为生,散而为死,就如子言。
道若是气,便当有聚有散;
有生有死,则子之道。
是生灭法,非常住也。
尝闻子道又有合气之事,愿子勿言,此真辱矣。
庄子》又云:道在屎溺之道,得非吾子合气之道乎(《宏明集》八)
二教论 其三 君为教主三 北周 · 释道安
 出处:全后周文卷二十三
问:「敬寻哲制,剖析离合,云派而别之,应有九教;
统而合之,同一儒宗。
采求理例,犹谓未当,何者?
名杂邓、尹,法参悝、商,墨出由、胡,农兴野老,斯皆制通贤达,不可以为教首。
孔、老圣欤,可以命教,故九流之中,唯论其二。
儒教道教,岂不婉哉」。
答曰:「子之问也,似未通远。
帝王功成作乐,治定制礼,此盖王业之盛事也。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事为《春秋》,言为《尚书》,百王同其风,万代齐其轨。
若有位无才,犹亏弘阐,有才无位,灼然全阙。
周公摄政七载,乃制六官,孔、老何人,得为教主?
孔虽圣达,无位者也,自卫回轮,始弘文轨,正可修述,非为教源。
柱史在朝,本非谐赞,出周入秦,为尹言道,无闻诸侯,何况天子?
既是仙贤,固宜又缺,道属儒宗,已彰前简。
问:「孔子问礼于老聃,则师资之义存矣。
又《论语》,孔子自称曰:吾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孔圣,而云老贤,比类之义,义将焉在?
褒贬乖中,谅为侮圣」。
答曰:「余既庸昧,奚敢穿凿,放心智任诚,唯依谟典。
子云老子涓子学九仙之术,寻乎练饵,斯或有之,至于圣也,则不云学。
《论语》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依《前汉书》,品孔子为上上类,皆是圣,以老氏为中上流,并是贤;
何晏王弼咸云,老未及圣:此皆典达所位,仆能异乎!
孔子曰:吾无常师,问礼于老聃,斯其义也。
有问农,云吾不如老农;
又问圃,云吾不如老圃;
入太庙,每事问:岂农圃守庙之人,而贤于孔丘乎?
窃比逊词,斯其类也。
故知他评近实,自谦则虚,侮圣之谈,恐还自累。
问:「鲁隐公者,盖是让国之贤君,而人表评为下下;
老子者,乃无为之大圣,《汉书》品为中上:故知班彪父子,诠度险巇,先生何乃引之为证」?
答曰:「吾子近取杜预之谈,远忽《春秋》之意。
隐公者,桓公之庶兄也。
桓公幼小,摄行政事,及桓长大,归政桓公
虽能归政,不能无猜,谮毒于是纵横,遂为桓公所弑。
既不自全,陷弟不义,让国之美,竟复何在?
此而非下,孰有下乎?
《汉书》之评,于是乎得。
孔子受命,遂号素王,未闻载籍;
称老为圣,言不关典,君子所惭。
问:「《尚书》云:惟狂克念作圣,惟圣罔念则狂。
子云圣也,则不关学,是何言欤」?
答曰:「孔语生知,学言积习,向者论儒,未云释也。
上智下愚,本不随化,中庸之类,乃顺化迁。
圣可为狂,则非上智;
狂可为圣,复非下愚:《书》辨狂、圣,皆中庸也。
老子曰: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此盖中材之圣,非上智也」。
二教论 其十一 教指通局十一 北周 · 释道安
 出处:全后周文卷二十三
问:「立教,可以安上治民,移风易俗;
老庄谈玄,可以归淳反素,息尚无为,为化足矣。
何假胡经,又簪抽发削,毁容易姓,可以化彼强夷,不可施之中夏,犹车可陆运,不可泛流;
船可水行,不宜陆载
佛经怪诞,大而无征,怖以地狱,则使怯者寒心;
诱以天堂,则令愚者虚企。
竖说尘劫,尚云不遥,傍谈沙界,犹言未远。
或说贫由悭至,富藉施来,贵因恭恪贱兴侮慢。
慈仁不杀,则寿命延长,残掠渔猎,则年算减夭,寻讨云云,难相符允。
窃见好施不害,贫而早终;
悭贪多杀,富而长寿;
禅戒苦节,婴罹疾患坑残至广,封赏始隆:信谓苦恼由惑而生,爵禄因杀而得。
其犹种角生苇,母子乖张,牛毛生蒲,因果不类,虽言业报,无以惬心,徒说将来,何殊系影,未若陶甄禀于自然,森罗均于独化。
忽焉自有,恍尔而无,吉凶任运,离合非我。
人死神灭,其犹若𡉴,膏明俱尽,知何所至,胡劳步骤于空谈之际,驰骋于无验之中」。
答曰:「异哉子之所陈,何其鄙也。
果以拘缠窞井,封守一方故耳。
孟子》曰:人之所知,未若人之所不知,信矣。
吾当告子,古之明大道者,五变而形名可举,九变而赏罚可言,所以方内阶渐,犹未可顿者也。
至于钩七顺时,禁四民之暴,三驱之礼,显王迹之仁,可谓美矣,未尽善也。
寻先王制作,局云寰宇,天分十二,野极流沙,地列九州,西穷黑水,谈遗过去,辨略未来,事尽一生,示论三世,岂圣达之不知?
信嘉彩之未构,释迦发穷源之真唱,演大哀之洪慈,上极圣人,下及蜫蚁,等行不杀,仁人之至也。
若乃道包真俗,义冠精灵,移仁寿于菩提,徙教义于权实,使宗虚者悟空空之旨,存者进戒定之权。
于是慧光遐炤,庄王因睹夜明,灵液方津,明帝以之祼构,良谓遂通资感,悟涉藉缘,运值百龄,齐均万劫。
于是秦景西使,而摩腾东逝,道扬皇汉之朝,训敷永平之祀,物无爝萤,人斯草偃,始知放华犹昏,而文未旭者也。
吾子初云其同,而未识其异,故知始之所同者非同,末之所异者非异,何则?
修淳道者,务在反俗,俗既可反,道则可淳。
反俗之谟,莫先剃落,而削发毁容,事存高素,辞亲革爱,趣圣之方,祛嗜欲于始心,忘形骸于终果,何眷恋乎三界,岂留运于六道?
泰伯文身断发,匪是西夷,范蠡易姓改名,宁非东夏,近让千乘,《论语》称其至德,远辞九德,宁罗氏族之拘,故《阿含经》曰:四姓出家,同一释种。
庄子》舟车之喻,譬以古今,犹礼有损益,乐有相沿,吾子何为滥云国士。
唯圣化无方,不以人天乖应,妙化无外,岂以华戎阻情?
是以一音演唱,万品齐悟,岂以夷夏而为隔哉。
《维摩经》曰: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夫纤介之恶,历劫不亡,毫厘之善,永为身用,但祸福相乘,不无倚伏,得失相袭,轻重冥传,福成则天堂自至,罪积则地狱斯臻,此乃必然之数,无所容疑。
若造善于幽,得报于显,世谓阴德,人咸信矣。
造恶于显,得报于幽,斯理尽然,宁不信也。
《易》曰;
积善必有余庆,积恶有余殃。
而商臣肆恶,乃获长寿,颜子庶几,而致早终,伯牛含冲和而纳疾,盗蹠抱凶悖以轻强,斯皆善恶无征,生兹罔惑,若无释教,则此涂永踬矣。
经曰:业有三报,一者现报,二者后报。
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苦乐即此身受,生报者,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
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苦乐即此身受,生报者,次身便受;
后报者,或二生,或三生,百千万生,然后乃受。
受之无主,必由于心,心无定司,必感于事,缘有强弱,故报有迟速,故经曰:譬如负债,强者先牵。
此因果之赏罚,三报之弘趣,自非通才达识,罕得其门。
世或有积善而得殃,或有凶邪而致庆,此皆现业未熟,而前报已应。
故曰祯祥遇祸,妖孽享福,疑似之嫌,于是乎在,斯则颜子短寿,运钟在昔,今之积德,利在方将,盗蹠长年,酬于往善,今之肆恶,衰在未来。
注曰:楚穆王字商臣楚成王太子,世有杀父之愆,谥之为穆,名实之差,起于此矣。
此皆生后一报,非现报也。
故经曰:杂业故杂受,如歌利王之刖羼提,现被霹雳,末利夫人供养须菩提,见为王后,若斯之流,皆现报也。
子云多残为富贵之因,持戒为患疾之本,经有成诵,可得而言矣。
或有恶缘发善业,多杀而致爵,或有善缘发恶业,多禅戒而获病,病从恶业而招,岂修善而得?
贵从善业而兴,非坑残所感,故论曰:是缘不定,非受不定。
定者,言因不可变也。
其犹种稻,必不生虽不生,不可陆种,地为缘也,即因矣。
然阴果浩博,谅难详究,依经诚言,略标二种,一者生业,二者受业。
俱行十善,同得人身,生业也;
贫富贵玫,聪钝短长,受业也。
故施获大富,悭致贫穷,忍得端正,瞋招丑陋,相当因果。
唯业报理微,通人尚昧,思不能及,邪见是兴,或说人死神灭,更无来生;
或云聚散莫穷,心神无间;
或言吉凶苦乐,皆天所为;
或计诸法自然,不由因得。
果以祸福之数,较谢于六府,苦乐之报,迭代而行,遂使遇之者非其所对,乃谓名教之书,无宗于上,善恶报应,无征于下。
若能览三报以观穷通之分,则尼父不答仲由,断可知矣。
是故文子黄帝之言曰:形有縻而神不化,以不化乘,其变无穷;
又嬴博之葬曰:骨肉归乎地,神气无不之;
释典曰:识神无形,假乘四蛇,形无常主,神无党家:斯皆神驰六道之明证,形尽一生之朗说。
未能信经,希详轩昊,因兹观而,佛经所以越六典绝九流者,岂不以疏神达要?
陶铸灵府,穷源尽化,水镜无垠者矣。
法性自然论释真观作因缘无性论以驳之) 陈朝 · 朱世卿
 出处:全陈文卷十七
寓兹先生喟然叹曰,「夫万法万,皆自然之理也,夫唯自然,故不得而迁贸矣。
故善人虽知善之不足凭也,善人终不能一时而为恶,恶人复以恶之不足诫也,恶人亦不能须臾而为善,又体仁者不自知其为善,体愚者不自觉其为恶,皆自然而然也」。
座右之宾假氏大夫,忽然作色而谓曰,「固哉先生之说也,违大道而谬圣人之言」。
先生曰,「大道谁主?
圣人何言」?
大夫曰,「大道无主,而无所不主,圣人无言,而无所不言」,先生曰,「请言其所言,言性命之所由致乎?
请说其所主,主善恶之报应乎」?
大夫曰,「何为其不然也。
盖天地扶大道之功以载育,圣人合天地之德以设教,序仁义五德以检其心,说诗书六艺以训其业,此圣人之言也。
若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故曰圣人无亲,常与善人。
六极序而隆行惩,五福陈而善心劝,三世为将,睹覆败之权,七叶修善,有兴隆,陈赏宠而不侯,邴昌疏而绍国,斯道家之效也,何先生言皆自然之理,而不可迁贸者哉」?
先王笑而应曰,世所谓捋绳之人,绳尽而不知迁,若大夫之徒是也。
敬课管陋,为吾子陈之。
盖二仪著而六子施,百姓育而五材用,此句者,隔万法而尽然焉。
人为生最灵,膺自然之秀气,禀妍媸盈减之质,怀哀乐喜怒之情,挺穷达修短之命,封愚智善恶之
夫哀乐喜怒,伏之于情,感物而动,穷达短,藏之于命,事至而后明,妍媸盈减,著之于形,有生而表见。
愚知善恶,封之于,触用而显彻。
此八句者。
总人事而竭焉,皆由自然之数,无有造为之者。
夫有造为之者必劳,有出入之者必漏,有酬酢之者必谬,此三者,非造物之功也。
墨子曰,使造三年成一叶,天下之叶少哉。
盖圣人设权巧以成教,借事似以劝威,见强勇之暴寡怯也,惧刑戮之弗禁,乃陈祸淫之威,伤敦善之不劝也,知性命之不可易,序福善以奖之。
故听其言也,似若不爽,徵其事也,万不一验。
子以本枝繁植,斯履道之所致。
蒸尝莫主,由遗行之所招,身居逸乐,为善士之明报,体事穷苦,是恶人之显戮。
孙叔少不埋蛇,长无令尹之贵,邴吉前无阴德,终阙丞相之尊。
若然,则天道以重华文命,答鲧叟之极愚,以商均丹朱,酬之至圣,大伯三世,无玩兵之咎,而假嗣于仲虞汉祖七叶,不闻笃善之行,遂造配天之业,箕称享用五福,身抱夷灭之痛,孔云庆钟积善,躬事旅人之悲,颜冠七十之上,有不秀之咨,冉在四科之初,致斯人之叹。
而商臣累王荆南,冒顿世居塞北,首山无解颜之鬼,汨水有抱怨之魂,康成以姓改乡,不济小圣之祸,王褒哀变陇木,适受非妄之灾,二生居卫,覆舟之痛谁罪,三仁在亳,剖心之酷何辜?
若乃侧近邦畿,密近世代,非坟籍所载,在耳目之前者,至有腹藏孟门之险,心库豺虺之毒,役虑唯以害他为念,行己必用利我为先,锥刀推其尖锐,溪壑讶其难满,内则百两外萦,千钟内实,优偃绮罗,坐列甘腻,鸣金绾玉,富逸终身。
自有怀白璧而为襟,莹明珠而成性,心不能行启蛰之杀,手不忍折方长之条,怀殊材而莫采,蓄美志而谁眄,偏糅于冗杂之中,见底于乡闾之末,抱饥寒而溘死,与麋鹿而共埋,享尝寂漠,孀孩无寄,名字不闻,湮沈电灭,如斯可恨,岂一人哉?
是知桀蹠之凶残,无惧来祸之将及,闵曾之笃行,勿拟后庆之当臻,故鹖冠子曰,「夫命者,自然者也,贤者未必得之,不肖者未必失之。
斯之谓矣?
大夫曰,「若子引百家之言,则列子之为名者必廉,廉斯贫,为名者必让,让斯贱,若然者,则贫贱者,立名之士,所营而至也,则富贵者,贪竞之徒,所求而得也,何名自然之数哉?
先生曰,「此乃一隅之说,非周于理者也。
夫富贵自有贪竞,富贵非贪竞所能得,贫贱自有谦让。
贫贱非廉让所欲邀,自有富贵而非贪求,贫贱而不廉让,且子罕言命,道藉人宏,故性命之理,先圣之所惮说,善恶报应,天道有常而阙哉关?
譬如温风转华,寒飙扬雪,有委溲粪之下,有累玉阶之上,风飙无心于厚薄,而华霰有秽净之殊途,天道无心于爱憎,而性命有穷通之异术。
子闻于公待封而封至,严母望丧而丧及,若见善人,便言其后必昌,若遇恶人,便言其后必亡,此犹终身守株,而冀狡兔之更获耳」。
大夫于是敛容而谢曰,「若仆者所执偏迷,而昧通途,守狭近而失遐旷,今承德音,焕然蒙启,譬犹疏蜀伏尸,历万古而忽悟,中山沈醉,未千朝而遽醒,请事斯语,以铭诸绅」。
或问曰,「朱子托凭虚之谈,畅方寸之底,论情指事,深有趣焉。
但详之先典,有所未达。
夫人哀乐喜怒之情,包善恶之性,资待之方不足,于是争夺之事斯兴,才识均者,不能相御,天生仁圣,实使司牧,乐者圣人之所作,礼者先王之所制,三千之仪,以检其迹,五音之和,以导其心,设爵以劝善,悬刑以惩恶,纤毫不漏,酬酢如响,玉帛云乎,非无为所荐,鼓钟斯合,岂自然而谐?
千科满目,靡非力用所构,百贯参差,悉由智思而造。
吾子汤武之臣隶,之学徒,出入户牖,伏膺名教,而云善人知善之不足凭也?
恶人知恶之不足诫也,善不能招庆,祸不能报恶,是何背理之谈也,且翩翱蠕动,犹知去就,况人为最灵,而同一自然之物,此岂高厚之诗,何取譬之非类?
情所未达,敬待清酬」。
答曰,「若卢敖北遭若士,自伤足迹之未旷,河宗东窥溟海,方叹秋水之不多。
吾子习近成性,未易可与谈远大者也。
今子以屈伸俯仰,心虑所为,雕镂剪琢,身手所作,礼乐者圣人之所作,圣人者天地之所生,请为吾子近取诸身,则可以远通诸物。
子以耳闻眼见,足蹈手握,意谓孰使之然?
身有疴疾冷热,皆不自知,哀乐喜怒,兴废安在?
何地有识者自知识之所在者乎?
有智者自知智之所存者乎?
若识遍身中,伤身则识裂,智若随事起,事谢则智灭,果识不知识,智不知智。
于是推近以达远,触类而长之,故知礼乐不自知其所由而制,圣人不自知其所由而生,两像亦不知所由而立矣。
于是殊形异虑,委积充盈,静动合散,自生自灭。
动静者莫有识其主,生灭者不自晓其根,盖自然之理著矣。
所谓非自然者,乃大自然也。
是有为者,乃大无为也。
子云天生圣人,是使司牧,何故唐虞叠圣,加以五臣,文武重光,益以十乱,岂天道之不能一其终始,将末代贻咎于天地?
大舜大尧,非欲生不肖之子,龙逢比干,岂乐身就诛割,孔子历聘栖遑,卒云执鞭不惮,颜称回何敢死,终使慈父请车。
彼三圣三仁,可谓妙取舍矣。
天能令东海亢旱,不如理孝妇之怨,地能使高城复堑,未若救杞梁之殒。
故荣落死生,自然定分,若圣与仁,不能自免,深味鄙句,理存显然(《广宏明集》二十五。)」。
又与释智顗手书 陈朝 · 陈伯智
 出处:全隋文卷十五
静惠和南:更雪寒重,愿礼忏不乃仰疲。
弟子眩恍无理,真观法师愿得入山摄虑禅寂。
今以彼书仰呈,裴公又正束装,待小晴通,便当就路。
观公非唯义解,又诵《法华》,既朗慧灯,方澄定水。
仰惟阇梨,德侔安远。
道迈光猷,遐迩倾心。
振锡云聚,绍像法于将坠。
以救昏蒙,显慧日之馀光。
用拯浇俗,兼孔山阴舍良田以供耕垦,姚宝安舍净财以给菹菜。
禅堂行就修缉,粮廪不虑阙无。
诸善因缘,亦各随喜。
弟子劣薄,竭诚供养。
愿勿以资偫继意,徒众为忧。
凭兹福业,庶遣烦劳;
藉此熏修,冀冥祐。
弟子陈静惠和南(《释藏》起字二号,《国清百录》二,又缨字□号。《续高僧·智顗传》载有九句。)
天命论 南北朝末隋初 · 李德林
 出处:全隋文卷十八
粤若邃古,玄黄肇辟,帝王神器,历数有归。
生其德者天,应其时者命,确乎不变,非人力所能为也。
龙图鸟篆,号谥遗迹,疑而难信,缺而未详者,靡得而明焉。
其在典文,焕乎缃素,钦明至德,莫盛于唐、虞,贻谋长世,莫过于文、武。
大隋神功积于文王,天命显于唐叔。
邑姜方娠,梦帝谓己:「余命而子曰虞,将与之唐,而蕃育其子孙」。
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
成王灭唐而封太叔。
及唐叔之封也,箕子曰:「其后必大」。
《易》曰:「崇高富贵,莫大于帝王」。
老子》谓:「域内四大,王居一焉」。
此则名虞与唐,美兼二圣,将令其后必大,终致唐、虞之美,蕃育子孙,用享无穷之祚。
逮皇家建国,初号大兴,箕子必大之言,于兹乃验。
天之眷命,悬属圣朝,重耳区区,岂足云也!
有娀玄鸟,商以兴焉,姜嫄巨迹,周以兴焉。
邑姜梦帝,隋以兴焉,古今三代,灵命如一,本支种德,奕叶丕基。
高帝而灭楚,立宣王以定汉,东京太尉关西夫子,生感遗鳣之集,殁降巨鸟之奇,累仁积善,天申休命。
太祖挺生,庇民匡主,立殊勋于魏室,建茂绩于周朝
启翼轸之国,肇炎精之纪,爰受厥命,陟配彼天。
皇帝载诞之初,赤光满室,流于户外,上属苍旻。
其后三日,紫气充庭,四邻望之,如郁楼观,人物在内,色皆成紫。
幼在乳保之怀,忽睹为龙,惧而失抱,帝惊动数旬,方始痊复。
又尝寝于其室,家人开户,正见一龙□太祖,神异也。
世涂不测窍。
比丘尼智先保养,智先禅观灵雅有玄谶,云此子方为普天慈父,护持正法,神佛佑助,不须忧也。
帝体貌多奇,其面有日月河海,赤龙自通,天角洪大,双上权骨,弯回抱目,口如四字,声若钟鼓,手内有「王」文,及受九锡。
「王」生文加点,乃为「主」。
昊天成命,于是乎在。
顾盼闲雅,望之如神。
气调精灵,括囊宇宙。
威范也可敬,慈爱也可亲。
早任公卿,声望自重。
齐王宪谓晋荡公曰:「观隋公神采,恐不为人臣」。
晋公徐纳其言,将加不利,赖大将军侯寿固谏乃止。
内史乌丸轨各奏周武帝云:「隋公气调风流,合散敬服。
窃闻世议,虑不在人下」。
武帝云:「此人头额,但宜为将。
不须异意待之」。
相者来和谓帝曰:「观公骨法,必为王者。
但愿保爱圣躬」。
道士张宾亦言:「公相帝王,名当图箓。
龙飞紫极莫忘臣」。
帝忧惧谦退,深自晦迹。
邺城内学人陆拨,大象初长安,谓所亲曰:「周德已尽,杨氏必兴。
隋公往自定州,南行至邺,当时遥望,拟为天子。
昨在路瞻仰,定是不疑。
但未知如何而得,后岁当来观耳」。
谓其所亲曰:「尔无轻言,为贵人患害」。
拨曰:「天之所命,安可害也」?
明年帝作相于内。
大象二年夏五月,帝初拜扬州总管
平昼寝息似睡,若见数龙绕身。
其夜又梦一龙来入被内。
帝又常出长安城东猎,马上息怀在济生民之相,夜梦一长大人,素服冠帻,谓帝曰:「时未至」。
及欲作相,梦人云:「时今至矣」。
天求民主,丕显孽至,当晋荡执国,及建德之时
君异则天,臣非佐命,猜嫌谗慝,何日云忘?
我皇外总方面,入司文武,具兴王之表,蕴大圣之能,或气或云,荫映于廊庙,如天如日,临照于冕轩,内明外顺,自险获安,岂非万福扶持,百禄攸集?
有周之末,朝野骚然。
降志执钧,镇卫宗社。
明神飨其德,上帝付其民。
诛奸逆于九重,行神化于四海。
于斯时也,尉迥据旧齐累世之都,乘新国易乱之俗,驱驰蛇豕,连合纵横,地乃九州陷三,民则十分拥六。
王谦乘连率之威,凭全蜀之险,兴兵举众,震荡江山,鸩毒巴、庸,蚕食秦、楚。
此二虏也,穷凶极逆,欲割鸿沟之地,闭剑阁之门,皆将长戟强弩,睥睨宸极。
漳河而达负海,连岱岳而距华阳,迫胁荆蛮,吐纳江汉,佐斗嫁祸,纷若猬毛,曝骨履肠,间不容励。
尔乃殪戎之命,运先天之略,不出户庭,推毂分阃,一麾以定三方,数旬而清万国。
荡涤天壤之速,规摹指画之神,造化以来,弗之闻也。
光熙前绪,罔有不服。
烟云改色,钟石变音。
三灵顾望,万物影响。
木运告尽,褰裳克让。
天历在躬,推而弗有。
百辟庶尹,四方岳牧。
稽图谶之文,顺亿兆之请,披肝沥胆,昼歌夜吟。
方屈箕颍之高,式允幽明之愿。
基命定命,如亘如升。
唯帝居歆,创业垂统。
殊徽号,改服色,建都邑,叙彝伦,薄赋轻徭,慎刑恤狱。
除烦苛之政,兴清静之风。
去无用之官,省相监之职。
奇才间出,盛德无隐。
星精云气,共趋走于阶墀。
山神海灵,咸燮理于台阁
东渐日谷,西被月渊。
教暨北溟之表,声加南海之外。
悠悠沙漠,区域万里。
百蛮之广,莫之与竞。
五帝所不化,三王所未宾。
屈膝顿颡,尽为臣妾。
殊方异类,书契不传。
梯山越海,贡琛赆,欣欣如也。
巢居穴处,化以宫室。
不火不粒,训以庖厨。
礼乐极天地之因,律吕节寒暑之候。
制作评垂衣之后,淳粹得神农之前。
遨游文雅之场,出入杳冥之极,合神谋鬼,通幽洞微,群物岁成,含生日用,饮和气以自得,沐玄泽而不知也。
丹雀为使,玄龟载书。
甘露自天,醴泉出地。
神禽异兽,珍木奇草,望云观海,应化归风。
备休祥于图牒,罄幽遐而戾止。
犹且父天子民,兢兢翼翼,至矣大矣。
七十四帝曷可同年而言哉?
若夫天下之重,不可妄据。
故唐之许由之伯益,怀道立事,人授而弗可也。
初四帝,周馀六王,藉势因基,自取而不得也。
孟轲仲尼之德,过于
著述成帝者之事,弟子备王佐之才,黑不代苍,泣麟叹凤,栖栖汲汲,虽圣达而莫许也。
蚩尤则黄神抗衡,共工则黑帝勍敌。
项羽诛秦摧汉,宰割神州,角逐争驱,尽威力而无就也。
其馀欻起妖妄,何足数乎!
贼子逆臣,所以为乱,皆不识天道,不悟人谋,牵逐鹿之邪说,谓飞凫而为鼎。
若使四凶秉八元之诫,三监怀九臣之志,韩信彭越,深明帝子之符,孙述、隗嚣,妙识真人之出,尉迥同讴歌之类,王谦比狱讼之民,福禄蝉联,胡可穷也?
而违天逆物,获罪人神。
呜呼!
此前事之大戒矣。
诛夷菹醢,历代共尤;
僭逆凶邪,时烦狱吏;
其不戒慎何哉?
盖积恶既稔,心自绝于善道;
物类相感,理必至于诛戮;
天夺其魄,鬼恶其盈故也。
大帝聪明,群神正直,耳目鉴于率土,赏罚参于国朝,辅助一人,覆育兆庶,岂有食人之禄,受人之荣,包藏祸心,而不歼尽者也?
必当执法未处其罪,司命已除其
自古明哲,虑逮防微,执一心,持一德,立功坐树,上书削藁,位尊而心愈下,禄厚而志弥约,宠盛思之以惧,道高守之以恭。
克念于此,则奸回不至,事乃畏天。
岂唯受礼?
谦光满覆,义在知几;
吉凶由人,妖不自作。
众星拱极,在天成象。
夙沙则主虽愚蔽,民尽知归;
有苗则始为跋扈,终而大服。
汉南诸国,见一面以从殷;
河西将军,带五郡而臣汉;
故招信顺之助,保太山之安。
陈国者,盗窃江外,民少一郡,地减半州,遇受命之主,逢太平之日,自可献土衔璧,乞同普天。
乃复养丧家之疾,遵颠覆之轨,趑趄吴越,仍为匪民。
虽时属火道,偃兵舞戚,然国家当混一之运,金陵楚殄灭之期,有命不慆,断可知矣。
防风之戮,元龟匪遥;
孙皓之候,守株难得。
迷而未觉,谅可悯焉。
斯故未辨玄天之心,不闻君子之论也(《文苑英华》七百五十一,又见《隋书·李德林传》,《艺文类聚》十,皆有删节。)
徐仆射领军述役僧言 南北朝末隋初 · 释真观
 出处:全隋文卷三十四
泉亭光显寺释真观致书领军檀越:窃闻四依开士,匡正法于将颓;
十地高人,秉元文于已绝。
能使崛山遗迹,无亏冥坐之风;
祇树馀留,得肆经行之道。
伏见今者皇华,奉宣严宪
絓是僧尼之类,不书名籍者,并令损兹净戒,就此黎民,去彼伽蓝,归其里闬。
既普天下,莫非王臣。
正当黾勉恭承,鞠躬祗奉。
但愚情所谓,窃或疑焉。
自佛法肇兴,千有馀载,流传此地,数百年间,济济生徒,一何为盛!
虽复市朝亟改,风化顿移,慧炬常明,戒香恒馥。
其为福利,难可胜言。
所现灵祥,闻诸史传。
至如浮图和上,曜彩邺中,高坐法师,流芳巩洛
或复昆明池内,识劫烧之馀灰;
长沙寺里,感碎身之遗阴。
道开入境,仙人之星乃出;
法成去世,绀马之瑞爰浮。
乃有青目赤髭,黄眸白足连眉表称,大耳传芳,莫不定水渊澄,义峰山竖。
汪汪道望,类迦叶之高踪;
肃肃威仪,似额鞞之清行。
顷年讹替,乃日浇漓,而法正洪基,犹应未殄。
忽复违其本志,夺彼前心,莫不仰高殿而酸伤,辞旧房而凄楚。
依依法座,重反何期;
恋恋禅门,再还无日。
乃非歧路,而有分袂之悲。
虽异河梁,遂结言离之痛。
若以不继名籍,为其深罪,延兹咎累,亦可哀矜。
夫出俗之人,务应修道,许其方外之礼,不拘域中之节。
或有不贯名籍,无关簿领,并皆游方采听,随处利安。
望刹为居,临中告饭,或头陀林下,或兰若岩阿,如此之流,宁容继属?
若胜业不全,清禁多毁,宜应休道。
此事诚然,而持犯难知。
圣凡相滥,譬庵罗之果,生熟难分;
雪山之药,真伪难辩。
忽使昆峰之上,玉石同焚
大泽之中,龙蛇等毙,何期惜也!
吁可伤哉!
又其割爱辞亲,披缁剪发,既无仆使,永绝妻孥。
或老病之年,单贫之士,皆凭子弟,还相养卫。
如其一朝而散,溘死沟渠,遂有赴峻壑而投身,缢长绳而殒命。
虽复汨罗之痛,匹此犹轻;
荒谷之悲,方斯未重。
且复奇才绝学,并寄后生,听讲诵经,咸资晚秀,所以须陀得戒,犹是幼童,身子扬名,差非耆老。
如斯之类,若并翻缁,恐此法门,便无绍继,梵轮绝矣,精空舍焉。
若八陈未休,四郊多垒,前房所寄,后殿斯凭。
愚谓此人,殆诚无用。
若必有拔距投石之能,索铁伸钩之力,则并从军幕,久预长驱。
傥复尚服缁衣,犹居寺宇,则是习勇心薄,乐道情深。
若非卫玠清羸,便同孟昶之浮怯,既不便弓马,徒劳行陈。
虽复身披甲胄,还想法衣;
手执干戈,犹疑锡杖。
必当迩闻战鼓,色变心惊,远望军麾,魂飞气慑。
将恐有阻都护之威,无益二师之勇。
若谓不输王课,靡助国储,所以普使,收其赋敛。
但浮游之属,萍迸蓬飞,散诞之流,且贫终窭。
乡里既无田宅,京师又阙主人。
纳屦则两踵并穿,敛襟则护肘皆现。
观董生之百结,尚觉轻华;
颜子一箪,更疑丰饱
求朽壤以为药,宁识紫丸;
服粪埽而为衣,岂逢黄绢?
货财之礼,此而无从;
怀璧之愆,信哉应免!
若令其在道,犹可分卫自资,遂使还民,便是糇粮莫寄。
伏惟皇朝御历,齐圣钦明,继踵轩羲,比肩炎昊。
握镜之风弥远,垂衣之化方深。
兼复梁栋三宝,敷宏十善。
昔汉明灵感,止梦金人
晋武复修,才招玉像。
用今方古,彼有惭焉。
或深经是护,等仙预大王
宝塔斯成,类无忧国主
明扬仄陋,信巢父之清虚;
徵聘渔畋,许严君之高尚。
愚谓絓预今者,俯首僧尼,若已离法衣,无过道业。
或常居邸肆,恒处田园,并依民例,宜从策使,如其禅诵知解,蔬素清虚。
或宣唱有功,梵声可录。
或缮修塔庙,建造经书,救济在心,听习为务。
乃至羸老之属,贫病之流,幸于编户,无所堪用,并许停寺,仍上僧籍,必望十城之宝。
或出荆山,百步之中,时逢芳草。
于是寺断流俗之僧,众无餔糟之客。
六时翘请,常以国界为心;
三业精修,必用君王为本。
岂不幽明踊跃,人鬼欣欢,冥力护持,善缘扶助。
然后二仪交泰,六气调和,征马息鞍,军旗卷旆。
边荒入附,无待丹水之师;
玉制来朝,还想稽山之集。
何其乐矣,实可欣哉!
傥复疆场不虞,军资有阙,薄须费计,伏听徵求。
仰惟领军檀越,外则探赜典坟,内则钩深经论,才高帷幄,寄重盐梅,必愿降意刍荛,留心正法。
微惠研详,薄垂观监。
如其一毫可采,深希曲为矜论,无使兰艾同锄,薰莸俱剪。
庶得仙人苑里,更转法轮,长者园中,还铺讲席。
则匡维之德,比恒岱以齐高,拥护之功,似沧溟而共广。
横此忤烦,弥增悚惕(《释藏》轻九,《广弘明集》二十七)
隋故徵君文中子碣铭 隋末唐初 · 薛收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三
盖闻运无常宁
治穷则乱。
教不终废。
人存则阐。
故曰天下有道。
制作归乎帝王
斯文或坠。
财成寄乎明哲。
才之不可以巳。
其在兹乎。
周道竭而孔子兴。
隋风丧而夫子出。
五常为之式序。
三纲为之无昧。
道冲而用。
故无德而名。
功足化成。
故匪爵而重。
于稽其类。
其生物之匠乎。
夫子讳通
字仲淹
姓王氏
太原人
高祖晋阳穆公自齐归魏。
始家龙门焉。
若乃门风祖业之旧。
鸿儒积德之冑。
事贲家谍。
名昭国史。
今可得而略之。
粤若夫子。
洪惟命世。
尽象纬之秀。
钟山川之灵。
爰在孺年。
素尚天启。
亦既从学。
家声日茂。
伟容貌。
肃风神。
以孝悌为心极。
以人伦为巳任。
步中规矩。
响谐音律。
术无远而不穷。
理无微而不诣。
故夫要道之本。
中和之节。
九畴六艺之能事。
元亨利贞之至美。
悉备之矣。
岂惟行为世范。
言成士则而巳哉。
十八举本州秀才
射策高第。
十九除蜀州司户
辞不就列。
大业伊始。
君子道消。
达人远观。
潜机独晓。
步烟岭。
卧云溪。
轩冕莫得而干。
罗网莫得而迨。
时年二十二矣。
以为卷怀不可以垂训。
乃立则以开物。
显言不可以避患。
故托古以明义
怀雅颂以濡足。
览繁文而援手。
乃续诗书。
正礼乐。
修元经。
赞易象。
道胜之韵。
先达所推。
虚往之集。
于斯为盛。
渊源所渐。
著录踰于三千。
堂奥所容。
达者几乎七十。
两加太学博士
一加著作郎
夫子绝宦久矣。
竟不起矣。
朝端□声节天下闻其风采。
先君内史屈父党之尊。
杨公仆射忘大臣之贵。
汉侯三请而不觌。
尚书四召而不起。
盛德大业。
至矣哉。
道风扇而方远。
元猷陟而逾密。
可以比姑射于尼岫。
拟河汾于洙泗矣。
夫教思之宗。
圣达之节。
形气之域。
古今同尽。
六经既就。
一德时成。
拂衣启手。
其天意乎。
大业十三年五月甲子
遘疾终于万春乡甘泽里第。
春秋三十二。
呜呼哀哉。
天不憖遗。
吾将安仰。
其年八月
迁窀穸于汾水之北原。
棺木衣衾。
以从中制。
不封不树。
是遵上古。
门人考行。
谥曰文中子
礼也。
收学不至谷。
行无异能。
奉高迹于绝尘。
期深契于终古。
义极师友。
恩兼亲故。
遭世道之衰微。
属衣冠之板荡。
将以肆力王事。
思存
不获躬守孔茔。
自同游夏。
攀昊苍而不达。
俯元堂而巳隔。
敢扬徽烈。
而作铭曰。
两仪既位。
三才式甄。
器象虽显。
神机未筌。
匪圣孰作。
匪明孰传。
文王逝矣。
孔子出焉。
显允经籍。
作为邦纪。
天之未丧。
载诞夫子。
奄有偫言。
遂荒精理。
百氏衔璧。
九流齐轨。
潜龙勿用。
鸣鹤在阴。
我有宏德。
人灵是钦。
抠衣递进。
鼓箧相寻。
七十成列。
三千若林。
焕乎经济。
冲乎典则。
教思风行。
徽猷允塞。
庶几克飨。
匡此王国。
如何不祐。
歼我明德。
呜呼丧乱。
胡及我长。
呜呼哲人。
胡弃我往。
王室方厉。
帝邦无象。
梁木斯坏。
苍生奚仰。
绸练既设。
披崇既张。
野寒川旷。
泉深路长。
盛德无没。
嘉言孔彰。
永为洪范。
于何不臧。
元琬法师 初唐 · 恒山王承乾
 出处:全唐文卷九十九
辱师所示妙法四科。
循览周环。
用深铭佩。
法师早袪尘累。
游神物表。
鹫岭之微言。
探龙宫之秘藏。
洞开灵府。
凝照元门。
固以高步弥天。
邻几初地。
遂能留情博施。
开导蒙心。
理实义周。
词华致远。
包括今古。
网罗内外。
训诱之至。
审谕之方。
圣达立言。
师传宏道
亦未足髣髴要津。
拟议高论。
但行慈减杀。
顺气奉斋。
斯乃仁人之心。
以成大慈之行。
谨当缄诸心府。
奉以周旋。
永藉胜因。
用期冥祐。
梓州射洪武东山居士陈君碑693年 唐初 · 陈子昂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十五 创作地点: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
君讳嗣。
字宏嗣
其先陈国人也。
汉末沦丧。
八代祖祗。
汝南尚书令
其后蜀为晋所灭。
子孙避晋不仕。
居涪南武东山
与唐胡白赵五姓置立新城郡
剖制二县。
而四姓宗之。
代为郡长。
萧齐之末。
太平者。
兄弟三人。
为郡豪杰。
梁武帝受禅。
网罗英豪。
拜太平为新城郡
寻加本州别驾
太乐太蒙。
蒙为黎州长史督护郡太守
乐为本郡司马
即君之高祖父也。
生曾祖方庆
好道。
不乐为仕。
墨子行秘书
而隐于武东山
烈祖汤
仕郡为主簿
遇梁季丧乱。
避时不仕。
生皇考广迥。
迥早卒。
君即迥之第二子也。
少孤而有纯德
恭己饰行。
一日三省。
家代本以清白崇德
迨君之孤。
素业空矣。
君有仁兄。
养母以孝。
君克顺至行。
同勤苦节。
不避暑。
不避寒。
蒸蒸服事。
行年四十有五。
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汎爱众而亲仁。
无馀力也。
以是不忧于道。
逮亲终殁。
春秋巳高。
从事不可以养矣。
乃辍干禄之学。
修养生之道。
山壑高居。
农野永岁。
雅闻汉有王丹者。
放居不仕。
家累千金以自奉。
田稼勤者。
载酒肴从之。
乡里承化
以相惩沮。
乃叹曰。
王丹者。
是为政矣。
奚其为政也。
由是始考林泽。
辟良田。
习山书。
务农政。
天道时变。
地道化成。
邱陵泉薮。
星岁云物。
靡不用心也。
原田莓莓。
黍稷漠漠。
汶阳之稼如云矣。
春日载华。
岁聿其
白露时降。
百谷收熟
君常乘肩舆。
省农夫。
馈田畯。
刑以肃惰。
悦以劳勤。
孙吴之用兵。
鸷鸟之搏击也。
卓彼甫田。
岁取十千。
仓库实。
崇礼节。
恤茕寡。
赈穷乏。
九族以亲之。
乡党以欢之。
居十馀年。
家累千金矣。
其邻国有媮衣食。
带刀剑。
推埋胠箧之类。
斗鸡走狗之豪。
莫不靡下风。
驯素节。
曰里有仁焉。
吾何从之也。
遂顿浮窳之节。
肃恭俭之规。
修孝悌。
饰廉耻。
将欲效君之素业也。
君时年巳耳顺。
素无经世之情。
林园遗老。
元默忘岁。
遂保先君武东山之故居。
行不由径。
非公事未尝至于州县也。
襄阳庞德公
谷口郑子真
东海王霸。
西山蜀才。
皆避人养德。
退耕求志。
轩冕不可得而羁。
忧患不可得而累。
逮于我君。
作者五人矣。
于戏。
古者至人。
不利苟得。
不务近贵。
量腹而食。
度身而衣。
非其道。
万钟不足丰也。
非其荣。
五鼎不足饪也。
躬勤耕稼。
植其杖而耘。
不荅子路之问者。
岂我君之徒与。
绵绵罗网。
冥冥高鸿
趯趯竹竿。
穆穆幽龙。
其与祸败之辽绝如胡越哉。
然则两龚不免于兰焚。
二老不免于叹。
其近贵利邪。
夫上无忧悔。
下无饥寒。
含道以制嗜欲。
达命以顺生死。
仁以爱身。
智以养德。
俾尔耆而艾。
俾尔昌而炽
君子保之。
永寿考。
非我君者乎。
享年八十有五。
岁壬辰五月十三日
考终厥命。
临终戒曰。
子足。
子手。
吾闻古人有言。
珠玉而瘗之。
是暴骸于中原也。
古者不封不树。
后代圣人易之以棺椁。
吾不敢违圣人。
可具棺椁而已。
敛以常服。
坟无邱陇。
吾将庶几以奉先人之清业也。
有子某等。
皆能祗奉遗训。
聿从先志。
长寿二年龙集癸巳某月某朔日。
元月载踰。
卜兆时吉。
始启殡昭告。
奉迁于旧茔武东山之阳。
礼也。
乡里会葬者千馀人。
皆涕泣号慕。
纯德之不见。
咸曰。
君子没矣。
仁何以名。
陵谷不朽。
匪唯颂声。
小子不敏。
谨述乡人之教。
其词曰。
肃肃我祖。
国始于陈。
中裔沦丧。
洎此江滨。
山川隆郁
旂鼎氛氲。
生我君子。
于铄元真
惟孝肃悌。
惟仁善邻。
乐我耕稼。
忘我搢绅。
茫茫田薮。
岁也其
农人肃事。
君子犒勤。
孰为夫子。
植杖而耘。
弋者何慕。
鸿飞高云。
楚狂惧殆。
求仁。
良时(一作图)终矣。
不考于身。
我异于是。
非隐非沦。
抚化随运。
安排屈伸。
大年既没。
长夜何辰。
圣达不免。
宇宙同尘。
桐棺三寸。
岂我窭贫。
自古有死。
吾从圣人。
嗟尔百代。
子子孙孙。
骄奢自咎。
天道无亲。
思我松柏。
恭俭是遵。
忝官二十年尽在内职及为郡尝积恋因赋诗焉727年 唐 · 张九龄
 押马韵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引用典故:爱羊 朝宗 仲尼在川上 子牟存阙下
江流去朝宗,昼夜兹不舍。
仲尼在川上子牟存阙下
圣达有由然,孰是无心者。
一郡苟能化,百城岂云寡。
爱礼谁为羊,恋主吾犹马。
感初时不载,思奋翼无假。
闲宇常自闭,沈心何用写。
揽衣步前庭,登陴临旷野。
白水生迢递,清风寄潇洒。
愿言采芳泽,终朝不盈把。
海州大云寺禅院碑 盛唐 · 李邕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四
天也地也。摄生之谓元造。
日也月也。容光之谓神功。
然亭育之仁。可斡终灭。
照明之力。未焯昏霾。
故热恼积薪。劫烧难铄。
惊波巨海。沃焦自渊。
独有导师空王。禅那宴寂。
一念首安住之域。加行證无为之阶。
密教内修。庄严外度。
双引相应。并照两忘。
然后生无生净名不去。照无照了义能觉
爇菩提之炬。则枳涤除。
楫般若之航。则横流既济。
湛四禅于中道。超三有以上征。
精舍攸跻。度门斯盛。
其此之谓矣。粤有寺之艮背
山之前临。有确师禅房者。
武德八年邦守萧公讳顗护法之所建也。周目环郭。
澄心际海。亦既一味
实无众生。夫凭其高。
宅其胜。曾近俗谛
或乘法流。且水出于冰。
凡作于圣。虽曰丑地。
犹是道场。矧乃妙有孤标。
实相灵变。入我室观我形者哉。
施及贞观岁。有等观禅师
继前心。承后问。
分之则别位二事。合之则同列大空
坐于斯。竟于斯。
于戏。四益风驱。
百为火灭。栋宇崩落。
象设倾低。先天中
有惠藏禅师。闻之斯行。
居而不住。妙龄强植。
劲节老成。被甲律仪。
下帷经藏。方丈之室。
时历十年。箪瓢之餐。
日常一食。信为法本。
悟实如宗。简珠圆明。
经莲清净。剃发结落。
亡境受除。生起了于心。
缘觉被于物。是以兴补旧塔。
建置尊容。弥陀当其阳。
菩萨侍其侧。四大海水。
慧眼启明。五须弥山。
毫相崇绝。有若稽义摭实。
沿名讨因。都极乐之大郊。
寿无量之景命。备如昔者称赞。
观厥音声。克济斯艰。
乃复于远。则有阶地超越。
自在神通。发宏愿心。
得大势用。皆所以濡火宅。
轫剑轮。投地者结业坐开。
入影者苦趣以息。粤若殚财竭力。
刻桷雕题。积四三年。
模造化意。宝殿蔚以云构。
金山焕其日临。岂徒然哉。
夫壮丽者。将以重威神。
仪形者。将以摄归止。
或离性解脱。或见作随缘。
药草寓其根茎。云雷感其方类。
即说非说。若通不通。
惟三兽之渡河。庶一子之来学。
禅师以为默则绝教。言则牵文。
苟心事于化人。岂迹留于舍法。
会议斲石。佥允图功。
邕来守是邦。偶闻兹事。
依僧依佛。何日忘之。
在家出家。惟其常矣。
顷者下檄湖海。申明捕杀。
鳞羽咸若。灾疫以宁。
救蚁虽尚于沙弥涸鱼每忧于释种。
祁寒则怨。童子何知。
率三省于短怀。寄一尘于宝地。
别驾宏农杨公守坚字越石。本枝鼎贵。
冑允岳灵。直道守公。
智印观法。司马琅琊王公元勖字固礼。
高闱袭吉。皇士令名。
资位升闻。妙意融朗。
盛矣美矣。左之右之。
时有新罗通禅师。五力上乘。
一门深入。利行摄俗。
德水浮天。赞而演成。
恭而有述。其词曰。
覆焘之奖。始生终灭。
昭回之明。内昏外彻。
阴入不断。心起难折。
灵海欲深。洪炉火热。
倬彼大师。超然正觉。
亡境息想。示法流渥。
绝生死岸。破烦恼壳。
度门光启。住地元邈。
传灯三叶。分座一义。
象设仪形。庄严地位。
有为不染。无相能离。
苟曰法乘。莫非种智。
古者丰石。抗之高山。
纪事标柱。铭勋列班。
广兹妙有。运彼元关。
则百伊昔。粤吾无閒。
南陵五松山755年 盛唐 · 李白
 创作地点: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五松山
引用典故:放太甲 光为列星 龟山蔽鲁 仲尼 生空桑
圣达有去就,潜光愚其德。
鱼与龙同池,龙去鱼不测。
当时版筑辈,岂知傅说情。
一朝和殷羹,光气为列星。
伊尹生空桑,捐庖佐皇极。
桐宫太甲,摄政无愧色
三年帝道明,委质终辅翼。
旷哉至人心,万古可为则。
时命或大缪,仲尼(一作其)奈何。
鸾凤忽覆巢,麒麟不来过。
龟山蔽鲁国,有斧且无柯。
归来归去来(一作归去来归去,宵济越洪波。
卜论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十七
天地之大德曰生。舜好生之德洽于人心。
五福首乎寿。麟凤龟龙。
谓之四灵。龟不伤物。
呼吸元气。于介虫为长而寿。
古之圣者。刳而焌之。
观其裂画。以定吉凶
残其生。剿其寿。
既剿残之。而求其灵。
夫何故。愚未知夫天地之心。
圣达之谟。灵之寿之。
而夭戮之。脱其肉。
钻其骸。精气复于无物。
贞悔发乎焦朽。不其反耶。
夫大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
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不当妄也。寿而夭之。
岂合其德乎。因物求徵。
岂合其明乎。毒灵介而徼其神。
岂合其序乎。假枯壳而决狐疑。
岂合其吉凶乎。洪范曰。
尔有大疑。谋及卜筮。
圣人不当有疑于人以筮也。夫祭有尸。
自虞夏商周不变。战国荡古法。
祭无尸。尸之重于卜。
则明废龟可也。又闻夫铸刀剑者不成。
则屠犬彘血而祭之。被发而哭之。
则成而利。盖不祥器也。
其神者。跃为龙蛇。
穿木石。入泉源。
以至发炯光声音。人不能自神。
因天地之气。化天地之物而为神。
固无悉然。是亦为怪。
古者成宫室必落之。钟鼓器械必衅之。
岂神明贵杀享膻腥欤。今亡其礼。
未闻屋室不安身。而器物不利用。
由是而言。则卜筮阴阳之流。
皆妄作也。夫洁坛墠而布精诚。
求福之来。缅不可致。
耕夫蚕妇。神一草木。
祷一禽畜。鼓而舞之。
谓妖祥如答。实欤妄欤。
牺文之易。更之述。
以为至矣。杨子云为太元。
设卦辨吉凶。如易之告。
若使后代有如子云。又为一书可筮。
则象数之变。其可既乎。
专任道德以贯之。则天地之理尽矣。
又焉假夫蓍龟乎。又焉徵夫鬼神乎。
子不语。是存乎道义也。
微子碑颂 唐 · 贾至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八
昔者高宗既殁。殷始错命。
政有斁伦败纪。事有梗神虐天。
迄于独夫。积慝乃稔。
武庚不化。茅土再血。
元鸟之祀。宜其忽诸。
噫。汤之德衰。
微子复兴于宋矣。微子讳启
帝乙元子帝乙懵贤之故。
而神器不集于君。君肃恭神人。
恪慎克孝。才兼八元之伟。
德首三仁之列。始在择嗣。
箕子赞焉。尹兹东夏
周公嘉焉。殁而不朽。
仲尼称焉。睹其进思尽忠。
则忤主以竭谏。退将保祀。
则全身以逃难。去就生死之涂。
沈吟出处之域。有以见圣达之情也。
若乃受为不道。暴殄天物。
剖谏辅之心。解忠良之骨。
亿兆坠于涂炭。宗祧困于臲卼。
而君崎岖险阻。避迹藏时
免身龙战之郊。解缚鹰扬之帅。
卒能修复旧物。统承先祀。
七百馀年。歆我神祇。
非明德至仁。其孰能与于此。
于戏。国之兴亡。
不独天命。向使帝乙舍受而立启。
箕子而后少师。则文王未可专征于诸侯。
武王未可誓师于牧野。虽周公之圣。
不过子产善相矣。太公之贤。
不过穰苴之法矣。是太王季历
帝乙微子而亡。成败系人。
不其昭彰乎。皇帝二十有一载
予作吏于宋。思其先圣遗事。
求于古老舆人。则得君之祠庙存焉。
盛衰纷纶。年祀超忽。
乔木老矣。灵仪俨然。
椽栾茨塈者月继。蘩牲币者日接。
何百代之后。而仁风独扬乎。
留连庙庭。乃作颂曰。
天革元命。皇符在木。
元天降灾。上墋下黩。
人怨神怒。川崩鬼哭。
赫赫周邦。如临深谷。
逖矣微子。逢时颠沛。
居亡念存。处否求泰。
谏以明节。仁而远害。
作诰父师。全身而退。
龙战于野。鸟焚其巢。
桓桓周王。奄有商郊。
面缚就执。牵羊投庖。
祀商脩器。启宋分茅。
嗟尔宋人。来苏是仰。
穆如雨润。霭若养。
以戴以翼。是宗是长。
茫茫旧封。千载馀响。
我来祠庙。永挹遗芬。
荒阶蔓草。古木垂云。
惆怅曩贤。徘徊日曛。
镌石纪德。用流斯文。
李大夫论古篆书 唐 · 李阳冰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七
阳冰志在古篆。殆三十年。
见前人遗迹。美则美矣。
惜其未有点画。但偏傍模刻而已。
缅想圣达立制造书之意。乃复仰观俯察六合之际焉。
于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峙之形。
于日月星辰。得经纬昭回之度。
于云霞草木。得霏布滋蔓之容。
于衣冠文物。得揖让周旋之礼。
于鬓眉口鼻。得喜怒惨舒之分。
于虫鱼禽兽。得屈伸飞动之理。
于骨角齿牙。得摆拉咀嚼之势。
随手万变。任心所成。
可谓通三才之气象。备万物之情状者矣。
常痛孔壁遗文。汲冢旧。
年代浸远。谬误滋多。
蔡中郎以丰同礼。李丞相将束为宋。
鱼鲁一惑。泾渭同流。
学者相承。靡所迁复
每一念至。未尝不废食雪泣。
揽笔长叹焉。天将未丧斯文也。
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皇唐圣运。
逮兹八叶。天生剋复之主。
人乐惟新之令。以淳古为务。
以文明为理。钦若典谟。
畴兹故实。诚愿刻石作篆。
备书六经。立于明堂。
为不刊之典。号曰大唐石经
使百代之后。无所损益。
仰明朝之洪烈。法高代之盛事。
死无恨矣。阳冰年垂五十。
去国万里。家无宿舂之储。
出无代步之乘。仰望紫极。
远接丹霄。若溘先犬马。
此志不就。必将负于圣朝。
是长埋于古学矣。大夫衔命北阙。
抚宁南方。苟利国家。
专之可也。伏望处分。
令题牍。及到主人。
寒天已暮。闇烛之下。
应命书之。霜深笔冷。
未穷体势。傥归奏之日。
一使闻天。非小人之已务。
大夫之功业。可否之事。
伏惟去就之。阳冰再拜。
辩文 中唐 · 独孤郁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三
或曰。
文所以指陈是非。
有以多为贵也。
其要在乎彩饰其字。
而慎其所为体也。
又曰。
文章乃一艺耳。
是皆不知上流之文。
而文之所由作也。
夫天之文位乎上。
地之文位乎下。
人之文位乎中。
不可得而增损者。
自然之文也。
故伏羲作八卦以象天地。
穷极终始万化。
无有差忒。
故易与天地准。
此圣人之文至也。
但合其德。
而三才之道尽。
后圣有作。
不能使之为五或七而九洎曲折者。
是其文之至也。
文字既生。
治乱既形。
仲尼作春秋以绳万世。
而褒贬在一字
是亦文之至者乎。
然则易卦之一画。
春秋之一字。
岂所谓崇饰之道而尚多之意耶。
夫文者。
考言之具也。
可以革。
则不足以毕天地矣。
故圣人当使将来无得以笔削。
果可以包举其义。
虽一画一字。
其可已矣。
病不能然。
而曰必以彩饰之能。
援引之富。
为作文之秘诀。
是何言之末欤。
夫天岂有意于文彩耶。
而日月星辰不可踰。
地岂有意于文彩耶。
而山川邱陵不可加。
八卦春秋岂有意于文彩耶。
而极与天地侔。
其何故得以不可越自然也。
夫自然者。
不得不然之谓也。
不得不然。
又何体之慎耶。
夫天地八卦春秋。
惟止于此者也。
吾得定其所云。
其不至于此者。
惟吾何学焉。
吾安能以天下之心也。
是则其心卓然绝于俗者。
其文不求而至也。
无得子为教。
苟于圣达之门无所入。
则虽劬劳憔悴于黼黻。
其何数哉。
是故在心曰志。
宣于口曰言。
垂于书曰文。
其实一也。
若圣与贤。
则其书文皆教化之至言也。
徒见其纤靡而无根者多。
绐曰文与艺。
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