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孰优论 南宋 · 易祓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三、《论学绳尺》卷六
大臣用天下,固当维持天下治体,而末节不与焉。
即其区区末节而较其一时所长,则其著见于事业者,固不能无等级之辨。
非所以论大臣用天下之道也。
治天下有定体大抵宽大乐易者有经久之谋,而刚锐果敢者皆迫切之计。
大臣者固当培植国本固结人心,使天下治至于千万世而不穷可也
苟惟治体不察,而一切严毅者,究心焉,则其目前之效非不耸然可喜,而治道之元气索矣。
昔者汉家之治源深流长,诚不以一时严毅者为之也。
萧何画一曹参清净丙吉长者,是固足维持汉家仁厚之政。
魏相独以严毅闻,严毅不足以为政也,而汉家治体如是乎?
君子于是而考明之,则四子所以用汉者,殆不容无所辨。
孰优?
请因班固之赞而申之。
一代之治必有一代治体,而其所辅赞弥缝、于不可终穷之地者,要必有以任其责也。
苗民之弗率,声其罪而诛之无难也。
而禹之相舜,乃汲汲班师之举,商民之弗靖,虽锄而绝之,勿恤焉可也
周公成王,乃谆谆乎「姑惟教之」之言,夫优游和缓不足以天下之变也,而圣人之心顾乃委其自安,待其自定也?
盖不如是,则不足以维持天下治体也。
然则三代所以为有道之长者,其以此欤!
西刘之兴,不可以三代之治责之也。
高祖天资仁厚,出秦民汤火之馀,而纳之于衽席之上
二子亦且静愿少事,而足以天下安养休息之政。
是以一代治体可以久传无后患。
自武而宣,则其浑厚之气已少蠹矣。
丙吉长者,犹足以扶其颠而反其坠。
至于魏相之严毅,则又益甚焉,是不可以不辨也。
而世之论者则曰:萧何民田自污,其视夫相之上意者为孰愈?
曹参以醇饮而自肆,其视夫相之总领众职者为孰优?
丙吉匈奴之警,而后科琐边吏之责,其视夫相之兵略者为孰胜?
自是而观,则相之才智自足震耀一时,而非三子之所可及也。
君子不观其才智所用,而深考维持治体所在,则优劣之辨,始有可得而论者。
采《明堂》、《月令》之说,而不知品式之繁,诚不若三章之约为简且易也。
贾谊晁错之言,而不知陷于刑名之过,诚不若狱市不扰者之为安且久也
稔霍氏之祸,而不能救赵、盖、杨、韩之诛,诚不若三公不按吏者之为无后悔也。
三子所以维持治体者,相果能之乎?
相当宣帝严毅之朝,而不知高帝仁厚之治,顾乃天下之脉,而滋天下之变,则三子之智似不如是
君子于是而观之,则其人才优劣,盖有定论矣。
虽然汉家仁厚之治,是固不可以不守也。
文帝之朝,公卿大夫风流笃厚,耻言人过,其仁厚可知也。
至于周勃椎鲁申屠木强,是虽不至于天下之变,而亦何补汉家一代之治?
吁,治天下之道,不病于法制不详,正病于法制之过详也;
不病于政令不严,正病于政令之过严也。
用天下者,苟能因一代之体,而守其一定之法,则仁厚之泽,虽至今可也
远矣,丙吉长者莫得而见矣。
与其魏相之严毅,而至于亏天浑厚之气,固不若申屠周勃之徒,虽不足以天下观听而亦不至于天下多事也。
君子可不为之辨明乎?
今观班固之于数子。
一概而论之,且曰君臣一体相待而成
则夫得君行道,是不可以优劣辨。
然独于魏相之严毅,而谓其不如吉之宽,则班固之论,盖亦深识天下治体,而非泛然之论也。
犹之一身焉,为康强无事之时,而投之以决裂瞑眩之药,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此治体之说也。
之论数子,则亦主乎此而已矣,学者以是求之。
谨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