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库 题目
上书请复丙吉后爵邑 西汉 · 士伍尊
出处:全汉文 卷二十九
臣少时为郡邸小吏,窃见孝宣皇帝以皇曾孙在郡邸狱。是时治狱使者丙吉见皇曾孙遭离无辜,吉仁心感动,涕泣凄恻,选择复作胡组养视皇孙,吉常从。臣尊日再侍卧庭上。后遭条狱之诏,吉扡拒大难,不避严刑峻法。既遭大赦,吉谓守丞谁如,皇孙不当在官,使谁如移书京兆尹,遣与胡组俱送京兆尹,不受,复还。及组日满当去,皇孙思慕,吉以私钱顾组,令留与郭征卿并养数月,乃遣组去。后少内啬夫白吉曰:「食皇孙亡诏令」。时吉得食米肉,月月以给皇孙。吉即时病,辄使臣尊朝夕请问皇孙,视省席蓐燥湿。候伺组、征卿,不得令晨夜去皇孙敖荡,数奏甘毳食物。所以拥全神灵,成育圣躬,功德已亡量矣。时岂豫知天下之福,而侥其报哉,诚其仁恩内结于心也。虽介之推割肌以存君,不足以比。孝宣皇帝时,臣上书言状,幸得下吉,吉谦让不敢自伐,删去臣辞,专归美于组、徵卿。组、征卿皆以受田宅赐钱,吉封为博阳侯,臣尊不得比组、徵卿。臣年老居贫,死在旦暮,欲终不言,恐使有功不著。吉子显坐微文夺爵为关内侯,臣愚以为宜复其爵邑,以报先人功德(《汉书·丙吉传》:元帝时,长安士伍尊上书。)。
封丙吉等诏(元康三年三月) 西汉 · 汉宣帝
出处:全汉文 卷六
朕微眇时,御史大夫丙吉、中郎将史曾、史玄、长乐卫尉许舜、侍中光禄大夫许延寿皆与朕有旧恩,及故掖庭令张贺辅导朕躬,修文学经术,恩惠卓异,厥功茂焉。《诗》不云乎,「无德不报」。封贺所子弟子侍中中郎将彭祖(《张安世传》作《诗》云「无言不雠,无德不报,」其封贺子侍中关内侯彭祖。)为阳都侯,追赐贺谥曰阳都哀侯。吉、曾、玄、舜、延寿皆为列侯。故人下至郡邸狱复作,尝有阿保之功,皆受官禄田宅财物,各以恩深浅报之(《汉书•宣纪》,又见《张安世传》有删节。)。
策丙吉为丞相 西汉 · 汉宣帝
出处:全汉文 卷六
惟神爵三年十月甲子(按《宣纪》,是年三月,丞相魏相薨。《百官表》:「四月戊戌,御史大夫丙吉为丞相。」今此作十月甲子,当有一误。)丞相受诏之官,皇帝延登,亲诏之曰:君其进,虚受朕言。朕郁于大道,获保宗庙,兢兢师师,夙夜思过失,不遑康宁,昼思百官未能绥。于戏丞相!其帅意无怠,以补朕阙。于戏群卿!大夫百官,慎哉。不勖于职,厥有常刑。往悉乃心,和裕开贤,俾之反本乂民,广风一俗,靡讳朕躬。天下之众,受制于朕,丞相可不慎欤?于戏,君其诫之(《汉旧仪》聚珍板本)!
报丙吉(元康三年) 西汉 · 汉宣帝
出处:全汉文 卷六
朕之封君,非空名也。而君上书归侯印,是显朕之不德也。方今天下少事,君其专精神,省思虑,近医药以自持(《汉书•丙吉传》:吉上书固辞,不宜以空名受赏。上报。)。
封丙吉孙诏(鸿嘉元年六月) 西汉 · 汉成帝
出处:全汉文 卷八
制诏丞相御史:盖闻褒功德,继绝统,所以重宗庙广贤圣之路也。故博阳侯吉,以旧恩有功而封,今其祀绝,朕甚怜之。夫善善及子孙,古今之通宜也。其封吉孙中郎将关内侯昌为博阳侯,奉吉后(《汉书·丙吉传》)。
丙吉论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宋元宪集》卷三六
昔丙吉之相汉也,出见死伤而不问,见牛喘而问之,人或讥焉。吉曰:「人斗相杀,长安令、京兆尹之职,岁尽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而已。丞相不亲小事,非所以道路问也。方春少阳用事,未可暑。恐牛近行用暑而喘,此时气失节。三公典调阴阳,职当所忧,是以问尔」。播厥前史,著为话言,流风未渝,来者胥效。余恐慕其名而失其实,诳于前而惑于后也,可无辩哉!请举其略。万物纷错,最灵者人;二气休咎,所感者政。人和于下,则天从于上;政败于国,则气沴于时。孝妇就刑,三岁为之不雨;冤囚呼狱,九夏以之降霜。且匹庶存诚,犹足感天地之怒;而普率在御,能无损阴阳之和?由斯而谈,则群斗死伤,非小事也;牛近而喘,非精察也。汉家之制,丞相无所不统。上则建道德,明礼乐,以辅天子;次则秉法令,申诏条,以率百官;下则省征徭,恤鳏寡,以绥万姓。传曰:「天子之宰,通于四海」。其是之谓乎?非若占筮卜祝之流,区区以阴阳为职也。夫死伤横路,是生杀之不禁;生杀不禁,是教化之不立;教化不立,然后阴阳失其序;阴阳失其序,然后寒暑乖其方;寒暑既乖,则万物皆失其性矣,宁惟牛喘乎?吉徒知暑近而失时,不知政败而伤气;徒知小事之不问,不知庶职之已隳。昔一人向隅,堂上为之不乐;一物失所,隍中为之轸虑。况僵尸蔽道,生民绝命,内无恻隐之志,外无赏罚之令,乃曰「待岁尽以举殿最」,则冤滥之积,所伤多矣;愆伏之患,其防后矣。武王扇暍,事非大惠,而天下归其仁;成汤祝网,理非宏业,而海内从其命。若吉之意,则二圣者不当于道路问也。必谓一畜之喘可辨乎寒暑,则良民之死,反不害于阴阳,斯益见慕燮理之虚名,失弥纶之大要。言无所据,事无所稽,玷经邦论道之猷,取贵畜贱人之责。《诗》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其丙吉之谓乎!后之者或以不撄物务为高,不治政事为达。生灵殄瘁,移过于有司;岩廊拱默,自安于高位。晋魏而下,清谈丧国者,未必不源于是也,可讥也哉!故牛喘之祥,由人事而来也。为国者未有先寒暑而后敷政教,余又不知问喘之后,欲何术以调之?必若推精祲之源,考幽显之效,解二气之相沴,通四时之大顺,非求之于政,视之于民,则无夫动天地而感阴阳,平邦国,跻仁寿。今吉舍败政而不问,而欲气之顺若,虽皋、伊,弗能也;见死命而不恤,而望时之和若,虽稷、契,弗能也。舍本徇末,何其悖哉!
邴吉论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一八、《司马公文集》卷七○、《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八
邴吉为丞相,出逢群盗格斗,死伤横道,过之不问,见牛喘而问之。以为诘禁盗贼,守令之事,阴阳不调,此乃宰相职耳。谈者美之,愚窃以为不然。夫宰相所以治阴阳者,岂拱手端居无所施设,而阴阳自调?盖亦佐人主,治庶政,安四海,使和气洋洋薄于宇宙,旁畅周达,浸润渗漉。明则百姓洽,幽则鬼神谐,然后寒暑时至,万物阜安。虽古昔圣人之治天下,至于阴阳和,寒暑时,而至治极矣,岂庸人所能致哉!当邴吉为政之时,政治之不得,刑罚之失中,不肖之未去,忠贤之未进,可胜纪哉?释此不虑,而虑于牛喘,以求阴阳,不亦疏乎?且京邑之内,盗贼纵横,政之不行,孰甚于此?《诗》云:「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近不能正,如远人何?若曰守令之职,守令不贤,当责何人?非执政者之过而又谁欤?昔士会为政,晋国之盗逃奔于秦。子产为政,桃李垂于街者莫援。若盗贼不禁,而曰长安令之职;风俗不和,而曰三老之职;刑罚不当,而曰廷尉之职;衣食不足,而曰司农之职。推而演之,天下之事,各有其官,则宰相居于其间,悉无所与,而曰主调阴阳,阴阳固可坐而调耶?愚以为邴吉自知居其位而无益于世,饰智谲问,以掩其迹,抑亦自欺而已矣。
论丙吉问牛喘 北宋 · 郑獬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七八、《郧溪集》卷一八
丙吉不问斗死而问喘牛,因牛欲知天时,说者谓吉知大体。人而斗死,政教已可见,牛虽不喘,吉遂不知寒暑耶?借若时过,又欲以何术治之?魏相有言,「忧不在匈奴而在杀人者」,予谓魏相乃真知大体矣。
丙吉论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一、《柯山集》卷三八、《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九、《皇朝文鉴》卷一○○、《圣宋文选》卷二七、《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八
丙丞相为人至深厚也,予独有恨焉。虏入云中,诏问丞相、御史以虏所入郡吏,御史不能对,得谴责,而丞相能具知,见谓忧边思职。夫吉之能知,驭吏之力也。夫平日不知从事于其所急,而一时际会于他人之力,亦可以为徼幸矣,谓之真忧边思职也可乎?因徼幸以得誉,遂从而冒之,坐视人之得谴责而不分谤,则亦少欺矣。龚遂因王生一言,天子以为长者,遂不敢以为出己,曰:「此乃臣议曹教臣」。夫遂以能归功于君,其善微而不冒人之善,其德厚矣。方天子让御史,吉如曰:「臣与御史等耳。臣之仆有先白臣者,臣是以知之」。此其为能,岂独忧边思职而已哉?世人有未尝射,挟弓注矢,一发而中,不知者曰:「天下之善射者也」。其人不让,则知之者笑之矣。吉脱宣帝于死,能绝口不道,独贪一驭吏之功,殆必不然。传曰:「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吉未之思欤?夫冒徼幸之福而安处之,此庸人之所常行,独为丙丞相恨也。
丙魏得失论 南宋 · 张栻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三七、《南轩集》卷一六
魏相所存不得为正,观其有许、史之累则可见矣。夫欲其说之行而假许、史以为重,此诡遇获禽之心,君子不道也。然其为相,亦有可取者。四方有异闻,或有逆贼、灾变辄奏言之,此诚宰相事也。其《谏伐匈奴书》,有曰:「今郡国守相多不实选,风俗尤薄,水旱不时。按今年子弟杀父兄、妻杀夫者凡二百二十二人,臣愚以此非小变也」。凡此在它人不知为忧者,而相独知忧之,亦概乎有闻矣。故予甚惜其进之不能以正也。进不以正则牵制徇从之事必多,而感格正救之风或鲜矣。丙吉深厚不伐,在它人亦所难者,其德厚可称也。其为相若宽缓者,虽天资则然,意亦以宣帝之政尚猛,而有矫之之意欤?然抑亦太甚矣。至于韩延寿、杨恽之死,则亦莫能救也。吉见谓不亲小事、知大体,二卿之死,夫岂事之小者邪?滥刑若是,其于大体何有?若语其才识,盖不逮相远矣。
曹参丙吉论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三、《十先生奥论注》后集卷六
嗟夫!小人之情,最不可使之无所顾也。小人而无所顾,则其心也狃于为恶,而安于犯天下之不义;忿戾而不可解,而无复冀君子之恕己。故夫疾不仁者不可已甚,而恶恶者不可太明。是非为是姑息也,犹将有以全之也。古之用兵者,围师勿遏,穷寇勿迫,岂以为不可遏且迫耶?盖穷而迫之者,是示之以无生意而厚其毒;围而遏之,乃所以决其怒而泄其无聊之谋者也。岂惟用兵,君子之治人,亦乌可俾之厚其毒而泄其无聊之谋也哉?彼小人之为奸也,亦非不知负天下不美之名,而有以来君子之所不赦也,惟自知其负天下不美之名,故盖之则犹有所阙。君子之赦己。故宽之则庶几于自新,急之阙。为君子者,不能少忍以徐伺其变,而鍜鍊絷束之以稔其恶。然则小人之无所顾也,其罪岂专于小人哉?亦君子者成之也。古之君子之用刑也,固以惩奸也,然可以惩、可以无惩。可惩而不惩,所以长乱;不可惩而惩,亦以长乱。周公之制《酒诰》也,于周人之聚饮者杀,而商之工湎于酒者,姑教之勿杀。何者?有可惩之罪而无受惩之情者,莫若宥而劝之以仁也。曹参承秦之弊,而以扰狱市为深戒;丙吉相宣帝之刑名,而不按赃吏。呜呼!安得宽厚长者如斯人,而与之共论周公之意也哉?
萧曹丙魏房杜姚宋何以独名于汉唐 南宋 · 陈亮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三五、《陈亮集》卷一一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圣贤之生亦有定理,而君臣相遭亦有定数乎?夫是以知天人之难合也。盖至于吾夫子,有扶天下之道,有正四代礼乐之志,而时君方骛于功利,有道不合,有志不遭,而徒能叹凤鸟之不至,周公之不复梦见,而定理之不应,定数之不验。孟子所以复叹其未有疏于此时,而伤其数之过。知天下息肩之日尚远,而圣贤相遭之期犹未也。时日愈疏,世变愈下,使其相遭,则君非昔者之君,臣非昔者之臣,徒以当方来之数,而无复三代之盛矣。孟子之叹,盖叹此也。自汉而言之,则萧曹之遇高祖,丙魏之遇宣帝,盖可谓汉家遇合之盛矣。自唐而言之,则房杜之遇太宗,姚宋之遇明皇,亦可谓唐家遇合之盛矣。其一时君臣之遇合,足以扶斯世而苏生民,贻谋方来而光映前古;其所谋谟成就,后世皆莫之先也。而卒有愧于三代,岂其期运不接,源流不继,而天人之际至难合欤!何治道之遂疏阔也!周室之衰,以迄于秦,天下之乱极矣。斯民不知有生之为乐,而急于一日之安也。高祖君臣独知之,三章之约以与天下更始,禁网疏阔,使当时之人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虽礼文多阙,而德在生民矣。曹参以清净而继「画一」之歌,此其君臣遇合之盛,无一念之不在斯民也。魏相之奉天时,行故事,丙吉之不务苛碎,不求快意,以供奉宣帝宽大之政,亦不负君臣之遇合矣。唐承隋旧,其去隋文安平之日未远,天下不能无望于纪纲制度之举而致治之隆也。太宗君臣独知之,兴仆植僵,以《六典》正官,以进士取人,以租庸调任民,以府卫立兵。虽礼乐未讲,而天下之废略举矣。房、杜谋断相先,而卒与共济斯美。此其君臣遇合之盛,亦无一念之不在斯民也。姚崇之遇事立断,宋璟之守正不阿,以共成明皇开元之治,亦不负君臣之遇合矣。自汉唐以来,虽圣人不作,而贤豪接踵于世,有如贾生之通达国体,董生之渊源王道,欲揭其君于三代之隆,其君亦既知之,而卒于不遇;而第五伦、李固之徒,亦班班自见于东都,而无复君臣遇合之盛,亦可为汉家天时人事之叹矣。有如陆贽之论谏仁义,李泌之惓惓古制,欲使其君为不世出之主,其君亦尝用之,而终于不尽;而杜黄裳、裴度之徒,亦各有以自见于世,而无复君臣遇合之盛,亦可为唐家天时人事之叹矣。夫君臣之相遭,盖天人之相合,而一代之盛际也,此岂可常之事哉!盍于《易》《否》《泰》之象而玩之乎。
萧曹丙魏孰优论 南宋 · 易祓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三、《论学绳尺》卷六
大臣之用天下,固当维持天下之治体,而末节不与焉。即其区区之末节而较其一时之所长,则其著见于事业者,固不能无等级之辨。然非所以论大臣用天下之道也。治天下有定体,大抵宽大乐易者有经久之谋,而刚锐果敢者皆迫切之计。为大臣者固当培植国本,固结人心,使天下之治至于千万世而不穷焉可也。苟惟治体之不察,而一切之严毅者,究心焉,则其目前之效非不耸然甚可喜,而治道之元气索矣。昔者汉家之治源深流长,诚不以一时之严毅者为之也。萧何之画一,曹参之清净,丙吉之长者,是固足维持汉家仁厚之政。而魏相独以严毅闻,严毅非不足以为政也,而汉家之治体果如是乎?君子于是而考明之,则四子之所以用汉者,殆不容无所辨。萧曹丙魏孰优?请因班固之赞而申之。有一代之治必有一代之治体,而其所以辅赞弥缝、于不可终穷之地者,要必有以任其责也。苗民之弗率,声其罪而诛之无难也。而禹之相舜,乃汲汲于班师之举,商民之弗靖,虽锄而绝之,勿恤焉可也。而周公之相成王,乃谆谆乎「姑惟教之」之言,夫优游和缓之不足以制天下之变固也,而圣人之心顾乃委其自安,待其自定,何也?盖不如是,则不足以维持天下之治体也。然则三代之所以为有道之长者,其以此欤!西刘之兴,固不可以三代之治责之也。然高祖天资仁厚,出秦民于汤火之馀,而纳之于衽席之上。萧、曹二子亦且静愿少事,而足以为天下安养休息之政。夫是以一代之治体,可以久传而无后患。自武而宣,则其浑厚之气已少蠹矣。丙吉之长者,犹足以扶其颠而反其坠。至于魏相之严毅,则又益甚焉,是不可以不辨也。而世之论者则曰:萧何以民田而自污,其视夫相之称上意者为孰愈?曹参以醇饮而自肆,其视夫相之总领众职者为孰优?丙吉闻匈奴之警,而后任科琐边吏之责,其视夫相之识兵略者为孰胜?自是而观,则相之才智自足以震耀于一时,而非三子之所可及也。然君子不观其才智之所用,而深考其维持治体之所在,则优劣之辨,始有可得而论者。采《明堂》、《月令》之说,而不知其品式之繁,诚不若三章之约为简且易也。奏贾谊、晁错之言,而不知其陷于刑名之过,诚不若狱市不扰者之为安且久也。稔霍氏之祸,而不能救赵、盖、杨、韩之诛,诚不若三公不按吏者之为无后悔也。三子之所以维持治体者,相果能之乎?相当宣帝严毅之朝,而不知守高帝仁厚之治,顾乃耗天下之脉,而滋天下之变,则三子之智似不如是。君子于是而观之,则其人才之优劣,盖有定论矣。虽然汉家仁厚之治,是固不可以不守也。然文帝之朝,公卿大夫风流笃厚,耻言人过,其仁厚可知也。至于周勃之椎鲁,申屠之木强,是虽不至于激天下之变,而亦何补于汉家一代之治?吁,治天下之道,不病于法制之不详,正病于法制之过详也;不病于政令之不严,正病于政令之过严也。用天下者,苟能因其一代之体,而守其一定之法,则仁厚之泽,虽至今存可也。萧曹远矣,丙吉之长者固莫得而见矣。与其为魏相之严毅,而至于亏天下浑厚之气,固不若申屠、周勃之徒,虽不足以耸天下之观听,而亦不至于激天下之多事也。君子其可不为之辨明乎?今观班固之于数子。一概而论之,且曰君臣一体,相待而成。则夫萧、曹、丙、魏之得君行道,是固不可以优劣辨。然独于魏相之严毅,而谓其不如吉之宽,则班固之论,盖亦深识乎天下治体,而非泛然之论也。犹之一身焉,为康强无事之时,而投之以决裂瞑眩之药,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此治体之说也。固之论数子,则亦主乎此而已矣,学者当以是求之。谨论。
咏史(上) 丙吉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污茵驭吏习边方,阿保宫人畏霍光。
丞相马前人蹀血,病牛何足累阴阳(自注:汉初,徙天下豪杰于关中。故京师之俗,世世为豪侠恶少年所苦。白日杀人,横尸满道,宰相不以无教化自惭,猥问牛喘以为己职,此岂所以调和阴阳者邪。徒知燮理阴阳,而不知论道经邦,犹理发而不以栉,解牛而不以刃也。汉家宰相,岂足以知此。)。
丙吉问牛图 元 · 王恽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秋涧集卷三十三、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三十五 故实类
休惊宣父才难叹,两汉调元见是公。
后世几人能办此,救时才得一姚崇。
丙吉问牛 元 · 赵孟頫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皇元风雅卷之一
博阳阴德泽堂廊,民物周流鬓发苍。
尚为吴犍驻车问,诸公伹饱大官羊。
丙吉问牛喘图 元 · 虞集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三十五 故实类
少阳用事春犹浅,丞相公行问牛喘。
三公职事知者稀,嗟彼德微蒙策免。
天子有道守四夷,中心无为日万几。
远有荒服近有畿,夙夜明哲发裳衣。
丙吉问牛图 元 · 许有壬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三十五 故实类
肥充列鼎健充车,厚养专为簿领驱。
千古清风梓人传,凭谁书继丙家图。
题陈粹之丙吉问牛图 明 · 罗伦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出处:一峰文集卷十二
遗黎横道剑横天,太武犹烦问一元。
二百年终多事在,汉家丞相本无言。
和虞道园丙吉问牛喘图 清 · 翁方纲
出处:复初斋诗集卷一
吐茵儿发囊赤白,不救途中血狼籍。
独持大体职股肱,政要人情极剖析。
牸牛画出五凤年,问者褰帷牧者鞭。
稚阳候气遽如许,归昌应律谁节宣。
鹖飞几日来大屋,亦说能名逊颍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